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墨I方之城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其真正的目標並不是太子李建成,而是皇帝李淵;李世民的逼宮不是太子的東宮,而是李淵的皇宮。

    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所有史料中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記載,都是李世民備受太子李建成的排擠和欺壓,甚至是有意暗殺秦王,李世民不得已而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政敵。

    我們仔細分析來看,李世民絕對不可能是隻針對太子李建成,因為皇帝李淵的態度非常重要,無論是太子與秦王怎麼爭鬥,絕對不能威脅到皇權,關鍵是李淵的袒護太子李建成的,李淵首先是收了李世民在外統兵的兵權,雖然給了開府的權利,但是給他的權力很有限。

    調離李世民的心腹、親信,授予太子李建成的部分禁軍指揮權,甚至連他們兩人的親兵數量都各有不同,太子許2000府兵,而秦王只能有800府兵。從種種方面來看,唐高祖李淵偏向於太子李建成。

    那麼李世民要刺殺太子,必定會引起皇帝李淵的強烈不滿,刺殺儲君,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謀逆之罪,絕對不可饒恕,李世民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一點。

    既然要完成權力逆轉,只有針對權力的最高分配者進行打擊才能確保成功。

    李世民在策劃和實施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一定會考慮到皇帝李淵的反應,因為李淵才是大唐的最高權力者,如果不能動搖其權力根本,李世民無論是殺了誰,無論佔據多大的優勢,都無法確保自己陰謀所得的勝利成果。

    李世民策劃刺殺行動選擇在皇宮之類,直接的指向雖然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而真正需要防範和逼迫的卻是皇帝李淵。

    史書上從來沒有明確說玄武門之變的終極目的是李淵,因為史書都是李世民授意書寫的。

    李世民帶進宮去實施整個刺殺行動的重要人物是尉遲敬德,他是李世民的鐵桿,他的主要功能除了刺殺太子和齊王外,主要作用就是威逼李淵。當刺殺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成功後,尉遲敬德最為重要的一步就是逼迫皇帝李淵。

    從本質上來說,只有控制了李淵,整個玄武門之變才能算是成功,如果李淵沒受到威脅,那麼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必定會失敗。

    沒有任何一個皇權統治者能夠忍受自己的權威和地位受到挑戰,自己的親兒子都不行。

    那麼,如果高祖李淵拒絕承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合法性,李世民會如何處理呢,可以肯定的說,尉遲敬德肯定會手起刀落,然後以太子、齊王行刺皇帝,秦王平亂的藉口把自己洗得很乾淨。

    殺不殺李淵,在於李淵此時的態度,如果能夠透過正常渠道洗白李世民殺太子和齊王的政變行為,李世民沒有必要多添一條殺父弒君的罪名;但是如果李淵有任何的拒絕,隋唐時期殺父奪位的例子也不少,比如楊廣殺楊堅、楊勇,才過去沒多久。

    綜上來看,李淵在當時的局勢下,命比權重,更何況玄武門之變沒幾個月,李淵就禪位於李世民了,這其實就更說明了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策劃的目標性很強,就是奪取終極皇權——皇帝之位。

  • 2 # 史屋乾理布衣陽

    政治鬥爭中,你不主動,必將被動,當時的情況是,當爹的寵愛太子李建成,雖然李淵冊封李世民各種榮譽,但都是虛的,沒什麼卵用,李世民心裡知道等到李建成登基,就沒自己啥事兒了,如果自己不參與奪權,好好給哥哥幹活也落不上好下場,然而李世民不是一個俗人,是一個胸懷大志,謀略過人,決心要當一把手的治國之才,怎會看著爸爸把權位順利交給哥哥,再說他哥也沒想讓他兄弟好過,老爹偏心,親哥哥又這樣咋整,為了至高的權利為了活,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只能發動政變,掌握主動權,將生死決定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而身為心腹的尉遲敬德,何嘗不瞭解自己主子的心思,哪怕李淵再抗拒李世民,也沒用的,尉遲敬德依舊會追隨到底,為李世民效力,在這一點就不得不說尉遲敬德為什麼會如此忠於李世民,早年,李淵跟劉武周和宋金剛交過手,無奈,李淵幹不過這倆,最後安排李世民前去應對,李世民文韜武略,手下豐富的智囊團資源,把宋金剛打的落花流水,而尉遲敬德就是宋金剛的手下猛將,無奈敗陣,倉皇逃跑收拾參軍繼續和李世民對陣,李世民早先對尉遲敬德都耳有所聞,也非常欣賞此人,李世民派人去勸降,然而尉遲死活不答應,直到宋金剛掛掉,尉遲敬德才率部歸降,李世民授予官職重任,並對其信任有加,尉遲內心可謂感激涕零,感慨為何沒有早點兒遇見明主,一樁樁一件件,兩人的互相信任成就了一件件大事,所以在這一點上,李淵的態度決定不了尉遲敬德的想法的,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而李世民就是尉遲敬德誓死要追隨到底的主子。

