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科學家
-
2 # 長江老農
糧食補貼是國家一項惠農政策,目的是增加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同時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如果補貼加到糧食價格上,受益的可能是收購商、中間環節的人,農民一個大子也落不著,惠及不到農民,糧食價格還是上不去,農民還是不能增產增收。糧食補貼就白補貼了,失去了意義了!糧食補貼最初確實補貼到價格上,但糧食價格並沒有上漲,反而下滑了,農民豐產不豐收,出現了土地拋荒現象,後來,國家才調整補貼措施,直接補貼給農民,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農民種植糧食積極性。實踐證明,糧食補貼直接補貼給農民,農民才能得實惠!
中國加入了WTO,根據世界貿易規則,實行價格補貼違反自由貿易協定,會受到世貿組織處罰和制裁措施,進行反傾銷調查的。中國是負責任大國,堅決執行世貿組織自由貿易協定書上的承諾,不能把糧食補貼加到糧食價格上!
-
3 # 每日糧油
補貼補的是種植收益,而糧價穩的是社會消費
糧價和糧補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補貼的個體群體,一個面向的是社會大眾消費。如果說我們的糧補可以彌補農民的一部分種糧收益,那麼糧價的上漲,就會導致整個社會消費成本的抬高,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糧補加在價格上,缺乏操作主體
我們知道,現在很多地區的糧補在每畝百十元左右,合到糧食價格上也就是一斤幾分錢。問題是,我們目前是推行的糧食市場化收購,除了執行政策性收購我們可以要求全國按照國家公佈的價格收購外,對於企業的自主經營是沒辦法干涉的——除非我們再回到計劃經濟時代,但那時糧食狀況經歷多的都清楚,沒人願意再回去。
就以我們進入新世紀以來執行的託市收購來看,在今年之前小麥託市收購價格一直上調,造成的問題是,每年大量的小麥進入國家糧庫吃補貼,對農民而言,一斤小麥可能每年能多賣個兩三分錢,而對於國家而言,一斤小麥除了上調的收購價格外,還要支付給企業收購費、保管費、倉容建設補貼、收購貸款利息等,而等這部分糧食到用糧企業手中時,還要支付交易手續費、物流運輸費等成本。
最終造成的結果是:糧價上漲,農民多賺一分錢——倉儲收購企業賺3分——用糧企業採購成本增加5分——麵粉價格上漲,消費者買單——工資需要上調,工業成本上漲——農資化肥價格翻倍上行!
因此,對於種糧農民來講,糧價很重要,是關係到最終受益問題,但糧補是基本收益保障,如果用基本收益換取糧價上漲,最終吃虧的還是農民自己。
-
4 # 山野50
根據提主的描述,山野把糧食補貼錢為什麼不能加在糧價上分析一下。從種地人角度來說,應該把糧食補貼錢加在糧價上。誰種地誰得錢,這樣公平。可是國家把糧食直補錢給了土地承包戶。按照國家的本意,補貼錢應該給實際種植戶。可是有的土地承包戶沒有種地的能力,把土地再次轉包給別人。這部分人並沒有把補貼錢轉給實際種地人,自己留下了。而且還對土地經營戶收取承包費。有的人為此還引起了糾紛。然而,糧食價格下跌,土地種植戶不但沒有得到補貼錢,反而還要付出土地承包費,在這種情況下,種地真的沒有多少收入了。因此有些地方也出現了扔荒現象。所以有些人認為不如把錢加在糧價上,土地也不會扔荒。
把糧食補貼錢加在糧價上,就等於抬高糧價。按照WTO 協議,糧食隨便漲價就是貿易保護主義。糧食漲價能夠引起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為了平衡中國產糧食價格和國際糧價,中國只能是對進口糧食提高關稅。這麼做,貿易伙伴出口糧食會減少。那麼人家也可以對中國出口商品提高關稅。結果影響了兩國之間正常貿易往來,導致了經濟下滑。第二種情況就是中國為了履行WTO 協議,對進口糧不提高關稅。按照國際糧價進口。那麼中國就吃大虧了,外國會大發中國之財。例如: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是9550萬噸,如果把中國產大豆每噸提高4 00元,進口大豆在中國市場也會按照國內大豆價格出售。這些進口大豆可以多賣400✘9550萬=382億元。而同等價格企業還願意購買外國大豆,因為國外大豆出油率高。所以國家不能提高糧價。只能是給農民補貼。至於土地扔荒現象,國家應該出臺一些相關法規,制止這種情況發生。
-
5 # 糧油市場報
我覺得你之所以有這樣的困惑,是不是因為你作為土地流轉者和土地的實際種植者,並沒有領取到國家發放的糧食補貼?
