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務牛牛

    騰訊佔據大量網際網路入口資源,豐沛現金流,豐富的網際網路人力資源,野蠻的埋人打法,創業者大多願意低價被騰訊收編,這將是趨勢!

    就騰訊的現有資源而言,能挑好的,撿便宜的,給予市場,流量,現金流,程式猿等等支援,大者恆強,是正確的打法。

  • 2 # EmacserVimer

    劉熾平成為騰訊的二號人物以後,騰訊的發展戰略發生了改變。

    騰訊的投資部門被劉熾平主導。

    騰訊從最開始的什麼都想做,到慢慢的給錢給資源到讓擅長的人來做。

    騰訊現在是交朋友的心態在做投資,我覺得這點非常正確!

  • 3 # 螞蟻蟲

    之前知道騰訊對外投資業務做得很好,但超過紅杉、IDG等老牌投資機構還真的是稍有些吃驚。不過,倒也不算是太意外。畢竟早前有新聞報道過,騰訊投資的專案估值據說已經超過了騰訊自己的市值。阿里、百度等其他網際網路巨頭的對外投資規模也非常可觀,特別是阿里,其對外投資的規模應該不亞於騰訊。

    1、網際網路企業成為投資巨頭是國內市場特殊情況下的產物

    國內網際網路巨頭變身投資公司的現象,與國內市場的發展現狀有關。國內投資行業起步晚,實力弱,而國外的投資機構也進入較晚,比如說,紅杉資本就是2005年才進入中國市場。這種情況之下,當網際網路創業熱潮到來時無法滿足市融資需求,而網際網路巨頭因為了解行業而成為創業者融資的新選擇。

    就這樣,BAT等實力強大的網際網路巨頭就無意中被推上了投資者的舞臺。它們的出現彌補了市場空白,促進了創業熱潮和市場繁榮。

    2、透過對外投資進行擴張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常見策略

    企業擴張通常有兩種策略:一是自營業務多元化;二是對外投資。以往,網際網路企業往往以前者為主,從某個主營業務向外延伸新業務。但近年來,透過對外投資進行業務擴張,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常見策略。

    網際網路巨頭進入投資業務,有可能出現涉嫌市場壟斷等不利因素,但也應該承認客觀上起到推動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快速發展的作用。比如,國內O2O、移動支付、新零售、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就是很明顯的例證。對於網際網路巨頭成為投資巨頭一事,我個人覺得利大於弊,只要依法加強行業監管,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 4 # 王長勝

    在以資本驅動的市場經濟中,其競爭異常激烈。無論是專業的投資機構,還是現階段的科技巨頭公司BAT,都在進行資本擴張,以重金開啟“買買買”的模式。

    騰訊從2013年開始大張旗鼓地對外投資,京東、58同城、美團、滴滴、搜狗等都是那一時期的關鍵投資,其對標很明顯就是其死對頭阿里。

    二者投資方式略有不同,騰訊是廣撒網,資本運作將是參與式的,透過小額佔股進行平臺賦能,只求共生,不求擁有;而阿里則是儘可能的進行對被投資者的控制,來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

    其實從劉熾平加入騰訊以後就開始走投資之路,其職位就是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騰訊作為一家新上市公司所需要的一切戰略、投資、併購與投資者關係方面的工作。

    而發展下來,騰訊確實在投資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依託自己強大的資金儲備,進行各行業、領域的投資。如今騰訊已經成為中國創投市場最活躍的機構,超過任何一個天使、超過任何一家VC、超過任何一家PE,騰訊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最活躍的、出手最快、錢最多的投資機構。

    無論從投資數量上還是從資金上,騰訊都已經遠超國內頭等的投資機構。從初創公司到上市公司,只要是騰訊覺得有必要的,都會成為其投資物件,而且,很多主流VC也是其合作伙伴,如紅杉中國與經緯中國等,騰訊也注入了大量的資金。

    雖然無法從公開渠道獲得騰訊的投資收益,但是從其他相關資料也可以略知一二。騰訊Quattroporte劉熾平在年初騰訊投資年會上透露了一組資料:自2011年起,騰訊投資了超過600家公司,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有50~100家初創企業已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2017年一整年,這600家被投企業市值的增長超過騰訊。同年騰訊股價漲幅達到114%,市值增長超過2500億美元。

