-
1 # 長空雄鷹701
-
2 # 幸福美麗中國人
這是俄羅斯正確的應對之道,假如我是俄羅斯我會這麼想:
1. 我有一個唯一的、真正的敵人,而且這個敵人真的想讓我永世不得翻身、而且這個敵人既比我有錢也比我技高一籌。這是我的弱項。
2. 但是由於這個敵人的強大和自私創造了很多敵人,而我只有一個敵人。這是他的弱項、就是我的強項。
3. 我是不會跟龍王爺比寶的,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我擁有全世界最多、品種最齊全、大大小小的核爆技術和裝置。這是我又一個強項。
4. 我可以把這個強項發揮到極致: 空中、陸地、水下,導彈、炮彈、魚雷都可以是核載具,這個敵人可供摧毀的目標跟他的錢一樣多!
既然如此、我為什麼不呢?難道以為我會捧著金飯碗討飯?
嘿嘿!我有傢伙我怕誰!
-
3 # 威吶解析
俄羅斯近期爆出來多款先進裝備,包括空射型“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可以巡航10萬海里的“波塞冬”核動力魚雷、“暴風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可採用核戰鬥部的A235反導系統等,這些五花八門的核相關的武器十分博人眼球,貌似除了俄羅斯以外,也沒有其他國家能夠這麼“靈活”的應用核技術,其實,個人認為俄羅斯近期集中丟擲多種與核相關的武器裝備,既有核技術的獨門訣竅、也有軍工製造業日薄西山的無奈!媒體曝光的俄羅斯“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個頭趕上小型潛艇了!
首先,俄羅斯在核技術應用領域繼承了蘇聯時期的豐厚“遺產”,包括核潛艇、核電站、空間核動力以及海洋核動力平臺等多方面的技術儲備,也包括與之相關的大量核技術研發單位和製造業企業。因此,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仍然在核潛艇、核電站、海洋核動力發電平臺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包括新一代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出口土耳其等國的VVER核電站以及“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海洋核動力發電平臺、核動力破冰船等,整個核產業鏈的發展十分完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目前俄羅斯核產業鏈的製造能力比常規動力產業的製造能力還要強,因此,俄羅斯開發各類核相關武器裝備也算是‘發揮自身優勢’的做法!俄羅斯“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俄羅斯“50年勝利號”核動力破冰船
其次,俄羅斯之所以要開發各種核相關武器裝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這類武器擁有其他武器無法比擬的戰術效能和威懾作用!俄羅斯近些年在美國等西方勢力的封鎖下,國民經濟發展緩慢、戰略縱深不斷被壓縮,而且還要同時面對東西兩個方向的戰略威脅,而俄羅斯的常規武裝力量已經捉襟見肘,開發類似核動力魚雷、核動力巡航導彈等這種“規模小、能力大”的非常規武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震懾對手、減緩戰略防衛的壓力,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國民信心,一舉多得!俄羅斯“暴風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神秘感十足!俄羅斯A-135/235反導系統的各型反導導彈,可裝備核戰鬥部!
最後,俄羅斯選擇發展核相關武器裝備也是無奈之舉!“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其實就是一個小型核潛艇,雖然宣傳有10萬海里續航能力,但具體如何控制、材料能否過關、實際效果如何都無從知曉;而其A-235反導系統之所以要選擇核戰鬥部,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導系統和導彈精度不夠,“精度不夠,威力來湊”這也是蘇、俄武器慣用的一種手法;而“暴風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更是“神乎其神”,即便是有無限續航能力,難道要5年、10年一直在天上飛?也不怕落到自己頭上,其“威懾意義”遠大於實際作戰價值。俄羅斯反導系統發射試驗,充分體現了“毛熊”武器的“暴力美學”!
俄羅斯雖然國力大不如蘇聯時期強盛,但是以核技術為代表的部分領域還是出於世界最先進水平,目前連製造4000噸級護衛艦都十分吃力的俄羅斯,建造18000噸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倒是“得心應手”,也不得不說俄羅斯實在“偏科嚴重”,也只能用最拿手的“核技術”相關武器裝備來震懾對手了!建造十餘年遲遲未能形成戰鬥力的22350型護衛艦,是俄羅斯常規武器發展後續乏力的一個縮影!
