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owntown

    我認為是正確的,而且這是在當時戰局下的無奈之舉。

    作為三個兵種裡面建設週期最長,成本最高的兵種,想要一蹴而就或是在段時間內獲得巨大的增長是個很困難的事情。面對當時的歐洲海洋霸主英國,陸權強國德國並沒有把握可以在海面上正面擊敗英國,而且在後面的戰鬥中也證明了這一點。

    到了戰爭後期,德方戰局進一步惡化,大型水面艦艇在高強度的空襲下變的無比脆弱,為配合德華人實施的海上破交作戰,隱蔽性更高,同時成本更低的潛艇便成了進行破交作戰的主力(事實證明像是俾斯麥或是斯佩伯爵這種大型水面艦艇進行破交作戰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在日後的戰局裡,德國各型潛艇也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戰果,這也讓德國堅定了發展“海上狼群”的決心,也催生了一大批遠洋大型潛艇的誕生。

    但是這種處於劣勢下的無奈戰術最終還是沒有幫助德國扭轉戰局,在盟軍立體的打擊下,法西斯德國最終走向了覆滅。

  • 2 # 梁勇10866

    正確!就潛艇在海上給盟軍造成的損失相當嚴重!已經到了海上運輸線被切斷的地步,如果格林再把空中解決,戰局就扭轉了。如果改成水面艦只,絕對不會有這麼大的戰果!一旦德國的軍艦出港,盟軍的艦艇就會蜂擁而至,將其殲滅,而潛艇澤不然。

  • 3 # 飛雪逐風

    無所謂正確不正確,這是一種當時無奈和妥協的解決辦法。

    首先,海軍建設時間長,投入大,見效慢。德國當時近在咫尺的對手,號稱日不落的英國,雖然已經開始式微,但是瘦死的駱駝還是比德國這匹黑馬大的多。用自己的短處跟對手的長處比,正常人都不會這麼幹。

    其次,沒有特別厲害的海軍將領。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德國陸軍將星璀璨是毋庸置疑的,由此更加襯托出海軍大小貓兩三隻的無奈

    再次,時間不夠大型船隻形成戰鬥力。一條能形成戰鬥力的大型戰艦其人員調配磨合訓練的時間,是要用年來計算的。德國一戰被閹割,受到太多限制,監視和制約。發展過多的過大的水面艦艇根本不現實。從閃擊戰開始,德國就是想利用以快打快的戰術迅速解決對手,不可能給海軍大量的時間去行程戰鬥力

    最後,節省資源,一條潛艇的造價和一艘大型軍艦相比是很節省的,好鋼用在刀刃上,德國不會出現日本海陸軍一樣互相拆臺的蠢事

  • 4 # 草根守望者

    對當時的希特勒政府而言,是正確的,而且是唯一的選擇。

    英國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海上力量十分強大。正是憑藉其強大的的海上力量,幾乎征服了全世界,成就了其日不落帝國的美名。

    希特勒政府上臺後,雖說國內經濟、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畢竟積澱有限,國內資源也嚴重不足。

    要想征服英國,水面戰硬碰硬是不現實的。潛艇屬當時新概念武器,德國走在了世界各國前面。

    要征服英國,押寶潛艇,從水下擊敗英國強大的水面力量,成了希特勒政府的唯一選擇!

    但侵略就是侵略,失道寡助。想靠一,二件新兵器征服世界,無疑是痴人說夢,其失敗實屬必然!

  • 5 # 狼煙火燎

    二戰前的德國還是準備走老牌海軍的路子,建造戰列艦、航母等水面艦艇,特別是前期對潛艇部隊的建設並不是那麼重視,只是後來二戰開打,德國發現自己出入大西洋的兩個出海口被大英帝國海軍給遏制著,根本出不去。俾斯麥出去那一次其實算是運氣好+德國海軍士兵素質好,能夠一炮巧合命中胡德的彈藥艙,秒殺胡德,還將威爾士號戰列艦重傷,但是後來就被英國海軍給圍追堵截了,因此水面艦艇實在沒有太大作用。而相反德國潛艇取得的成績那是有目共睹的,慢慢的德國的海軍的資源才像潛艇傾斜。到了1943.2月的時候,希特勒發現海軍水面艦艇在英國面前沒有太大作用,而德國開始無力支撐海軍的軍費和資源了,於是下令取消所有德國戰艦、巡洋艦與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包括快建成的齊柏林伯爵號航母建造全部停止!

