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奇歷史觀

    漢文帝和漢景帝都比較寬厚,而漢武帝特別苛刻。漢文帝非常謹慎,做事考慮的周全,漢景帝不如漢文帝周全和謹慎。漢武帝也無法用謹慎來形容,漢武帝特別激進。下面先說說漢文帝的謹慎,漢文帝在沒做皇帝之前是代王,因為他是庶出,地位並不高,代地接近匈奴,並不是什麼好地方。劉邦的幾個兒子都被呂后殘害,呂后想要讓代王劉桓,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做趙王,劉桓拒絕了,他表示我就願意在邊境受苦。後來呂后死了,周勃,陳平等謀劃立代王劉桓為帝,漢使到了代國之後,劉桓跟眾臣進行了詳細的討論,生怕有問題,確定有把握才出發。

    晁錯在漢文帝時期就上奏了削藩的建議,漢文帝只是褒獎他的提議,但是並不採納。同樣是削藩一事,漢景帝的考慮就顯得不那麼周全,先是答應削藩,又因為諸侯王造反而殺死晁錯。晁錯是個很有才能的人,他是賈誼之後政論最好的人,只是他不會做人,得罪了很多人。可以說漢景帝殺死晁錯是找個替罪羊,讓群臣同心協力平定叛亂。但是為了達到削藩的目的,搭上一個大才的性命,方法是不是過於笨拙了?漢景帝在做太子時,與吳王的太子因為下棋發生爭執而將吳國太子用棋盤打死,從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和漢文帝的寬厚有很大差別。

    景帝和漢文帝可能在孝順方面的交集比較大。文帝有為母親親嘗湯藥的典故,是二十四孝之一。漢景帝一生對自己的母親竇太后也非常順從,竇太后喜歡黃老學說,不喜歡儒生,所以景帝一朝都沒有重用儒生。竇太后的女兒館陶公主和兒子劉武也是極盡榮華富貴。另外,節儉是漢文帝和景帝的一個很大共同點,他們從來不大興土木,營造宮殿。漢景帝死的時候,糧倉的糧食多的要發黴,國庫的錢多的穿錢用的麻繩都腐爛了。

    漢武帝則跟他爺爺和老爸正好相反,他一上臺就要大興土木,蓋宮殿,修苑林。漢武帝繼位初期還比較仁慈,東方朔勸諫他不要修上林苑,他雖然沒有采納,但是還是賞賜了東方朔。而後來漢武帝漸漸地動輒就要殺人,做他的丞相很少有能夠活過任期的,被任命為丞相就是被判死緩。汲黯曾經勸諫漢武帝說:“陛下您殺人太多,即便平時非常重用的人才也不能寬容,這樣下去天下的人才要被您殺光了。”漢武帝一向認為汲黯愚直,反駁他說:“天下的人才很多,只會不被發現,怎麼會被殺光,只要有發現人才的能力,就不愁沒有人才可以用。”說來奇怪,汲黯一向直言進諫卻活的好好的。文帝仁慈可以以德報怨,武帝急躁不能容人,但是他們都是被後世稱道的皇帝,可見人不一定要雷同,只需做好自己。

  • 2 #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漢文帝和漢景帝合稱文景之治,其中漢文帝以仁孝治天下,待人寬容大度,鼓勵農耕,確實是一代明君,

    對景帝而言,講老實話治國還行,待人就有點寬仁不是,兇殘有餘,1.劉啟做太子時,就因為下棋,一言不合,就殺了吳王太子,為後來吳王造反,留下伏筆,2.因長公主劉嫖和太子生母粟姬有矛盾,聽從劉嫖的叫唆,廢了太子劉榮,改立劉徹,而劉榮後因佔祖宗宗廟事發,本來就不是死罪,而劉啟故意由酷史郅都刑訊,逼死廢太子劉榮,3,周亞夫,竇嬰平叛有功,周為宰相,竇嬰為劉榮的老師,二人因不同意廢太子劉榮得罪景帝,景帝亦怕劉徹控制不了二人,景帝最後以周亞夫死後造反的名義餓死周亞夫,而竇嬰因竇太后尚在,未下殺手,但是給竇嬰留下了一個沒有存擋的遺詔,後來竇嬰為了救灌夫,拿出遺詔,因沒有對應的存擋,竇嬰死。

