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標準的70後
-
2 # 風雲焦點說
年代距離更近,也是到目前為止最後一場人類大戰,捲入國家之多,參照人員之眾,為歷史之最,而且二戰是把很多人類研製的最新型武器,運用到了戰場上,傷亡率和致殘率較以往戰爭高很多。
現在的國際秩序,二戰後確立了基本雛形,每個國家的領土,政權等國家形態也得到了基本確立,還有少數歷史遺留問題,但多會透過小規模戰爭或者外交手段進行交涉解決,而且對於這場大戰,由於時間長,留下的影像和圖文資料很多,為研究軍事歷史留下了非常多寶貴的材料,比如文藝界對這方面有很多演繹,從書籍,音樂,到影視等諸多方面都有創作,軍界,政界,金融界等等很多領域,對二戰都會有所研究,影響力更廣。
此次也讓我們感到只有國家強大,人民才能安全,對於中華民族來說,一戰雖勝,卻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二戰結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局面,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國家真正強大起來了。
-
3 # 雲中史記
一戰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士兵們不知道為什麼二戰,死的毫無價值,在所謂的“榮譽”感召下,大量的年輕人前往戰場在無休止的塹壕戰中去衝鋒,去送死,這場戰爭,莫名其妙的開始,莫名其妙的結束。你能想象到了1918年上半年,協約國還覺得自己輸定了,而德國覺得自己贏定了。過了沒幾個月,德國投降了。
二戰,說白了就是全世界痛揍德日法西斯,有正義和非正義的目的,大家的目標很明確,一方要擴大地盤,一方要保家衛國、維護世界和平,1930年代初在亞洲和歐洲戰爭已經開始醞釀,直到1939年全面爆發,到了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中途島海戰結束後,全世界都看清楚戰爭的趨勢了:軸心國該準備怎麼失敗,同盟國該準備勝利後的事情了,這樣有步驟、有計劃地去進行戰爭。
一戰爆發前2個月,德國皇帝嫁女兒,全歐洲的王室都來慶祝,英國的、俄國的、奧匈的、希臘的等等,大家在一起照全家福很開心,畢竟血緣上都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子孫,歐洲王室之間都是表親關係,可就過了2個月,戰爭就爆發了,即使爆發前2天,沙皇寫信給德皇,還以表兄弟暱稱,結果很快戰爭就打的特別慘,最多一天有6萬士兵倒在機槍的火力下。
一戰有多慘就不多描述了,索姆河、馬恩河等會戰傷亡都以百萬計,最後雙方再也進攻不動了,就在從北海到瑞士的漫長邊境線上開始了幾年的塹壕戰,到了1918年初,俄羅斯十月革命後,列寧和德皇簽了《佈列斯特合約》,向德國割讓了近一半的人口的土地,以集中精力對付國內的叛亂和分裂,德皇大喜,認為戰爭轉機來了,隨後在西線發起大規模進攻,結果死了上百萬人,再然後西班牙流感來了,再然後,已經找不到多少能打仗計程車兵了,再然後,德國也革命了,德皇逃到了荷蘭,戰爭結束了。
我們看一戰,更多的是唏噓和無奈,這場戰爭對人類真的太沒意義了,除了幹掉幾個老帝國,發明了坦克,飛機機槍進戰場。還能有什麼意義呢?戰場的戰略戰術非常落後,還是大炮鉅艦的時代,舊有的帝國主義並未倒下,還是幾個帝國主義統治世界。
當然一戰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它催生了很多民族國家的產生,比如波蘭、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羅的海三國等都是一戰後造出來的民族國家。
二戰的意義,更多的體現在戰爭中戰略戰術的極大發展,二戰前後的軍事科技革命至今還在讓人類受益,二戰後形成的國際關係格局至今還是比較穩定,它的範圍和影響力也是一戰不能比的。
-
4 # 毒刺劍客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因為海外殖民地利益,強盜之間分贓不均引發的世界規模的大戰,同盟國集團和協約國集團都是為了各自利益大打出手,這種為了分贓引發的戰爭。一戰傷亡1000多萬人,主要參戰國均被削弱,同盟國集團作為戰敗一方,奧匈帝國瓦解,德皇威廉二世下臺,德國被迫割接受《凡爾賽條約》款項。
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得繼續,《凡爾賽條約》的簽訂,讓德意志民族倍感恥辱,也為納粹黨做大,希特勒攫取德國最高權力埋下了隱患。二戰得法西斯力量結盟形成軸心國集團,形成了亞歐兩個地區的戰爭策源地,但同時由26個國家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也迅速形成,1945年9月2日,隨著日本法西斯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終於取得了最後勝利。
-
5 # 冥蝶讀書
