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夏丨秋冬776

    婚姻都講個門當戶對,我看這個話說的有道理。門不當戶不對,勢必對婚姻造成不良結局,我想如果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應該有這種遇見。

    我個人覺得武大郎應該找一個和自己身份身世基本相同的女人,武大郎你做你的燒餅,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娶身份和比你略低,或者相同的女人,只要是會過日子,我想你作為平民基本能過上溫馨的日子,不至於命喪風騷女人之手。

    我想這也許是命運,也許是機遇造就了這種悲劇。

    現代版也有這種緣遇,不過表現的形式和情景大同小異。

    我想應該以史為籤,成家找妻,當有自知之明,儘量尋找和自己身價基本相同,門當戶對之妻,也許你這一生走對了路,你一生才能過的正常有出息。

  • 2 # 鹹魚專撕雞

    都說“什麼樹落什麼鳥”,潘金蓮這隻金絲雀明顯不想在武大郎這棵小樹苗上築巢。

    武大郎在大戶人家撿了個丫鬟,以為得了個大便宜,可是他明顯不知道能養金絲雀的有三種人“高富帥、高富醜、矮富醜”可他明顯是“矮矬窮”。

    潘金蓮喜歡帥的、富的、壯的,可現實很骨幹,於是婚後出軌,紅杏出牆不是大事,可下藥殺人就是她的不對了

  • 3 # 觀星人家

    武大郎賣吹餅是土豪有錢,潘金蓮嫁武大和現在的社會現狀正相似。女嫁有錢人不求美貌但求錢。和現在女人的金錢觀念相同!

  • 4 # 成253838728

    謝謝誠邀!《水滸傳》裡 ,描寫潘金蓮和武大郎的那段婚姻,已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 ,《水滸》第二十三回,潘金蓮和武大郎這對苦命鴛鴦一出場,就註定了他們的人生悲劇。武大郎不滿五尺,面目醜陋,起了個諢名 ,三寸丁穀皮。妻子潘金蓮,原大戶的使女 ,頗有姿色 ,因為大戶要纏她,潘金蓮去告主人婆,那個大戶,陪些嫁妝,不要一文錢,把潘金蓮白白嫁給武大郎。自然這段婚姻是當時社會的產物,若在男女平等的現在,潘金蓮完全憑藉自己的姿色,找一個心儀的丈夫 ,過上幸福的生活 ,是完全有可能的。由於這段婚姻違背了潘金蓮的意願 ,自己成為禮物送人,使肉體和精神都受到摧殘 ,而且清河縣經常有些奸詐浪蕩公子,圍在他們家門前說:“好一塊羊肉,落在狗口裡。”即使如此 ,也許受到嫁雞隨雞古訓的影響,潘金蓮依然沒有自甘墮落,而是選擇搬遷陽穀縣重新生活。然而 ,在他們平靜的生活 ,忽然出現了高大魁梧的武松,潘金蓮內心騷動不安的心,被點燃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是 ,這種畸形的愛,是為人不齒的。一般人遇見這種事都會拒絕的,何況武松一直把武大郎當成自己的父親。之後 ,潘金蓮紅杏出牆 ,與西門通姦毒死自己丈夫武大郎,即使在當時的社會都是重罪。何況依法治國的現在。

  • 5 # 義哥好拳棒

    <水滸>中的潘金蓮,天生麗質,嬌豔嫵媚,偏偏由於命運的陰差陰錯,竟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裁縫小家庭,自小賣給大戶人家當使女,長大後。也只能任大戶把自己嫁給了一個賣燒餅,短小丑陋的武大郎。潘金蓮自嫁給武大郎後,見大郎家徒四壁,陳設簡陋,便也默認了這段婚姻。過起了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生活。貧寒的日子,沒錢打扮,衣著樸素的潘金蓮,過著這樣的生活,在她心裡很不好受。但像她這種有美貌又魅力的女人,雖為有夫之婦,但潘金蓮與武大從不同房,武大也笑納這項規定。熬在清貧的日子裡過活,滿肚子的悶氣,實在不勝苦澀。自從一竿子打出個西門慶開始,相互對望以後。她不免想入非非,幻想能認識和了解竿子打了的風流人物,傾訴自己的情愛慾望。正好王婆子來了,撮合了兩個人的男歡女愛,潘金蓮才體會到做女人的幸福。用現代的婚姻觀應該是:潘金蓮自認識西門慶通姦後。武大老婆傍上了大款,街坊鄰居的閒言碎語武大從沒聽到過。有事的人都找武大託西門官人幫忙處理,武大拿上錢,讓潘金蓮找西門大官人擺平,從中取利。爾後西門慶也幫武大在陽穀縣開了燒餅超市,每天忙的不亦樂乎的武大,掙的錢越來越多了。想自己鹹魚翻身是老婆潘金蓮的功勞,不時的還給官人送上些補品,過起了富裕的生活。