    漢武帝劉徹和景帝相比,兇殘寡恩有過之而無不及,1.竇嬰拿出死詔,只要武帝能夠原諒,可留性命,但武帝恨其當初不肯廢立太子,故意拿遺詔說事,2,寡恩無情當初因長公主劉嫖,才有後來的武帝,當時許諾金屋藏嬌,最後是始亂終棄,對待衛子夫亦是如此。3.聽信巫蠱之毒,逼反太子劉據,兩任太子最終都是自殺。4兇殘,因巫蠱之毒,殺了私放太子的田仁,殺了不幫太子的任安,又殺了鎮壓太子的劉屈氂,

  • 3 # 白sir讀書

    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這三位皇帝為祖孫三代,他們在當時都是一代明君,在位時均功績顯赫。

    在漢文帝時,由於當時的國力還比較微弱。

    晁錯作為當時的政治家,他頗有前瞻性地看到,未來各藩國將會對國家造成危害。但當時削藩還為時尚早。因為國家還需要各藩的維護和經濟支援,藩國未到非削不可的地步,所以文帝沒有走削藩這一步。

    漢文帝在位的功績主要有,實行與民休息政策,輕徭薄賦,力行節儉,對匈奴和親(在當時是有長遠眼光),這些,都為後來的統治,比如漢武帝的建功赫赫,打下了基礎。

    到景帝時,國家的國力上升,經濟得到發展,這時國力尚未多麼強盛。

    但各藩國居功自傲,大有欺主之勢,這就影響了國家發展和江山穩定。在大漢的北方,還有匈奴垂涎,不斷南下侵漢。在內憂外患的局勢中,作為一國之君,景帝做到了平定七王之亂,收回藩鎮的行政權和官吏任免權。而且他發展農業生產,改田租制,還減輕刑罰。在學術上對諸子學說採取相容幷蓄的態度,而且允許百家爭鳴,努力處理好漢匈關係。

    到了漢武帝時,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他為大漢國開創了鼎盛局面。

    這時的國力增強,經濟逐漸繁榮,所以漢武帝順理成章地完成了徹底削番工作,為了維護國家統一,他決定出擊匈奴,並獲得勝利,保證了北方邊境在一定時期內的長久安寧。他意識到經營西域的重要性,主動對外聯絡,這極大地促進了國家與外部世界的交流。

    武帝建立大漢帝國,是因為他祖宗給他建下了良好的基業,他順應歷史發展規律,彰顯了治國安邦的傑出才能。

    所以,漢帝、景帝和武帝這三位皇帝都非常出色,只是所處的環境不同,才有了不同的舉措,但他們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完成了自己應有的偉業。(完)

  • 4 # 伊耆角木

    這祖孫三代從性格來說還真沒什麼共同點。文帝隱忍、景帝衝動但逐漸學會了剋制、武帝則一貫霸道張揚。這和他們三人所處的成長環境有關。

    先說漢文帝劉恆。劉恆的性格特點就是隱忍。劉恆早年不怎麼得意,他是劉邦第五個兒子。雖然貴為皇子,但是由於母親薄姬不受寵,自己也不招父親喜愛,存在感較低,僅僅獲封代王,屬於諸侯王中封地又小又偏僻的,遠遜於趙王、梁王等富饒封地。而父親劉邦死後,他更是要面對呂后的兇狠。要知道,劉邦八個兒子,只有劉恆和七弟淮南王劉長成功活到呂后死後,其他六個兒子,庶長子劉肥差點被毒死,最後割讓封地給呂后的女兒求平安,終身不敢離開封地一步,鬱鬱而終。即使呂后的親兒子惠帝劉盈也因呂后將劉邦寵妾戚夫人做成“人彘”受到嚴重驚嚇,不理朝政死於後宮。其他四個兒子也全都被呂后害死。劉恆為了自保,與母親薄姬一直默默隱忍,如履薄冰,終於獲得呂后寬心,能夠躲過一劫。

    呂后死後,眾大臣盡滅諸呂,迎立劉恆繼位,劉恆雖然做了皇帝,卻也不怎麼好過。朝內各派勢力盤根錯節,諸侯王覬覦皇位,匈奴虎視眈眈,內憂外患。所以文帝也只能繼續隱忍,用緩和的方法,採用黃老之術,韜光養晦,休養生息,廢除肉刑,對匈奴和親,保證國家在特殊時期的過度。這一點,是靠著文帝的隱忍才能做到的。

    漢景帝劉啟就不一樣。劉啟從小就被立為太子,直到順利繼位都沒有什麼阻礙。可能就是小時候太順,養成了他衝動的性格。小時候劉啟一時衝動用棋盤打死吳王劉濞的兒子,造成劉濞對漢朝的矛盾激化,成為之後劉濞領導吳楚七國之亂的一個重要原因。劉啟一時衝動鑄成大錯,而在繼位後也做出過一些衝動的事情。比如為了解決諸侯尾大不掉的問題貿然採用晁錯的建議直接削藩,反而激化矛盾鬧出七國之亂。而之後為了平叛,又衝動地殺了晁錯,其實毫無作用,於事無補。