而那些擁有土地承包權的人即便是不用種地也可以拿到這些糧食補貼,是這個情況吧?
下面,我就來說一說,為何國家更願意發放農業補貼我不願意讓糧食價格太高的原因。在我個人看來,其實,這主要還是出於對企業和社會整體物價的一種保護。
雖然糧食價格高一些對於農民,特別是那些真正在種地的農民來說是一個最直接的犒勞,但是對於用糧企業來說,糧食價格過高毫無疑問意味著更大的生產壓力,生產成本增加,企業運營成本成本增加,而最終這些變化會直接反映在麵粉,大米,食用油這些由糧食加工而來的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面。
由此可見,糧食價格一旦上漲或者過高,對於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是很明顯的,而且還會干預到社會整體物價水平的上揚。
所以,國家寧願把糧食價格下調一些,另外為農民發放一定補貼保證農民種植收益不降低,也要讓企業保證加工利潤,讓社會物價保持平穩。
-
6 # 164975643551849675
糧食漲價不好麼?怎麼都把事想歪了。工人工資漲價不好麼?別把事情看的那麼j離譜。既然糧食漲價了就有他漲價的原因。糧食這麼便宜那是國家調控的結果。大豆少進口一半你試試,大豆價格指定能提高不少,種大豆的多了,減輕玉米種植面積過大的問題,平衡國內種植模式。讓農民種什麼都值錢不好麼。沒發現大豆麵積爆減,多出的面積種了別的,導致了別的作物也不值錢,這就是連鎖反應。糧食銷售問題糧食經銷商取決於價格和量。沒有合理的價格他就得不到量,想掙錢缺一不可。在說搞銷售的又不是一家,尤其是現在廠家都下來收糧食,糧食有缺口了就會漲價,糧食過剩就會漲價,這不明擺的麼。
-
7 # 使用者開心果子
糧食定價一定得考慮消費者的利益心聲,也要與世界糧價相協調。連鎖反應註定了糧食價位一定要已穩為主。
同時為了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他們生活標準,就給補貼唄。
我到是希望把補貼集中起來完善農民的養老福利。
-
8 # 糧小咖
農民賣糧,自然是價Grand SantaFe高越好。價格高,才能直觀的讓農民覺得可能收益會更好。但是,如果把補貼加到糧價上,農民真的就能得到這部分加上之後的價格紅利嗎?我看未必。
首先,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糧食託市收購政策的實行,從中就能看到,價格補貼,真的不是一個最有利的政策。
自2004年國家出臺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到2006年出臺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然後2008年後又先後出臺了大豆、玉米、油菜籽、棉花的臨時收儲政策,並且由於物價上漲、種植成本不斷提高,農民的收益受到較大影響,國家從2008年起又不斷的上調主要糧油品種的託市底價水平,連年來累計上調幅度最高的超過100%。
但隨著政策的執行,龐大的收購量以及利益吸引,使得各方的主體都想參與進來,那幾年的糧食收購簡直成了“香餑餑”,而這其中,就出現來連線農民和收儲企業之間的一個群體——貿易商或糧販子,這部分群體在發揮了方便農民賣糧的同時,也把農民的售糧價與政策底價之間的差價,拉開了一個可以操作的空間,再加上很多不能言及的情況,使得很多農民感覺到為什麼賣糧的價格與國家的保護價差的那麼多!
