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銀鑫餐飲老闆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年-679年),狄仁傑調任大理丞。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他就將以往司法官員們積壓數年,而無法探究真相的疑案一一審判完結,判刑一萬七千人,無訴冤者,展示出狄仁傑傑出的審訊和判案能力。這或許也是後世將他譽為破案神人、“東方的福爾摩斯”的主要緣由所在。

    武則天和唐高宗

    後來的影視劇,往往凸顯狄仁傑斷案中的各種聰明才智。實際上,狄仁傑判案時最出名的,還是他剛直不阿的品性,即便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干預司法。當然,剛直不阿也是需要技巧的,否則頭再鐵也不夠皇上砍的啊!這方面狄仁傑做得就很好。

    有一次,武衛大將軍權善才無意中砍伐了昭陵(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合葬墓)內的柏樹。

    唐太宗昭陵

    狄仁傑上奏,提出了按罪當予以免職的處分。唐高宗不同意,下令誅殺權善才。狄仁傑堅持認為,權善才罪不當死。唐高宗勃然大怒,說:“權善才砍了我父母陵墓上的樹,驚擾了二老神靈,使我落下不孝的罵名,必須將他殺死。”看到高宗發怒,周圍的大臣們給狄仁傑遞眼色,讓他離開,別自找沒趣,更不要惹怒皇帝。

    狄仁傑沒有理會,繼續據理力爭說:“我聽說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我認為這個說法不對。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易。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干之誅。”(讚譽唐高宗是堯、舜一樣的聖明賢君,馬屁拍得很巧妙!也讓唐高宗不好意思對他痛下殺手了哈!)

    古代明君

    今陛下僅僅因為昭陵一株柏的緣故,就枉殺一將軍。我今天如果阿諛順從了陛下,枉殺無辜。那麼,千載之後,人們會如何評價你?大概會說陛下是象桀、紂一樣的昏君吧!這難道不是陷陛下於不仁不義無道嗎?這就是我為什麼堅持不奉制殺善才的主要原因啊。唐高宗聽到狄仁傑這番辯解後,情緒也逐漸冷靜下來,於是聽從了狄仁傑的勸諫,權善才因而免死。

    過了幾天,唐高宗任命狄仁傑為侍御史。當時擔任左司郎中職務的王本立自恃皇帝寵信,屢屢違法亂紀,胡作非為,大臣們都很畏懼他,更不敢依法懲治他。狄仁傑上奏,請依法對王本立加以懲治。唐高宗打算赦免他。狄仁傑進諫說:“國家雖乏英才,但象王本立這樣的平庸之才,還是有很多的,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如果陛下一定要徇私枉法,赦免王本立,就請陛下先將我流放到荒涼不毛之地,這樣也可以告誡後來的忠貞之臣,以我為鑑。”唐高宗無奈,只好命有司依法懲治王本立。朝廷肅然。

    二、領軍出征,北抗契丹

    一般人印象中的狄仁傑,往往是一個文官的形象。可實際上不是這樣,狄仁傑也曾為刺史,帶兵北抗契丹呢!

    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696年三月—697年九月),契丹寇陷冀州。武則天任命狄仁傑為魏州刺史。契丹人聞聽狄仁傑之名,不戰自退。不久,狄仁傑又被任命為幽州都督。

    神功元年(697年),武則天下詔召狄仁傑入京,任命他為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史書記載,這期間,狄仁傑的主要作為,就是勸諫武則天放棄疏勒四鎮,罷停江南轉輸等勞民傷財之事,以休養民力。武則天雖然大多未採納,但也未加怪罪,相反還越來越器重他的才能,不久就提拔他擔任檢校納言,兼右肅政臺御史大夫等職務。

    聖歷初,突厥人侵掠趙、定等州,武則天詔命狄仁傑為河北道元帥,便宜從事。突厥盡殺所掠男女萬餘人,從五回道逃遁而去。狄仁傑雖率大軍十萬,追之不及。

    說好的狄仁傑與突厥吉利可汗的交情呢?

