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夠愛001
-
2 # 思寧六月說
黃帝為何叫黃帝。
黃帝,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
那麼為何稱呼他為黃帝呢,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和黃這個姓氏沒有一點關係。黃帝與炎帝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華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
傳說中黃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為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
據《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傳說十四人。”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關於黃帝的傳說:據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時蚩尤暴虐無道,兼併諸侯,當時的天下共主發明農耕和醫藥的炎帝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擊,戰亂不已,生靈塗炭,炎帝無可奈何,求助於黃帝。黃帝毅然肩負起安定天下的責任,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雙方的戰士鬥英勇無畏,戰鬥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后、力牧的輔佐之下,終擒蚩尤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稱為黃帝。
-
3 # 成武暢通
黃帝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軒轅姬。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這麼一看,好像黃帝根本與黃帝二字沒有什麼關聯,姓又不姓黃,為何會被安排為黃帝呢?
實際上,軒轅姬身上的黃帝二字本來是這個“皇帝”,皇帝的本意是旭日東昇般的我們民族最偉大的締造者。但是後來能夠被稱為締造者的人有些多了,民族這個部落出現幾個,那片部落又出現幾個,倘若都叫皇帝的話,這名字是不是有點難以區分。可以想象一下幾個部落在開會,這邊皇帝發言,那邊皇帝發言,分不清楚啊。
因此,在後來,又將稱呼改了。由於古代時期,盛行五行之說,天地有金木水火土構成,人有五指,臉有五官,肚有五臟,凡事都要向五行靠攏,強行湊個五行出來。從五個締造者中選取五個出來,按照五行之說,分別為青、紅、黑、白、黃,正好是五行中的顏色,分別是青木,赤火,黑水,黃土,白金。其實呢,遠古時期,不止是這五位做出貢獻的人,還有好多部落首領。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中所記載:“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也就是說黃帝擔任部落聯盟首領,有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徵兆,因此被稱之為黃帝。五行之中,又對應著方位,最重要的中間位置是代表土地的那個。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又是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不安排到中間,誰能夠佔中間位置?
因此黃帝本身上的皇帝,被換成為五行中,代表黃土中的“黃”字,除此之外其他締造者被稱為赤帝、青帝、白帝、黑帝,其中赤帝一般被稱之為炎帝,所謂炎黃子孫就是怎麼來的。
-
4 # 讀史鑑權謀
黃帝並不是他的名字,而是尊稱。黃帝本姓公孫,後改姓姬姓,又稱姬軒轅。所以稱軒轅帝。
黃帝因為打敗了蚩尤,征服了東夷、九黎,統一了華夏。同時大力發展了農業和制定曆法,促進了華夏民族的偉大進步。
而為什麼稱他喂黃帝呢?因為古時候的人民以土德為王,土是黃色的,而且黃帝也是出生於黃土高原,所以尊稱他為黃帝,所以黃帝的黃並不是姓,而是德望的代表,相當於諡號。後來自漢以後歷朝歷代以黃色為尊!