  • 3 # 古來今往

    不要去懷疑李世民的功績,也不要去懷疑他想做帝王的野心

    如果回到玄武門之變時,回到李元吉和李建成倆兄弟被殺後,你可能完全沒有料到接下來的劇情會進展得如此順利——滿身是血的尉遲敬德到李淵的住處,以保護他為由控制了他,然後接下來李淵在大臣面前說了一通話,大概意思就是“我本來就準備把位置給世民,現在正是時候”,兩個月後。

    李世民登基,是唐太宗。 整個過程看起來十分祥和,就和“我給你燒了菜,你正好回來肚子餓”一樣和諧,但是要知道的是,當時李淵還是皇帝,而且他手上的兵力是要遠大於李世民的。

    李世民擁有十萬計程車兵,駐紮在長安城外,由著名的武將秦瓊統領,而李淵手握唐朝剩下的近四十萬重兵,雖然其中有一部分是聽命於李建成的,但是李淵一聲令下,他們也一定服從。

    而即使有些軍隊相隔甚遠,解不了近火,也可以用就近的部隊周旋,然後增援的辦法……可以說不管怎樣,如果李淵執意不交出皇帝之位,從紙面上來說,李世民在武力上沒有任何的辦法與之抗衡,而李淵選擇了妥協,是因為他自己看得也已經很明白了。

    開頭就提到過,永遠不要去懷疑李世民想做帝王的野心,如果當時李淵不讓出皇位,李世民很有可能就會選擇“弒父”。

    作為李世民身邊的大將的尉遲敬德以“保護”李淵為由進入了他的住處,實則是替李世民控制住自己的父親,尉遲敬德的功夫自不必多說,而且他是完全忠於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李世民的。

    從隨父打江山到後面智斗大哥四弟,李世民展現出來的不僅僅是他無與倫比的能力,還有他的決斷和野心,玄武門之變在他心中預想的結局就應該是自己順勢當上皇帝,如果李淵當時極力反對,殺了自己親兄弟的李世民,於他自己而言,也有無數的理由去殺掉自己的父親。

    並且當時在玄武門之變之前,宮中的守衛大多早就站好了隊,也就是說,雖然李淵看起來擁有強大的後備武力,但是實際上來說是一下子使不上力的,因為近處幾乎全是李世民的人,即使李世民選擇殺掉李淵,也沒有人會亂傳、敢亂傳。

    最後也只要對外宣稱太子、齊王叛亂,秦王救駕失敗就好。

    知道事變後的李淵很快也就想了明白,所以就順勢把皇帝之位推給了李世民,也避免了殺身之禍,因為他的拒絕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而即使在當時選擇了“弒父”的李世民,只要按照自己原來的步驟,帶來“貞觀之治”,也就沒有很多人會把目光放到他曾經的那些不堪上,因為歷史終究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作為勝利者的李世民,享有對玄武門事變及後事的最終解釋權。

  • 4 # 安定郡小書生

    會毫不猶豫的殺掉李淵,理由有二:

    (一)此時尉遲敬德已經殺紅了眼,從前備受太子黨們打壓,今日好不容易到了出口氣的日子。平時在戰場上豁出性命砍殺的最多就是敵方的將領,今天掄起刀子就剁了一位王爺,甭提多過癮了。此時李淵如果不聽話,估計尉遲敬德極有可能頭腦一熱,就直接一刀子砍了過去。

    (二)李淵如果不答應不僅僅為難的是尉遲敬德,更是為難的是李世民。作為一個貼心武將,時刻要為主子李世民排憂解難。那麼李淵極有可能被尉遲敬德直接殺了,畢竟剛才自己已經殺了一個齊王李元吉,主子已經殺了太子李建成,此時也不在乎再殺一個,已經騎虎難下了。

