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校專業那些事

    研究生畢業都要發論文,一般最低要求是公開發論文,要求高一點的是核心期刊,而博士一般畢業都要求發表SCI,這個SCI可是一把利器,今天咱就來講講sci的問題。很多人不知道啥是sci。為啥現在sci地位這麼高。sci可以說是一個比四大發明還要厲害的發明。

    什麼是sci

    SCI並不是一份學術雜誌,也不是期刊,而是一個目錄,相當於咱大學排行榜一樣,SCI全名叫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翻譯成咱中國話就是《科學引文索引》),這個錄取收錄的論文就被成為SCI論文,有些期刊比較高階,是全文收錄,就是你發表到這個期刊上,是百分百都收錄的,這類叫sci全文源刊,一些水平不咋樣的只能部分收錄,因為現在國家上通用語言是英語,因此想被收錄,最好是發表到英文刊物上,中文刊物基本沒人看,所以中文論文被收錄的機率接近於0。

    每年這個sci都有變化,有的全文源刊會被取消資格,一些質量好的學術期刊會被新增進來,頗有點咱雙一流高校,搞這個末尾淘汰制度國外很多sci源刊裡面文章全是華人發的。

    南京大學最早引進了sci

    國內最早玩sci的不是清華大學,也不是北京大學,而是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國際眼光很高,在80年代就開始要求博士、教授發表sci期刊,當全華人民都不知道這個名詞的時候,南京大學的sci已經是全國第一,而且一個高校的sci數量相當於後面所有高校數量的總和。

    所以在90年代的大學排行榜上,南京大學曾經當過第一。因為sci,南京大學在國際上學術聲譽很高。

    要知道當時南京大學因為歷史的原因在國內是不被重視的,在國家第一批6所中國重點大學,第二批16所重點大學都沒有入選,直到1960年64所全國重點大學,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才入選。

    這個sci大法寶一放出來,南京大學一躍成為國內頂級院校,其他大學紛紛跟進。要知道90年代,很多畢業的博士都沒聽說這高科技,很多院士都沒發過sci。等中國高校都意識到這個法寶後,紛紛要求博士畢業都得發sci。

    基本上可以說現在只要是985頂級博士,發論文水平都超過了七八十年代的院士了。不發表個十篇八篇sci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優秀博士。

    sci把中國科研推向世界,也偏離了正常科研

    以前中國高校很多都是工科高校,注重的研發裝置,並不注重發論文,只有理科才發表論文,但是現在不論理工科都一律要求sci,因為很多工科教授工程技術一竅不通,發論文卻很擅長,搞化工的的掛著化學的名字在搞化學,搞醫學的本質是在刷生物論文,至於搞材料的專業幾乎涵蓋了所有學科。

    比如本行乾材料的專業原來幾個材料學院,比如鋼鐵學院,建材學院等,當年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sci論文都是國內前十名。

    搞材料的專業更多:

    材料系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學

    物理系的材料物理與化學,凝聚態物理

    化工系的高分子材料

    電子系的電子材料,後來國內搞微電子的95%都是搞材料

    化學系的功能材料,化學材料,

    電氣學院的,鈣鈦礦,太陽能

    機械,計算機系等等

    為啥大家都一窩蜂的搞材料啊,就一個原因就是好發論文,能發sci論文,發高質量sci論文。其實寫的sci材料論文可以說和工業界的材料基本上毫無關係,純粹為了論文而論文,一方面是中國材料工業非常落後,一方面是中國的材料方面的論文(包括高階論文)全世界第一,比歐美日所有國家加起來的總和都多幾倍。

    俗話,搞材料好發論文,換個引數燒一次,打磨一下,電鏡一照就是一篇sci。其實施一公的結構生物,也是這個套路,照一次一篇nature/science/cell。其實這些東西對中國工業幫助都是0。曾經有個高校一篇sci獎勵一萬,有一個材料高手,幾年刷了一百多篇。

    nsc怪相

    南京大學後,各個大學都開始了瘋狂的sci之路,後來大家看著sci還不行,開始搞一區,二區,三區,反正最高階的就是nature/science/cell,現在評中科院院士,你要是沒有這個nsc,你都不好意思當候選人。要知道中國大多數985目前都在這三大期刊上沒有以第一單位身份發過論文,更別提211院校了,基本能發一篇正刊,獎勵超過百萬。清華大學剛(20197月底)釋出一篇計算機領域nature正刊論文,還上了封面。

