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蜀北一
-
2 # 苗克華
張獻忠是明未農民起義的主要領袖之一,和李自成一樣都曾經是闖王高迎祥帳下的將領,張獻忠作戰勇敢,為人非常機智靈活,被時人稱為“黃虎"。闖王高迎祥犧牲後,張獻忠自領一軍,在反明戰爭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是除闖王李自成起義軍之外,另一支反明主力軍,殲滅了大量的明朝軍隊。在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滅亡明朝,建立大順政權的同時,張獻忠率領的起義軍攻入四川,並在成都建立了大西農民政權。後李自成的大順軍被吳三桂勾結後金軍所敗,李自成自己也在撤退途中於湖北九宮山壯烈犧牲。清軍(後金進入北京後改國號為清)在基本消滅了李自成的大順軍後,調集主力進攻張獻忠的大西軍,大西軍和清軍進行了多次的激烈地戰鬥,雙方傷亡都很大。後張獻忠在一次戰鬥中不幸中箭犧牲,張獻忠犧牲後,大西軍餘部在他的四個義子率領下和南明聯合抗清,繼續堅持了十幾年。清軍攻入四川后,對抗清軍民進行了瘋狂屠殺,至使四川人口銳減,因為《明史》是清朝官方編寫的,為了掩蓋清軍屠殺四川人民的罪責,為了抹黑起義軍,反誣四川人口的減少是張獻忠所為。真是欲蓋迷張!
-
3 # 言誠21
如果單從歷史出發,這個問題我們後人很難分辨真假,畢竟那是古代人帶有政治目的書寫的。所以以下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首先張獻忠入川,肯定得和明朝守備軍隊打,從這開始就已經死了一部分人。張獻忠贏了以後,從他代表的農民利益出發,得殺土豪分田地。這就使得土豪和明朝敗軍團結起來繼續抵抗,這又死了一部分人。戰亂中糧食等物資無法安全生產,結果還沒喘口氣清兵又打過來了,一打又是十幾年,十幾年得打光多少剛要成人的少年,這就使得生育率急劇下降,死亡率卻節節攀升。土地荒蕪糧食生產不足,遍地屍體造成瘟疫橫行。戰亂中能跑的都逃走了,跑不了的只能依靠幸運百死存一。可惜了天府之國一時間竟成了人間煉獄。
-
4 # 94310417小云
張獻忠也不會那麼仁慈,以他的匪性,墾定會殺一點,,。但主要還是清軍屠殺的多,移花接木,借刀殺人,和當年花園水災一樣,蔣罵日,日推蔣,終是一筆湖塗帳,,。
-
5 # 洛水清風
成王敗寇,歷史向來都是有勝利者書寫而成。真偽難辨,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張獻忠是和李自成齊名的明末造反領袖。他於1640年進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在西充鳳凰山中箭而死。史書記載,其在四川時曾多次對平民進行大屠殺,是造成“湖廣填四川”的罪魁禍首。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大規模劇減,真的是張獻忠所謂的大規模屠殺造成的嗎?我看也未必,這裡難免栽贓之嫌。
首先看看張獻忠殺的什麼人,絕大多數是明朝的藩王、官吏及土豪劣紳。他攻取衡州時,軍紀嚴明,秋毫不犯,連清人劉獻廷也不得不承認:餘聞張獻忠來衡州,不戮一人。由此可知,張獻忠並不是十惡不赦的屠夫。
在看看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時的所作所為:免西南各族百姓三年租賦,不許擅自招兵,善受民詞。可以看出,張獻忠還是有愛民之心,惜民之力的。他在兵敗將亡時,殺死自己的妻妾,還有幼子,並對孫可望、李定國說: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為人所擒。汝等終為世子,明朝有三百年正統,未必該絕,亦天意,我死,爾等急歸明,毋為不義。張獻忠最後的所作所為,是不是有崇禎當年的影子。他的臨終遺言明顯是告訴手下人:反清復明。
