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小樓

    宮詞

    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通釋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故國:故鄉。此為代宮女而言。深宮:指皇宮。

    離開遠在三千里之外的故鄉,在幽深的皇宮中虛度了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何滿子:唐教坊曲名。《樂府詩集》載白居易語:“何滿子,開元中滄州歌者,臨刑進此曲以贖死,競不得免。”《何河子》曲調悲絕,白居易《河滿子》詩中說它“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君:指唐武宗。

    一曲悲涼的《何滿子》,惹得眼淚不由得雙雙落在皇上的面前。

    賞析

    這首詩有兩個特點:

    其一,前三句都是沒有謂語的名詞句。明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實字多,則意簡而句健。”名詞就是實字,這首詩前三字運用名詞組合成句的特殊詩句結構,使得此簡潔凝練,強烈有力。

    其二,該詩四句都用了數目字。數字在詩中能使表達更清晰,更準確,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使得詩句更加精練有力。

    “三千里”言離家之遠,“二十年”言困居之久,這兩個數詞將宮女的孤獨寂寥的慘狀表達到了極致;“一聲”是情緒的觸發點,到"雙淚”將宮女悲悽感情傾瀉出來。

    感發

    很多詩,雖然也寫得很好,可惜,由於時代境遇的不同,已經很難引起現代讀者的共鳴,讀起來也沒什麼意思了。

    這首詩寫的是宮女的怨情,本來也是離我們生活很遠的情境,但詩的核心是人生的孤獨寂寞,這卻是每個人都可能面對的人生問題,因此,這首詩現代人讀來,依然有強烈的感染力。

    故國三千里,無親友在側,這是人生的孤獨;深宮二十年,無豐富的人生,這是青春的荒蕪。

    人生不怕挫折,怕的是平庸,青春不怕痛苦,怕的是荒蕪。

    當你回首自己的人生時,沒有什麼值得回憶的時刻,這才最沒有意義的人生。

    此時,當你聽到一首《山丘》,是不是也會潸然淚下呢?

  • 2 # 姚樹井

    安史之亂後,盛唐也由盛轉衰,文人才子也開始把注意力從國家社稷轉到歌舞樓臺、男女之愛,由於人們對盛唐的懷舊,反而把宮詞凸顯出來。

    而宮怨題材是宮詞當中重要的部分!畢竟,漫長的等待是任誰也難以忍受的。詩人們也對此生髮出無盡的聯想和同情。

    白居易就寫過一首《後宮詞》,“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張祜也寫過一首名作《宮詞》(其一),詩云“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毫無疑問,張祜的這首更勝一籌。

    很多詩人在寫宮詞的時候會透過宮女的容貌、服飾來表達宮女的內心的惆悵。

    但是張姑的這首《宮詞》用了四個數詞,前兩句寫虛,後兩句寫實,前面也為後面做了很好的鋪墊。

    “故國三千里”透過空間寫離家之遠,“深宮二十年”透過時間寫離家之久。最後兩句,一開口就是止不住的涕淚橫流啊。如果不是情緒的極度激烈又怎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啊?

    更重要的是,張祜的這首詩寫的是宮女受到皇帝的賞識,以往的很多詩寫的是宮女未受寵幸時的悲涼。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張祜因為他的宮詞,而為天下所知,也正是因為他的宮詞,一生與仕途無緣。

    元和15年,張祜帶著令狐楚的薦書上表舉薦,穆宗皇帝問元稹說張祜怎麼樣,元稹回答說,“雕蟲小技,或獎激之,恐害風教。”張祜的舉薦之路也就沒戲了。

    張祜又打算找白居易,希望白居易能幫他循鄉賦舉進士,但是由於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追求實行。也是因為張祜的宮詞,白居易選了徐凝。

    所以張祜和賈島頗為相似,終其一生都未能取第,詩歌中也經常能看到窮困繚倒。

    也正是因為張祜的這首宮詞,武宗年間,有一位才人,在唐武宗面前唱這首歌之時,竟然腸斷而死!

