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在滿清一朝,康熙帝的文治武功無人能及,但是,他在親政初期一直受制於權臣鰲拜。年輕的康熙帝運籌帷幄,縝密部署,最終智擒鰲拜,真正實現了親政。但是,少年康熙帝該不該下定決心,要除掉權臣鰲拜呢?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順治帝離開塵世,把大清江山和一堆還未解決的難題留給了年僅8歲的兒子玄燁,即康熙帝。臨終前,順治帝遺詔命上三旗元老重臣共同輔政——即俗稱的顧命四大臣:索尼(正黃旗)、蘇克薩哈(正白旗)、遏必隆(鑲黃旗)、鰲拜(鑲黃旗),形成了康熙初年四大臣輔政的格局。

    康熙帝即位的最初幾年,四大臣與幼主相安無事。然而,居功自傲、驕橫跋扈的鰲拜成為短暫平靜局面下潛藏的不安定因素。鰲拜因為驍勇善戰、軍功卓著,從護軍累升至內大臣,位至公爵,賜號巴圖魯,是武將中的佼佼者。

    其他三大臣中,索尼為四朝元老,是首輔大臣,深受孝莊太皇太后的信任與賞識,鰲拜不敢與他爭。遏必隆與鰲拜同屬鑲黃旗,且為人懦弱,遇事隨聲附和,與鰲拜沒有矛盾。只有蘇克薩哈,名次排在第二,一旦年邁的索尼去世,很可能由他代替索尼總攬啟奏和批紅大權,是鰲拜專權路上的最大障礙。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去世。年少的康熙帝決心收回皇權,就於七月初七舉行了親政大典,接受百官朝賀,從此君臨天下。

    然而,權慾薰心的鰲拜根本沒把剛剛親政的小皇帝康熙放在眼裡,他還在忙著找機會陷害蘇克薩哈,攫取啟奏權和批理奏疏大權。不久,鰲拜顛倒黑白,給蘇克薩哈編造了“不欲歸政”等24款罪責,要求皇帝將蘇克薩哈及其子、孫、兄弟之子,斬決籍沒。康熙帝當然不會答應鰲拜如此荒唐的奏請了,但是鰲拜並沒有放棄,他竟然每日上奏此事,強行讓康熙帝蓋上了玉璽,僅將蘇克薩哈從磔刑改為絞刑,其他人均按其原議行刑。鰲拜的驕橫在清代權臣中是罕見的,或許只有雍正初期的年羹堯勉強可以比擬。在朝賀新年時,鰲拜竟身著黃袍(黃色是帝王之色,著黃袍是相當跋扈的僭越之舉),僅帽結與康熙不同。不僅如此,他甚至可能暗藏謀殺康熙、發動政變的禍心。昭槤《嘯亭雜錄》記,有次鰲拜稱病在家,康熙去宅中探望。鰲拜臥於床上,席下悄置利刃一柄。康熙侍衛搜檢出兇器,場面頗為緊張,康熙卻於不動聲色間消弭危機,他笑著說:刀不離身是滿洲故俗,你們不必大驚小怪。

    至此,鰲拜專權作惡已經達到了令少年康熙帝無法容忍的地步,他這才下定決心要除掉權臣鰲拜!他意識到,也只有除掉鰲拜,他才能真正實現親政。

    但是當時,鰲拜勢力強大,其黨羽眾多,分居要職,在上三旗中佔有絕對的優勢。而且,宮廷中的侍衛完全由上三旗承擔,這些人都懼怕鰲拜的權勢,唯鰲拜馬首是瞻。因此,捉拿鰲拜必須謹慎行事,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引發兵變。於是,康熙表面上不動聲色,實際上卻悄悄部署,等待成熟的時機。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康熙八年(1669)五月十六日,機智果斷的康熙帝親自向自己的親信衛隊善撲營做動員部署,當眾宣佈鰲拜的罪過,召鰲拜入宮,“立命擒之”,遏必隆也同時被捕。康熙帝親自揭露鰲拜的罪狀,羅列了鰲拜欺君擅權、結黨亂政等30大罪狀。