四川在明末清初,成為張獻忠、清軍、明朝的殘餘勢力三方角鬥之地。殺戮再所難免。但清軍絕不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從揚州十日等大規模的屠城中可以看出,清軍的嗜血成性,他就是要透過血腥屠殺,達到立威,達到完全摧毀漢族抵抗意志的目的。若說清軍在攻打四川時,愛民如子,秋毫不犯,鬼才相信!當然,張獻忠殺戮平民的事一點發生過,只不過被清朝無限制的擴大化了。因為四川人口大規模的銳減是任何人都無法掩蓋的,這個黑鍋讓張獻忠背上再合適不過了,因為他是個徹底的失敗者,歷史由不得他來書寫。
-
6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張獻忠生於1606年陝西延安柳樹澗,今陝西定邊人,他的父親也是軍人,後來跟隨起義軍造反,只有李自成,張獻忠存活下來,張獻忠在湖北被明軍主力全面打擊,於祟禎十三年轉戰四川,從巫山出發,在轉戰四川時屢戰屢勝,而且在不停的轉戰中也拖垮了明軍主力部隊,1643年12月,張獻忠率領大軍,當時號稱60萬兵力第四次轉戰四川,第二年攻戰成都,並建國成都,國號大西,年號大順,後來清廷招降張獻忠被拒絕,1646年撤出成都北上抗清廷,被亂箭射死,張獻忠四次率兵入川轉戰肯定死了不少人,但他對大明王府人員是斬盡殺絕的,並沒有屠殺其他老百姓,並沒有象清廷說得張獻忠屠川,而是清廷進城後對返清廷的四川人進行大規模屠殺,1649年清廷告示,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留女,張獻忠背黑鍋是必然的,因為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由勝利者書寫,在歷史的長河中元未明初,明未清初毀滅性戰爭中,人口幾乎滅絕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當年元軍拖雷大軍攻打四川,大肆屠殺成都人,當時元軍攻下千年古城成都屠殺140萬之多,四川人口從1300萬減少到60萬人。有些史書上寫張獻忠殺了六億人,你相信嗎?他殺得只是貪官汙吏。
-
7 # 北洋海軍炮手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損失,實際上是明軍/南明、張獻忠、清軍都有責任,而且還伴隨著匪患以及災荒等方面因素。而主要責任在於張獻忠,而清軍的責任則相對較小。
當然,肯定有人會說清軍在四川打了十三年,怎麼能不殺人。不過很有意思的是,清軍確實在四川待了十三年才控制全川,但是清軍長期在川北保寧當了十三年宅男,原因很簡單,因為四川社會生產被戰爭嚴重破壞後,其經濟生產已經難以支撐清朝對四川的管理,因此清朝四川地方以及駐軍長期停留在受戰爭破壞不大的川北保寧一帶,將已經到手的成都拱手讓給了南明。而且四川清軍這個宅男當的那叫一個憋屈,不僅駐軍的給養還要由陝西漢中轉運,還經常被四川南明勢力圍攻。
而且四川長期不是明清交鋒的主戰場,從清軍的戰爭推進來看,清朝的戰略是從東南到西南一個順時針的進軍路線,即先掃平沿海各個省份,封鎖出海口,構成一個包圍圈,接著向西南邊境推進,力求將南明殘餘勢力包圍在中國大陸的範圍內,並最終將其殲滅。這種打法歷史上出現了兩次,一次是清軍平定天下,一次是共和國解放大陸定下的關門打狗戰略,只能說歷史都是在反覆重演。所以南明朱由榔小朝廷崩潰後,戰爭壓力驟減,此時只要保證對南明殘餘力量的軍事壓力即可,大量的資源得以向次要戰場傾斜,因此在川北當了十三年宅男的四川清軍就走出保寧,先後佔領成都、重慶等城市,並控制全川。清軍當然也殺人,只不過清軍殺的都是抵抗的,因為清朝是政府,不是殺人魔王,政府需要的是老百姓,以提高生產力,繳納賦稅,並創造社會價值,除非是降而復叛或者是抵抗激烈,不會任意屠殺平民。
至於張獻忠屠川,除了前些年發現的江口沉銀等物證,我們還可以在歷史檔案中找到相互印證的記載。比如說利思類的《聖教入川記》關於張獻忠屠蜀的記錄都能和《蜀碧》、《明季南略》、《罪惟錄》、《國榷》等明朝遺民得記錄大體上能夠相互印證,只是不排除細節上的不同以及中方記錄的誇大。