    張祜也因此街知巷曉。

    張祜,才華固然是有的,但是命運不濟,人力豈能抗拒。

    杜牧就特別喜歡張祜的詩,他曾經有一句詩,“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 3 # 諸神的恩寵

    關於宮詞,推薦一本書《宣華錄》。這本書是一本關於五代時期花蕊夫人宮詞的賞析集,非常專業,不過有些厚(400多頁),需要一點耐心才能看完哦~~

    ——以下是正文——

    古今多少事,都付樓臺煙雨中

    對於宏大而優雅事物,我一向避之不及。所以,當收到這本厚達461頁的《宣華錄:花蕊夫人宮詞中的晚唐五代》時,我內心是“笑哭”的表情。如今,這本書擱在案頭已三月有餘,醬紅色封面上落下一層灰,而我還沒有做好動筆的準備。

    本書的宣傳文案上說,全書“以98篇精緻短文,近300幅全綵文物圖片,重現五代前蜀花蕊夫人筆下的宮苑勝景”。應該說,它融詩詞文化和歷史政治於一體,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書籍。可是對於不擅長詩歌詞賦的人來說,要耐著性子看完它,還要寫出一篇書評,這難度簡直和文盲讀書差不多。怎麼辦?只好“曲線救國”,從別的角度來談談吧。

    這本書裡的詩歌,都寫於晚唐五代時期。這一時期很有意思,上承唐代,下啟宋代,是地方割據、戰火紛飛的年代。歷史上,五代十國延續了73年,期間政權更迭頻繁,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走馬燈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直到979年,趙匡胤趙光義兄弟結束了割據征戰的局面,一統天下,拉開了大宋序幕。

    人類社會有個有趣的規律:時局越混亂,文化越繁榮,時局越安穩,文化越平庸。五代十國的紛亂,讓百姓苦不堪言,卻給了詩人一展才華的舞臺。花蕊夫人就是這一時期女詩人的代表。花蕊夫人是誰?她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三位女詩人的代稱。

    第一位花蕊夫人是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她和她的姐姐同為王建的寵妃。史書記載,花蕊夫人由於“納賄干政”,後來被唐莊宗所殺。第二位花蕊夫人是後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孟昶降宋後,她被虜入宋宮,成為宋太祖的寵妃,後來她和眾人在打獵時,被宋太宗藉機一箭射死。最後一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宮人。南唐滅亡後,她被俘入宋宮,後來被晉王所殺。三位花蕊夫人均是國色天香,結局卻都很不好,這正應了“紅顏薄命”那句話。

    雖然結局都不好,但生逢亂世,三位花蕊夫人卻也都享過天福。這一點,我們絲毫不用懷疑。想想看,一個忙於生計的人,怎麼可能有閒情雅緻去寫詩呢?

    然而話又說回來,寫詩的人,也未必個個心情舒暢。自古深宮多怨婦。三千佳麗共侍一個夫君,競爭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每晚,皇上的龍塌只能再容一人安睡。於是,剩下那兩千九百九十九位美人都只能與孤獨為伴。任是錦衣玉食,但內心的悽楚又有誰知呢。難怪《紅樓夢》裡,元妃省親時,流著淚說皇宮是“那見不得人的地方”。多少美女的青春韶華,沒等來老皇上的臨幸,都付與了冷月殘花,讓人怎能不傷懷。

    宮中歲月漫長,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pod,有的只是筆墨紙硯。於是,為打發時間,美女們便玩起了文字遊戲。宮詞由此誕生。宮詞一般為七言絕句,主題比較單一,多描寫后妃、宮女的生活,像宮廷畫一樣,華麗、精緻。

    雖然宮詞時描寫後宮生活的,但有意思的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宮詞卻大多出自男詩人之手,比如元稹的這首:“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話玄宗。” 再比如白居易的:“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倚熏籠坐到明。”男詩人寫宮詞,全憑想象,讀來有一種很刻意的哀怨感。就像年老色衰的女人塗著厚脂粉,依著欄杆,仰頭四十五度,眺望夜空的感覺。

    而花蕊夫人所寫的宮詞卻是另一番風情。在她們的宮詞中,我們幾乎看不到一絲哀怨的情緒。比如,隨手翻開本書285頁,就有這樣一首詩:“池心小樣釣魚船,入玩偏宜向晚天。掛得綵帆教便放,急風吹過水門前。”你感覺出哀怨了嗎?反正我沒有,不僅沒有,倒還覺得頗有些小情調呢。

    再來看379頁這一首:“金畫香臺出露盤,黃龍雕刻繞朱闌。焚修每遇三元節,天子親簪白玉冠。”詩中所營造的意境,仙氣嫋嫋,甚至還有些喜慶。怎麼看,也看不出有半點哀怨情緒。

    最後,再來看429這一首:“秋曉紅妝傍水行,竟將衣袖撲蜻蜓。回頭瞥見宮中喚,幾度藏身入畫屏。”你瞧,詩中有水、有蜻蜓、有人、有屏風,活脫脫就是一幅江南水鄉圖,多有妙趣,哪有哀怨?

