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sir讀書
-
2 # 呱呱胖的書房
只想說一件事:
作為竹林七賢的七個人並不是門當戶對,可以說身份之間大相徑庭,這七個人成為朋友,本就是應為人稱道的一樁風流韻事。
而作為曹操曾孫女婿的嵇康,一心心相曹氏,後來司馬氏奪權,作為七賢之一的好友山濤請他出關輔佐司馬大將軍,而他不光作七不堪二不可拒絕出仕,並寫《與山巨源絕交書》與山濤恩斷義絕。
公元263年,忍無可忍的司馬昭終於下令處死嵇康,行刑時哪怕三千太學生請願,嵇康依舊慷慨赴死,而在之前,出人意料的是,知道自己活不久的嵇康並沒有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一直跟隨自己的朋友阮籍,而是交給了已經提交絕交書的山濤山巨源!他臨死前對兒子說:只要有巨源在,你就不會孤獨無靠。並讓山濤把自己兒子培養成一個忠於晉室但不必忠於曹氏的忠臣,而最後,嵇紹也確實是為了保護惠帝,從容赴死。
第一次在中國通史中看到這一節,我有點想哭,什麼是名士風流,並不是一味死守愚忠,他們應該有他們的抉擇,他們的底線。我們之間恩怨以了,但我不會讓別人也學我,歷史的潮流不可更改,我並不會一味的怨天尤人,我心向舊室,這是我的原則,我也同樣不會讓我的一己私慾而遷怒於整個國家!這是真正的風流。
-
3 # 小熊的書屋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那時,無論是皇家還是民間,都推崇玄學即: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儒家教條思想在這一時期受到挑戰,很多名人風流人士視傳統儒家禮儀為無物,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提倡解放教條主義,活出真性情。
魏晉名士的率真曠達、超拔脫俗、愛惜個性的情懷,以及對內心和天地間自由的尋找,恰恰是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所缺乏的東西。
魏晉風流人士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階層:
第一階層:以曹家和司馬家為代表的皇家。
最有名的典故是在“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葬禮中,魏帝曹丕要求一起吊唁的文武百官學驢叫,只因為王粲生前最愛聽驢叫。想想那個場面,葬禮在儒家教條中被高階重視,人人都在痛哭流涕以表達哀思,可是皇家代表人卻公然無視這肅穆端莊的氛圍,用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哀思---學驢叫,而且據推測,估計是曹丕先學驢叫,其後文武百官也一聲接一聲的叫起來。
司馬昭也是玄學推崇者,很護玄學臣子,如阮籍。阮籍在其母喪期,仍然出席宴席並照樣吃酒吃肉,這在儒家看來是大逆不道,有人參阮籍,可是司馬昭卻說,阮籍是有病在身,守喪時期喝酒吃肉是可以被原諒的。
阮籍母親去世他並非不難過,相反,在母親葬禮中還痛哭的吐過好幾次血。在阮籍看來,親情是人倫至親,根本就不需要儒家的繁文縟節來證明是否孝順,孝順是出於真心,而不是出自禮儀。
第二階層:以世家大族為代表的王家和謝家。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這裡的王家和謝家就是我們要講的這兩大家族。
王家出了很多名人,王羲之和他的兩個兒子王徽之、王獻之被稱為“一門三傑”。
王徽之最有名的典故就是“雪夜訪戴”,講的是王徽之半夜賞雪,一人覺得無趣,就乘船去找戴安道,到了門口卻又回去,問緣故,他說:“乘興而來,盡興而返回,何必見戴。”
謝家的謝安被稱為“風流宰相”,喜隱居,因為家族中有人戰敗,為挽回家族聲譽和地位而出東山,“東山再起”由此而來,李白有詩云:“安石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在指導淝水之戰(東晉八萬對少數民族前秦八十餘萬大軍)中淡然處之,捷報來時他正在與人下圍棋,看完捷報之後他臉色未變,直到下完,別人問他什麼事,他才說,小輩們打了勝仗而已。由此可見,謝安的定力可以做到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
第三階層: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民間。
嵇康、阮籍、阮咸、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在竹林七賢之中,我就說說劉伶。
劉伶長的又矮又醜,只有一米五左右,又邋遢,卻能成為竹林七賢之一,主要是因為喝酒,他是靠喝酒而出名,喝酒喝出了真我,喝醉了還要裸奔,有一次在自家喝醉又在家裸奔,剛好有人來訪,看他這樣就批判了他幾句,估計說他有傷斯文之類的,劉伶呢,不但不羞愧,還說:“我以土地為屋,以房屋為衣褲,你們怎麼跑我衣褲裡?”
