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海122879785

    《東郭先生和狼》並非只講了狼的忘恩負義。其主題思想主要是告訴我們,“行善須擇善而行,遇惡而拒”。對人對事,要善惡分明,講究原則,好人好事要支援,要幫助。壞人壞事要反對,要打擊。好心好意用於好人好事,才是行善。好心好意用於壞人壞事,便是助紂為虐。不分是非善惡,庇護壞人壞事,最後連自已都要受到傷害。

  • 2 # 犁園牧歌z錦譽堂

    小時候一知半解的學了……

    成熟了才懂

    講的是人性與狼性

    別把你善意用在惡的身上……

  • 3 # 本人大白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當然不是隻講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也不僅僅是講狼的"忘恩負義",而是用這則故事諷刺那些不辨善惡的死抱"兼愛"思想不放的墨者。因為墨者主張"兼愛、非攻",該則寓言故事實際是批判墨者企圖無原則地調和社會矛盾的"兼愛、非攻"思想。

    悲天憫人,一心向善是人的天性,但行善要看物件,對必然會恩將仇報的象"中山狼"這樣兇惡之人,不能濫施"兼愛"之心。

    同時,面對已陷入絕境的"中山狼"的求助,勢單力薄的東郭先生其實也不能斷然拒絕,否則馬上就會被傷害,他先把狼捆住裝進口袋裡這一步是沒有錯的,這相當於把狼一樣的壞人捆住了,其最大的錯誤是不如實把情況告知趙簡子,輕易地讓“中山狼"得到“恩將仇報“的機會。揭示了東郭先生"死抱兼愛、非攻”思想,好壞不分的這樣的糊塗蛋還求什麼官做,那不害己害人嗎?好在那要"恩將仇報"的“中山狼”在要吃東郭先生的時候,東郭先生還算應對得當。不過那杏樹和老牛的回答也挺有意思,這暗示人既不要施恩圖報也不應該索取無度。最後那老人憑著機智勇敢,殺死了"中山狼",為民除害,救了東郭先生這類可憐之人。

    寓言故事,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4 # 謎石

    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東郭先生救了狼,狼反過來要吃東郭先生。很多人都把它當成中國版的“農夫和蛇”,道理再明白不過:惡人忘恩負義,善人不分物件行善必定遭殃。

    故事見於明朝馬中錫《東田文集》中的《中山狼傳》。也有說此故事為唐宋人所寫,馬中錫只是做了修改。以下是簡寫版:春秋時代的晉國,大將趙簡子一天帶兵狩獵,一隻狼被射中一箭,倉惶逃命,遇到了東郭先生。

    東郭先生是墨家學派的門徒,正打算去中山國求官,此時迷了路。狼開口讓東郭先生救他一命,說活命之後必有報答。

    東郭先生倒也明白,說道:現在救你我被發現了就會被趙簡子馬上處死,還圖什麼日後報答。只不過我乃墨家弟子,以“兼愛”為原則所以還是要救你。說完他就把書囊的書倒出來,把狼往裡塞,可狼太大了,塞半天才硬塞進去,為了偽裝到位,他又把書塞回去壓在狼身上。

    這時,趙簡子帶兵趕到,問東郭先生看到狼沒有,為了嚇唬嚇唬東郭先生還一劍把自己的車轅劈斷,說看到狼不說的就是這個下場。

    東郭先生很淡定,匍匐在地向趙簡子說:我為了出仕之路連自己都迷路了,哪還有心思顧得上看狼?再者說,您沒聽說過歧路亡羊的故事嗎:平時用一個小童子就能管住一隻羊,可是羊一旦走丟了那就不好找了,因為岔路太多了,就算大批人手去找都未必找得到。老老實實的羊都如此,何況是一隻狡猾的狼。這事您應該去問獵人才對。東郭先生這道理還說起沒完了,最後又補充說,狼這東西性貪而狠,最愛以豺為朋黨到處害人,我救誰不好非救它?