“痛苦的回憶,勝利的喜悅,深沉的思考,使人們更加清醒。”這是江主席在反法西斯勝利50週年上的講話。“痛苦的回憶”是指二戰帶來的巨大創傷,“勝利的喜悅”是指二戰帶來了民族的解放,“深沉的思考,使人們更加清醒”則是戰後人類對於戰爭的反思。二戰作為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深刻的改變了人類的歷史,影響廣泛涉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科技各個方面。相比之下,一戰的影響力遠遠不如二戰,列寧曾經對一戰有過評價,“1914年至1918年的戰爭,從雙方來說,都是帝國主義的(即侵略的、掠奪的、強盜的)戰爭。”
一、戰爭規模
二戰的規模遠遠超過了一戰。
一戰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戰場主要在歐洲,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二、戰爭的性質
正如列寧所評價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二戰是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對抗法西斯的一場戰爭,包含著反侵略、反對法西斯奴役、維護人類正義等內容。
三、對國際秩序的影響
一戰之後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只是戰勝國的分贓和對戰敗國的懲罰,其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比如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懲罰,要求的鉅額賠償,德國根本就付不出來,反而引發了德華人民的仇恨。而華盛頓會議則為日本和美國的衝突埋下了種子。此外中小國家,雖然是戰勝國,但是權利被漠視。而戰敗國的殖民地更是被戰勝國以戰利品的方式接受,完全無視殖民地人民要求獨立的呼聲,比如山東半島的權益。
二戰結束後,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了聯合國。雖然如今看來,聯合國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至少它提供了一個協商機制,而不是過去的動輒使用武力。聯合國組織了許多的維和行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道主義災難,比如東帝汶維和行動。此外,聯合國組織制定了不擴散核武器、和平利用地球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這在二戰之前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二戰給很多國家的民族解放帶來了契機,比如中國,抗戰結束後,原有的大量不平等條約得以廢除。而印度、越南、印尼,中東、非洲等殖民地紛紛獨立,維持了數百年的殖民體系最終瓦解。
四、對科技的影響
戰爭在造成巨大破壞的同時,客觀上也會推動人類科技的進步。一戰的戰爭形式跟過去沒有太大的進步,戰爭中出現了一些新的武器,比如坦克、巨型火炮,但都只是人類原有科技在量的方面的增加。
二戰的戰爭形式發生了鉅變,軍事科技上有著質的飛躍。航空方面出現了噴氣式飛機,這種全新的飛行動力裝置,極大的提高了戰後人類社會的交通出行效率。雷達和導彈的出現及應用,為人類進一步探索太空奠定了基礎。核武器的出現以及核能應用的突破則為人類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能源,在未來會深刻改變整個經濟結構。
總而言之,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被極大地釋放出來,戰爭的破壞力空前增大、戰爭手段空前增多、戰爭樣式空前豐富、戰爭空間空前廣闊。人類的戰爭活動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覺、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
6 # 超然視野
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場在歐洲,主要是歐洲新興的軍事強國試圖打破,傳統殖民大國的世界殖民體系,在產業上表現為對殖民地原料和市場的需求,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的還是陸上戰爭,以戰壕戰為主,以步兵精確射擊和炮兵火力支援為主要戰場模式,騎兵還是主要兵種,負責衝擊分割和圍剿及縱深突擊,坦克飛機初露鋒芒:海戰為輔,主要還是巡洋艦以下的艦船進行火炮對射!
在戰場規模上,雙方的戰線在法國東南部分就陷入陣地戰的模式,而法國也僅僅損失不到一半的人口,實際上在沙俄退出戰爭及美國等國的加入後,讓以德國為首的國家已經不願意繼續下去,而早期參戰的英法也急於結束戰爭,因而一戰幾乎未對任何一個參戰國的實力有太大的損傷,而戰後對德國等國的清算,造成的遠比戰爭本身要大,這也是為什麼德華人總是對一戰耿耿於懷,最終這種情緒助推希特勒政府上臺!