-
4 # 秋天裡的孤狼
本人看來,俄羅斯人提出設計、研發這些終極武器,完全不是“變態”行為!在敵人的常規力量遠遠超出自己的軍事力量時,往往這些終極武器才是威懾對手的殺手鐧!
我們不禁要問,俄羅斯搞核動力魚雷、導彈和核彈反導幹什麼?為什麼這麼變態?
核動力魚雷!
本人對核動力的理解是“無限續航”,搭配衛星偵查系統,用來追蹤隨機運動目標或偷襲遙遠的敵方有價值固定目標,在戰爭中能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奇效。當然,它也可以選擇長時間處於潛伏狀態,守株待兔!它是海底殺手,隨時可以擊殺它鎖定的任何獵物,包括航空母艦。
核動力導彈!
本人覺得作用不大,成本太高,而且核反應堆小型化的問題視乎還沒有解決,還有保持在空中的長時間巡航狀態,故障率會非常高!在這些技術問題沒有解決之前,還是常規動力比較可靠。其實,運載火箭把眾多的常規彈頭投送到太空預定軌道,作為隨時打擊敵方目標的戰略武器,早就成為各大國軍方的研發物件。可以想象,在戰時,從太空、空中、海上、陸地發起的立體打擊是多麼的可怕,讓對手防不勝防。
核彈反導!
(摘)近年來,美國戰略防禦和戰略進攻武器在俄羅斯周邊齊頭並進的趨勢,令俄羅斯深感不安。為此,俄羅斯國防部和有關軍事專家對美國反導系統發展以及對俄羅斯的威脅進行了全方位評估。
評估結果認為,美國反導防禦體系已嚴重削弱俄羅斯核威懾效能。目前,美軍已列裝30多枚陸基中段攔截彈、130枚“標準-3”攔截彈、150枚“薩德”攔截彈。其中,在歐洲部署了60多枚,在亞太地區部署了約150枚。預計到2022年,美國反導攔截彈的數量將超過1000枚,開始接近俄羅斯所有洲際彈道導彈總數。這就意味著,俄羅斯面臨嚴重戰略失衡的危險。(完)
眾所周知,核彈威力大,衝擊波覆蓋範圍廣,如果用於本土防禦,無疑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所以,這種防禦武器,也只能是在敵方發動飽和打擊的情況下,才會使用!打個比方,當敵方漫天飛舞的核導彈或常規導彈飽和來襲時,權衡利弊,壯士斷腕還是很有必要的,一枚核彈可以攔截幾十枚上百枚的核導彈,當然是非常划算的!
俄羅斯人面對這躁動的世界,提出這些“變態”戰略武器,完全是為了自保,情非得已!
-
5 # 嚮往埃及
我只說一下核魚雷。核魚核可以透過核爆炸製造海嘯來攻擊沿海城市的,也可攻擊大型艦船!說白了,核魚雷就是針對美國城市佈局特點而設計的,美國大城市、特大城市都聚在海邊,美國80%的人口生活在海沿岸。而核魚雷的作戰思想同時也影響到了前蘇聯的城市建設,造成前蘇聯從未在海岸線上發展大型城市!核魚雷非常難防,破壞力極強,美國同等發展這種武器又不能有效攻擊俄羅斯本土,只能說是俄羅斯無賴之舉,這是為什麼美國非常討厭懼怕核魚雷的原因!
-
6 # 一切歸功於偉大的你
俄羅斯的波塞冬核動力的核魚雷,為雙核武器,是為美國航空母艦準備的最具威懾力的大殺器……波塞冬配備的小型核動力裝置已經透過測試,它能令“波塞冬”核魚雷在水下1000米深度高速航行超過1萬公里,一枚擊中航母將無法倖免災難……
魚雷是水下隱身殺手,它比之俄羅斯的核導彈、或是巡航導彈都更加具備無法避免的殺傷力。
導彈和巡航導彈還可以被雷達探測發現,而魚雷在水下執行,雷達是無法探測的,只能依靠聲納系統,而目前聲納技術探測潛艇都十分吃力,更何況是小小的一枚魚雷?它應該比海浪的聲音還要小。
而核動力魚雷擁有足夠大的航程,一萬公里的航程,這樣它就具備非常機動的作戰能力,可以任由選擇最佳方位、最佳時機……它甚至可以幾天時間偷偷尾隨在航空母艦的身後,只待一聲令下,就可以對航母發動攻擊……這對航母來說,不啻是不世剋星......美軍的航母將被附上可怕的魔咒!
