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門窗科普朱先生
-
2 # 小豆小小豆丶
明太祖朱元璋,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在新鄭市郭店鎮有個朱莊村,住著120戶670口人據說是朱元璋後代,好多地方都說是後代已經這麼多年了無法考證了。不管是不是後代在新中國的帶領下都走上了小康生活,感謝新中國
-
3 # 正說歷史的方老師
朱元璋的子孫到了明末,有二十幾萬,一部分被李自成和張獻忠,滿清殺了有十幾萬,所以後來留下來的大概有十萬左右
-
4 # 天空晴好
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幼時家赤貧如洗【“鼠盜糧含淚走,狗不看院賊盜來”】,曾經以放牛、做和尚為生。後來,投奔郭子興義軍,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而後平陳友諒、滅張士誠,1368年在應天府(南京)稱帝,建元洪武,結束元朝統治、並確立了中國的疆域,可以說朱元璋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作為的皇帝,但明朝最終還是結束在了崇禎,而且朱氏壹族13萬人全族被滅。
明太祖定鼎中原、建立制度,希望以皇帝為主幹、以藩王宗室為枝葉藩屏,共同維護大明王朝“萬萬年”。不料他剛剛駕崩,燕王朱棣就發動了靖難之役,枝葉很快打垮了主幹,重新整章建制、對藩王宗室添加了重重限制:不再繼續掌兵、也不允許參政,他們只能天天飽食終日、“開枝散葉”。“開枝散葉”也絕非虛言,朱元璋對自己的子孫非常講“規矩”:設宗爵為八個等級,即親王、郡王、振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皇帝之子,除太子外封親王;親王之子,除世子外封郡王,即嫡長襲爵、餘子減等冊封。當然越到明朝後期,親封制度就愈發繁瑣,甚至需要行賄才能賜名列藉,有些不受重視的宗室子弟鬍子白了還沒有名字【未封未名者】,只能以“某某郡王第28子”為代號。留存於世的“朱明貴胄”,不算他們也有2萬多,縱是自己認不全、朝廷不承認,都沒關係,到了明朝將亡之時,有人幫著辨認。崇禎14年,張獻忠、羅汝才破襄陽,襄王朱翊銘被活捉、殞命襄陽西城樓,張獻忠徵發相王府銀50萬兩賑濟饑民。同年,李自成破洛陽、捕獲福王朱常洵,將其梟首,屍身被允許薄棺入葬。崇禎16年,張獻忠兵逼武昌,湖廣文武官員苦求楚王朱華奎借銀子充軍餉,朱華奎搬出一把明太祖所賜的包金交椅,稱“此可佐君,他無有!”。等到城破,朱華奎被沉江,張獻忠從楚王府抄出金銀百萬兩,輦載數百車不盡。崇禎15年,李自成、羅汝才克汝寧,明崇王及弟河陽王、世子朱慈輝投降,崇王受封為襄陽伯,不久同家屬一起被處死於河南泌陽。崇禎16年,李自成從山陝進兵北京、發起對明最後一擊,明秦王朱存極投降沒有被殺,晉王在太原投降,也得以免死,他們是標杆人物,主要是用來裝點新朝的,至於普通的宗室諸王就沒那麼幸運了。而其後,賊臣韓文銓捕盡宗室4000餘人,送西安,悉殺之。叛將陳永福在太原,恐宗人為變,閉門搜捕,得千餘人,殺之海子堰,若殲羊豕。大同是代王封地,代王盡出家財助守城,城破不降,與世子朱一埄一同被殺。大同總兵姜鑲寫道:雲【今山西大同】之宗姓約計4000餘,闖賊盤踞六日,屠戮將近。 至此,由58人繁衍到13萬人的朱氏宗族,最終幾乎被滅全族。
-
5 # 小高讀史
都走開,我來答!