劉伶喝酒是真愛喝酒,一次他病了口渴,問妻子要酒喝,妻子說喝酒傷身,發飆要他戒酒,把家裡喝酒的器物都砸了,劉伶見狀只好說:“好吧,我發誓戒酒,但發誓要有發誓的樣子,你去準備發誓要用的酒肉。”妻子興致沖沖的準備好,等著劉伶發誓,可劉伶拿起酒就喝,嘴裡還唸叨著:“神明啊,我和婦人說的話不算數。”
李白詩云:“自古聖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大概是向劉伶致敬吧。
日本詩人 大沼枕山說:“一種風流吾最愛,魏晉人物晚唐詩。”
我想,在當下的時代,我們追尋魏晉,是因為那一代名士人格獨立、精神自由、性情率真、愛惜自我,他們高曠美好的品格,透過千年的時光震撼著我們的內心。我們追慕,是因為我們缺乏、我們迷失並準備在汙濁中繼續執迷。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瞭解人生的真相;我們懷念,是因為我們的祖輩曾經擁有遠比我們純粹的深情。
-
4 # 好玩的國學
魏晉風流有很多種必殺技,有狂喝亂飲的,有裸體行走的,有嗑藥的,有長嘯的,有太陽底下捉蝨子的,有葬禮之上學驢叫的,有打鐵的,有下棋的,有沉靜如水的,有暴跳如雷的,有大方的,有吝嗇的,有視死如歸的,有貪財好色的,有追逐美色的,有當場耍流氓的,總之,魏晉時代是一個思想極其解放的時代,是一個傳統價值觀被解構的時代,是一代文人痛苦的時代,也是一代文人最自由的時代。
要說魏晉時代的知識分子有多麼的風流,我們不妨從那個時代的天體運動開始。
魏晉時代的知識分子,喜歡裸體,而且是公開的、毫無羞愧的、一絲不掛的那種。
在人類的禮儀之中,赤身裸體於大庭廣眾之下,是一種大羞恥,一般人都避之不及,除非是瘋子,花痴和魏晉名士。
《世說新語》中的裸體行為可以分成三類。
一種是故意裸體來侮辱別人。不怕死的刺頭禰衡就是如此,為了反對曹操讓他做鼓吏並當場敲鼓的侮辱行為,將自己脫了個精光,跳著腳擊鼓罵曹,體現了他人格獨立不畏強權的精神,這屬於政治上的裸體,偶爾為之倒也無妨。而且青史留名,歷史上倒也沒有什麼不好的指責。
第二種是以“任誕放達”為幌子,實質上是驕奢淫逸“耍流氓”的行為。《世說新語》上說王平子等八個人組成了一個裸體天團,沒事就狂飲酒,裸體其中,醜態百出。有學狗叫的;有爛醉如泥牆走我不走的。但他們的裸體,純粹是沒事幹,為了顯示自己的放達,他們心中沒有阮籍和劉伶那樣的苦悶,特別是阮籍,人家裸體那叫做澆心中之塊壘,王平子等人的裸體那叫“耍流氓”。
阮籍不是魏晉名士中第一個裸體的,但卻是裸體的名士中最具反抗精神的鬥士,最有思考深度的哲學家。阮籍受到道家自然主義哲學的影響,強烈反對曹魏時期虛偽的禮教——之所以說是虛偽,是因為他們用自己都不願遵守的規則去規則別人。阮籍曾經高呼,“禮豈為我輩設耶”!其中可以看出阮籍的裸體並不是為了展示身材、性格,而是一種赤裸裸的反抗精神,他不是耍流氓,他也不是流氓。因為他曾經多次喝醉了,睡在小酒館美麗的女主人身旁,而毫無不軌之意,這一點女主人的丈夫可以證明。
阮籍還從莊子的齊物哲學中找到了裸體的依據,他說,“人生天地之中,體自然之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生沒有什麼生死富貴、是非之分,因此,裸體也是自然而然的行為。這種自然主義哲學也影響了劉伶,劉伶長得五短身材相當隨便,按理說這種人穿上衣服都難看,更何況是裸體示人,但劉林不是儒家中人,他不會這麼想。道家追求與天地並生與天地齊一的逍遙思想,所以劉伶把天地當屋子,把房屋當衣服,他渴望與自然完美融合在一起。所以《世說新語》上說,“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 為褲衣。諸君何為入我褲中?”由此裸體就更多的具有了哲學的思考,事實上,人類不正是赤條條的來精光光的走,你揮一揮衣袖,你也帶不走一片雲彩嗎?
