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酉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生活品質,開始注重生活的儀式感。在家裡做牛排喝紅酒,弄一頓燭光晚餐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喝紅酒的器具也從普通杯子逐漸過度到了專用高腳杯,醒酒器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不和諧的聲音也在此起彼伏的喧囂著,那麼喝紅酒用高腳杯到底是窮講究還是有科學道理呢?

    事實是這真的不是什麼窮講究。

    古詩有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可見在古代我們的先人就開始注重喝酒的器皿了。

    葡萄酒杯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紅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和香檳杯。

    飲用的葡萄酒不同,選用酒杯就會有些許差別,這樣做才能使酒氣更加香醇。酒杯的功能主要是留住酒的香氣,當我們轉動酒杯時,讓酒能在杯內隨著酒杯一起轉動,這樣酒就能與空氣充分結合,使酒愈發香醇。試想如果是普通酒杯,不僅酒不能充分和空氣接觸,酒本身的香氣也留不住,這樣的酒喝起來,肯定會差些味道。

    標準杯型為腹大口小的高腳杯,即所謂的鬱金香杯,如此才有利於香氣聚集於杯子上方。高腳的原因是可以供手握住杯子,以免手碰到杯腹而影響酒溫。

    喝什麼酒就要配什麼杯子,紅酒如此,白酒也如此。當然這並不是什麼窮講究,而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生活總要有些儀式感嘛。

    我是小王品酒,願意和廣大酒友交流

  • 2 # 阿大

    對於我自己而言,確實沒有講究杯子的必要。畢竟咱也喝不起好酒。普通餐酒,大口乾杯,拿什麼不是喝呀。

    但有些人就喜歡用紅酒杯,我也理解並支援。喝酒是為了享受那種愉悅感,一個晶瑩剔透的杯子,可以給你喝酒的愉悅感加分,這種行為不應該被鄙視,甚至冠以裝逼之名。

    酒杯分為很多種,波爾多杯,勃艮第杯,香檳杯等等,歷史源遠流長,不同大區的酒應該用不同的杯子。這對於具體酒款,香氣有加成。具體可以百度。

  • 3 # 聚閱書吧

    喝葡萄酒要用波爾多杯!高跟杯!一是拿杯柄不讓手的溫度影響到酒,二是讓香氣更好體現出來,三是讓酒和空氣接觸,四是杯口呈收窄,入口更利品嚐葡萄酒的酸甜澀

  • 4 # 喜歡老酒的吃貨

    如果你硬要這麼說,就沒有意思了,就像一道菜,你水煮著吃也能吃,但是你放點油放點蒜放點醬油,吃起來會更香。喝葡萄酒也一樣,你用大碗可以喝,你用塑膠杯也可以喝,只是口感和情趣會大不一樣。

    為什麼喝葡萄酒的酒杯需要這麼講究?

    葡萄酒的酒杯不是玻璃材質就水晶材質(當然是不適合使用銅器或者銀器等杯子,因為葡萄酒當中有酒精會與這些東西發生化學反應)這個酒杯當然不能改變葡萄酒的本質,但酒杯的杯型卻能改變葡萄酒的香氣,影響她的醒酒程度,從而影響葡萄酒的口感。