這種情況的出現,讓種糧農民也好、市場收購方也好,以及政策制定者等,逐漸都開始思考,託市收購價政策執行十多年來,農民到底得到了多少實惠,從中獲得了多少收益?尤其是這幾年,託市收購政策依然在實行,但農民的收益卻在下降,種地的積極性也在下降,不少農民都有了“種夠自己吃的就行了”這種心理,有些地方出現了很多撂荒的情況。
這,就是價格補貼執行到現在的情況。
所以,再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補貼不能直接補到糧價上?我想說的是,真的補貼到糧價上,農民就能賣到這個價格嗎?種植成本的上漲多於補貼價格了,又該怎麼辦?受到自然災害減產了,又該怎麼辦?像今年南部麥區的超標小麥找不到買家,面臨著孩子開學、秋收秋播用錢,該怎麼辦?
因此說,我覺得,國家現在給予農民的三合一補貼也好,生產者補貼也好,都是直接打到農民卡里或存摺裡,這才是最基本的政策紅利。
-
9 # 金生水起一四哥
社會穩定關鍵是糧價低旦穩定,壓制住農民糧價犧牲農民利益才能穩住城市工人優勢情緒從而保證社會穩定是執政者心知肚明的
-
10 # 鍾情三農
通俗一點說,糧食價格如果比較高了,農民收入看似提高了一些,但是糧食加工成本提高,會間接導致大多數食品價格的上漲,最終產生鏈式效應導致社會物價整體上漲,這對於整個社會都是有很大破壞性的。
所以,糧食價格過高,不管是對個人,企業還是消費者乃至整個國家,都是弊端大於優勢。
但是,如果可以將糧食價格稍微控制一下,同時呢給予農民一定的補貼,這樣就是一個比較不錯的解決辦法。這樣一來,農民的種植收益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波動,而糧食加工產業發展也因為用糧成本的降低而變得更加具有活力,對於整個產業發展來說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但是,中國糧食補貼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由於特殊原因,很多土地的實際種植者並不能夠領取到這筆補貼,而是讓那些並未實際種植但是擁有土地承包權的流轉方領取到了。
這顯然有悖於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的初衷,但是國家層面有沒有出臺強制政策必須讓實際種植者來領取糧食補貼,除非是流轉協議簽署雙方以協議的形式來保證補貼完全由實際種植者領取,否則的話,他們很難拿到這筆補貼。
這一點,對於辛辛苦苦的土地實際種植者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
11 # 三農科學家
問題:糧食補帖為什麼不能加在糧價上?
老張:萬萬不可以直接加在糧價上!
糧食補貼現在是中國農民種植重要的一向經濟來源,而且目前看來每年的補貼力度在持續加大,是一項直接惠及咱們農民的實實在在的好政策。據老張所知今年的大豆補貼最低高達210元/畝,有的地區加起來一畝大豆補貼高達600元之多,這的確讓很多豆農又重新拾起了種植的信心。但是老張不贊成補貼不直接加在糧食收購價格上也是有原因的,下邊老張塔談為什麼我認為不能這麼做的理由:
一、國際輿論壓力。自從俺們國家加入WTO以來,咱們搞得就是市場經濟,如果貿然政府幹預、拔高糧食收購價格的話,那麼咱們在國際上就會處於貿易的不利一方,屬於理虧,對咱們國家的影響太大。
三、補貼也是一種調控手段。咱們都知道補貼並不是播種的時候就下發的,而是要收穫之後國家透過一年的宏觀資料出發計算補貼金額標準的。這個補貼一方面是補貼農民,還有一方面它也是國家對農業進行調控的直接最有力手段,如果補貼到市場收購上的話就會削弱這種控制力度。
四、價格補貼不見得真的落實到農民手裡。因為糧食的收購價格牽扯到市場、進口、氣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摻雜各種貿易關係,這個補貼最終能否到農民手裡還很難說,索性咱們直接補貼,一卡通直接到農民自己賬戶,少去了很多環節,也最大可能的保障了咱們農民的利益。
以上就是四個老張認為糧食補貼不可以直接補貼在糧食收購價格上的願意,個人看法,如果有不妥之處還請多多指教!