  • 6 # 青埂峰下的鬼話

    《水滸傳》裡有一句話形容潘金蓮和武大郎的婚姻,我覺得的非常經典和貼切,文字上說“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裡!”這是當初武大郎潘金蓮還住在清河縣的時候,街上的潑皮無賴說的,而當西門慶聽王婆說潘金蓮的丈夫是武大郎的時候,西門慶都為潘金蓮叫苦,也說“好塊羊肉,怎地落在狗口裡!”,當然這一句話用我們現在的語言開說是“這麼好的白菜讓豬給拱了。”

    故而在《水滸傳》那個年代,潘金蓮和武大郎的婚姻,都讓眾人感到忿忿不平,都為潘金蓮叫屈,由此可以看出潘金蓮和武大郎的婚姻是多麼的不般配,雖然俗話說“駿馬卻馱痴漢走,巧婦常伴拙夫眠。”但是武大郎與潘金蓮的結合,顯然比巧婦與拙夫更具諷刺,我們常常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那麼武大郎娶潘金蓮,就等於吃上了天鵝肉。

    從古至今,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這句話不是憑空捏造,而是有著深厚的人生哲理的,可以這樣說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大多數的結局都是悲慘,或者說這樣的婚姻大多數都是不幸福的。在《水滸傳》的年代,潘金蓮被迫嫁給武大郎,可是如果放在今天的年代,即便潘金蓮嫁給武大郎,她自己也會選擇離婚。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潘金蓮不是因為愛上西門慶的錢,而是愛上西門慶的人。其實單從生活說起,武大郎還是能夠養的起潘金蓮,起碼吃喝不愁,雖不說山珍海味,吃的也是有葷有肉。所以潘金蓮不是從物質上要拋棄武大郎,而是從個人情感上。換句話說,潘金蓮是為了“情愛”放棄了婚姻。像今天的“潘金蓮”大多數是為了物質金錢放棄了愛情與婚姻,還不如《水滸傳》裡的潘金蓮。

  • 7 # 小愛養生

    看過水滸傳的都知潘金蓮和武大郎是沒有愛情的,所以出軌西門慶也是在情理之中。現實生活中,既講究兩情相悅,也講究門當戶對,這樣的婚姻才能幸福,走的長遠。自古以來美女愛英雄,才子佳人,所以,你想娶美女為妻,首先,你得高大威猛,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如相貌上不佔優勢,你得多才多藝,過人的才情,立足於社會的本領。要不你多金,能滿足美女的虛榮心,當然這些都得建立在你有優良的品德,是個暖男的基礎上。再有你有張摸了蜜的嘴,能說甜言蜜語哄得美人開心。否則,什麼都普普通通,還想娶個大美女,那你隨時都擔心被出軌,頭上扣個綠帽子,這樣的婚姻也不會幸福!

  • 8 # 一往文學

    自從《金瓶梅》問世以來,潘金蓮就以她的"淫蕩"和"狠毒"成為大家口誅筆伐的物件。評論家們對其作出正面評價的並不多見,遊國恩先生將其稱為"淫蕩潑辣"。另外,類似一些"極端個人主義"、"極端享樂主義"的標籤也常有。在我看來這種評價缺乏設身處地的理解與包容。潘金蓮幼時喪父離母,寄人籬下,任人使喚,如花年紀卻在僱主家遭受了不愉快的性體驗,這些帶著黑色底片的經歷給她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導致成年後的潘金蓮人格扭曲,性格上敏感警覺、焦慮冷漠,行為上放縱性慾、熱衷攻擊。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早年的兒童時期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這階段裡最深刻的經驗會在記憶中被保留下來,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成為潛意識的一部分,相伴一生並影響一生。潘金蓮的性格方面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好攻擊""愛竊聽"等。要真正理解她的這些言行舉止我們必須回到人物的早期經歷中去挖掘根源,扒開血淋漓的成長史,使得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直觀的評論上,而是充滿人情味地感知其喜怒哀樂。

    一、潘金蓮早年所受心理創傷

    創傷既可指由某種直接的外部力量造成的身體創傷,也可指由某種強烈的情感折磨造成的心理創傷。創傷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小覷,其中尤以心理創傷對人體的摧殘最為綿長。心理創傷影響受創主體的身體、智力、情緒和行為,產生遺忘、恐怖、麻木、歇斯底里等非常態情感,使受創主體無力建構正常的個體和集體文化身份,比如早期的受虐經歷能夠影響甚至阻礙一個人發展穩定的自我感覺。

