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一牧法瓜

    我們要想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首先要明白自己喜歡什麼,在喜歡的事特意喜歡的事情的時候,讓自己感到開心快樂,在追求讓自己內心疼,最大的釋放。有的人喜歡唱歌,或者喜歡跳舞,也有的人喜歡去打籃球,找到自己能讓自己身心完全放鬆的東西,那麼就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我們要花更多的時間來了解自己瞭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屬於內向型的,還是外向型的人格。適合自己的事情,然後就能夠更好的與他交流後讓自己內心得到釋放興趣,就是指我們從主觀上積極地樂於主動去尋找、認識、掌握某項事物,併力求參與其中。比如有些人自小喜歡美術,就會對與美術相關的事情感興趣,喜歡去探究和嘗試各種畫法的技巧和由來,去發現各種顏料和畫筆在不同的紙張上的不同效果等等。而愛好,則是我們在興趣的引導下,經常參與某項活動或事物當中,並且非常有積極性。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快樂,有意義,8

  • 2 # 輕舟疾發

    只要健康的興趣,去找興趣相同的人,與他們相互交流,能得到異樣的收穫,不僅擴充套件了興趣還加深了友誼。

    首先你得了解自己的興趣,業餘之外喜歡幹什麼。比如看書,看電視,打球踢求,書法,繪畫……公益事業,唱歌,散步,旅遊,探險。說也說不清。

    不管愛好啥,首先得保證興趣是健康有益的,有益身心,陶冶情操,大多數人喜歡或贊同的。

    甚至有些達人,把自己的興趣,做到了吉尼斯紀錄,也不乏一些年輕人和退休工人。當然不可能人人都能做到這些。總之,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了,找對了路子,就有收穫,就有樂趣。

  • 3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怎樣培養興趣?這得看是什麼樣的興趣?一個興趣是一個喜歡的愛好。沒有愛好,就沒有什麼興趣了。做一個喜歡的事或讀一個喜歡的書,往往能夠提起做事讀書的興趣。興趣,一是學,二是自然養成。三是自己培養和教育培養。實踐出真知,行動才能見興趣。

  • 4 # 雄雞唱曉LM

    興趣是構成人的個性傾向性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通俗的說,其是指人對自身特定愛好物件的一種能動的個性趨向,亦即對一些事物或活動的偏好與投向。興趣具有指向性、動力性、自動性、效能性、專注性和維持性等特點。興趣是引動人們走向成功的‘‘第一導師’’和事業騰飛的重要一‘’翼‘’。古往今來,實踐表明,但凡天才們沒有那一位不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或事業不抱以發自內心的濃厚而持久的興趣的。

    若果想培養自我的興趣,首先須真誠而深入投入到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積極調動個性活力,有意識而適時地發現自己的興趣物件,且及時把握住這一興趣物件,無論這些興趣是來自哪個方面,只要具有積極意義,都須予以定奪。隨著其發展就會形成一個具有核心性而多元化的興趣體系。當然興趣的重要意義不在其多樣,而在於其物件化的最大效能性;

    其次須愛護和不斷強化自己的興趣活動。特別是要做到專心致志地順應興趣的動向,乘興而進;同時還要能夠在困難中經得起風雨的吹打,守定興趣之‘‘心’’不放鬆,且經得起各種非本質與微價值的‘‘枝節興趣‘’的干擾,‘‘忠貞不渝’’,直至成功而不捨;

    再次須善於在興趣的行進中不斷創造出業績,證明所投入的興趣的正能量價值,以此維持、推進和提高興趣的濃度;

    最後是構建自我的健全而穩固地興趣‘’堡壘‘’及其系統,既能夠做到興趣的專一深刻,有能夠做到其廣博豐富,真正實現人的‘’本質力量‘’的社會自我的確認與肯定。

  • 5 # 國學小鳥

    謝邀請。興趣是很長時間養成的,需要長時間去培養。讓它在工作之餘豐富我們的業餘生活。一興趣不是心血來潮,今天愛爬山,明天愛釣魚就能做到的,需要專一。二如果你長期專注一件事,那就說明你對這件事有了興趣,你就可以參與其中了。比如畫畫或是寫作,只要你有時間,你就可以靜下心來去畫去寫,有時甚至達到忘我的程度,那就是你的興趣。三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這件事,你就要從一點一滴開始去作,時間長了你就會樂在其中,自有所得了。以上回答如有不當請指教!