    劉啟不僅在國家大事上衝動,小事也是一樣。他喜愛喝酒,經常一衝動就喝的大醉,喝完發酒瘋誰都攔不住,清醒以後就責罵自己。甚至他的兒子,後來建立東漢的劉秀的直系先祖長沙定王劉發,就是他酒後衝動冒出來的結果。劉啟一次酒醉堅持要臨幸寵妃程姬,結果程姬月事在身不能侍寢又無法跟酒醉的劉啟解釋,就由侍婢唐兒代替,結果一晚就有了劉發,然後因為唐兒地位低下也不招劉啟喜歡,劉發也不招待見。

    這些事情都從一些側面說明劉啟是衝動的,有時又是糾結的。他不像兒子劉徹,即使知道錯了也要做。他明知自己錯了,卻還是會下一次繼續衝動。當然,人是會成長的,劉啟做皇帝越久,經驗越豐富,越明白父親隱忍的重要性。所以,在位後期,他的各項政策趨於成熟,也能隱忍剋制,暫時避開匈奴鋒芒與之和親,解釋面對母親竇太后處心積慮要讓弟弟梁王繼位,他也沒有對弟弟下手,而是一再忍讓,透過政治手段化解,這是他走向成熟的標誌。

    正是文帝的隱忍、景帝的剋制才創造了文景之治。也正是文景之治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才讓漢武帝劉徹有了一展拳腳的機會。劉徹十六歲繼位,少年氣盛,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為這個王朝帶來新的活力。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了思想,推恩令解決諸侯問題,重用衛青霍去病等人痛擊匈奴,開拓西域,真正成為一代英主。可以說,這個時代是屬於他的,他已經不需要隱忍,要的只有放開手去做。

    當然,劉徹的做法並不總是好的,由於其強勢性格,讓身邊臣子和親人都不敢對他有什麼意見,久而久之,自信也就難免成了自負。窮兵黷武勞民傷財,萬年更是因為巫蠱之禍害死了自己的太子劉據。才有了晚年劉徹的輪臺罪己,自己也說“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可見劉徹的性格是張揚霸道的。

    三位皇帝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也正是他們的境遇決定了三人不同的性格。

  • 5 # 平沙趣說歷史

    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祖孫三代皇帝生活和成長的環境大不相同,其性格也大相徑庭,共同點並不多,但這三者都是千古留名的明君,明君往往會有共同點,最簡單一條就是殺伐果斷,善於把控平衡。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既不是嫡子,其母也不受寵。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劉恆不過是劉邦心血來潮的產物,一向不受劉邦重視,只得了一個又偏又小的代地為封地,遠不能跟趙王如意、齊王肥這兩位受寵的哥哥相比。

    劉恆的母親薄姬是個低調的人,不受劉邦寵愛,在險惡的後宮幾乎低到了塵埃裡,這種態度讓她和劉恆在劉邦死後的後宮清理中得以倖存,同時也深刻影響到了劉恆。

    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繼位,但掌權的是呂后,她對劉邦的那些寵妃可忍了很久了,一朝大權在握,立刻揮動了手中的屠刀,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其子劉如意慘死。劉邦的八個兒子中,呂后整死了三個;劉肥的鬱鬱而終和劉盈的早逝,也跟呂后有關;劉建死於意外,但獨子被呂后所殺;真正活得好好的,只有劉恆和劉長。

    劉長是呂后養子,沒事很正常,劉恆能夠倖存,正是因為他從小養成小心謹慎的性格,從不惹是生非,再加上呂后與薄姬沒有直接衝突,這才幸運地活下來。

    周勃等人剷除呂氏後,廢殺了少帝,在經過商議後,劉恆以母戚勢力小、為人寬厚獲勝,被迎立為新的皇帝。

    劉恆的謹慎在繼位之前就已經盡顯,第一次見到使者,他甚至認為迎立是一個陰謀,占卜後才決定前往。為了以防萬一,劉恆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非常小心,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在離長安城五十里的時候,又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最後才住進了未央宮。

    劉恆雖然做了皇帝,但周勃等大臣、吳楚齊等藩國、匈奴等外部勢力,都是威脅王朝和皇權的因素。劉恆在此局勢中維持著平衡,對匈奴和親;對藩王恩威並施;對大臣分化瓦解、軟硬兼施;實行與民休息政策,輕徭薄賦,力行節儉,開創了帝制時代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

