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裡女人就是春秋時期的共姬。一直被視為千古烈女,歷朝歷代官方都對她推崇至極,如今位於安徽淮北發電廠的“共姬墓”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她能夠被世代供奉稱頌,只因為幾千年前的一場火災。
共姬是春秋時期魯國魯宣公的女兒,原名伯姬。公元前583年,宋國國君宋共公派大臣到魯國求親,魯宣公把這個女兒嫁給了宋共公,因此伯姬改稱共姬。共姬身為一國公主,出嫁的過程十分隆重,光陪嫁的侍女就有十二個,其他諸侯國也紛紛送來賀禮。
但是,共姬嫁到宋國後,卻遲遲不肯與夫君宋共公行周公之禮,讓宋共公又鬱悶,又惱火。原來,按照那時候諸侯娶婦的禮儀,共姬嫁給宋共公做國夫人,她的儀仗到達宋國時,宋共公應該親自迎接的,但他不看重這些小節,只是派了個大臣去迎接。
所以,共姬覺得這個人不遵守禮儀,就不想和他發生親密關係了。每次宋共公靠近,共姬就跟觸電一樣起身迴避。宋共公好歹也是一國之君,不好強來,只能跟共姬孃家訴委屈。魯宣公聽說後,派了個叫季文子的人來勸了共姬好久,勸她顧及自己母國,不要和宋國結仇。
共姬雖然不情不願地答應了,也和宋共公做了真正的夫妻,但她內心對“禮”的固執,還是沒改變。這之後,共姬在宋國見證了幾代君主的更替,直到公元前543年,共姬已經老了,她住在宮中某個宮室,一天夜裡,住處突發火災。
共姬身邊伺候的人急忙請她出去避火,共姬卻說:“傅母不在,我不能出去。”火越燒越大,侍女幾次三番請她出去,都被共姬拒絕,最後,共姬死於大火之中,她的侍女也未能倖免。這個傅母就等於當時貴婦人身邊的保姆,按照當時的婦道,晚上沒有這個保姆的陪伴,共姬這種身份的女人就不能出屋子。共姬死守著這條規則,才不肯出去避火,寧可葬身火海。她去世之後,被安葬在宋國相城的西邊。
而在後世,共姬因為嚴守禮教,世代受到稱頌,有了千古美名。從西漢劉向的《列女傳》,到清朝馬驌的《繹史》,都把共姬作為婦德的楷模,大力宣揚。
墓裡女人就是春秋時期的共姬。一直被視為千古烈女,歷朝歷代官方都對她推崇至極,如今位於安徽淮北發電廠的“共姬墓”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她能夠被世代供奉稱頌,只因為幾千年前的一場火災。
共姬是春秋時期魯國魯宣公的女兒,原名伯姬。公元前583年,宋國國君宋共公派大臣到魯國求親,魯宣公把這個女兒嫁給了宋共公,因此伯姬改稱共姬。共姬身為一國公主,出嫁的過程十分隆重,光陪嫁的侍女就有十二個,其他諸侯國也紛紛送來賀禮。
但是,共姬嫁到宋國後,卻遲遲不肯與夫君宋共公行周公之禮,讓宋共公又鬱悶,又惱火。原來,按照那時候諸侯娶婦的禮儀,共姬嫁給宋共公做國夫人,她的儀仗到達宋國時,宋共公應該親自迎接的,但他不看重這些小節,只是派了個大臣去迎接。
所以,共姬覺得這個人不遵守禮儀,就不想和他發生親密關係了。每次宋共公靠近,共姬就跟觸電一樣起身迴避。宋共公好歹也是一國之君,不好強來,只能跟共姬孃家訴委屈。魯宣公聽說後,派了個叫季文子的人來勸了共姬好久,勸她顧及自己母國,不要和宋國結仇。
共姬雖然不情不願地答應了,也和宋共公做了真正的夫妻,但她內心對“禮”的固執,還是沒改變。這之後,共姬在宋國見證了幾代君主的更替,直到公元前543年,共姬已經老了,她住在宮中某個宮室,一天夜裡,住處突發火災。
共姬身邊伺候的人急忙請她出去避火,共姬卻說:“傅母不在,我不能出去。”火越燒越大,侍女幾次三番請她出去,都被共姬拒絕,最後,共姬死於大火之中,她的侍女也未能倖免。這個傅母就等於當時貴婦人身邊的保姆,按照當時的婦道,晚上沒有這個保姆的陪伴,共姬這種身份的女人就不能出屋子。共姬死守著這條規則,才不肯出去避火,寧可葬身火海。她去世之後,被安葬在宋國相城的西邊。
而在後世,共姬因為嚴守禮教,世代受到稱頌,有了千古美名。從西漢劉向的《列女傳》,到清朝馬驌的《繹史》,都把共姬作為婦德的楷模,大力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