    任何一個稍有抱負的帝王,都不可能容忍鰲拜這種權臣。康熙開始謀劃剷除鰲拜。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與近臣索額圖密謀,支開京城中鰲拜的親信(主要是軍隊將領與警備骨幹),隨後又安排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衛戍部隊的指揮權。在鰲拜入朝時,康熙密令庭前布庫少年們(布庫是滿族的一種摔跤遊戲)將之生擒下獄,並宣佈鰲拜三十條罪狀,本應處革職、斬立決,但康熙帝念其往日功勳,將其免死禁錮。

    但是鰲拜涉及到的人和事太過龐雜,為避免朝政動盪,康熙帝對涉案之人做了區別處理。對鰲拜,康熙赦免了他的死罪,改為拘禁;對遏必隆,“特為寬宥,仍以公爵宿衛內廷”;對其黨羽,減少處死人數,從輕治罪。康熙此舉有效防止了株連,穩定了朝廷的秩序。

    康熙固然是一代政治強人,但滅鰲拜集團而不引發政體或社會鉅變,也並非全因他的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當知,在皇權時代,不論某人如何位極人臣,他的權勢都必須依靠皇權的庇護才能存在。權臣的合法權力來源,只能是經由皇權授予、確立和保障,即使權臣可以偶爾超出皇權的管轄和約束範圍,但他終究還是不可能另立門戶、改變江山的顏色。

    如此看來,權臣與皇帝之間的鬥爭,只是上層政治人物的角力遊戲,它關涉到高層權力的再分配,是有中國特色的內閣重組,順便也對民眾進行公關教育,但對整個國家的走向、政體的變革、民眾的福祉,並無太大影響。

  • 2 # 狼過峰

    康熙擒鰲拜基本上在有關康熙皇帝的影視劇中都會出現,鰲拜作為三朝元老,又是滿清第一勇士,對剛親政的康熙來說,威脅不言而喻。那麼鰲拜真的造反了嗎?日益驕橫的生活!

    鰲拜的驕橫專權到了何種地步,可以從以下幾個事件中看出一般:

      第一,新年朝賀的時候,鰲拜也是身穿黃袍,頭帶與康熙帝同式樣的冠冕,僅在帽結處與康熙帝有所區別!

      第二,鰲拜為了打擊正白旗勢力掀起了“圈地運動”。什麼是圈地運動呢?就是當初清軍進關時劃給了八旗很多的土地,但鰲拜為了打擊正白旗的蘇克薩哈,藉口當年多爾袞把鑲黃旗應得之地給了正白旗,就私自把正白旗的地劃到了自己的旗下,看看,就是這麼的猖狂!這件事情鬧到了康熙那裡,所以康熙就派大臣去查這件事情,但是幾位大臣的公正惹惱了鰲拜,竟然被鰲拜假傳聖旨,殺了三位大臣及家人百餘口!

      第三,並且在早朝時,大搖大擺地走上金鑾殿,傲慢地對康熙皇帝說:“啟稟萬歲,蘇納海違背聖命,撥地遲誤,並勾結朱昌祚、王登聯妄奏欺君,均已被臣逮捕處死!”

      而且最猖狂的是他在早朝上告訴康熙皇帝蘇克薩哈要謀反,並希望殺了他,康熙帝與之爭辯,鰲拜便在廟堂之上與康熙帝爭吵起來,並三步並兩步地衝上御案,抓住康熙帝的龍袍,恐嚇道:“我說殺得就殺得,你小小年紀知道什麼!”說完,便揚長而去,並立即傳旨絞死了蘇克薩哈,滅其全族!

