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單純從戰略戰術能力方面看,納粹將領中有哪些優秀的人。
9
回覆列表
  • 1 # 一葉楓流

    德國最優秀的將領是曼施坦因,戰略戰術俱佳。

    在作戰實施執行上,古德里安在機械化作戰上是第一的,無出其右。

    其餘就是一些高素質的德國軍官團裡的老傢伙了,長期受普魯士軍事理論風氣薰陶,都遵循普魯士德國的作戰思想。整個德國軍隊就像一個人一樣。一支部隊,誰帶領都一樣打仗。不會出現換了指揮官就認生了,不會打仗的怪現象。因為德國的軍官個士兵都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成品,按照一個標準生產的。

  • 2 # 瘋丨葉

    勃勞希契(1881-1948)

    陸軍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炮兵上尉,1912年調總參謀部任參謀。1933-1937年曆任第一師師長、普魯士軍區司令、第一軍軍長、第四集團軍司令。在施萊歇暗殺事件中被指控收希特勒的捐款。1938年升為上將,任陸軍總司令,指揮德軍進佔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1939-1940年相繼指揮進攻波蘭、荷蘭、比利時和法國諸戰役,連連獲勝。1940年7月晉升元帥。1941年指揮入侵南斯拉夫、希臘和蘇聯。由於對蘇閃擊戰失敗,於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強迫辭職。轉入預備役後隱名度日。1945年被英軍俘虜。後因心臟病死於漢堡戰俘營。

    佈施(1885-1945)

    陸軍元帥。1904年畢業於普魯士武備學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1919年起在國防軍中任職,歷任師長、軍長。1939年任第十六集團軍司令。佈施認為軍人就是應該服從。參加侵略波蘭、法國和蘇聯的戰爭。以作戰手段頑強(實際上可以說是殘酷)著稱。1943年晉升元帥,出任東線中央集團軍群司令。1944年7月,因所部在白俄羅斯地區遭圍殲而解職。1945年3月,復任西線德軍叢集司令,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德國投降後被英軍俘虜,在戰俘營中死於心臟病。

    凱特爾(1882-1946)

    陸軍元帥。1901年入伍服役於野戰炮兵第46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炮兵連長和師參謀官。戰後在國防軍內繼續任職。希特勒上臺後,積極同納粹黨合作。1933年任國防會議工作委員會主席,獲少將軍銜。1936年任軍事部長。勃洛姆堡的參謀長。1936-1937年接連晉升為中將和上將。1938年2月希特勒解除一批持不同意見的高階將領職務後,被委任為新成立的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長官(實際上是希特勒的總參謀長)。1940年獲元帥銜。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始終是希特勒最親近的軍事顧問和忠順的助手,深信軍人以服從為天職。直接參與策劃、制定和實施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行動,以及從進攻波蘭起到德國戰敗止的各種戰爭計劃和侵略暴行;頒佈一系列殘害和屠殺戰俘、對佔領區實施恐怖統治和掠奪的命令。由於對希特勒忠順和牽承,在同僚中有“點頭驢“的綽號。1945年5月8日代表納粹德國武裝部隊,在柏林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戰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以共同策劃或密謀、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而判處絞刑。1946年10月16日執行(至死不悟)。

    克萊斯特(1881-1954)

    陸軍元帥。職業軍人,沒有明顯政治立場。1900年開始服役。1913年軍事學院畢業。第-次世界大戰時是騎兵。戰後在國防軍騎兵部隊任職。希特勒上臺後,提升至軍長。1938年被免職,退入預備役。不久又應召入伍,1939年,指揮坦克軍,入侵波蘭、法國和南斯拉夫,以實施閃電式的突擊著稱。1941年6月任閃擊蘇聯的第一坦克叢集(10月改番號為第一坦克集團軍)司令,為德軍南路主要突擊力量。率先攻打基輔,進佔烏克蘭,攻取羅斯托夫。同年底在蘇軍反擊下敗退。1942年調任進攻高加索方向的A集團軍群司令。曾率部進抵高加索山麓。1943年獲元帥銜。蘇軍反攻後再次敗退。1944年春,因棄守克里米亞,敗於南布格河,並同希特勒發生分歧,被解職並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為盟軍所俘。1946年作為戰犯,先後移交南斯拉夫和蘇聯。被判15年徒刑,後死於蘇聯獄中。