    會將難題留給李世民,理由有二:

    (一)李淵畢竟是李世民的老爹,更重要的是當今皇帝。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可以說是他們先謀殺秦王李世民,殺皇帝那就是造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讓誰死,誰就得死。當然李淵即使讓尉遲敬德去死,敬德當然不會聽從命令,但是讓他殺皇帝卻未必敢。所以,只能將難題留給秦王李世民了。

    (二)李淵是李世民的老爹,這次政變歸根結底是一次皇位爭奪,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基本已經為李世民當皇帝掃清道路。李淵配不配合,已經改變不了大局。何況當皇帝畢竟是李家的家事,作為外臣已經陷入夠深了。將問題留給李世民,以李世民的才能肯定比敬德處理的更好。

  • 5 # 國史春秋

    尉遲敬德是玄武門之變的關鍵人物,如果沒有他的鼎力支援,整個事變的結果將是一個未知數。

    總結尉遲敬德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四個不可替代的作用:

    1、力勸李世民早做決定,爭取事變的主動權;

    2、殺死齊王李元吉,挽救了落馬後險遭李元吉殺死的李世民;

    3、砍下李建成與李元吉的人頭,然後爬上城樓嚇退東宮人馬;

    4、武力劫持李淵,迫李淵將軍權交由李世民,然後李世民以皇帝的名義釋出命令,平息東宮的反抗。

    因此,在事變後,李世民把尉遲敬德定為玄武門第一功臣,並且將從齊王府抄沒的金銀財富全部贈予尉遲敬德一人。

    那麼,如果玄武門之變後,李淵拒絕李世民,尉遲敬德會怎麼做?

    很明顯,尉遲敬德會殺了李淵,這也符合李世民的利益,這就是整個事變的性質所在,不成功,便成仁。因為,此時在李淵的心目中,無論是李世民還是尉遲敬德都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如果給了李淵反制的機會,李世民有可能還能保住性命,但對尉遲敬德絕對是滅頂之災。即便如此,李世民很難再有出頭之日,參與事變的其他人均會淪為待宰羔羊。所以,既然關係上全域性的利益,尉遲敬德也不可能手下留情。顯然,李淵很清楚自己的處境,於是主動服軟,順水推舟,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

  • 6 # 我不是易中天

    在玄武門事變後:太宗命敬德侍衛高祖。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驚,問曰:"今日作亂是誰?卿來此何也?"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陛下驚動,遣臣來宿衛。"高祖意乃安。

    李世民讓尉遲敬德去保護李淵,請看清楚美名曰保護。此時李建成、李元吉已經被成功誅殺,四個字:大事已成!而尉遲敬德卻毫不忌諱穿著鎧甲手持武器,帶著一幫子打手面聖,看到突然出現的將士武裝到牙齒,李淵心裡是驚慌失措,表面上裝著淡定。玄武門事變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變,表面上李世民針對的是太子黨(即李建成、李元吉集團),實際上是強硬剝奪皇帝李淵的立嗣意志,本質上和謀反沒什麼區別,在古代謀反罪是必死。而尉遲敬德是參與玄武門事變的關鍵人物,更是充當逼宮李淵的實力打手。尉遲敬德無疑是拿自己的人頭在博前途,成則一舉封神,敗了死的渣渣都不剩。如果此時李淵在態度上明顯牴觸,我相信尉遲敬德一定會毫不猶豫痛下殺手。

    尉遲敬德為什麼不會選擇把難題留給李世明?因為他很清楚自己在玄武門劇本中扮演的角色,他和李世民是絕對忠臣的主僕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是他和李淵的關係可就值得思考了,早在太子黨和天策府矛盾激烈的時候,李建成就試圖拉攏尉遲敬德:

    隱太子、巢剌王元吉將謀害太宗,密緻書以招敬德曰:“願迂長者之眷,敦布衣之交,幸副所望也。”仍贈以金銀器物一車。

    尉遲敬德面對真金白銀的誘惑,只甩了一個字:NO!李建成一看這人不識抬舉,軟的不行來硬的:

    元吉乃譖敬德於高祖,下詔獄訊驗,將殺之,太宗固諫得釋。

    透過李元吉在李淵面前打小報告誣陷尉遲敬德,請看清楚李淵的處理結果:直接治罪,然後殺掉!從這裡可以瞭解李淵對兒子的信任毋庸置疑,反過來講就是不把尉遲敬德當人看,甚至不給一個自辯的機會,更別提查清楚案情、緣由。最後幸虧李世明出面求情才能逃過一死。

    透過這件事尉遲敬德心裡能不記恨李淵?他自己對李世民的忠心蒼天可鑑,可是李淵完全視而不見。好了,考驗生死的關鍵時刻到了,不管出於私人情感還是國家利益,尉遲敬德絕對不會給李淵抗拒的機會,更不會讓李世民做出選擇,假如李世明手軟,李淵可以饒過他親生兒子,可能放過他這位年度最佳下屬?

