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生活中的胖子

    “年”的傳說

    古時候,有一種兇獸叫“年”,外貌猙獰,生性比較兇殘,好吃活人,還一天換一種口味,生存在海底,只有除夕的時候才會出來害人,惹得百姓們非常害怕。所以除夕當天大家都會閉緊門窗,把雞鴨都關好,做好大餐,這天的菜都非常豐盛,大家一起躲在屋裡一起吃“年夜飯”,當天先祭拜祖先,祈禱今天可以平安的度過,大家聚在一起,權當壯膽,慢慢形成了守歲的習慣。時間長了,大家還發現,“年”還怕紅色,火光。因此,之後大家在新年都會燃放炮竹以及家家都貼對聯。風俗越傳越廣,就成為了民間最重要的節日了。

    關於萬年建立曆法的傳說

    很早以前,有一個叫萬年的小夥子,他非常聰明。因為四季以及時間都非常混亂,一直在想辦法記錄時間,一天,他上山砍柴,看到樹影移動,給了他靈感,創造了可以記錄一天時間的晷儀。還有一次,在山裡,因為看到了山崖向下滴水,透過這個創造了五層的漏壺,來計算時間。時間長了,他發現過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會輪一次,發現了規律。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萬年知道祖乙也為同樣的問題發愁,所以就帶著東西去找祖乙,並把自己所發現記錄時間的儀器以及規律都告知了祖乙,祖乙非常高興,下令建立了日月閣,築起了日晷臺和漏壺亭。希望萬年可以透過此建立曆法。

    一天,祖乙沒事去日月閣看看,發現刻了一句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週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園。

    祖乙就知道,萬年已建立好曆法,萬年向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求國君建個節日吧。祖乙回: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這個就是春節的來歷。為了紀念萬年,把曆法命名為萬年曆。

    貼春聯和門神

    古代神話中,有個鬼界,其中有一座覆蓋三千里桃樹的山,樹上有一隻金雞,雞一打鳴,出去的鬼就回來了。負責看鬼界大門的兩個門神叫神茶和鬱壘。他們主要是負責捉住幹壞事的鬼拿去喂虎,所以鬼都怕他們。民間一般用桃木刻成他們兩個的模樣,放在家門口,辟邪。

    宋代時,大家在桃木板刻上對聯,一是鎮邪,二是表達自己的祝福,三用來裝飾,比較美觀。還在紅紙上寫對聯,象徵著吉祥喜慶。因為國家的大門都是兩邊,所以對聯都是貼兩邊,所以門神也是成雙成對的。

    到了唐朝,人們又把秦叔寶以及尉遲恭當作門神了,有一天,唐太宗生病了,感覺自己一直聽見

    了鬼魅的聲音,整夜都沒有休息好。於是,唐太宗讓秦叔寶以及尉遲恭站到門前,之後就沒有聽到鬼魅的聲音了。後來,唐太宗就把兩位將軍的畫像貼在門上,這個習俗民間開始廣為流傳。

  • 2 # 山中茅店

    春節的歷史典故就是點爆竹驅除年獸。民間傳說說個我們那邊與春節相關的,幾百年前我們隔壁村有個財主,家裡兒女不孝,兒媳婦也對他不好,因此這個財主就把自己私藏的兩個缸半的白銀藏了起來誰都不告訴,然後留下遺言說有緣人自會得到。之後附近的人紛紛都在猜測和尋找這些白銀。這事過了許多年,大家漸漸也把這事當傳說了。後來隔壁有個年輕人家裡是做豆腐,和母親兩個人相依為命,他對母親也很孝順,雖然家貧年輕人一直堅持勤勞做豆腐賣豆腐為生。到了過年,家裡實在是沒錢過年,也買不起肉,兒子苦笑和她媽說,母親啊,今天要過年了,等我把這擔豆腐挑去賣了給你買些肉回來吃。然後就挑了豆腐出去賣,由於村子和村子間隔得遠還要走山路,小夥子挑的一擔豆腐好半天才全賣掉,想著還要趕回去給家裡的母親買些年貨過年,就匆匆忙忙趕路回去,走的急了便有些累,看到山路邊有塊石頭就放下擔子歇歇腳,坐了會想著要趕回去就忙起身要趕路,起身的聽到石頭下面有釘釘鐺鐺的聲音,他感到奇怪掀開一看是半缸白銀,就不動聲色把白銀搬了回去。這事當然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就被人給知道,大家都說是這個小夥子的孝心才有緣得到這半缸白銀的。過年雖然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但也是子女晚輩孝敬父母長輩的日子,我想我們那邊這個傳說也是告誡後人們要懂得孝道,要尊重和孝敬父母和長輩。