      此事之後,鰲拜的擅權終於徹底激怒了康熙帝,從而使康熙帝及孝莊文太后下定決心要除掉鰲拜了!所以鰲拜就這樣被康熙擒獲了,康熙帝開列給鰲拜三十條罪狀,其中與結黨擅權有關的就有二十二條,另有不尊太皇太后二條,對冊立皇后妒忌、私買奴僕等五條。

    可見,鰲拜最終獲罪的原因,還是他結黨營私、擅權專橫,阻礙了皇權的高度集中,與君主的乾綱獨斷形成了強烈的矛盾,而不是他有叛逆篡位之嫌。

      

  • 3 # 草莓愛旅行

    康熙帝姓愛新覺羅,名玄燁,是順治帝的第三子,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生於景仁宮。玄燁雖然貴為天子,但八歲喪父,十歲喪母,少年時代就成了孤兒。這不幸的遭遇給他帶來許多政治的、人情的煩惱,同時也造就了他獨立思考、奮發圖強的個性。順治帝臨死之前,遺詔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叫他們共同輔佐年僅八歲的玄燁做皇帝。這四個人受命後,曾在順治帝的靈前宣過誓,說他們要“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並且保證“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結黨羽,不受賄賂”等。但是,這些誓言保證不久都化作了泡影,輔政的大臣變成了少年天子的絆腳石。四個輔政大臣中,索尼年老早死,遏必隆追隨鱉拜,蘇克薩哈與鰲拜有矛盾,康熙六年(1667年)時被鰲拜誣陷致死。鰲拜是個專橫跋扈、野心勃勃的人物。他肆無忌憚地貪汙受賄,結黨營私,瘋狂地擴張自己的權力和財富;並以維護祖宗之法為藉口,把順治時期的某些進步改革一個一個地推翻。鰲拜還欺康熙年幼,經常在康熙面前呵斥大臣,甚至吼叫著同康熙爭吵不休,直到康熙讓步為止。面對這樣一個咄咄逼人的傢伙,康熙應當怎麼辦呢?下令逮捕嗎?不成。因為這個人不僅大權在握,而且還有一大批黨羽,弄不好要出大亂子。康熙六年(1667年),玄燁已經十四歲,依照規定,他可以開始親政了。此時他雖然還是個少年,但他天資聰慧,機智過人,加上平素努力學習歷代統治經驗,已經開始向成熟的彼岸過渡了。於是,他不動聲色,悄悄地開始準備剷除鰲拜。古人說:欲擒故縱。玄燁對鰲拜也是採用的這種麻痺戰術。他曾給鰲拜父子分別加過“一等公”“二等公”的封號,以後又分別加了“太師”“少師”封號。至此,鰲拜父子也真到了位極人臣的地步。然而,加封不過是一種表面現象,而且是一種假象。玄燁親政後不甘做傀儡皇帝,他同鰲拜的矛盾無法掩飾地日益激化起來。到康熙八年(1669年),鰲拜自恃位高權重,經常藉口有病不上朝。有一次玄燁去探望鰲拜,御前侍衛和託發現鰲拜神色反常,便迅速走到鰲拜床前,揭開席子發現一把匕首。鰲拜見此情景十分緊張。玄燁卻出人意外地笑了,說:“刀不離身是滿人的故俗,不足為怪!”當場穩住了鰲拜。回宮後,玄燁以下棋為名,立即召大學士索額圖入宮,謀劃剷除鰲拜之事。在此之前,他以演習摔跤為名,訓練了一批身強力壯的少年,為擒拿鰲拜做準備。現在,終於到了實施他的計劃的時刻了。一天,當鰲拜入宮去見玄燁時,便人不知鬼不覺地被一群演習摔跤的少年擒住,並立即被投入監獄。玄燁監禁了鰲拜後,公佈了鰲拜的三十條大罪狀,逮捕、懲辦了鰲拜集團的首惡分子。後來,鰲拜死於獄中。玄燁解決了鰲拜之後,還為以前受鰲拜打擊迫害的人平反昭雪,下令永遠禁止圈佔民地,限制奴僕制度,放寬逃人法,改革政府機構,恢復被鰲拜取消的內閣和翰林院。由於玄燁這些決定深得人心,因而進一步鞏固了清朝的中央集權。