    《金瓶梅》中,潘金蓮嫁與武大郎之前的情景,作者寫得很簡略,這似乎也不是作者要著力表現的,但是下面這段描述卻極為重要,從這簡短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潘金蓮人生的低起點、各種不正常性習慣的養成、惡劣積習的變異,從而對於理解潘金蓮以後的狀態行動都是那樣的順理成章。且看原文"這潘金蓮卻是南門外潘裁的女兒,排行六姐……他父親死了,做孃的度日不過,從九歲賣在王招宣府裡……到十五歲的時節,王招宣死了,潘媽媽爭將出來,三十兩銀子轉賣於張大戶家……一日主家婆鄰家赴席不在,大戶暗把金蓮喚至房中,遂收用了……主家婆頗知其事,與大戶嚷罵了數日,將金蓮百般苦打。大戶知道不容,卻賭氣倒賠了房奩,要尋嫁得一個相應的人家。大戶家下人都說武大忠厚,見無妻小,又住著宅內房兒,堪可與他。這大戶早晚還要看覷此女,因此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得嫁與他為妻。……武大若挑擔兒出去,大戶候無人,便踅入房中與金蓮廝會。"我們可看到小金蓮過早地體驗了太多人生變故,小小年紀就經受喪父之痛,為了生存餬口,九歲便被母親賣到富人家做丫頭,十五六歲的青春妙齡,正當別的女孩懷著夢想憧憬未來時,她又被轉賣給張大戶,在張大戶不懷好意的覬覦下膽戰心驚地長到了十八歲,最終還是逃不過魔爪做了一個六十幾歲老頭子的暗室,東窗事發後潘金蓮又成了張大戶夫妻倆吵架爭鬥的出氣筒子,經常捱罵受打不說,最後還被許配給長得黑矮矬、人送外號"三寸釘"的武大。潘金蓮不得反抗,只能去接受這個社會對她的不公和壓迫,可她又不甘心。外部力量的強大以及內心的真正渴求不斷地對她進行前後夾攻,在這樣的內外巨大壓力下,潘金蓮的人格慢慢扭曲了。

    二、早期所受心理創傷對其人格的影響

    (一)早期心理創傷在成年潘金蓮身上的表現

    1、認知層面:本我失控,性慾放縱。

    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醞釀已久的人格結構假說,即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構成。在通常情況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處於協調和平衡狀態的,當本我中的本能衝動要表達時會對自我造成威脅,自我會阻止其表達,壓抑它們,從而保證了人格的正常發展,如果三者失調乃至破壞,就會危及人格的發展。潘金蓮遭受的心理創傷使得她人格結構中的三我發展無法自行平衡。榮格認為,對創傷經歷的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從受傷的場景中退縮,如果退縮是不可能的,那麼自我的一部分就必然退縮,這個時候,自我對本我的控制作用減弱甚至消失,本我就會脫離束縛肆意橫行。潘金蓮瘋狂的性慾可以歸咎於本我的唆使,而最終根源在於早期的那段心理創傷。潘金蓮出身在清河縣南門外一個裁縫家,父親早亡,從小就被母親賣在王招宣府中學彈唱。王招宣死後,母親又以30兩銀子將其轉賣給張大戶,卻在十八妙齡時被60多歲老頭垂涎佔有,張大戶婆娘又對她百般苦打折磨,不久,便草率地將她嫁與武大。這位"為人懦弱,模樣猥衰"的賣燒餅的小販,地位低微,加上效能力不足,"著緊處卻是錐鈀也不動",將潘金蓮的生活願望活生生地打壓著。身為女性,她應該具有和其他女性一樣的情懷,渴望得到異性的愛慕,然而她處在一種無奈而痛苦地被壓抑、被逼迫的狀態,本能的慾望一直被壓抑。由於慾望遭受壓抑又千方百計地尋求滿足,人總是處在衝突的狀態,加上早期心理創傷留下的後遺症,即人格結構發展不平衡,潘金蓮的本我一直處在決堤狀態。而西門慶的出現,對她的精神給予了天翻地覆的衝擊,她內心凝聚著的破壞性和毀滅性全被釋放了出來。她荒淫無度,三我完全失控,代表性欲的本我一馬當先,其實都是為了尋得一種自由的釋放。"性慾的目標是結合,而這種欲求絕非只是一種肉體的慾望,一切痛楚的緊張得到減緩,孤獨的焦慮、征服和被征服的慾望、虛榮心、傷害甚至破壞的願望都能刺激性慾,就像相愛也能刺激性慾一樣。"她被壓抑得太久,以至於解放後的自己忘了什麼叫適度。