    就這樣趙簡子被東郭先生給侃暈了,帶著手下走了。接下來狼就變臉了,從書囊中被放出來之後說自己餓的不行,非要讓東郭先生好人做到底,給自己當晚飯,說完就往上撲。東郭先生雖是一介書生不想卻身法了得,圍著驢神走位,狼居然吃不到他。

    後來東郭先生跑累了,狼也追累了。狼提了個建議說:不如這麼著吧,俗話說有難事問三老,我們乾脆找三位長者,聽聽他們的意見,看我到底該不該吃你。如果都說我該吃你,那你一定得給我當晚餐。東郭先生能說不行嗎,於是他們就邊走邊尋找老者。

    可荒郊野外天色又晚,哪有老人啊。狼餓得不行了,看到道邊有棵老杏樹,就說不如我們問問它吧。老杏聽明白情況後說道:我活了二十多年,主人他一家子都吃我結的杏,親朋來了也吃,奴僕下人饞了也吃,我給主人家做了如此巨大的貢獻,如今老了不能結果實了,他居然要把我砍掉賣給木匠,你說可氣不?所以我覺得狼可以吃東郭先生。

    狼一聽高興了,立馬要撲。東郭先生說,慢著,這剛問了一老,不能說話不算話。狼收回了爪牙。兩位又往前走,還是找不到老人,狼等不及了,看到一頭老牛就說我們問問它吧。

    老牛聽完之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要說我這一輩子耕地拉車起早貪黑不知道給主人家做了多少貢獻,主人家能有今天的小康日子全靠的是我,可我現在老了,主人家居然要把我賣給屠戶做牛肉。你說可氣不可氣。而你這個東郭先生對狼又有什麼恩德呢,它想吃你就吃你吧。

    狼一聽更來勁了,又要撲。東郭先生說,慢著,這剛兩個老的,還有一個沒問呢。狼還真不錯,又收住了。兩位最後遇到了一個拄著藜杖而來的老者,氣度不凡像個得道之人。老人聽了他們的事之後,居然拿柺杖敲著狼的腦袋批評道:你這行為叫做忘恩負義,懂嗎!儒家說忘恩負義的人生出孩子都是不肖子孫,你這樣做恐怕就屬於無父無子的狼了。麻溜快走,不然我要拿柺杖揍你了。

    狼聽了委屈地說:老先生您不知道,東郭先生把我塞進書囊裡的時候壓了好多書,差點沒把我憋死。他倒是沒讓趙簡子抓住我,可誰知道他自己是不是想把我弄死吃肉。東郭先生一聽,連喊冤枉人。老人一聽便說:還有這事,你這麼大個兒能鑽進書囊?還那麼痛苦?狼說:是真的啊,然後就很配合地鑽進了書囊重新演示一遍。東郭先生也配合著又把書壓在狼身上,把囊口捆上。

    老人悄悄對東郭先生說:你有匕首嗎?東郭先生說:有。老人說:那還愣著幹嘛,把狼宰了啊!東郭先生說:這樣不好吧?老人說:你這仁義都快把你害死了,還要怎樣?於是幫著東郭先生一起把書囊中的狼捅死了。(這是簡寫版,文末附有原文)

    可以說故事相當的卡通,趣味橫生。故事最後講了“仁陷於愚”實在不可取,“忘恩負義”者實在不值得憐憫,這些道理正是我們今天認為的故事主題。

    然而,還有些情節卻實在令人不解,比如:

    為什麼東郭先生對狼的兇狠瞭解得一清二楚,但他還要救狼?

    為什麼東郭先生會用“歧路亡羊”的典故來搪塞趙簡子,而趙簡子居然就信了?

    為什麼那麼仁慈和藹的東郭先生居然還隨身攜帶匕首?

    ……

    凡此種種,極盡荒唐。當然,這本來就是個荒誕故事,不可以常理觀之,但故事深層含義也往往就蘊含在這些極其荒唐不合邏輯之處。

    不知是否有讀者注意到,東郭先生並不是儒家子弟而是一位墨家學派的子弟。這裡便涉及到有關哲學立場的問題了。

    墨翟

    墨翟所倡導的墨家哲學中有一條重要的觀念是“兼愛非攻”,也就是不分物件的給予愛,不提倡爭鬥。所謂“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墨子·兼愛上》)說白了,有點類似於今天所說的“博愛”。正因有如此信仰,東郭先生才會不計一切後果地搭救狼。

    在春秋時代,墨子的理論曾經一度大行其道,儒家思想當時完全沒成氣候,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只有一個楊朱的楊子哲學。所謂“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孟子·滕文公》)