    但是期刊架不住人多,發表到這個正刊難度太大了,沒有後臺關係幾乎發不了,這三大期刊一看錢賺的爽,就搞一個子刊,每個領域都一大群子刊,現在發子刊難度也非常的大,能發子刊憑個教授還是沒問題。咱復旦女博士就是那個子刊,任何一個高校能發一個子刊,就得趕緊宣傳一下,如果是正刊,那就更不得了。

    sci排行

    說了半天,sci難不難?其實我告訴你,難也不難,如果你是搞計算機,電氣哪就很難,如果你是搞材料,生物,化學,那就很容易。所以各個高校大力發展這個材料化學生物,因為這個是論文重地。

    中科院因為基本以理學為主,博士生近2萬人,所以稱為sci灌水大戶,每年灌水兩萬篇排名第一,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藉著重金獎勵,排名第二和第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屈居第四名和第五名的位置。

    國內其他的巨無霸高校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都是sci發表論文的大戶,可惜引進sci的始作俑者南京大學,跌出了十名以外,論文水平再高也架不住別人家的博士生多。

    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sci雖然不是最多的,但是高質量論文卻是國內第一第二,當然招生博士最多的高校就是清華北大。

    最後說,5篇sci難不難,挺難的,就是燒材料發5篇也很不容易。當然也有業內人士說那個女博士的幾篇論文,基本和燒材料差不多,引數一改就是一篇,實際價值都是0。

  • 2 # 不耽誤的小孩Vlog

    沒寫過,沒有看過,我們只有初中畢業,不想關心,也不想了解,我在最快樂世界,文憑也不代表金錢,我一樣有別墅,豪車,保姆。

  • 3 #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在火熱的復旦女博士事件中,很多人可能第一次聽說sci,sci是什麼?對博士很重要嗎?

    是的,sci對博士很重要,因為她關係著你能否畢業,畢業後能否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每個高校博士畢業都要求發表一定數量的文章,嚴格的說有一家高校例外,就是清華大學,清華大學今年取消了博士畢業必須有一定數量論文的要求。不過國內高校僅此一家,也很難實行,學校不要求了學院可能要求,學院不要求了導師可能要求,即使導師不要求,畢業時沒有sci進高校肯定不可能,要知道高校可是國內博士就業的主力軍,國內有40%多的博士進了高校。

    博士好慘,那碩士呢?是不是會好一些,聽說沒有畢業不了的碩士,碩士肯定容易了。年輕人,不要著急,碩士容易也是相對的,自從翟天臨出事後,連本科畢業論文查重查的都能讓你吐血更別說碩士了。國內大多數學校碩士畢業時也是有文章要求的,對文章質量和數量的明確要求,那麼,碩士的論文都發表在哪裡,難不難,太難的話都不敢讀了。

    和博士相比,碩士發表小論文的要求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明顯降低,葉秋分國內和國外介紹一下碩士發表文章經常發表在哪裡。

    第一,北大版的中文核心。是由北大圖書館聯合北京高校一下圖書館辦的,全稱為《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應該是國內理工科最受認可的資料庫,不管是碩博士畢業還是高校教師評職稱,都承認,都有用,級別相對來說也不錯。08年前是四年一評,以後是三年一評,最新版是2017年的,明年又開始重新評了,也就說裡面的期刊可進可出,動態變化。

    第二,中科院的CSCD。核心期刊有700多種,擴充套件的有400多種,共1100多種,期刊也是動態變化,兩年一評,碩士投的話一般學校都承認,不過,從影響力來說要遜於北大的中文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是高校評職稱的一個通用標準了,發在上面的都承認但有的高校不承認cscd,當然,兩個資料庫裡有很多期刊是一樣的。

    第三,中文科技核心。中通國科技資訊科技研究所出版的,影響力一般,有很多高校不承認,因為有些期刊檔次不行。

    第四,南大CSSCI。就是中國社會科學新文索引,是社會科學裡最權威的索引。不過葉秋有的時候也在裡面投稿,因為有不少統計類期刊,例如數理統計與管理,統計和管理都行。

    投這些期刊有一點需要注意,一定要投質量差不多的,什麼意思?比如今年投北大中文核心,因為明年要更新,如果質量一般的期刊明年可能踢出來,好不容易發表了卻被踢出來那就鬱悶了,因為畢業或評職稱不管用了。

    國外的簡單介紹一下,因為已經寫的很長了。

    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愛思唯爾了(手機就不寫英文了),幾乎是國內每個高校必備的資料庫,當然,資金差一點的高校只買一部分期刊,它的使用費太貴,就連老美都受不了,加州大學今年就和愛思唯爾談崩了,加州大學每年的使用費是多少。2000萬,不是日元,是美元!它是哪個國家的,荷蘭!好多人可能不知道,荷蘭科技很強的,人家有三四百中sci源期刊,是中國的三四倍,很多人可能透過華為明白晶片的重要性,造晶片需要光刻機,最牛的光刻機就是荷蘭阿斯麥生產的,最牛的就是你有錢還買不到,需要排隊!