    2、情緒層面:焦慮冷漠、不安全感。

    父愛或母愛是兒童本能需要滿足的先決條件,喪失父母的關愛意味著本能需要將無法獲得滿足,進而患上焦慮,導致個體在以後的生涯中激發病態的反應模式。潘金蓮幼年喪父,九歲被母親賤賣,兩易僱主,經歷過極度不充分的照養模式(反覆變換主要照養人),父愛或母愛對她來說都是欠缺的。"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一個兒童如果沒有細心關懷的父母來撫育,反遭到忽視、拋棄甚至敵視而造成心理矛盾衝突,他們長大後就會不信任別人和周圍的環境,從而就會感受到持續不斷的焦慮。"潘金蓮少女時期在僱主張大戶家不僅要仔細主人的打罵,還要在老色鬼的覬覦下擔心自己的處女貞潔,惶惶不可終日。待到嫁到西門慶家時,潘金蓮的焦慮更是無處不在。西門慶妻妾成群又花心四起,而自己的名分才到第五妾,這樣的家庭環境給不了潘金蓮從童年起就一直缺乏的安全感。小說多次抒寫潘金蓮的失意心理,如第十二回,西門慶貪戀李桂姐姿色,半月不曾回家,潘金蓮暗修柬帖訴衷情;第三十八回,西門慶因寵愛李瓶兒,駢居王六兒,潘金蓮夜弄琵琶彈唱抒懷。誰會關心獨守空閨的潘金蓮內心深處的那份孤獨與不安?待到李瓶兒的孩子生下來之後,她更是擔憂自己的處境,於是當她看見"閤家歡喜,亂成一塊",不覺怒極生悲,"走出了房裡,自閉門戶,向床上哭去了。"當個體的行為方式經常、反覆、穩定地出現時,即構成一個人的人格特徵。焦慮已然成了潘金蓮的一個性格缺陷。弗洛伊德認為焦慮代表了早期創傷經驗的重複出現,從小在那麼多變故的磨練下變得敏感無比的潘金蓮總是能夠敏銳地感覺到那些潛在的危險,於是她的焦慮變得無處不在。

    書裡在介紹潘金蓮時還說道:"性格多疑,專一聽籬察壁。"愛竊聽正暴露了她內心極度的不安全感,這種感覺推動著她不得不時刻關注著身邊人的一舉一動,害怕他們或許會對自己造成什麼損傷。當潘金蓮初進西門府時,有一段文字把她這種心理描寫得很細緻入微。"這婦人坐在旁邊,不轉睛把眾人偷看……一抹兒都看在心裡。"這副神態,跟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的那種小心謹慎偷偷觀察的模樣神似。兩人都是內心敏感又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3、行為層面:易憤怒、好攻擊。

    潘金蓮的進攻源於一種憤怒,這種憤怒與孤獨、恐懼有關。她經歷過因弱小孤獨而產生的對周圍環境的恐懼,在兒時這種情緒無法得到解脫,於是,積累到成年愈發嚴重。一旦痛苦爆發,她就會用成年後的能力去實現一個幼年不能獨立解決的人生困境問題,也就是攻擊。潘金蓮的第一個進攻目標是孫雪娥。孫雪娥只是一個丫頭出身的第四妾,在西門慶家中專管打發各房飲食,本來就不是潘金蓮的對手,可是潘金蓮不管,為了發洩自己的憤怒,激起西門慶腳踢、棍打孫雪娥。緊接著,潘金蓮採用挑撥方法向李瓶兒發動了進攻。她看到吳月娘對剛來的李瓶兒流露不滿之情,就使勁挑唆吳月娘與李瓶兒合氣。等到李瓶兒的兒子官哥出生之後,潘金蓮更是步步進逼。她訓練雪獅子抓吃紅布裹著的肉,一直訓得貓兒見著紅布就死命去抓吃,李瓶兒的兒子官哥平常多穿紅色小衣,那雪獅子一見便猛撲上去,又抓又咬,連驚帶嚇,把官哥給活活糟踐死了。接著,潘金蓮抖擻精神向失去精神依託而拖垮身子的李瓶兒猛攻臭罵"賊淫婦,我說你日頭常晌午,卻怎麼今日也有錯了的季節?你斑鳩跌了彈也,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兒,沒的倚了!王婆子賣了磨,推不的了!老鴇子死了粉頭,沒指望了!"這連珠炮似的指桑罵槐,冷嘲熱諷,使本已染病的李瓶兒再也招架不住了,在忍氣吞聲中氣絕身亡。

