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智有勇

    這還用說嗎,肯定秦朝最難,從商鞅變法算起,秦人六世才統一天下。最易不過宋朝,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夢都沒想到有這樣的好事。

  • 2 # 享之1997

    根據史料,打江山最難得當屬秦始皇統一中國和劉邦建立大漢。

    秦始皇面對的是在五百年戰爭史中屹立不倒的六國,加上秦國號稱戰國七雄,一國對六國是比較困難的。劉邦面對十八路諸侯王,同時還有一個能征善戰的項羽,難度一點都不比秦始皇統一中國容易。

    打江山較為容易的是晉朝後期的五胡亂華,和唐朝後的五代十國。因為這兩個時期,是中國氣候劇烈變化期,,遊牧民族生活困難侵犯農業區,寒冷的氣候削弱了農業區軍民的抵抗,唐代也由於安史之亂元氣大傷,北方強悍的遊牧民族較為容易的獲得了江山。

  • 3 # 劉濤399

    最容易的應該是楊堅。他前面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給他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在位十八年,誅殺權相,收攏權力,滅掉北齊,統一北方,而南方的南陳也是四個南朝中地盤最小最弱小的一個,楊堅接過來的就是一個強大的且蒸蒸日上的國家,他要做的僅僅是除掉政敵,以外公的身份奪權,然後滅掉已經孱弱不堪的南陳,就實現了國家統一。

    第二容易的算趙匡胤?同樣是前一個皇帝柴榮打下的根基,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奪權,但趙匡胤本身是後周的大將,建立宋朝後也南征北戰滅掉強大的南唐等國,統一的難度係數比楊堅還是高出許多。

    最難的肯定是朱元璋,開局一隻碗的傳奇無法複製。

    第二難的算劉邦,四十歲的逃犯,數年征戰坐上皇帝寶座,但覆滅強秦的功勞大部分算霸王的,所以劉邦的難度要小於朱元璋。

  • 4 # 洮野渡

    野渡回答:中國歷史上,打江山最難的是漢朝劉邦,最容易的是北宋趙匡胤。為什麼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首先回答為什麼說漢朝劉邦的江山最難打?

    漢朝劉邦的江山最難打,難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難在劉邦的出身地位不高,沒有皇族的正統血脈,很難服眾。

    據《史記》記載:劉邦出生在“沛郡豐邑中陽裡”,即現在的江蘇豐縣中陽裡街道,屬典型的農家子弟。

    在當時的社會,講究的是血統論,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土洞”。以劉邦的出身,他既不是皇親國戚,也不是“王侯將相”,在社會上是沒有什麼地位的。

    更何況,劉邦當時還是吊兒郎當的一個人。據《史記》裡講,他一不“從事農桑”。二不“經營小販”。三不“打魚捉鳥”。整天與地方的“小混混”混在一起,有時候還乾點偷雞摸狗的勾當,在地方上的聲譽很不好。

    因此,年輕時的劉邦,做夢也沒有想到會當上皇帝,可見其打江山的天資不足。

    二是難在劉邦自身素質不高,既無多少文化,又無蓋世武功,很不出眾。

    當時劉邦在沛縣起義,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山寨王,在起義軍多如牛毛的當時,劉邦根本不起眼。

    不過,劉邦很會捧“大腿”。他先是跟陳勝,陳勝夫敗後,他跟項梁。後來又跟楚懷王,撈了一個“武安侯”的頭銜。

    另外,劉邦很會籠絡人心。他籠絡了一大幫人為自己辦大事。他自己曾說:“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他的意思是:出謀劃策,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籌備軍糧,安撫百姓,我不如蕭何。帶兵打仗,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是英雄豪傑,我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因此,取得了奪取天下的勝利。

    可見,劉邦雖然沒有什麼特長,但善於用人,卻是很多掌權者難以做到的。

    三是難在劉邦的對手項羽過於強大,為他奪取江山增添了不少阻力。

    首先,項羽的出身比劉邦強。項羽是項華人的後代,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貴族身份,根紅而苗正。

