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爛柯人
-
2 # 史海爛柯人
騾子是馬和驢雜交後的後代,分為馬騾和驢騾,區分方式如同獅虎獸和虎獅獸,即公驢和母馬所產後代稱為馬騾;公馬和母驢所產後代稱為驢騾。
人們培育騾子,是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漸總結經驗獲得的成果。騾子這一物種,吸取了馬和驢的優點,同時又比較成功地規避了它們的缺點。
↑公馬與母驢雜交,培育騾子
從型別上來講,馬騾的個頭較大,力氣也比較大,負重力強,也很強壯,很少得病。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不能生育,可為人類效力近20年;驢騾的體型較小,飼養時比較省飼料,有極個別的驢騾還具有生育能力,但成功的例子極低,一般可以勞動近30年。
↑馬騾
騾子要比馬溫順,比驢要更暴躁一些,駕馭難度適中。在食量和飼料選擇上,也比較適中,騾子不怎麼挑食,食量比馬小,比驢大。綜合而言,騾子在農耕和運輸中的作用比較大。
那麼,為什麼古代沒有將騾子用來充實騎兵隊伍呢?首先,因為騎兵作戰常常要求長途、快速的奔襲,而騾子儘管耐力好,在奔跑速度上卻不及馬。而且,隊伍衝鋒時,騎兵對速度的要求極高,這一點騾子很難保障。
另外,作為雜交動物,騾子的培育比較耗時。據畜牧專家介紹,驢騾受孕難度很大,有時長達數年才得以成功,而馬騾雖然相對容易培育,但也比馬的繁殖要慢很多。
↑驢騾
再有,騾子的壽命雖然看起來不短,往往能使用二三十年,但與馬相比,還是短很多。通常來講,馬的壽命在可達五十年左右,有些甚至可以活六十多年。因此,就騎兵隊伍而已,培育一匹騾子,遠不如養一匹馬合適。
↑戰馬
當然,除此之外,馬雖然馴服起來比較難,但一旦成功馴服,要遠比騾子可靠,在兩軍對陣時,不易出現差錯。
當然,還需指出的是,儘管騎兵作戰幾乎不用騾子,但在後勤隊伍中,騾子確實非常搶手的,因為它具有耐力,無論是馱運還是拉車,都是一把好手。↑用於運輸的騾子
-
3 # 鴻鵠迎罡
在古代戰爭中,騎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騎兵的重要目的就是用速度和衝擊力摧毀敵人的防線,給後邊的步兵進攻做好鋪墊。另外,騎兵適合遠距離長途奔襲打擊敵人,可以進退自如,機動性、靈活性非常強。
從這個層面來分析,供騎兵乘坐的運輸工具必須具備以下特徵,才符合作戰要求。
其一,體型龐大而壯實,力量充足,能給敵人起到心裡震懾。
人們常說的一個成語是“人高馬大”,從這一點看,在馬、騾、驢三種動物中,馬具有天然優勢。不論是中國的伊犁馬,三河馬,蒙古馬,還是土庫曼的汗血寶馬,西亞的阿拉伯馬,德國的漢諾威馬,都是體型龐大、身體壯實的優良戰馬。
除過蒙古馬體型稍微較小外,其它戰馬可以說是龐然大物,身高超過1米5,昂起頭來,會超過2米,體長往往超過3米,一蹄子下去,若踩到要害部位,完全能踩死一個人或一頭羊。
驢、騾等動物跟馬比起來,根本沒有這些優勢,體型龐大的戰馬不要說飛奔起來,僅僅往那裡一站,對敵人就能起到震懾作用。
其二,具有速度優勢,在機動性、靈活性和耐力方面都要突出。騾子在這些方面根本比不上馬。
在追求速戰速決的戰爭中,馬可以把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有些品種優良的馬,如汗血寶馬,不但速度高,並且耐力極好,完全能長途跋涉,有日行千里的優點。據測試,汗血寶馬最高時速可以達到200公里每小時,可以連續奔跑5小時以上,跑完1000米僅需70秒左右,騾、驢等動物累死也做不到這些。
其三,各有各的優點,扮演社會角色有別。最初,人們培育騾子是作為幹活幫手來用的,而不是讓它衝鋒陷陣的。
出生在農村的人,對騾子的功用非常熟悉,騾子拉磨、駝重、耕田、拉車都是好把式。騾子由於是驢和馬雜交後的產物,具備了驢的任勞任怨和吃苦耐勞,又具備了馬的力量優勢,俗稱就是“勁大”,同時,騾子比較聽話,不像馬那樣難以馴服。騾子唯一缺點就是不能生育,壽命也比較短。
因此,自騾子誕生以來,人們一直把它當做幹活工具,而不是作戰工具。
但是,騾子在戰爭的作用同樣不小,尤其在後勤保障這一塊,騾子的作用相當大。用騾子運輸糧草、武器,有效補給前線作戰需求,騾子功不可沒。
-
4 # 鴻鵠迎罡
在古代戰爭中,騎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騎兵的重要目的就是用速度和衝擊力摧毀敵人的防線,給後邊的步兵進攻做好鋪墊。另外,騎兵適合遠距離長途奔襲打擊敵人,可以進退自如,機動性、靈活性非常強。
從這個層面來分析,供騎兵乘坐的運輸工具必須具備以下特徵,才符合作戰要求。
其一,體型龐大而壯實,力量充足,能給敵人起到心裡震懾。
人們常說的一個成語是“人高馬大”,從這一點看,在馬、騾、驢三種動物中,馬具有天然優勢。不論是中國的伊犁馬,三河馬,蒙古馬,還是土庫曼的汗血寶馬,西亞的阿拉伯馬,德國的漢諾威馬,都是體型龐大、身體壯實的優良戰馬。