所說兵過如篦,但是亂世的兵災往往會帶來饑荒、瘟疫等災害,同時往往盜賊也會因兵災而佔據一方,禍害社會。比如說《蜀龜鑑》就認為四川人口損失張獻忠的責任大致佔40%,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口死於各種災禍。其中川北人口損失最嚴重,除了十之三四死於張獻忠,還有十之四五死於各種匪患。
寧為太平犬,不做離亂人,亂世人命賤如草芥,而且自古亂世老百姓都是最大的受害者,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也告訴了我們社會穩定是多麼珍貴。最後希望曾經死於亂世的靈魂能夠得以安息,人間不再有亂世。
全文完
-
8 # 幸運客至
張獻忠,明朝未年農民起義軍首領。生於1606年9月18日,死於1647年1月2日。與闖王李自成齊名。1640年率部攻入四川,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於1644年年攻佔成都,建立大西政權,稱帝,號大順,與李自成在北京稱帝,幹著同樣的買賣。他所面對的革命物件有明朝的貴族和當地豪強地主,貪明官汙吏,以及隨後的南明政權及尾隨入川清剿的滿清八旗軍。它們的混戰導致四川人口銳減,十室九空。全川人口由明朝中期的近100萬銳減至不到9萬。無論是清正史還是野史,都把張獻忠描述成殺人狂魔。導致後來的清政府把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的人口強行遷往四川。史稱湖廣填四川。其實,明末戰爭是造成了四川人口的銳減,但並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瘟疫。
四川省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溼潤,雨水充沛,水利方便,自秦漢以來就是國家糧倉,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宜人宜農。有利於人的繁洐。歷史上在人口最多的唐朝曾達到600多萬。我們看這次人口銳減時,不要忽略忘了曾經千年不遇的崇禎大旱。公元1637年~1644年,中國暴發了以河南為中心,波及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等23個省的大旱災,大蝗災。連旱7年,顆粒無收,寸草不生。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盜匪橫行,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後世史說家把天災歸為明亡的主要原因。)這次自然災害先北後南。先是北旱南澇,後是北澇南旱。旱澇過後是瘟疫流行。瘟疫過後就是十室九空的慘狀。這在世界瘟疫史上是縷見不鮮的事實。而清史和野史為什麼不寫呢?,而一致把殺人狂魔嫁禍給張獻忠呢?這就是封建時代政府史官和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歷史侷限吧!由此可知,面對歷史評價的農民領袖,封建時代的正史還是野史。都不足信,其可信度有限。
-
9 # 平沙趣說歷史
可以肯定的說,張獻忠入川時人口銳減跟清軍沒關係,因為此時清軍還在北方鏖戰,只有將時間線拉長到清初,即明末清初的四川人口銳減,必然跟清軍有關,而且跟張獻忠、明軍(南明)、吳三桂都有關係。
至於史書的記載,如果是《明史》的話,至少在這一方面是假的不能再假的,因為《明史》記載張獻忠屠了六萬萬人,到現在四川都沒有這個人口。
既然《明史》是靠不住了,我們來看看其他記載。
與張獻忠同時代的四川廣安人歐陽直著有《蜀警錄》一書,對張獻忠的破壞行為寫的非常詳細。此外《客滇述》、沈荀蔚的《蜀難敘略》也對張獻忠屠殺有詳細記述。還有南明方面的記載,俞忠良的《流賊張獻忠禍蜀記》、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雲南方輿紀要序》、西方傳教士的記載《聖教入川記》都對屠殺作了記載。
不過,連正史都靠不住,這些記載可信嗎?