    然而,很多事情眼見並不一定為實。用心感覺,才能看到真實。舉個例子,《紅樓夢》裡,曹雪芹事無鉅細地描寫賈府一干人等的吃穿用度,連一方香帕,都恨不能寫出花來。可你有沒有想過,曹雪芹為什麼要寫得如此仔細?不這樣寫不行嗎?直到看到賈府家敗人亡那一幕時,你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精緻的細節描寫,都是為了給後來的衰敗做鋪墊的。生活越繁華,人內心越空隙,結局越落寞。曾經人聲鼎沸的歌舞場,最後都會變為衰草枯楊。一切都是夢。

    越浮華,越空虛。這個道理放在宮詞這種詩歌題材上,同樣適用。無論花蕊夫人的宮詞,文采有多美,場景有多鮮活,語言多富有情調,都只是一種假象。別忘了,她們生活在晚唐五代時期,那是一個人喧馬嘶時代,每天都有無數人或戰死沙場,或餓死街頭。一堵紅牆,切斷了花蕊夫人與現實世界的關聯。牆內人只能看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卻絲毫覺察不出世界正在邁向崩潰的邊緣。

    翻開《宣華錄》,正文的第一句便是:“時是亂世,對生命尚報熱情的人們,正偷享片刻歡娛。”很顯然,作者蘇泓月也很清楚,花蕊夫人的宮詞不過是亂世之中的點綴而已。

    與我而言,花蕊夫人的宮詞美是美,但缺少了靈魂,因而無法打動我。它們像一幅幅精緻的工筆畫,花朵再美再逼真,也無法聞到花香。讀這樣的詩歌,越讀,越能體味出其中的寂寥。

    古詩云: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其實,不知亡國恨,並不能怪商女。從另一種角度看,三位花蕊夫人也是“商女”。她們之所以會落得悲慘下場,無非是“紅顏禍水”這句話起了關鍵作用。

    而“紅顏禍水”這種觀點,本身就是天大的笑話。一百多年前,魯迅先生說:“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旦己亡殷,西施亡吳,楊貴妃亂唐那些古老的話。我以為,在男權社會里,女性是絕不會有這麼大的力量,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由男的負。但向來男性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高曉松也說:“紅顏禍水歷來是男人無能的推諉”。幸好,世上還有明白人。商女也好,花蕊夫人也罷,都可以安息了。這,可能也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感受了。

    《宣華錄》很美很優雅,卻是一曲輓歌。歌中,夾雜著數不清的青春和白髮。

  • 4 # 融融118

    宮詞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張祜的《宮詞》是首宮怨詩。詩的主人公可以是妃嬪,也可以是普通宮女。這首小詩,短短二十字,寫盡了宮女內心的辛酸苦楚,飽含作者深切的同情。

    首句“三千里”不一定是實指,極言距離遙遠,寫宮女遠離故土。第二句“二十年”不一定是實指,極言時間之久,宮女離家入宮時間之長。這兩句從空間上與時間上點出宮女的身份遭際,為下文的抒情蓄勢。

    第三句,聽一聲何滿子曲,不禁讓宮女想起自己的身世。可能是曲子悽愴悲傷,引發女子共鳴,可能是曲子從小就熟悉,自然引發女子對家園對親人的思念。第四句,女子聽麴生情,淚落沾襟,在君王面前揮灑淚水,把這多年的委屈、不平、怨恨、鄉思一股腦兒地發洩出來,不惜冒著失寵或被責打的危險。

    這首詩的精妙在於每句都有數量詞。

    一二句空間“三千里”與時間“二十年”構成對比,極言宮女離家之遠之久,暗含思念之深。三句“一聲”與四句“雙淚”形成對比,極言情緒轉變之快,說明情感壓抑得太久,被這何滿子這支曲子一觸動,情感像開了閘的洪水,傾洩而出……