    其實德國在和英國第一階段的交戰中,英國沒有預料的德國潛艇是依靠夜間狼群戰術,偷襲英國的運輸船隊,因此德國在這一階段取得了重大戰果。而德國同樣沒有太重視潛艇的發展,這一階段才只有幾十艘潛艇作戰。

    而後德國水面艦艇被英國封鎖,沒有什麼成績,而德國的潛艇英國也沒有找到克敵制勝的方法,於是德國的潛艇開始被重視,大量的潛艇被建造了出來,水面艦艇的建造要麼速度慢,甚至很多停工,當然在1943年以前德國的潛艇混得還是如魚得水的 !

    到了1943年時候,長期的戰爭的負擔開始顯現出來,德國資源和資金都開始不足了,於是希特勒下令停止所有水面艦艇的建造工作,集中資源生產坦克等陸軍裝備,潛艇當然還是很被重視的。但是在1943年以後的德國潛艇損失就有些慘重了,英國為自己的海軍運輸艦都裝備雷達和火炮,還有護航航母的加入,艦載機支援能夠快速抵達支援等等,德國的大部分的潛艇損失都是在1943年以後。

    整個二戰德國建造了1000艘多點的潛艇,其中850投入戰鬥,損失750艘左右,這樣的損失也是相當慘重的!

  • 6 # 優己

    那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但是總體來說是正確的。在戰爭前期,由於德國一戰戰敗導致水面艦艇被限制發展,這時候德軍需要建造週期短,數量多的艦艇,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即便不能在總體戰力上跟上英國海軍,那麼至少從艦艇總數量上不能比英軍來得少。而這時候補充潛艇就是最好的方法,當時德軍一個月可以生產30條潛艇,相當於每天都能生產一艘,這種下水頻率才能夠滿足德軍的作戰需求。

    在戰爭後期,由於德軍已經失去制空權,像水面艦艇這種目標大,作戰能力單一的水面艦艇很容易成為被攻擊的物件。倒是潛艇這種東西藏在海底,英美戰機找不到潛艇地方,想炸也沒地方投彈。這時候潛艇反而是唯一能夠發展的海軍武器。

    其次,作戰需求不一樣。德軍實際上對於海軍的需求是切斷英國的海上補給線路,幹這種活潛艇比水面艦艇更合適。潛艇可以透過預先埋伏的方式躲在商船行進路線上偷襲,而水面艦艇則沒法做到。

  • 7 # 使用者5770541302

    確實是正確的,如果德國選擇發展海軍和英國等國抗衡,那麼幾乎從零開始的德國海軍獲勝的機率微乎其微,而且德國本身的地理位置等因素也決定了其對海軍大型艦艇的需要並不大。

    首先是地理問題。德國本身地理位置對海軍作戰極為不利,出海口嚴重不利於海軍作戰,艦艇一出港就能被敵軍迅速發現,一戰中德國海軍就被英國海軍牢牢壓制在港口內,完全成了一支存在性的艦隊。而如果使用潛艇,則隱蔽的多,可以在悄然間執行各種任務。

    成本。戰列艦等大型戰艦成本高,而且建造週期長,形成戰鬥力又是時間問題,相對而言潛艇能夠更快的發展起來,建造難度低,很容易就能訓練出足夠的潛艇人員,迅速壯大海軍規模,是短時間內提升德國海軍實力的捷徑。

    實際需要。二戰中德國迅速拿下了荷蘭,比利時,法國等國,但是對英國的不列顛之戰以失敗告終,可是此時再發展海軍已經為時過晚,而此時德國海軍的主要任務就是打擊英國海上生命線,減少其物資輸入,進而破壞其戰爭機器的運作。但是讓大型戰艦去執行這樣的任務十分危險,跟容易被英國本土艦隊圍殲,而潛艇則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非常適合這樣的任務。

  • 8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沒毛病,這其實也是德軍制造的海上不對稱作戰,他們面對的可是當時的世界一流強國,又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不得不依靠潛艇來爭奪自己的海上控制權。

    俗話說“百年海軍”,一支強大的海軍建設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德國屬於歐洲後期新興的陸軍強國,他們透過普魯士的統一以及普法戰爭而崛起,但海軍力量卻一直上不得檯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敗的德國海軍幾乎被閹割,艦船建造也受到條約的嚴控,所以只能偷偷摸摸的打擦邊球,這時候潛艇便成了德軍快速提高海洋力量的重要艦型。

    與傷口裡舔血的德國相反,當年的英國擁有世界第一大海軍,自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以後,英華人的海上霸權維持了幾百年,整個日不落帝國在全球的殖民統治都與他們強大的艦隊脫不開關係。皇家海軍是一支歷史悠久、作風頑強、規模龐大、現代化水平極高的軍隊。

    有這樣的海軍鎮場子,德華人就算把褲子當了也無法與之爭鋒。希特勒執政的那些年雖然德國經濟增長較快,但總體讓然脫不開大蕭條的影響。國家又窮兵黷武的發展軍事力量,不停的追趕戰敗後歷史欠賬;再加上英法等國虎視眈眈的警惕著德國的軍事變化,第三帝國哪有什麼餘錢餘力去發展一支現代化的海軍?