剷除權臣鰲拜,使少年的康熙帝在政治上從此擺脫了充當傀儡的煩惱,為他日後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創造了條件。但是,少年時代的康熙帝還有第二個煩惱——科學的煩惱。這種煩惱在當時的具體事件就是清初的歷法風潮。清朝定都北京後,曾經為明朝修改曆法的一些西方傳教士,又投靠了清政府。以湯若望為首的耶穌會士們,在順治帝當政期間,受到極為優惠的待遇。由於修改曆法取得成績,湯若望被任命為欽天監的監正(相當於國家天文臺臺長),還被賜予“通玄法師”的稱號。順治帝死後,康熙年幼,鰲拜排斥一切進步事物。可巧有一個名叫楊光先的人,上書給清政府,說明末科學家徐光啟借鑑西方科學是“貪其奇巧”“陰行邪教”,有陰謀;又說湯若望陰謀推翻清朝,在《時憲曆》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字,是向全世界宣示清朝屈服於西方,應將湯若望等人處死,恢復舊曆法。在鰲拜操縱下,議政王會議、禮部、刑部決定廢除新曆法,並殺了一批主張用新曆法的人。僅僅由於康熙祖母的庇護,湯若望才免於一死。湯若望下臺後,楊光先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楊對天文曆法並無新的研究,對中國古老的一套也不熟悉,所以推算的錯誤屢屢出現。這時,玄燁已經十五六歲,他一面醞釀著消滅鰲拜勢力,一面思考著解決新舊曆法爭議的途徑。當時,他還沒有能力從科學上分清這場鬥爭的是非,因而十分苦惱。但他知道,只有拋棄偏見,並用實驗的方法來檢驗新舊曆法,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他派大學士李霨等人向楊光先和西方傳教士南懷仁等宣讀他的指示:不準心懷偏見,不許固執己見,“務須實心,將天文曆法詳定,以成至善之法”。後來經過多次測量、推算,楊光先等人的舊法總是不準,而南懷仁的新法則比較準確。但楊光先的理論很厲害,說:“皇上是堯、舜的繼承人,應該用堯舜以來的老黃曆,假如改用西洋曆法,那麼堯舜以來的諸書禮樂、文章制度就都完了!”所以,“寧可使中國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國有西洋人!”康熙帝對此非常反感。到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鰲拜集團倒臺。七月,南懷仁等傳教士控告楊光先“依附鰲拜”,要求將楊處死。康熙帝雖然支援新曆法,但反對把這場科學上的公案引入政治鬥爭的邪路。所以,他決定寬大處理:“楊光先本當依議處死,但念其年老,姑從寬免,妻子亦免流徙(流放)。”清初的歷法爭議,對少年的康熙帝產生了極大的刺激。他後來回憶說:“新舊曆法兩派互相控告,死了不少人。在雙方辯論時,王公大臣中竟沒有一個人對曆法有了解。朕目睹其事,心中痛恨。所以在日理萬機之餘,專心學習天文曆法二十餘年,終於略知其大概,不至混亂。”在科學的是非面前無所依從,雖然是他少年時代的一大煩惱,但卻使他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康熙十五年(1676年),他下令欽天監的官員必須學習新法,對新法不掌握的人,不準升用。不過,康熙帝雖然學習西洋曆法,但他並不迷信和死守這些成果。他認為,新法使用年月久了,也會出偏差,也必須不斷修正。少年時代的康熙帝,在政治上剷除了鰲拜集團,在科學上分清了曆法爭議的是非。這兩件事,顯示了他的確具有卓越的智慧,有統治國家的巨大魄力。