    獲寵的妃嬪宮女是極少數,大部分宮女被奪去了自由與幸福,後宮是埋葬她們青春與生命的牢籠……

  • 5 # 此箋

    中國古詩詞歷來以溫柔敦厚、含蓄蘊藉著稱,常常一句詩就能包含一個故事。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是最悲涼的分手不見;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是最沉重的君恩未沾;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是最悽楚的無人陪伴。這些詩句的背後,是一個個如花美眷步入宮中生活的寫照,充滿了哀怨與淒涼。這種描寫宮中女子幽怨之情的詩詞,在古代統稱為“宮怨”之詞。不管是君恩已斷,還是雨露未沾,寂寞的宮中女子,只能將無限心事隱匿在這寂寞宮牆裡,正如朱慶餘的這首《宮詞》: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併立瓊軒。

    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朱慶餘將宮中女子的幽怨與悲涼,演繹地入木三分。宮門深閉的庭院,百花盛開也沒有宮外的奼紫嫣紅之感,而是寂靜無聲之貌。美人並立長廊之下,本有無限心事想要訴說,卻在抬頭望見鸚鵡的那一刻,選擇了沉默。那份欲說還休的苦悶,那種鸚鵡面前不敢暢所欲言的幽怨,只能隱匿在這寥落深宮裡。

    這樣的步步驚心,在宮鬥劇《甄嬛傳》裡曾有生動的體現。甄嬛懷孕後不久,皇帝賜給她一隻鸚鵡。起初甄嬛以為,這只不過是皇帝的寵愛。後來母親奉旨進宮看望甄嬛,一時間甄嬛情難自已,母親只是溫柔地說道,“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獨得皇帝恩寵的甄嬛,都不曾逃離被皇帝監視與試探的命運,何況宮中一般女子呢?妄議朝政也罷,非議君恩也罷,在九五至尊面前,這都是禁忌。安守本分的父親甄遠道,縱使有了探視甄嬛的權利,也不曾輕易踏進後宮半步。

    朱慶餘的這首《宮詞》,正是殘酷後宮生活的寫照。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皇帝已經無法做到雨露均霑,對於那些得不到恩寵的女子來說這已經是寂寞難熬。而“鸚鵡前頭不敢言”的欲說還休,更讓人感覺到悽楚與悲涼。君恩先斷,至少曾經有過被皇帝寵愛的輝煌,最怕並立長廊的女子都不曾感受過雨露均霑的溫柔。“寂寂花時閉院門”,又是一副“如花美眷敵不過似水流年”的悲涼圖景。花開花落,朝夕之間,最怕紅顏已老,君恩不在,只能蹉跎了歲月,虛度了青春。

    宮中女子這種不被寵愛的寂寥之感,像極了古代文人不被皇帝重視而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朱慶餘曾以新娘自比,“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來向張籍“行卷”。這首《宮詞》,也可以理解為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憤之詞,因為自古就有以男女之情比擬君臣朋友的傳統。

    總之,這首《宮詞》,傳達出一種命運被禁錮的悲涼之感,那是自由的缺失、幸福的缺位和歲月的蹉跎。它可以是不見君恩的宮牆寂寞,也可以是懷才不遇的命運悲歌,還可以是身不由己的生命慨嘆。多少欲說還休,都湮沒在風塵中。

  • 6 # 老街味道

    問題:如何欣賞《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宮怨詩《宮詞》?

    前言

    唐詩三百首中有四首《宮詞》,其中五絕一首,七絕二首,七律一首。不知道題主說的哪一個?

    姑且都錄入如下。

    一、五絕一首

    《宮詞二首·其一》唐代: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傳說唐武宗李炎寵信才人孟氏,武宗病重之時問她我死了以後,你會怎麼辦,孟才人說:“若陛下萬歲之後。無復為生。”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皇帝死了以後,皇帝的妃子們除了武則天這類人物以外,大多數人都進入冷宮。雙淚落君前,含有不盡的悲哀。未來的日子如何度過呢?