    德國不缺工業能力和技術經驗,他們畢竟是造過大艦也打過海戰的國家,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德華人的“德意志級”和“俾斯麥”、“提爾皮茲”以及一系列袖珍戰列艦都建造的馬馬虎虎,海軍官兵也很能打硬仗。但歸根結底德軍實在太缺乏建造主力戰艦的工業規模和資源,投入戰爭的時間也太急促。

    按照德華人之前的規劃,打完捷克後起碼要等到1945年才算準備完備,但希特勒不顧眾將反對,在1939年9月緊鑼密鼓的發動了對波蘭的戰爭,促使歐戰全面爆發,完全打亂了此前的計劃。雖然德軍後來打敗了法國,也吞併了奧地利、捷克、法國、比利時、挪威、波蘭的一系列大工廠,獲得了超強的工業實力,但戰事一擴大,德軍根本來不及也沒條件再去建設海軍了。

    本來雷德爾海軍元帥有個翻新和重塑德國海軍的“Z計劃”,他從魏瑪共和國手中保護了不少舊德軍的海軍人員和軍艦,期望能重整德意志海軍大艦的輝煌。Z計劃於1935年開始,期望建造一系列的各級別海軍艦船,包含“興登堡級”等8-10艘戰列艦和航母在內,讓德軍成為具有相當能力的海軍強國,然而猝不及防的戰爭讓一切終止了。

    開戰後,倉促的德國海軍只能依靠一些戰巡和袖珍戰列艦來控制海權。僅有的兩艘戰列艦,“俾斯麥”獨木難支,“提爾皮茲”緊趕慢趕的一時無法完工。論海軍力量德軍連豬隊友義大利都比不上,拿什麼與英華人拼?

    雷德爾此時犯了個錯誤,這個大艦時代的老思維海軍仍然是鉅艦制海論那一套,他迫切的希望德國海軍能透過軍艦的對盟軍海上運輸線的攻擊來決勝,惘顧了德國海軍其實很弱小的事實,因此造成了德海軍巨大的犧牲,尤其是1941年5月俾斯麥號戰列艦被擊沉,簡直是血的教訓。

    雷德爾與希特勒甚至強令鄧尼茨帶著德軍僅有的57艘U艇與英華人對戰,他們希望這些潛艇能正面對戰英國的巡洋艦隊,還將不多的遠洋潛艇派出去與軍艦們一起去執行破交戰。這道亂命令德軍潛艇損失不少,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起碼擊沉了英國的勇敢號航母以及皇家橡樹號、巴勒姆號戰列艦。

    最後雷德爾失寵,鄧尼茨站到了前臺,因為德國海軍已經沒有什麼軍艦可以讓雷德爾亂掰了。鄧尼茨更為迷信潛艇作戰,他本身就是位狂熱的潛艇制海論的發起者。而且那個年代的德軍極為重視新軍事理論的研究開發,否則也不會有古德里安的勝利。

    鄧尼茨開創性的推出了“狼群戰術”,將潛艇完全獨立出來,形成專門的指揮和作戰體系,他們成為整體安排在大洋中的“點位”,每一個點位被觸發,隨即呼喚來一群同伴共同作戰,將大群的運輸船兇殘的殲滅。

    也正是“狼群戰術”成就了鄧尼茨,希特勒對雷德爾和海上艦隊完全失望了,對依靠潛艇戰崛起的鄧尼茨是讚譽有加。而鄧尼茨這個人精也故意利用這一點,不斷依靠狼群戰術超強的戰果來給自己和潛艇部隊貼金,將德國海軍的生產研發方向徹底扭向了潛艇製造上。

    在希特勒的不斷關懷和鄧尼茨的鑽營下,德軍水上艦隊越打越少,最後連出港都難了。而U艇部隊卻吹氣球一樣的擴大,不斷獲得建造和科研的傾斜,鄧尼茨甚至敢拍胸脯對希特勒承諾“可以用潛艇稱霸海洋,讓英華人屈服”。

