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向青山

    一般來說,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非燕即韓。

    不過,燕國最強之時曾在樂毅率領下幾乎滅了齊國,並非屢戰屢敗。

    而南韓則自始至終沒有雄起過,其曾在申不害變法後強大起來,但很快就被魏國擊敗,之後又歸於沉寂。

    燕國是七國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其建國史與幾乎與周朝同時,國祚從公元前1044到公元前222年,超過了800年。

    燕國疆域遼闊,南以易水與趙國為界,但國土延伸至東北遼東,最盛時甚至將箕子北韓納入版圖。

    燕國最強之時是在燕昭王時期,燕昭王曾高築黃金臺,吸賢納才,名噪一時。

    此後,燕國逐漸強大起來,燕國名將秦開大破東胡、北韓、真番,上將軍樂毅聯合五國攻破齊國,佔領齊國七十多城,這是燕國的黃金時代。

    此外,荊軻刺秦王也出自燕國。

    所以,燕國並非屢戰屢敗,也絕對有實力位列戰國七雄。

  • 2 # 朝史暮想

    如果沒有燕昭王的上臺,沒有築黃金臺,沒有樂毅的五國伐齊,燕國可能真的不能排入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裡,燕國的存在感的確是最低的。這和燕國尷尬的地理位置有關

    燕國北面大海,南臨齊國,東靠趙國,北面是胡人,你讓燕國怎麼發展?齊國,老牌強國。趙國,戰力不遜秦國。胡人,幾次進入燕國腹地搶掠,燕國好幾次差點滅國,還是靠著其他諸侯國幫忙才趕走胡人。燕國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他很難有發展的生存空間

    當年燕國也搞變法改革,不過力道用猛了,導致燕國統治層內部分裂。改革派和守舊派同時希望得到齊國的援助,齊國兩面下注,最後居然攻入燕國都城,血洗了燕國王室。

    從國力來看,燕國甚至比不上被齊國吞併的宋國

    再加上從秦昭襄王之後,燕國就一直是秦國遠交近攻的典範,燕國的很多動作都是跟著秦國走的,做了秦國的小弟。所以他的存在感就更低了。

    但是燕華人不甘心啊。誰都欺負他,他也夢想著能反咬一口這些“爸爸們”。燕國終於出了一個燕昭王。燕昭王從“千金買骨”的故事裡得出靈感,築黃金臺,向天下招攬人才。意思是,只要你是個牛人,就到燕國來,我們給錢給職位給待遇。一時間,燕華人才濟濟。比如樂毅,鄒衍,劇辛等。接著開始各種改革,土地上的,軍隊上的,體制上的,短短几十年,燕國煥然一新

    之後就是大家熟知的樂毅率五國聯軍伐齊,一戰大勝齊軍,連下齊國72城,齊王出逃,齊國幾乎被滅國

    但是燕國的榮光也到此為止了。之後燕昭王掛了,新燕王上臺,樂毅出逃趙國,燕軍被田單火牛陣大敗。之後的燕國就沒有什麼大的聲響了。後來唯一比較大的響動,就是太子丹派荊軻的刺秦了

    但燕國總算是把當時超一流的齊國打成二流國家,這個是鐵一般的事實。所以,我們把燕國也排入戰國七雄的序列裡。

  • 3 # 智庫資本導師

    始封燕國(戰國七大諸侯國唯一的天子宗親)

    周武王十三年,召公奭跟隨周武王發在牧野之戰中擊敗商軍,商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手持大鉞,召公奭手持小鉞,左右夾輔周武王舉行祭社大禮,向上天和商朝百姓宣告帝辛的罪責。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將召公奭封在薊地(今北京),建立臣屬西周的諸侯國燕國。但召公奭沒有前往薊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長子克管理薊地,自己則留在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繼續輔佐周王室。公元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併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

    躋身七雄

    前380年(齊矨公二十三年),秦、魏兩國進攻南韓,南韓向齊國求救,齊國表面上答應救韓,實際上卻秘密集結軍隊,向燕國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攻佔了桑丘(今徐水縣東南)。