    還有德國的施普林格、法國的taylor,怎麼沒有美國?怎麼可能沒有,sci就是老美出版的,當然sci只提供檢索,不發表文章,老美每個學科整個資料庫,一堆資料庫,一堆sci,搞電子電氣的肯定知道IEEE/IEE,計算機的是ACM,統計的有SIAM,裡面的期刊都非常不錯,所以,中國語言自己的sci資料庫!

    以上就是研究生常投的國內和國外的資料庫。

  • 4 # 高校人才真經

    研究生的身份是學生,但在高校科研活動中,卻是一個重要的力量,承擔著實驗設計、執行,科研資料採集、處理等基礎工作,是科研團隊中的重要支撐。因此理論上說,只要是科研團隊需要發表和可以發表的論文,研究生都可以發表。具體到某一位研究生來說,能發表什麼樣的論文取決於學科專業、所在團隊和個人能力。

    這裡要先說明一下,論文的層次一般看期刊的層次,而期刊的層次,則主要看它可被檢索的資料庫(或檢索工具)的層次,所以我們談論文層次,實際就是談資料庫的層次。

    先按學科來說說都有些什麼期刊資料庫

    一般來說,理工科專業研究生可以在統計源、北大中文核心、EI、SCI這幾個層次的期刊上發表論文。統計源是中國科技資訊研究所釋出的,而北大中文核心則是由北大來組織評審的,一般3年一次,由於理工科的統計源基本上包含了理工科的中文核心,所以我們通常也簡稱這兩種期刊為核心期刊。EI是美國工程師學會聯合會的檢索工具,是以工程學為主,收錄期刊和SCI收錄有交集,但多數影響因子一般,而且EI收錄了很多國內期刊,顯得比較水。相對來說,對目前中國的研究生來說,上面三類期刊比較好發表,如果連這個都發表不了,就不要畢業了。

    SCI是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ISI)創立的檢索工具,後來幾易其主,它收錄的期刊主要是英文期刊,國內期刊非常少。SCI期刊比較能體現研究者的學術水平,發表難度也更高一些。SCI期刊的水平一般根據期刊影響因子分為4個區,湯森路透按25%為段,給期刊們分了4個區,而中科院則在這些期刊的基礎上,以5%、15%、30%和50%的比例分成4個區。所以,中科院一區論文理論上是理工科最高水平的論文。

    理工科除了以上期刊資料庫外,還有會議論文檢索庫,即ISTP。ISTP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對科技會議論文的檢索工具,其實ISTP收錄的計算機、通訊等學科的論文水平是相當高的,但其他不少學科,由於以掙錢為目的的學術會議大量存在,所以在國內認可度不高。會議論文和期刊論文不太一樣,研究生要發會議論文,得看老師給不給參會機會了,不能參會的話發這類論文意義就不大了。

    人文社會科學類則在南大核心即CSSCI、北大中文核心、統計源、SSCI、A&HCI等期刊上發表論文。這裡的統計源還是上面的統計源,不過,中國科技資訊研究所現在每年將理工科和人文社科的分開發布,這裡面的人文社科論文水平還是稍遜一些。CSSCI是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的檢索工具,它只做人文社科期刊,在人文社科領域,這是和北大中文核心有著相同地位、甚至更值得一吹的檢索庫。如果能發CSSCI,那肯定不發中文核心,不過,這兩者收錄的期刊,其實多數是重合的。對於人文社科類研究生來說,這兩種期刊已經很難發表了,可以說,如果不帶著導師的名字,被斃是分分鐘的事。而且,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中,還有一些在國內可稱頂級的期刊,發一篇即可稱神,這樣的期刊,研究生們就別妄想了。

    SSCI和A&HCI都是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創立的檢索工具,是SCI的姐妹版。SSCI是人文、管理方面的,A&HCI則是藝術類的。SSCI是文科實力的重要體現,除了那些文科見長的名校外,一般研究生就別想了,能發一兩篇,基本上就奔著副教授以上職務去了,上圖是國內2015-2017年發表SSCI論文數較多的高校。A&HCI在中國比較冷門,因為中國對藝術類教師的評價不是特別看重論文,所以這些期刊中的中國作者更是少得可憐。

    除了上面這些被著名資料庫收錄的期刊外,還有非常多非常多沒有被收錄的普通期刊,而只要是正規期刊,也是有收錄庫的,那就是知網、萬方、維普、龍源等。這些檢索庫不代表期刊水平,只證明期刊是正規期刊。