  • 6 # zagsoft

    謝邀,興趣來源於好奇和對知識探索過程的樂趣享受,有些時候人們往往對興趣的熱度保持的時間並不長久,也就造成了很多興趣都成了一時興起。個人認為興趣的培養,首先在於自己是否真心喜歡,是否可以去做或是有條件去做,其次在於這項事情是否會讓自己感受到快樂、榮耀和滿足,再次則是這項事情是否可以持久,有否勇氣去堅持,最後則是這個事情是否可以轉變為一種習慣,一種自然。相信這幾個問題回答了,也去做了,你的興趣也就有了。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 7 # 雷神YDing

    隨緣、隨心、隨性

    1、閱讀、健身的每天堅持。

    2、陪伴女兒全身心去投入,找到童年的那份純真。

    3、聚餐交流真性情。

    4、找尋不同階段新的夢想。

    5、愛與被愛(⑉°з°)-♡更要享受苦與樂。

    6、緣分天註定,情義永無悔。

    7、用音樂洗禮全身的疲憊,用心去包容身邊的人和事。

    8、行走的力量伴隨著我的信仰。

    9、創業無悔一直在路上。

  • 8 # 吭哧讀書

    首先你得著一個自己喜歡的愛好。比如讀書,跳舞,彈吉他踢球等。然後上知乎,豆瓣,簡書上關注這方面的大神。看看他們的文章,讓他們介紹些入門書籍。下載或買回家自己看。……你的問題太空泛,很難在這上面一下說清楚。你可以和我私聊。

  • 9 # 斜槓青年於果vlog

    那麼如何培養一個好的愛好呢?我覺得應該從兩個大方面考慮下。

    首先我覺得,培養一個愛好很重要,如果是積極向上健康的愛好,既能打發業餘時間,又能健康身心。

    一,自己的愛好,自己是否從內心喜愛它?

    有的人可能是為了跟風,比如看見人家釣魚感覺很有意思,自己也想去,結果玩了半天,並不是很感興趣,這樣的話,即浪費了時間,又遭了罪。所以是否從內心喜歡這個愛好很重要!

    二,自己的愛好,是否方便去進行?

    我們要培養愛好,還要考慮自己的條件是否方便,比如還是喜歡釣魚,但是附近沒有池塘,沒有海邊,所以需要走很遠,這樣就不方便了不是?

    所以愛好既要喜歡,又要方便。

  • 10 # 跟大鵬老師學語數

    如果別人問你你的愛好是什麼?

    看看下面這樣的回答給你什麼感受:

    我喜歡看書,尤其是科幻小說,科幻三巨頭中,我尤其喜歡阿西莫夫,還有凡爾納,特別是阿西莫夫《銀河帝國》裡面關於騾的部分。我關注每一屆星雲獎和雨果獎。

    是不是覺得這個興趣比僅僅“看看書”強多了?

    其實即使是興趣,也可以被分成三個級別:直觀興趣(又感官興趣,外控,不穩定),自覺興趣(感官+主動認知,內控,相對穩定)與潛在興趣(志趣,感官+認知+價值激勵,內控,非常穩定)。

    感官興趣

    直觀(感官)興趣很好理解,就是透過直觀的感官刺激產生的興趣——冰激凌甜、火鍋辣、衣服好看、名車拉風、志玲火辣、劉燁很帥,基本都屬於這個型別的興趣,這是我們最原始的興趣。

    三四歲孩子的好奇心很強,興趣很多,但注意力集中時間卻很短。前一分鐘在畫畫,後一分鐘也許就被汽車吸引過去,再過幾分鐘又開始和其他小孩過起家家來。(當然,如果你是手機控,節奏也差不多)。

    在古典吉他名曲《淚》中,大師泰雷加就用16個小節講述了一個故事:六歲的女孩在花園看到玫瑰花,高興地伸手去摘,卻被刺到,疼得眼淚流出來。但看看美麗的花,她又忍不住笑起來。淚滴於是就滑過孩子滿布笑容的臉。

