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夢人傑哥
-
2 # 廣西客家小陳
泰國在熱帶,在這種氣候生長的農作物可以說是瘋長!比如稻穀可以一年三季!比中國兩廣地區還多一季,比東北多兩季!可以想像農作物有多瘋狂!下面分析一下泰國的農業
在泰國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泰國超過70%的人口從事農業,農產品品種豐富、產量充足。泰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淨出口國和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也是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享有“東南亞糧倉”的美譽。
一
發展現狀與前景
基礎雄厚,未來發展挑戰較大
農業是泰國傳統產業。泰國自然地理條件優越,農業主要產區集中在中部湄南河三角洲、東北部呵叻高原的沿河區域、北部山間盆地和南部半島。種植業是泰國農業最重要的部分,水稻、橡膠、玉米、木薯、甘蔗、蔬菜、綠豆、麻、菸草、咖啡豆、油棕、椰子等為主要作物。
水稻是泰國最重要的農產品。泰國水稻種植每年分為雨季和旱季兩季,雨季種植從5月到10月,旱季種植從11月到次年4月,具體播種時間主要取決於灌溉條件。全國稻田面積約1078公頃,佔國土總面積近1/5,約佔全國耕地總面積一半。泰國約400萬農戶從事水稻生產,平均產量近3噸/公頃,總計年產約3000萬噸。
泰國全國每年家庭消費稻米約700萬噸,用於酒精、麵粉、米粉、飼料等工業用途的稻米約1000萬噸,剩餘的稻米多用於出口。2015年,泰國出口大米980萬噸,同比下滑10.7%,出口總值46.13億美元,同比下降15.2%,保住了全球大米第二大出口國的位置。出口下滑很大程度上歸結於石油價格持續走低,導致主要以石油為經濟來源的泰米進口國購買力下降。印度以1023萬噸的出口量位居全球大米出口國榜首。
2016年初,泰國旱情嚴重,儘管湄南河流域單季稻已經收割完畢,但多季稻受到一定影響。350萬萊多季稻農耕田中,40多萬萊稻田面臨嚴重缺水危機。同時,基於貿易伙伴國購買力減弱,加之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持續下跌勢頭給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造成壓力,導致農產品價格下挫,泰國大米價格很難上漲。
二
政策導向:
向有機農業轉型
泰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管理、科研及技術推廣的有機結合,農業與合作社部負責農業行政管理與科技推廣,是行政與科技合一體制。
為逐步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政府引導農民發展有機農業,出臺了向有機農業轉型戰略。政府透過發展多種有機農作物融合種植模式,大力推廣包括有機大米在內的農作物種植。2015年初,泰國農業與合作社部、商務部、公共衛生部聯合簽訂備忘錄,制定了2015—2021年有機農作物發展戰略。
此外,泰國還為有機農業生產製定了專門的國家標準和國家認證計劃,並推出有機農產品商標——“有機泰國”。以素林和武裡南府為代表的近千個傳統農場已轉變為有機水稻農場。為實施有機農業戰略,鼓勵農業發展,泰國政府還在稅收、信貸、資金等方面實行政策傾斜。
價格保護政策。根據市場行情,泰國政府對幾種主要農產品實行最低保護價格,或透過銀行對季節性滯銷產品實行貸款,降低農產品出口關稅,保護農戶利益。如2016年大米價格下跌,泰國就對稻米實施了保護價和補貼政策等。
資金支援政策。泰國政府向主要農業產區大量投資,2015年9月,政府推出一系列經濟刺激方案,投入1360億泰銖(約244.8億人民幣)財政資金,刺激泰國農業及鄉村經濟發展。
設定外資准入門檻。根據泰國現行《外籍人經商法》規定,農業、畜牧業、漁業等行業的泰國籍投資者持股比例不得低於51%,水稻種植、旱地種植、果園種植、牧業、林業等領域,因特殊理由禁止外華人投資。
三
產業特點
合作化經營激發農業活力
泰國農田過於分散,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化解這一難題,合作化經營就是其中的重要措施。自20世紀20年代開展合作化以來,泰國已擁有約3800個農業合作社,覆蓋600多萬名社員,接近一半的泰國農民已走上了農業合作化發展道路。
目前,泰國實行1999年釋出的《合作社法案》。合作社分為初級合作社、府級合作社和國家級合作社。初級合作社由個體農民組成,平均每個合作社1000多人,以村為單位組建。根據合作社型別,在初級合作社的基礎上組建府級合作社,各府同類型的合作社又聯合起來,組成國家級合作社聯盟。泰國有7種類型的合作社:農業合作社、漁業合作社、土地協調合作社、消費者合作社、服務合作社、儲蓄與信用合作社、信用聯盟合作社。
農業合作社是屬於農民自己的組織,政府在其中扮演支持者和監督者角色。農業合作社主要為社員提供四項服務:保證農機具供應,銷售農業發展必需品,為農產品提供市場服務,其他農業延伸服務等。
農業合作社優勢非常明顯,就稻米領域而言,一方面,個體農民在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的購買和產品銷售中都缺乏談判力,農業合作社推廣水稻耕種集約化,在購買種子等生產資料方面為農民爭取良種和低價,並透過發展訂單農業,使農民生產的優質泰國香米擁有了廣闊的銷售渠道,遠銷中國等海外市場,有效增加了農民銷售收入。另一方面,農業合作社有政府的大力支援,容易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種植科學管理。如一些合作社推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等認證,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推廣有機大米種植,為客戶提供產品可追溯系統,充分保障食品安全。同時,集約化生產的大米被納入統一的商標集體銷售,併為跨國食品公司提供代工生產,為大米品質提升和農民增收提供支撐。
四
產業競爭力
泰國香米世界競爭力強