    喝紅酒一般用的都是爾多紅酒杯或者勃艮第杯

    波爾多紅酒杯:杯身較長,杯口寬較白葡萄酒酒杯要寬。適合酸味、單寧都較重的紅葡萄酒。

    勃艮第杯:這種杯子,杯肚都特別大,大肚子的球形杯可以令酒液先流向舌頭中間再向四方流散,使果味、酸味相互融合,特別適合果味濃郁的紅葡萄酒。

    喝白葡萄酒,有專門的白葡萄酒;喝起泡酒有專門的香檳杯

    白葡萄酒酒杯:白葡萄酒的酒杯,杯口比較窄小,這是降低葡萄酒與空氣的接觸程度,減緩氧化。

    香檳杯:細長,收口特別小,一方面方便大家欣賞細膩的起泡,另一方面是減少酒液與空氣是接觸。

    單純是酒杯,對葡萄酒的口感影響真的不是很大,但是想喝到最好的葡萄酒,當然是一切都完美才好,剛剛好的侍酒溫度,剛剛適合的葡萄酒酒杯,完美的喝葡萄酒物件。

    更多我們喝葡萄酒更多的樂趣在與品味,感受那種情趣,用專業的葡萄酒與用碗喝葡萄酒,最大的區別就是情趣。我們吃飽了,就會去追求精神世界,就像有人研究茶道,有人喜歡花藝一樣。喝葡萄酒搭配不一樣的酒杯,本來就是一種藝術。也有人說,喝葡萄酒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怎麼高興怎麼來,這麼說也沒有錯,如果你實在覺得用葡萄酒杯喝葡萄酒是“窮講究”,我建議你一個人在家,拿著一個碗喝。但是如果在公共場合,希望你還是正兒八經的拿酒杯喝酒,別弄什麼標新立異。因為那不是創新,真的是讓別人覺得你孤陋寡聞的。

  • 5 # stelia08

    我不是來回答問題的,我是來問問題的。

    為什麼要說窮?

    葡萄酒杯的名字是不是指用來喝葡萄酒的杯子?

    中國是不是有古詩名曰葡萄美酒夜光杯?

  • 6 # 俺是紅娃娃

    這算不得窮不窮講究,你要是對瓶吹了也沒有關係,喝酒還是要講究情調和口感的,為什麼古人喝酒就會特別講究用什麼杯子喝什麼酒是有道理的!比如用大肚杯也就是紅酒杯喝紅酒,就是為了更好氧化紅酒,讓紅酒喝的時候口感更好!

  • 7 # 9HY侯掌櫃聊酒

    首先,侯侯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用葡萄酒杯喝葡萄酒,不是“窮講究”,是“真講究”。我會在下文來剖析這些杯子對酒的影響。

    此外,你也可以透過使用同2款酒杯來飲用同一款酒,自己就能夠發現味道的變化和區別,簡單的自我判斷我寫的內容。

    至於原理,我先不說明,有時間可以來找侯侯喝酒,我直接告訴你,因為,飲酒這種事情,一定是當面聊雙方才是在一個判斷標準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葡萄酒。

    同一款葡萄酒,倒入不同材質、不同設計的酒杯中,竟可以散發出風格迥異的香氣,彷彿兩支不同的葡萄酒;

    一款普通級別的葡萄酒,如果使用了恰當的杯形,即使100塊的酒也能喝出300塊的感覺;

    為此,侯侯吐血整理了這期葡萄酒酒杯全攻略,讓你一杯在手,希望無窮。

    而一款頂級佳釀,如果沒有選對酒杯,很可能對品鑑體驗大打折扣,無法展現其真實的價值。

    1. 玻璃杯 vs 水晶杯

    首先,選擇葡萄酒杯,首先需要考慮的便是材質。目前市面上較為常見的葡萄酒杯分為玻璃杯和水晶杯:

    玻璃酒杯價格相對較低,不僅拿在手中有重量感,酒杯的透光性也並非最佳。儘管如此,玻璃酒杯也並一無是處,其堅固性遠超水晶杯,無論清洗還是不小心摔落,玻璃杯都比水晶杯更有可能不被摔碎。

    雖然玻璃杯在檔次上不如水晶杯,但不乏知名杯具品牌,堅持選擇玻璃作為酒杯的原材料,並在透光度和重量上進行了最佳化。

    侯侯推薦:

    法國杯具品牌弓箭旗下的C&S(chef & sommelier)酒杯系列,便是高品質玻璃杯的詮釋。儘管在名氣上不如力多(Riedel)或肖特(Schott Zwiesel),C&S卻是不少葡萄酒專業學校和葡萄酒餐廳的首選。

    C&S酒杯擁有十分性感的一體式設計,自主研發的Kwarx技術集合了所有玻璃製品的最優特質,並大大提升玻璃純度,不僅比普通玻璃強度提升30%,還能保持多次洗滌後依舊擁有超凡光澤。

    相比之下,水晶酒杯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更清晰,更輕薄,碰杯的聲音更清脆,香氣也更加聚合。即使是大眾品牌,都顯得分外有逼格。

    雖然稱之為水晶杯,卻並非由水晶製成,原材料依舊是水晶玻璃。水晶玻璃一詞源於威尼斯語的cristallo,用於描述穆拉諾島玻璃工匠模仿的水晶。

    水晶玻璃的典範是著名的施華洛世奇水晶,運用精美的設計與高超的製造工藝,讓玻璃釋放出水晶的光澤。

    侯侯推薦:

    德國和奧地利是水晶酒杯的兩大重要生產國,比起價格高昂的力多(Riedel),亦或是隨處可見的詩杯客樂(Spiegelau),肖特(Schott Zwiesel)絕對是水晶杯中的價效比之王。

    建於1872年的肖特聖維莎-克拉西奧,是德國赫赫有名的專業玻璃與水晶集團。肖特酒杯的最大特色在於杯壁輕薄,表面透明光滑,且質地堅固耐用。其材質配方中含有一種獨特的氧化鈦成分,可為水晶本身增添韌性。

    2. 含鉛杯 VS 無鉛杯

    雖然水晶杯擁有玻璃杯無法比擬的優勢,並非所有的水晶杯都值得你購買。因為,水晶杯自己也有分類。

    一般來說,水晶酒杯可以分為含鉛杯和無鉛杯。

    無鉛杯是水晶酒杯中的頂級之作,生產商透過運用氧化鋇、氧化鋅、氧化鉀來替代氧化鉛,做出完全無鉛的水晶玻璃。這類無鉛酒杯造價更高,數量相對較少,售價也因此更加高昂。

    侯侯推薦:

    力多(Riedel)是無鉛酒杯的重要生產商之一,是信心與實力的保證,旗下擁有多款無鉛酒杯可供選擇。

    此外,品牌還與可口可樂合作,生產了一款無鉛可樂杯。用200塊的杯子裝2塊錢的飲料,力多就是這麼任性。

    3. 機制杯 VS 手工杯

    水晶杯除了有鉛含量的劃分,還可被分為機制杯和手工杯兩種型別。

    我們接觸到的絕大多數水晶杯,都是機制而成的。所謂機制,即機械化大生產,透過流水線降低成本,比較適合日常消費。

    一般的機制杯,在製作過程中是由三部份構成:杯肚、杯腿、杯座。因此,在不小心翻倒的時候,最容易從杯腿處折斷。

    侯侯推薦:

    來自奧地利的RONA,並非第一梯隊的酒杯品牌,但其機制杯製作工藝卻數一數二。

    Rona的市場總監是這麼展示其機制杯的品質的:他隨手把一隻杯子翻倒在玻璃桌面上,玻璃與玻璃相撞的聲音令人一驚,但倒在玻璃桌上的酒杯卻絲毫無恙。

    在這背後,是Rona一體成型機制杯的概念。目前世界上只有RONA能做出一體成型的機械杯,整隻酒杯一次成型,在杯肚、杯腿、杯座處沒有接縫,手工杯才能做到的技術,RONA卻可以用機械完成。

    相比之下,手工杯則是對吹杯子的技師最大的考驗。

    一位合格的手工杯技師,需要經過長達10年的培訓,才能做出杯口平整纖薄、堪稱杯中極品的手工杯。

    手工杯之所以昂貴,來自其極高的造價:即使經驗豐富的技師,大約每50顆水晶球,才能成就一隻完美的手工水晶酒杯

    侯侯推薦:

    幾乎每一家水晶杯品牌,都擁有自己的旗艦款手工杯。而在這些手工杯中,侯侯最推薦肖特。

    肖特旗下擁有兩大水晶杯品牌:以機器吹制杯品為主的Schott Zwiesel,以及以手工吹制杯品為主的Zwiesel 1872。

    Zwiesel 1872是德系手工工藝的集大成者:儘管看起來剔透輕薄,但玻璃加入了一種特別的氧化鈦成分,使杯子堅硬而有韌性。不僅能承受手洗,就算放入洗碗機都沒有問題。

    4. 按葡萄酒類別挑選

    在選好材質之後,便需要開始根據所要飲用的葡萄酒類別,來選擇相應的酒杯,即我們常說的白葡萄酒杯,紅葡萄酒杯,起泡酒杯,以及甜酒杯。

    白葡萄酒杯的杯肚相比紅酒杯較小,杯肚多呈u型,杯沿較窄,這樣容易聚集酒的香氣,不至於讓香氣消散得太快;