    楊朱

    楊朱哲學恰好是墨子哲學的對立面,它講究的是“重己”“為我”,一切以自我為重。這個哲學觀點可能更難理解些,用今天的話說,簡單點可以把它看做利己主義,深奧些可以把它看做是主觀主義。楊墨哲學並行的時代形成了楊墨之爭的局面,一個講為我,一個講兼愛。

    再來看故事中東郭先生跟趙簡子講那一大篇道理時所引用的典故“歧路亡羊”,正是發生在楊朱身上的事。楊朱的鄰居丟了羊,眾人到處找也找不到。楊子說,這麼多人去追為什麼找不到,鄰居答說岔路太多所以找不到。楊朱聽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歧路亡羊”的故事解釋了楊朱的哲學:一旦喪失了自我的立場,外物就會越來越紛亂。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列子集釋》卷八〈說符篇〉)

    再看東郭先生和狼故事中的趙簡子,大概就是一位楊朱哲學的信奉者,所以他的表現就是“我信了”,隨後就不再追狼。

    然而狼畢竟是狼,躲開了趙簡子追殺之後,並沒有給墨子門徒東郭先生任何好處,反而要吃他。這個狼,就是楊子和墨子兩家哲學都難以解決的問題——對待這個世界:到底是應該博愛還是應該自私?

    楊墨之爭

    那麼這個問題由誰來解決,按照故事的邏輯應該由儒家來解決。最後出場的拄杖老人一上來就提到了儒家的孝道,並用柺杖對狼形成了直接威脅。然後他又悄悄向東郭先生講明,什麼才是真正的仁義?該仁則仁,不該仁而妄行仁義那叫愚。當東郭先生接受了老人的建議,掏出匕首對狼形成致命一殺之時,也意味著他放棄了所信奉的墨子之說,投入了儒家門下。至於杏和老牛,那只是草木和禽獸,不可用這樣的視角看問題,故不可與高明的思想相提並論。

    孟子

    在儒家看來,楊墨之說都有其軟肋,所以極為不合理。楊子以我為重,是忽視了君臣的等級之分;墨子倡導愛所有人,則是忽視了父子家庭的界限。因此這兩種觀念都是邪說,阻礙了真正的仁義。

    《孟子·滕文公》雲:“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

    由此可見,這篇“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完全是作者站在儒家立場之上對墨子和楊子學說的批判和否定。如果說《孟子·滕文公》是直接批評了“楊墨”,那麼這篇有趣的故事就是為《孟子》做了一番註釋。

    所以我們以往對這個故事的理解也應該稍微修正一點,東郭先生並不是一位濫行仁義的腐儒,相反他卻是一個不懂儒學的人,他奉行的墨子學說很難走得通。狼,也並非只比喻忘恩負義之輩,同時也比喻一切給我們帶來麻煩的外物。對待紛雜的外物,博愛不行自私也不行,只有當仁不讓的儒家之道才能應對。

    原文章附有明代馬中錫《東田文集》中的《中山狼傳》原文,因過長就不發在這裡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https://www.toutiao.com/i6713102141445112324/

  • 5 # 司馬情1

    應該說,《東郭先生和狼》是講了一則“狼”的忘恩負義的故事。但這則寓言也說明了很深的道理:對待像狼一樣狡猾兇殘的惡人,我們應該提高警惕,不能隨意的施捨同情,即使是對方處於逆境,也不能憐憫。否則,就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但這裡邊有一個前提,就是你碰到的是一個“惡人”,是一個“逆境中的忘恩負義之徒”,當然要有所警惕,不能輕率的施以援手!

    如果我們在旅途當中遇到了一個人,一個遇到危難的人,沒辦法分清他是“惡人”還是“好人”,在一沒有監控,二沒有證人的情況下,該不該出手相救呢?我認為,要想做到“既救了人,又保護了自己”,真的很難!

