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納百川94189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李清照齊名。抗金名將。力圖恢復國家統一。和當時執政者屈辱求和思想相左。和主和派政見不合,被彈劾落職。他的詞中書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壯志未酬的悲憤。對執政者屈辱求和的不滿。主要詩詞《水調歌頭》,《滿江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也有歌頌祖國河山的作品《九議》,《美芹十論》。後退隱山林。1207年逝世。年68歲。

  • 2 # 日月光照古今

    在中國南宋史上有一位很出色的豪放派詞人,他就是辛棄疾,他創作了很多出名的詞。辛棄疾詞的風格很豪放。他出生在一個環境很好的家庭,他的祖父也是安徽一個縣的縣令。他們家經常給辛棄疾灌輸愛國的思想。辛棄疾和長輩曾經兩次到燕京考察軍情,辛棄疾在亳州也待過,他曾兩次參加過燕京的考試,都沒有考中。

    辛棄疾在年輕時多次參加過抗金運動,數次取得勝利,20多歲的他當時是很有威望的。辛棄疾一直居住在南宋,沒有再北歸。在南宋乾道六年他被召為農寺方面的官。辛棄疾在南歸後的四十年裡一直都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真的是懷才不遇,他大多數都是在閒居狀態。

    他在很多地方擔任過地方官,在治理國家方面是很明智的。他有六年的時間是被啟用又被罷官,在他中年時期受到了很多挫折。他有20年時間不被朝廷重用,一直都過著很賦閒的生活,他是在悲憤中死去的。瓢泉,是辛棄疾最後居住的地方。

    在辛棄疾41歲的時候,他在南昌擔任知府,他和家人就在那裡定居了。他根據當地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自己居住的地方,在這過程中他被彈劾,他回到了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後的很閒居的生活。

    像鵝湖山、靈山、博上是他常去的地方,那裡也是文人聚集的地方。辛棄疾的很多詩詞裡都有一種痛心疾首的愛國情懷,他的詩詞裡有一種豪情壯志,可惜的是因為朝廷的各方面原因,他在後期沒有用武的地方。

    在辛棄疾擔任地方官的時候,他治理了荒廢、整頓治安,很多方面都做得不錯,他內心還是有很壯大的理想。他的很多詩詞都體現了歲月流逝、人生短暫,而自己的志向沒有實現,他心裡感到非常難壓抑,這些在很多詩詞都表現出來了。

    雖然說辛棄疾很有才能,可是他性格倔強,在北伐上很執著。而官場上生存需要圓滑,很多人都妒忌有才能的人,所以他無法立足,這點他也意識到了,他後來有了歸隱的想法。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就被罷官,過上了歸隱的生活。

    他很羨慕那些隱逸的高人,他內心還是有豪情壯志的。在他希望自己能夠做出一番事業對百姓有所幫助的時候,卻被罷官,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打擊。雖然說在閒居的日子裡他是在遊山玩水,可是他的內心還是在憂愁。所以他寫出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在他六十四歲時朝廷再次啟用他,辛棄疾當時老當益壯,看到宋寧宗,說了自己的想法,他親自到前線去任職。

    在他六十五歲的時候,他感覺自己報國無門,那次因為多種原因他被迫離職,他又過上了閒居的生活。他在後期身體很虛弱,多種疾病纏身,在68歲那年死去。他的愛國精神和戰鬥精神都表現在他的詩詞中。他詩詞的主旋律就是抗金復國,還有一些表達壯士被閒置的一種悲憤。

    他內心深處憂國憂民。因為他擅長軍事,所以他的詩詞也顯示了軍人的豪邁和勇毅,很多時候都表達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嘆。他的詞中也有對北方的一種深深的思念。辛棄疾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一生的事業,他的作品有一種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

    年少時期的辛棄疾是在國土被佔、外族欺壓的痛苦中度過的,後來山東地區被金兵給佔領了。辛棄疾很小的時候就目睹了金統治者在佔領區對漢族人民實行的一種歧視和迫害。所以他在很小時就有很強的民族仇恨和報國的願望。

    辛棄疾在擔任湖南安撫使時,他向朝廷上奏,要求在湖南建立一支軍隊,名字是飛虎軍。表面上看是維護地方的治安,實際上辛棄疾是為了北伐做準備,是為了震懾金人。這支軍隊建立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有一天,管後勤的官員跟辛棄疾說限期一個月的工程是無法完成的,他們寧願接受軍法處置。