    我們的感官興趣正如樂曲中的小女孩,好奇、多變而不穩定。所以當你在吃完烤魚的路上,會突然對冰激凌感興趣,你被一件衣服吸引進商店,又馬上對旁邊的披肩感起了興趣。在這個層面上,我們和追逐毛球的小貓沒有什麼不同,一旦那個球不在了,我們就轉過頭去,追逐路邊的一隻老鼠。外界的刺激決定著感官興趣的長度和強度,這是我們最動物的一面。

    也正是因為這樣,感官興趣讓我們當時很爽,卻又無法讓我們集中在任何一個事物上,形成能力。正如你刷完一天微博,或者大吃一頓自助餐後感覺到的那樣——沒有什麼留下印象。

    現在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為什麼那些回答會給你減分?因為吃好吃的、看書、旅遊、上網、聽歌、看電影,基本都屬於感官興趣——所以你這麼回答,就等於承認:

    “我沒什麼興趣,我的大腦猶如足球,誰來踢一腳,我就往哪裡滾。”

    自覺興趣:樂趣

    幸好作為高階動物,我們發展出更高一級的興趣——在情緒參與下,把興趣從感官推向了思維,也由此產生了更加持久的興趣——自覺興趣。

    自覺興趣是認知行為參與的興趣。我們能覺出一首歌好聽,八哥基本也有這個能力。但如果能明白歌詞背後的故事與背景,知道歌者的經歷與自我詮釋,我們會對歌曲產生新的興趣,這就是自覺興趣。

    我們驚歎星空的美麗(感官)後開始描繪星座,這叫天文學;我們在吃飽飯後繼續思考人為什麼吃飯,這叫哲學;我們吃了好的然後對怎麼做出來開始感興趣,這叫烹調;我們在罵完狗官和社會後思考為什麼會這樣,這叫社會學。大部分的科學和藝術,都是自覺興趣的成果,科學、藝術、文學、體育的發明往往都是因好玩而生,不是謀生的工作,所以它們前面往往搭配play(玩)這個詞。

    憑著學習的興趣,我們從猴子往後又進化了50萬年。

    自覺興趣比感官興趣更高階,第一個理由是思維的加入,這讓我們的興趣可以更加持久並定向在一個領域,從而在腦子裡面形成迴路,產生能力。而能力又反過來讓我們能體會和學習更多。“能力——興趣”的迴圈,讓我們慢慢精通某項能力,開啟世界。

    你的一個朋友去了趟印度,在聚會上拿出很多恆河邊的照片,古老的恆河、白灰滿身的苦行僧、寧靜的鹿野苑,這一切都給你衝擊,讓你特別感興趣。回到家裡,你開始搜尋更多人的遊記,知道了如何訂到便宜的飛機和火車票,知道了印度的各種禁忌、每個城市的優缺點和旅館的好壞。

    開啟的一個又一個視窗讓你的大腦飛速運轉,眼睛在螢幕前閃閃發亮,你在享受一種全新的探索和思考的樂趣。幾個月以後,你親自踏上了這塊土地,按照你給自己設定的攻略,你發現這一切遠遠比你在書上看到的有趣。幾周後在回來的飛機上,你對自己說,出國旅遊沒有那麼難嘛。你甚至都想好了下一站。這就是很多人環球之旅的開始。

    在《一萬小時天才定律》中也提到過類似的觀點:“許多一流人才,尤其是鋼琴、游泳、網球方面的人才,一開始接觸的老師似乎很普通……但他們在啟動熱情,然後把小火花培養成熊熊之火,他們教的是熱愛。

    有了關於京劇的知識,你也許會開始享受京劇的韻味;有了更多關於葡萄酒的知識,你也許會發現除了兌雪碧還有更多好玩的喝法;學習詞源和詞根,詞彙學習也許變得沒有那麼枯燥了。你學得越多,你能感到的樂趣也就越大,這就是有趣之人興趣持久的秘密。

    停留在感官興趣的人呢?他們往往會在聚會的時候說:太羨慕你啦!在下次聚會的時候又說:我好想去啊!在第三次的聚會的時候還是會說一些恭維的話,然後沮喪地回到家,說:我的生活怎麼這麼無趣啊……

