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龍故事會

    現實一直在證明著一件事:

    富人家的孩子

    窮人家的孩子

    走著不一樣的路

    父母為孩子傾盡心力,盼著他們成龍成鳳,但結果總是千差萬別。

    造成這種差別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描述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兩極分化”現象。

    紐西蘭插畫家和漫畫家Toby Morris,創作的一個小漫畫“On a Plate”《盤子上》,描述了兩個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怎樣一步步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這個小漫畫風靡了Facebook,收穫了超過20萬個“zan”,看完它,很多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左邊這個孩子理查德。他父母的工作還行。

    右邊這個孩子叫寶拉。她父母的工作就差一些了。

    理查德的房間溫暖乾燥。他家書櫃裝滿了書,冰箱也裝滿了食物。

    寶拉的房間除了人滿為患,也沒啥東西了。她住的房間潮溼、吵雜,她總是生病。

    理查德的父母為孩子傾心付出。(他們總是陪伴孩子,還鼓勵他“好孩子”、“很聰明”)

    寶拉的父母也為孩子傾心付出.......所以,他們要打兩份工。(他們只有將她獨自留在家裡看電視)

    理查德去了一所好學校,資源豐富,學生優秀。學校的老師也熱愛自己的工作。

    寶拉的學校呢?班級人數太多,資金不足,老師總是很疲倦,疲於應付各種壓力。(面對這樣的環境,老師都會想:天哪,我需要一份新工作。)

    理查德父母對他期待很高,看著他的成績,父母會說:才B+?天哪,我們要給你請個家教了.......

    但是寶拉的父母對她成績就有點不同了,看著她的成績,父母會說:B?嘿,不錯啊!

    這樣的差異,年復一年.......

    理查德父母為他支付大學學費。

    寶拉一邊讀技校一邊還要努力工作,她還揹負著債務。

    這些效應慢慢在兩人身上積累,變成他們人生中不可忽視的差異。當他們準備進入職場的時候.......

    理查德的爸爸對他說:我有朋友在那兒工作,只要我打聲招呼你就能去實習。

    寶拉的爸爸對她說:你應該先完成學業,再來照顧我......

    他們人生中的差異並不那麼容易被覺察,直到申請貸款才能看出社會對他們的態度......

    理查德去貸款的時候,經理對他說:恭喜你!你的貸款被批准了。

    寶拉去貸款的時候,經理對他說:我們幫不了你。或者你去 Eazee Finance 試試?

    或許因為別人如此待他, 理查德開始相信他值得被別人好好對待,他的成就都是靠自己。

    或許因為別人如此待她,寶拉開始裹足不前,學著“掂量自己的分量”。

    在理查德的慶功宴上,寶拉和他相遇了。寶拉作為服務生正端著一盤食物分給在場嘉賓。

    此時人們正在好奇地詢問理查德:你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理查德拿起一塊食物,自信滿滿地說:不抱怨,努力工作。我討厭別人的施捨。從沒有人端著盤子遞給我什麼東西。

    (雖然他正從寶拉端來的盤子裡拿起一塊食物,但他說這句話時,卻對這個事實視而不見......)

    我們應該也能夠看到,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社會階層大體上相對穩定。也就是說,富人的孩子一般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大多依然是窮人;有變化,但變化很少。

    那麼怎麼支援、幫助孩子打破馬太效應呢?雖然漫畫沒有給出完整、具體的答案,但卻蘊含了一些小啟示:

    1

    從小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環境

    首先,一個健康的環境,孩子才能獲得強健的體魄。不一定是多麼高階、奢華的房子,但一定要儘可能地乾淨、整潔。

    其次,一個教育的環境,適量的書和玩具是孩子成長的必要陪伴。

    2

    陪伴是孩子最重要的教養

    美國研究者對貧民窟孩子的大範圍研究結果發現:低收入家庭由於忙於生計、請不起保姆,大多數時候給孩子看電視打發時間。孩子過多注視二維空間影像時,他們的空間推理能力會降低。

    透過親密的陪伴,父母給孩子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還有情商的培養,自信心的培育,和最基本的溫暖感覺。