    1943年底,德軍戰巡“沙恩霍斯特號”單獨出海實施破交,因艦長判斷錯誤,遭到大批英軍艦艇圍追堵截,沙恩霍斯特英勇奮戰後被擊沉。

    希特勒為此大發雷霆,對水上艦艇的能力表示強烈的不信任,他認為海軍除了U艇外其它軍艦都是一錢不值的,要求它們統統拆解回爐,卸下大炮充當炮臺。並當著眾人的面將66歲的雷德爾臭罵了90分鐘,雷德爾憤而辭職抗議,鄧尼茨一舉獲得了德國海軍的完全統帥權。

    鄧尼茨當上一把手後,德國海軍潛艇部隊發展更加迅速,完全拋棄海面部隊的希特勒也將功勳昭著的U艇當成救命稻草。此時的德軍只能在潛艇上一條路走到黑,沒有時間也沒有資源更沒有精力去發展水上海軍了。相反潛艇在人員、建造工時、成本上都大大優於一般海面艦艇,在無法與盟軍硬拼的情況下,潛艇破交戰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鄧尼茨的成功其實有其偶然性,德軍早期的潛艇戰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的緣故是因為當時英軍對水下作戰這種方式的不重視,水聽聲吶和反潛裝置相當匱乏。當時很多大國海軍都沒有把潛艇放在眼裡,最好的反潛方式多數也就是在軍艦周圍升起防魚雷網而已。整個1940年,英軍對大規模的水下襲擊有點束手無策,被活活炸沉149萬噸物資。到1941年,擁有新型U艇的德軍甚至一度影響到英國的經濟命脈。

    更讓希特勒高興的是,鄧尼茨鼓吹的這些潛艇居然能威脅到美國,1942年初,鄧尼茨策劃了“擊鼓行動”,使用擠出來的5艘U艇行駛到美國動海岸,先是U123艇混進紐約港大開殺戒,然後又是5艘U艇組成的狼群一路狂攻。

    上圖是加勒比海地區德軍U艇的戰績,每個點代表擊沉的商船。

    “擊鼓行動”開始刺激到德國高層,於是有更多的U艇被派往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他們連食物和飲水都不要了,只願攜帶更多的魚雷和燃油,潛艇由專門的潛水油艇補給。這段時間被U艇官兵稱為“歡樂時光”( happy time),德國潛艇不僅封鎖了英國的經濟命脈,連美國的商船也卡死在海岸邊了。

    整個1942年德軍的U艇戰術非常成功,僅上半年就取得了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商船總和。鄧尼茨和希特勒更加興奮,德軍的新潛艇下餃子一樣的出現,“狼群戰術”也被提升到與“裝甲閃擊戰”同等的高度。

    德軍為了支援潛艇作戰,在各地沿海修築了大量的“狼堡”,這些潛艇碉堡使用了厚實的鋼筋混凝土,可以有效的防禦戰機的轟炸,同時也是U艇的補給和維修基地。這些狼堡放在今天也是令人驚歎的軍事基地。

    不走運的是1941年皇家海軍“鬥牛犬號”軍艦捕獲德軍潛艇U-110號,拿到了完好的恩尼格瑪密碼機和密碼本,英華人將此事保密做的極好。恩尼格瑪密碼機的秘密就此被盟軍掌握,在此之前盟軍嘗試了各種數學計算和原理推測,從計算機之父圖靈到某些知名的神棍都請了個遍。這件事情被英華人譽為“二戰海戰的重要轉折點”。

    德華人警覺的在1942年更換了M4型恩尼格瑪密碼機,但知道原理的盟軍此時已經不怕破譯問題了,他們設計了專門破解恩恩尼格碼的“炸彈機”,而德華人並不知道盟軍能破譯密碼。

    盟軍採用了更先進的大資料視野來看待U艇的“狼群”,他們對歷來的沉船點進行了統計,歸納了U艇的活動範圍和行為規律,使用了大量數學家列舉公式來邏輯歸納狼群的作戰。從此盟軍的護航採用了大集團少編次高密度護航的方式,還採用了“偽裝船”和偵察氣球來對付潛艇,這讓U艇部隊的戰果急劇下降。隨著美軍艦隊吹氣球一樣的鼓脹,德國海軍的對手變成了兩支世界頂尖的大型海軍。