    前379年(齊矨公二十四年)燕國向三晉求援,三國迅即出兵伐齊,兵至桑丘。

    前378年(齊矨公二十五年),齊國攻打燕國,三晉為救燕,再度攻齊,直至佔領靈丘。

    公元前373年(齊矨公三十年),燕、齊於林營(有的說是林孤)交戰,燕勝齊敗。

    前355年(燕後文公七年),齊國侵掠燕國易水之地,燕國反擊,大敗齊國。

    合縱稱王(扶助蘇秦,六國合縱發起人)

    前356年(燕後文公六年),燕後文公與趙國在阿地舉行會盟。

    前335年(燕後文公二十七年),燕、趙、韓、魏、齊、楚六國合縱抗秦。蘇秦擔任縱約長,並佩帶六國相印。

    前333年(燕後文公二十九年),燕文公死,太子繼位,這就是燕易王。易王剛剛即位,齊宣王就趁著給文公辦喪事的機會攻打燕國,奪取了十座城池;蘇秦到齊國遊說,說服齊王把十座城池又歸還了燕國。

    前323年(燕易王十年),燕國參加了公孫衍發起的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活動,燕國在此年稱王。此年蘇秦和燕後文公的夫人通姦,害怕被殺掉,於是就遊說易王派他出使齊國去搞反間計,藉以擾亂齊國。

    昭王納賢

    燕昭王在易水築武陽城,勵精圖治,決心興復燕國,報仇雪恥。他採納郭隗的建議,招賢納士,拜郭隗為師,給以優厚待遇,“卑身厚幣以招賢者”,築黃金臺,“千金買骨”,結果各國賢士們爭著奔赴燕國,燕國很快集中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個:樂毅、鄒衍、劇辛。燕昭王弔祭死者,慰問孤兒,和臣下們同甘共苦,後期又以樂毅改革國政,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一時之強,燕國殷實富足了,士兵都樂於出擊,不懼怕戰事。

    伐齊破胡(戰國時唯一以一國之力連續攻佔其他大國70餘座城池)

    前288年(燕昭王二十八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和秦、楚以及趙、魏、韓等國共同謀劃,貯備發兵征討齊國。隨後燕昭王派蘇秦出使齊國,首先要求齊宣王歸還前人趁燕國內亂攻下的十座城池,然後鼓動齊國攻打宋國,離間齊趙兩國的關係,並在趙武靈王、魏襄王、楚懷王、韓襄王這些大國王侯之間進行外交遊說。

    前286年(燕昭王三十年),齊國滅宋國,引起各國震動,各國頻繁會盟,推動了反齊聯盟的建立。

    前284年(燕昭王三十二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秦、韓、趙、魏五國伐齊,獲得大勝,五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報了當年齊國入侵燕國之仇。此役後,齊國疆土只剰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即墨二都。

    燕昭王時,有燕將秦開,在東胡作為燕國的人質,東胡人很信任他。秦開歸國後,起兵襲擊大破東胡,“東胡卻千餘里”,結果燕國邊境向東推進了一千多里,大大開拓了燕國的疆域,而燕國亦隨即開始修築北長城。北長城西端起自造陽(今河北宣化東北),向東到達漢城(今南韓首爾)。燕國的疆域到了歷史上最大範圍。

    燕趙戰爭

    在燕武成王、孝王、王喜三代,秦國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為迎合秦國之意或乘趙國危難之機,燕國不斷挑起與趙國的爭端。

    前265年(燕武成王七年),秦國乘趙國國君新舊交替,政局不穩之際,連取三城,燕與秦南北夾攻,齊國派田單率軍救趙,田單西拒秦軍之後,又率趙、齊聯軍對燕國進行報復,佔領了燕地中陽(今唐縣)。

    前259年(燕武成王十三年),燕國趁趙國在長平之戰大敗之際,誘使趙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蘇射率眾投入燕國。

    前251年(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去世,燕王派國相慄腹和趙國訂立友好盟約,送上五百鎰黃金給趙王置酒祝壽。慄腹回國報告燕王說趙王國內年輕力壯的人都戰死在長平了,他們的孩子還沒有長大,可以進攻趙國。燕國派慄腹帶軍攻趙,趙國派廉頗率兵抵禦,慄腹遭斬,廉頗趁勢包圍了燕國的都城。燕國派任命將渠議和,趙國聽了將渠的調處,解除了對燕國的包圍。

