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月璃雪
-
2 # 小小龍讀史
倭寇的武器裝備多數都是明朝的不法分子那裡買過來的,自己本身的武器是很弱的,後來經過他們的改良,有些甚至超過了明朝裝備,更加使用,例如倭刀,透過加長、加寬,無論步戰、還是馬戰都有一定優勢。
明朝的火炮、手銃槍的威力是遠大於倭寇的,還有巨型戰船是倭寇比不了的。後來戚繼光根據倭寇的戰刀也進行了改良,用來剋制倭寇的裝備,大大提高了戚家軍的戰鬥力。
-
3 # 關河南望
戚家軍選用長兵刃作為作戰武器。即便是軍中的短兵器,也比一般的明朝軍隊武器要長。
戚繼光相信“一寸長一寸強”的道理。倭寇使用的倭刀、標槍,也都屬於長兵刃。
不只如此,戚家軍選擇用多種兵刃配合。牌兵拿著盾牌站在最前面,後面跟著狼筅兵。狼筅是毛竹插上鐵槍頭製作而成,較為笨重,但適合防禦。狼筅兵背後就是長槍兵和短兵,他們側重於進攻。在鴛鴦陣旁,會有火器配合作戰。
這種裝備配合,跟大多數明朝軍隊裝備相比,已經屬於豪華配置。因為當時許多明朝士兵都是匆忙上陣,連軍甲都來不及佩戴。在武器裝備之外,戚家軍也非常注重訓練。這個很關鍵。因為過去明朝士兵就是缺乏訓練。所以,戚家軍士兵的陣亡率也大幅度下降。戚家軍以傷亡幾十人為代價,消滅數萬倭寇。這是非常好的戰績。
在訓練、裝備、陣法以外,更重要的是戚家軍紀嚴明,將士廉潔,能夠同甘共苦,遇到人才可以推心置腹。戚家軍的將士為了保家衛國,為了讓黎民百姓免遭生靈塗炭之苦。這是戚家軍的魂,讓他們可以百戰百勝的根本。
-
4 # 漫步歷史路
戚家軍的武器都是特製的,大多多少長武器,而且多種武器相配合,士兵身上還有堅硬的鎧甲。而倭寇大多數都是短武器,在兵器上,倭寇是一點不佔優勢。另外戚家軍運用多種陣法,紀律嚴明,士兵多英勇善戰,而且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是行正義,所以正義必勝,倭寇必敗。
-
5 # 職業減肥營養師
明朝倭寇的裝備是不及戚家軍的,具體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冷兵器長刀、狼筅狼筅
狼筅長1.5丈,長兵器,取用長而多節叉的毛竹,在毛竹末梢包裹鐵製槍頭,手持狼筅倭寇很難近身。長刀也是如此,這些長刀比一般的到要長,一寸長一寸強,倭寇往往還沒有近身,就被打死。
而且戚家軍久經戰陣,七人為一小隊,配合默契,團體記功,不存在搶人頭單獨領功的其情況。
2、熱武器火銃、虎蹲炮等虎蹲炮
戚家軍是古達火器化最高的幾隻軍隊之一了。他們在倭寇距離較遠時候,就用虎蹲炮招呼(500米左右),這種炮非常靈活適合山地作戰,類似於今天的迫擊炮,轉移也很方便,經常追著倭寇打。
倭寇在近處的時候,就會用火銃招呼,戚家軍的火銃都是質量較好的武器,輕易不會炸膛,傷到自己。而且彈藥充足,往往倭寇衝鋒半路上就已經死傷大半,一個人往往對付一個狼筅小隊,很容易被擊殺。
戚家軍久經戰陣,訓練過硬,在冷兵器和熱兵器上完勝倭寇,所以能夠做到碾壓倭寇,經常以極少傷亡,打的倭寇大敗。
-
6 # 龍芽啾啾