    其次,項羽的個人綜合素質比劉邦強。項羽從小習武,武藝高強,而且善於帶兵打仗,秦軍30萬主力部隊,幾乎都是他消滅的。

    最後是項羽軍隊的總量和戰鬥力均比劉邦強。項羽以八千子弟兵起家,最終發展到四十多萬人。而劉邦從沛縣起兵,軍隊規模不大,到打下函谷關時,部隊不到10萬人。

    或許正是以上這些優越條件,項羽從來沒有把劉邦當作自己的對手。認為劉邦性格膽小懦弱,出身低微,又無過硬本事,成不了大事。

    然而,正是這種形象的劉邦,垓下一戰,逼得項羽吻頸自殺,成就了劉邦一統天下的雄心。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因此,綜合以上三方面分析,歷史上劉邦的江山是最難打的。

    其次,回答一下為什麼說趙匡胤的江山是最好打的?

    北宋趙匡胤的江山最好打,是因為趙匡胤只是透過陳橋兵變,就黃袍加身了。

    趙匡胤打江山只經歷了三部曲。

    一部曲,想方設法成為皇帝的近身侍衛。

    二部曲,千方百計當上禁軍司令,掌握最高軍權。

    三部曲,藉機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當上皇帝。

    因此,中國歷史上,打江山最難的是漢朝的劉邦,最易的是北宋趙匡胤。

  • 5 # 榮耀歷史

    首先這個問題一定要在大一統王朝裡面找答案,2000多年封建王朝,大一統王朝有:秦朝、西漢、新朝、東漢、西晉、隋朝、唐朝、武周、元朝、明朝、清朝。

    其次要從11個大一統王朝裡面剔除王莽的新朝和武則天的武周,因為兩者都是直接篡奪的大一統王朝,不需要再去打江山。

    打江山最容易的兩個候選者:西晉和隋朝

    西晉入選理由:從司馬懿開始,司馬家就惦記著曹操的家產,經過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倆的“巧取豪奪”,曹魏已經名存實亡,期間還順便把蜀漢滅掉了。司馬炎逼迫曹奐禪位建立晉朝時,已經擁有了曹魏和蜀漢兩分天下,而東吳末代皇帝孫皓殘暴,上下離心,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所以西晉得天下容易。

    隋朝入選理由:7歲北周靜帝登基,大權全部落入輔政大臣、大丞相、隨國公楊堅手中;楊堅受禪登基時已經擁有了整個中國北方,只剩下南方的陳朝還在苟延殘喘;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只會唱《後庭花》,陳朝早已墮落不堪,隋朝三路大軍齊發,輕鬆拿下。所以隋朝得天下也容易。

    剩下的7個大一統王朝排名就比較難了,不過首先能肯定的是唐朝打天下相對容易,因為它奪取天下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天時:隋末天下大亂,群雄起義,隋煬帝與他的驍果軍滯留揚州,關中空虛讓李淵鑽了空子,李唐並沒有與隋朝的正規軍作戰。地利:拿下關中之後,進可東出爭奪天下,退後閉關自守,且關中未受戰亂,又是隋朝都城,物資豐厚。人和:擁有李世民和李靖兩位絕世戰神,一南一北掃除群雄。

    剩下的6個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厚積薄發。代表是秦朝、元朝、清朝。

    從滅南韓開始,到齊國投降,秦始皇一共花了10年時間平定六國,整個過程除了第一次李信率隊進攻楚國受挫外,其他戰役基本呈現壓倒性勝利,看似容易,其實背後是秦國自秦獻公開始,經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歷代君主超過150年的沉澱與積累,才有秦國統一六國的勢能,因此秦國打天下不容易。

    蒙古人的鐵騎踏入中原時,雖然遇到了南宋的堅強抵抗,但是我們都知道昏聵的南宋朝廷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忽必烈繼承汗位後,平定內部反對勢力後南征,南宋獻城投降,過程相對容易。但是如果要看蒙古人的崛起之路,如何在金人殘酷的“減丁”政策下生存下來,鐵木真如何統一草原,再擊敗強大的金人,才擁有統一中原時的順利,就會發現蒙古人起點最低,打下的疆土最大。