除過蒙古馬體型稍微較小外,其它戰馬可以說是龐然大物,身高超過1米5,昂起頭來,會超過2米,體長往往超過3米,一蹄子下去,若踩到要害部位,完全能踩死一個人或一頭羊。
驢、騾等動物跟馬比起來,根本沒有這些優勢,體型龐大的戰馬不要說飛奔起來,僅僅往那裡一站,對敵人就能起到震懾作用。
其二,具有速度優勢,在機動性、靈活性和耐力方面都要突出。騾子在這些方面根本比不上馬。
在追求速戰速決的戰爭中,馬可以把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有些品種優良的馬,如汗血寶馬,不但速度高,並且耐力極好,完全能長途跋涉,有日行千里的優點。據測試,汗血寶馬最高時速可以達到200公里每小時,可以連續奔跑5小時以上,跑完1000米僅需70秒左右,騾、驢等動物累死也做不到這些。
其三,各有各的優點,扮演社會角色有別。最初,人們培育騾子是作為幹活幫手來用的,而不是讓它衝鋒陷陣的。
出生在農村的人,對騾子的功用非常熟悉,騾子拉磨、駝重、耕田、拉車都是好把式。騾子由於是驢和馬雜交後的產物,具備了驢的任勞任怨和吃苦耐勞,又具備了馬的力量優勢,俗稱就是“勁大”,同時,騾子比較聽話,不像馬那樣難以馴服。騾子唯一缺點就是不能生育,壽命也比較短。
因此,自騾子誕生以來,人們一直把它當做幹活工具,而不是作戰工具。
但是,騾子在戰爭的作用同樣不小,尤其在後勤保障這一塊,騾子的作用相當大。用騾子運輸糧草、武器,有效補給前線作戰需求,騾子功不可沒。
-
5 # 專訪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對比一下騾子和馬。 首先我們得知道騾子是怎麼來的 騾子分為公驢和母馬雜交的“驢騾”,還有公馬和母驢雜交“馬騾”,他們都結合了馬和驢的優點力量大,耐力好,抗病能力強,不挑食,有些類似於獅虎獸和虎獅獸。 相對於馬和驢,騾子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雜交而來,不具備生育能力,不利於大規模的繁殖。 騾子和馬的優缺點 雖然騾子的優點很多,但是作為騎兵使用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速度。 騎兵一般來說是指騎馬的部隊,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在一些特殊地形有騎駱駝的還有騎大象的。 相對於步兵,騎兵最大的特點就是機動性,一般而言在兩軍對陣中以騎兵發動衝鋒來達到衝破地方陣營的目的。 相對於馬來說,騾子的速度和爆發力均不佔優勢。 騾子的主要用途 其實在部隊中騾子也有很大用處,那就是作為輜重部隊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來運送糧草,大型武器等等。 直到近現代戰爭中,一些山地部隊還在使用騾子或馬匹作為主要的運輸方式。 對於騾子的使用,是按照其特點物盡其用。 對此有網友評論道:騾子走路輕巧,聲音小,吃的少,耐力,養活成本低,適用於運輸,但奔跑爆發力不行,慢,和主人的配合不如馬,不如馬認主人好培養情感,馬有龍虎之性,但騾子次之,騾子脊背窄,不如馬背寬平好騎,本人養之多年,稍知略有心得!
-
6 # 專訪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對比一下騾子和馬。 首先我們得知道騾子是怎麼來的 騾子分為公驢和母馬雜交的“驢騾”,還有公馬和母驢雜交“馬騾”,他們都結合了馬和驢的優點力量大,耐力好,抗病能力強,不挑食,有些類似於獅虎獸和虎獅獸。 相對於馬和驢,騾子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雜交而來,不具備生育能力,不利於大規模的繁殖。 騾子和馬的優缺點 雖然騾子的優點很多,但是作為騎兵使用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速度。 騎兵一般來說是指騎馬的部隊,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在一些特殊地形有騎駱駝的還有騎大象的。 相對於步兵,騎兵最大的特點就是機動性,一般而言在兩軍對陣中以騎兵發動衝鋒來達到衝破地方陣營的目的。 相對於馬來說,騾子的速度和爆發力均不佔優勢。 騾子的主要用途 其實在部隊中騾子也有很大用處,那就是作為輜重部隊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來運送糧草,大型武器等等。 直到近現代戰爭中,一些山地部隊還在使用騾子或馬匹作為主要的運輸方式。 對於騾子的使用,是按照其特點物盡其用。 對此有網友評論道:騾子走路輕巧,聲音小,吃的少,耐力,養活成本低,適用於運輸,但奔跑爆發力不行,慢,和主人的配合不如馬,不如馬認主人好培養情感,馬有龍虎之性,但騾子次之,騾子脊背窄,不如馬背寬平好騎,本人養之多年,稍知略有心得!