    紅葡萄酒杯的開口和杯身都要大一些,這樣即使倒入相當量的葡萄酒後,還保證酒杯裡留有較大面積的空氣與葡萄酒接觸,加強葡萄酒的香氣;

    而對於擁有一定年紀的陳年紅葡萄酒,一支尺寸較小、與空氣接觸面較少的白葡萄酒杯,反而更有利於保留其精細的風味;

    起泡酒杯通常呈笛型,也常被稱作“笛型杯”。笛型杯杯肚細長,造型優雅,有利於氣泡的形成,並能夠清楚地看到起泡的升騰;

    甜酒酒杯通常擁有如花瓣開啟一般的杯口,這樣在品味甜酒的時候,可以讓酒液直接流向位於舌尖的甜味區。

    為了豐富酒杯的選擇,不少酒杯品牌還會從上述大類出發進行細分,開發出適合品味特定產區與葡萄品種的酒杯:

    波爾多杯是為波爾多混釀而量身定做的,杯口錐度比較小,杯壁幾乎是直上直下的,能夠留住大部分的酒香,葡萄酒表面也擁有足夠的表面積用來接觸氧氣,讓赤霞珠和梅洛得到充分的呼吸;

    勃艮第杯擁有標誌性的圓肚子,杯壁逐漸收縮,便於凝聚香氣,對於十分內斂的黑皮諾來說在合適不過;

    赤霞珠杯擁有較為平緩的弧形杯身,能夠放緩酒液的流動速度,使酸度獲得提升,淡化赤霞珠苦澀的單寧;

    霞多麗杯與勃墾地杯有相似的大肚杯身,較陡的杯壁可以令酒液入口的擴散效果更佳,杯口的設計令酒入口時先流向舌頭中部,然後向四面散開,使酒的各種成分產生和諧的感覺。

    5. 終極葡萄酒杯

    那麼,有沒有一支酒杯,能夠在杯具界稱霸,併兼具水晶、無鉛、手工三大要素呢?

    侯侯這就為你奉上,堪稱酒杯界愛馬仕的扎爾圖(Zalto)。

    葡萄酒大師傑西斯·羅賓遜曾經撰文,提出“你真的需要那麼多款酒杯嗎?”這個與每一位酒友息息相關的問題。文章中,大師試圖尋找那隻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酒杯,而她的選擇便是來自奧地利的Zalto。

    Zalto是家族企業,其制杯歷史可以追溯到14世紀,以生產高品質的酒杯聞名於世。Zalto家族可追溯至威尼斯,但杯子是在奧地利南部和捷克共和國邊境製造的。

    Zalto的賣點十分清晰:作為全球最輕薄、最精緻的無鉛手工水晶杯,Zalto的設計無與倫比,拿在手上毫無感覺,35英鎊的售價更是對得起良心。

    Zalto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地球公轉的傾斜角度(約為24°)。早在羅馬的時期,人們就相信這個角度的器皿會讓食物更容易保鮮。Zalto選擇了24°、48°、72°這三個角度用來設計酒杯,看著就已經流口水了。

    手工吹制的Zalto酒杯杯壁極薄,輕輕擠壓還會產生彈性,彷彿一用力就可以將酒杯壓碎。然而,Zalto的杯子卻又是經得起洗碗機的挑戰的,即使普通的洗碗機,也可以將酒杯很好地洗乾淨,並不會擔心破損。

    北京宏潤匯鑫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

    北京宏潤惠友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侯掌櫃聊酒”公眾資訊平臺主編

    9-HY英國WSET培訓學校校長

    9-HY葡萄酒俱樂部創始人

    中國女企業家協會理事

  • 8 # 三豐食堂

    用葡萄酒杯喝葡萄酒是“窮講究”嗎?作為葡萄酒小白的你應該知道的真實情況。

    作為一個常年跟葡萄酒打交道的行業內人員來說,除了葡萄酒,酒杯是我很喜歡購置的一項周邊,當然還有各種醒酒器,各類酒刀……但是我想如果你只是作為一個普通葡萄酒消費者,有必要來摟一眼以下我的看法:

    一,用葡萄酒杯喝葡萄酒是天經地義的,就像一個俠客要有一把寶劍一樣,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一般都能買起個杯子吧?)這是標配!一個好的杯子,可以從感官上提升整個品酒的氛圍,無形中提升了品酒過程中的愉悅感,當然合適的杯具還可以很好的展現葡萄酒的魅力。但是,這卻不是必要的,特別是當我們日常飲用的時候。一個普通玻璃杯甚至是碗對葡萄酒品質展現的影響並不十分明顯(針對日常口糧酒)。記得《杯酒人生》中男主角Miles在電影的結尾,坐在快餐店中用紙杯喝了1961年的白馬,告訴我們什麼?酒只有喝了才是它最好的歸宿,場景和杯具往往並不十分重要。這也是Miles在經歷了中年危機,經歷了窘迫,無奈,失望之後認識到的人生真諦。杯子就好像俠客的寶劍,往往站在武林之巔的大俠是不靠寶劍的鋒利而是深厚的內力。所以,如果有一天,你也能用大瓷碗喝上一口羅曼尼康帝,那麼恭喜你,你離葡萄酒大神不遠了~

    二,關於“窮講究”這個詞,我不太認同。畢竟用一套景德鎮的茶道喝茶,跟玻璃罐頭瓶喝茶是兩種感覺。在條件允許的時候“講究”一些並沒有什麼不好。當然你連飯都吃不上了,還買葡萄酒買杯子來搭配那就真是“窮”而且“講究了”。除此之外,我還是建議葡萄酒小白經常“窮講究”一下的,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質,而當你沉浸在“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美妙時刻,“酒不醉人人也自醉了”。

    所以,家裡常備一套葡萄酒杯,工作之餘,與家人朋友舉杯暢飲也是幸福感滿滿的一件事!當然,如果酒杯不夠,可以用碗來湊啊~不要因為這樣就感到不上檔次,重要的是你擁有的這碗酒給你帶來的喜悅,而且是當下的喜悅,正所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你說是不是呢?

  • 9 # 老柴聊球

    就像看到一位男士穿著筆挺的西服,而腳上卻套著白色回力球鞋一般,很感彆扭和糟糕。

    喝葡萄酒一定要用高腳杯真不是“窮講究”,原因是:

    1,用高腳杯有一種儀式感

    生活是需要一些格調或者品味的,這絕對不是我們俗稱的矯情,喝葡萄酒用高腳杯那是標配。

    2,用高腳杯可以起到醒酒的作用

    仔細看中文背標,在原料和輔料一欄,都會看到葡萄汁、二氧化硫的標示。目前全球在食品保鮮方面還沒有更好的替代品,它有股異味,但可以揮發掉。這也是專業人士一再強調醒酒的原因之一,但如果用碗或者紙杯,你搖幾下試試?

    3,用高腳杯搖杯還可以充分開啟葡萄酒的香氣,給品鑑者帶來嗅覺上的至高享受

    我一度認為聞香是品嚐葡萄酒的最大享受,特別是酒款本身含有層次豐富又靈動變幻的香氣,缺失了這一環節,實在是莫大的遺憾和損失。如果我們用碗或紙杯,你聞香的場景我不敢想象!

    4,選用高腳杯應注意的幾個要點

    材質適宜,要薄且輕,最好是不含鉛的水晶杯。無色透明無裝飾,有助於提升葡萄酒的美感。杯身曲線要好,杯柄要夠長,方便持杯和搖杯。尺寸合適,不能過大或過小。

    至於那些專家所說的波爾多杯、勃艮第杯、香檳杯、甜酒杯之類,個人的建議是無需理會,否則真的太做作太“窮講究”了。

    生活不是詩和遠方,但更非一堆狗屎,活出應有的滋味才是真諦。你說對嗎?

  • 10 # Paradox紅酒星球

    很多人用茶來與紅酒做對比:茶是茶杯也能喝,保溫杯也能喝,為何紅酒只能在高腳杯裡喝?就是窮講究,我覺得說這種話的人才是窮,是認知上的窮,不是物質上的窮。

    用高腳杯可以既可以起到醒酒作用,又能更好的散發酒的香氣,對於葡萄酒來說,是最佳飲用工具,為什麼這個最佳飲用工具不用而非要去用其他器皿去顯示它有多接地氣呢?說到底覺得是窮講究的人骨子裡就是自卑的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位大佬評說一下兩度擔任民國總統的黎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