眾所周知,清朝文字獄盛行,所以歐陽直、沈荀蔚等私人記載暫且排除,但《客滇述》卻明文寫到:“清將梁一訓驅殘民數千,北走至綿州,又盡殺之,成都人殆盡。”
如果《客滇述》被清朝當局修改過,他們沒理由不刪去這明顯對清朝不利的文字,如果滿清想完全把責任推給張獻忠,顯然也不會容許《客滇述》留存,所以《客滇述》的真實性還是比較高的,裡面記載的張獻忠屠殺絕不能完全否定。
而南明方面的記述是否遭到滿清修改不得而知。《聖教入川記》是1900年法國傳教士古洛東根據明末清初利類思及安文思兩位在川傳教士的記錄所撰寫的,同樣記載了清軍的暴行,真實性也較高。
綜上所述,張獻忠顯然是進行過屠殺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張獻忠與四川南明勢力的激烈對抗,這種對抗不僅存在於軍隊,同樣也存在於士紳階層,進而波及大量平民。
張獻忠死後不久,清軍進入四川地區,不久即宣佈平定四川,但只是說說而已,直到十三年後的1659年,清軍方才佔領整個四川。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張獻忠的屠殺並沒有對四川造成全面傷害,不然哪來的人抵抗清軍這麼多年。
不過,四川后來人口的確銳減,引發湖廣填四川,顯然清軍在佔領過程中對四川進行過屠殺,而且為數不在小。最後還把鍋全甩給了張獻忠,搞出個“七殺碑”的問題。
但廣漢挖出來的聖諭碑碑文與七殺碑不符,而《客滇述》的記載是“獻忠自言親見天神與語曰:天以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遂刊行各州縣,再續二語云:鬼神明明,自思自量”,與廣漢聖諭碑碑文高度相似。
但不論張獻忠還是清軍,其實都不是有意進行大規模的屠殺,這兩股勢力都是政府勢力,他們雖然會對反對勢力進行血腥屠殺以震懾,但不可能殺光一省,這樣賦稅何來?清軍在平定全川之前,曾在川北待了數年一動不動,就是因為四川其他地方遭受戰火,經濟破敗,無力提供清軍的補給,同時東邊還有南明的存在。四川人口銳減主要是因為明末清初的連年戰亂,張獻忠與明軍的征戰、張獻忠與清軍的征戰、清軍與吳三桂的征戰以及伴隨始終的土匪、瘟疫、饑荒等等,最終使得四川人口十不存一。
據《明會要》記載,萬曆六年(1578年)四川人口有3102073人,據《四川通志》記載,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僅剩51923口,當然,順治年間南明與滿清仍然在拉鋸狀態,大量難民潛入山中,不能被統計,人口統計很不精確,估計剩餘人口為50萬左右。
這是經過張獻忠和清軍之後的四川人口,接下來還有吳三桂和清軍的拉鋸,使得四川人口進一步銳減。
所以,把四川人口銳減的帽子扣在張獻忠是不對的,把所有責任都推給滿清,同樣違背事實,真正的原因是戰爭,是張獻忠、清軍、吳三桂、土匪各方的拉鋸絞殺才使得四川人口凋零。
-
10 # 喧囂平原
從張獻忠入川,至清朝徹底平定四川。四川的人口確確實實急劇下降,以至於後來清廷頒佈了《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的詔書,下令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這種情況到底是張獻忠的部隊造成的還是清兵造成了,我覺得兩方面原因都有。
首先,來看看張獻忠。《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七·流賊傳》記載,張獻忠“性狡譎,嗜殺”,就是喜歡殺人。這點我比較同意。據史料記載,張獻忠沒造反前幹過強盜,打家劫舍,還住過監獄。也就是說,張獻忠這個人絕對的好勇鬥狠,殺個人對他來說很平常。再者,一個溫文爾雅,殺雞都哆嗦的人,怎麼可能帶著一幫人造反。不過,“一日不殺人,輒悒悒不樂”這個就有點誇張。