  • 3 # 牛在看你

    春節乃農曆的歲首,時中國古老的節日。

    古代過年不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日,而在"臘八”(陰曆十二月八日)。南北朝之後,將”臘祭“推遲到了歲末。民國開始用了”陽曆“,才將陰曆年叫”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後的樣子。

    古代過年,主要目的是打鬼。從臘八開始吃臘八粥,在宮裡和民間都要打鬼,臘月二十三祭祀主宰吉凶的”灶王爺“,求衣食溫飽,期間還要掃汙穢來預防疾病。

    三十那天要貼門神、對聯、掛旗、掛年畫、貼窗花、吃餃子、放鞭炮,除夕”守歲“,大年初一要互相拜年。

    關於門神有個說法:唐太宗有一天生病,夢裡聽見鬼叫,頓時睡臥不寧。大將軍秦叔寶和尉遲恭知道後,拿著兵器並全身披掛,站在門口,唐太宗就沒再做噩夢,以後他就叫人畫了這兩人的像掛在宮門上,稱做門神。後來傳開了,說可以辟邪。

    春節貼對聯是怎麼回事呢?對聯源於古代詩文桃符。桃符是桃木做的,《燕京歲時記·春聯》:“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戶萬戶,煥然一新。”可見,春聯是五代之後形成的,桃符換成和大紅紙。

    都說過年有壓歲錢,壓歲錢是咋回事呢?

    壓歲錢最早源於唐代宮廷裡。唐玄宗天寶年間,楊貴妃生兒子的時候,唐玄宗親自去看望,一高興,”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洗兒錢是長者給新生兒鎮邪去魔的護身符。賜錢新生兒就這麼流傳了下來,到了宋代已成民間重要民風。

    在中國臺灣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兒。

    就是大年三十晚上,有一些寺廟會演戲,那些欠債沒法還清的人為躲避債主會去寺廟的”避債戲“臺前”看戲“,這個時候,如果討債的人找上門,硬是闖到”避債戲“臺前要錢的話,會被人群毆,如此,欠錢的人反而倒可以回家過年了。

  • 4 # 兒童睡前小故事8x9n

    每年的春節是一年比一年寂寞。

    從職業特性來說,旅遊行業,越是節日越忙碌。身為第一線管理者,大年夜本人總是第一個值班,雖然家是本地(本人自己住,離父母2公里),就急急忙忙在晚飯時間回家,吃飯,又回工作崗位前後一小時時間。在返回工作崗位途中,鞭炮聲更是扎心。工作中,自己這樣的心情,但還要表現出工作第一的表率,拿出200%的心情去安慰部門崗位的員工,更是自己包小紅包給部門崗位的員工。

  • 5 # 故亊書場

    在我們耿村講過年的故事好多,這些傳說故事在耿村流傳,如《年的來歷》《過年為什麼放鞭炮》《財神爺休妻》《門神》等

  • 6 # MrLiu0522

    一、熬年守歲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二、萬年建立曆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週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知道萬年建立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鬚。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三、貼春聯和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中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四、桃符的傳說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這首詩中寫道:“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詩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總把新桃符換下舊桃符—除舊佈新。關於桃符有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曲蟠三千里,結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能變成神仙。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髮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鬱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並用草繩捆著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兩兄弟的大名令鬼怪為之懼怕,他們死後變為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後世人們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畫上神荼、鬱壘兩神仙像掛在自家門兩側,以驅鬼祛邪,這種桃木板被稱作“桃符”。隨著時代的變化,桃符本身也在變化,以後人們又將兩個神仙的名字寫在桃符上,代替畫像,再後來,又發展到“題桃符”,即將字數相等、結構對稱、意思相應的短詩題寫在桃符上,這就是春聯的前身。