-
7 # 溫讀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就好像網上一直有人會問,哈士奇看起來像狼一樣,個頭也是挺高大的,長得也不錯,為什麼沒有當做警犬培養呢?很多約定俗成的規則是前輩經歷了許多次實踐傳遞下來的,哈士奇不能作為警犬明顯就是因為他“二”、服從性差,而騾子在戰場上發揮衝鋒陷陣的作用是為什麼呢?
首先,長得沒有馬帥。在人們心目中,騾子就是用來做農活的,而且老實好欺負,沒有馬的那種驕傲情緒。騾子和馬放在一起,視覺效果上一目瞭然,當然是馬更高大一些。騾子身上多少都會帶著驢子的神經質基因,往戰場上一站那感覺別提有多寒摻。就算你的軍隊再怎麼整齊劃一,騾子長耳朵一豎嘴巴一歪,整個隊伍的高階感就沒有了,活脫脫變成剛從地裡拉過來的民兵團。如果你想別出心裁想要將敵軍逗樂然後乘機突襲的話,你可以嘗試一下用騾子代替馬上陣。
其次,就要看反應能力、耐力和性格了。我們知道馬在作戰之時的反應能力真的是超級快的,畢竟戰爭面前一分一秒都是生命。好的馬匹不僅僅追得快撤得快,還能持續奔跑超過5個小時。在這點上來說,騾子真的不容易達到這樣的要求。另外在面對危機狀況之時,騾子相比於馬更加容易受驚,情緒不穩定如何能夠效忠主人呢?
最後,騾子也有優點,戰場並不適合它。俗話說得好,銅驢,鐵騾,紙糊的馬。馬雖然適合上戰場,但是它們都太過於嬌氣,而驢子和騾子就更加吃苦耐勞一些,只要有一把草就能堅強得活下去,不一定偏要穀物。在戰爭之中,驢子和騾子並非沒有功勞,它們擔任著運送糧草和傷員的後勤任務,同樣是軍人的好幫手。
之前說過,將馬作為衝鋒陷陣的幫手,是因為長期戰鬥實踐而得來的經驗。驢子和騾子不能當坐騎,那麼在歷史上,有沒有過利用驢或者騾子作戰的案例呢?的確也有。
中國隋朝時候,朔州總管楊義臣曾驅趕毛驢虛張聲勢迷惑敵人。公元915年,後梁將領劉尋駐紮在洹水(今河北大名縣西)與晉軍作戰。他為了抽出兵力開赴晉陽而不被城外晉軍發現,就利用毛驢溫馴的特點,在毛驢背上捆了草人,在草人肩上插著旗子,訓練毛驢馱著草人在城牆上來回走個不停。城下晉軍只看到旗子來回走動,看不見旗子下面的草人和毛驢,以為劉尋的軍隊正在守城,殊不知劉軍已悄悄撤走。兩天後晉軍才發現真相。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毛驢因為一直在後方默默運送戰爭物資,義大利人感念他們的攻陷,在羅馬為它們建造了一座紀念碑,造型是一頭驢託著炮筒。同樣為毛驢的後方貢獻建造紀念碑的還有美國和瑞士。在中國陝北,也有專為為毛驢寫的歌謠,歌頌他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之中為我們做的貢獻——馱糧的毛驢啊,也搖著它的長耳朵……
至於騾子嘛,看來真的是默默無聞,很少有記載了。
以上
-
8 # 溫讀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就好像網上一直有人會問,哈士奇看起來像狼一樣,個頭也是挺高大的,長得也不錯,為什麼沒有當做警犬培養呢?很多約定俗成的規則是前輩經歷了許多次實踐傳遞下來的,哈士奇不能作為警犬明顯就是因為他“二”、服從性差,而騾子在戰場上發揮衝鋒陷陣的作用是為什麼呢?
首先,長得沒有馬帥。在人們心目中,騾子就是用來做農活的,而且老實好欺負,沒有馬的那種驕傲情緒。騾子和馬放在一起,視覺效果上一目瞭然,當然是馬更高大一些。騾子身上多少都會帶著驢子的神經質基因,往戰場上一站那感覺別提有多寒摻。就算你的軍隊再怎麼整齊劃一,騾子長耳朵一豎嘴巴一歪,整個隊伍的高階感就沒有了,活脫脫變成剛從地裡拉過來的民兵團。如果你想別出心裁想要將敵軍逗樂然後乘機突襲的話,你可以嘗試一下用騾子代替馬上陣。
其次,就要看反應能力、耐力和性格了。我們知道馬在作戰之時的反應能力真的是超級快的,畢竟戰爭面前一分一秒都是生命。好的馬匹不僅僅追得快撤得快,還能持續奔跑超過5個小時。在這點上來說,騾子真的不容易達到這樣的要求。另外在面對危機狀況之時,騾子相比於馬更加容易受驚,情緒不穩定如何能夠效忠主人呢?