    養興趣和養花一樣,有人養什麼活什麼,有人養什麼死什麼。關鍵是讓興趣與能力迴圈。

    自覺興趣更高階的第二個理由是,它能使我們不再依賴外界刺激,可以自己把控。

    當我們把興趣的源頭從外求轉為內尋,我們就有了一個讓自己變得有趣的內在泉源,自得其樂的人最無敵。

    潛在興趣:志趣

    直覺興趣和自覺興趣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興趣廣泛,玩什麼像什麼,而有些人卻什麼都不感興趣也做不好。你如何解釋那些持續一生的興趣?那些推動丁俊暉出上百萬次杆、巴菲特讀近50萬份年報、豐子愷長達46年畫出《護生畫集》的強力而持續一生的興趣,僅僅來自主動的學習嗎?

    不,這群世界級的高手在自覺興趣之上,發展出一種更加強大而持久的興趣,去對抗高手之路上世界級的重複和倦怠。這就是人類最高興趣等級:潛在興趣,也稱為志趣。志趣的秘密不僅在於有感官和認知能力,還加入了更深一層的內在發動機——志向與價值觀。

    前面提到過,持續投入的樂趣帶來知識和能力,而這些能力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樂趣。知識越來越多,能力越來越強,能夠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一個人越是強大,誘惑也就越多,那麼到底哪一個樂趣能夠真正成為永不能滿足的樂趣,帶領我們穿越無常的一生?

    答案就是:符合你志向與價值觀結合的那個。

    慧運禪師立志成為一個偉大的禪師。他遇到了一位嗜煙的行人,兩人共走了很長一段山路,相談甚歡。那位行人給了慧運禪師一袋煙,慧運禪師高興地接受了。同那個人分開以後,他心想:這個東西令人很舒服,肯定會打擾我禪定。於是他就把煙管和菸草全部都扔掉了。

    幾年後,他迷上了《易經》。過了一段時間,他想:易卜固然準確,但如果我沉迷此道,怎麼能夠全心全意地參禪呢?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接觸易經之術了。

    後來,他又迷上了書法,每天鑽研,居然小有成就,有幾位書法家對他的書法讚不絕口。他轉念又想:我偏離了自己正道,再這樣下去,我很有可能就成為書法家,而成不了禪師了。於是,他又將書法放在一邊。

    從此他一心參悟,放棄了一切與禪無關的東西,後來成了一位禪宗大師。

    我們再試試從愛迪生身上看看這種志趣——愛迪生無疑是被小學生引用次數最多的名人。如果愛迪生有微博,一定會推鍵盤罵,怎麼又@我,刷屏哪?在他最常被提及的燈泡的故事裡,他和他團隊嘗試了1600多種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才製成第一隻能夠點燃45小時的炭絲燈泡。當別人問他為什麼能夠堅持,他說我沒有失敗,我只是找到了一千多種不成功的材料!

    能把這麼痛苦的事當有趣,我小時候真心覺得愛迪生牛。我也時常激勵自己——我只是試出來三四個我不喜歡的運動,找到五六個不喜歡我的女生,發現了七八所分數線比我高的大學。

    但是你有沒有好奇愛迪生的毅力來自於何處?在被挫敗一千次後依然興致勃勃的動力,絕不是來自文字遊戲,也不是自嘲,而是他的志趣。愛迪生說: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秘,並以此為人類造福。我們在世的短暫的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我對於“為人類造福”這個部分有點保留,因為他晚年不顧一切地打擊自己的前助手——交流電的發明者特拉斯,為了保護自己發明的直流電。但是我深信他的志向在“工作與揭示大自然的奧秘”。

    志向如小孩的臉,雖然不同年齡有不同樣,但是你總能一下子認出來。從小開始,愛迪生就在幹“揭示大自然奧秘”的事情,小時候去雞窩蹲著孵小雞,捅野蜂窩眼睛被蜇得像包子,在木棚研究“火的力量”不小心點了房子,上學那年追問老師為什麼2+2=4被開除——要生在中國,愛迪生小朋友簡直就是我們班主任口中典型的害群的馬,湯裡的屎,要不他走,要不老師亡。

    還好他的母親決定自己來教育這個特殊兒童,她給愛迪生制定各種課程,並鼓勵他做自己的試驗室,保持他探索自然的興趣。在他12歲那年提出要去賣報紙的時候,雖然生氣,竟也答應了。