當然魏晉名士的裸體還有一個生理原因,就是他們服用五石散,五石散大概就是石英等幾種礦物冶煉提純後的藥物,據說吃了以後可以讓面板白皙細嫩,吹彈可破。名士領袖何晏就是如此,在他帶領下,名士們都喜歡吃這個東西。據說此藥還有麻醉神經壯陽的作用,就是副作用比較大,吃了以後得用熱酒來催發藥效,得大量出汗,不喝酒的話得跑步出汗,還不能穿緊身劣質衣服。所以有錢人穿寬袍大袖仙氣飄飄,沒錢的人只好赤身裸體一路小跑。
魏晉文人以裸體醉飲狂歡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反常的風度,其實就是為了抵抗無常的世界和無常的生活。它的意義,絕非僅僅是季康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他們更深層的意義是揭示了文明或者說是禮教對人的自然本性的壓制和壓抑。如果說死亡是最終極反抗的話,那麼在社會無比驚異恐懼的目光當中,心懷坦蕩旁若無人赤裸裸精光光的裸體,是對舊社會舊禮俗最激烈的反抗。
-
5 # V587累
什麼是魏晉風流?官方解釋:魏晉風流是魏晉士人所追求的一種具有魅力和影響力的人格美,或者說是他們所追求的藝術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詩文、藝術使自己的人生藝術化。
將官方語言通俗化,具體形象化,魏晉風流其實就是:喝酒、嗑藥、侃大山、同性戀和對顏值的變態追求。
魏晉時期名士飲酒不分時間,不分場合,不看官位並且想喝多少酒喝多少。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嗜酒如命,甚至“脫衣裸行於屋中”,還有酒叫劉伶醉。另一位七賢之一的阮咸經常大擺幾桌叫上親戚朋友一起喝酒,甚至人喝醉了,就和豬一起喝。
沒錯,魏晉南北朝的名士們有一項娛樂活動就是聚眾嗑藥,這種藥叫——五石散。據說五石散是張仲景用來治療感冒的,後來被發現這藥吃了以後精神煥發,而且竟然還有美白的作用,於是大家便把它當做保健品零食吃。吃了五石散精力充沛,渾身發熱,需要運動來發洩,“散步”也是這麼來的。
魏晉時期流行清談。清談就是指不結合現實的實際情況,空談理論。清談的內容簡單來就是我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宇宙是否有盡頭,時間是否有長短,過去的時間在哪裡消失了,未來的時間又在何處停止……總之就是沒有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具體措施,其實就是閒的無聊侃大山。
魏晉時期對搞基的包容度,要比21世紀的今天開放得多。中國王宮貴族自古就有“孌童”癖好,魏晉時期男色之風大盛,與之相應,湧現出一大批病白贏弱的美男子。從司馬炎時代開始,男寵之風盛行,人們喜歡美男勝過喜歡美女,天下人紛紛效仿。
“同志”這個詞就是產生自這個年代。
甚至在當時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男性皇后——韓子高。
對美的極致追求:魏晉時期,男子必須長得像玉人才會被稱作美。
魏晉時期士人階級推許玄學,講求的是虛無縹緲。怎樣才能虛無縹緲?要高要瘦要寬袍大袖,仙風道骨,要有像女人那樣優美輕盈的氣質。那時候的男人每日必做功課包括:沐浴薰香、塗脂抹粉。為了讓自己看起來陰柔,他們不會蓄鬚,美廉公是不存在的。
竹林七賢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幾人作品基本上由於政治原因,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採用比興、象徵、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風流也是有原因的!
