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有所思
-
2 # 溯路之行2
謝邀。黛玉是大觀園內不可多得的才女,詩詞造詣自是功力深厚,香菱學詩拜黛玉為師,可算是找對人了。為何說要先學詩佛王維的呢?作為詩詞愛好者,淺見以為大約是基於兩點:一、作為詩人、畫家的王維詩作是詩中有畫,畫作中有詩。想必能達此境界者,寥寥無幾幾近於無;二、私意以為,詩佛之作品,大氣、渾厚,主律韻凜凜有正氣。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作需得注重基本功,既熟方能生巧。外行之論、切莫當真。謝謝!
-
3 # 黑白文章澤淵詩
王維是個詩、書、畫、音樂都精通的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他的作品的一個特徵。
早年的王維是個特別有抱負的人,慢慢被現實摧殘了,不過這個人還是挺會享受生活,自己修建一個別墅安度晚年,比起流浪的李白,沒錢吃飯的杜甫,那他的命運算起來真的很不錯了。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君子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林黛玉讓初學者學習王維的五言律詩,一來五言律詩相對比較簡單,畢竟是五個字,如果是七言絕句,或者是詞,香菱這樣的水平就有些費勁。
二來王維的詩大多是直來直去,直接抒情,也沒多少比較隱藏的東西,三來王維除了田園詩,還有軍旅和邊塞詩,甚至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樣的佛詩,人家畢竟是個佛中人,佛家普度眾生,香菱命運不好,學習王維的詩或許會得到一些感悟,容易上手。
林黛玉可謂是綜合考慮,全面分析,才得出了這樣一個適合於香菱的學習方法。實在是不簡單。
香菱常年深受家暴,是個不幸的女孩子,多學學王維的軍旅詩壯一下膽量,讓她也堅強一點,學會自我保護,必要時給薛蟠眼色,林黛玉的確是用心良苦啊!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一定要學好詩,為自己爭口氣……
香菱學詩成功後,給薛蟠寫了一首詩練練手:
霸王別猖狂,香菱已堅強,若是不服氣,今夜上戰場……
-
4 # 釀酒麴
因為王維的詩歌從形式上和內容上,都符合黛玉作詩的主張,而且淺近的語言和詩風也易於初學者進行學習和臨摹,所以黛玉建議香菱學詩先讀《王摩詰全集》。
黛玉作詩的主張是:不以詞害意。她在書中的原話是:“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作"不以詞害意’。”從這可以看出來黛玉作詩首先看重立意,就是詩中要表達出寫詩人的思想、感情、意境,有了充沛的感情甚至修辭聲律都可以放寬或不管。反之,若是一味將心思放在雕琢字句上,就本末倒置了,即便將詩句寫得平仄對仗再完美,也不能說是好詩。
書中就有一個例子:香菱對黛玉說:“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聽後勸香菱不可學這樣的詩,她說:“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
這段對話就是黛玉“不以詞害意”的主張的佐證。“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簾不卷而屋內香氣久久不散,硯臺微凹而墨汁越聚越多,這兩句寫得確實有趣,一卷重簾,一方古硯,在詩人筆下趣味盎然。但是寫得再有趣,也只是單純地敘述一個場景,描寫一件物品,其中並無所謂的“立意”,即沒有傳達出詩人的感情,也就不能讓讀者感受到意境。
從這可以看出來,黛玉是反對學詩從淺近簡單、雕琢字句的開始學,而她的“不以詞害意”實際上就是主張立意為本,詞句為末,除了聲律修辭之外,更重要的是詩中應有所昇華,不管是在詩人傳達的感情上還是思想上。