    愛迪生用了最有效的方式瞭解這個社會——晃盪。在鐵路站混了3年報童後,15歲的他學會了無線發報技術,開始在鐵路局任話務員。為了避免員工偷懶,話務員需要每小時發個訊號給中心。愛迪生自己發明了個定時訊號機,每個小時能夠按時給中心發訊號,因為實在太準時,終於暴露而被開除。愛迪生於是繼續他的探索之旅,四處看看,發明些小玩意嘗試賣掉——不為了賺錢,也不為了穩定,就為了到處看看新奇的世界。

    愛迪生就這樣一直晃——幸好他沒讀大學,他沒有在同學會的攀比中間開始安心賺錢,他期間也沒有回家,沒有被親戚“結婚了嗎”的關心致死。28歲那年,他最終在紐約安定下來。

    愛迪生在這裡的第一臺發明是“愛迪生普用印刷機”,本想賣個5000 美金,卻不太好意思說出口,沒想到對方經理抬手就給了4萬,成為他人生的第一桶金。這在當時是筆鉅款,據說特拉斯這樣的牛人,當年週薪也就是20美金。他開辦自己的工廠,組建自己的團隊。從此讓他成名的發明接踵而至,30歲那年,他發明了留聲機,技驚世界。

    等到愛迪生遇到1600多次失敗的那個經典試驗,他已經33歲。從4歲那次放火開始,他“探索自然的奧秘”已經近30年,1600次對於他的成功和失敗次數,都只是個很小的數字。在這個之後,他也遇到過更難的發明,比如蓄電池,試驗近5萬次,試驗筆記近150多本。

    愛迪生身上表現出來非常明顯的志趣的三大特徵——內控的興趣、明確的方向與強大的動力。他不為錢工作,如果是個商人,這時投身其他的發明更加賺錢;他也不是為了家庭後代,他被兩任妻子稱為“工作蟲”,幾乎不管家事;他也不是為了過上更舒適的生活而努力。他終身過著我們看起來痛苦的生活——每天超過12個小時的工作,晚間在書房讀3至5小時的書。因此,愛迪生在79歲生日的那天,他驕傲地對人們說,我已經是135歲的人了——以工作時間來看,他的確活了兩輩子。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愛迪生的那句迴應:“不,我沒有失敗,我的成就是找到了一千多種不適合做燈泡的材料。”愛迪生感興趣的不是成功,也不完全是燈泡,他的興趣指向“瞭解大自然的奧秘”的終極價值。這讓他把每發現一個不能做燈泡的材料,都是一個興致勃勃的回報與強化,就像登山家看到險峰,極限單車運動員見到陡坡一樣。他的助手覺得無趣,因為他們的興趣在於成功,而愛迪生的興趣卻在於奧秘。當他一點點展開自然的圖卷,他越來越興奮和覺得有趣——這才是他的動力之源。

    愛迪生最後死得也很有趣,他在死前幾天午睡醒來,向上凝視,說:“那邊的世界竟那麼美!”(It is very beautiful over there!)幾天後,他興致勃勃地死了。

    重新審視我們的勵志故事吧,我們以為他們艱苦奮鬥,其實他們是興趣盎然; 我們以為他們毅力卓絕,其實他們是樂趣無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志之者。上天給了我們有限的時間,有限的天賦,卻留給我們無數的機會與誘惑。志趣讓我們堅定地專心。

    心理學家羅傑斯(Cari Rogers)說:“這種人的行為出於自己的決定或選擇,他試圖在內外的激勵中,尋求一種最簡潔有力的行動途徑……功能健全人格的人不光能體驗到自在、自願選擇,以及矢志不移的絕對自由,並且還能加以運用。”

    嚴格來說,志趣已經不僅僅是興趣,那是我們把感官興趣透過學習變成了能力,透過能力尋找平臺獲得了價值,而在眾多價值中找到自己最有力量的一種的生涯管理技術。是一個人能在不確定的命運中能跳出的最堅定的舞步。如果一個人能夠有這樣一個興趣,無論成敗、認同、生死都無法動搖他的樂趣,是我們養一個興趣的終極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10年以後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