    參考資料:《舊唐書· 列傳第十八》

  • 7 # 一葉小舟168521774

    當尉遲敬德全身鎧甲帶領一隊面容肅殺計程車兵出現在李淵面前時,玄武門政變的結局己塵埃落定了。如果,這時李淵抗拒李世民,尉遲敬德會毫不猶豫殺掉李淵。

    為什麼這麼說呢?本身派尉遲敬德去皇宮見李淵就很值得玩味。秦王府內武藝高強者,足智多謀者,忠心耿耿者都不在少數,唯獨卻派尉遲敬德去呢?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李世民用人之巧妙了。

    一,尉遲敬德的忠心。

    尉遲敬德不是李世民的原始人員,是王世充手下下大將。投靠李世民後折服於李的個人魅力,一直忠心耿耿。李世民每一次的前敵偵查,陪同的基本都是尉遲敬德。

    在平定王世充一役的前敵偵查時,李世民遭遇到王世充大將單雄信的圍攻,李世民命懸一線,關健時刻尉遲敬德英勇奮戰,殺退了單雄信救了李世民一命。

    政變前,李建成曾送給尉遲敬德幾車金銀財皂,以期能把他爭取過來。但尉遲敬德不為所動,而是把財物退回,把信給了李世民。由此,可見尉遲敬德對李世民的忠心到了什麼地步。

    二,尉遲敬德的不忠心。

    尉遲敬德長期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對李世民可謂是赤膽忠心,可是對李淵卻並非如此。

    李建成為了削弱李世民勢力,便下大力氣想把尉遲敬德挖走,但沒有成功。李元吉便上奏李淵,指控尉遲敬德謀反。李淵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把尉遲敬德下進大牢,準備處死。後經李世民據理力證,才救了尉遲敬德一命。

    可見,尉遲敬德在李淵心中沒有什麼地位,是一個可有可無隨時都可以處理掉的人物。所以,尉遲敬德也就不可能對他有什麼忠心。

    三,尉遲敬德的性格。

    尉遲敬德是一員武將,多年的征戰殺伐也造就了他火爆直率的性格。

    貞觀六年,李世民賜宴百官,大家大歡聲笑語,尉遲敬德卻滿臉怒容。原來是一個沒有他功勞大的官員坐在了他的上首位,任成王李道宗趕忙勸解。尉遲敬德的火氣卻越來越大,甚至,一拳打的李道宗滿臉血,差點打瞎李道宗一隻眼睛。

    在李世民在場,王爺勸架的情況下,尉遲敬德敢發這麼大的威,可想而知,他的脾氣有多暴燥。

    政變前夕,李世民猶豫不決。尉遲敬德直言,如果不發動政變改變困局,他就要浪跡天涯了。一句話,他要走。可見其脾氣的直率。

    由此可見,尉遲敬德忠於的是李世民個人,而遠非是什麼大唐的天下。他的眼中只有李世民,只唯李世民一人馬首是瞻,什麼李淵,太子李建成都是浮雲。

    李世民對於尉遲敬德可以說是瞭如指掌,所以,政變時讓尉遲敬德去見李淵是非常巧妙的按排。甚至,李世民對尉遲敬德不用暗示什麼,他都知道尉遲敬德會怎麼做。

    李世民這一按排有兩個用意,一,首先用尉遲敬德的煞氣鎮一下李淵,如果,李淵屈服了,正合李世民的心意。雙方都有一個合適的臺階下。二,如果,李淵推三阻四不屈從,依尉遲敬德的性格,在當時的危機下,他真敢殺了李淵。不過,要比李世民親自下手要好的多。

    幸虧,李淵眼明,避免更尷尬的局面出現。否則,尉遲敬德也不會活的太久,雖然,此舉能解開危局。但事過境遷後,李世民每看到尉遲敬德時會是什麼心情。他心理上不會允許一個殺了他父親人整日在他眼晃悠,那是一種無法承受的心理負擔。