    這幾天,辛棄疾的心情是很焦慮的,因為有人說他藉著創立軍隊的理由去搜刮百姓的錢財。所以後來軍隊被停止建立。他要限期完成任務,現在又有人來報告,他是火燒眉頭。他很氣憤的問什麼原因完成不了,官員說現在是雨季,沒法燒瓦,這個工程是無法完成的。辛棄疾就問了要多少塊瓦,官員說了數字。辛棄疾愁眉展開了,他笑著說這個事情我想辦法解決,你把其他的事情辦理好就行。事情是這樣解決的,辛棄疾下了一道命令,每家每戶都要送20片瓦到營房,送到之後立即支付瓦價100文,就這樣瓦片在兩日之內就完成了。軍隊很快建立起來,他將整個工程的情況全部回報到了朝廷那裡,並且將圖紙也呈上去了。這樣說他聚斂民財的謠言就被消滅了,皇帝內心的懷疑也被消除了。這支軍隊非常有名,金人也很害怕這支軍隊。辛棄疾一心想要北伐,他桀驁不馴,受到了很多當權者的排擠,他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處境是十分不利的,他甚感報國無門。

    他被罷官後是在江西上饒閒居著,身體還有疾病,後來陳亮來拜訪他。陳亮和他一樣都愛華人士,很快辛棄疾不在鬱悶了,因為好朋友的到來,讓他重新振作起來,他的身體也有了好轉。他們在一起待了10多天,聊了很多事情,很多都是關於時局和國家大事,他們最終還是依依不捨的分開了。第二天,辛棄疾又想把陳亮給追回來,可是雪太深路太滑,所以沒辦法前進。

    辛棄疾晚上躺在床上聽到了悲切的笛聲,勾起他很多思緒,他想起了自己的很多往事。晚年的辛棄疾寫了很多詞都是關於自己年輕時的戎馬生涯和報答國家的壯志。在他68歲時,朝廷給他官職,那個時候他的身體狀況是非常差的,只好請辭,他的兒女們在細心照料著他,他那年還是離開了人世。

    他的詩詞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之一,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 3 # 太史員外郎

    辛棄疾在罷官賦閒期間,是他的詞作創作的巔峰時期,這一期間出現了許多優品佳作,大多都在抒發自己強烈的愛國之情和壯志難酬之感。

    他這一生都處在不得志的狀態下。

    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一年參加了中原起義軍。後來因率領五十多人回殺叛徒張安國幾萬人大軍,並且還成功將叛徒擒拿回京交由南宋朝廷處置,從而名揚天下。

    宋高宗感於其功績,任命其為右承務郎,任期滿後,遷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

    可是不久就遭小人彈劾,被罷官。這一賦閒就長達二十多年,他的詞大多也在這個時期創作。

    公元1230年,已經步入年老之列的辛棄疾再次被朝廷起復,先後任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

    可惜的是兩年之後,再次遭遇罷官,最終徒留滿腔憂憤之情。回到家中的又兩年,已經六十八歲的辛棄疾,最終因病去世。

    據說當時已經身患重病,年老體衰的辛棄疾再次接到了朝廷旨意,任命他為樞密都承旨。然而身體的病弱,使得辛棄疾滿腔壯志不能實現,最終只能遺憾上奏請辭。

    而最然人痛心悲哀的是,辛棄疾最終是因憂憤致病而卒,而在他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殺賊!殺賊!”。

    其強烈的愛國思想和鬥爭精神,是後世人需要學習的楷模。

  • 4 # 歷史興趣

    金戈鐵馬氣吞虎,彈鋏悲歌英雄淚。這就是辛棄疾。

    辛棄疾南宋詞人,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國家就被佔領,幼時立志一心報國,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權者(主和派)政見不合,朝庭只授他為湖北、湖南、福建等地安撫使之職,一生暫轉各地治理荒政,整治社會治安,與他的初衷大相經庭,他的政治抱負付流東水,人生短暫而壯志難成,內心感到壓抑和痛苦,後被彈劾去職,歸隱江西帶湖。辛棄疾自己可以選擇的話,根本不在乎文學上的成功和名譽,只想帶兵北伐,收復河山。有經天偉才不受重用,這種痛苦何其悲哀。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年”來形容自己不遺憾親眼見到古人的神采雄姿,只遺憾古人來不及看到我的張狂傲氣。“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認為人生在世,當以有像孫權這樣有雄才大略的兒子才是大幸。

    辛棄疾終其一生,生不逢時,無法實現自己宏大的理想,一生都在怒恨中度過,只能透過豪邁的詩詞來展示自己在軍事、政治上的才華。辛棄疾的詞在中國詞壇上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享有極高的聲譽,也是中國古典文學遺產的瑰寶。

    “眾人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以細膩的文筆表現了自己悲傷情感。

  • 5 # 龍羽尋青簡

    文武雙全,只嘆不得志!文成武功辛棄疾!