一、格律與修辭之美
盛唐時律詩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完美的境界了,不管是格律上還是氣象上。而王維就是盛唐的代表詩人之一。王維的詩以五律最多,在平仄和對偶方面都處理得很好。而在遣詞造句上,他的詩中不追求新奇怪異,用詞均是常見淺顯的詞,卻常常能準確地描摹景物。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直”和“圓”這樣平平無奇的字,卻寫出了無比壯觀的景。
特別是在他那些山水田園詩中,他以畫家的敏銳眼光來觀察大自然,以詩人的細膩感受描繪了一個色彩層次及其豐富的詩中世界。如: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格律完整,用詞平常而準確,這是王維的詩適合初學者學習臨摹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寧靜清新的詩境和淡泊的隱逸情懷
蘇東坡說:“品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在詩中不僅是描山摹水,他在山水之中傳達出一種清新明秀的詩境和淡泊名利、自甘寂寞的隱逸情懷。讀者在詩中彷彿能看到那生意盎然的山間景象,也能感受到詩人心中那一份安靜淡然的心態。如那一首著名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寫深山雨後的景色,松間的月光,石上的泉水,浣紗歸來的女子,搖動蓮葉的漁舟,清新寧靜卻又生機勃勃,詩人的感情已融入了這景色中。
從以上可以看出,王維的律詩在形式上平仄和律,對仗工整,而選詞用字上往往能用平常的字表達出不平常的美感;而在內容上,他在詩中創造出寧靜明秀的詩境,在詩境中表達自己對閒適恬淡的隱逸生活的嚮往。
綜上所述,不管是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看,王維的詩都是符合黛玉“不以詞害意”的主張的,不僅不會以詞害意,而且是“詞”與“意”俱佳,況且語言淺近,寫景細膩,感情純真,所以,王維的詩歌才能被林黛玉選中作為香菱學詩的入門教程。
-
5 # 文乎
其實是曹雪芹教我們怎樣學寫詩
主張學詩先讀王維的五言律詩100首,而且要“細心揣摩透熟了”。
〖一〗教初學者應該怎麼學寫詩,因為王維七言絕句,絕句比較自由,不需要對偶,只要押韻平仄就可以了,而且比較短,適合初學的。
〖二〗王維五言律詩 寫意傳神、清新淡遠,空寂無我,開合自如,音樂、繪畫、佛學修養彰顯於筆下,畫面美妙,音調諧和,全面的美學修養體現。
曹雪芹非但是知者,而且他在《紅樓夢》一書中所表現出的美學綜合素養,近乎王維。
學詩、寫詩,儘管被視為雕蟲小技,卻需要多方面的滋潤,於文史哲、音樂、美術等都要有所瞭解。初學格律詩,知道什麼是好作品、美在何處,遠遠比一上手來就“平平仄仄平平仄”重要,所以賈寶玉才會說:“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題外話
安史之亂過後,唐朝並未消停。宮鬥、農民起義、藩鎮鬥爭、吐蕃等等民族與唐的戰爭不斷。可是在王維的筆下,無論是安史軍還是唐軍、回紇軍的燒殺搶掠,都看不到,只能看到《山居秋暝》里美麗如畫的場面:“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說實話有很多人不喜歡王維,說他和杜甫不能比,就像現在有人不喜歡冰心一樣,粉飾太平。其實是我不喜歡冰心,不喜歡徐志摩一樣。人分渺小與偉大。你無視苦難,你眼裡是風景,心裡都是雞湯,你嚮往美好,但是你肯定是最無情的。又如杜甫你看到世間的苦難,肯定你又是不快樂的,但你是偉大的,值得崇敬的。我更願意選擇中庸之道,心疼苦難熱愛美好。(跑題了)
-
6 # 曹宗國