愚公曾經說過:“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愚公的子子孫孫有沒有無窮無盡我們不得而知,可明代的朱元璋就真真切切地做到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高貴的囚徒朱元璋參照周代的模板對諸子和侄子進行分封,以達到“出守藩屏”的目的。明朝的分封事這樣子的:皇子除了太子以外都封親王;親王之子除了世子外,皆為郡王;郡王之子,除一人襲王爵,其餘為鎮國將軍,孫為輔國將軍,曾孫為封國將軍,四世孫鎮國中尉,五世孫輔國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當然,女兒也享受分封的權益。由此可見,作為老朱家的子孫,血緣關係再疏遠,照樣有爵位,享受皇家待遇。
皇家的待遇很好,除了歲祿,還有冠帶、養贍、婚喪、賜田、第宅工價等各種補貼。為了防止宗室的反叛,明朝也給宗室子孫戴了很多緊箍咒。宗室子孫不得參加科舉,不得經商,不得隨意出城,不得入京……這樣一來,宗室的出路都被堵死了,成了高貴的囚徒,平常時除了橫徵暴斂,也就只能生生孩子打發時間了。到了明朝末年,宗室的龐大人口已經成為拖垮明朝財政的中堅力量。老朱的子孫後代有多少,沒人說得清,有人說好幾百萬,有人說有一百萬,據歷史學家考證,明末宗室人口應該有二十多萬。
囚徒的末路明朝滅亡,這一批有的結局如何呢?
第一:被屠殺,成為農民軍洩憤的物件。明朝末年,天災加上人禍導致許多的農民加入到起義大軍,反抗明朝的統治。在普通百姓的眼中,地方上的宗室就是皇權的代表。他們平時在地方上橫衝直撞,現在風水輪流轉,便成為了農民起義軍打擊報復的頭號物件。比如:山西有晉王、代王、西河王等多位郡王,皇族多達數萬人。1643年12月,李自成帶領起義軍進入山西,每到一地,最先拿皇族下手,西河王等300多人遇害。攻克太原,抓捕晉王宗室400多人將其殺害。拿下大同,六天之內,4000多名宗室被殺……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以“不嗜殺”聞名,可見其他的農民軍對待宗室更為決絕!
第二:成為普通老百姓。農民起義軍並不是一味地殺人,他們的打擊物件主要還是家產豐厚的上層宗室。而廣大的下層宗人,他們雖然也頂著皇子子孫的名號,可是和中央的關係已經非常疏遠了,到了明末幾乎得不到中央的照顧,生活條件很不好,他們和普通老百姓無異,自然也不會成為農民起義軍打擊的物件。戰爭發生,他們隨著流民一起逃難 ,清兵入關後,他們自然也不敢頂著“皇室”的名號繼續生活,此時的他們已經泯然眾人矣,成為普通老百姓。第三:清兵的消滅——“恩養”——消滅。清兵對待宗室的態度變化隨著對明朝的態度變化而變化。努爾哈赤反抗明朝的目的之一,就是為自己的親人報仇,所以滿族兵對明朝宗室自然是十分正憎恨的。崇禎年間,清兵在山東等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當地宗室“盡皆誅戮”。清兵入關,他們打著為明朝復仇的旗號,厚葬了崇禎,對待宗室,也變得客客氣氣了,多爾袞命令兵部,對待前來歸降的宗室,要加以“恩養”,普通宗室還能領到清朝發放的救濟糧,同時廢除了宗室的特權,宗室子孫成為平民。但清朝一直將老朱的子孫看作一個非常大的隱患,隨著清兵向南推進,宗室的末日也就到了。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明清易代,幾十萬朱家子孫,見證了末日餘暉,跟著王朝走向窮途末路。而倖存者,也湮沒在滾滾的歷史塵埃之中。
回覆列表
可能因為是本家,我對老朱家朱明皇朝比較較勁,特別感興趣。來開講道道我們老朱家的人去哪裡了?