-
12 # 長江老農
糧食補貼是國家一項惠農政策,目的是增加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同時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如果補貼加到糧食價格上,受益的可能是收購商、中間環節的人,農民一個大子也落不著,惠及不到農民,糧食價格還是上不去,農民還是不能增產增收。糧食補貼就白補貼了,失去了意義了!糧食補貼最初確實補貼到價格上,但糧食價格並沒有上漲,反而下滑了,農民豐產不豐收,出現了土地拋荒現象,後來,國家才調整補貼措施,直接補貼給農民,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農民種植糧食積極性。實踐證明,糧食補貼直接補貼給農民,農民才能得實惠!
中國加入了WTO,根據世界貿易規則,實行價格補貼違反自由貿易協定,會受到世貿組織處罰和制裁措施,進行反傾銷調查的。中國是負責任大國,堅決執行世貿組織自由貿易協定書上的承諾,不能把糧食補貼加到糧食價格上!
-
13 # 每日糧油
補貼補的是種植收益,而糧價穩的是社會消費
糧價和糧補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補貼的個體群體,一個面向的是社會大眾消費。如果說我們的糧補可以彌補農民的一部分種糧收益,那麼糧價的上漲,就會導致整個社會消費成本的抬高,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糧補加在價格上,缺乏操作主體
我們知道,現在很多地區的糧補在每畝百十元左右,合到糧食價格上也就是一斤幾分錢。問題是,我們目前是推行的糧食市場化收購,除了執行政策性收購我們可以要求全國按照國家公佈的價格收購外,對於企業的自主經營是沒辦法干涉的——除非我們再回到計劃經濟時代,但那時糧食狀況經歷多的都清楚,沒人願意再回去。
就以我們進入新世紀以來執行的託市收購來看,在今年之前小麥託市收購價格一直上調,造成的問題是,每年大量的小麥進入國家糧庫吃補貼,對農民而言,一斤小麥可能每年能多賣個兩三分錢,而對於國家而言,一斤小麥除了上調的收購價格外,還要支付給企業收購費、保管費、倉容建設補貼、收購貸款利息等,而等這部分糧食到用糧企業手中時,還要支付交易手續費、物流運輸費等成本。
最終造成的結果是:糧價上漲,農民多賺一分錢——倉儲收購企業賺3分——用糧企業採購成本增加5分——麵粉價格上漲,消費者買單——工資需要上調,工業成本上漲——農資化肥價格翻倍上行!
因此,對於種糧農民來講,糧價很重要,是關係到最終受益問題,但糧補是基本收益保障,如果用基本收益換取糧價上漲,最終吃虧的還是農民自己。
-
14 # 山野50
根據提主的描述,山野把糧食補貼錢為什麼不能加在糧價上分析一下。從種地人角度來說,應該把糧食補貼錢加在糧價上。誰種地誰得錢,這樣公平。可是國家把糧食直補錢給了土地承包戶。按照國家的本意,補貼錢應該給實際種植戶。可是有的土地承包戶沒有種地的能力,把土地再次轉包給別人。這部分人並沒有把補貼錢轉給實際種地人,自己留下了。而且還對土地經營戶收取承包費。有的人為此還引起了糾紛。然而,糧食價格下跌,土地種植戶不但沒有得到補貼錢,反而還要付出土地承包費,在這種情況下,種地真的沒有多少收入了。因此有些地方也出現了扔荒現象。所以有些人認為不如把錢加在糧價上,土地也不會扔荒。
把糧食補貼錢加在糧價上,就等於抬高糧價。按照WTO 協議,糧食隨便漲價就是貿易保護主義。糧食漲價能夠引起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為了平衡中國產糧食價格和國際糧價,中國只能是對進口糧食提高關稅。這麼做,貿易伙伴出口糧食會減少。那麼人家也可以對中國出口商品提高關稅。結果影響了兩國之間正常貿易往來,導致了經濟下滑。第二種情況就是中國為了履行WTO 協議,對進口糧不提高關稅。按照國際糧價進口。那麼中國就吃大虧了,外國會大發中國之財。例如: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是9550萬噸,如果把中國產大豆每噸提高4 00元,進口大豆在中國市場也會按照國內大豆價格出售。這些進口大豆可以多賣400✘9550萬=382億元。而同等價格企業還願意購買外國大豆,因為國外大豆出油率高。所以國家不能提高糧價。只能是給農民補貼。至於土地扔荒現象,國家應該出臺一些相關法規,制止這種情況發生。
-
15 # 糧油市場報
我覺得你之所以有這樣的困惑,是不是因為你作為土地流轉者和土地的實際種植者,並沒有領取到國家發放的糧食補貼?
