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玟囈心理

    如果有些孩子的性格是內向,內斂,不善於表達的,那麼可能當看到父母的情緒失控會變得更沉默,更畏懼。

    言傳身教很重要。

  • 2 # 建築會計瀟瀟

    孩子會自卑,不敢表達自己,不願意表達自己。而且還會受大人的影響,有樣學樣也會變得暴躁易怒。

    最好的教育是育己,孩子是大人的鏡子。

  • 3 # 貨車兄弟有話說

    父母真的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以後你的孩子也會被你影響到。以後的心理肯定發育的情商偏低。

    首先,你的孩子因為你的打罵會變得畏懼你,以後膽子會變得越來越小,性格變得內向敏感自卑。

    第二點,社交能力會變差,不敢與人交際,為什麼很多人一輩子碌碌無為,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問題,他們從小沒有被灌輸愛人的念頭,沒有被鼓勵,沒有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和耐心。孩子的先天教育決定他以後的路能不能成才。

    父母教育孩子應該有耐心,學會引導和獎勵的學習方式,發掘出孩子的天分和潛力。雖說命運無常,但一開始父母能把好的念頭灌輸入孩子的潛意識,潛移默化,以後走的路也不會太艱難。

  • 4 # 嘰裡咕嚕楊媽咪

    作為家長的我們,是孩子最初接觸的人,也是孩子性格塑造期重要的參與人,都說“家庭是製造性格的工廠”,那麼脾氣暴躁的父母怎麼能夠製造出品質優良的機器,而且脾氣暴躁是會代代相傳的,耳睹目染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都說“會學不如會看”,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多數會走向兩個極端,要麼性格變得內向,懦弱而不自信,要麼更加暴躁,容易有暴力傾向,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我相信後期的影響更重要?

    所以為了孩子,也為了我們自己,保持微笑,不要讓我們被壞的情緒帶進深淵,深呼吸一下,開心其實很簡單!!

  • 5 # 水蜜桃128

    父母控制不住情緒,可能給孩子大腦造成永久傷害

    現代人很多的心靈疾病都跟家庭有關,尤其是跟童年時候所受到父母師長的影響有關,在此佛醫堂要大聲呼籲各位父母師長,一定要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善待少年兒童的心靈健康。

    也許在許多家長看來對孩子發火是件很普通的事,但無論是從情感上,從長期效果上,從理論上,這一舉動都極不可取,甚至會給孩子的大腦機能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做父母就是一場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修煉,自己的情緒控制關,先過了吧!

    有一個小學一年級的男孩,和爸爸的關係不怎麼好。這個男孩是個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短暫的ADHD(注意力缺乏,運動機能亢奮)兒童。在生活中,他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和爸爸發生衝突。

    每到吃飯時,這個孩子就不好好吃飯,到處跑著玩,而爸爸就會發火,大聲怒吼:“快吃飯!”孩子一害怕,就把飯碗扔掉,然後逃跑了。爸爸總是氣得摔椅子、摔東西,把整個家裡摔得亂七八糟。

    每次吃飯時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而媽媽呢,也不勸阻,只帶著另一個孩子躲到房間裡去。

    迄今為止,我成功診治了很多爸爸,但像這樣的爸爸還是第一次見到。

    孩子來的時候坐不住,跑來跑去,一會兒摸摸檔案,一會兒摸摸物品。孩子爸爸正和我聊天,看到孩子這樣,馬上厲聲說:“住手!”孩子就像沒聽見一樣,仍然到處摸索。爸爸發火了,抓起孩子,舉到空中,威脅說:“你再不住手就摔死你!”

    “是不是控制不住情緒啊?”

    “是啊,可是大多數的爸爸們不都是這樣的嗎?”

    “不是的,大多數爸爸都不是這樣的。不能那樣對待孩子,那樣的話,孩子是好不了的。您或許不太懂,要不接受一下檢查吧?”