崇禎十七年,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國號為大西國。他這個皇帝當的一點都不安生。稱帝不久,四川各地的一些明朝殘將,比如曾英、李佔春、於大海等等,就聚集人馬襲擊大西國的軍隊和官員。張獻忠的對策是,嚴厲鎮壓。什麼是嚴厲鎮壓,逮住了就殺唄。除了明朝在四川的這些殘軍外,還有南明政權。原大學士王應熊被任命為兵部尚書總督川湖雲貴軍務,並賜尚方寶劍便宜行事,主持對張獻忠作戰。這一打仗肯定要死人,除了軍兵會死外,誤傷個老百姓什麼都很正常。張獻忠稱帝的第三年,清軍在肅親王豪格的率領下,全力進攻四川的大西軍。張獻忠死後,他的不下繼續抵抗清軍。待清軍真正平定四川,前前後後十幾年的時間裡,死亡不計其數。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正史和野史是如何記載的。《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七·流賊傳》:“坑成都民於中園。殺各衛籍軍九十八萬。又遣四將軍分屠各府縣,名草殺”“將卒以殺人多少敘功次,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正史一般都是後世所寫,可信度並不高。野史《平寇志》記載“士民被殺者數萬,刨孕婦,注嬰兒於槊,焚公私廬舍2650餘間”。《平寇志》的作者是明末遺民彭孫貽,這個人有骨氣立志決不當清朝的官並且他也是這麼做的。《平寇志》還在清朝的文字獄中,多次遭到清朝的查禁。因此,《平寇志》的觀點絕對不會像《明史》一樣偏向清朝,而誣陷張獻忠。
再來看看清軍,清軍是1646年入川進攻張獻忠的,到1665年才徹底平定四川。也就是說在這二十年中,四川軍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而清軍素有對抵抗頑強的地區屠城的習慣,比如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客滇述》中也有記載:“清將梁一訓驅殘民數千,北走至綿州,又盡殺之,成都人殆盡。”。
據史料記載,萬曆六年的時候,四川有人口310.273(明末時應該比這更多),而至清順治十八年,四川人口只剩8萬人(還有人說是50萬),這是一種近乎種族滅絕式的銳減。雖說這與張獻忠有著直接的關係,但全賴他的話就有點欲蓋彌彰的味道了。
回覆列表
關於張獻忠屠川的問題,之前也有過類似的回答,個人還是堅持之前的觀點,明末清初蜀地人口銳減,其實是張獻忠與清軍共同造成的。也就是說,並不存在清軍嫁禍一說,而清軍同樣也負有責任。
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最出名的就要屬李自成和張獻忠了,而不論是清朝時期的史籍記載還是明朝遺民留下的文字記載,都表明張獻忠是一個十分殘暴的人。
很多人都在說,清朝的史書不可信,就是為了抹黑張獻忠,那麼我們就來看終身拒接侍清的明朝遺民的文獻記載。根據明朝遺民彭孫貽所著的《平寇志》中記載,張獻忠曾在安徽鳳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士民被殺者數萬,刨孕婦,注嬰兒於槊,焚公私廬舍2650餘間”。
而當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後,蜀中南明勢力的激烈反對是引發張獻忠大開殺戒的主要原因,這主要就是南明與大西政權的政治軍事鬥爭而引發的。
後來清軍入川,又經過幾十年才將四川平定,從張獻忠入川,到清軍平定四川,前後幾十年蜀中戰爭不斷,人口銳減是必定的。可見,蜀中人口銳減,是大西,南明,滿清三方勢力相互鬥爭而共同造成的結果,因此單說某一方才是罪魁禍首,也是不對的。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