而那些擁有土地承包權的人即便是不用種地也可以拿到這些糧食補貼,是這個情況吧?
下面,我就來說一說,為何國家更願意發放農業補貼我不願意讓糧食價格太高的原因。在我個人看來,其實,這主要還是出於對企業和社會整體物價的一種保護。
雖然糧食價格高一些對於農民,特別是那些真正在種地的農民來說是一個最直接的犒勞,但是對於用糧企業來說,糧食價格過高毫無疑問意味著更大的生產壓力,生產成本增加,企業運營成本成本增加,而最終這些變化會直接反映在麵粉,大米,食用油這些由糧食加工而來的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面。
由此可見,糧食價格一旦上漲或者過高,對於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是很明顯的,而且還會干預到社會整體物價水平的上揚。
所以,國家寧願把糧食價格下調一些,另外為農民發放一定補貼保證農民種植收益不降低,也要讓企業保證加工利潤,讓社會物價保持平穩。
-
16 # 164975643551849675
糧食漲價不好麼?怎麼都把事想歪了。工人工資漲價不好麼?別把事情看的那麼j離譜。既然糧食漲價了就有他漲價的原因。糧食這麼便宜那是國家調控的結果。大豆少進口一半你試試,大豆價格指定能提高不少,種大豆的多了,減輕玉米種植面積過大的問題,平衡國內種植模式。讓農民種什麼都值錢不好麼。沒發現大豆麵積爆減,多出的面積種了別的,導致了別的作物也不值錢,這就是連鎖反應。糧食銷售問題糧食經銷商取決於價格和量。沒有合理的價格他就得不到量,想掙錢缺一不可。在說搞銷售的又不是一家,尤其是現在廠家都下來收糧食,糧食有缺口了就會漲價,糧食過剩就會漲價,這不明擺的麼。
-
17 # 使用者開心果子
糧食定價一定得考慮消費者的利益心聲,也要與世界糧價相協調。連鎖反應註定了糧食價位一定要已穩為主。
同時為了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他們生活標準,就給補貼唄。
我到是希望把補貼集中起來完善農民的養老福利。
-
18 # 糧小咖
農民賣糧,自然是價Grand SantaFe高越好。價格高,才能直觀的讓農民覺得可能收益會更好。但是,如果把補貼加到糧價上,農民真的就能得到這部分加上之後的價格紅利嗎?我看未必。
首先,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糧食託市收購政策的實行,從中就能看到,價格補貼,真的不是一個最有利的政策。
自2004年國家出臺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到2006年出臺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然後2008年後又先後出臺了大豆、玉米、油菜籽、棉花的臨時收儲政策,並且由於物價上漲、種植成本不斷提高,農民的收益受到較大影響,國家從2008年起又不斷的上調主要糧油品種的託市底價水平,連年來累計上調幅度最高的超過100%。
但隨著政策的執行,龐大的收購量以及利益吸引,使得各方的主體都想參與進來,那幾年的糧食收購簡直成了“香餑餑”,而這其中,就出現來連線農民和收儲企業之間的一個群體——貿易商或糧販子,這部分群體在發揮了方便農民賣糧的同時,也把農民的售糧價與政策底價之間的差價,拉開了一個可以操作的空間,再加上很多不能言及的情況,使得很多農民感覺到為什麼賣糧的價格與國家的保護價差的那麼多!