    博克(1880-1945)

    陸軍元帥。畢業於普魯士皇家高階軍官學校。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升至少校。1929年任第1騎兵師師長(少將),1931年調任第2師師長(中將)兼第2軍區司令,1935年任第3集團軍司令(上將)後轉任第1集團軍司令。1938年春任第8集團軍司令,率軍進佔奧地利。同年秋升任第2集團軍群司令,率軍侵佔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區。1939年任入侵波蘭的北方集團軍群司令。1939年10月調任西線B集團軍群司令,在戰線北翼攻入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同年7月晉升元帥。1941年任進攻蘇聯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擔負明斯克-斯摩稜斯克-莫斯科戰略方向的主攻。反對希特勒在佔領區進行集體屠殺,但同樣不贊成反抗運動。同年12月,在莫斯科會戰中失敗而被迫辭職。1942年1月重新出任蘇德戰線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同年6月,任新改編的B集團軍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對分兵同時進攻斯大林格勒與高加索兩個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職。死於盟軍空襲。

    利斯特(1880-1971)

    陸軍元帥。1898年開始服役。1912年畢業於巴伐利亞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服役於巴伐利亞第2軍。戰後歷任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校長、師長和軍長。1935年任第4軍區司令升步兵將軍。對國家社會主義持中立態度。1938年任侵佔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區的德軍叢集司令。1939年指揮新建的第14集團軍,參加入侵波蘭。次年任第12集團軍司令,參加進攻法國,晉升元帥。1941年率軍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臘,繼而任巴爾幹佔領軍司令。1942年6月調往蘇德戰場,任進攻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司令。同年9月,因與希特勒意見分歧被解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2年被美國當局因病釋放,定居聯邦德國。

    隆美爾(1891.11.15-1944.10.14)

    陸軍元帥。1909年軍校畢業後開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表現出色升至少尉。戰後在國防軍歷任步兵連長、軍校戰術教官、騎兵營長和軍校校長。1938年其《步兵進攻》一書受希特勒賞識,被任命為元首大本營衛隊長(上校銜)。1940年調任第7裝甲師師長,參加進攻法國。翌年2月受希特勒委派指揮非洲軍團。在北非作戰中,善於以裝甲坦克部隊迅速機動,突破對方防線,深入穿插,多次擊敗英軍,被稱為“沙漠之狐“。1942年1月晉升上將。同年6月,因攻佔英軍北非要塞圖卜魯格,晉升元帥。但不久因兵力和後勤補給不足,被迫停止進攻。同年底,在阿拉曼戰役中敗退。1943年3月被召回國。同年7-11月任駐義大利北部的B集團軍群司令。1944年1月出任駐法國北部和比利時的B集團軍群司令,負責籌劃和準備在法國海岸抵禦盟軍登陸。戰爭後期,對國社黨持否定態度,不過未有實質上的反抗。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被英國飛機炸傷。後受七.二零事件牽連,被迫服毒自殺。

    勃洛姆堡(1878-1946)

    一譯“布洛姆貝格“。陸軍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歷任預備19師、預備18軍、第7軍團司令部參謀官。一戰後在國防軍歷任軍訓處處長、陸軍管理局(實即陸軍總參謀部)軍隊辦公室主任、第一軍區(東普魯士)司令。曾代表德國出席日內瓦裁軍談判。1933年1月被總統興登堡委任為希特勒內閣的國防軍部(1935年改稱軍事部)部長。1934年8月興登堡死後,下令國防軍向希特勒宣誓效忠。1935年秋,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主持納粹德國早期的擴軍工作。1936年獲元帥銜。1937年11月,在最高軍政秘密會議上,對希特勒提出的具體擴張步驟有所保留。1938年在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中被免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納粹德國軍隊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期間猝死獄中。