最後,騾子也有優點,戰場並不適合它。俗話說得好,銅驢,鐵騾,紙糊的馬。馬雖然適合上戰場,但是它們都太過於嬌氣,而驢子和騾子就更加吃苦耐勞一些,只要有一把草就能堅強得活下去,不一定偏要穀物。在戰爭之中,驢子和騾子並非沒有功勞,它們擔任著運送糧草和傷員的後勤任務,同樣是軍人的好幫手。
之前說過,將馬作為衝鋒陷陣的幫手,是因為長期戰鬥實踐而得來的經驗。驢子和騾子不能當坐騎,那麼在歷史上,有沒有過利用驢或者騾子作戰的案例呢?的確也有。
中國隋朝時候,朔州總管楊義臣曾驅趕毛驢虛張聲勢迷惑敵人。公元915年,後梁將領劉尋駐紮在洹水(今河北大名縣西)與晉軍作戰。他為了抽出兵力開赴晉陽而不被城外晉軍發現,就利用毛驢溫馴的特點,在毛驢背上捆了草人,在草人肩上插著旗子,訓練毛驢馱著草人在城牆上來回走個不停。城下晉軍只看到旗子來回走動,看不見旗子下面的草人和毛驢,以為劉尋的軍隊正在守城,殊不知劉軍已悄悄撤走。兩天後晉軍才發現真相。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毛驢因為一直在後方默默運送戰爭物資,義大利人感念他們的攻陷,在羅馬為它們建造了一座紀念碑,造型是一頭驢託著炮筒。同樣為毛驢的後方貢獻建造紀念碑的還有美國和瑞士。在中國陝北,也有專為為毛驢寫的歌謠,歌頌他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之中為我們做的貢獻——馱糧的毛驢啊,也搖著它的長耳朵……
至於騾子嘛,看來真的是默默無聞,很少有記載了。
以上
-
9 # 歷史風暴
這是一個好問題啊,據我所知騎騾子打仗最有名的就是唐吉坷德。
(唐吉坷德)
但騾子並沒有大規模普及到軍中給騎兵使用,從而代替戰馬的作用,原因其實很簡單,騾子從性格到體能再到養殖都不適合大規模普及。
先說騾子的優點騾子分兩種,馬騾和驢騾。公馬配母驢就是驢騾,公驢配母馬就是馬騾。馬騾和驢騾是差距非常大的動物,馬騾體型大,耐力強、性格溫順、不易生病,是重要的生產資料。
(馬騾)
而驢騾主要分佈於華北地區,這種動物小和驢差不多大、力量也小,還繼承了母親的驢脾氣,但好在耐粗飼料和精力旺盛,從使用範圍上看比馬騾要小。
(驢騾)
馬騾肩高通常在1.4米到1.55米之間,體重大約為350公斤到450公斤,和蒙古馬體重差不多但是略顯單薄。
(蒙古馬)
馬騾耐力強,在用作坐騎的時候可以連續行走25公里而不需要休息。而且由於抵抗力強和耐粗飼料,在軍中多有應用。其主要作用就是運輸物資和拉大炮,尤其是在山區地帶馬騾有著比馬更好的適應性,比現代車輛更好的機動性。所以,到今天還被常常拿來使用。比如美軍在阿富汗戰爭期間,除了用驢運輸武器,馬騾也是重要的運載工具!
但是,馬騾身上的缺點也很明顯,導致不能用作戰騾使用。
體型小,力量弱雖然馬騾的耐力比馬強,但其負重能力遠不如馬。一般情況下,馬的負重能力可以達到體重的30%,而馬騾的負重能力只能達到體重的20%,其力量只有馬的2/3。而且,馬騾的平均體型遠不如馬,一般情況下,馬騾的體重也就400公斤作用,而馬的體重超過400公斤的品種比比皆是,尤其是作為重騎兵坐騎的戰馬體重就更大了。所以,體重小力量不足導致不能作為騎兵坐騎。
難以大規模養殖馬騾另一大缺點是必須要母馬配公驢才能生出來,所以在實現大規模養殖方面非常困難。一個養馬場必須要有足夠數量的公驢才可以保證馬騾的大規模產出。但其中引發的多種問題又難以解決,養馬場要養足夠的母驢來繁殖公驢,要養足夠的公馬來繁殖母馬。還有就是,驢除了供繁殖外其他作用並不明顯,卻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來維持一定數量。
所以,古代時期馬騾的數量極少,在西方古羅馬時期馬騾被稱為最高貴的動物,原因就是物以稀為貴!
難以培育出穩定優秀的馬騾品種馬騾最致命的缺點是不能培育出穩定的後代。漢武帝從大宛弄回來數千匹汗血寶馬,依靠這些馬作為種子培育出了優良馬種。所以,想要培育出優秀品質的騾子,就需要向選育出優秀的公驢,但由於公驢本身不適合作為戰驢,它的基因上限決定了後代難以成為優秀坐騎。所以馬騾難以形成穩定優秀的品種,這也讓它不能大規模列裝部隊!
雖然如此,馬騾以其平靜的性格,優秀的耐力和聰慧的大腦,在民間作為騎乘工具還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在美國西部和英國,馬騾也被引進到馬術表演中,進行盛裝舞步和跳躍比賽,甚至還有專門的電視節目講解如何培訓馬騾!