    於是,武則天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安撫大使。在任期間,狄仁傑安撫百姓,社會逐漸安定。班師後,狄仁傑被授內史之職。

    聖歷三年(700年)六月,左玉鈐衛大將軍李楷固、右武威衛將軍駱務整率軍討伐契丹,獲得大捷,獻俘於含樞殿。則天大悅,特賜楷固姓武氏,賜爵燕國公。

    想當年,李楷固、駱務整都是契丹李盡忠部下將領,追隨李盡忠叛亂。李楷固還多次擊敗周軍。後來,李楷固兵敗投降,大臣們都認為應判處死刑,以絕後患。狄仁傑獨持異議。他認為,李楷固等並有驍將之才,若恕其死,必會感恩效節。後來李楷固建功立業,果如狄仁傑所料。

    公元700年九月,狄仁傑病卒,武則天為之舉哀,廢朝三日,贈文昌右相,諡曰文惠。

    三、知人之明,選拔人才

    狄仁傑善於拔擢人才,除了我們剛才說的李楷固外,他還大力推薦桓彥範、敬暉(不是《神探狄仁傑》中的虎敬暉)、張柬之、竇懷貞、姚崇等,至公卿者數十人。

    《神探狄仁傑》劇照

    有一次,武則天讓狄仁傑推薦將相奇才,尤其是推薦堪任宰相者。狄仁傑推薦了荊州長史張柬之。他認為,張柬之年紀雖然大了,但確實有宰相之才。且長久以來,懷才不遇,若破格拔擢他,必盡節於國家。武則天於是任命張柬之任洛州司馬。過了幾天,武則天又讓狄仁傑推薦宰相人選。狄仁傑回答道:“臣前幾天推薦的張柬之,陛下還未任用他啊。”武則天說:“朕已經升遷他的職務了。”狄仁傑回答說:“臣推薦張柬之堪任宰相,今陛下只是任命他為洛州司馬,這不是重用人才啊。”於是武則天又遷張柬之任秋官侍郎,不久就任命他為宰相。張柬之果然不負眾望,在任上做得很出色。

    張柬之

    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有多處狄仁傑煞費苦心,多次挫敗武承嗣等陷害太子李顯(武則天死後復位的唐中宗)的陰謀,保全李氏宗室和李顯的情節。這是符合史實的。

    唐中宗李顯

    太子李顯被武則天廢黜後,吉頊、李昭德等大臣皆極力勸諫,都不能使武則天回心轉意。狄仁傑從來不慷慨激昂地對武則天說什麼大道理,他每次奏對時,都很巧妙地以母子恩情,來撥動強悍的武則天內心那根柔軟的情弦。

    狄仁傑和武則天

    在狄仁傑等人的反覆勸諫下,武則天逐漸省悟,召還李顯,復為儲貳。為後來李唐復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唐中宗復國後,追贈狄仁傑為司空。唐睿宗李旦即位後,又追封他為梁國公。這些後世的封賞,應該也是李氏皇族追憶他的功績吧。

  • 2 # 快樂的小可愛LFL

    【狄仁傑簡介】

    狄仁傑,生於隋大業三年,即607年(一說生於唐貞觀四年,即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唐代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懷英。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幷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編輯本段【狄仁傑生平】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透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幷州都督府法曹。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為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儀鳳元年(676年),左衛大將軍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唐高宗大怒,命令將其殺死。狄仁傑奏罪不當死,唐高宗疾言厲色地說:“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狄仁傑神色不變,據法說理:“犯言直諫,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紂則難,通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於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終於迫使唐高宗改變了主意,赦免了權善才的死罪。

    任命

    不久,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狄仁傑以身護法:“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後來,狄仁傑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準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傑為知頓使,先行佈置中途食宿之所。幷州長史李衝玄以道出妒女祠,徵發數萬人別開御道。狄仁傑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幷州數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讚歎說“真大丈夫矣!”。