-
5 # 棒槌襖襖
黃帝是少典氏的後代,姓公孫,名叫軒轅。他生下來就神奇靈異,在襁褓中就會說話,幼小的時候就很伶俐懂禮節,稍大就純樸聰慧,成年以後更是睿智而幹練。
軒轅開始關注天下蒼生的時候,神農氏的勢力已經衰微。諸侯之間相互侵伐,百姓深受其害,而神農氏卻無力穩定局勢。於是軒轅便操練士卒,用來征討那些不來朝貢的諸侯。軒轅的部隊軍威浩蕩,諸侯紛紛前來俯首稱臣。此時,蚩尤最為殘暴,沒有誰能征服他。炎帝也肆意欺凌諸侯,諸侯們就都歸附於軒轅。軒轅施行德政,整治軍隊,安撫百姓,研究氣候,種植五穀,丈量四方的土地。經過數年的整軍經武、課勸農桑,軒轅的實力大增,訓練出了一支如狼似虎的精銳部隊。軒轅率領軍隊同炎帝在阪泉之野交戰。經過三次大戰,終於取得了勝利。打敗炎帝部落以後,蚩尤又開始作亂,不服從軒轅的號令。於是軒轅徵集各諸侯部落的軍隊,與蚩尤在涿鹿展開了大戰。軒轅通曉天象和氣候的規律,諳熟用兵之道,擊潰了蚩尤的部落,活捉了蚩尤,並把他處死。
軒轅擊敗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後,聲威大震。由於他治民有方,德被天下,各地諸侯就推舉軒轅為天子,取代了神農氏,這就是黃帝。黃帝被後世尊為“華夏初祖”。
軒轅氏之所以被稱為黃帝,歷來學者有多種解釋。《河圖握樞》說:“黃帝名軒轅,是北斗黃神之精。其母是地神的女兒,名叫附寶。附寶去郊野遊玩,遇上打雷閃電,感而受孕,生下軒轅。軒轅出生時胸口有黃帝子三個字”;《春秋內事》記載:“軒轅氏以土德王天下,始有堂室,高棟深宇,以避風雨。”
兩種說法中,我認為後者比較靠譜。軒轅部落生活在黃河中游地區,地處華夏的中央。以古代的五行學說來看,中央屬土,土色為黃。軒轅部落種黃土地、喝黃河水,自然對黃色有深厚的感情。於是,用“黃帝”來命名他們的領袖軒轅氏,應當是再貼切不過了。
-
6 # 軒轅豆
有人曾經問我:黃河水很黃 所以叫黃河嗎?
這個命題很寬泛的,而且受眾比較窄,大機率是冷門。搞不好又串回到 易迷 的格局裡去了,我儘量用淺顯的語言與方式回答吧?就當回答N年前朋友的提問,如果能讓大家領略到歷史的神秘面,就都是值得的。
比如說我們現在知道的:
五靈——天、地、人、神、鬼。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東、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黃、白、黑。五時——春、夏、季夏、秋、冬。五穀——稻、黍、稷、麥、菽。五味——酸、苦、甘、辛、鹹。五氣——風、熱、溼、燥、寒。五音——角、徵、宮、商、羽。
我說現代大家看見的中醫病理推斷,事實上是近代中醫總結的,並不是傳統中醫的推理方式,這個是不是很可怕?
不接受的話?那麼禁忌與配伍,是不是就是相生相剋?
對了,這是上面少了的--- 五臟。
回看了一眼,那個五色的版本其實也說的就是 民國 的國旗,五族共和是後代的衍生,就我們的視角看,PLA的五角星看著很舒服,當然5星於傳統理論裡也是祥瑞。
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了是我妄自菲薄,把我們的祖先想象簡單化了更是狂悖。無論以當今的科學認知來看,我們的祖先對於世界的推理衍變是否科學?還是從人類繁衍的視角觀察,我們的祖先曾經探索過這個世界,思考認識思辨世界無論如何都應該是閃光的。
吾族來自崑崙巔
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聖山,就不難判斷西方諾亞方舟證明過的史前大洪水,相似中國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考慮到文字記述歷史出現之前的歷史,更多時候就是口口相傳。我們暫且理解成為,黃帝很可能不是一任君王,而是我們民族由狩獵轉變為農耕的歷任君王的集體化身。因為由狩獵方式的進步,會首先產生獵物需要保鮮的飼養而轉變成為馴化豢養,因而衍生出來對於糧食的需求,結合在採集果實時候對於種子的天才發現。於是,我們的君王帶領我們從天傾西北進取到地陷東南方向的 中原,他們發現這裡太完美了!鬆軟的黃河沖積平原,不需要鐵質農具,只依靠他們掌握的木質農具就可以耕種。天啊,於是前腿弓,後腿蹬,挖坑種幾個老婆出來,俺滴娘哦農業發明嘍!勞動創造了美。
南方的朋友們不要有意見,國際上的古代文明基本上誕生於麥收區,講道理就是南方首先開化的楚國大機率是在掌握了金屬製農具之後才發展起來的。證據就是近代的漢陽鐵廠贛冶坪煤礦,還有我家鄉這裡作為楚國北進基地的漢冶遺址。
那麼就麥收區的角度看,黃河就是麥收區的地中之河,地中之河帶來土壤也涵養了土地,黃帝帶領我們完成了從狩獵到耕織的屬性轉變。從此我們發達了,我們領先世界了,連村口那幾個喝小米粥的懶漢,也跟大酋長吵吵,要有姓氏還要人人有老婆。。
簡言之:黃河就是地中之河,土地文明的母親河。
黃帝就是地中之國的人文初祖,帶領我們走進農業文明的華人的父親。
一直認為《白鹿原》很偉大,小說裡陳先生對GMD旗子的說法就是證明。
有興趣的話去看看,就是小說結尾 兆鵬 問先生蔣先生氣候時候的回答。
-
7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不姓黃,為什麼叫黃帝?