    3

    敢於對孩子提出高要求

    有些父母會因為自己的基礎不好,而不敢或不奢望對孩子提出嚴格或高要求。

    孩子小的時候,往往不具備樹立遠大目標,或執行遠大目標的能力,正需要父母的引領和督促。

    父母甘於現狀,孩子也往往如此,那隻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我們當然希望孩子是個獨立上進、依靠自己追逐成功的強者。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給他的環境,會影響他是否能成功、或者多麼辛苦才能夠成功。

    所以,我們在要求孩子努力上進的同時,自己同樣不能懈怠。

    記住你和孩子之間的馬太效應。

  • 2 # 狂暴de紳士

    過來人的身份,說句實在話。條條大道通羅馬,但是富人家的孩子出生就在羅馬! 小學 初中甚至高中,差別可能並不是太大。一旦到了大學,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想的、做的可能更多的是做一些兼職,如何更省錢的生活。但是富人家的孩子,根本就沒有勤工儉學的概念,而是如何去拓展人脈,做更長遠的規劃

  • 3 # 穩評說說

    這個問題有點問題,是富孩子超過窮孩子?還是窮孩子超過富孩子?社會上很多大有作為的博士、碩士都來自農村家庭或不夠富有的家庭。我感到,孩子的卡開了距離並不完全取決於家庭經濟狀況,主要的還是取決於孩子自身的主觀情況。

    一是會不會學習拉開了距離。學習是一個人起飛、騰飛的不竭動力,富孩子、窮孩子雖然在教育上有機會上的區別,但會不會學習,有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將會導致差距慢慢拉大,就看誰誰的學習能力強。

    二是善不善思考拉開了距離。思考是基於現實對學習成果的昇華,一個蘋果落下產生一個定律,一次做飯的過程總結出工作的流程,很多思維邏輯的形成和縝密,不一定來自家庭的經濟條件,而在於孩子對於現象和知識之間的聯絡。

    三是能不能實踐拉開了距離。紙上得來的東西需要付諸實踐活動,個人的能力才能得到增強和鞏固。而就一般的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無論是富孩子窮孩子,勇於實踐、善於實踐、精於實踐者必將走在前列。

    四是抗不抗挫折拉開了距離。抗挫折的能力往往與優越的條件成反比,富孩子如果只有得到的經歷,沒有失去的體驗,相反會在抗挫折能力的強化上缺項少腿。無論是富孩子還是窮孩子,誰在挫折面前屈服懦弱,誰就被拉開距離。

    五是敢不敢挑戰拉開了距離。人生會遇到很多挑戰,甚至是殘酷的考驗,就想一道豁然橫在眼前的壕溝,需要孩子付出巨大的勇氣和智慧,而且唯一的辦法就是實現成功跨越,允不得退卻。無論是富孩子還是窮孩子,跨過去和跨不過去,壕溝就是拉開的距離。

  • 4 # 小胖子講歷史趣事

    都是在基礎上一點一點拉開,富孩子選擇機會比較多,可以根據自己得喜好去培訓培養,可是窮孩子不行,主要在以下幾點區別:

    首先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孩子可能下學以後要幫助家裡做農活家務,沒有時間去複習功課,而富孩子下學後空餘時間多,可以自由選擇,不會的可以網上學習,一對一指導,在這一點上差距就會慢慢拉開。

    第二教育基礎不一樣,就拿城市來說,師資力量雄厚,各種教學設施娛樂設施齊全,可以接觸電腦培訓,大量的圖書,可是農村師資力量很薄弱,有的地方甚至一個老師教很多年紀的課程,其他的更不要說了,基本沒有,差距很大。

    第三興趣培養,窮孩子可能說在一方面有天賦,但是因為家庭原因,無法得到專業的教導,最後泯然眾人,而富孩子的父母會對他們喜好或者某一方面著重培養,上興趣班,由專業老師教導,提高自身天賦能力。

    第四窮孩子一般沒有機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基本上放假後都會在家裡幫忙,而富孩子 不同,可能暑假寒假父母會帶他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旅遊,見識世界上著名景點景色,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開闊視野,見識多了,自身的底氣自信心精神面貌自然會不一樣。

    窮孩子因為家庭條件,要想成就,自身的起點就困難,其中還要付出成倍的努力,去奮鬥打拼,可能比較殘酷的是,即使努力了,也比不上富孩子的先天七點。

  • 5 # 丶海闊天空1230111656

    影響人成長的有三種因素:遺傳、環境、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在這其中,什麼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呢?孩子從生下來,就決定了他受教育的條件、環境、背景,這一切都是不可選擇的。 一個孩子長大會怎麼樣,不是自身家庭環境可以完全左右的,但是家長的影響也是或多或少存在的,富足的家庭給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與拮据的家庭給到孩子的教育條件自然是有差別的。 雖然很多人說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一個人的眼界,學識、修養、等等都與家庭教育有著深刻的影響。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漫畫家給出窮孩子和富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一點拉開的,雖然漫畫很現實,但是不可否認,這是一種常態。 或許生活中會有一些例外,但這就需要家長思考怎樣創造窮孩子和富孩子之間成長結果的反差了!