林黛玉之所以說學詩先學王維,一則是因為王維的五言是律絕中較優秀的,而學詩可以先從五言起。二則是王維的詩中有畫,追求意境,這不僅是林黛玉的個見,也是成詩的關鍵。三則最重要的是王維的詩自然入悟,富有禪思,也就是有佛教觀念的意味,這是林黛玉思想意識的傾向。林黛玉和賈寶玉一樣具有反叛封建,追求自由的初步覺醒而又找不到出路,內心的矛盾痛苦無法解脫,因而都有意於佛教觀念,所以她對王維的詩心有靈犀,也想點通香菱。
-
7 # 95133閒雲野鶴
《紅樓夢》中,香菱學寫詩是重詞語新奇,而輕格調規矩;林黛玉教香菱寫詩是重意趣而輕詞句。黛玉主張寫詩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叫做不以詞害意。黛玉跟香菱說,你若真想寫詩就聽我的,先把王維的五言詩讀一百首,細心揣摩熟透,就會寫詩了。
王維書法,繪畫音樂都精通,還信佛。在開元、天寶年間的詩壇享有盛名,賀之章、孟浩然、王昌、李白、杜甫都不及他。王維善長寫五言詩,他的詩是頷聯、頸聯寫得傳神,清新淡遠,空寂無我,開合自如,將極高的音樂繪畫造詣,佛學修養彰顯於箏筆下,畫面美妙,音調和諧,在詩壇是無人能及的。
王維的詩,由淺八深,寫意傳神,少用難澀或典奧的寫法。王維的詩意趣既真而又深遠,正是黛玉寫詩的理論。王維的詩從形式上和內容上都符合黛玉的主張,淺近的語言,易於香菱進行學習和臨摹。所以黛玉要香菱先讀王維的詩,細心揣摩熟透,寫詩就不難了。
-
8 # 桃花塢裡桃花扇
因為林黛玉和王維倖存“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詩趣,則於《詩經..鄭風》詩中,林黛玉和王維二人的湊巧邂逅一樣,都相信該詩有一種內在的靈韻策動。…又認為讀時不宜心急,像某日晨起看見窗前水仙花已開,清香撲鼻,滿心驚喜。尤黛玉酷貪感覺中的那份自如與舒服,曾嘆言假如著急去讀懂它、鑽研它,文字或會像被攀折的花一樣美感漸失。……我對《鄭風》的印象,是過去看《神鵰俠侶》時無意間留下的。程瑛救了受傷的楊過,楊過醒來,看見程瑛在紙上寫著“既見君子,雲胡不喜”。…以楊過的聰明,一見之下已明程瑛的心思。……我較為欣賞程瑛的言語穩重,隱帶嬌羞…。後來讀《詩經..召南》中有“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之語,於是才對同是表達女子所愛的悽惶、以及過後見花即悲的黛玉、形成一種全新的默默讚賞!……我頗喜歡女人在那種風雨即將來臨之時,她倚門而立,蹙眉遙望,心裡的那種惴惴不安,這樣的天氣,他會不會如約前來呢?而《詩經.鄭風》中的“風雨如晦”的意境,正是被王維和黛玉所能夠接受和賞識的!並時常擇用於各自的作品裡。…其實所謂“風雨如晦”,它並不是真晦,只是陰慘得顯得淒涼而已。“風雨悽悽″、“風雨瀟瀟”都是這個意思。四鄉如墨,一燈如豆,這時才漸顯出“晦″的影響力。雞鳴不已,天色越來越暗。人的心情也變得焦急,但他終於是來了,未負初約,踏雨而來,青衫不溼。這樣有信的男人,即使是風雨如晦看不清楚面目的時候,露出的風儀也令人心折。…黛玉初識寶玉的悠然“靈動″,便是在大觀園裡那次突然間的大雨,她是從旁觀的角度看到寶玉不顧念自己、只盼著眾姐妹快快避躲雨襲的感人一幕,由此滋生了情愫!……世間,有道是“最難風雨故人來”,彼時佇立眼前心儀的君子,才讓那女子歡欣雀躍,並低吟“既見君子,雲胡不喜″。……所以覺得,不要小看《詩經》中的思婦與黃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表達實在太妙。那種薄暮思歸的意境是有獨創性和開拓性的,王維最愛借覽,又擇拾山水景情且被提煉,創格出了唐詩之盛!…若一日,能懂得這樣去想人,才是真的思念!……[謝謝]!!…(寫於病房內)
-
9 # 了悟壺途人生
唐代詩人中,王維的作品論真不如李白,論善不如杜甫,然而李杜卻都不如他寫得美。《紅樓夢》“香菱學詩”一節,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主張學詩先讀王維的五言律詩100首,而且要“細心揣摩透熟了”,有沒有道理呢?不妨先看看正史中的王維其人。