  • 4 # 我家的貓叫皮蛋

    少年皇帝為了立威和掌權,當然要除去權臣鰲拜。

    但是單純就鰲拜這個人來說,權臣不假,但是沒有電視劇小說網路上說的那麼壞。鰲拜在影視劇中大多數都是那種驕傲跋扈、貪婪不足的奸臣形象,但是鰲拜並非皇族出身,完全是靠自己的軍功一步步當上故名大臣的。

    鰲拜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要知道清朝入關前後正是其戰鬥力最彪悍的時候,能夠在無數滿洲勇士裡面脫穎而出取得這個稱號,那真是在腥風血雨中趟下來的,一寸功勳一寸血。

    鰲拜在努爾哈赤時期便嶄露頭角,被努爾哈赤稱為“萬人敵”。努爾哈赤喜歡讀三國演義,萬人敵本是三國張飛的稱號,可見努爾哈赤對鰲拜的喜愛。鰲拜雖然戰功卓越,但是由於鰲拜忠心於皇太極,所以皇太極離奇死亡後,多爾袞便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豪格率兵征討張獻忠時,豪格的隨軍參領冒領軍功,這個事情被多爾袞發現並大做文章,以鰲拜監管不力才會使人冒領軍功為由,革去了鰲拜的世襲職位,後來豪格被冤殺,鰲拜受到誅連下獄,後因念其軍功才免於一死。

    受到多爾袞的打壓其實反而成了鰲拜的政治資本。加上鰲拜本來就軍功赫赫,順治親政後,大肆清洗多爾袞黨羽,聞知鰲拜、索尼等人曾經盟誓“一心為主,生死與共”,遂對鰲拜極為敬重,視為心腹重臣。此後,鰲拜隨侍順治身邊,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成為了順治最心腹的大臣之一。這個時候的鰲拜其實算得上一個良臣。

    順治十八年,順治皇帝病死,八歲的康熙登基。順治帝給康熙留下了四位顧命四大臣:索尼(正黃旗)、蘇克薩哈(正白旗)、遏必隆(鑲黃旗)、鰲拜(鑲黃旗),形成了康熙初年四大臣輔政的格局。

    索尼位居四大臣之首,是首輔大臣,索尼在的時候四大臣相安無事。隨著索尼的病逝,鰲拜的野心便開始膨脹,因為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與鰲拜同屬鑲黃旗,且為人懦弱,遇事隨聲附和,就是鰲拜的半個小弟,就剩下一個蘇克薩哈,但是蘇哈薩哈是正白旗人,多爾袞在世偏袒正白旗,蘇克薩哈這個處境就很尷尬,所以說鰲拜打壓蘇卡薩哈反而會得到其他八旗勳貴們的支援。

    鰲拜勾結其他八旗旗主,給蘇克薩哈編造了“不欲歸政”等24款罪責。要求康熙帝將蘇克薩哈及其子、孫、兄弟之子,斬決籍沒。在康熙的堅持下,最後僅將蘇克薩哈從磔刑改為絞刑,其他人均按其原議行刑。

    蘇克薩哈一死,遏必隆又是鰲拜的應聲蟲,這個時候的鰲拜權力達到了頂峰。其實看鰲拜的歷史你說他是陰謀家還真是冤枉他,只是權力的慾望將這個滿洲巴圖魯腐蝕了,大權在握的鰲拜一時風光無二。

    可惜鰲拜遇見的是城府極深能力出眾的康熙,康熙早就想除鰲拜而後快,但是鰲拜勢力強大,黨羽眾多,分居要職,在上三旗中佔有絕對的優勢。捉拿鰲拜困難重重,康熙表面上不動聲色,暗地卻悄悄部署,等待時機。

    清史稿鰲拜被抓是這樣記載的:康熙八年,上以鰲拜結黨專擅,勿思悛改,下詔數其罪,命議政王等逮治。康親王傑書等會讞,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並籍其家,納穆福亦論死,上親鞫俱實,詔謂:“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納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錮。鰲拜死禁所,乃釋納穆福。