    結果顯示,原來孩子的爸爸也是ADHD。他上學時頭腦並不笨,可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一考試就考不好。進入社會工作後,往往也是三心二意,多次半途而廢。

    我給孩子和爸爸都開了處方,對他們進行了提高注意力的訓練。結果爸爸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獲得了晉升,孩子的行為也好轉了。

    ADHD是屬於遺傳性傾向的疾病,焦躁障礙和憂鬱障礙大部分也是遺傳性傾向的疾病。但並非這些疾病都會對成長產生影響。即使出生時是這種體質,但只要得到後天良好的養育,就不會對成長造成影響。

    父母控制不住情緒,不僅是對於ADHD兒童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影響,就正常的孩子而言,如果父母經常大怒,也可能導致孩子長大後大腦機能出現異常。如果後來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不會控制憤怒情緒是嚴重的問題,身為父母,必須能夠控制憤怒。

    不論是誰,如果壓力超過了自己的承受限度,就會爆發的。這就如同在夏天,用電量超過負荷量時保險絲會燒壞一樣。即使自己知道“這樣可不行啊”,但仍會不由自主地提高嗓門,摔東西。平時可以一笑而過的事,這時卻怎麼都不能忍受,這就是無法控制憤怒。

    父母的怒火會給孩子的情緒造成巨大的傷害。父母發火的時候,孩子心中會充滿恐懼。

    “媽媽發火時真是嚇死人了,可我一點兒辦法也沒有。如果哪一天媽媽突然不要我了,那我該怎麼辦啊?”

    孩子對某種狀態感到無能為力時,就會有一種挫折感;想到未來不知怎麼辦時,就會充滿恐懼。如果父母經常大怒,孩子長大後就會得壓力障礙症,導致孩子大腦機能出現異常。如果後來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父母怎樣控制好情緒?

    你今天又跟他急了?你一氣之下又大喊大叫大罵人了?你知道你有理,可事後你也不忍了?父母們學會在緊張忙碌的時刻平息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對自己都是一件好事。

    你可能正在為迎接客人而忙亂地準備晚餐、你可能因為公務必須馬上打一個重要的電話、你可能好不容易利用難得的休息時間正在收拾孩子凌亂的衣櫃,或者,你正開車帶著孩子行駛在交通狀況最複雜的路段……這時候,你需要一個溫順的羊羔最理性地配合你。

    然而一個小小的頑固的聲音卻突然回答你說:“不,我不!”——為什麼這麼大的孩子就是在你最沒有功夫去處理他的時候,偏偏要不聽話,給你出難題?!一股怒火直頂腦門,你衝著他就大喊起來:“#¥※@……!!!”當然,在你情緒不是這麼緊張和激怒的情況下,你一定不會說出“某些話”。

    但是,被情形和心情左右的你,還是說了。事後,你也許有點兒後悔……

    於是,怎樣能讓自己在緊張的時刻儘量保持平靜呢?另外,兒童精神病學家、醫學博士LyndonD.Waugh說:“喊叫、怒吼其實是一種面對挫折的強烈迴應。事實上,當父母一時沒有更加有效的辦法去管教和約束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大發脾氣。”那麼,如何讓孩子在這種時刻遠離那些讓人討厭的行為也是父母同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在我最忙亂的時候,哪怕是孩子的一點點小過錯,都會激怒我朝他吼。唉,我怎麼能控制自己的脾氣呢?”

    壓力會使你眼中的過錯放大。也許只是因為他拒絕把外衣穿上,你就感覺“怒不可遏”。而事實上,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這種不聽話的卻是他這個年齡能夠被允許的“過錯”。所以關鍵還是在於父母怎樣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這個年齡的孩子也正處在要學會認識情感、控制情緒的階段,父母們榜樣的力量是最有說服力的。

    如果要發火,就趕緊跑到無人的地方去

    在快要發火的時候,與其追問自己為什麼發火,不如快點消掉怒火。當感覺自己控制不住就快發火時,不妨趕緊跑到一個無人的地方。

    我在情緒不太好的時候,就會故意晚點下班。送走全部的患者後,關上診療室的門,獨自靜靜地坐著,或閉目養神,或聽聽音樂,等著情緒慢慢地平靜下來。因為如果帶著不好的情緒回家,即使孩子沒有犯錯,自己也會無緣無故地發火。