而核彈反導是一種以爆制爆的方式,即透過發射核彈頭在空中爆炸,以摧毀來襲核彈,這聽起來怪嚇人的.....但如果一旦發生核戰爭,交戰國雙方必是處於瘋狂狀態,巳經失控,無所顧忌了,總之不是你死 就是我活.....所以來襲核彈不可能只發射一枚,而是會一股腦兒的連發數枚,以達到飽和攻擊的目的……
那你怎麼辦呢?你進行一一攔截能全部攔下來嗎?如有一枚沒攔住,那就要被毀滅....
所以當敵方核彈飽和來襲時,只有發射這種熱核導彈在空中爆炸加以攔截……俄羅斯的A-135核反彈道導彈系統就是這樣的核導彈,現在就作為莫斯科的最後一道防線在服役.......
-
7 # 長空雄鷹46
很簡單的邏輯,實用主義。反正是死對頭,有什麼可客氣的?
其實中國早期工業的路子也是實用主義,相對粗糙。在進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後,我們開始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開始發展精細工業體系,雖然還不是最先進的,但是走到現在,也是很不容易了。
隨著戰爭形態的變化,二戰開始的制空權爭奪,發展出了航母、超視距作戰、隱形技術等對於制空權爭奪近乎極致的戰爭手段。問題是超視距作戰手段的出現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戰爭形態甚至戰爭目的,制空權在超視距情況下到底還有多大意義?不能說航母沒有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說肯定已經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了,了不起只能是實力不對等的對手之間常規壓制手段,真的在實力相當的對手之間的對抗,在我看來,也只是做個樣子。另外一個說法,航母編隊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擴大勢力範圍,不見得就是作為作戰手段,特別是實力相當的對手之間的戰爭手段。當然,當今世界,真的會展開航母大戰?純粹是胡扯。
俄羅斯人看的很清楚,所以他們放棄了航母。有至少兩個原因。其一,經濟實力跟不上,無法進行軍備競賽。其二,只需要自保就行了,世界多極化已經形成,不是兩大軍事集團對抗的時代了。更重要的是,戰爭形態的變化,除非是真的要毀滅,否則沒有誰會真的啟動核按鈕。
所以,俄羅斯基於自己本身情況發展相應裝備就成為必然。倒是我們因為自身原因,擴張自己的影響力和自身利益的保護,發展航母技術也是順理成章的,畢竟海外經濟利益是需要常規力量的保護的,核力量只能是終極力量。
-
8 # 奮鬥的路上
俄羅斯為何搞核動力魚雷、導彈和核彈反導?