    前243年(燕王喜十二年),趙國派李牧進攻燕國,奪取了武遂和方城。趙國屢困於秦國,又逼走廉頗,以龐煖代將。燕王喜以為有機可乘,問劇辛能不能攻打趙國。劇辛憑藉著自己當年與龐煖作朋友時的印象,對龐煖做出了評價,他認為龐煖是很容易打發的人。於是燕國即以老劇辛為帥,伺機進襲趙國。結果劇辛輕敵,率軍冒進,被趙軍統帥龐煖擊敗,劇辛被俘殺,燕軍損兵二萬。

    燕國覆滅

    荊軻刺秦王(戰國唯一派刺客刺殺秦王的國家)

    前232年(燕王喜二十三年),在秦國做人質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國。

    前228年(燕王喜二十七年),秦破邯鄲,趙公子嘉逃到代地,秦軍兵臨易水,燕國統治集團一片驚惶。太傅鞠武主張與代、齊、楚、匈奴聯合共同抗秦,太子丹認識到諸侯均服秦,不可能再組織合縱,而採取刺殺手段。

    前227年(燕王喜二十八年),太子丹派荊軻攜帶燕督亢(今河北易、涿地區)圖和秦叛將樊於期首級,與秦舞陽前往秦國詐降企圖刺殺秦王嬴政。荊軻刺秦失敗,秦國依此為藉口派王翦與辛勝率軍大舉攻燕,燕、代聯軍於易水之西組織抵抗,秦軍大敗燕、代聯軍。

    前226年(燕王喜二十九年)秦將王翦率軍攻破燕都薊城(今北京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遼東。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今遼寧渾河),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國衛軍主力。燕王殺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國未允。鑑於燕趙殘餘勢力,已成囊中之物,為集中兵力對付魏楚,暫停進攻。

    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國滅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 4 # 關千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相比與其它六國,燕國的存在感不是很強,感覺就是個跑龍套、打醬油的角色,被有的網友譽為“戰國第一熊”。

    一、燕國是個老牌諸侯國

    燕國是正宗老牌諸侯國,號稱八百年國祚,從武王滅商後,將召公奭封在薊地(今北京),建立臣屬西周的諸侯國燕國,到秦國滅燕,大約為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超過了800年。

    二、燕國是個大諸侯國

    燕國雖然存在感不強,沒有太多的輝煌戰績,但是在諸侯國林立的春秋戰國時期,它是個相對強大的諸侯國。

    1、封地面積大

    召公和周公是都是武王的兄弟,也是最賢能的2個,對經營周部落、滅商以及西周政權的鞏固都做出了巨大貢獻。武王分封諸侯時,召公的封地燕國和周公的封地魯國疆域最大,燕國雖然是條件艱苦的苦寒之地,但是燕國一直肩負抵禦戎族入侵的巨大責任。

    2、對外擴張面積大

    燕國的疆域包括河北北部、北京、天津、遼寧、吉林南部,北韓北部部分地區。

    燕昭王時期,燕國以秦開統領大軍北擊東胡,大獲全勝,奪取了遼東的廣大地區,極邊甚至伸過今鴨綠江以南,燕國在廣袤的新領土上陸續設立了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燕國在疆域上一躍超過趙齊越魏四國,僅次於秦楚,在列國中位居第三。

    三、燕國低調過日子

    在各諸侯國開始相互廝殺時,燕國很低調,就想著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基本上呆在華北遼東地區看熱鬧,也不過多的參與國際事務。

    春秋初期,歷史有記載的大小諸侯國有170多個。春秋時期是個混戰兼併時期,到了戰國初期還有十幾個諸侯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等大國,還有鄭國、衛國、魯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四、人才強國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那個時候也一樣。

    燕國偏遠,如何才能吸引人才前來呢?燕昭王用了一招“築巢引鳳”之法:修建豪華的招賢館,給予賢才超高待遇,並四處張貼招賢令。四方賢士,列國未受重視的能人,一下全湧向了燕國,這些人才裡面就有了掃蕩齊國宗廟的樂毅。實現了昭王中興,這也是燕國比較出彩的時期。