據《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昆仲宦遊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寧王、薛王待之如師友。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於造化;而創意經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維視之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好事者集樂工按之,一無差,鹹服其精思。
《新唐書·王維傳》也有相似記載,並且還記錄了:(王維)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衣不文彩。別墅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裡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與裴迪遊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輞川第為寺,終葬其西。
綜《舊唐書》《新唐書》所述,王維工書法、善繪畫、精通音樂,有著極高的文化藝術修養,篤信佛法。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相比,他的生活十分自律。在開元(713年—741年)、天寶(742年—756年)期間的詩壇,享有盛譽的不是賀知章、孟浩然、王昌齡、李白、杜甫,而是王維!王維最擅長五言詩。
五言詩,在唐代以前多指“五言古詩”,《舊唐書》《新唐書》所言,是指形成於唐初的五言律詩和五言絕句。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編纂了《全唐詩》,書中王維的五言律詩僅存93首,因此林黛玉要香菱“細心揣摩透熟了”王維100首五言律詩,純屬“假語村言”,讀者朋友大可不必當真。
清代桐城派大家姚鼐編選的《今體詩鈔》中五言律詩有三家數量最多:杜甫160首位居第一,王維47首名列其次,李白42首緊隨其後。杜甫所作極盡變化之能,大巧若拙,非有一定功力者難以窺見妙處;李白的五言律詩,縱逸如仙,天然脫俗,往往衝破格律的束縛,很難為初學者所取法。相比之下,王維之作最為“標準、規矩”,句式語法簡單,起、承、轉、合,自然有序,正如王夫之《唐詩評選》所云:“右丞每於後四句入妙,前以平語養之,遂成完作。”
王維五言律詩的精彩處,多在頷聯、頸聯,寫意傳神、清新淡遠,空寂無我,開合自如,將極高的音樂、繪畫造詣、佛學修養彰顯於筆下,畫面之美妙,音調之諧和,在古今詩壇鮮有人能望其項背。這與他全面的美學修養有著必然的聯絡。
姚鼐認為:“盛唐人詩,固無體不妙,而尤以五言律為最。此體中,又當以王、孟為最,以禪妙悟論詩者正在此耳。”此論非知者所不能道也,曹雪芹非但是知者,而且他在《紅樓夢》一書中所表現出的美學綜合素養,近乎王維,只不過比之多了幾許清醒和悲憫,故而更能深入人心。
學詩、寫詩,儘管被視為雕蟲小技,卻需要多方面的滋潤,於文史哲、音樂、美術等都要有所瞭解。初學格律詩,知道什麼是好作品、美在何處,遠遠比一上手來就“平平仄仄平平仄”重要,所以賈寶玉才會說:“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所以林黛玉才會說:“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
-
10 # 微光人文
黛玉說起讀詩先學王維的,背景是香菱想要學詩,然而寶釵並不樂意教她,黛玉自告奮勇要做老師,因此說出了“……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劉、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這樣的話,那麼為什麼要先從王維開始呢?