    漢景帝劉啟的命就比父親好太多了,他的生母竇氏是劉恆的寵姬,代王王后雖然育有四子,且年紀都比劉啟要大,但劉啟的四個哥哥全部早夭,代王王后也去世了,所以當劉恆繼位後,長子劉啟毫無懸念地成為太子,其母竇氏也成為皇后。

    可以說,劉啟的童年是毫無憂慮的,再加上皇權加持,他養成了一副暴脾氣,戾氣深重,常常難以抑制,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用棋盤打死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劉賢也是暴脾氣,不然也不會跟皇太子爭起來)。這件事給後來埋下了隱患,但對劉啟卻沒有太多影響,他一路順風順水直達皇位。

    繼位後的劉啟風格依舊,皇位剛剛坐熱,就貿然進行削藩,結果激起吳楚七國之亂,七國打的幌子是誅晁錯,然後劉啟轉頭就把老師晁錯咔嚓了,充分體現出他的衝動殘酷。

    只有衝動殘酷是不可能成為明君的,但劉啟偏偏就是千古稱道的明君,因為他後來漸漸壓抑住了自己的衝動個性,變得深沉,深不可測似乎是每個明君的標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掌控人心、掌控權力。

    劉啟仍然對匈奴採取守勢,也延續了父親輕徭薄賦的政策,並平定了七王之亂,順勢收回藩王的行政權和官吏任免權,加強中央集權。

    漢武帝劉徹前期遭遇類似祖父,是個不受寵的孩子,但他的母親善於謀劃,他自己也聰明得很,母子倆協力,最終在館陶公主的幫助下贏得了皇后之位和太子之位。

    劉徹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為大漢國開創了鼎盛局面。他順理成章地完成了徹底削藩工作,接著又出擊匈奴、發兵四方,將漢朝推向鼎盛。

    這三位皇帝都非常出色,都是熟練運用政治手腕的明君,只是所處的環境不同,造成性格不同,局勢不同,採取的政策也不同。

  • 6 # 史學達人

    這三個帝王,都是西漢的明君。但是,他們三個的治國方案,一點都不一樣。我們先說漢文帝,漢文帝劉恆開啟了文景之治,是個了不起的帝王。

    那麼漢文帝到底是個什麼樣性格的皇帝呢?

    他比較本分,很懂的保護自己。在呂后屠殺劉邦其他兒子的時候,在代地當代王的劉恆,對這件事絲毫沒有看法,只要呂后不找他的事,他就不會管其他兄弟們的死活。

    正是他這種打太極拳的方式,挽救了他的性命,最後,他得以逃脫,是劉邦八個兒子中,唯一一個沒有遭到呂后算計的皇子。有人說劉長也沒有遭到呂后的暗算,大家要知道,劉長是呂后親手養大的,他們之間是有感情的,所以,呂后不可能去動劉長的。

    到了呂后死了,按理說這時候劉邦八個兒子中僅活著的劉恆和劉長該站出來主持大局了,畢竟他們是劉邦的兒子,皇位由他們繼承合情合理。但是,劉恆為了自保還是選擇了不問世事。

    這時候劉邦的孫子劉肥的兒子劉襄站出來主持正義了,他覺得劉邦死後,呂后大力提拔姓呂的,打壓姓劉的皇子皇孫,讓姓劉的吃盡了苦頭,所以他開始在齊地起兵,要殺去中央把姓呂的全部給殺掉去。

    這時候在都城裡的功臣派陳平和周勃也開始響應劉襄了,因為皇城裡的呂產和呂祿這兩個呂家的領袖,沒有溝通好,指揮上又犯了錯誤,他們就被周勃打敗了,最後,姓呂的都被滅了族。

    陳平和周勃開始商議讓誰當皇帝,商議來商議去,就選了代地的劉恆。因為在他們看來,劉恆比較老實,容易操控。那個叫劉襄的齊王,肯定不能選,因為他太猛了,選了他大臣們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最後劉恆被接到了朝中當皇帝,但是,劉恆一來到宮裡,一當皇帝,他們才知道,劉恆才不是軟柿子呢!因為劉恆來到皇宮,就把軍隊的統領權安排給了自己代地的舊臣,那時候誰掌握軍權,誰就有話語權。

    劉恆當皇帝后又開始打擊那些輔佐他當皇帝的周勃,陳平等舊臣,同時提拔新人。就這樣一步一步把自己的政權給鞏固了起來。

    你看劉恆就是這種人,十分善於偽裝,該強的時候強,該弱的時候弱,人生的贏家非他莫屬。

    再說漢景帝劉啟,他的皇位是從老爹漢文帝那裡繼承過來的,在他當政的時候發生的最大事件就是吳楚七國之亂。

    我們就透過這件事來看漢景帝是什麼人?