    五、局勢的平衡

    到了戰國中晚期,七國之間基本形成一個平衡,雖然燕國地處北方,土地貧瘠,軍事力量薄弱,但是諸侯國都不願燕國被其他國家吞併。哪個諸侯國吞併燕國,實力都會成倍增長,分裂的局面就會被打破。

  • 5 # 舊事舊人歷史說

    戰國7雄並不是以打仗的勝敗來劃分的,戰國7雄是一個相對概念,它是相對於當時戰國剩下的其他中小國家,像魯國,宋國,中山國,衛國,安陵國等這些戰國時期存在的三四流國家而言的。

    下面我就來解釋一下英國有什麼資格列入戰國七雄?

    我們來看一下,燕國的歷史就會發現燕國是戰國時代唯一一脈相傳的,在西周初期就已經分封的老牌諸侯國,燕國的祖先召公是西周的直系王族,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燕國不但資格老而且身份高貴。雖然戰國時期宗法制已經被弄得支離破碎,但是在官僚政治沒有完全建立前,這種老資格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視!

    由上面的老資格和高貴的身份,我們又可以得出,燕國能夠列入戰國7雄的兩個原因:因為燕國是召公的後代。燕召公的仁政不但使得燕國得以延綿長久而且還是得英國位居戰國7雄。正如太史公司馬遷所說:召公奭可謂仁矣!甘棠且思之,況其人乎?燕(北)[外]迫蠻貉,內措齊、晉,崎嶇彊國之閒,最為弱小,幾滅者數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歲,於姬姓獨後亡,豈非召公之烈邪!

    當然,祖宗的陰德固然固然對後世有一定的名譽作用,但是,在戰國那個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真正的想要站穩腳跟,稱雄稱霸,沒有實力是不可能的。而燕國之所以能夠位列戰國七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源於實力 而最能證明燕國實力的是燕昭王和樂毅。

    燕國和齊國是相鄰的兩個大國,但是他們兩個本身並沒有什麼仇怨,直到齊宣王時期,齊國城這邊國內亂趁火打劫,惹惱了燕國軍民!在燕昭王的領導下燕國開始崛起並向齊國復仇。後來燕國慢慢強大,燕國上將軍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攻打齊國一下子連破齊國七十餘城,雖然沒有將齊國給滅掉。但是,從此以後齊國不再強大,燕國也相對來說不再弱小,戰國格局處於相對平衡狀態。戰國時期能夠發動聯軍作戰的,又豈能是一個小國和弱國?憑藉燕昭王中興和樂毅伐齊,燕國當之無愧的,位列戰國七雄之一。

  • 6 # skyboy120

    你好,我是做一萬期負責任的歷史問答的skyboy。很高興為你回答。戰國七雄是當時比較於中山國,宋國等一些小國家來說的統一說法。首先從政治地位地位上來說,燕國是老牌諸侯國,是周天子的宗親相比於其他六國,秦國是抗擊西戎有功而被分封,南韓,魏國,趙國是三家分晉而立,齊國是田氏反叛奪取的姜氏的政權,而楚國更是南蠻入侵。所以從血統來說,燕國是大國從戰爭的角度來說,樂毅等人憑藉著一次不太成功的變法,打敗當時國力強盛的齊國,使齊國僅僅剩下即墨等幾座小城。建立了新軍,使燕國成功復仇。從政治上來說,設黃金臺招攬人才,改革國家土地政策,也曾強盛一時。

  • 7 # 珍珍兒的新新

    一、老牌正統的燕國燕國是由武王姬發的親兄弟召公受封建立的,血脈純正,和由大臣姜子牙建立的齊國、放馬的下人受封建立的秦國比起來,真正是皇親國戚了。同時,燕國從公元前1044年建立,一直到公元前222年被秦國所滅,國祚持續了800年,見證了整個周朝的興衰覆滅,而且一直都是相對獨立、不受他國支配的主權國家,怎麼著也能在諸侯國中排上號。