    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係,“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為他勒碑頌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寧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後上表舉薦,狄仁傑升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狄仁傑針對當時吳、楚多淫詞的弊俗,奏請焚燬祠廟1700餘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減輕了江南人民的負擔。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衝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響應,武則天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後,派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當時,受越王株連的有六、七百人在監,籍沒者多達5000人。狄仁傑深知大多數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軍中服役的狄仁傑,因此,上疏武則天說:“此輩鹹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武則天聽從了他的建議,特赦了這批死囚,改殺為流,安撫了百姓,穩定了豫州的局勢。其時,平定越王李貞的是宰相張光弼,將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傑沒有答應,反而怒斥張光弼殺戮降卒,以邀戰功。他說:“亂河南者,一越王貞耳。今一貞死而萬貞生。”“明公董戎三十萬,平一亂臣,不戢兵鋒,縱兵暴橫,無罪之人,肝腦塗地。”“但恐冤聲騰沸,上徹於天。如得上方斬馬劍加於君頸,雖死如歸。”狄仁傑義正辭嚴,張光弼無言可對,但懷恨在心,還朝後奏狄仁傑出言不遜。狄仁傑被貶為復州(今湖北沔陽西南)刺史,入為洛州司馬。

    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已經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讚賞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職,狄仁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一日,武則天對他說:“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譖卿者乎?”狄仁傑謝曰:“陛下以臣為過,臣當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併為善友。臣請不知。”武則天對他坦蕩豁達的胸懷深為歎服。

    狄仁傑官居宰相,參與朝政之時,也正是武承嗣顯赫一時,躊躇滿志之日。他認為狄仁傑將是他被立為皇嗣的障礙之一。長壽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結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當時法律中有一項條款:“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來俊臣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狄仁傑出以非常之舉,立刻服了罪:“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來俊臣得到滿意的口供,將狄仁傑等收監,待日行刑,不復嚴備。狄仁傑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得其冤狀,持書上告。武則天召狄仁傑等“謀反”的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傑從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令人拿出謝死表,才弄清楚是偽造的。於是下令釋放此案7人,俱貶為地方官。狄仁傑被貶為彭澤令。如此,狄仁傑運用自己的才智機謀死裡逃生。以後,武承嗣欲根除後患,多次奏請誅之,都被武則天拒絕。

    在彭澤(今江西彭澤)令任內,狄仁傑勤政惠民。赴任當年,彭澤乾旱無雨,營佃失時,百姓無糧可食,狄仁傑上奏疏要求朝廷發散賑濟,免除租賦,救民於饑饉之中。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臨漳),河北震動。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狄仁傑到職後,改變了前刺史獨孤思莊盡趨百姓人城,繕修守具的作法,讓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聞之引眾北歸,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災難。當地百姓歌頌之,相與立碑以記恩惠。不久,狄仁傑升任幽州都督。

    狄仁傑的社會聲望不斷提高,武則天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賜給他紫袍、龜帶,並親自在紫袍上寫了“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招回朝中,官拜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此時,狄仁傑已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但他深感個人責任的重大,仍然盡心竭力,關心社會命運和國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於社會和國家的建議或措施,在以後幾年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數次使人遊說太后,請立為太子。武則天猶豫不決。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當時,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勸武則天迎立李顯,但沒有為武則天接受。對武則天瞭解透徹、洞燭機微的狄仁傑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從容地勸說她:“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武則天說:“此朕家事,卿勿預知。”狄仁傑沉著而鄭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知乎?”最終,武則天感悟,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唐祚得以維繫。狄仁傑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

    聖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武則天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征討突厥。時太子不行,武則天命狄仁傑知元帥事,親自給狄仁傑送行。突厥默啜可汗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餘人退還漠北,狄仁傑追之不及,武則天改任他為河北道安撫大使。面對戰亂後的凋殘景象,狄仁傑採取了四條措施:一、上疏請求赦免河北諸州,一無所問,使被突厥驅逼行役的無辜百姓樂於回鄉生產。二、散糧運以賑貧乏。三、修驛路以濟旋師。四、嚴禁部下侵擾百姓,犯者必斬。很快恢復了河北的安定。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升為內史(中書令)。這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為國教的武則天答應了。狄仁傑跪於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武則天遂中道而還。是年秋天,武則天欲造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宮不能足,於是詔令天下僧尼日施錢以助。狄仁傑上疏諫曰:“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在虛飾?”“比來水旱不節,當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罷免了其役。