  • 6 # 跟天龍兄考教師

    Toby Morris是一位漫畫家,他創作的一個小漫畫“On a Plate”描述了兩個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怎樣一步步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Toby Morris

    這個小漫畫收穫了超過20萬個“贊”,看完它,很多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On a Plate

    譯|小樓老師

    左邊這個孩子叫理查德。

    他父母的工作還行。

    右邊這個孩子叫寶拉。

    她父母的工作就差一些了。

    理查德的房間溫暖乾燥。

    他家書櫃裝滿了書,冰箱也裝滿了食物。

    寶拉的房間除了人滿為患,也沒啥東西了。

    她住的房間潮溼、吵雜,她總是生病。

    理查德的父母為孩子傾心付出。

    (他們總是陪伴孩子,還鼓勵他“好孩子”、“很聰明”)

    寶拉的父母也為孩子傾心付出.......

    所以,他們要打兩份工。

    (他們只有將她獨自留在家裡看電視)

    理查德去了一所好學校,資源豐富,學生優秀。

    學校的老師也熱愛自己的工作。

    寶拉的學校呢?班級人數太多,資金不足,

    老師總是很疲倦,疲於應付各種壓力。

    (面對這樣的環境,老師都會想:天哪,我需要一份新工作。)

    理查德父母對他期待很高,

    看著他的成績,父母會說:

    才B+?天哪,我們要給你請個家教了.......

    但是寶拉的父母對她成績就有點不同了,

    看著她的成績,父母會說:

    B?嘿,不錯啊!

    這樣的差異,年復一年.......

    理查德父母為他支付大學學費。

    寶拉一邊讀技校一邊還要努力工作,她還揹負著債務。

    這些效應慢慢在兩人身上積累,

    變成他們人生中不可忽視的差異。

    當他們準備進入職場的時候.......

    理查德的爸爸對他說:

    我有朋友在那兒工作,只要我打聲招呼你就能去實習。

    寶拉的爸爸對她說:

    你應該先完成學業,再來照顧我......

    他們人生中的差異並不那麼容易被覺察,

    直到申請貸款才能看出社會對他們的態度......

    理查德去貸款的時候,經理對他說:

    恭喜你!你的貸款被批准了。

    寶拉去貸款的時候,經理對他說:

    我們幫不了你。或者你去 Eazee Finance 試試?

    或許因為別人如此待他,

    理查德開始相信他值得被別人好好對待,

    他的成就都是靠自己。

    或許因為別人如此待她,

    寶拉開始裹足不前,

    學著“掂量自己的分量”。

    在理查德的慶功宴上,寶拉和他相遇了。

    寶拉作為服務生正端著一盤食物分給在場嘉賓。

    此時人們正在好奇地詢問理查德:你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理查德拿起一塊食物,自信滿滿地說:

    不抱怨,努力工作。我討厭別人的施捨。

    從沒有人端著盤子遞給我什麼東西。

    (雖然他正從寶拉端來的盤子裡拿起一塊食物,

    但他說這句話時,卻對這個事實視而不見......)