一、山水田園派首先不得不說黛玉詩學功底也是足夠深厚,短短的幾句話說明了中國古代詩歌代表以及在風格上有一個遞進的層次。
我們都知道,王維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園詩的唐朝代表,他們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山水田園詩,比如“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
王維更是山水田園詩的最大代表,他的詩的風格被蘇東坡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可謂是再貼切不過了。
並且香菱生活在大觀園之中,也和山水詩描寫的生活最為貼近,和詠古懷史詩,邊塞詩等相比更容易創作一些。
二、音律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尤其是春秋時期《詩經》都是用來唱的,而不是像我們今天讀的,比如論語中曾經記載,子貢以歌回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因此,在古代的時候詩歌和音律的關係極為密切,王維恰巧十分的通曉音律,並且他創作的大多都是五言律詩,學起來一方面可以和音律相同,另一方面五言相比較而言還算簡單,出於這兩方面原因,黛玉讓香菱先從王維開始學。
三、身世契合在《紅樓夢》中,香菱可以說是命運最為悲慘的女子,再也找不出一個比她還可憐的,原本出身在甄士隱家中,可惜被拐最終給薛蟠做妾。
再看王維,王維萬年意氣風發,高中狀元,可是官場黑暗他並不得志,之後心灰意冷,過上了半官半隱的生活。
從二人經歷以及心境來看,無疑是很契合了。再看其他人,杜甫沉鬱頓挫,李白豪邁奔放,對於這樣一個初學古詩的女孩子而言顯然並不是那麼合適,但是作為詩壇的絕對大佬,不學絕對不行,因此黛玉將他們二位緊隨其後。
總黛玉說學詩從王維開始,是有具體的背景,主要從香菱的現實情況來看,很合理很貼切,並不意味著黛玉覺得所有人學詩都從王維開始比較好。
-
11 # 回收青春
個人觀點:有的人的詩詞藻很華麗,乍一看感覺比較美,但是他只是通俗的美,王維的詩用詞比較簡單,但是表達的意境特別美,你越讀就越能發現更深層次的美。
-
12 # 吉祥如意鄭先生
《紅樓夢》裡,林黛玉教香菱學詩的段落極其精彩。林黛玉給香菱開的學詩課程表是這樣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紅樓夢》48回)
林黛玉教給香菱的學詩的方法是嚴羽所謂“入第一義,具正法眼”的法門。他反對香菱學陸游的詩,學詩先熟讀魏晉盛唐名家,追求“自然悟入”,她認可作詩重在意境的營造,而不是在文字技巧上下工夫,因此她推崇唐詩的意境之美,不喜歡西昆體、江西詩派之類的“宋人習氣”。所以,在她開出的課程表裡,第一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百首詩。
-
13 # 南湖野客
王摩詰詩如其人,規整合律又有意趣,詩言志,摩詰詩有,詩動情,摩詰詩有,詩寓趣,摩詰詩有。王摩詰同時是個很高明的畫家,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他的詩作的佈局、格調、渲染、濃淡、留白、層次等等都非常經典和準確,從而成為了學詩最好的範本,就如同學書法大多從臨摹顏體入手。但也正是太過規範,所以王摩詰的詩與同時代的李太白、孟浩然等人相比,個性沒有那麼鮮明。如果你不是那個五百年才能有一個的天才,則學什麼都應該一步一步來,有了好的基礎和對詩的駕馭能力,自然能培養出你獨特的風格。
回覆列表
因為林黛玉發現了香菱對詩詞的錯誤傾向——淺近。
所謂淺近,說穿了就是俗。或者說只是辭句華美,但內容空泛。比如香菱所喜歡的陸游詩句“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陸游的對仗功夫,堪稱古今第二,相當精妙。可是憑心而論,這一句的確一般,不僅流於平俗,而且毫無深度,只有纖薄的美感。這正如當代許多自認為文藝的青年男女動輒說張愛玲,輕輒說阿爾帕西諾,卻不知自己僅僅是一個外行。
小可也是外行。
小可認為,王維詩的特點就是由淺入深,在五言律詩中他很少用一些艱澀或典奧的寫法,都幾乎是在用白描,然後用簡單的動詞和時空距離搭配來表達出一種美感。比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回頭再看香菱,她識字,也有機會讀一點兒書,可是從來沒有師父正規地教她,對於詩詞,她並不像正規的大家閨秀一樣有人指點,算是半路出家,而原因僅僅是個人愛好。
生活圈子的狹窄,學識的匱乏,導致她的審美情趣並不高,所以她喜歡那些“淺近”的詩詞,比如當年喜歡汪國真,席慕容,徐志摩的那些少女們是一樣的。她們只看到了美,卻沒有看到這種美的淺。
淺,沒有錯,可一味的淺卻是錯的。詩歌,可以是小溪,但也可以是江海,而香菱的眼裡,只看到了小溪。
因為香菱這個特質,所以黛玉因材施教,先讓香菱可以看到江海。而王維的五言律詩是大河,杜工部的是江海。
小溪,大河,江海。
正確的順序是,要看到海,然後從小溪一步一步地走向大海。香菱學詩之後寫的第三首詩中的頸聯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此句有唐人味道,而這個味道是盛唐的味道,再具體一些,就是王維以及李白。
黛玉妹妹,很高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