俄羅斯之所以搞核導彈、核魚雷、核反導主要是針對俄羅斯的老對手---北約,這三款武器對應北約的陸海空三軍。俄羅斯之所以搞這三款武器,即是無奈也是最明智的非對稱武器發展策略。
環境所迫,俄羅斯不得不重拾前蘇聯的核裝備:
冷戰後,前蘇聯與西方國家關係有了一定的緩和,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西方國家就想著法的銷燬前蘇聯所遺留下的眾多大殺器,而做為前蘇聯遺產最大繼承者---俄羅斯,更是被西方國家所忌憚,北約從1991年以來從沒停過對其打壓。特別是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後,西方國家對其打壓更是明目張膽,變本加厲。屈於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圍困,俄羅斯不得不尋找一些能夠對其震懾的殺器。而從有人類以來,對於武器裝備的研發就沒有停止過。所產生的武器裝備更是五花八門,但總體可分為兩大類,常規武器和非常規武器。而俄羅斯之所以選擇非常規武器中的核武,是居於自身出發做出的選擇。
一、雙方士兵數量差距甚大:
上圖資料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北約人口是俄羅斯人口的6.4倍,那麼北俄雙方萬一爆發常規戰,到時北約能夠派往戰場計程車兵數量起碼是俄羅斯的6.4倍甚至更多,在六對一甚至十對一的情況,俄羅斯計程車兵再英勇也無注濟於事。
二、雙方GDP總量、軍費、科技水平不在一個水平:
首先俄羅斯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北約成員國多數是發達國家,其GDP總量是俄羅斯的24倍,每年的軍費總量更是高達近萬億美元,俄羅斯與其相比就少得可憐了---不足北約的16分之一。而且雙方的工業研發製造也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俄羅斯經濟主要靠能源,其本國的高階工業研發、製造水平遠落後於北約各國。只要是細心的人就會發現俄製裝備整體給人一種傻大黑粗的感覺,就因其電子系統相對美製裝備落後很多。因此在工業水平不如人,軍費不如人的情況下,俄發展常規武器是毫無優勢可言的。
三、俄羅斯有發展核武的條件、優勢:
俄羅斯是國際五常,因此可以合法擁核,發展核武。俄羅斯也是前蘇聯遺產最大的受益者。前蘇聯在1949年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核彈的國家,在冷戰期間更是對核武進行無數次的試驗,掌握了豐富的核反應資料,同時也發展過多種多樣的核裝備:核彈、氫彈、核航母、核潛艇、核飛機、核大炮、核地雷、核魚雷、核防空導彈等等,這些設計資料也被俄羅斯繼承。前蘇聯更是給俄羅斯留下大量的核製造裝置及核技術人員。因此俄羅斯想要發展核裝備那是水到渠成,輕而易舉的事。而問題提到的三種核裝備在前蘇聯時期都研發並製造過,俄羅斯現在只需對其升級製造出來,那就更是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核彈的威力讓俄羅斯不再忌憚對手,即便打不贏也能夠拉著對方一起毀滅。俄總統曾說過:”俄羅斯沒了,那麼還要這個世界幹嘛呢?“
核彈的面前,人海戰術無用。
只要核彈還在俄羅斯的手中,對手就不敢侵略俄羅斯。1945年美軍投在廣島的原子彈當量不足2萬噸,其造成的殺傷力幾何,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心裡是不清楚的。而俄羅斯所能製造出來的核彈其當量可是高達1億噸。它的威力可是廣島核彈的數百倍,在這種大範圍,大威力的超級武器面前,再多計程車兵,再多的坦克都沒用。
當量為10萬噸時 當量為100萬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 3.22千米 有效殺傷半徑= 6.93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33平方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150平方千米當量為1000萬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14.93千米有效殺傷面積 = 700平方千米
俄羅斯擁有人類最大當量的核彈----沙皇炸彈(1億噸當量)。
核魚雷在手,美國再多的航母戰鬥群也只能當魚料:
末落的船舶製造工業,俄羅斯現在根本無法自己製造航母,手中僅存的一艘航母還是病號,三天兩頭跑維修廠,現在躺在維修廠裡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再上戰場。反觀北約光是美國就擁有13艘十萬噸級的大型航母。其它的海軍裝備也是如此。而且造航母養航母都是非常燒錢的,以俄羅斯如今的經濟實力是完全無法承擔和美國同等數量的航母。因此與其燒錢搞航母還不如發展核魚雷來得更划算也符合俄羅斯當前的情況。
核魚雷:
核魚雷:採用的是核動力系統,可以在近千米深的海底巡航或者是潛伏。而以美軍現如今的海軍裝備技術,想要探查到核魚雷的難度也是非常高的。因此俄羅斯可以在雙方發生海戰時,利用核魚雷潛到對方航母戰鬥群下方再引爆。核爆所引發的海嘯能夠輕易的摧毀對方的航母戰鬥群。最多十來枚核魚雷就能夠完全摧毀美國現如所有的航母。
核防空導彈是飛機機群的惡夢:
俄羅斯是當今世界幾個擁有五代戰機,戰略轟炸機國家之一,但是與美國的戰機技術就沒法相比的。首先美軍F22、F35戰機的隱身效能等指標要優於俄羅斯的T50,而且美國比俄羅斯早十來年開發出五代,並且已經入役形成規模,其北約盟友現在也在加快接收F35的速度。反觀俄羅斯的五代機現如今還只是小貓兩三隻,根本形不成規模。戰略輕轟炸機,電子戰飛機、無人機等等更是相差巨大。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款能夠完全扭轉戰局的武器了。而核防空導彈就完全能夠滿足俄羅斯的需求。
核彈本身的殺傷範圍就非常的大,少有飛機能夠在無察覺得情況下飛出其範圍。
核彈在空中引爆首先會產生數百萬度的高溫,距離爆心的機群有多少算多少,無一倖免;
隨之而來就是產生巨大的亮光,飛機員在毫無防備之下很容易造成短暫的視力失明,那麼就有很大機率地造成機毀人亡;
核彈還會從爆心向外形成高速的衝擊波,機群在衝擊波之中不會比在風暴中心好多少,能夠生存下來的也該燒高香了;
伴隨著衝擊波的是高強磁場與次聲波,這對於機上電子裝置和人員無異於又一記重拳。
在核防空導彈的多重打擊之下再多再先進的戰機,最終能夠剩下還能有多少呢。
-
9 # 軍機圖
無他,大力出奇跡。核能相比於其他能源來說,最顯著的優勢在於能源的持續性。使用核動力的魚雷或導彈,理論上能夠實現環球航行。對於巡航導彈來說,飛行距離越遠就意味著越不受發射平臺位置的制約,從而部署也能夠更加靈活。
此外,由於續航能力的提升,核動力巡航導彈能夠實現洲際打擊,相比於洲際彈道導彈來說更加經濟,能節約建設戰略威懾力量的成本。但核動力魚雷卻是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玩意。魚雷是一種用來攻擊水面或水下目標的武器,分為直航魚雷和制導魚雷。
目前,無制導的直航魚雷一般為“暴風雪”一類的近程高速魚雷,核動力用在這種短射程魚雷上顯然沒什麼必要;而如果是射程較遠的制導魚雷,由於此類魚雷需要由發射平臺在發現目標後才能發射攻擊,因此事實上魚雷射程受限於發射平臺的聲吶搜尋範圍,使用核動力意義同樣不明顯。
相比之下,“核彈反導”則是俄羅斯的“祖傳手藝”。早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就為A-135“橡樹套鞋”反導攔截彈配用了爆炸當量達到10000噸TNT的熱核彈頭,該系統在俄羅斯獨立後仍然繼續使用。雖然西方普遍認為這是蘇聯/俄羅斯反導攔截技術在精度上有缺陷、難以使用動能攔截彈精確命中彈道導彈彈頭而被迫採取的“面殺傷”式補救措施,但確實簡單有效。使用核戰鬥部的反導攔截彈設計相對簡單、能確保被攔截目標“不漏網”,而其造成的輻射汙染由於在高空中產生而對地面危害較小,因此不失為一種思路獨特的反導攔截系統設計。
-
10 # 西北大地
一句話回答,為了保護既得利益集團利益,開始歇斯底里。
經濟持續下滑、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俄羅斯確實有點歇斯底里的樣子,技術跟不上弄不出先進武器,就搞根本沒解決核輻射的核魚雷、核動力導彈(全就是飛行的切爾諾貝利),乃至於試驗殺敵一千自損一萬的核彈反導(用核爆反核導彈)。
還啟動冷戰時期的“周長”系統——就是最高層如果被毀滅了,就毀滅世界的核系統——先發射一課衛星,啟用所有潛在核導彈,發向美國和全世界。
為了利益集團,核綁架世界和本國民眾,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人類史上窮兵黷武,莫過於此。
回覆列表
1:核動力魚雷工作在水中,便於給反應堆及時散熱。2:導彈配核彈反導,這是對付超燃衝壓發動機飛行器的沒辦法的辦法。待有了對付手段後,核彈反導系統將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