    馬太效應說,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美國大學研究結果也發現,富人的孩子更可能成為富人,窮人的孩子更可能成為窮人。這個迴圈很難打破。

    一個孩子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不僅受到財富影響,他們還會受到“富爸爸”和“窮爸爸”不同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影響,尤其是如何對待金錢的方式。

    雖然馬太效應並不容易打破,但確實也有很多貧窮家庭出身的孩子成功逆襲了。所以貧窮、富裕雖然和出生有關,也受到個人特質影響。

    一位叫做托馬斯·C·克里的人,花了很多年時間專門研究發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

    他發現,除了一些客觀原因造成兩種人的差異,他們思維方面的差異可能才是導致最後財富差異巨大的根本原因。

    托馬斯認為,只要改變這些差異,窮人也有成為富人的機會。

    ▲托馬斯·C·克里

    在他總結的所有差異中,我認為有一點最重要——人生是否立志。

    克里採訪了數百位富豪發現,靠著後天努力而成為富豪的人,80%都有自己的志向和目標。這些人中,有27%的人至少失敗過一次,但他們沒放棄,而是選擇從頭開始。

    窮人則恰恰相反——很多窮人也並非不勤奮,不忙碌,但他們卻是在"瞎忙"。

    在克里的研究中,只有3%的窮人有自己的人生目標。還有一些人,雖然有"夢想",但沒真的付出過實際行動,或者付出過行動,但遇到失敗就放棄了。

    "立志"對於一個人的職業規劃也很關鍵,人生目標形成越早,一個人成功的機會就越大,付出的代價就越小。

    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過分關注知識掌握,很少讓孩子去發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當一個孩子發現不了自己人生目標的時候,他沒辦法堅持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目光短淺,經受不住失敗和挫折。

    雖然人生目標形成越早越好,但人生任何階段立志都不晚。

    比如——

    ▼把"褚橙"種得全國皆知的褚時健

    ▼把肯德基開滿全球的哈蘭·山德士上校

    ▼在小咖啡館裡待了5年才寫出第一本《哈利波特》的單親媽媽JK羅琳

    ▼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當幸福來敲門》的原型——克里斯加德納,從一個無家可歸的單親爸爸到現在擁有自己私募股權基金的富豪。

    沒有人生目標的人,越勤奮,越失敗,因為他們的精力沒放在一個目標上,時間就被浪費了。

    人生目標如此重要,應該怎樣去發掘它?

    最好的人生目標由外部需求、個人天賦和興趣相互作用而成。

    天賦會使得一個人比其他人更擅長做某些事情。一個人越擅長做一件事,他就會越願意去做。

    興趣會使得一個人自願花時間在某個領域上。有人計算過,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在這個領域花上10000小時。感興趣的工作會使一個人持續待在一個領域積累。

    天賦和興趣對一個人發現人生目標很關鍵。一個人若立志成為藝術家,但卻沒有藝術家的天賦,他可能在某個藝術領域勤奮多年也無法成為藝術家,更別說成為大師。如果一個人既沒藝術天賦,還沒有興趣,被逼著在某個領域學習,每一次學習對他來說都是一次無聊而痛苦的經歷。

    興趣和天賦高度相關,有某種天賦的人,往往也會在相關領域發展出興趣。

    當一個人考慮如何用自己天賦和興趣為外界提供價值,這就是一個最好的人生目標。

    尋找自己人生目標前,問自己三個問題:

    1、我的天賦是什麼?

    2、我的興趣是什麼?

    3、我怎樣用我的天賦和興趣給別人提供價值?

    當你回答完這三個問題後,再問自己兩個問題——我的人生目標會給別人造成傷害嗎?我的目標符合道德標準嗎?這兩個問題能夠保證你的目標終生有效。

    如果你希望自己孩子儘早發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幫助他發現自己的天賦和興趣,然後找到一條能為別人提供價值的路。

  • 7 # Yxnh651

    1.在經濟方面,富二代可以買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二窮二代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要先看價格,看看自己買不買得起。這會造成他們對待金錢態度不同,富二代對錢沒什麼概念,而窮二代對錢過分緊張。

    2.在教育方面,對於好學校,窮二代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考進去,而對於富二代而言在我看來至少有三種選擇:考進去.考關係.砸錢。再一個就是富二代有充足的時間來學校,而窮二代除了學習之外還要幹各種家務,有時覺得時間不夠用。

    3.在心裡方面,富二代可以任性的生活,一般而言他們的心裡不會有什麼問題。而窮二代活得就比較壓抑,所以可能會出現自卑.自閉.抑鬱等心理問題。

    4.在眼界方面,富二代可以滿世界亂跑,見的多,聽的多了,眼界自然就開闊了,而窮二代在成人之前基本被侷限在出生的那個城市。

    5.在為人處事方面,富二代從小就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應付起來自然得心應手,而窮二代從小接觸的人有限,自然就不上富二代了。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各方面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出自誰的思想?為何要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