    從2017年的利潤表上看,其他收益淨額為201億元,比2016年的36億翻了5倍多,其原因主要是投資的多家公司完成的IPO,市值上升所帶來的利潤釋放。

    騰訊依靠自身的流量優勢以及資本優勢,其投資策略還會進一步深化,這也讓人們產生了一種錯覺,騰訊到底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還是逐漸變成了一家投資公司?而現階段,投資確實是騰訊最佳的發展方向。

  • 5 # 蔣昊商業觀

    騰訊投資涵蓋領域:

    光2017年騰訊就投資了113個專案,騰訊累計投資了600多家公司,橫跨海內外,行業涉及文化娛樂、遊戲、交通出行、零售等多維度。2017年,共有120多家公司拿到騰訊投資,比BAT中另外兩家的總和還要多。騰訊一年的投資金額毫不輸陣一線基金的盤子,從種子輪到Pre-IPO甚至上市公司,全線進攻。

    騰訊投資的知名企業:

    華南城:這個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經營發展著大型物流和貿易中心。騰訊今年兩次投入巨資在華南城: 1月投資8億港幣(1.03億美元),9月115億港幣(19.3億美元),騰訊獲得了華南城13%的股份。

    滴滴打車:騰訊在滴滴打車的C輪融資也是騰訊今年兩個連續鉅額融資案例之一。這款打車軟體在獲得了騰訊的輸血之後,與競爭對手阿里巴巴投資的快遞打車在市場上展開了競爭,並贏得了中國大片市場。滴滴沒有停止腳步,在十二月份收到了騰訊又一次7億美元的融資之後,使得滴滴打車成為世界上僅次於Uber的第二大打車軟體。

    星創互聯:在騰訊的投資組合裡,QQ和微信可能是更突出的社會產品,但是騰訊也是一箇中國最大的遊戲公司。一月份,騰訊向星創互聯投資數千萬人民幣,在七月份,星創互聯又以14.4億人民幣(2.32億美元)收購了群興玩具。於是,騰訊在手機遊戲產品裡有了三個頭銜了。

    京東:這可能是騰訊今年最有名的投資,京東是僅次於電子商務巨頭阿里的中國最大的直銷市場。就在兩個月前,JD實現至今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IPO(後來被阿里巴巴超越),騰訊投資了2.14億美元獲得京東15%的股份。像大眾點評網一樣,JD現已整合到微信。

    58同城:58.com是中國最大的線上分類廣告網站之一,只有趕集網能與之抗衡。58同城在去年十月份上市,然後在六月份,以7.36億美元向騰訊出售了19.9%的股份。九月份,騰訊又購買了58價值1億美元的股票,使得騰訊佔股達到24%.

  • 6 # 科技扯談官

    先看看騰訊近年來的投資成績。

    騰訊投資的領域非常廣泛,不僅侷限於騰訊擅長的社交和遊戲領域,還包括教育、金融、汽車、電子商務、體育等,可以說是多賽道同時下注了,有錢真任性。

    如果以上這些資料你們沒什麼概念,那我們就來橫向對比一下BAT三家企業在投資方面的數量對比。從這張圖可以看出,騰訊的投資規模是遠大於阿里和百度的,特別是和百度相比,幾乎已經是百度的三倍。

    嗯,你們應該對騰訊的投資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了,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騰訊投資理念的轉變。

    騰訊在2011年前其實是沒什麼穩定的投資意識的,可能也是運氣好,2005年從雷軍錯過的機會中收購了foxmail,獲得了張小龍,當時誰也不知道,張小龍會成為騰訊新時代王者的奠基人,要是當時foxmail被雷軍的金山收購了,現在騰訊在網際網路行業的地位怎麼樣還真說不好。

    真正讓騰訊的價值觀產生轉變的是2011年“3Q”大戰之後。在3Q大戰中,騰訊受到了全國使用者的質疑,聲譽跌落谷底,這個事件也使得騰訊管理層深深反思,覺得自己每個方面都想做好是很不現實的事情,3Q大戰也是因為騰訊在防毒軟體方面和360有了利益糾紛,每個領域都有龍頭企業,如果騰訊所有領域都要自己做,不可避免要和很多領域的龍頭打架,那麼,類似3Q大戰的事件以後只會多不會少。騰訊真的不想再來一次了。