第二次世界之所以要比第一次世界大戰著名,那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文明和財富的毀滅是空前的,主要參戰國(除美國因地理位置)之外,其餘的各個參戰國國內數百年積累的財富都被徹底毀滅摧毀殆盡,歐洲更是從世界經濟文明中心淪為東西對抗的前沿。
二戰的作戰地域和方式也更加多樣性,一戰初露鋒芒的坦克飛機成為二戰戰場上的主角,而海戰則成為主要的戰場,作戰區域分佈在歐洲、非洲、亞洲和大洋洲,海上地域分為太平洋、大西洋及地中海等海域,此時海上的作戰主角已經成為戰列艦、潛艇和航空母艦的世界,而航母和潛艇最後則直接上升為海戰的主要角色,一直延伸到如今。
相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是絕對巨大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沒有改變世界主要強國的格局,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是顯著的改變了世界格局,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
第一,歐洲從此以後不再是世界文化和經濟中心,相應的中心轉移至北美大陸。
第二,結束了英國的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殖民體系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戰後勉強維持了一段時間,最終還是土崩瓦解!曾經縱橫世界一個世紀之久的超級大國日不落帝國不復存在!
第三,戰爭激發了兩個新的超級大國的誕生,蘇聯和美國在二戰中後期啟動的戰時機制,表現出了超強的工業能力,任何一位一年的技術裝備產量都超過二戰爆發時期全世界的生產和裝備總量!
第四,戰爭催生的一些軍事技術突飛猛進,尤其是在無線電通訊、火箭技術、噴氣式發動機和核技術,成了二戰後美蘇冷戰競爭的核心技術,也是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的一些技術源頭!
第五,核技術的突破,讓在戰爭後期使核武器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具毀滅殺傷力最強的武器,並進行應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新的世界大戰爆發!
-
7 # 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我認為二戰比一戰著名。首先一戰從開始就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而且戰場大部分集中在歐洲,特別是西歐~其主要交戰國為英、法、俄羅斯帝國與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以及奧斯曼帝國,其目的是德、奧匈、奧斯曼透過戰爭從新瓜分世界,其結果是奧匈和奧斯曼兩個帝國被肢解,德國實力大為削弱。1918年俄歷十月,俄羅斯帝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從而蘇聯取代俄羅斯帝國(1922年之前叫蘇俄),同時宣佈退出一戰。
二戰又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其主要交戰雙方為以德、意、日為首的法西斯侵略國家與以蘇、中、英、法等受到侵略國家之間的戰爭,其目的是世界各國反對侵略而爆發的大規模戰爭,從而達到消滅法西斯政權。而二戰的主要特點是:
一:參戰國之多,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同時德對英法宣戰,二戰爆發開始,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期間共有中國、英國、法國、荷蘭、盧森堡、蘇聯、日本、美國、義大利、德國、衣索比亞、丹麥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
二:波及人口之多,整個二戰中,由於參戰國之多,導致了波及人口數突破20億。
三:涉及戰場之多,面積之廣,從英國、法國、蘇聯所在的歐洲到中國、印度所在的亞洲再到埃薩俄比亞所在的非洲以及美國、巴西所在的美洲,還有澳洲所在的大洋洲(達爾文港轟炸事件)……交戰範圍涵蓋了除了南極洲之外的所有大洲。主要戰場:歐洲戰場、中國抗日戰場、太平洋戰場(包括西南太平洋戰場和西太平洋戰場)、東南亞反對侵略的戰場、北非戰場(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入侵)等。
四:影響力之大,基本拖垮了世界上主要的經濟強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聯;東歐一片廢墟;從此之後,世界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各地上演了獨立與成立的浪潮。新成立的國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
8 # 人民之友阿飛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二戰要比一戰著名!
在參戰國上二戰參與的國家遠多於一戰,二戰戰場波及到歐亞非,而一戰主要是在歐洲!也可以稱之為歐洲大戰!
在人員傷亡上,二戰也也遠多於一戰!更是出現了慘無人道的種族大屠殺!
二戰使用的武器很多都已現代化!二戰更是推進了武器的革命!原子彈也是在這個時期應運而生!
二戰重新分配了世界格局並影響至今!一戰雖然也重新洗牌,但其影響力遠遜於二戰!二戰後歐洲列強實力下降,亞非地區興起獨立熱潮!蘇聯、美國異軍突起,成為主導世界發展的超級大國!更是間接促成冷戰的發生!