這種情況的出現,讓種糧農民也好、市場收購方也好,以及政策制定者等,逐漸都開始思考,託市收購價政策執行十多年來,農民到底得到了多少實惠,從中獲得了多少收益?尤其是這幾年,託市收購政策依然在實行,但農民的收益卻在下降,種地的積極性也在下降,不少農民都有了“種夠自己吃的就行了”這種心理,有些地方出現了很多撂荒的情況。
這,就是價格補貼執行到現在的情況。
所以,再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補貼不能直接補到糧價上?我想說的是,真的補貼到糧價上,農民就能賣到這個價格嗎?種植成本的上漲多於補貼價格了,又該怎麼辦?受到自然災害減產了,又該怎麼辦?像今年南部麥區的超標小麥找不到買家,面臨著孩子開學、秋收秋播用錢,該怎麼辦?
因此說,我覺得,國家現在給予農民的三合一補貼也好,生產者補貼也好,都是直接打到農民卡里或存摺裡,這才是最基本的政策紅利。
-
19 # 金生水起一四哥
社會穩定關鍵是糧價低旦穩定,壓制住農民糧價犧牲農民利益才能穩住城市工人優勢情緒從而保證社會穩定是執政者心知肚明的
-
20 # 鍾情三農
通俗一點說,糧食價格如果比較高了,農民收入看似提高了一些,但是糧食加工成本提高,會間接導致大多數食品價格的上漲,最終產生鏈式效應導致社會物價整體上漲,這對於整個社會都是有很大破壞性的。
所以,糧食價格過高,不管是對個人,企業還是消費者乃至整個國家,都是弊端大於優勢。
但是,如果可以將糧食價格稍微控制一下,同時呢給予農民一定的補貼,這樣就是一個比較不錯的解決辦法。這樣一來,農民的種植收益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波動,而糧食加工產業發展也因為用糧成本的降低而變得更加具有活力,對於整個產業發展來說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但是,中國糧食補貼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由於特殊原因,很多土地的實際種植者並不能夠領取到這筆補貼,而是讓那些並未實際種植但是擁有土地承包權的流轉方領取到了。
這顯然有悖於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的初衷,但是國家層面有沒有出臺強制政策必須讓實際種植者來領取糧食補貼,除非是流轉協議簽署雙方以協議的形式來保證補貼完全由實際種植者領取,否則的話,他們很難拿到這筆補貼。
這一點,對於辛辛苦苦的土地實際種植者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回覆列表
問題:糧食補帖為什麼不能加在糧價上?
老張:萬萬不可以直接加在糧價上!
糧食補貼現在是中國農民種植重要的一向經濟來源,而且目前看來每年的補貼力度在持續加大,是一項直接惠及咱們農民的實實在在的好政策。據老張所知今年的大豆補貼最低高達210元/畝,有的地區加起來一畝大豆補貼高達600元之多,這的確讓很多豆農又重新拾起了種植的信心。但是老張不贊成補貼不直接加在糧食收購價格上也是有原因的,下邊老張塔談為什麼我認為不能這麼做的理由:
一、國際輿論壓力。自從俺們國家加入WTO以來,咱們搞得就是市場經濟,如果貿然政府幹預、拔高糧食收購價格的話,那麼咱們在國際上就會處於貿易的不利一方,屬於理虧,對咱們國家的影響太大。
三、補貼也是一種調控手段。咱們都知道補貼並不是播種的時候就下發的,而是要收穫之後國家透過一年的宏觀資料出發計算補貼金額標準的。這個補貼一方面是補貼農民,還有一方面它也是國家對農業進行調控的直接最有力手段,如果補貼到市場收購上的話就會削弱這種控制力度。
四、價格補貼不見得真的落實到農民手裡。因為糧食的收購價格牽扯到市場、進口、氣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摻雜各種貿易關係,這個補貼最終能否到農民手裡還很難說,索性咱們直接補貼,一卡通直接到農民自己賬戶,少去了很多環節,也最大可能的保障了咱們農民的利益。
以上就是四個老張認為糧食補貼不可以直接補貼在糧食收購價格上的願意,個人看法,如果有不妥之處還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