  • 6 # 一葉素心

    每一個故事背後想要告訴人們的絕不是單一的。就像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我認為也不單單是說忘恩負義的故事。

    1.先說東郭先生,他本善良,因仁愛,憐憫之心救了狼,然而好人沒好報,差點被狼吃掉。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人的善良就沒有底線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善良也要看對方是誰,無底線的善良只會給自己帶來災難。比如之前的江歌案……善良本沒錯,但也要有選擇的善良,面對惡人,壞人,一味的善良只會讓自己的善加速他們惡的程度。

    2.再說狼,真的十分狡猾。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善於偽裝,示弱,勾起東郭先生的仁愛之心。等到危險解除,狼骨子裡的惡就顯露出來,不僅不報恩,反而恩將仇報要吃了恩人,簡直是忘恩負義。

    最近大家關心的杭州女童失蹤死亡案,女童爺爺奶奶對於兩位租客的信任,覺得他們不像壞人,把女童放心的交給他們,然而他們回報給兩位老人的是什麼,女童的失蹤,最後的死亡,兩位租客死了一了百了,活著的兩位老人餘生要如何過心裡的這一關。

    3.最後說東郭先生與狼裡面的那位老者,他是智慧的,如果說他不讓狼吃東郭先生,那有可能他和東郭先生都成了狼的腹中餐,如果說他讓狼吃了東郭先生,那麼他肯定也難逃一死。既然橫豎都是死,何不以智取勝。

    真正有智慧的人,面對困境首先是冷靜的,臨危不亂,以智取勝,而不是魯莽逞強。

  • 7 # 旁觀者嵐

    東郭先生和狼的出處,我只查到《中山狼》出自明代馬中錫的《東田傳》一書,我記得還有別的版本,但沒有查到。不過核心內容是錯不了的。那麼就依據《中山狼》來分析。

    首先忘恩負義只不過是這個故事註定的結局,對狼來說,是肯定的,吃人就是狼的本性,而在危機時刻求求人,騙騙人,只是權宜之計。

    東郭先生是墨子的信仰者,講究兼愛與非攻,而兼愛也就是博愛,也就包括狼這種惡獸。由於這種思想基礎,東郭先生做錯了三件事。

    1不知究理,多管閒事。

    趙簡子奮力追殺的惡狼,又能人立,定是做惡多端,東郭先生一個過客,競不問情由,插手坦護惡狼,如惡狼跑走,不知多少良民葬身狼口,孰輕孰重不分。

    2偏聽偏信,相信惡狼。

    東郭先生對事情一無所知,只聽惡狼的幾句求情的活,見惡狼確實有殺身之禍就予以援救,為自己的生命埋下危險。

    3欺騙趙簡子,巧舌如簧。

    幫助惡狼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欺騙懲惡者趙簡子,故意把他們引到岐路上,幫助惡狼徹底消除了危機。

    惡狼獲得生命後,第一個就是要吃掉東郭先生。

    至於趙簡子塗惡務盡,卻上了胡塗人的當。

    老農的智慧,請君入甕。

    甚至老杏樹和老牛因為自己的痛苦就助紂為虐,報復他人,都寫的詡詡如生。

    這是一篇有豐富哲理性的好文章,值得每個人深思。

  • 8 # 秘聞獨家偵探

    先說一下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

    晉國趙簡子率眾打獵,射中了一隻惡狼,那狼受傷而逃,引趙簡子一眾窮追不捨。狼逃至一個岔路口,恰遇東郭先生。這東郭先生騎驢去中山國謀官,驢背上馱著一個大口袋,裡面裝滿了書簡。狼跑過來,不停地向東郭哀求救命。東郭先生滿腹慈愛,縱然知道狼是害人之物,卻也動了惻隱之心。他讓狼蜷曲身體,以繩捆住四肢,把它裝進了口袋。

    趙簡子追上來,問東郭先生是否看見一隻狼?東郭先生連連搖頭,並指著岔路說,狼或許走了別的路。趙簡子一行便順著岔路追過去,走遠了。 東郭先生便把狼放出來,哪知狼卻張牙舞爪,要吃他,東郭先生大罵狼忘恩負義。 這時,有一位老農荷鋤路過,見此情景便給他們評理。

    東郭先生將救狼的經過說了一遍,狼卻矢口否認。老農思量片刻,對東郭先生說:“你的話不可信,這麼小的口袋,如何裝得下這隻狼呢?除非你再裝一下,我眼見為實。” 狼也同意,便蜷縮為一團,東郭先生還用繩捆起四肢,將狼裝進了口袋。老農立即把口袋紮緊,對東郭先生說:“惡狼害人的本性難移,你竟然對狼懷有仁慈之心,糊塗啊!”言罷,老農掄起鋤頭,一下就把狼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至少三個道理:

    第一,心懷仁愛固然好,但要分清施加的物件,不能好壞不分濫施“兼愛”。

    第二,壞到骨子裡的人不會變為好人,惡性不改,泰山難移。你對這種人施以仁慈,他會忘恩負義,恩將仇報。

    第三,要學會保護自己,身處危險之時,要積極主動,動腦筋想辦法。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對身處險境之人要施以援手。

  • 9 # 放晴的天空190219623

    《東郭先生和狼》這個寓言故事,表面看,我千辛萬苦救了你,你卻要吃我,這像是講典型的忘恩負義的事。其實不然,這故事告訴人們,永遠不要被那些邪惡的表像所迷惑,它在逆境中向人垂憐,搖頭擺尾,終究會露出它的獠牙的,是狗就永遠改不了吃屎。你不要輕易的相信別人,不要被他的三句好話所打動,忠厚的人最容易吃虧,這句話是不無道理的。

    然後,就是智慧的博弈,既然看出了對方的心思,總得儘快地想好方法去補救,這就是東郭先生善良仁厚的一面,和聰明才智的一面,這個故事很教育人,善良永遠都不要過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 10 # 海倫的浮世繪

    《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取材於明代馬中錫《東田文集》中的《中山狼傳》。

    故事講: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簡子在中山狩獵,遇到一隻狼,搭箭射之,結果射偏了,沒設中要害,狼逃脫,趙大夫就拼命追趕。狼在逃跑的路上遇到書生東郭先生,就哀求說:“先生先生,能借你的口袋讓我躲一會吧,後面有人追殺我,躲過這場災難,我會報答你的大恩的。”東郭先生幫助了狼。後來狼躲過一劫,跳出布袋,卻撲向東郭先生……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反映一個該怎麼幫助別人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我們肯定會遇到需要幫助和幫助別人的事情。那麼該怎麼幫呢?我覺得有三點:

    1、幫什麼人?

    好人壞人不會寫在臉上,所以在幫助別人之前,一定要打聽了解一下,對方的品質、品性。比如,在借錢給別人的時候,要看看這個人跟你的親疏關係、還款能力、誠信如何,再來決定。

    2、幫多少?

    古話說,升米恩,鬥米仇。大恩如大仇。這就是告訴我們幫人要有個界限。一個人快餓死了,你給他一升米解決生存的問題時,他會感激你。如果你一上來就給他一斗米,他會覺得原來你這麼有錢,會產生心裡不平衡。當你給別人的幫助大於別人的償還能力時,就容易結仇,要麼因為償還不起躲著你,要麼會激發他的貪慾,覺得你幫少了。

    3、怎麼幫?

    人在窘境的時候,內心是很脆弱的。我們在幫助別人時,一定要顧及對方的感受,要給人留面子、留自尊。幫助別人是自願的,不能因為我們幫助了別人,就一味地要求別人。

    我們回到東郭先生和狼這個問題上,東郭先生和狼代表了施恩的一方和受恩的一方,也代表現實中兩種人性,不能簡單用忘恩負義,愚蠢和狡猾來評判。

    第一,東郭先生在幫狼的時候,沒有去了解狼的品性,或者是明知是惡獸卻還幫它。

    第二,東郭先生看到了狼最落魄的狀態,讓處於食物鏈高階的狼日後無言以對,威風掃地。

    第三,救命之恩,狼該拿什麼償還?既然無力償還,惡狼索性作惡到底。

    這兩種不同的人性,在現實中普遍存在,我們也可能會遇到施恩與人和受惠於人的時候,怎麼幫助別人,就是一種智慧。

  • 11 # 閱歷精

    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訴人們世上好人與壞人都是存在的,好人的善良要用對地方,當對方是一個壞人的時候,收斂起善心,對壞人提起警覺,學會保護好自己。遇到事情時要分清善惡,明辨是非,區別物件,幫助那些應該幫助的人。

  • 12 # 送客人

    痴(全文)