魏晉風流所要體現的,其實士人階層精神的自由。
魏晉南北朝時期軍事戰亂頻繁,政治動盪,更替有常,士政治話題敏感。士人階級經常被站隊,這與他們本身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貴族階層統治腐朽,士人階級敢怒而不敢言,愛國之心還未泯滅,在這樣混亂的年代儒家思想不再能幫助他們解決內心的困惑,傳統的力量在消失,所以他們的內心深處是壓抑的。
情緒的無處排解,導致了某些士人心理上的扭曲和舉止的怪誕,從而形成了一股畸形的社會風氣。
比如嵇康打鐵,比如劉伶裸奔醉酒,比如何晏嗑藥,比如孔融放誕,比如王猛捫蝨,再比如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王謝世家的清談、玄學之風,等等。
所以說,魏晉風流其實是源自於有識之士對社會政治的不滿,卻又無力改變而引發的消極避世以及集體殉道。
-
6 # 鴻鵠迎罡
魏晉名士的代表人物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竹林七賢”,他們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七人。這些人對當時的司馬朝廷不滿,卻又無力改變現實,只能聚集到山陽一帶(今河南新鄉市輝縣)的竹林裡,把“玄學”和“老莊哲學”視作精神信仰,對酒當歌,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
其中,山濤年齡最大,是他們的精神領袖。這七人是非常有骨氣的文人,個個才華橫溢,出口成章,卻又無法實現個人抱負,因此,表面上他們看起來瀟灑放浪,但在精神上,卻非常苦悶。
他們的所作所為,對後世文人影響極大,尤其唐代大詩人對這七人非常崇拜,常常模仿他們。
他們究竟有多麼風流?若按現在的標準來看,他們絕對是潮男,引領著時代風尚。
喝酒,酗酒,在酒精的麻醉下,享受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是他們常乾的事,常常喝的搖搖晃晃,東倒西歪,醉眼朦朧。
他們還喜歡追求長生不老,喜歡一擲千金收集各種名貴藥材,煉製各種藥丸,有些藥可能有毒,服用後甚至能讓人產生幻覺,但他們喜歡這種刺激。
他們喜歡自由自在,喜歡袒胸露乳,喜歡無拘無束地在竹林遊玩,玩到盡情處,還喜歡裸奔,在他們眼裡,這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尤其嵇康,阮籍兩人,經常喜歡裸身。某天,阮籍醉酒後在房間一絲不掛地休息,嵇康來訪,看到後有些驚訝,不小心把阮籍吵醒了。阮籍有些不高興,就向嵇康發牢騷了。
阮籍說:嵇兄,你鑽進我的衣服裡邊來幹什麼?打擾了我的美夢。
看到嵇康似懂非懂,阮籍進一步說:我此時沒穿衣服,而房間就是我的衣服,你踏進房間不就是鑽進我的衣服嗎?