戚家軍人數只有3000多,其他是伙伕等。光浙江倭寇就有2萬多,而且當時全日本人都有可能成為倭寇。平常倭寇都是幾十人或幾百人搶劫,戰鬥力很強。明軍腐朽,不堪一擊。如果調集大軍,也不好打。找不著,也丟人。一個倭寇可以一敵十,畢竟倭寇為了搶劫,不遠萬里,冒著被大海吞沒的危險,可見其犯罪決心。但戚家軍不同一般明軍,它是戚繼光一手操辦,是他的私人軍隊。而且戚家軍大都是浙江義烏的,義烏人十分驍勇,項羽的江東子弟大多數是義烏的。
倭寇其實不只有日本人,還有中國,葡萄牙,西班牙,東南亞的。但日本人最強悍,因為倭寇大多是日本武士。武士在日本國內也十分稀少。大多是武林高手,而且他們裝備了武士刀,武士刀並不是人人都有,十分鋒利。明軍武器與之相碰,大多折斷。
鬼子的火器是由 王直 提供的,王直是一個軍火商。日本第一把鳥銃就是他給的。倭寇的鐵炮十分先進,但火炮遠遠落後。不可能裝備。明軍有佛郎機炮,但戚繼光當時不能裝備,只能裝備鳥銃。裝備不相上下。
主要靠鴛鴦陣和士兵勇猛以及將領領導。直到戚繼光,倭寇才被打敗,倭寇大多全殲,而戚家軍只傷亡幾人。
而在兵刃上,戚家軍選用長兵刃作為作戰武器。即便是軍中的短兵器,也比一般的明朝軍隊武器要長。
戚繼光相信“一寸長一寸強”的道理。倭寇使用的倭刀、標槍,也都屬於長兵刃。
不只如此,戚家軍選擇用多種兵刃配合。牌兵拿著盾牌站在最前面,後面跟著狼筅兵。狼筅是毛竹插上鐵槍頭製作而成,較為笨重,但適合防禦。狼筅兵背後就是長槍兵和短兵,他們側重於進攻。在鴛鴦陣旁,會有火器配合作戰。
這種裝備配合,跟大多數明朝軍隊裝備相比,已經屬於豪華配置。因為當時許多明朝士兵都是匆忙上陣,連軍甲都來不及佩戴。士兵的陣亡率也大幅度下降。戚家軍以傷亡幾十人為代價,消滅數萬倭寇。這是非常好的戰績。
-
7 # 派大早
倭患的發展
倭寇為患中國由來已久,大明王朝沿海一帶的先民對此種災禍並不陌生。早在洪武元年(1368),倭寇即 “出沒海島中,乘間輒傅岸剽掠”,洪武二年夏四月,一股倭寇登陸沿海地區,殺戮蘇州、崇明一帶的百姓並劫掠財物。當此時,北至山東,南及福建皆受倭寇襲擾之苦。自洪武已降,永樂、宣德、正統、成化、弘治等歷代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程度的倭患,雖然對沿海的防務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相當的影響,但其嚴重性遠不能同俘獲英宗,幾乎覆滅大明王朝的蒙古諸部所產生的軍事壓力相提並論。
然而自嘉靖(1522-1567)之後,倭患愈演愈烈,最終演變為與北方蒙古部落並稱為“北虜南倭”的大危機。嘉靖皇帝統治的中期(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六年,1552-1557),倭寇之亂達到了巔峰,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地域之廣皆為歷代所不及。倭寇的構成極為複雜,即有來自日本的真倭,又有中國沿海一帶的海盜、海商以及或被攜裹,或因災害饑荒而不得不從賊的原明朝子民,即“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由於其成分複雜,組織結構又相對鬆散,因此各股倭寇所用兵器種類與質量也不盡相同。