    1127年,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擄走,北宋覆滅。從此之後,北方處於金的統治下,當時的歷城。也就是山東濟南也不例外。辛棄疾的祖父辛贊,為了保住全家性命,任職於金國,但心向南宋,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

    1140年,辛棄疾於濟南出生,從小被教導要光復中原,報國雪恥,練得文武雙全,一身俠義氣。辛棄疾21歲那年,顯露出超強的戰鬥能力。當時,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辛棄疾聚集了兩千人,參加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之時,辛棄疾被派去與南宋朝廷聯絡。沒成想,事情辦好歸途中,辛棄疾聽到訊息說,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辛棄疾連忙跑回駐地看個究竟,果不其然,十萬大軍已作鳥獸散,留在營地的,不到五十人。換作別人,或許直接跑南宋尋求支援,辛棄疾沒有,他毅然帶著這五十人,連夜殺進敵軍的陣營。

    一陣金戈衝殺之聲。最終,辛棄疾等五十人,於五萬人的敵軍,抓住叛徒張安國,將其押回了建康城。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能力,使他名重一時,也開啟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辛棄疾做的第一個官是江陰通判,文官,但他一心想要抗敵報國、統一山河。可惜南宋偏安。畢竟兵力那麼孱弱,打不過,南方住著也挺舒適。

    何況,如若解救回徽欽二宗,現任的高宗該如何自處呢?下一任皇帝,宋孝宗倒是一度激情滿滿,誓要收復失地。但宿州符離的一場宋金大戰,宋朝十萬大軍僅生還幾千,最終讓宋孝宗失去信心。辛棄疾聽說朝廷對金俯首稱臣,心潮難抑,寫下《美芹十論》,分析了軍事形勢、失利原因,提出了改進措施!但皇帝似乎再也沒有徵戰的勇氣。

    此後,辛棄疾從地方官做到京官,再到地方官,再被罷官,在上饒建立莊園,鄉居賦閒近20年,再被推薦當官,再返鄉……他先後擔任過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紹興知府、鎮江知府、隆興知府、龍圖閣待制等職,大多是地方官或文職,根本沒得到領兵北伐的機會。

    不能征戰沙場,辛棄疾將滿腔的豪情,疏解在他的詩詞中: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簷間鐵。南共北,正分裂”——《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欽差晝夜兼程,一路狂奔,趕到鉛山時,六十七歲的辛棄疾,卻已在彌留之際,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辛棄疾病逝。臨終時,他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喊出人生中最後的幾個字“殺賊!殺賊!”懷恨西去。

    辛棄疾,文武雙全,被指認為“青兕”,可見其迅猛異常、剽悍威烈的形象。他將一腔豪情給了抗敵,可惜抗敵無門,只能寄情詩詞。他便將另外無限的豪情,給了他的詩詞中。

  • 6 # 麻衣白髮

    因為辛棄疾具有驚世之才,卻未得到當權者的賞識,壯志未酬,只能寄滿腔熱血與詩詞,所以他的詩詞總是悲憤的。

    辛棄疾的一生充滿了愛國的熱血與不被重用的抑鬱。辛棄疾出生於金國,但從小不斷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痛苦與屈辱。所以年少時就已立下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後來,南宋被金國入侵,這期間北方爆發了大規模的抗金起義。而辛棄疾在濟南地區聚集了幾千人的隊伍準備抗金。南宋朝廷對辛棄疾的義軍讚賞有加,授予辛棄疾承務郎。但是不幸的時,當辛棄疾南下時,義軍中的叛徒勾結金國,義軍被迫解散。辛棄疾得知後火冒三丈,帶領幾十名騎兵,長驅數百里,直闖叛徒老窩,將其生擒。當時的辛棄疾年僅二十三歲,從此名聲大震。辛棄疾贏得了當時人們的廣泛讚譽,而南宋朝廷也對他進行了提拔。所以這時候的辛棄疾是“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但最終他並沒有得到朝廷重用,因為當權者的軟弱無能,不能善於聽取意見,所以辛棄疾的滿腔熱血只能付之東流。所以這時的他,有觸景生情的惆悵、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等。所以這時候的他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而後辛棄疾只能做些小官,輾轉遷移,往往稍有建樹,就被離職,很難實現自己的抱負。而後由於小人的彈劾,他只能閒賦在家,這時候的他“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甚雲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為蓴羹鱸膾哉。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