    在家裡,我感覺到自己要發火的時候,就會坦率地對孩子們說:“媽媽要發火了,待會兒再說吧!”然後趕緊走進洗手間。

    到洗手間照一下鏡子,看到自己滿臉漲得通紅,於是我就漱漱口,然後坐到馬桶上冷靜情緒。一會兒之後,我就會感覺完全沒有必要這樣發火啊!於是漸漸地情緒也平靜下來了。消了火,再出去面對孩子們,就沒有那種攻擊性的衝動了。去超市或到公園散散步,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在經常發火的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也會表現得沒有自信心,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對別人發火,經常感到憂鬱,具有反抗、神經質、冷漠等性格,還會對世上的一切都持否定的態度。

    而這些在經常發火,或不會控制自己情緒、行為的父母身邊成長的孩子,是無法獲得幸福的。

    認為每天不得不發火的父母們啊,請暫停你們的謾罵,因為不管你發不發火,世界都不會因此發生絲毫的改變。但當你決定平靜下憤怒的情緒,儘量少發火的瞬間,你和你孩子的人生就會因此而改變。

    怒火來襲時你需要:

    幫助自己在這樣時刻制怒,可以採用這樣一個簡單有可行的方法:在你馬上就要爆發的時候,告訴自己“停!停!等會兒!”(如果說出聲音來也許會有點兒傻,但那樣或許更有效果!)然後,深呼吸,它能幫助你的“火山”暫時不要噴發。

    這時,告訴孩子:“我需要冷靜一下!”哪怕你正處在極其忙亂的情形中,這樣幾十秒鐘的平靜和平息是相當重要的,喝杯水或者洗把臉,在視窗透透氣。等你自己真的冷靜了,你再回來找到一個合理的勸說的方式:“如果你不趕緊穿上外衣,去看木偶劇就會遲到!你就只能更晚看到你喜歡的匹諾曹!”

    你還需要知道:

    小孩子的反應總是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樣的,他們對變化的反應總是需要時間的。因此,你要在心裡對現實有一個合理的判斷:究竟是孩子太不配合?還是你完全可以更好的計劃時間,不至於此時如此的忙亂?

    如果你知道自己現在做的決定或者將要進行的事情,孩子一定不會特別願意的話(比如因為你突然有事,需要馬上帶著孩子離開遊樂場),那麼你就做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把他說服“心甘情願”地遵從你的決定。

    這種說服的過程不僅是最耽誤時間的,而且也最容易把你推向情緒的極限。讓孩子自己去平復他的不滿,平衡這種挫折的心情。“我越是忙得沒有時間的時候,我越得不斷重複跟他說的話,這些重複的嘮叨就會拱我的火兒!我怎麼能讓他在這時候重視我的話呢?”

    這時你需要:

    如果你實在是已經嘮叨累了、疲了、剩下的只想狂吼亂叫了,那麼,你就暫時讓那些“違規行為”從眼前晃過去吧。當然,這只是暫時“挽救”你的權宜之計。而這時候,當孩子發現你“投降“了,他會無情地測試你的決心和底線。

    如果他們破壞的規矩沒有那麼嚴重的話——比如在你打電話的時候多吃了好幾塊糖,或者你希望他按時睡覺(以便於你有一些時間工作)可他不,那就隨他去吧。

    你還需要知道:

    仍然不要忽視你自己對於那些規矩、紀律的嚴肅性。你也可以選擇適當的時候和孩子交流,告訴他:規矩仍然是規矩,因為他總是不聽話,造成了你們之間不斷的矛盾。現在你暫時不約束他,只是為了暫時避免矛盾。但你仍然會堅持貫徹你的要求。