倭刀雖然並無統一之形式,但古人印象最深的倭寇兵刃非倭刀莫屬。抗倭名將戚繼光於《紀效新書》中記載“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我兵以奪氣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段。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倭刀者,明人亦呼之為“長刀”,蓋因其“刀長五尺”,不論長度及重量皆在明軍所用腰刀之上。倭刀鋒利,在戰鬥中亦有驚人的表現。
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初三,有十四名倭寇藏匿彭道亭中,明軍前往剿滅。“一賊出哨亭外,我兵攢槍刺之,賊斫一刀,十數槍齊折,兵皆徒手而奔一處”。倭刀之利,可見一斑。倭性兇頑,而其中又不乏精於刀法者,“倭勇而憨,不甚別生死。每戰輒赤體,提三尺刀舞而前,無能捍者”。有極兇悍者,甚至手舞雙刀與明軍死戰。嘉靖三十二年,一股約六十人的倭寇乘船至鹽邑演武場北新塘觜,這夥賊人所用只有槍刀弓矢而無火器。次日戰鬥中,明軍放火燒賊船,賊中有八大王者,“獨舉二刀拂火飛斫我軍,跳擲數四而倒”,足見其兇猛亡命。
弓矢據明朝官員總結,倭之長技者有三:一曰利刀,二曰利箭,三曰鳥銃。南方天熱多雨,明軍使用的弓膠多融化,即便射中倭寇,也常因力軟箭輕而無法造成致命傷,倭寇中箭後,往往衝射箭的明軍拍打臀部,以示侮辱之意。而倭之弓矢與明軍所用弓矢大不相同,“(倭)弓長七八尺,矢長四五尺,鏃之鐵者如飛尾,鏃之竹者如長槍......釘瓦入櫞,而沒鏃矢,自垛隙中人者,傷死十餘人”。戚繼光將軍總結,倭弓體長,所發箭矢亦頗長大,雖然射程不太遠,但倭寇往往在近距離上引弓發矢,中者多立斃箭下,“故人畏之”。
長槍長槍是日本戰國時代最受重視的主要武器,其對於著甲敵人的殺傷力更在刀劍之上,造價也便宜得多。槍分較短的持槍與長可達三間半(約6.3米)的長槍,後者即為普通足輕所用的常備武器。日式長槍的基本攻擊方式為打、撢、刺三種,較之刀劍更易上手。
嘉靖三十二年五月,協總指揮馬呈圖,指揮採煉、王彥忠及徐行建率明軍約兩千人討賊於白馬廟,雙方相持數日。初六日,趁明軍鬆懈,賊著明軍服色,分頭攻擊隊伍各處,更兼海霧瀰漫,大霧中不辨咫尺,明軍大潰。協總指揮馬呈圖被倭寇一槍刺透胸背,指揮採煉腮喉處連中數刀而亡。明軍中一擂鼓促戰的鼓手被賊用長槍連人帶鼓釘死於地上。