    漢景帝朝之所以會發生吳楚七國之亂,是他削藩導致的。漢景帝削藩是他最依賴的大臣晁錯為他策劃的。

    晁錯建議漢景帝削藩主要是想加強中央的統治,削弱地方諸侯王的權利。這對於漢景帝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好事。可是當削藩的詔書下發到諸侯王那裡,諸侯王開始合起來起兵了,因為他們對漢景帝不滿,想把漢景帝趕下臺。

    但是,他們起兵不能這樣說,他們說的是去中央誅殺亂臣賊子晁錯。並且放出話來,只要皇帝殺了晁錯,他們就會退兵。

    這種謊言漢景帝竟然信了,他把還穿著朝服的晁錯給騙到菜市場秘密的給殺害了,晁錯是被腰斬的,他到死都沒明白漢景帝為何會殺他。晁錯死後還被滅了族。

    漢景帝把晁錯的人頭給造反的頭目吳王劉濞後,劉濞並沒有退兵,這時候漢景帝才知道自己上當了。不過還好,他身邊有名將周亞夫,最後周亞夫把吳楚七國之亂給平叛了。

    漢景帝就是這種人,沒有擔當,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人渣。

    最後一位漢武帝,有的人說他是千古一帝,因為他把匈奴打的服服帖帖的。也有人說他是罪人,因為他把漢朝積累多年的財富全部給敗光了,勞民傷財的事一干就是幾十年。

    還有他當皇帝比較任性,殺起宰相來毫不留情,他在位的期間,有十幾位宰相,其中一多半是被他給殺死的。在他晚年,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他還弄了個罪己詔,昭告天下,告誡子孫後代,不要學他。你看漢武帝就是這樣即讓人恨又讓人愛的皇帝。

    至於漢武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大家自己判斷吧。

  • 7 # 尋根拜祖

    如果以動物比喻,漢文帝像牛和狐狸的結合體。他勤懇節儉,任勞任怨,大漢在他的帶領下迅速復甦。他又非常有智慧,還有一點點小狡猾,善於隱忍。

    漢景帝則是一頭狼,本性冷酷兇殘。他延續了父親的政策,繼往開來。但一輩子無情無義,身邊親人多遭殘害。

    漢武帝也是一頭猛虎,胸懷大志,統領四方,天下臣服,冷酷相比於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

  • 8 # 浮沉於史

    如果真要講他們的共同點,有兩個可以說:其一,卸磨殺驢,用完了就捨棄;其二,心狠手辣。

    卸磨殺驢。

    漢文帝劉恆初為代王,呂后亂政,大臣誅諸呂,迎他入京即位,劉恆上位後,展現出了極強的政治手腕,周勃等擁立之臣皆被打擊,被一一貶斥;漢景帝七國之亂,晁錯逢迎上意,獻上削藩之言,七王聯兵作亂,漢景帝劉啟將晁錯推到臺前,殺之以洩諸王之憤;漢武帝窮兵黷武,累擊匈奴,霍去病作為驃騎將軍,冠軍侯,領兵多次深入大漠,迫使匈奴遠遁,並封狼居胥,立下赫赫戰功。不過最終,霍去病被徙朔方,死於途中。

    心狠手辣。

    漢文帝入京前夕,漢惠帝劉盈子嗣盡絕,大臣們雖不能免責,但劉恆也未必能夠撇清干係,未獲新皇首肯,屠戮宗室這種事,大臣們還真的不太敢幹,畢竟這時候的漢家並未皇權旁落;漢景帝劉啟還是太子時,與吳王太子弈棋,期間二人爭執,劉啟居然掄起棋盤就把人給打死了。這還是自家人,那如果不是自家人呢?漢武帝的心狠跟以上兩位相比要更為明顯,武帝晚年發生巫蠱之禍,太子自殺,衛皇后自盡,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毅然選擇了對衛家進行清洗。且不說衛子夫是他的皇后,二人有夫妻之情,就是衛青,也曾為他立下過汗馬功勞。然而在這位大帝面前,這些都不算什麼了。

    除了這個,漢武帝殺死鉤弋夫人,其心狠也可見一斑。誠然,人無完人,他們三位或有缺點,但對天下都還算有些貢獻,稱為明君,倒也名副其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酸變成醛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