    女愛一男 伴身旁卻從不語情 男煩女傾聽夜而不寐 男愁女排憂解難傾所有 男喜女歡顏如蘭花綻

    一日 男遇災禍雙目失明 女伴左右解憂煩 男卻再無歡顏

    一年過 男憂鬱日深 女心絕遺書目贈男 登上高樓 以手護目縱身躍下

    佛心憐之招來芳魂 曰何苦問其心願 女回 暗戀一世 卻 從未觸控之 只想能撫其頭一次 佛允但要女清修百年 女遂早飲露日誦經夜臥石 轉眼百年過

    是日 佛讓女重生於一枝 春來發芽繼而成葉 女一天天盼男到來 春去夏至 葉翠綠欲滴 男未至 夏去秋來 葉由綠轉黃 男未至 秋將去冬將至 葉漸漸枯黃搖搖欲墜 女心漸死以為今世無緣突見男遠處行來 葉隨風劇烈擺動 男至葉落 從頭頂沿發滑落 女心醉

    佛問 是否滿足 女答 是否能再得一吻 佛曰 需清修五百載 五百載過

    這世女轉生一花 自始女努力汲取大地精華期待怒放 春末夏初 花開豔麗無雙 男至 見花美 伸手摘下 放於鼻下嗅香 醉 吻之

    佛問 是否滿足 女答 是否能相擁而眠清修萬載不悔 佛曰只需千載 千載又過

    女轉世為柳 春去秋來 冬雪夏雨 數載過 柳成大樹 夏一日 豔陽高照酷熱難耐 男至 汗如雨下 見柳下清涼無比 依樹而坐 涼爽無比漸漸入眠 柳枝輕撫男面 女心望此刻停留不前 半日過 男醒起身離去

    佛問 是否滿足 女答如能夫妻一世願永伴佛前 佛嘆 女問 不可嗎 佛答 汝迷心中戀 可知他人戀汝已萬年

    女迷惑 佛點指柳下一石 石化一男 痴笑呆望著女

  • 13 # 落葉知秋黃

    在職場中,有的領導提拔你,重用你,是職業生涯中的恩人!當你失去可用價值,被這位領導摒棄的時候,要靜下心來想一想:當年自己提拔自己是看中你的能力具有可用價值,當你的價值被匝幹,你還會去感激涕零嗎?

  • 14 # 抵足可慰

    春秋時期的中國分封諸侯幾百家,互相殺伐,往往有人逃往他國,其中不乏中山狼之類的人物,故東郭先生寓意那些書呆子似的小國國王。

  • 15 # 愚仁23耿志新

    其實《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更像是在給世人闡述著一個因果之報的真實典故。

    就是因為東郭先生的慈悲為懷救了那條狼而種下了善因,才會有了後面他遇見了趙簡子相救的後果。

  • 16 # 律政有訴

    東郭先生把“兼愛”施於惡狼身上,因而險遭厄運。這一寓言告訴我們,即使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也存在“東郭先生”式的問題。一個人應該真心實意地愛人民,但絲毫不應該憐惜狼一樣的惡人。 現在,“東郭先生”和“中山狼”已經成為漢語中固定詞語, “東郭先生” 專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濫施同情心的人,“中山狼”則是指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人

  • 17 # 毛彥民

    一個故事,可以有多種解讀。忘恩負義,是一種解讀。

    另一種解讀:人不能只有善心,還要有善能。沒有那個金剛鑽兒,不要攬瓷器活兒。

    還有一種用小人之心來解讀的方法:不要亂管閒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不要管他人瓦上霜。

    當然,還可以有很多解讀方法。

  • 18 # L長河

    這個故事從另一個側面講述了可憐的東郭先生的愚昧和糊塗,不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以至於對一個狼大發善心,結果被送了性命!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糊塗的東郭先生太多了,我們要引以為戒,不要再做這樣的傻事了,狼是不可能改變吃人的本性!

  • 19 # 冥府擺渡人講故事

    我覺得《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不僅僅是講一個忘恩負義的故事。我覺得這其中還反映著一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道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你不去適應環境,怎麼能生存下去。失敗的,迂腐的,落後的很有可能被先進的東西取而代之,淘汰掉。還反映著一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就算你對一個人好,你要看清楚他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有的人你再怎麼對他好,也改變不了他那險惡的心理。我們雖然不害害人,但是也不能保證別人不害我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房貸利率下降了點,現在適合剛需買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