-
10 # 歷史風暴
這是一個好問題啊,據我所知騎騾子打仗最有名的就是唐吉坷德。
(唐吉坷德)
但騾子並沒有大規模普及到軍中給騎兵使用,從而代替戰馬的作用,原因其實很簡單,騾子從性格到體能再到養殖都不適合大規模普及。
先說騾子的優點騾子分兩種,馬騾和驢騾。公馬配母驢就是驢騾,公驢配母馬就是馬騾。馬騾和驢騾是差距非常大的動物,馬騾體型大,耐力強、性格溫順、不易生病,是重要的生產資料。
(馬騾)
而驢騾主要分佈於華北地區,這種動物小和驢差不多大、力量也小,還繼承了母親的驢脾氣,但好在耐粗飼料和精力旺盛,從使用範圍上看比馬騾要小。
(驢騾)
馬騾肩高通常在1.4米到1.55米之間,體重大約為350公斤到450公斤,和蒙古馬體重差不多但是略顯單薄。
(蒙古馬)
馬騾耐力強,在用作坐騎的時候可以連續行走25公里而不需要休息。而且由於抵抗力強和耐粗飼料,在軍中多有應用。其主要作用就是運輸物資和拉大炮,尤其是在山區地帶馬騾有著比馬更好的適應性,比現代車輛更好的機動性。所以,到今天還被常常拿來使用。比如美軍在阿富汗戰爭期間,除了用驢運輸武器,馬騾也是重要的運載工具!
但是,馬騾身上的缺點也很明顯,導致不能用作戰騾使用。
體型小,力量弱雖然馬騾的耐力比馬強,但其負重能力遠不如馬。一般情況下,馬的負重能力可以達到體重的30%,而馬騾的負重能力只能達到體重的20%,其力量只有馬的2/3。而且,馬騾的平均體型遠不如馬,一般情況下,馬騾的體重也就400公斤作用,而馬的體重超過400公斤的品種比比皆是,尤其是作為重騎兵坐騎的戰馬體重就更大了。所以,體重小力量不足導致不能作為騎兵坐騎。
難以大規模養殖馬騾另一大缺點是必須要母馬配公驢才能生出來,所以在實現大規模養殖方面非常困難。一個養馬場必須要有足夠數量的公驢才可以保證馬騾的大規模產出。但其中引發的多種問題又難以解決,養馬場要養足夠的母驢來繁殖公驢,要養足夠的公馬來繁殖母馬。還有就是,驢除了供繁殖外其他作用並不明顯,卻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來維持一定數量。
所以,古代時期馬騾的數量極少,在西方古羅馬時期馬騾被稱為最高貴的動物,原因就是物以稀為貴!
難以培育出穩定優秀的馬騾品種馬騾最致命的缺點是不能培育出穩定的後代。漢武帝從大宛弄回來數千匹汗血寶馬,依靠這些馬作為種子培育出了優良馬種。所以,想要培育出優秀品質的騾子,就需要向選育出優秀的公驢,但由於公驢本身不適合作為戰驢,它的基因上限決定了後代難以成為優秀坐騎。所以馬騾難以形成穩定優秀的品種,這也讓它不能大規模列裝部隊!
雖然如此,馬騾以其平靜的性格,優秀的耐力和聰慧的大腦,在民間作為騎乘工具還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在美國西部和英國,馬騾也被引進到馬術表演中,進行盛裝舞步和跳躍比賽,甚至還有專門的電視節目講解如何培訓馬騾!
-
11 # 薩沙
原因其實不復雜,就古代來說,騾子適合作為運輸工作,不適合作為作戰工具。
第一,騾子的速度慢。
無論什麼樣的騾子,速度難以和戰馬相比。
這並不是說短距離衝刺的速度,也包括較長距離奔跑的平均速度。
以為古代騎兵作戰,並不是幾分鐘一衝一殺就行了,往往持續幾個小時之久。
而古代戰馬既然要用於軍事作戰,速度是很重要的。
無論是騎射還是衝鋒肉搏,速度快的戰馬總是佔優勢,能夠在戰場立於不敗之地。
相反,如果騎騾子作戰,速度就太慢了。一些騾子甚至不能較長時間奔跑。
如果騎騾子和騎戰馬作戰,基本就沒法打。
第二,騾子的力量小。
騾子更適合作為運輸工具,因為它相對於戰馬不容易生病,脾氣好,不挑食,耐力也比較好。
但是,騾子的力量比真正的戰馬要小(同普通耕地的馬差不多),一般只有戰馬的三分之二。
差距三分之一,就算是很大了。
比如一匹馬可以拉200公斤物資,騾子只能拉100多公斤。
對於小部隊還不太明顯,對於數萬人的大部隊,騾子的數量就要大大超過戰馬。
而騾子的養殖也不容易,比戰馬簡單不了多少,得不償失了。
第三,培養好騾子不容易。