    五、古代的賀年卡

    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中國古代已經實行。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它是把梅花箋紙裁成約二寸寬、三寸長的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貼)。拜者投名刺(名貼)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現代賀年卡一樣。

    六、臘月三十除夕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長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兇惡無比。年長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人們都離家躲避年獸的傷害,把這個稱為“過年”。

    某年除夕,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人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到處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關心這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婦包了餃子請老人吃,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為了報答老婦的好心,老人告訴她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要她穿紅衣,在門上張貼紅紙、點上紅燭,在院內燃燒竹子發出炸響。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村中燈火通明,它的雙眼被刺眼的紅色逼得睜不開,又聽到有人家傳來響亮的爆竹聲,於是渾身戰慄的逃走了。從此人們知道了趕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恭賀對方渡過了年獸的肆虐。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七、臘八粥的故事

    臘月初八,中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看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另外傳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

    還有一個臘八粥的傳說,朱元璋小時候家庭窮困,常有斷炊之患。一日,他放牛歸來飢餓難捱,忽見牆角有一個鼠洞,想逮鼠充飢,不料竟掏出了糯米、黍米、黃豆、紅豆、麥粒、花生等物。他把這些雜糧洗淨後煮成粥,美美地吃了一頓飽飯。後來作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得口膩心煩,忽然想起了小時候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便命人仿做,群臣共嘗,無不稱妙。因這一天正是臘月八日,朱元璋就稱此粥為臘八粥。後來,傳至民間,就沿襲成俗。

    八、貼福字的傳說

    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檢視,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九、老鼠嫁女的傳說

    “老鼠嫁女”的民間傳說,在中國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時日有所不同。

    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說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舊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炒芝麻糖,就是為老鼠成親準備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這天夜裡,家家戶戶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摸黑吃著用麵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蠍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癢,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蠍子尾巴”即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蠍子傷害。吃炒大豆發出嘎嘣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有的地方在屋角、過道遍插蠟燭,意思是將老鼠娶親途經之路照得通亮。

    十、春節接財神的傳說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過了年初一,就要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關於財神,民間有諸多傳說:

    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出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把。後祭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變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玄壇面似鍋底,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聖帝君的說法。

  • 7 # 大多山的日月

    【有關春聯的故事】

    前不久,某新媒體主辦了“迎新年春聯創作大賽”,我榮獲三等獎。今天,收到了獎金與證書。

    人生匆匆,彈指間,已過“知天命”的年齡。獎金也好,證書也罷,這些身外之物,早已看得雲淡風輕。只是,內心深處,對春聯總有種濃濃的情結,揮之不去,剪不斷,理還亂。我知道,它關乎故鄉、關乎我快樂而苦澀的童年、少年時光……

    記得小時候除夕,家家戶戶貼春聯的時候,小哥總是拉著我,從村頭跑到村尾,一家家地給我念春聯。我家兄弟姊妹六個,小哥排行老五,叫“武(五的諧音)方”,我排行老么,叫“偉(尾的諧音)方”。小哥大我三歲,從小寫得一手好字,深得大人們的稱讚。從初中開始,小哥每年春節都走村串戶賣春聯寫春聯,我則跟他打下手,幫忙拿筆、紙、墨。不少人常常要小哥根據他們家的實際,現場作春聯,寫春聯。每當小哥冥思苦想的春聯得到人家肯定、讚賞時,這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

    小哥學的是會計專業,但因為喜歡文字,所以一直在做與文字相關的工作。如今,在一家健康諮詢公司搞策劃。但工作再忙,也不忘舞文弄墨一番。去年春節期間,他不顧外面的熱鬧、喧囂,“躲”在書房寫字,並自嘲“人家春節吃肉,我春節弄墨”。看來,墨中自有真快樂啊!

    由一個春聯大賽,忽然稀里嘩啦地扯出這麼多的懷舊話題,我想這應該是年齡使然吧。一晃牛年春節又要到了。每年春節,我一般都是要回老家過的。雖然兒時的老家年味已不再,但回家過年依然是我親近故鄉的最好方式。

    祝福故鄉,祝福家人,祝福朋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B-52戰略轟炸機已入役60多年,為何美軍仍要升級並繼續使用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