鳥銃鳥銃為倭寇三大長技之一。日本國內稱為“鐵炮”,於天文十二年(1543)傳入種子島,之後迅速完成了中國產化,並由根來、堺等地傳播至六十六州。鳥銃即火繩槍,火藥和鉛子由銃口塞入,透過火繩點燃引藥,藥燃而銃響。其制前有準星,後有照門,銃手一手託銃之中腰,另一手持銃架後尾,一眼瞄照門並準星,準星對所打之人。鳥銃之打放,火藥不傷手,且由於兩手持握,便於瞄準擊發,即速而妙,比神機銃和邊銃的效能更高。鳥銃雖精利,但入侵中國沿海一地的倭寇裝備鳥銃者少,大概是因為這些混跡江湖的倭寇屌絲們很難搞到鐵炮這種高檔貨,而且黑火藥易受潮,長期在海上飄蕩,難免風浪侵蝕,影響效能。如此一來,戚家軍中鳥銃的裝備率反倒更高,戚少保對鳥銃的打放有嚴格的要求,即遇賊不許早放,不許一遍盡放。戚家軍遇賊百步之內,聽竹筒響,方才將鳥銃隊擺在哨前,本管放銃一聲,其他人方可放銃,放銃的次數則聽喇叭聲指揮,放銃擺陣皆依操法。
火炮、佛郎機、發熕如前文所提,各股倭寇由於組成成分不同,裝備亦不相同,部分財大氣粗,“收穫”豐厚的倭寇團伙甚至裝備了火炮乃至發熕。1555年4月13日,三千餘倭寇分乘五十餘支船直逼崑山縣東門攻城。24日倭賊在攻城時不光用利箭亂射,還動用了“佛郎鉛錫大銃,一時合發。城中辟易,危急十倍於前”,守城軍民拼死作戰,方才打退倭寇。
嘉靖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倭寇攻桐鄉,城中堅守,連日不克,反被城中軍民焚燬船隻、水樓。三日後,倭寇在城外架起一尊銅將軍炮,妄圖炮擊城上,幸而城上將士眼明手快,搶先以佛郎機轟擊城下,迫退倭寇。倭寇圍桐鄉二十餘日,各種攻城器具及銅將軍炮皆用之,桐鄉城防內外皆殘破,牆倒臺塌,鄉市村鎮盡遭劫掠。
在十七世紀紅夷炮傳入中國之前,發熕曾長期佔據中國火炮頭把交椅的地位,所謂“勢大力雄,無如發熕”。發熕並非明朝自產之物,戚少保有云:“發熕等器,傳自番夷”,但在傳入之後,又經歷了相當程度的本土化,因此發熕應是16世紀中西方技術結合之產物。發熕重量一般為數百斤至千餘斤不等,可發射鉛彈或石彈,“牆遇之即透,屋遇之即摧”,為攻堅奪險之利器。而此威力巨大的火器亦為倭寇所得。嘉靖三十五年(1556),明軍征剿海上巨寇徐海於浙江平湖沈家莊。明軍將徐海及屬下倭寇團團包圍,這夥負隅頑抗的賊人不甘束手就就,在缺乏炮彈的情況下,“賊放發熕,以銀塞熕口,火發,銀如星飛,中人中土中水,如雨鳴”。發熕力雖猛,但其體大沉重,即難於裝填,又有震裂船身之虞,因此戚少保只在福船上搭載一門大發熕,再輔之以其他銃炮,裝備量不多。
船隻倭寇泛海而來,船隻是不但是他們最重要的運載工具,也是倭寇作戰時的平臺,甚至於充當攻城時的器具。但總體而言,倭寇水戰的能力較弱,不似陸上兇猛,“(倭寇)長於陸戰,短於水斗,以其船不敵,而火器不備也”。倭寇的造船技術落後,船體強度較低,船身亦矮小,且適航性較差,往往只能順風行駛,受氣候和風向的影響較大。倭船每遇福船、廣船等大船便只能仰攻,又因船體單薄,火器稀少,往往被大船如車碾螳螂般乘風“犁沉”。雖然部分倭寇透過各種渠道從中國那裡搞到了一批明朝船隻,但仍不足及改變其船隻戰力低下的局面。
戚家軍水師下轄部、司、哨、船四級單位,常備船隻為福船、海滄船及蒼山船三式。
其中福船最大,吃水約一丈一二尺,船上常備武器包括:
大發貢一門,大佛狼機六座,碗口銃三個,噴筒六十個,鳥嘴銃十把,煙罐一百個,弩箭五百枝,藥弩十張,粗火藥四百斤,鳥銃火藥一百斤,弩藥一瓶,大小鉛彈三百斤,火箭三百枝,火磚一百塊,火炮二十個,鉤鐮十把,砍刀十把,過船釘槍二十根,標槍一百枝,藤牌二十面,寧波弓五張,鐵箭三百枝,灰罐一百個......次大者名海滄船,作用類似福船,主要功能為犁沉賊船,船上常備武器裝備如下:
大佛狼機四座,碗口銃三個,鳥嘴銃六把,噴筒五十個,煙罐八十個,火炮十個,火磚五十塊,火箭二百枝,粗火藥二百斤,鳥銃火藥六十斤,藥弩六張,弩箭一百枝,弩藥一瓶,大小鉛彈二百斤,鉤鐮六把,砍刀六把,過船釘槍十根,標槍八十枝,藤牌十二面,寧波弓二張,鐵箭二百枝,灰罐五十個......第三名蒼山船,吃水六七尺,行動迅速,主要作用為撈取倭寇首級及追趕漏網的賊船,其裝備武器包括:
大佛狼機二座,碗口銃三個,鳥嘴銃四把,噴筒四十個,煙罐六十個,火磚二十塊,火箭一百枝,粗火藥一百五十斤,鳥銃火藥四十斤,藥弩四張,弩箭一百枝,弩藥一瓶,大小鉛彈一百六十斤,鉤鐮四把,砍刀四把,過船釘槍八根,標槍四十枝,灰罐三十個......戚家軍水師船隻及武器裝備遠比烏合之眾的倭寇要完善得多,其船大小兼備,船上即有負責遠端火力打擊的鳥銃隊,又有負責接舷近戰的殺手隊。人各司其職,火器與冷兵器又相互配合,互為補充,戰鬥力非倭寇水賊可比。
戚家軍步兵裝備·冷兵器戚家軍是戚少保一生練兵的心血。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為原則,從倭寇善於單兵格鬥以及南方水網密佈,不利於大兵團展開作戰的客觀現實出發,創立了鴛鴦陣以及一頭兩翼一尾陣。其中以鴛鴦陣最為著名,戚少保本人也毫不吝惜的誇讚鴛鴦陣為“束伍第一戰法”,“殺賊必勝屢效者”。
其法最前者為兩名牌手,一持長牌,一持藤牌,兩名狼筅手緊隨在後。再次為4名長槍手,後接兩名短兵手,隨長槍手前進殺敵。隊長則持挨牌利於陣之前方。鴛鴦陣以冷兵器為主,其制式武器為藤牌、狼筅、鐵叉(鏜扒)、標槍等傳統兵器,因此黃仁宇把戚家軍稱為是一支“沒有脫離農民氣息”的部隊。組成鴛鴦陣計程車兵各持不同的兵器,每個人之間都有各自的分工,大家互相配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鴛鴦陣中最重要的武器為狼筅,所謂“行伍之藩籬,一軍之門戶”。狼筅雖是滅倭之神器,但其造型質樸,主體為長一丈五六尺的大毛竹,其上遍生枒杈,可以架隔長槍刀棍,遮護人身。其他如長槍、藤牌、腰刀等物也只是明軍日常使用的制式冷兵器,無甚稀奇之處。之所以能夠大破倭寇並打出極為驚人的戰損比,是因為軍士之間分工明確,配合嫻熟。藤牌、狼筅抵禦刀砍箭射,長槍專職刺殺,鏜扒護衛長槍,攻防一體,“長短相雜,刺衛兼合”,更兼日常訓練有素,軍紀嚴明,方能對烏合之眾的倭寇形成碾壓之勢。
火器戚家軍中常用火器為鳥銃、佛郎機和火箭。鳥銃為單兵使用的火繩槍,銃長三小尺,效能優於快槍、三眼銃等火門槍,與倭寇所用鐵炮差別不大,但數量過之。鳥銃雖利但難御大敵,因此需要使用佛郎機這種“重器”。佛郎機為子母銃分離的後裝速射火炮,主要用於射殺敵軍人馬但拙於攻堅。戚家軍所用佛郎機炮發射比子銃合口微大一分的鉛彈,省去了塞入木馬的步驟,提升了火炮的射擊頻率,且其射程較鳥銃更遠,利於守衛險要,缺點在於太重,不利於步兵機動。