嵇康聽後,哈哈大笑,被阮籍的幽默俏皮完全折服,隨即,他也脫得一絲不掛,跟阮籍暢飲起來。
-
7 # 豹眼看歷史
魏晉風流是文化史上專有名詞,也稱作“魏晉風度”。是魏晉時期,人們對當時風流人物的品評,從道德風範轉向人物外貌,進而發展到對人物精神氣質的品評。
01
獨特的政治,文化現象
魏晉名士不同於流俗,有獨特的言談舉止。他們深深地影響著當時人們的心理與行為。以“竹林七賢”和“蘭亭名士”為代表,以“狂放不羈,率真灑脫”而著稱。
02
驢鳴悼亡
曹魏名士王桀喜歡聽驢叫,在他死後的葬禮上,當時的魏世子曹丕就對前來弔唁的一干大臣和王桀的生前好友們說:王桀喜歡驢鳴,我們一起來學驢叫,為他送行吧。
眾客一起驢叫,以此來悼念王桀。
03
酒鬼阮籍
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後來對魏晉禪代感到失望,就採用蔑棄禮法名教的激憤態度,轉到隱世旨趣的道教上來。
司馬氏欲篡魏,多次探尋阮籍的看法,他總是發言玄遠,莫名其妙,以此來應付。
司馬昭想與阮籍聯姻,他竟然大醉六十天,致使此事無法進行。
司馬昭欲晉爵晉公,阮籍受命執筆,依舊大醉,使者來催,就酒醉擬稿,不知所云。
04
東床快婿
王羲之十六歲時,東晉重臣郗鑑有個女兒,年方二八,十分漂亮。郗鑑聽說丞相王導子侄眾多,個個才貌俱佳,派人上門挑選。
05
乘興而來,興盡而返
王羲之的兒子王子猷,住在山陰。
一天夜裡下起了大雪,他一覺醒來,看到此情景,忽然想起了正在剡(shan)地的戴安道。馬上連夜乘船去戴家。
船行了一夜才到戴家門口,卻不進去,又直接回山陰去啦。
有人就問是咋回事?
王子猷輕描淡寫地說:乘興而來,興盡而歸,為何一定要見戴安道呢?
魏晉名士之風流,由此可見一斑。
回覆列表
說到魏晉風流人士,我腦中首先湧入一串名字,如阮籍、嵇康、山濤、劉伶等。
記得餘秋雨在《遙遠的絕響——談魏晉風流人物》中對魏晉這樣闡述——
魏晉,是一個無序和黑暗的“後英雄時期”。一代英豪灰飛煙滅,明爭暗鬥政治傾軋,變成主題。政治鬥爭的殘酷性,讓一批學識淵博瀟灑絕倫的文人名士厭煩塵囂,開始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執意在生命形態和生活方式上開闢一番新氣象。
對於風流的定義,馮友蘭老先生在《南渡集》中曾說過,魏晉的“真名士自風流”中的風流,要具有四要素,即:玄心、洞見、妙賞、深情。
具體的解釋為:
所謂玄心,可以說是超越感;
所謂洞見,就是不借推理,專憑直覺,而得來的對真理的知識;
所謂妙賞,就是對於美的深切的感覺;
所謂深情,真正風流的人,有情而無我,對於萬物都有一種深厚的同情。
魏晉時的人物的精神氣質,完全不同往日,他們那種不同流俗的作風,和獨特的言談舉止,體現了他們獨有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他們形成的社會形象和時代精神,特別注重精神上的純淨。
魏晉名士普遍活得超脫,對功名富貴漠視,而且內心曠達,豪邁不羈,他們追求的是具有魅力和影響力的人格美,其特點是:穎悟、曠達、真率。
那個時期湧現出的風流名士數不勝數,具有代表意義的風流人物,就有竹林七賢等人。七賢包括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是隱士的代表,遠離官場,淡薄名利的生活是他們樂意接受的。
這七人當中,最受世人矚目的就是嵇康,他不僅爽朗清高,心性放達,而且通曉文學和音律,晉書曾說他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天呢,這絕對是內外兼修,集外貌和才華於一體的傳奇存在!
可惜的是,嵇康太過優秀和鋒芒畢露,引起各方注意,非要拉他做官。他一直拒絕和司馬氏為伍,堅持遠離政治。他的朋友山濤曾勸他做官,他立即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
司馬昭曾想拉攏嵇康,他採取不合作態度,又因“非湯武而薄周孔”而頗招忌恨。後遭鍾會誣陷,終為司馬昭所殺。
《晉書·嵇康傳》記載:嵇康將刑東市,太學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康顧視日影,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
嵇康離世時年僅四十,海內之士,莫不痛之。那一曲著名的《廣陵散》,從此斷絕!
宋代詩人有詩讚美他,“一曲廣陵散,絕世不可寫。”
廣陵散的失傳,算是對生命、自由和尊嚴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