    第二種:草根逆襲。代表是西漢、東漢、明朝。

    這三者都有一共同特點,開國皇帝是實實在在的草根。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泗水亭長,“地痞無賴”,好色;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開局一頭牛,靠著“位面之子”帶來的上天祝福,總能反敗為勝;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局一個碗,藉著紅巾軍起義的東風開創自己的根據地,從而建立帝業。

    這三者當中,打天下最難的要數明太祖朱元璋,不是因為他起點最低,而是他的對手最強大。劉邦和劉秀在奪天下的過程中,都未遇到朝廷的正規軍。

    整個秦末農民起義中,秦朝正規軍始終沒有出現在正面戰場上,唯一一次大規模作戰是章邯與項羽的鉅鹿之戰,而且秦軍之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臨時釋放的囚徒。

    劉秀只有在昆陽之戰中面對了王莽的正規軍,這一戰打響了劉秀的名頭,但後來王莽政權在赤眉軍的進攻下土崩瓦解,劉秀爭奪天下時面臨的是群雄割據。

    反觀朱元璋,前期與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鬥,掃平南方之後北伐,這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北伐,收復了丟掉500多年的燕雲之地,在甘隴和遼東之地與蒙古鐵騎正面交手;雖然此時的蒙古人已經不是成吉思汗時期的鐵騎,但是戰鬥力依然強悍,王保保憑此與明軍周旋了十數年,後來蒙古雖然分裂成韃靼和瓦剌兩部,依然逼著明朝大修長城,足見其戰力之強悍。

    所以整體來看,打天下最難的應該是明朝,而最容易的是西晉。

  • 6 # 薛天說史

    打江山最難的當然是明朝。

    首先出身低微,開局一個碗,通關一個國,我估計小說家都不敢這麼寫,但朱元璋卻做到了。

    其次自南向北統一全國,這在歷史上也是從來沒有過的,畢竟北方民風彪悍可是出了名的,而且當時的元朝厲不厲害,這個你也可以問一問所謂的專家或者現在的歐洲人。

    最後也是最難的,在二百六十多年的統治中,始終保持著大一統的局面,直到滅亡前夕。

    最容易的當然是唐朝。

    開局是貴該出身,更獲得當時關隴門閥的支援,只要不出大錯,就問題不大。

    其次前朝遺產豐厚,自山西直入關中之後,軍糧之多一直吃到貞觀八年,可見一斑。

  • 7 # 不用亂贊

    最難的是秦,戰國七雄中的六國都是經歷了百年的戰爭磨礪,有經驗有基礎,加上互相結盟相互掣肘,要統一真不容易。最易取得江山的當屬北宋和唐,北宋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就當了皇帝,大唐李淵趁亂入長安立傀儡皇帝后又廢了他就成了皇帝,都是唾手而得。

  • 8 # 布穀催春馮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至公元1911年清王朝滅亡,歷時2132年。其間,建立相對完整統一的朝代有:秦、西漢、東漢、西晉、東晉、隋、唐、北宋、南宋、元、明、清,合計12個。在這12個朝代中,要分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西晉、隋、北宋三個王朝是篡權(美其名曰禪讓)而建國,征戰不多。

    ——北宋趙匡胤黃袍加身後,為了統一全國,進行了平荊湖、平蜀、平南漢和北漢、平江南(南唐)和吳越等戰爭。這些征伐規模和難度都不大。但其意義在於結束了53年的“五代十國”分裂局面。

    ——隋文帝楊堅接受北周靜帝於文衍禪讓後,為了平定江南,於公元588年秋,集50萬兵力,以楊廣、楊素、賀若弼、韓擒虎等為將,分8路進軍江南,直搗陳國帝都建康(即今南京市)如同以石擊卵,第二年正月,即攻破建康,陳後主陳叔寶以及文武百官全部做了俘虜。江南各州縣,見勢紛紛上表歸順。自東晉至南北朝兩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由隋文帝而統一。