在“制度”決定之下,皇族們展開了激烈的生殖競賽。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100萬人之多。作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皇族確實是“最幸福”的群體。但李自成兵鋒所至,朱姓王爺幾乎沒有人能活下來。明皇族兩百多年的狂歡宴席,原來不是免費的……
朱元璋的兒子的下場 明皇族的人口爆炸
大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向皇帝彙報了一個令人吃驚的訊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又一次重新整理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紀錄,截至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
這確實也是明代中葉以來許多王府遇到的難題。慶成王的兒子們也大多繼承了父親出眾的生殖能力,比如他的長子的兒女總量後來也達到了70人。慶成王在兒女數創紀錄的同時,孫子輩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63人,曾孫輩更多達510人。就是說他的直系後代這一年已達767人,再加上眾多的妻妾女眷,整個慶成王府中,“正牌主子”就1000多人。慶成王肯定無法認全記清所有家庭成員。除非給兒孫妻妾們編號統計,否則很難想像他如何管理這個龐大的王府。
慶成王一府的人口增長,僅僅是明代皇族人口爆炸的一個縮影。朱元璋建國之初,分封子孫於各地,“初封親郡王、將軍才四十九位”。這些王爺好比種子,一二百年過去後,在各地繁衍出的數量十分驚人:山西一省,洪武年間只有一位晉王,到了嘉靖年間,有封爵的皇室後代已增長到1851位。洪武年間河南本來也只有一位周王,到了萬曆年間,已有了5000多個皇族後代……據明末徐光啟的粗略推算,明宗室人數每30年左右即增加一倍。而當代人口史學者推算的結果是,明代皇族人口增長率是全國平均人口增長率的10倍。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近百萬人之多。
人口如此急遽膨脹,是由於背後強大的制度驅動。
朱元璋在歷史上留下的形象至為冷酷。他對百姓、對大臣、對故交、對妻妾,都冷血無情。唯有在自己的子孫面前,他卻滿面慈祥,溫柔體貼得無以復加。為了確保子孫們生活幸福,他絞盡了腦汁。
朱元璋給大明王朝的官員們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低的工資標準,給自己兒孫們制定的俸祿標準卻唯恐不厚: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為了讓後代們充分享受幸福,他規定皇族不必從事任何職業。每一個皇族後代,所有消費需要都由國家承擔:10歲起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國家發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死後還有一筆厚厚的喪葬費。
朱元璋的皇族政策,只有一個漏洞,那就是他幻想著可以透過藩王掌握軍隊來捍衛朱家天下的安全,結果自永樂年間起,親王引兵作亂不斷。此狀況導致明朝歷代皇帝不斷致力彌補這個漏洞。皇帝們一方面保證皇族生活的窮奢極欲,另一方面則極力強化對皇族特別是藩王的控制。到明代中後期,這種控制達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為了怕王爺們聯合地方勢力作亂,後代皇帝規定,親王們終生只能生活在王府裡。
給子孫取名 朱元璋種下的惡果
朱元璋考慮隨著子孫繁衍,可能會名字重複,於是親自為子孫們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則和方法。他為有後代的23個兒子,從孫子輩算起各擬定了20個字的後代世系,每個字為一世。几子孫初生,由宗人府依據世次順序取雙名,雙名中的前一個字即太祖所取,後個字則必須是一個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則以“火、土、金、水、木”為順序,“火”為朱元璋孫子輩命名所用偏旁,以下依此類推。在朱元璋為23房子孫所取派語分別是:
太子房: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秦王房:尚志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惇。
晉王房: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鹹景慕,述學繼前修。