    找時間給自己放鬆一下,精神緊張、疲勞的父母常常容易對情勢判斷出現誤差,也不太容易想出高明的對付小東西的辦法。同時,也可以利用出遊、玩耍或者飯後散步的機會幫助孩子理解那些讓他討厭要求,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下與孩子取得溝通。

  • 6 # 根本幸福

    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說:

    “就某種意義而言,父母的位置決定了孩子人生的起點,父母在山頂,孩子不會生在山腳,父母在山腳,註定你的孩子不會活在山頂。”

    父母的高度,不一定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但一定可以決定孩子人生的寬度。

    父母的言傳身教,在教育中起到決定性因素。

    如果父母在起點就讓孩子的出路被切斷,無異於鳥兒丟了翅膀,想要衝天而起基本就是奢望。

    命定的侷限儘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

    鄭瓊說:“在一個只論輸贏的社會里,每個人都是受害者。真正的出路不在於要離開哪裡,而是在於我們的內心是否對自身所處的這個文化有覺察和反省,並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選擇不應該是被賦予的權利,而是自己透過爭取改變命運的機遇。

    每一個不肯放棄的人,都可能是最後贏家。

    有錢有權並不能給孩子更高的起點,但父母的認知和格局,卻讓袁晗寒贏在了起跑線。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大理石。

    他說,把一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孩子所在的集體、孩子本人、書籍,以及偶然出現的因素。

    作為孩子起點的家庭,直接決定了其成年後會成為怎樣的人。

    原生家庭的認識空間有多大,孩子的未來發展空間就有多大。

    人生是場馬拉松,世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能贏在起跑線上。

    財富帶來的物質差距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觀念上的差距。

    命運給我們設定的牆並不高,只要有向上的渴望,就可以躲開上帝扔過來的石頭。

    能摧毀一個人的,從來不是眼前的困頓,而是不再相信奮鬥的力量,不再相信奮鬥帶來的改變。

    人生的道路上,所有努力都值得。

  • 7 # 氿申

    身邊有個朋友在某種程度就是控制不了情緒的媽媽,比如一群孩子們和家長們聚會她會忽然因為某個不大的問題對著孩子大吼起來,這種情況發生的還較為平凡。孩子們是從幼兒園時起就在一起玩耍,可以說是看著長大的,從幼兒園到小學二年級,這娃比較優秀,學習不錯,老師們都很喜歡他,應該說是個情商很高的孩子。三年級開始問題出現了,孩子對與媽媽的吼叫式教育反彈了,以消極對待,你要我做作業,那我先拖著等你吼了我才開始做,於是呼成了惡性迴圈,直至發展成動手打,結果呢……孩子把自己放棄了,還沒學,先說我不會,這可不僅僅是不自信了,是發自內心的牴觸。

    再說這孩子的幾個真實故事吧,三年級時,又一次因為他的媽媽讓本來在他家玩耍的小朋友提前回家了,這娃竟然將自己反鎖在廚房裡,然後爬上了廚房的桌面,在開啟著的窗邊來回走,他家是在十樓,窗戶沒有做防護.....我知道這事後後怕了許久。這事發生後,這位媽媽的確改變了一段時間,和風細雨,可還是架不住孩子調皮,於是再次回到過去,四年級的孩子個子幾乎跟媽媽差不太多了,媽媽再打居然還手,和他媽媽對打起來,過後我悄悄問這娃,知不知道不可以打媽媽的?孩子回:她打我,我就還手。

    說了挺多,其實控制不了情緒的媽媽對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自卑,暴力,說謊,懦弱....不好說,但我身邊的故事也許可以說明一些吧。

    最後要說,帶孩子途中,控制情緒,切記切記!

  • 8 # 古韻小才女

    在家庭教育中,由於控制不住情緒,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的情況比較常見,容易造成孩子自卑、懦弱、缺乏自信、逃避、叛逆等性格問題。更有的孩子不愛說話,總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接觸外面的世界,甚致發展成“自閉症”。

    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1、缺乏自信

    為什麼會缺乏自信呢?我想,造成孩子的這種思維習慣應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在家庭里長期受到打壓式教育,自己的想法完全不被重視,一味的聽取父母的“保姆式”教育,全程聽父母的安排,而喪失了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要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傷自己孩子的心!