    ——晉武帝司馬炎,原是三國曹魏政權的大司馬、大將軍,權傾朝野,謀朝篡位已是明擺的。公元265年底,司馬炎迫不及待地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於自己。司馬炎登基後,改國號為晉,是為晉武帝。司馬炎為了統一全國,必須滅掉吳國。歷經幾年的準備,公元280年,集20萬兵力,以杜預、王浚等為將,不到一年時間,攻下了吳國都城建鄴,吳國國主孫皓自縛,帶領太子孫瑾及眾官員至王浚大帳求降。至此,分裂45年的“三國”時期結束,中國重歸於統一。

    **第二種情況:東晉和南宋。

    ——東晉是晉王朝都城被迫東遷,後世為區別於西晉而稱“東晉”;

    ——南宋是北宋被金國打敗,被迫南渡長江,定都臨安(即今杭州市),後世為區別北宋而稱南宋。這兩個朝代不存在打天下難易問題。

    **第三種情況:元朝和清朝。

    ——這兩個朝代一個是蒙古族建立的,一個是滿族建立的,是中國除漢族外,人口較多,地域較廣的兩個少數民族。原來的基礎都比較薄弱,由於民族習性,以遊牧為主,群體生活組織就是軍事組織,善於騎射,彪悍勇猛。元朝開國君主成吉思汗,在建元之前,已經橫掃歐亞大陸,之後滅金、徵南宋,視為小菜一碟,不存在難易問題。至於清王朝的建立,機遇大於實戰:一是坐收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與清王朝苦鬥兩敗俱傷的漁翁之利,二是得益於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獻出山海關,使清軍輕而易舉佔領明王朝京城北京。由此可見,清朝打的江山也不存在難易問題。

    **第四種情況:秦帝國(區別於嬴政統一全國之前的秦王國)、西漢、東漢、唐、明五個朝代,都是經過艱苦戰鬥而建立的。但是由於歷史背景、開國君主個人條件不同,建國曆程的難易程度各異。秦、東漢、唐三朝開國君主,有的本就是國君,如“秦王嬴政”;而劉秀、李世民是王公貴族,起點極高,身份顯赫,改朝換代的資源實力雄厚。但是,劉邦和朱元璋出身下層,這是中國曆來400多位皇帝中僅有的兩人。特別是朱元璋其身份低下,生活貧苦,無以復加。能成為一國之君,簡直是奇蹟。

    ——秦朝。自公元前1100多年前西周建國以後,秦就是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之一。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後,國力漸強,並收復了過去失守的河西之地。秦惠文王用張儀為相,司馬錯為將,向秦國周圍攻取了不少土地。到秦昭王時,任魏冉為相,白起為將,開啟了數十年的兼併戰爭,有名的有伊闕之戰、鄢之戰、華陽之戰、秦趙長平之戰等,大大削弱了各國的力量。到秦王嬴政時,統一六國已成水到渠成之勢。秦王嬴政用李斯為相,先後以王翦、王離、蒙恬為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策略,開始進行統一六國的戰爭。從公元前231年到前221年,用10年時間,完成了全國統一,建立了神州大地名副其實的中央集權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是長期積蓄力量,不懈努力的結果。

    ——西漢。西漢王朝的建立,是劉邦抓住機遇和善於用人的結果。據《史記》記載,劉邦實際上是地痞加流氓,不學無術,40多歲還一無所成。最大的優點是能接受別人的意見。秦末農民大起義時,拉起一幫人投身造反洪流。在反秦的戰爭中,由於機遇好,選對了進軍秦京咸陽的路線,先入咸陽,撈到了封為漢王的資本。實際上秦二世的軍事實力都是項羽的部隊消滅的。在秦二世滅亡後的楚漢相爭中,劉邦用對了三個人,即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運籌帷幄有張良,後勤保障有蕭何,軍事指揮有韓信。尤其是拜韓信為大將軍後,軍事形勢逆轉,每戰必勝,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聲東擊西,計伏魏豹”、“背水佈陣,井陘激戰”到“四面楚歌,垓下之戰”,楚漢相爭不到五年,就徹底打垮了西楚霸王項羽,使劉邦統一了天下。