    賴歇瑙(1884-1942)

    陸軍元帥。1903年開始服役。1912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裡表現突出。戰後在國防軍供職。1930年任第一軍區(東普魯士)參謀長。支援納粹黨,命令部隊“徹底肅清布林什維克思想、消滅蘇維埃國家“。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任國防軍部部長辦公室主任。1936年獲中將銜,任第七軍區(巴伐利亞)司令。1938年參加吞併奧地利。1939年指揮第十集團軍入侵波蘭,晉升上將。翌年調任第六集團軍司令,進攻比利時和法國,晉升元帥。1941年率所部閃擊蘇聯,12月升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翌年1月心臟病猝發致死。

    舍爾納(1892-1973)

    陸軍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參軍。戰後在國防軍任職。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歷任師長、軍長,參加入侵波蘭、希臘和蘇聯的戰役。由於狂熱擁護納粹制度,戰爭後期成為希特勒的親信。1944年2月任陸軍總部納粹黨督導部長。同年4月升任蘇德戰場的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7月調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1945年1月任防守奧得河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4月晉升元帥,在希特勒的政治遺囑中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戰後作為戰犯受蘇聯軍事法庭審判。1955年轉往聯邦德國,1957年被慕尼黑法院判處4年徒刑(這個可能與其強烈的反布林什維克思想有關)。

    屈希勒爾(1881-1968)

    陸軍元帥。1907-1909年服役於翰諾威的騎兵學校。第一次世界大戰從炮兵連長升到預備第8師作戰科長獲一級鐵十字勳章,戰後曾到波羅的海國家服役。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任第7軍區(慕尼黑)參謀長。1933年指揮第3集團軍(上將銜),入侵波蘭。因反對對平民的屠殺而被解職,後因勃勞希契的要求復職。1940年調任第18集團軍司令,入侵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同年6月進佔巴黎。1941年6月,率所部進攻蘇聯。翌年1月升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獲元帥銜。負責圍攻列寧格勒,屢次受挫。1944年1月,在蘇軍第一次打擊下敗退,被希特勒解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犯,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20年徒刑。1953年獲赦,定居聯邦德國。

    勒布(1876-1956)

    陸軍元帥。職業軍人。1895年入伍服役於野戰炮兵第4團;1898-1901年參加八國聯軍侵華鎮壓義和團運動。1903年畢業於巴伐利亞軍事學院。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6年獲荻馬克斯-約瑟夫騎士勳章(少校銜),被稱為“威廉騎士勒布“。戰後在國防軍歷任炮兵團長、軍區參謀長。1930年任第七軍區(慕尼黑)司令兼第7師師長,晉升中將。希持勒上臺後,升任第二集團軍司令。1934年升炮兵將軍,成為德國戰史上著名的防守戰略家,反對發動戰爭,對虐待猶太人的政策極為反感。1938年2月曾被希特勒解職,退役。同年7月重新服役,出任第十二集團軍司令,參加進佔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區。後調任西線C集團軍群司令。1940年參加攻佔法國,晉升元帥。翌年調往東線,任閃擊蘇聯的北方集團軍群司令,率部沿波羅的海岸向列寧格勒方向進攻。1942年1月,因久攻列寧格勒不下而被解職,轉入預備軍。1944年退役。翌年被美軍逮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犯,在紐倫堡美國軍事法庭上被判處3年徒刑,後獲釋。

    莫德爾(l891-1945)