古代任何一個國家,都千方百計引進優秀戰馬品種。
經過常年的培育,每個國家的戰馬質量都是不錯的,也很穩定。
因為公馬和母馬不難找,只有他們足夠好,後代也就不可能差。
但是,培養一頭優秀的騾子並不容易。
古代用的基本都是馬騾,也就是爸爸是驢子,媽媽是馬。
然而,想要保證優秀的公驢品種,並不容易。
第四,隨著時代的發展,騾子逐步挑大樑
時至今日,即便美軍在阿富汗,印度阿三在喜馬拉雅山,也多是用騾子。
今天早已不需要戰馬衝鋒作戰,騾子只是用於運輸。
騾子具有耐力好,聽話,不挑食的優點,最重要的是不容易生病,不像馬匹一樣吃了不乾淨東西或者受點凍就會病倒。
所以,即便是美軍也大量使用騾子。
解放軍目前大體實現了機械化和摩托化,高原作戰部佇列裝大量高機動越野作戰車輛。即便如此,解放軍也保留有部分軍用騾馬,用於複雜地形上的作戰運輸。
-
12 # 薩沙
原因其實不復雜,就古代來說,騾子適合作為運輸工作,不適合作為作戰工具。
第一,騾子的速度慢。
無論什麼樣的騾子,速度難以和戰馬相比。
這並不是說短距離衝刺的速度,也包括較長距離奔跑的平均速度。
以為古代騎兵作戰,並不是幾分鐘一衝一殺就行了,往往持續幾個小時之久。
而古代戰馬既然要用於軍事作戰,速度是很重要的。
無論是騎射還是衝鋒肉搏,速度快的戰馬總是佔優勢,能夠在戰場立於不敗之地。
相反,如果騎騾子作戰,速度就太慢了。一些騾子甚至不能較長時間奔跑。
如果騎騾子和騎戰馬作戰,基本就沒法打。
第二,騾子的力量小。
騾子更適合作為運輸工具,因為它相對於戰馬不容易生病,脾氣好,不挑食,耐力也比較好。
但是,騾子的力量比真正的戰馬要小(同普通耕地的馬差不多),一般只有戰馬的三分之二。
差距三分之一,就算是很大了。
比如一匹馬可以拉200公斤物資,騾子只能拉100多公斤。
對於小部隊還不太明顯,對於數萬人的大部隊,騾子的數量就要大大超過戰馬。
而騾子的養殖也不容易,比戰馬簡單不了多少,得不償失了。
第三,培養好騾子不容易。
古代任何一個國家,都千方百計引進優秀戰馬品種。
經過常年的培育,每個國家的戰馬質量都是不錯的,也很穩定。
因為公馬和母馬不難找,只有他們足夠好,後代也就不可能差。
但是,培養一頭優秀的騾子並不容易。
古代用的基本都是馬騾,也就是爸爸是驢子,媽媽是馬。
然而,想要保證優秀的公驢品種,並不容易。
第四,隨著時代的發展,騾子逐步挑大樑
時至今日,即便美軍在阿富汗,印度阿三在喜馬拉雅山,也多是用騾子。
今天早已不需要戰馬衝鋒作戰,騾子只是用於運輸。
騾子具有耐力好,聽話,不挑食的優點,最重要的是不容易生病,不像馬匹一樣吃了不乾淨東西或者受點凍就會病倒。
所以,即便是美軍也大量使用騾子。
解放軍目前大體實現了機械化和摩托化,高原作戰部佇列裝大量高機動越野作戰車輛。即便如此,解放軍也保留有部分軍用騾馬,用於複雜地形上的作戰運輸。
-
13 # 花近高樓1
這個題目出的就有些問題,騾子不但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而且迄今為止,美國山地部隊裝備最多的運輸工具,依舊是騾子。
軍旅作家張正隆《槍桿子1949》南下、難下一章中,明確記載了東北野戰軍南下時,繳獲的美國大騾子可以負重600斤,日本的大洋馬負重400斤,而普通的蒙古馬負重只有200多斤。
在阿富汗戰場上,儘管美軍有裝甲車、飛機、坦克,但是在山區中執行任務時,騾子才是最靠譜的交通工具,在交通不便的山區和戈壁,運送彈藥或物資時,騾子是代步的不二之選。
騾子走餓了,就地吃點草,不像戰馬,不喂精料就掉膘。
另外關注美國陸軍的朋友們,經常會在其重大的慶典活動中看到,由兩名士兵牽著兩頭騾子進行巡遊。
沒錯,騾子是美國西點軍校的吉祥物。西點軍校的騾子一般以傑出軍事人物和本校優秀畢業生的名字命名。
在西點軍校的典禮上,你可能看到這樣的一幕,南北戰爭時期的傑克遜將軍,和二戰時期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並排走在一起。
美國陸軍為什麼要裝備大批的騾子,而不是用戰馬或者是毛驢呢?