    ——東漢。王莽篡漢建立“新”後,倒行逆施,復古亂政,引起人民強烈不滿,“綠林”、“赤眉”、“銅馬、“平林”等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西漢王朝劉氏後裔劉縯、劉秀趁勢而起。昆陽之戰,奠定了劉秀在諸路起義軍中的地位和威望。後來,劉秀轉戰河北一帶,以此為根據地,向河南、山東等地發展,經過幾年征戰,併吞和擊垮了各路諸侯,更始三年(公元25年)在鎬南即皇帝位,仍建國號為漢,改元建武,不久移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為了實現中興大業,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後世稱為“建武中興”。

    ——唐朝。李唐江山的建立基礎十分雄厚。李淵官居要職,手握重兵,人脈極廣。加上李世民聰明睿智,勤奮好學,習文練武,文武全才,廣結英雄豪傑,所以,加入反隋大潮後,立即取得巨大成就,勇立潮頭。所以隋朝滅亡後,李世民經過幾年征戰,很快削平各個山頭,剪滅各路諸侯,統一了全國。因此,由於先天條件優越,唐王朝的建立不是太難。

    ——明朝。朱元璋出身卑微,無立錐之地,父母死而無力收殮,藳葬之。17歲無衣食而投黃覺寺為僧。寺乏食而云遊乞討。元末農民大起義,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投義軍郭子興帳下效力,得郭子興賞識並以義女馬秀英妻之,從此時來運轉。郭子興死後,小和尚成為一方統帥。由於誠懇待人,善於納諫,興仁義之師,舉滅元大旗,軍紀嚴明,賞罰有度,各方賢士豪傑來投,軍力不斷壯大。文有劉伯溫、李善長、陶安、馮國用、朱昇、汪廣洋、等;武有湯和、胡大海、徐達,常遇春、花雲、華雲龍、耿再成、耿炳文、沐英、李文忠、朱文正、費聚,廖永忠、俞通海等幾十位將才。

    朱元璋採納陶安意見:“先取金陵,出兵以臨四方,則何向不克。”於是以巢湖水軍經湖口過長江,常遇春首先登臨彩石。之後,徐達相繼攻佔溧水、溧陽、句容、蕪湖。接著攻下集慶路(即金陵、南京,又稱建康、建鄴),不久改為應天府,以此為根據地,向全國擴充套件。

    ——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下,各路諸侯林立,武裝勢力多如牛毛,強勢的主要有徐夀輝、方國珍、張士誠、陳友諒、明玉珍等,還有一些脫離元朝統治的路、府、州、縣,各自為政。都需要一一討平或收復歸順。

    為了不引起對立情緒,朱元璋接受朱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從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八月攻下集慶路(南京)後,朱元璋用了12年時間掃平各種勢力和山頭。與陳友諒在長江流域的安慶、池州、太平、南昌、九江纏鬥,進行了艱苦的水戰,“鄱陽湖大戰”,雖最終取得勝利,但非常艱難殘酷。僅在鄱陽湖康郎山立的忠臣碑,祭祀犧牲的將領就有丁普郎等35人,在南昌府立的忠臣碑,祭祀犧牲的將領有趙德勝等14人。陳友諒的漢國,直到至正二十四年才徹底平滅。朱元璋親征或派主將領軍,先後平東南、平吳(張士誠)、平漢(陳友諒)、平浙(方國珍)、平閩和兩廣、北伐中原、略定秦晉(陝甘、山西)、故元遣兵(元朝發祥地蒙古)、平夏(明玉珍據四川建立的夏王朝),平滇黔等,幾乎每一塊土地都需要戰鬥去取得。從朱元璋於1352年起兵,到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稱帝,花了16年時間,這在秦帝國以後各朝建立過程中,是絕無僅有的。由此可見明朝建國之艱難。

    **綜上所述,我認為明朝建國最難,西晉建國最易。不知是否恰當,敬請師友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喝啤酒容易得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