燕王房: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周王房: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潤,昭格廣登庸。
楚王房:孟季均榮顯,英華蘊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齊王房:賢能長可慶,睿智實堪宗,養性期淵雅,寅思復會通。
魯王房:肇泰陽當健,觀頤壽以弘,振舉希兼達,康莊遇本寧。
蜀王房:悅友申賓讓,承宣奉至平,懋進深滋益,端居務穆清。
湘王房:久鎮開方岳,揚威謹禮儀,剛毅循超卓,權衡素自持。
代王房:遜仕成聰俊,充廷鼐鼎彝,傳貽連秀鬱,炳燿壯洪基。
肅王房:瞻祿貢真弼,縉紳識烈忠,曦暉躋當運,凱諫處恆隆。
遼王房:貴豪恩寵致,憲術儼尊儒,雲仍祺保合,操翰麗龍輿。
慶王房:秩邃寘臺鼒,倪伸帥倬奇,適完因巨衎,騭眷發需毗。
寧王房:磐奠覲宸拱,多謀統議中,總添支庶闊,作哲向親衷。
岷王房:徽音膺彥譽,定幹企禋雍,崇禮原諮訪,寬鎔喜賁從。
谷王房:賦質僖雄敞,叢興闡福昌,篤諧恂懌豫,擴霽昱禎祥。韓王房:衝範徵偕旭,融謨朗璟逵,亶韶愉灝慥,令緒價蕃維。
沈王房:佶幼詮勳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安王房:斐序斌廷賞,凝覃浚祉襄,恢嚴顓輯矩,縝密廓程綱。
唐王房:瓊芝彌宇宙,碩器聿琳琚,啟齡蒙頌體,嘉歷協銘圖。
郢王房:偉聞參望奭,箴誨洎皋夔,麒麟餘積兆,奎穎曄璇璣。
伊王房:顒勉諟訏典,褒珂採鳳琛,應疇頒胄選,崑玉冠泉金。
根據這個世系表,容易查得某個明朝的皇族屬於哪一房,是第幾代。清初曾經據此追殺過大量明朝的皇族,特別是最後幾個皇帝的後代(近支子孫)。雍正年間進行大赦,朱元璋的後裔才安定下來。現在甚至還可以依據這個世系表驗證某一朱姓人是否朱元璋的後代。清初四大畫僧中有兩個是明朝的宗室皇族。其中八大山人朱耷,又號雪個,明宗室,譜名統(上林下金)。從他的名字第一個字為統字,第二個子帶金字旁查世系表可以知道他是第一代寧王的八世孫即朱元璋的九世孫。石濤,又號大滌子,名若極,小名阿長。查世系表正是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謙的十一世孫,他的父親是亨字輩的末代靖江王朱亨嘉。在石濤作品上,常蓋有「靖江後人」白文方印,或「贊之十世孫阿長」朱文長方印,以懷念他的十世祖第二代靖江王朱贊儀。因為贊儀恭慎好學,永樂元年才能恢復朱守謙因觸犯《祖訓錄》,親近小人,毒害百姓等先後兩次被廢的郡王爵位,並得以之國桂林,從此家族在桂林定居下來。
朱元璋26個兒子簡要情況
朱標,長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標】太子(朱標)→惠帝(朱允炆)
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樉】秦愍王(朱樉)→秦隱王(朱尚炳)→秦僖王(朱志堩)→秦懷王(朱志均)→秦康王(朱志邅)→秦惠王(朱公錫)→秦簡王(朱誠泳)→秦昭王(朱秉欆)→秦定王(朱惟焯)→秦宣王(朱懷埢)→秦靖王(朱敬鎔)→秦敬王(朱誼旐)→秦王(朱誼漶)→秦王(朱存樞)
朱棡,三子,晉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棡】晉恭王(朱棡)→晉定王(朱濟熺)→晉王(朱濟熿)→晉王(朱美圭)→晉莊王(朱鍾鉉)→晉端王(朱知烊)→晉簡王(朱新典)→晉惠王(朱慎鋷)→晉穆王(朱敏淳)→晉王(朱求桂)
朱棣,四子,明成祖(碩妃出,但自稱孝慈高皇后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燕王(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代宗(朱祁鎮、朱祁鈺)→憲宗(朱見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燳)→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熹宗、思宗(朱由校、朱由檢)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橚】周定王(朱橚)→周憲王(朱有燉)→周簡王(朱有爝)→周靖王(朱子垕)→周懿王(朱子驩)→周惠王(朱同鑣)→周恭王(朱睦審)→周莊王(朱朝堈)→周敬王(朱在鋌)→周端王(朱肅溱)→周王(朱恭枵)
朱楨,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楨】楚昭王(朱楨)→楚莊王(朱孟烷)→楚憲王(朱季堄)→楚康王(朱季埱)→楚靖王(朱均鈋)→楚端王(朱榮氵戒)→楚愍王(朱顯榕)→楚恭王(朱英僉)→楚王(朱華奎)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齊王(永樂朝廢為庶人)(達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達定妃出)