一一因為黃帝是透過人民無記名票決(黃)當上最高領導的帝的,故稱黃帝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傳黃帝姓公孫,出生於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在姬水生長成人,所以又以姬為姓……”總之,他不姓黃,為什麼叫黃帝?
這是因為黃帝是透過原始科學社會人民無記名票決(黃)當上最高領導的帝的,故稱黃帝。以後的皇帝都是明“白”地自己稱“王”的“皇”帝,即自封或私授的,所以叫張皇帝、李皇帝等。
根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龍、應用數學中,“五辰(龍)是龍人的組成部分神經中樞、領導及其機構、黃、中色、無記名交換、票決(七)等。
例如:古代帝稱“五龍”是,穿黃袍;五月初五叫端午(馬七),賽龍舟,票決冠軍“龍舟王”。
還比如:現在亮黃燈時,就是橫直道放行停止的交換時間,就是"黃帝"時間。
中華文化造字原則詳見《破譯<論語>的龍學密碼》《解密紅樓夢真味道》前面的“說明”。
回覆列表
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部落,一個部落的首領叫炎帝,一個部落的首領叫黃帝,他們打呀打,最終黃帝打贏了.統一了兩個部落,再後來,就有了"炎黃子孫"這個詞.
黃帝,中華民族的始祖,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傳黃帝姓公孫,出生於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在姬水生長成人,所以又以姬為姓,後來在有熊建立國家,故又稱有熊氏。他以土德為王,土是黃色,所以叫黃帝。黃帝是古史傳說中的人物,關於他的傳說中最精彩的就要數黃帝與炎帝、蚩尤的戰爭了。最終黃帝取得了勝利,被各部落擁戴為部落聯盟領袖。在黃帝時期,養蠶、舟車、文字、音律、醫學、算數都先行發明,並得到發展,他的功勞為後世所稱讚,被譽為華夏的“人文初祖”。關於黃帝的歷史資料十分稀少。
誕生之地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至於具體出生地點,史學界並沒有統一的觀點。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但也有個別人認為在其它地方。
傳說一、黃帝出生於中國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源關降龍峽,農曆二月初二。在傳說中黃帝的母親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說是夜晚)突然看見北極光,然後就懷孕、生下了黃帝。
傳說二、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鄭的軒轅丘有個龍圖騰的國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媧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寶,她們是姐妹,是有礄氏之女。在今新鄭市區北關的軒轅丘的有熊國的宮殿裡,傳來了嬰兒出生時呼吸大自然之氣時的“哇哇”哭啼聲。這一說法得到包括中國古都學會在內的部分民間機構的認可。
傳說三、黃帝生於山東省曲阜市,這一說法應該首先排除。據古史記載“黃帝生於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而壽丘位於曲阜城東四公里的舊縣村東,宋真宗趙恆尊黃帝為趙姓始祖,詔令改曲阜縣為仙源縣,並於曲阜壽丘起建景靈宮、太極觀進行祭祀。景靈宮建築群規模宏大,有殿、堂、亭、廡等1320間,佔地1800畝,是今天曲阜孔廟的三倍還多,是當時禮制最高的廟宇,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後,推崇黃帝,下令重修景靈宮,准許漢人祭祀黃帝,後景靈宮毀於元末戰亂。其北即是著名的被稱為中國金字塔的少昊陵。
《史記》原書中並沒記載黃帝出生於那裡,
後來孔子的後代孔國安(西漢中葉人物),給《史記》加上了註釋,並註明了黃帝出生在曲阜壽丘。眾所周知孔子為山東曲阜人,孔國安把黃帝的出生地寫在自己的家鄉,用意可想而知!