    武宗讓孟才人於病榻之前歌《河滿子》一曲,聞者涕零。 武宗崩駕,孟才人哀痛數日而死。張祜因此寫了三首詩,另一首如下。

    《宮詞二首 其二》:  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憐。新聲何處唱,腸斷李延年。

    傳說《何滿子》原來是一個人名。白樂天詩 :

    “世傳滿子是人名。臨就刑時曲始成。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

    白居易還做了一個解釋:

    “開元中,滄州歌者姓名,臨刑進此曲,以贖死,上竟不免。”二、七絕二首

    1、 《後宮詞》唐代:白居易

    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白居易的詩裡寫了一位不幸的宮女,他還沒有孟才人的幸運,從來沒有得到過皇帝的眷顧。

    2、《宮詞》唐代:顧況

    長樂宮連上苑春,玉樓金殿豔歌新。 君門一入無由出,唯有宮鶯得見人。

    顧況的宮詞裡的宮女,我們不清楚她的的未來如何,會不會和孟才人一樣能夠得到皇帝的青睞,卻最終以身相殉;或者如白居易詩中的宮女,入宮以後似乎一直在期盼和努力,卻沒有等到出頭之日。

    這首詩沒有寫宮女期盼受到皇帝的恩寵,而是在一個“困”字上做文章,進了宮門以後,除了鳥兒以外,宮女們再也沒有機會出去了。

    皇宮更像是一個牢籠。

    三、七律一首

    《宮詞》唐代:薛逢

    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床。

    第一聯寫妃子的期盼,第二聯寫中間的阻隔與困難,第三聯寫妃子的努力,第四聯寫宮人的嫉恨,自己還不如清潔工可以與皇帝更親近一些。

    結束語

    古人常用宮怨詞來暗喻自己的際遇,這幾首詩是否有此意不必揣測。

    但是以此來區分其中的不同也是一種方法。這四首詩中的主人公形象,略微有些區別。

    1、張祜

    張祜的妃子是一個得到了恩遇的人才,但是他忽然間發現這一切即將逝去,因此不免感傷。可以比作乾隆的寵臣和珅,乾隆不在了,他的下場比較悲慘。

    2、白居易

    白居易的妃子可以看作杜甫,想努力上進,但是在事業上卻一事無成。

    3、顧況

    顧況筆下的主人公,更像一個“誤落塵網中”的人 ,對於前景並不看好,也不想有什麼作為,如果有機會就逃離這個牢籠。只是陶淵明逃出來了,這位主人公如果是宮女的話,不知道將來會不會有機會離開這裡。

    4、薛逢

    薛逢筆下的妃子,充滿了嫉恨,整首詩和王昌齡的長信怨處於同一機杼: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從第三聯可以看出,這個妃子如此努力,有點武則天的心機。不知道她得勢以後,會不會是這樣的人物。

  • 7 # 謝小樓

    朱慶餘《宮中詞》一詩,是宮怨詩中的千古名篇,被清人蘅塘退士選於《唐詩三百首》中。全詩如下:

    宮中詞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併立瓊軒。

    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詩題另一作為《宮詞》。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併立瓊軒。

    花時:百花齊放時的時節。

    相併:並肩。

    瓊軒:華美的長廊。

    此句意為:百花齊放的時節,美人卻寂寞的緊鎖著院門,她們並站在華美的長廊上。

    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鸚鵡:鳥名。能模仿人聲發音,《禮記•曲禮上》記載:“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此句意為:美人們深含情感想要訴說宮裡的事情,卻因為前面的鸚鵡而不敢開口。

    此詩前兩句以花開與美人並起,院門鎖住了春天,也鎖住了美人,只剩下“寂寂”一片,由“相併”一詞可見,“寂寂”之情為宮中所有女性共有。後兩句摘取“鸚鵡”這一細節,進一步表現深宮的森嚴,如錦般的宮苑,是囚禁美人的牢籠。

    古時非議宮中事情,容易引來非議君王的罪名。人心不可量,美人哪裡是怕鸚鵡,是怕旁人長舌傳到君王耳中,其滿腹怨悵、謹小慎微的神情如在眼前。美人心裡有怨,不忍言已是可憫,不敢言就是可悲了,詩人抓住了這一個切入點,從而將宮中美人悲哀的生活描寫得入木三分。

    此詩宮怨描寫細緻入微,使人讀之產生一股悲憫之意,是宮怨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清人黃叔燦在《唐詩箋註》中評道:“此詩可作白圭三複,而宮中憂讒畏譏,寂寞心事,言外味之可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床實訓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