朱杞,九子,趙王(幼殤)
朱檀,十子,魯荒王(郭寧妃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檀】魯荒王(朱檀)→魯惠王(朱泰堪)→魯莊王(朱陽鑄)→魯端王(朱觀定)→魯恭王(朱頤坦)→魯敬王(朱壽鏳)→魯憲王(朱壽鋐)→魯肅王(朱壽鏞)→魯王(朱以派)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獻王(郭惠妃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椿】蜀獻王(朱椿)→蜀靖王(朱友堉)→蜀僖王(朱友黨)→蜀和王(朱悅菼)→蜀定王(朱友垓)→蜀懷王(朱申鈘)→蜀惠王(朱申鑿)→蜀昭王(朱賓瀚)→蜀成王(朱讓栩)→蜀康王(朱承龠)→蜀端王(朱宣圻)→蜀恭王(朱奉銓)→蜀王(朱至澍)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獻王(胡順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簡王(郭惠妃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桂】代簡王(朱桂)→代隱王(朱仕廛)→代惠王(朱成煉)→代懿王(朱儁杖)→代昭王(朱充耀)→代恭王(朱廷崎)→代定王(朱鼐鉉)→代王(朱鼐鈞)→代康王(朱鼎渭)→代王(朱傳齊)
朱柍,十四子,肅莊王(郜氏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柍】肅莊王(朱柍)→肅康王(朱瞻焰)→肅簡王(朱祿埤)→肅恭王(朱貢錝)→肅定王(朱弼桄)→肅懷王(朱紳堵)→肅懿王(朱縉貴)→肅憲王(朱紳堯)→肅王(朱識鋐)
朱植,十五子,遼簡王(韓妃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植】遼簡王(朱植)→遼王(朱貴烚)→遼肅王(朱貴受)→遼靖王(朱豪墭)→遼惠王(朱恩稽)→遼恭王(朱寵氵受)→遼莊王(朱致格)→遼王(朱憲節)
朱栴,十六子,慶靖王(餘妃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栴】慶靖王(朱旃)→慶懷王(朱邃欻)→慶莊王(朱邃塀)→慶恭王(朱寘錖)→慶定王(朱臺浤)→慶惠王(朱鼒枋)→慶端王(朱倪貴)→慶憲王(朱伸域)→慶王(朱帥鋅)→慶王(朱倬紘)
朱權,十七子,寧獻王(楊妃出)
寧獻王(朱權)→寧靖王(朱奠培)→寧康王(朱覲鈞)→寧王(朱宸濠)
朱楩,十八子,岷莊王(周妃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楩】岷莊王(朱楩)→岷恭王(朱徽煣)→岷順王(朱音瀼)→岷簡王(朱膺釒丕)→岷靖王(朱彥汰)→岷康王(朱譽榮)→岷憲王(朱定耀)→岷王(朱禋洪)→岷王(朱企崟)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樂朝廢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韓憲王(周妃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松】韓憲王(朱松)→韓恭王(朱衝或)→韓懷王(朱範圯)→韓靖王(朱範仰)→韓惠王(朱徵釙)→韓悼王(朱偕氵充)→韓康王(朱偕灊)→韓昭王(朱旭櫏)→韓定王(朱融燧)→韓端王(朱朗錡)→韓王(朱亶脊)
朱模,二十一子,沈簡王(趙貴妃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模】瀋簡王(朱模)→瀋康王(朱佶焞)→瀋莊王(朱幼學)→瀋恭王(朱詮鉦)→瀋憲王(朱允栘)→瀋宣王(朱恬烄)→瀋定王(朱珵堯)→瀋王(朱效釒庸)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賢妃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桱】唐定王(朱桱)→唐靖王(朱瓊烴)→唐憲王(朱瓊炟)→唐莊王(朱芝址)→唐成王(朱彌鍗)→唐敬王(朱宇溫)→唐順王(朱宙栐)→唐端王(朱碩熿)→唐王(朱聿鍵)→唐王(朱聿鏌)
朱棟,二十四子,郢靖王(劉惠妃出)
朱鷖,二十五子,伊歷王(葛麗妃出)
【朱元璋的兒子朱鷖】伊歷王(朱鷖)→伊簡王(朱顒炴)→伊悼王(朱諟釩)→伊定王(朱諟鋝)→伊莊王(朱訏淵)→伊敬王(朱訏淳)→伊王(朱典楧)
朱楠,二十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