    所以,在2011年3Q大戰後,騰訊管理層痛定思痛,徹底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從以前的什麼都要稱霸,什麼都要自己做,到以參與者的角色廣泛擁抱各行各業,不求擁有,只求共生。

    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選擇。

    你要知道,目前騰訊投資佈局廣泛,霸主地位更加鞏固,一切看起來好像那麼自然,但在當時,在國內網際網路企業投資意思普遍還沒開啟的時候,思考的方向從來都是怎麼樣把自己做到行業頂尖,再到其他領域搶佔市場份額,開放、廣泛參與式的想法極少。

    所以,當騰訊確立了開放的價值觀時,也淘汰了一批堅守老思想的高管。

    變革總需代價。

    劉熾平一路堅持著開放的思想,把握騰訊投資的路線,騰訊給業界和外界的形象也慢慢有所改變,加上2013年微信的崛起,成為騰訊新的流量聚集點,劉熾平把投資思想確立為“資本+流量”,透過資本和流量來支援被投的企業,一方面使得騰訊的投資更具效率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使得騰訊對被投企業的掌控力更強,雖然佔股少,但是作用很大。

    也是因為騰訊這種開放的思想,讓騰訊在業內的朋友越來越多,透過與各領域龍頭企業的合作,騰訊的資源觸角變得更廣。

    格局和眼界一大,盤子也變得更大,自從騰訊把自己的“半條命”交給各合作企業後,騰訊的霸主地位反而更加鞏固,盈利結構更加合理,作為數百家被投公司的小股東,騰訊2017年“非控制性權益”高達210億元,比2016年翻了近一倍,而這一項在2013年僅有5億元。在2017年,騰訊投資的企業的增長率更是遠高於騰訊自身的增長率。

    所以,騰訊對外投資規模超過紅杉、IDG等風投機構,其實是一個巨頭企業開啟格局後更高層次的業務佈局,透過收攏更多人才,為自己的增長提供新的增長點,這種“兩條腿走路”的價值觀,也使得騰訊與其他企業的差距越拉越大,在偉大帝國的路上一路狂奔。

  • 7 # 首席投資官

    騰訊作為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巨頭之一,在社交和遊戲領域獨領風騷。而除自身絕對強勢的主業之外,它的另一大業務是對外投資。

    首先,透過對騰訊近5年的投資數量對比發現,該數量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儘管2016年略有下降,但2017年又迅速回歸併趕超。投資專案數量是阿里巴巴投資數量的2倍多。

    其次,從投資輪次看,騰訊偏向於投資早期專案,C輪及之前的專案佔到66%,而E輪及之後的專案僅佔25%。可見騰訊的投資傾向於PE/VC一類的創業投資。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實是跟騰訊的投資邏輯有關。它是藉助其流量和資本優勢,快速扶持現有優勢企業,助推其成長上市然後獲取超額回報。而基於這種投資邏輯,騰訊主要以參股投資,並不深入介入企業經營。

    正是因為騰訊除資本優勢外,還擁有不同於紅杉、IDG等投資機構的流量優勢,因此更能吸引無數創投企業為之競折腰,因此超過他們實屬意料之內。

  • 8 # 郭靜的網際網路圈

    相比較KPCB、鼎暉創投、IDG等純粹的投行,騰訊有著天然的優勢:

    1)足夠的資金。騰訊公佈的2018年Q1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騰訊擁有的自由現金流為人民幣130億元,這還不算騰訊產業投資基金本身的資金。兩者加起來,足夠騰訊在投資領域大開大合而無後顧之憂。投行雖然也有錢,但要是一次性投資幾億美金並不容易。

    騰訊唯一缺的就是專業的投資人,但從2011年起,騰訊投資部也吸納了不少投行的人才,在人力上,也是不輸給專業投行的。

    在有錢又有人才的情況下,騰訊的投資專案增多,也是正常現象。

    對於騰訊來說,透過投資相關公司,能夠獲得:

    1)將自身的流量與創業公司連線,實現效益最大化。騰訊本身有流量沒錯,但騰訊的流量也需要變現和轉化,這個過程中,僅靠騰訊自身是遠遠不夠的,騰訊也需要有外部的力量協助才行。

    透過戰略投資,騰訊的流量就能夠與創業公司進行連線,雙方實現效益最大化,騰訊的“九宮格”裡的酒店、外賣、電影等業務,都需要跟外部進行合作。

    2)透過投資實現資本回報。3月份,騰訊4.6億美金獨家投資虎牙,5月11日,虎牙正式赴美上市,如今,虎牙的市值已經突破了70億美金,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

    3)提前押注,拓展業務邊界,加深護城河。騰訊自身也是需要突破邊界的,越是巨頭,便越是理解站在“浪潮之巔”的好處,另一面則是,“高處不勝寒”,稍有不慎,騰訊便有可能跌落巨頭的地位,騰訊不少投資也是奔著拓展業務邊界,加深護城河去的。

    實際上不僅騰訊,阿里、百度、京東、蘇寧等巨頭也在不斷加大投資佈局,谷歌也是非常活躍的投資者,2017年投資達103起。

    資本的故事聽起來並不酷,離使用者也相距甚遠,但對於公司來說,只要有高回報,一切都是值得的,投行化,也是正常的。

  • 9 # 事了了

    這個事,對於騰訊來說,也許是好事,有一天,騰訊已經沒有產品,卻是很多公司的股東。

    但這個事,也證明了一個道理,騰訊只關注賺錢,沒有夢想。

    一個做產品的公司,最後成為一家投資公司,除了證明你不斷在賺錢,還能證明什麼呢?

    錢可以用來投資賺錢;

    可以用來做新產品賺錢;

    也可以用來研究對全社會有價值的東西。

    投資賺錢可以賺到錢,最終成為投資家,金融家;

    做新產品賺錢,可以成為受人尊敬的企業;

    研究對全社會有價值的東西是追求夢想。

    當然有一天,騰訊不做產品了,只做投資,對於中國創業者才是好訊息,現在又投資,自已又做,對於創業者來說更多是噩夢。

    我們在軟體開發、網際網路高階人才服務、網際網路轉型輔導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果您有這些需求,關注聯絡我們,讓您的創業、轉型更有把握。

  • 10 # 白刃行走

    一家企業做大以後,對外投資是非常正常的;不過投資有幾種情況:

    1)戰略投資型

    戰略投資具有明確的行業特性以及目的性,其目的在於掌控投資公司的控股權或者是部分控制權,或者獲取技術和資源來為本身企業的戰略做鋪墊。阿里就更為偏向這一型別;

    2)投資型

    這一類屬於純粹的投資,只要哪些行業可以賺錢,那麼就投資哪些行業;當然,騰訊並不屬於這一類,它的投資雖然非常寬泛,但是還是有一定界限的;

    3)投資+戰略混合型

    這種公司如騰訊,他們傾向於在自己的領域內或者是周邊領域投資,但是這些投資並不一定謀求控股和控制,只要能夠賺錢,那麼他們就願意投資。

    再來看看騰訊:

    看起來多嚇人,一年投資了這麼多企業,有點像大的投資企業,而不是一家專門做產品的公司了。下圖的行業分佈可以看出,,2017年騰訊在國內投資的文化娛樂專案最多,佔比高達37%,其次是企業服務佔比11%,電商零售點比9%,汽車交通和智慧硬體領域分別佔比8%,金融、醫療健康、教育領域分別佔比6%。騰訊的投資要雜的多。

    那麼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

    1)對於大公司來說,如果看中了一個行業,不可能押寶在一家企業,肯定是多撒網,才能保證企業未來在這一領域佔據優勢,所以投資多自然是正常的;

    3)網際網路企業的優勢填補了投資領域的空白,由於中國的投資發展的慢,而網際網路企業是最近幾十年最接近投資的行業,也是發展最快的行業,自然業內巨頭無可避免將成為投資巨頭,因為它們具有資訊與資源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縱觀華夏曆史,請問哪個朝代打江山最難,哪個最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