火箭是戚家軍中的又一利器,即可遠射殺人,焚敵舟師營壘又可發號施令調動三軍。雖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火器,但火箭的製造和使用容不得半點馬虎。戚少保隊火箭的製造方法總結了兩種製造火箭的方法,並提出了相應的標準,但他同時也指出火箭不耐久藏的缺點。
此外,戚家軍還擅長使用飛天噴筒等噴火器,飛天噴筒以竹為筒,內藏硝磺、樟腦、松脂、雄黃、砒霜,噴火遠及三、四十步,是水戰時焚燒倭寇船帆的“第一妙器”。
結語戚家軍與倭寇在裝備方面各有所長。真倭多裝備刀、槍、弓等冷兵器,間或雜以火繩槍,缺乏重火器。鎧甲裝備簡陋,以至於近乎赤體裸形,但其人兇猛亡命,精於肉搏,要錢不要命,往往能夠憑藉手中的利刀及精湛的武藝擊潰那些疏於訓練的衛所兵。假倭則憑藉與沿海一帶的明朝子民千絲萬縷的聯絡,擁有比大部分真倭更先進的船隻和重火器,而其對於南方沿海一帶地形及風俗的瞭解和對真倭的誘導更有助於他們施展殺人放火的“真本領”,即所謂二鬼子比鬼子還壞。而假倭中亦不乏兇悍敢戰,殺人如麻之輩,如大倭寇頭目許海就曾親率數十倭寇持利刃督戰,逼諸倭死戰。
戚家軍的軍器精良自不必說,但筆者認為其完善的選兵練兵制度,嚴苛的軍紀和依據地勢靈活的實施陣法以及冷熱兵器的合理搭配使用才是戚家軍完勝倭寇的關鍵。雖然戚少保注重先進火器的研發和使用,但在南方抗倭之時,戚家軍在陸戰中的殺手鐧是冷兵器之間相互配合的鴛鴦陣,火器的使用和裝備率有限。戚少保曾言:“火器為接敵之前用,不能倚為主要戰具”。當然,火器、鏢槍乃至於石子雖不是戚將軍陣法中的主導因素但仍是殺傷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正是因為火器的有效輔助才實現了戚家軍百戰百勝的抗倭神話。
在此引戚繼光將軍的詩作《韜鈐深處》作為此篇問答的結尾: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回覆列表
戚家軍人數只有3000多,其他是伙伕等。光浙江倭寇就有2萬多,而且當時全日本人都有可能成為倭寇。平常倭寇都是幾十人或幾百人搶劫,戰鬥力很強。明軍腐朽,不堪一擊。如果調集大軍,也不好打。找不著,也丟人。一個倭寇可以一敵十,畢竟倭寇為了搶劫,不遠萬里,冒著被大海吞沒的危險,可見其犯罪決心。但戚家軍不同一般明軍,它是戚繼光一手操辦,是他的私人軍隊。而且戚家軍大都是浙江義烏的,義烏人十分驍勇,項羽的江東子弟大多數是義烏的。
倭寇其實不只有日本人,還有中國,葡萄牙,西班牙,東南亞的。但日本人最強悍,因為倭寇大多是日本武士。武士在日本國內也十分稀少。大多是武林高手,而且他們裝備了武士刀,武士刀並不是人人都有,十分鋒利。明軍武器與之相碰,大多折斷。
鬼子的火器是由 王直 提供的,王直是一個軍火商。日本第一把鳥銃就是他給的。倭寇的鐵炮十分先進,但火炮遠遠落後。不可能裝備。明軍有佛郎機炮,但戚繼光當時不能裝備,只能裝備鳥銃。裝備不相上下。
主要靠鴛鴦陣和士兵勇猛以及將領領導。直到戚繼光,倭寇才被打敗,倭寇大多全殲,而戚家軍只傷亡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