因為騾子是驢和馬雜交的後代,它肌肉強壯,善於負重,性情溫和,食量小,與馬驢相比,騾子更能吃苦,力氣更大而持久,適應性強,不易生病,而且非常忠誠。
但為什麼騾子在其他部隊沒有像美軍這樣普及呢,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成本高。凡是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大都知道一句諺語,買不起騾子喂不起馬。在上世紀80年代,農村一匹馬的售價在4000元左右,而一批大騾子起步價就是7000元。
7000元買一匹大牲口,現在感覺不出什麼,當時萬元戶還是稀罕物呢。
另外繁殖騾子的原因,不是為了讓它耕田,而是用來跑運輸,往返350裡的路程,一架大車上裝上一千多斤的貨物,騾子每天一個來回,什麼事兒都不耽誤。
而如果用馬來運輸,最多也就是三天兩趟,半夜裡還要給馬添料,一個月單是黑豆的成本就要50多塊錢。
另外馬拉的貨物比騾子少1/3甚至還要多。馬車的運輸成本比騾車要幾乎高上一半,所以能買得起騾子的農民,一般都不養馬。
-
14 # 花近高樓1
這個題目出的就有些問題,騾子不但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而且迄今為止,美國山地部隊裝備最多的運輸工具,依舊是騾子。
軍旅作家張正隆《槍桿子1949》南下、難下一章中,明確記載了東北野戰軍南下時,繳獲的美國大騾子可以負重600斤,日本的大洋馬負重400斤,而普通的蒙古馬負重只有200多斤。
在阿富汗戰場上,儘管美軍有裝甲車、飛機、坦克,但是在山區中執行任務時,騾子才是最靠譜的交通工具,在交通不便的山區和戈壁,運送彈藥或物資時,騾子是代步的不二之選。
騾子走餓了,就地吃點草,不像戰馬,不喂精料就掉膘。
另外關注美國陸軍的朋友們,經常會在其重大的慶典活動中看到,由兩名士兵牽著兩頭騾子進行巡遊。
沒錯,騾子是美國西點軍校的吉祥物。西點軍校的騾子一般以傑出軍事人物和本校優秀畢業生的名字命名。
在西點軍校的典禮上,你可能看到這樣的一幕,南北戰爭時期的傑克遜將軍,和二戰時期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並排走在一起。
美國陸軍為什麼要裝備大批的騾子,而不是用戰馬或者是毛驢呢?
因為騾子是驢和馬雜交的後代,它肌肉強壯,善於負重,性情溫和,食量小,與馬驢相比,騾子更能吃苦,力氣更大而持久,適應性強,不易生病,而且非常忠誠。
但為什麼騾子在其他部隊沒有像美軍這樣普及呢,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成本高。凡是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大都知道一句諺語,買不起騾子喂不起馬。在上世紀80年代,農村一匹馬的售價在4000元左右,而一批大騾子起步價就是7000元。
7000元買一匹大牲口,現在感覺不出什麼,當時萬元戶還是稀罕物呢。
另外繁殖騾子的原因,不是為了讓它耕田,而是用來跑運輸,往返350裡的路程,一架大車上裝上一千多斤的貨物,騾子每天一個來回,什麼事兒都不耽誤。
而如果用馬來運輸,最多也就是三天兩趟,半夜裡還要給馬添料,一個月單是黑豆的成本就要50多塊錢。
另外馬拉的貨物比騾子少1/3甚至還要多。馬車的運輸成本比騾車要幾乎高上一半,所以能買得起騾子的農民,一般都不養馬。
-
15 # 朝文社
以明朝典籍《五雜俎》記載,騾子最早起於匈奴,自戰國年間起,就被中原農民逐漸引進繁殖,從此成了古代華人生產生活乃至戰爭,都經常離不開的畜力。而且以宋朝人羅願《爾雅翼》的形容說,騾子完全可以當馬騎,還比馬的脾氣好得多。那麼這麼好的畜力,為什麼沒有取代戰馬的角色,打造戰場上的“騾騎兵”?主要還是下面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騾子的力量太小。雖然在農家幹活時,騾子是絕對的好牲口。但是上了戰場,騾子的那點力氣,明顯就不夠用。騾子的力氣,通常只有戰馬的三分之二左右。放在冷兵器戰爭年代裡,重騎兵裝備的盔甲武器,最少要有二十公斤。宋金元時代的重騎兵,更是連人帶馬都披重甲,重量常在三十公斤以上,基本就是鋼鐵包裹。
▲蒙古重甲
把這樣的“鋼鐵包裹”,加在騾子身上?恐怕還沒衝鋒,可憐的騾子就要累趴下。
第二個原因:騾子的速度太慢。
古代騎兵對決,決勝的關鍵,就是衝擊速度。
而在這條上,騾子更是嚴重吃虧。別看騾子能連續行走二十多公里,但短距離衝刺就吃虧了,本身力量就不如戰馬,體型比戰馬小,速度更是被甩開,等於是戰馬已經衝起來,騾子這邊還在慢悠悠跑。想要騎騾子?遊山玩水觀光沒問題,騎著上戰場,那就吃血虧了。
不過,沙場衝鋒嚴重吃虧的騾子,卻也有戰馬無法替代的角色,甚至放在現代化戰爭裡,騾子也同樣“戲份”極重——後勤。別看體型小力量弱速度慢,但騾子的耐力與吃苦耐勞,卻也遠遠強於馬驢等牲口。一匹健壯的騾子可以一口氣負重行走二十公里,多艱難崎嶇的山路也不在話下。而且還不容易生病。如此特殊技能,也叫騾子的“戰場地位”,一直十分穩固。自明朝開始,擁有大量繁殖騾子技術的明朝軍隊,就越來越多的用騾子來運輸物資。近代以來的西方戰爭史上,騾子更是後勤不可缺的腳力。慘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上,英國就大量向中國購買騾子,用於戰場運輸。