黃帝的誕辰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和節(又稱龍抬頭、龍頭節),也是傳說中黃帝誕辰的日子,是炎黃子孫共同的節日。中和節是唐德宗李適在貞元五年(789)所制定的,又名二月二日“龍抬頭”。
神話傳說
關於黃帝的傳說:據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建國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或山東曲阜),亦稱為有熊氏。當時的天下共主發明農耕和醫藥的炎帝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擊,戰亂不已,黃帝族崛起,先是與炎帝決戰於涿鹿(阪泉),並將其流放南方,接著與炎帝的部屬蚩尤戰於涿鹿(阪泉),擒殺蚩尤而誅之,後又平定邢天和夸父等部落的反抗,又經過隨後數次戰爭,終於重新統一天下,取代炎帝,成為天下的共主。後來將炎帝從南方召回輔政,炎黃兩個部落開始融合。
不久,天下又出現騷亂。黃帝知道蚩尤的聲威還在,於是畫了蚩尤的相到處懸掛。天下的人都以為蚩尤未死,只是被黃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來歸附。後來,蚩尤被尊為戰神。
其他傳說
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周),出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母親名叫附寶,據史書上載;農曆二月初二,一說在沮水河畔(今黃陵縣沮水河)沮 源關的降龍峽生下黃帝,二說在曲阜壽丘(今山東曲阜城東四公里的舊縣村東),從此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吉祥之說。司馬遷在《史記》裡對黃帝是這樣描寫的:“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可見,黃帝從出生到成長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歲就被群民擁戴當上軒轅聞落酋長,37歲登上天子位,黃帝一生重大貢獻就在於歷經五十三戰,打敗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殺蚩,結束了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告別了野蠻時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當選為中華民族第一帝。人類文明從此開始了。所以後世人都尊稱軒轅黃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姓公孫。為上古時帝王。是有熊國君少典之子。
相傳軒轅黃帝的母親叫附寶。傳說有一天晚上,附寶見一道電光環繞著北斗樞星。隨即,那顆樞星就掉落了下來,附寶由此感應而孕。懷胎24個月後,生下一個小兒,這小兒就是後來的黃帝。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到了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後來他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因他發明了軒冕,故稱之為軒轅。又因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稱作黃帝。
相傳黃帝即位的時候,有蚩尤兄弟18人,號稱是神帶的後裔。這18人全都是獸身人面,銅頭鐵額,不含五穀,只吃河石。他們不服從黃帝的命令,殘害黎庶,誅殺無辜。又製造兵杖刀載大弩,與黃帝為敵。黃帝遂順民意,徵召各路諸侯兵馬討伐蚩尤。歷經15旬後,也未能打敗蚩尤,只好退兵。為此,黃帝憂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賢哲輔佐他,以滅蚩尤。有一天晚上,他夢見大風吹走了天下的塵垢。接著又夢見一個人手執千鈞之弩驅羊數萬群。醒來後,心覺奇怪。暗想,風,號令而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難道有姓風名後的人嗎?千鈞之弩,是希望為能致遠,驅羊數萬群,是牧人為善,難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於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處訪尋這兩個人。結果在海隅找到了風后,在澤邊找到了力牧。黃帝以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開始大舉進攻蚩尤。在涿鹿郊野,兩軍擺開陣勢大戰。蚩尤佈下百里大霧,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黃帝便令風后造指南車。與此同時,西王母也派玄女前來,教他三宮秘略五音權謀之本。風后據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開戰。蚩尤率領魑魅魍魍,請風伯,雨師縱風下雨,命應龍蓄水以攻黃帝。黃帝請來天下女魃於東荒止雨,而北隅諸山黎士羌兵驅應龍至南極。最後,殺死了蚩尤,分屍葬於四處,使之不得完屍。