    曾經碰到這樣一件事:有次我去姐姐家串門,剛好看到姐姐在陪小外甥寫作業,姐姐一邊輔導一邊嘟囔著說:“你看你這次,才考了這麼點分,你看人家某某同學,每次都是前幾名,字寫的這麼難看,真是笨死了……”

    小外甥一邊抹眼淚,一邊努力的改著作業。搞的氣氛異常緊張。

    這個時候,我走過去拍了拍小外甥的肩膀,然後看了看他的作業,撫摸著他的頭,微笑著說:“嗯!這幾個字寫的不錯非常棒!如果那幾個字也能夠寫成這樣就更好了!這次考的不好沒有關係,我們找一下原因,只要是努力加油,下次一定會考的更好!”

    小外甥得到了心理安慰,馬上破涕為笑,氣氛也好多了,寫作業也認真了很多。

    長期受到批評,得不到鼓勵和表揚的孩子,就會逐漸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潛意識裡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切聽從父母安排。生活裡有很多父母眼中的小事,在孩子心裡卻能掀起驚濤巨浪!

    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有段時間也是沒有信心,做什麼事情都是耷拉著腦袋,唯唯諾諾,不敢放開心扉去做,於是我讓他每天早上出門之前照照鏡子,仔細欣賞一下自己,並且拍拍胸膛舉起拳頭大聲高喊:“我是男子漢!我是最棒的!”

    如此,堅持了一個月,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然,提高自信不單是從一方面開培養的,還要從小事抓起,學習習慣,行為影響,家庭氛圍,甚至孩子的一言一行,我們都可以正面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我,相信自己一定行!

    2、性格孤僻,自卑

    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喜歡接觸人,不願意跟陌生人說話,喜歡把自己關在屋裡不跟外界的人溝通,這些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性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缺少鼓勵,缺少認可,長期得不到誇讚的孩子普遍性格孤僻。

    這種情況應該帶孩子出去走走,多接觸一下外面的世界,讓孩子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多一點鼓勵,多一點認可,為孩子加油吶喊!

    學做一名優秀的“啦啦隊”員。

    3、叛逆

    有很多父母感覺孩子越來越難管了,不聽話、跟父母頂嘴、叛逆、痴迷遊戲、早戀、離家出走、甚至輕生……等等,都是叛逆期的表現。

    這是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了,而父母沒有跟孩子進行深度溝通,孩子的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對抗。

    帶情緒溝通

    朋友的兒子痴迷網路遊戲,整夜不回家,不上學,整日泡在網咖!曾經溝透過多次,捱過多次打,甚至棍棒相加,可是還不見好轉,發展到了跟父母對抗,甚至離家出走!

    於是我告訴他,叛逆期的孩子不能用“棍棒教育”應該坦誠溝通,用全心全意的愛來對待他,尊重孩子的想法,做好“家是溫暖的港灣”。

    後來他兒子沉迷網咖徹夜不歸,他就整夜陪著孩子,為孩子買吃的喝的,一直陪著他,困了累了就讓他挨在肩膀上、趴在桌子上休息一會,一直就這樣堅持了七天!最後孩子看到爸爸佈滿血絲的眼睛,終於悔悟了,說:“爸爸,我錯了,咱回家吧!我從今以後我再也也不來網咖玩遊戲了!……”

    就這樣,帶著孩子回家了,從此,家裡又恢復了往日的快樂氛圍!

    叛逆期的孩子最牴觸的就是帶情緒溝通,不要打罵指責,有壓迫就會有反抗!要給孩子溫暖,應該用全心全意的愛來陪伴。我們應該尊重生命自然成長的規律,讓孩子長成他本來的樣子!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爸一枚,一邊賺錢養家,一邊陪娃長大,記錄著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即便腳下的路泥濘不堪,也堅信會有美好的明天!只要堅持,未來的路不再遙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自駕出遊有車壞在路上的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