    研究生髮表論文層次主要看團隊研究情況

    在研究生培養中,研究生做什麼工作是由導師安排的,研究生髮表什麼樣的論文也是由導師來決定的。

    有的導師是做工程應用的,其研究就是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平時做的工作就是到現場去採集資料,回來模擬,或者自己搭建模擬實驗平臺,或者根據現場需求進行設計製造等等。由於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所以做的時候針對性很強。有的導師甚至只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對發論文沒有興趣,比如一些企業研究院的導師。

    以我研究生期間的研究內容為例,就是解決一種汽車發動機噴嘴鑽孔的問題,因為孔特別小,而且是錐形孔,所以不能使用傳統的鑽削加工。這個問題提出來後,可能會有很多種解決方法,比如說用鐳射,或者說化學腐蝕加工,透過查閱資料和分析,企業的人發現上面這些方法都不是很好,而電火花加工的方法剛好能達到這一效果,所以企業的人就到高校來尋找做電火花加工的,而正好我的導師做這個,這就促成了這個研究專案。我的導師前期已經已經針對電火花加工的一些應用,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而我當時是導師的第一個學生,要做的就是幫導師解決企業的這個問題。研究生2年時間,我幫忙搭建起了加工平臺,這就是我做的全部工作。這個工作加上前期的一點理論,剛好夠我發表一篇EI期刊論文。

    而有的導師則是專門做實驗研究的。做實驗就像是排雷,也像是在找寶藏。先透過理論研究圈定出一定的實驗範圍,然後透過設計不同的實驗步驟、引數,不停地去得出結果,再透過結果發現其中的規律。對規律的分析,特別是在一些前沿問題上,凡是做了其他人沒有嘗試過的實驗,得出有用的資料,不管算不算寶藏,至少把這一片未知領域探索了一下,這樣的研究起手就是一篇SCI。如果發現了一些不得了的規律,那就可以立個標杆,論文就可以奔著一區期刊,甚至CNS去了。我們比較熟悉的華大基因公司,Nature期刊的大戶,那就是一群研究人員不停地做實驗,做實驗,發現一個新的基因組就是一篇Nature。

    另外還有做理論研究的,自己提出一個問題,然後算啊算啊。算出來了就是一篇SCI。當然,也有很多理論是基於上面的工程應用和實驗研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來的,或者叫作“拔高”。

    對於文科,比如管理類,也有做企業應用、實驗研究、理論研究,而比如文學、歷史、哲學等等,差不多就是收集和查閱相關資料來進行理論研究。一般的觀點、解決思路,也就能發表一篇普通期刊論文,好一點也就中文核心,而要發頂尖的中文期刊,或者SSCI期刊,必須要提出有創新性、有價值、有影響的重要理論。所以,對文科研究生來說,中文核心應該就是最高目標了。

    研究生髮表論文層次還要看個人

    如果說研究生期間做的工作對發表論文起到90%的作用,那剩下的10%,就是個人天分和運氣了。同樣一個課題組,做差不多的工作,有的人本科期間就能發表CNS,有的人到博士還發不出一篇SCI。

    首先考驗的是個人的努力程度。同樣在一個實驗室裡,有的研究生一天能工作12個小時,有的可能只有4、5個小時。同樣是在辦公室裡,有的研究生能專注於自己的研究,而有的,可能一會上上網,一會玩玩手機,任憑時間像流水般溜走。一兩年下來,他們的所得肯定是不一樣的。像施一公的學生萬蕊雪,何以能在導師如此多的學生中脫穎而出,何以能成為90後的科學領軍人,與她的勤奮和專注是分不開的。

    其次考驗的是個人的發現能力。同樣是做工程研究,同樣是在現場去做實驗,有的研究生能夠動腦筋,把問題解決了,但他只是就事論事。而有的研究生,卻在現場一次次實驗中,發現一些不同尋常的現象,於是深入進去,努力把這種現象的根源找出來,結果就發現了新的理論。前者發一篇EI,而後者可能發一篇一區SCI。我們學校就有一位很年輕的人才,所在學科就是工程學科,此前師兄弟們最多也就是SCI四區,而他,在碩士期間一次實驗中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就在導師的鼓勵下,一直跟下去,到博士期間,接連發表了2篇一區SCI。當然,他一直強調,這裡面有運氣成分,但個人的眼光必然是不可或缺的。

    最後考驗的是個人的寫作能力。不管是中文論文還是英文論文,論文寫作都是有一定套路的,誰掌握了這種套路,誰發論文就容易。不過一般來說,研究生這方面的能力都還是不足的,大部分時候都是做好實驗、採集好資料,然後在導師的引導下,做好資料分析、提煉規律,形成論文,最後又在導師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下,才得以發表。當然,也不乏完全靠自己來寫的。不過即便如此,導師在其中的作用,也絕對不能忽略。

    歸根結底,研究生髮論文,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得分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教科書上不再稱岳飛為民族英雄,這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