後來,又有神農之後榆岡與黃帝爭天下。黃帝用周鳥鶚、鷹顫為旗幟,以熊黑虎豹為前驅,與榆岡戰於版泉之野。歷經三戰,打敗了榆岡。後來,又親率兵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諸侯。前後共經52戰,天下始歸一統。於是黃帝劃分州野,制禮興樂,教化百姓。同時還發明各種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發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則做了鞋子。百姓們從此不再穿獸皮樹皮。黃帝還依浮葉飄於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於水上。又根據轉蓬的道理髮明瞭車輔,便利了交通。黃雍父發明了春,黃帝接著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飯烹粥。以後又造屋室,築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處。黃帝又與歧伯作內外經,使百姓疾患得以治癒。他還確定了天下萬物的名稱,劃分星度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紀日,以子醜十二辰來紀月,而六旬為一甲子。如此又有時空觀念。史稱當時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黃帝正在洛水上,與大臣們觀賞風景;忽然見到一隻大鳥銜著卞圖,放到他面前,黃帝連忙拜受下來。再看那鳥,形狀似鶴,雞頭,燕嘴,龜頸,龍形,駢翼,魚尾,五色俱備。圖中之字是慎德,仁義,仁智六個字。黃帝從來不曾見過這鳥,便去問天老。天老告訴他說,這種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鳴叫是歸昌,夜裡鳴叫是保長。鳳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寧。是大祥的徵兆。後來,黃帝又夢見有兩條龍持一幅白圖從黃河中出來,獻給他。黃帝不解,又來詢問天老。天老回答說,這是河圖洛書要出的前兆。於是黃帝便與天老等遊於河洛之間,沉璧於河中,殺三牲齋戒。最初是一連三日大霧。之後,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著就有黃龍捧圖自河而出,黃帝跪接過來。只見圖上五色畢具,白圖藍葉朱文,正是河圖洛書。於是黃帝開始巡遊天下,封禪泰山。他聽說有個叫廣成子的仙人在腔峒山,就前去向他請教。廣成子說:"自你治理天下後,雲氣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則凋。日月光輝,越發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裡值得我和你談論至道呢?"黃帝回來後,就不再理問政事。自建了一個小屋,裡邊置上一張席子,一個人在那裡反省了3個月。而後又到廣成子那裡去問道。當時廣成子頭朝南躺著,黃帝跪著膝行到他跟前,問他如何才得長生。廣成子蹶然而起說;"此間甚好!"接著就告訴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竊竊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妝形,無搖妝精,方可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長生。"說完,廣成子給了他一卷《自然經》。
黃帝向廣成子問道後,又登過王屋山,得取丹經。並向玄女、素女詢問修道養生之法。而後,回到縉雲堂修煉,他採來首山銅,在荊山下鑄九鼎,鼎剛剛鑄成,就有一條龍,長鬚飄垂來迎黃帝進入仙境。黃帝當即騎上龍身,飛昇而去。有幾個小臣,也想隨他昇仙,便匆忙間抓住了龍鬚。結果龍鬚斷了,這些小臣又墜落到地上。據說龍鬚草便是那些龍鬚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