    所幸,一切的發展都沒有讓李世民太失望。

    從李世民的按排上,可以看出李世民在用人方面巧妙性。也可以得出結論,玄武門之變能夠成功決非僅僅是運氣。

  • 8 # 職場有話講

    先回答問題,李淵如果抗拒李世民的話,尉遲敬德一定會毫不猶豫殺掉李淵的。

    但是,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既得利益最大化。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的最終目的,是要取得李唐政權的,玄武門事變,李世民他們都是在玩命,隨時都有可能死掉,李淵如果敢抗拒李世民,尉遲敬德他們絕對不會留下李淵這個潛在威脅的,畢竟殺掉李淵就可以使己方利益最大化,就能擁有整個天下,誰會傻傻的留下李淵這個隨時都有可能反撲的威脅?

    玄武門事變,李淵不管是否抗拒,李世民完全可以把李淵一起除掉的,但是,他為什麼沒有那樣做?

    李淵,識時務的俊傑

    玄武門事變時,李世民斬殺李建成,李元吉之後,他派遣尉遲敬德去見皇帝,尉遲敬德滿身血汙,手持兵刃出現在李淵面前,李淵當時第一反應是出事了,透過詢問,李淵得知太子和齊王作亂,李世民正在平叛,這時候,李淵就能猜出個大概,李世民手下大將尉遲敬德來見自己,想必,李世民已經殺了太子和齊王,穩定了局面,李淵唯一要搞清楚的就是李世民殺不殺自己,好在尉遲敬德來的目的只是保護李淵的,他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後面的事就簡單多了,李淵心照不宣的與李世民完成交易,他按照尉遲敬德要求,將一切指揮權全部都交給了李世民,不久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整個過程來看,李淵是個識時務的俊傑,他得知李世民已經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後,李淵用實際行動交出權力,就這樣取得了李世民的信任,同時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李世民,顧忌政治影響

    玄武門事變,圍繞的是權力競爭,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它並不是光彩的事情,嚴格意義來說,應該算是篡權,只不過,權力是從李世民哥哥李建成手裡變到自己手裡罷了。

    李世民沒有殺掉李淵,除了李淵識時務及時交出權力外,還有一個原因,李世民要做一個好皇帝,他需要個好名聲,李世民殺掉李建成完全可以編造成太子叛亂,他奉旨平叛,這個理由看似蒼白,還能說得過去,但是,他要是殺掉李淵的話,性質完全變了,他就真的變成一個殺兄弒父的篡權者了,但是,在既得利益面前,如果李淵真的抗拒的話,李世民還是會毫不猶豫殺掉他的,畢竟跟天下比起來,虛無縹緲的政治影響還是顯得蒼白了許多。

    好在,李淵選擇了一個平穩的過度方式,這樣一來,李世民即得到了天下,又贏得了一個說的過去的好名聲。

    歷史沒有如果,我們還應該正確看待歷史,從中吸取教訓,幫助自己成長。

  • 9 # 真相很簡單

    不是如果,李淵就是“抗拒”了啊!

    ——玄武門之變那天,李淵給李世民太子之位了嗎?把皇位讓給李世民了嗎?

    這兩件實質性的事,他一樣都沒有做,憑什麼說李淵就乖乖聽話,沒有抗拒呢?

    李世民對李淵的瞭解,乃至於李世民智囊團對李淵的瞭解相當到位,他們完全可以預知李淵不肯就範的結果,也早有應對之策,根本不會出現殺李淵的情況。

    事實大家也看到了,後來,李世民與李淵一步步平穩交接,這就是李世民及秦王府智囊團事先設計的結果。

    不聽話就殺,差不多就是中國產電視劇的情節。

  • 10 # 緣來似你

    有楊廣勒死楊堅在前,你以為呢?

    早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就已經功高震主,勢力也大得嚇人。這也是李建成匆忙下手的原因。

    李淵自己可能也覺得他無法駕馭李世民,才會不停的封官許願,給李世民弄了個天策上將 這樣的名位。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連殺兄弟二人,勢成騎虎,這時候再殺老爸,他應該不會手軟。

    李淵自然知道這一層,所以痛快的退位了。

    不然,李淵沒病沒災的,那會那麼早當太上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燕雲十六洲在古代的作用是什麼?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