    陸軍元帥。1909年開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西線作戰。戰後繼續在國防軍任職。1938年晉升少將。1939-1940年曆任第4軍參謀長和第16集團軍參謀長,先後參加入侵波蘭和法國。1941年指揮第3坦克師閃擊蘇聯,10月升任第41裝甲軍軍長。翌年升任第九集團軍司令。忠於希特勒,敢於直言,以作戰勇猛著稱。1944年獲元帥銜,先後出任東線的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和中央集團軍群司令,以焦土作戰抵抗蘇軍的戰略進攻。同年8月調往西線,任B集團軍群司令,組織對盟軍的防禦。1945年4月,在魯爾戰役潰敗後自殺。

    里希特霍芬(1895-1945)

    空軍元帥。1917年入哈雷航空學校受訓,後在其堂兄曼•弗•里希特霍芬(Manfre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92-1918)指揮的驅逐機大隊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退役求學於翰諾威大學。1923年再次入伍。1929年任駐義大利使館武官。1933年調入德國航空部,與格萊姆等人共同組建空軍。1936年晉升中校,任禿鷹軍團參謀長。1938年獲少將銜,並任禿鷹軍團司令。1939年9月任空軍第八軍軍長,參加侵波、侵法戰役和不列顛之戰。1940年升為上將。翌年春參加巴爾於之戰。1941-1942年參加侵蘇戰爭。1943年2月晉升元帥,6月調任駐義大利第2航空隊司令。1944年秋因車禍受傷後辭職。1945年6月21**於巴特伊什爾。

    格萊姆(1892-1945)

    空軍元帥。國社黨員。1912年畢業於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駕機擊落28架協約國飛機。1924年任中國航空顧問。1927年回國後任飛行教練。1935年重新入伍,任新建空軍第一中隊中隊長。1938年任空軍人事局局長。1940年參加不列顛之戰。1942年任空軍第5軍軍長。1943-1946年任東線空軍司令。曾多次親自駕機作戰。1945年4月底柏林被圍時與女飛行員萊契駕機潛入柏林,被希特勒晉升為元帥,並任空軍總司令。後逃往鄧尼茨司令部,被美軍俘獲後自殺。

    凱塞林(1885-1960)

    空軍元帥。1904年入炮兵團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晉升上尉並繼續在國防軍任職。希特勒上臺後,參加組建空軍的工作。1936年任空軍總參謀長,參與擴建納粹德國空軍。1939年任第一航空隊司令,參加侵波戰爭。1940年任第二航空隊司令,參加入侵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策劃和實施鹿特丹轟炸,參加不列顛之戰,併力主轟炸倫敦等城市。同年7月越級晉升元帥。1941年率第二航空隊參加閃擊蘇聯,負責支援向莫斯科方向進攻的中路德軍。同年底,調任南線(義大利、地中海和北非)德軍總司令。支援隆美爾在北非的戰事。1943年夏,在義大利組織防禦,曾阻遏盟軍攻勢達一年之久。1944年10月受傷離職。1945年3月出任西線德軍總司令。同年5月7日率部向盟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犯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死刑,後改判無期徒刑。1952年因病獲釋,定居聯邦德國。著有回億錄《戎馬終生》等。1960年死於心臟病。

    米爾希(1892-1972)

    空軍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空軍服役。戰後轉入民航部門,先後在容克航空公司和漢莎航空公司任高階職務。1933年納粹黨上臺後,出任新設立的航空部國務秘書(即副部長),兼任空軍裝備主任,為戈林的副手。對發展德國航空工業和建設納粹空軍,起了重大作用。由於許可權日增,為戈林所忌,一度削減其職權範圍。但得希特勒器重,1938年升為上將。1939年起一度指揮第五航空隊。1940年擊敗法國後,晉升元帥。並未直接參戰,主要因為其出色的組織,後勤管理工作而受晉升。1941年起兼任空軍總監。曾主持德國空軍的軍火生產,組織研製V-l和V-2火箭,並一度受命同施佩爾一起掌管整個運輸部門。戰後作為戰犯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1947年判處無期徒刑。1954年提前獲釋,定居聯邦德國。