    東岡更葺茅齋。好都把軒窗臨水開。要小舟行釣,先應種柳;疏籬護竹,莫礙觀梅。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雖渴盼田園之樂,但又不甘未建功立業,所以“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但後來還是“君恩已許”只能不甘退場。所以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對田園山水的欣喜,如《清平樂 檢校山園 書所見》。但還有《江神子 和人韻》的苦悶。

    轉眼間,他以六十有餘時,南宋宰相韓侂冑重新將北伐提上議程,賦閒已久的辛棄疾終於被提拔任命,但是他又憂慮韓侂冑北伐的具體方針,認為北伐應做好萬全準備,不該輕易冒進。但是朝廷對他的建議視而不見,最終這次北伐還是以失敗告終。而辛棄疾最後的志向還是沒有被滿足。這位愛國詩人的一生都在立命報國,但最終還是鬱郁不得志,只能借詩詞以表達內心的苦悶之情。

  • 7 # 江雨燕

    “靖康之恥”以後,整個宋朝除了少部分政治人士以外,國家所蒙受的巨大恥辱一直籠罩在宋朝民眾和文人團體中,這種複雜的恥辱感既表現為對國家尊嚴遭到敵人凌辱的羞恥,也表現為對高層政治集團不作為的妥協態度而衍生的憤怒,以及忠臣良將無法在政治上立足的黑暗現實。當這種恥辱無法得到有效的宣洩時,文人們就只好在他們的作品中抒發自己的痛苦和憤怒,以及內心深處的恥辱,由此形成宋朝獨特的“傷痕文學”。

    譬如岳飛在他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中寫到: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又譬如朱敦儒在《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後》中就抒發了渴望收復北方的悲痛心情:

    直自鳳凰城破後,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迴遼海北,魂斷玉關西。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而李清照就是一位受到“靖康之恥”影響較大的女詞人,她的詞作在“靖康之恥”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其個人的細膩敏感的情感中又增添了許多面對國恨家仇的痛苦和失望,在“靖康之恥”以前,她的詞作大抵總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女性意識情感,但是在“靖康之恥”以後,她的詞作明顯由於自身經歷了“靖康之恥”的動盪和混亂,由此逐漸開始抒發由於這場國難所帶來的個人痛苦。

    譬如這首大家都耳目能詳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就是李清照在“靖康之恥”以後的歲月裡寫下的宋朝“傷痕文學”的代表作: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而和李清照這種女性文人天性中柔弱的情感意識相比,辛棄疾、岳飛這些肩負著收復河山的武將則表現出更為悲壯和憤怒的情感力量,所以岳飛在他的《滿江紅》中抒發了自己因為政治原因無法完成收復北方的憤怒心情,譬如這首《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就表達辛棄疾感到自己年華老去,而政治理想卻始終沒有得到實現的失意情感。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如果要推選一位最能夠代表宋朝“傷痕文學”的文人,那麼我認為非辛棄疾不可,這位文武雙全,並且堅定支援收復北方的主戰派在現實生活中卻遭遇了非常矛盾的痛苦,由於整個宋朝政治上被孱弱的文人階層把持,主戰派因而難以有所作為。而在北方金人統治下成長起來的辛棄疾目睹了漢人遭到殘暴統治和對待的現實後,堅定了要收復北方的決心,他年輕時曾經率領五十多人闖入數萬人的敵營中捉拿叛徒,由此聲名大震。

    儘管得到宋高宗的賞識,原本以為自己能夠帶領軍隊殺回北方的辛棄疾卻在他此後的仕途中幾經沉浮,始終沒有完成自己收復失地的心願,這種殘酷的現實給辛棄疾帶來巨大的痛苦和失落,“靖康之恥”就像一根刺時刻刺痛著像他這類渴望收復北方的人,滿腔的愛國之心和政治理想難以在現實中得到施展,辛棄疾只好把渴望國家統一,收復北方,一雪前恥的願望付諸於自己的詞作之中,因此在他的詞作中不可避免的瀰漫著高亢的個人情緒以及濃重的情感意識。

    譬如他在《蘭陵王·恨之極》中寫“恨之極,恨極銷磨不得。萇弘事、人道後來,其血三年化為碧”,以抒發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排擠的憤恨心情,所以,他的這些情感意識都是極為熾烈的豪放,不過他的這種豪放和李清照把“靖康之恥”帶來的痛苦侷限在個人身世和遭遇上不同,而是昇華到一種民族和國家意識上來,這種痛苦和失落的情感基礎當然是渴望國家統一,雪洗國恥的願望破滅後的表現,所以也就不難理解辛棄疾的詞作中為什麼總是瀰漫著一股悲憤的情感意識。而作為堅定的主戰派,這幾乎也讓辛棄疾難以在宋朝政治中有所發展前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樹如何灌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