-
9 # 馬旭的老婆律文君
實際上,一戰和二戰都比較著名,只不過二戰的認知度比一戰高。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是兩大軍事集團的對抗,一方面是由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和保加利亞王國組成的同盟國,另一方是由協約國成員組成,包括俄羅斯帝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塞爾維亞王國、黑山王國、義大利王國、日本帝國、泰王國、中華民國、羅馬尼亞王國、希臘王國、比利時王國、美利堅合眾國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7—1945)也是兩大軍事集團的對抗,軸心國由大德意志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匈牙利王國組成,另外加上克羅埃西亞和斯洛伐克兩個傀儡政權,以及芬蘭和泰國兩個軍事合作國。同盟國主要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中華民國、自由法國、塞爾維亞王國、希臘王國、挪威王國、阿比西尼亞王國、比利時王國、荷蘭王國、蒙古共和國等國家和英國附屬國組成。
縱觀兩次世界大戰,實際上一戰的殘酷程度不亞於二戰,包括伊普爾戰役、馬恩河戰役、索姆河戰役、凡爾登戰役、達達尼爾海峽戰役、日德蘭海戰等。但是為什麼二戰的認知度比一戰要高呢?
1.波及面廣。一戰時期的爆發地主要集中在歐洲,其次是非洲、中東以及澳洲水域和青島地區。而二戰時期波及的國家不僅除瑞典、瑞士、葡萄牙外幾乎包括了整個歐洲,而且還殃及了除土耳其、沙特、阿富汗、中亞以外的全部亞洲。此外還包括部分大洋洲國家,非洲大部分國家,而參戰國和地區更是達到了全世界的90%以上,其中甚至包括巴西、哥倫比亞等國。
2.智勇兼備。一戰時期的戰役幾乎都是勇猛衝鋒,無任何儲存生命的概念。而二戰卻是鬥智鬥勇的大戰場。例如北非戰役,英德雙方基本都是採取的鬥智戰術。蘇德戰場、太平洋戰場和中日戰場則是智勇雙鬥。其名將也比一戰要多。
3.軍備武器。一戰時期的武器主要還集中在大口徑火炮、馬克沁機槍、戰列艦以及毒氣彈等,而飛機的運用並不是很廣泛,坦克、航空母艦更是初出茅廬。而二戰時期這些武器全部得到昇華,德軍賴以生存的閃電戰就是以集中坦克發起衝鋒的。甚至在二戰後期還研製了V1、V2洲際導彈和原子彈。
4.德日暴行。在一戰中,死去的大部分是軍人,除了奧斯曼帝國實施過屠殺亞美尼亞人的暴行,以及德軍、奧軍和俄軍對比利時、法國、波蘭、烏克蘭、塞爾維亞進行過侷限性的暴行外,基本沒有太大傷亡。而德日不一樣,希特勒在歐洲的種族政策,使650萬猶太人被殺,在中國,十四年抗戰中,中國軍民死傷3500萬,而只有380萬是軍人的傷亡,餘下的全部是平民百姓。
5.養虎為患。如果說一戰是由兩大軍事集團主要成員國長期爭霸的必然結果外,那麼二戰實際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正是英法兩國對納粹德國崛起的漠視和美國孤立政策的支援下,坐視德日意法西斯由弱變強。像進軍萊茵區、吞併奧地利、慕尼黑協定,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西班牙內戰以及坐視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等。如果當初英法美蘇聯合制止的話,不僅歐洲戰爭會延遲甚至避免爆發,就連中日戰爭也會無限制的拖延,當然戰爭爆發有它一定的歷史意義,既打敗了德日軸心國,使大規模的戰爭在若干年後不再重蹈覆轍,也削弱了英法的軍事力量,之後非洲、亞洲各個地區先後獨立,南斯拉夫一躍成為巴爾幹地區的老大,中國成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新中國,猶太人更是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以色列,蘇聯透過戰爭的洗禮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隨後兩國進入冷戰時期,也正是蘇美相互制約,才沒有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因此二戰對戰後的意義也比一戰要大。
回覆列表
我認為,二戰比一戰有名,主要是:
1.規模宏大,參戰國多。
二戰席捲亞洲、歐洲、北非、大洋洲,參戰國有50-70個。其中,中國是東方主戰場,蘇聯是西方主戰場。
2.傷亡慘重,經濟損失大。
二戰期間,世界各國傷亡慘重,全世界大概損失了1-1.2億人,經濟損失難以估算。
其中,中國損失了4000萬人口,蘇聯損失了2500-3000萬人口。
3.各種武器裝備閃亮登場,法西斯國家日本、德國連毒氣彈都敢使用。
4.法西斯國家德國、日本軍隊,對平民實行的屠殺政策,令人髮指。
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僅南京大屠殺,就殺害了華人民30萬人之上 。
二戰的後果,就是反法西斯國家勝利,法西斯國家德、日、意慘敗,令人深思:
1.華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的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極大的提高了華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2.中、美、蘇、英倡議建立了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中美蘇英法五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二戰後,世界的秩序。
3.打垮了日本、德國軍國主義,摧毀了英國殖民統治。一大批新興國家獲得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