    看清史稿好像並沒有說鰲拜是被布庫少年所擒,當然不管有沒有這回事情,康熙抓鰲拜肯定是動用了手段的。

    所以為了能夠獨掌皇權,乾綱獨斷,鰲拜康熙是不得不除,但是一旦除掉鰲拜勢力,自己完全親政後,對於鰲拜的功勞康熙還是掛念的,所以鰲拜被抓後並沒有被殺掉而且囚禁而死,康熙晚年時還為鰲拜平反,鰲拜的子孫也在其病逝十幾年後相繼出任朝廷大官。

    對比一下索額圖的遭遇,以及康熙猜忌記仇的性格,我甚至懷疑鰲拜有沒有說的那麼壞,當然這要靠史學界去考證了。

  • 5 # Z先生評說歷史

    在《康熙王朝》中少年康熙生擒鰲拜的戲碼足夠精彩,在周星馳的喜劇電影《韋小寶》系列中同樣如此,其實,在歷史中康熙和鰲拜的故事也同樣真實!

    順治辭掉帝位以後,傳聞出家當了和尚或者說是病逝,他給少年康熙安排了四位顧命大臣。本來鰲拜在四人中的位置排在第起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鰲拜的權勢變得隻手遮天,一人獨大起來!

    那麼少年康熙還不該除掉鰲拜呢?

    個人認為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應該!

    1.鰲拜謀反證據不足,但結黨營私跡象明顯!順治死後,康熙即位,四位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走上前臺。鰲拜雖然排在第四位,因為索尼年事已高,不太管事,而遏必隆膽小沒有主見依附與鰲拜,而蘇克薩哈沒有能力,正是如此,鰲拜開始了一人做大專權的道路。

    14歲的時候,康熙開始親政,本來這個時候幾位輔政大臣應該卸任,把權力還給皇帝,然而鰲拜仍想獨攬大權,先是編織罪名除掉了蘇克薩哈,而此時索尼已經老死,四個輔政大臣只剩下一個依附於鰲拜的遏必隆和鰲拜,可想而知,鰲拜大事小事都是他說的算,完全沒有康熙什麼事!而且鰲拜黨羽已經遍佈朝廷內外,權勢滔天!

    2.14歲開始親政的康熙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收回皇權!索尼臨死前,讓康熙親政,然而康熙仍然受到鰲拜的全面壓制,根本沒有半點實權。

    而且在蘇克薩哈提出要辭去輔政大臣的職務還政於康熙的時候,竟然被鰲拜編織罪名除掉了,此時,康熙想要和平的收回自己的權力,恐怕是不可能的了,因為一家獨大的鰲拜根本不會輕輕鬆鬆就把權力還給康熙!

    兩年的時間過去了,康熙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安,他必須採取行動來保證自己的皇權不至於最終落入他人之手!

    3.“一朝天子一朝臣”,康熙需要立威並培養自己的人!鰲拜作為大清打拼天下的有功之臣,曾經有“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而如今,更是經過將近十年輔政的時間,其黨羽和勢力非常龐大,有他在,康熙想幹什麼事都幹不好,而且如果仍然坐視不管,鰲拜假如有謀反一心,恐怕大清的天下就要改名換姓了。

    所以,無論出於哪一種目的,康熙必須除掉鰲拜,和平解決已經不可能了,鰲拜不會主動的交出權力,於是少年康熙才制定計策,在武英殿生擒的鰲拜!

    康熙除掉鰲拜,才能加強皇權的統治,更可以認命使用一批忠於自己的人。

    綜上所述,鰲拜是康熙無法繞過的一道坎,除非鰲拜主動卸任,否則康熙與他無法共生,顯然,鰲拜沒有放權的意思,那麼康熙就必須除掉鰲拜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合種子怎麼進行繁殖?它們的高產栽培技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