    而且德國U艇部隊有個巨大的問題,威脅它們的東西很多時候來自於頭頂,有40%的U艇是被來自天空的反潛機打沉,但戈林說了“帝國天空能飛的東西都歸空軍管”,鄧尼茨無權染指飛機,納粹空軍可以配合作戰,卻無法被海軍直接指揮。很多時候缺乏空軍必要掩護的U艇就這樣眼睜睜的損失了。

    二戰之後蘇聯人開發“基輔”這樣的載機巡洋艦,很大可能就是研究過德軍U艇的弱點而開發,這些帶著巨大導彈的航母最大的使命就是掩護潛艇遁入大洋,武裝開路或火力救場。

    盟軍大量建造了護航航母和各種帶著巨大深彈的驅逐艦,還開發了一些帶著炸彈作戰的護航飛艇,雷達技術、聲吶技術也得到巨大的應用和發展。在海空圍剿下,德軍潛艇在1943年的日子極為難熬。

    鄧尼茨不得不面對希特勒的口水,繼續保證潛艇是有用的。但當時德國受到盟軍密集的轟炸,工廠、資源都朝不保夕,潛艇的生產速度也放緩了,一些先進型號的潛艇遲遲上不了馬。

    此時的德國已經陷入了敗亡之路,依靠潛艇是拯救不了他們的,英華人和美華人採用的方法很簡單,德華人不是造潛艇這種便宜貨打運輸船嗎?那我們就造更便宜的驅逐艦,配上聲吶和深彈就行,找到異響就圍一群過去扔深彈,不見油星子不走人,讓你上天無路下地無門!英華人不惜拿國土交換,朝美國交換了50艘老舊驅逐艦,這些船隻的加入瞬間就讓U艇差點熄火。

    最流氓的是盟軍的水上反潛機,平時可以飄在海上,聽到呼叫馬上起飛,潛艇想逃都難。

    U艇的襲擊能力日趨下降,自己也是損失慘重。隨著盟軍瘋狂的造船,很快U艇的擊沉數目就比不上美國變態的船舶下水數目了,鄧尼茨的海上破交基本已經失敗。

    1943年,雷德爾辭職,鄧尼茨風風光光升官,他的繼任者艾伯哈特·戈德成了背鍋俠,他無力控制潛艇的損耗速度,只得解散了30-40艘U艇作戰的“狼群”,讓它們打起單艇作戰的刺客戰術。

    同年5月,德軍一個月損失41艘U艇,連鄧尼茨的兒子也葬身大海。鄧尼茨下令停止對北大西洋的盟軍運輸船的襲擊,德軍的潛艇戰從此失去了戰略上的意義。鄧尼茨在回憶錄中說:“我們已經輸掉了大西洋戰爭。”

    說到底,潛艇並非決戰兵器,海上戰鬥沒有一支完備的強大海軍是不行的。然而日薄西山的第三帝國一開始就沒建設好海軍,戰時唯有依靠潛艇來完成海權爭奪。這個時候臨時抱佛腳再去發展水面艦只已無意義,放棄掉也無所謂。但過於依賴單一的狼群戰術,又讓U艇迅速的失去了活力,最終也成為雞肋。

  • 9 # 浴火

    這似乎談不上什麼正確不正確的問題,對德國來說,沒有第二種選擇了。

    海軍的建造發展不簡單,不僅投資大,更耗費時間,德國海軍實力不弱,對手卻更強,英國可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大海軍,德國想在實力上英國追上幾乎是無法完成。

    在上世紀30年代,德軍提出的重整軍備計劃國,海軍有著相當大規模的建設行,但中計劃所費的時間非常長,大約到1943年,德國海軍才能真正的準備好,結果1939年戰爭就爆發了,在這種背景下,德國並不可能完成作戰的準備工作,在裝備發展方面只能將潛艇視為優先發展方向,這屬於一種無奈。

    在當時的情況下,除了潛艇以外,德國海軍沒有能力發展,在海上進行艦隊決戰,挑戰英國的能力實際不存在,從地理上說,德國水面艦隊已經被封鎖住了,能夠衝出去,進行作戰只有潛艇了,單純去發展什麼水面艦隊壓根不切實際,德國面對的不是太平洋戰爭,那樣的局面。

    德國不得不連續加大對潛艇的投入,以德國有限的國力也決定了它不可能同時發展水面艦艇與潛艇力量。優先發展潛艇力量屬於德華人的無奈,沒有別的選擇了,在加強它的同時,其他的選擇就沒有能力顧及了。

    德國也一個陸軍大國,在保證陸軍需求的前提之下,不可能無限過度的加強海軍的力量,只有有選擇的發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神探狄仁傑,電視劇中聰慧過人,真正的歷史中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