▲印度軍演的騾子甚至在高科技的現代戰爭裡,騾子的作用,有時依然不可替代。許多國家的山地戰部隊裡,騾子依然常被用來運輸山炮裝備。不但常在現代戰爭裡搶個鏡頭,還經常在軍演裡亮個相。如此風光,古代戰爭裡衝鋒陷陣的戰馬,基本享受不到了。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農業科技》《拿破崙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全記錄》
-
16 # 朝文社
以明朝典籍《五雜俎》記載,騾子最早起於匈奴,自戰國年間起,就被中原農民逐漸引進繁殖,從此成了古代華人生產生活乃至戰爭,都經常離不開的畜力。而且以宋朝人羅願《爾雅翼》的形容說,騾子完全可以當馬騎,還比馬的脾氣好得多。那麼這麼好的畜力,為什麼沒有取代戰馬的角色,打造戰場上的“騾騎兵”?主要還是下面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騾子的力量太小。雖然在農家幹活時,騾子是絕對的好牲口。但是上了戰場,騾子的那點力氣,明顯就不夠用。騾子的力氣,通常只有戰馬的三分之二左右。放在冷兵器戰爭年代裡,重騎兵裝備的盔甲武器,最少要有二十公斤。宋金元時代的重騎兵,更是連人帶馬都披重甲,重量常在三十公斤以上,基本就是鋼鐵包裹。
▲蒙古重甲
把這樣的“鋼鐵包裹”,加在騾子身上?恐怕還沒衝鋒,可憐的騾子就要累趴下。
第二個原因:騾子的速度太慢。
古代騎兵對決,決勝的關鍵,就是衝擊速度。
而在這條上,騾子更是嚴重吃虧。別看騾子能連續行走二十多公里,但短距離衝刺就吃虧了,本身力量就不如戰馬,體型比戰馬小,速度更是被甩開,等於是戰馬已經衝起來,騾子這邊還在慢悠悠跑。想要騎騾子?遊山玩水觀光沒問題,騎著上戰場,那就吃血虧了。
不過,沙場衝鋒嚴重吃虧的騾子,卻也有戰馬無法替代的角色,甚至放在現代化戰爭裡,騾子也同樣“戲份”極重——後勤。別看體型小力量弱速度慢,但騾子的耐力與吃苦耐勞,卻也遠遠強於馬驢等牲口。一匹健壯的騾子可以一口氣負重行走二十公里,多艱難崎嶇的山路也不在話下。而且還不容易生病。如此特殊技能,也叫騾子的“戰場地位”,一直十分穩固。自明朝開始,擁有大量繁殖騾子技術的明朝軍隊,就越來越多的用騾子來運輸物資。近代以來的西方戰爭史上,騾子更是後勤不可缺的腳力。慘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上,英國就大量向中國購買騾子,用於戰場運輸。
▲印度軍演的騾子甚至在高科技的現代戰爭裡,騾子的作用,有時依然不可替代。許多國家的山地戰部隊裡,騾子依然常被用來運輸山炮裝備。不但常在現代戰爭裡搶個鏡頭,還經常在軍演裡亮個相。如此風光,古代戰爭裡衝鋒陷陣的戰馬,基本享受不到了。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農業科技》《拿破崙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全記錄》
回覆列表
騾子是馬和驢雜交後的後代,分為馬騾和驢騾,區分方式如同獅虎獸和虎獅獸,即公驢和母馬所產後代稱為馬騾;公馬和母驢所產後代稱為驢騾。
人們培育騾子,是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漸總結經驗獲得的成果。騾子這一物種,吸取了馬和驢的優點,同時又比較成功地規避了它們的缺點。
↑公馬與母驢雜交,培育騾子
從型別上來講,馬騾的個頭較大,力氣也比較大,負重力強,也很強壯,很少得病。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不能生育,可為人類效力近20年;驢騾的體型較小,飼養時比較省飼料,有極個別的驢騾還具有生育能力,但成功的例子極低,一般可以勞動近30年。
↑馬騾
騾子要比馬溫順,比驢要更暴躁一些,駕馭難度適中。在食量和飼料選擇上,也比較適中,騾子不怎麼挑食,食量比馬小,比驢大。綜合而言,騾子在農耕和運輸中的作用比較大。
那麼,為什麼古代沒有將騾子用來充實騎兵隊伍呢?首先,因為騎兵作戰常常要求長途、快速的奔襲,而騾子儘管耐力好,在奔跑速度上卻不及馬。而且,隊伍衝鋒時,騎兵對速度的要求極高,這一點騾子很難保障。
另外,作為雜交動物,騾子的培育比較耗時。據畜牧專家介紹,驢騾受孕難度很大,有時長達數年才得以成功,而馬騾雖然相對容易培育,但也比馬的繁殖要慢很多。
↑驢騾
再有,騾子的壽命雖然看起來不短,往往能使用二三十年,但與馬相比,還是短很多。通常來講,馬的壽命在可達五十年左右,有些甚至可以活六十多年。因此,就騎兵隊伍而已,培育一匹騾子,遠不如養一匹馬合適。
↑戰馬
當然,除此之外,馬雖然馴服起來比較難,但一旦成功馴服,要遠比騾子可靠,在兩軍對陣時,不易出現差錯。
當然,還需指出的是,儘管騎兵作戰幾乎不用騾子,但在後勤隊伍中,騾子確實非常搶手的,因為它具有耐力,無論是馱運還是拉車,都是一把好手。↑用於運輸的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