    施佩勒( 1885-1953)

    空軍元帥。1903年服役,後入軍事學院受訓。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空軍部隊服役。戰後繼續在國防軍中任職。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重新轉入空軍,從事擴軍工作。1934年升為空軍少將。1936年任禿鷹軍團司令武裝干涉西班牙,晉升空軍上將。1937年出任第3航空隊司令。1938年參加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1940年進攻法國,獲元帥銜。同年8月起,以法國北部為基地,實施對英國本土的空中攻擊。後受命指揮北非地區德國空軍,支援非洲軍團。1943-1944年在西歐指揮德國空軍作戰。因西線空軍的殘敗(實際上是戈林造成),1944年8月23日被免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1948年獲釋,定居聯邦德國。

    雷德爾(1876-1960)

    海軍元帥。1894年參加海軍。後在基爾海軍學院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巡洋艦長。戰後繼續在海軍任職。1922年獲海軍少將銜。1928年任海軍管理局首腦,統管海軍。希特勒上臺後,積極從事擴軍備戰,提倡優先建造巡洋艦和潛艇,但偏重於水面艦艇的作用。1935年正式成為海軍總司令。1937年接受納粹黨金質黨徽。出席希特勒策劃發動戰爭的歷次重要秘密會議。1939年晉升海軍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提出入侵挪威和擴大大西洋海上襲擊,併力主佔領希臘全境和控制地中海。支援“無限制潛艇戰“。在公海上以潛艇和水面艦艇,廣泛襲擊沒有武裝的商船,包括中立國船隻。1943年1月被解職並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1946年10月,以共同策劃或密謀、破壞和平罪和戰爭罪判處無期徒刑。1955年因病獲釋,定居聯邦德國。著有《我的生涯》。

    鄧尼茨(189l-1980)

    海軍元帥。職業軍人。1910年入海軍當預備軍官。1912年在巡洋艦“布勒斯勞“號上任職。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調至潛艇部隊,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作戰,曾被英軍俘虜。戰後繼續在海軍服役。歷任魚雷艇長、支隊長、海軍參謀部首席參謀和巡洋艦長。納粹黨執政後,撕毀《凡爾賽條約》,重建德國潛艇部隊。1935年10月被委派指揮新建的“威迪根“潛艇隊並組建新的潛艇部隊。翌年任潛艇艦隊司令,獲海軍准將銜。鼓吹“無限制潛艇戰“,主張大量建造中、小型潛艇,迅速發展德國的潛艇部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立即開展潛艇戰,廣泛襲擊商船,力圖切斷盟國的海上交通線。首創併成功地實施多艇叢集近距離攻擊的“狼群戰術“,曾給盟國海上運輸造成嚴重威脅。先後升為海軍少將(1939年)、海軍中將(1940年)和海軍上將(1942年)。1943年1月接替雷德爾任海軍總司令,同時仍主管潛艇部隊。同年晉升海軍元帥。戰爭後期,美、英加強護航,發展反潛兵力和兵器,尤其發揮空中優勢的作用,使德國潛艇戰趨於失敗。1945車4月,在納粹德國崩潰前夕,被任命為德軍北部最高司令官。同年5月1日,按照希特勒的政治遺囑,繼任德國總統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在德國北部的弗倫斯堡-米爾維克(Flensburg-Murwiek)組成新的德國政府,企圖與盟國進行結束戰爭的談判(有強烈的反布林什維克意識)。1945年5月9日通告德國投降。1946年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以破壞和平罪和戰爭罪,判處10年徒刑。1956年刑滿釋放。定居聯邦德國。著有《回憶錄》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海軍戰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德曼:我、喬丹和皮蓬可以輕鬆鎖死詹姆斯和杜蘭特,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