    (二)遭受心理創傷後啟動的防禦機制

    1、補足投射

    投射是一種最原始的防禦機制,這種防禦機制就是把能引起焦慮的衝動、慾望、人格特徵或動機加到他人身上,認為那是他人而不是自己所具有的特性。當個體意識到自己的某些特性或情感時,個體把這些特性或情感產生的原因歸咎於他人,這種型別的投射為補足投射。潘金蓮很擅長運用這種投射手法。例如,當吳月娘深夜拜神求子被西門慶當場撞見,西門慶被吳月娘的真心實意打動,兩人重歸於好時,潘金蓮這樣說道:"與人家做大老婆,還不知怎樣久慣牢成!一個燒夜香,只該默默禱祝,誰家一徑倡揚,使漢子知道了。又沒人勸,自家暗裡又和漢子好了。硬到底才好,乾淨假撇清!"我們知道,西門慶當時歸家是意外之事,何況兩人冷戰多日,按理吳月娘不會對西門慶的行蹤如此瞭如指掌,從性格上考慮的話,吳月娘也不是那種心思縝密安排眼線的人,所以也就不可能是潘金蓮想象中的那樣一切都是算計好的。潘金蓮會這麼想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兩人和好對她並沒有好處。她得到的,只有更深的焦慮以及對未來的不安全感。為了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潘金蓮將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了吳月娘的行動上,把吳月娘想象成一個滿懷心機的人,這樣內心會好受些,自己的惶恐不安也似乎找到了一個理由。

    2、控制與討好

    潘金蓮年少就被母親賣作奴婢,之後兩易僱主,所謂未來在她面前一直飄忽不定,由不得自己做主。在第二任僱主張大戶家,潘金蓮不僅失身於老色鬼,當出氣筒捱罵受打,甚至最後還被安排嫁給了三寸丁,這種被人控制和傷害的經歷給她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並且在心裡悄然播下慾望的種子,極度渴求自己在未來也能控制他人。後來潘金蓮在西門府裡經常打罵自己的小丫頭秋菊,無非是將自己以前受到的虐待予以再現而已,透過這種方式表達當年的憤怒。有研究者指出,潘金蓮的痛苦總是要尋找一個替代物來發洩和轉化,從受害者的痛苦中體驗快感。這個過程也讓她充分地過了把控制癮。另一方面,早期的不幸經歷讓潘金蓮意識到要穩住家中地位保衛自身周全就要去討好那些有能力左右自己未來的人。潘金蓮初進西門府時就已深諳其道。潘金蓮無財無勢,入門之後為了儘快讓自己有個立足之地,她瞄準了家裡女性地位最高的正妻吳月娘,於是"過三日之後,每日清晨起來,就來房裡與月娘做針指,做鞋腳,凡事不拿強拿,不動強動。指著丫頭趕著月娘,一口一聲只叫大娘,快把小玩意兒貼戀幾次,把月娘喜歡得沒入腳處,稱呼他做六姐。衣服首飾揀心愛的與他,吃飯吃茶都和他在一處。"拼命博取月娘歡心。而對於西門慶來說,潘金蓮的吃穿用度、榮辱貴賤全都取決於他,所以潘金蓮更是竭盡全力百般討好。當西門慶看上龐春梅時,潘金蓮爽快答應""明日我往後邊坐一回,騰個空兒,你自在房中叫他來,收他便了。"把西門慶歡喜得:"我的兒,你會這般解趣,怎教我不愛你!""潘金蓮自此一力抬舉他起來,不令他上鍋抹灶,只叫他在房中鋪床疊被,遞茶水,衣服首飾揀心愛的與他,纏得兩隻腳小小的。"知道西門慶甚是寵龐春梅,於是"金蓮故意令他旁邊斟酒,教他一處坐了頑耍,只圖漢子喜歡。"有人說,潘金蓮左右逢源奸詐狡猾,我倒覺得,這是她從過去的不幸遭遇裡悟得的處世之道,對於潘金蓮來說,她所能做的努力,也只有這些。

    潘金蓮因其不妥的言行與囂張的氣焰歷來受人詬病,但正所謂早期經歷決定一生,我們不能只看到人物身上的稜角,還需回到根源挖掘稜角的成因,使得理解多了一絲人文關懷。同時也想借此提醒家長關注兒童早期心理發展,努力為他們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儘量避免人生悲劇的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小孩不是玩電腦就是玩手機,做家長的該怎樣正確引導孩子有一個愛讀書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