    二、疆域遼闊的燕國燕國的疆域,在最開始受封的時候,除了武王另一個親兄弟周公所受封的魯國面積最大,面積大的就數燕國的疆域了,雖然燕國的地理位置偏北,而且大多是苦寒之地,但是燕國位置靠海,資源相對豐富,而且燕國一直肩負著抗拒北方戎族入侵的重任,在多次對外擴張中,領地更是擴大了不少,最鼎盛時期,疆域包括了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遼寧、吉林南部以及北韓北部部分地區,更是在燕昭王時期北擊東胡,大獲全勝,奪取了遼東的廣大地區,極邊甚至伸過今鴨綠江以南,燕國在疆域上一躍超過趙齊越魏四國,僅次於秦楚,在列國中位居第三。

    三、重視人才的燕國燕國有了遼闊的土地,就有了發展的基礎,加上燕昭王時期,國君重視人才,高築黃金臺吸引天下賢能,名動天下的樂毅便在此列。後來燕國經過系列改制和發展,軍事和經濟都有較大發展,更是在樂毅的統領下連下齊國72城,齊國國君出逃,齊國幾乎被滅。這樣的戰績,足以說明燕國的國力和戰力有資格與天下諸侯爭雄。

    四、懂得制衡的燕國春秋時期,天下諸侯170餘,在互相的兼併中,到戰國時只留下十幾個,燕國能夠順應大勢,不被他國所滅的同時不斷壯大自身,說明實力不俗。進入戰國,天下大勢逐步向歸一發展,但燕國能把握住局勢,在實力比自己強的大國間周旋,即使最終被滅時面對強大的秦國也能奮起抵抗,燕國和其他諸侯國比起來,表現並不差。總的來說,燕國除了在樂毅統帥下大敗齊國時風光了一陣再沒有什麼搶眼的地方,但作為資歷老、血統正、地盤大,還懂得制衡的諸侯國,其位列戰國七雄也是實至名歸的!

  • 8 # 喜怒無償

    燕國,默默無聞,遠在邊陲。為何位列戰國七雄。我認為首先是根紅苗正。作為西周時期的召公分封到燕國。召公的子嗣一直管理燕國。在戰國時期,同樣的例子只有魯國。隨著楚國消滅了魯國。燕國就是西周後最正統的天子分封國。其次就是地理位置。燕國在東北方。如果不是燕子丹派荊軻刺秦王。沒準。燕國還能多存在幾年。當然其中也有燕國自身強大的原因。燕昭王興復燕國,郭隗看出了燕昭王渴求人才的心思主張招賢納士。燕昭王築了一座黃金臺,招來了魏國軍事家樂毅、齊國陰陽家鄒衍、趙國遊說家劇辛。自此以後燕國國力日漸強大。又地處北方深處。佔足地利。最後燕國也不是屢戰屢敗,歷史上敗的多了一點。如果不勝幾丈,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9 # 望風瑟瑟

    這個問題我也回答一下:首先,燕國是戰國七雄唯一的一個周王室成員國,存在的象徵意義比較大!其次,戰國七雄互相之間有微妙的平衡,互相制約又互相支援,曾經燕國一度打的齊國差點滅國,後來諸侯們又支援齊國反攻,其他國家同樣制約齊國不讓其繼續壯大吞併燕國!再次,燕國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的。燕國處於七雄中的最東北苦寒之地,人口稀少,糧食產量也少,雖然支援戰爭的經濟基礎不夠,但其常年和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兵員素質相對比較強!另外,其他國家對燕國苦寒之地並不動心,除了讓燕國這個屏障來抵擋山戎以外,基本上沒有什麼作用,其他國家也不會把山戎這個頭疼問題拿到自己手裡,而且燕國對於中原諸侯事務參與較少,沒有多少直接利益關係!最後,政治比較穩定和人才的選拔!因為子之執政引起的燕國政局動盪讓燕國執政者引以為戒,燕昭王自此自降身份,禮賢下士,拜樂毅為亞卿,減賦稅,廢苛政,並發動了滅齊之戰,名震天下,更加夯實了七雄的位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歐盟,堅決反對美國對委內瑞拉動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