    作為一名精忠謀國的宰相,狄仁傑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舉賢為意。一次,武則天讓他舉薦一名將相之才,狄仁傑向她推舉了荊州長史張柬之。武則天將張柬之提升為洛州司馬。過了幾天,又讓狄仁傑舉薦將相之才,狄仁傑曰:“前薦張柬之,尚未用也。”武則天答已經將他提升了。狄仁傑曰:“臣所薦者可為宰相,非司馬也。”由於狄仁傑的大力舉薦,張柬之被武則天任命為秋官侍郎,又過了一個時期,升位宰相。後來,在狄仁傑死後的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趁武則天病重,擁戴唐中宗復位,為匡復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狄仁傑還先後舉薦了桓彥範、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忠貞廉潔、精

  • 3 # 春彤與瑞雪

    神探狄仁傑作為一部古裝懸疑電視劇,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幾乎無人不知。

    裡面的每一個案子都是相當的精妙,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細節上也是很值得思索,最重要的是,劇中的狄仁傑和李元芳都是很真實的,並沒有神人妖孽的屬性,就是靠著嚴謹踏實一步步推理,其中也有不少他大意失算的情節。

    裡面的演員也都是老戲骨,幾乎挑不出什麼跳戲的感覺。

    除卻劇情,演技之外,裡面的臺詞也是值得推敲考究的。

    如此之盛,所以觀眾們才會好奇歷史中的狄仁傑究竟是怎樣的?

    想一想,如果歷史中的狄仁傑僅僅是一介凡夫,那麼當初編劇又怎會給出這樣的人物設定,並且讓大眾深陷於他的魅力?

    歷史中的狄仁傑是一個典型的官宦子弟,自小就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下,使他的心胸開闊,格局遠大。

    從一開始為官便忠心耿耿,極具正義感,在武則天統治末期,對李唐復辟做出極大的助力。

    下面是唐代呂溫寫的關於狄仁傑的記載。

    梁公以武氏篡盜,國命如綴,翊安宗社,非我而誰,是用蒙大恥,履大險,聳節振美,以持世心,閒高祖天下於方寸之地。盜力雖盛,莫之敢窺,唐復為唐,厶公是賴。後代昧者,頗歸功於五臣,殊不知五臣之功,公所授也。《狄梁公立盧陵王傳贊序》

  • 4 # 歷史不能改寫

    狄仁傑(630—700)字懷英,生於唐貞觀五年(630年),唐(武周)時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當政時期宰相。

    狄仁傑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動是興復唐皇室。這個活動,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將被囚禁在房州的李顯迎回洛陽,然後把他推上儲君位置。這一步,在狄仁傑活著的時候,便已成功了。第二步是將李顯推上帝位,這一步在狄仁傑死後,才得以實現。

      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歷史上女性掌權通常多疑而嗜殺,而武則天作為歷史上唯一稱帝的女性更是其中的典型人物。高處不勝寒,在這樣一位皇帝的身邊,狄仁傑能多年身處高位而不衰,他自然有其獨到之處。他在為官的時間裡,順應民心,輔佐皇帝,恢復李氏王朝。與這些事情相比,他破的奇案反倒是不那麼重要了。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年近不惑的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一年之內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1.7萬餘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狄公斷案如神之說應源於此。然而相對於斷案,狄仁傑的直諫更負盛名。

    狄仁傑的戲說也是由來已久,但狄仁傑不像包青天陷得這麼深,包青天最後變成一個抵抗邪惡的符號,就是任何邪惡的事到他手底下都通通地予以解決,大部分都是瓜田李下,老百姓,窮鄉僻壤裡頭髮生的這些事。狄仁傑斷案有一個特點,狄仁傑多半斷的案子跟朝廷有關。狄仁傑在歷史上的名聲,也僅次於包青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好反季節苗木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