泰國是世界上多種熱帶經濟作物主要生產國,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國。泰國大米出口歷史不過百年,泰國香米也是近20多年才嶄露頭角,但泰國大米卻能稱雄世界米市,使泰國大米的出口量對世界大米市場走勢發揮基礎性作用。這一地位的取得,與泰國傳統的農業基礎、對科學技術的應用以及務實的公共政策密不可分。
嚴把種子質量。泰國政府在水稻技術推廣上堅持抓好種子生產,農業與合作社部建立了20多個水稻種子生產中心。這些種子生產中心按照國家的技術要求對種子進行提純復壯,嚴格做好種子繁殖,以保持大米的品種優良性狀。如泰國在推出優質香米品種“茉莉”後,每兩至三年更新一次,使“茉莉”至今仍保持泰國主要香米應用品種地位。
重視科技推廣。科學技術在泰國農業發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泰國政府出臺國家生物技術政策框架,強調應用基因組學、生物資訊學的核心技術,利用DNA分子標記育種,選擇理想的農作物特性,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力。
提倡有機種植。泰國提倡發展有機肥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實施有機耕作,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和化肥。農民將農作物秸稈、稻糠、畜禽糞便、餐廚垃圾、水果殘渣等物料分類,利用農業技術推广部門免費提供的微生物製劑,進行有機肥生產。有條件的地區還在推廣噴灌、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
重視產品質量。泰國政府十分注重大米的出口質量,1998年頒佈了第一版《泰國茉莉香米標準》(下稱《標準》),對出口香米的純度做出了明確規定,此後多次對《標準》進行修訂,提高出口香米質量。泰國香米的主要出口地為中國香港、美國及中國內地。
五
合作現狀
農產品具一定互補性,合作剛剛起步
中國與泰國都高度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都是世界重要農產品貿易大國。2003年,兩國簽署了蔬菜和水果零關稅協議,對兩國188 項農產品(8位稅號)實現零關稅,為兩國果蔬貿易提供了新的貿易平臺,加快了兩國之間農產品流通的步伐。
中泰兩國由於所處地域及生產條件等原因,農產品貿易既有競爭性,也有互補性,但總體而言,互補性更為明顯。中國在穀物、水產品、溫帶蔬菜、水果等品類上具有比較優勢,泰國在熱帶特色蔬果、稻米、橡膠等品類優勢較為突出。泰國不生產溫帶水果,每年需進口大量蘋果、梨和橘子,中中國產蘋果佔泰國進口蘋果的一半以上。從長期來看,兩國間農產品貿易以互補性為主,並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表現為互補性(見表5-2)。

中泰在農業領域投資合作的專案較少。受泰國外資政策影響,農業多個領域禁止對外資開放,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僅17家中資企業投資泰國農林牧漁業,佔中資企業投資泰國總數的3.2%。
六
合作建議
開發有機農業市場,加強農業技術合作
廣東始終致力於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種植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2015年,廣東水稻優質率達72%以上,南亞熱帶特色效益農業產值佔種植業總產值近70%。廣東還透過“三高農業”、“一鎮一業”和“一村一品”等專案帶動,形成了一批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帶(區)。2015年,粵泰農產品進出口額16.8億美元,下降3%,其中,出口2.2億美元,進口14.6億美元,分別下降9.4%和2.0%。總體而言,廣東與泰國農業合作剛剛起步,未來可在以下方面擴大合作。
一是開發泰國有機農業市場。目前,有機農業已成為泰國農業發展的主攻方向,泰國政府將推進有機耕作作為重要舉措之一,以保證國家食品安全和農產品出口規模。廣東企業可考察泰國有機農業市場,結合廣東有機農業發展的經驗優勢,投資泰國有機農業開發、加工及供應鏈體系,拓展在有機農業領域的務實合作。
二是加強雙方農業科技合作。泰國重視水稻良種的培育與提純,重視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與推廣。廣東也重視農業創新發展,組織實施了國家重大農技推廣專案,強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優質水稻育種、現代生物育種、高效園藝作物育種等三大創新平臺建設成效初現。粵泰可加強在農業科技領域的合作,特別是在水稻育種、農作物防蟲害等領域加強研究,提高雙方在農業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
3 # 李177572547
泰國(Thailand),舊稱暹羅,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位於中南半島中部,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毗鄰寮國,東南接高棉,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廣為人知的泰拳(Muay Thai)、泰式按摩(Thai Massage)、紅藝人(Lady boy)、大象(Elephant)是這個國家的標籤,《暹羅之戀》、託尼·賈(Tony Jaa)也讓這個充滿異域風情的國度走向了世界,泰國被稱為東南亞佛國,90%國民信仰佛教,富麗堂皇的大皇宮是泰國佛教的聖殿,吸引著無數國外遊客和信徒前來朝拜。但少為人知的是,號稱“東南亞糧倉”的泰國還是傳統的農業大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淨出口國和世界五大糧食出口國之一。
歷史上泰國農業發達,支撐著整個國家對外貿易交流。大城王朝時期與宋、元、明三朝海上商業活動頻繁,成為亞洲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曼谷王朝建立後,對華貿易仍然是政府重要財政來源。19世紀以來,泰國依靠大米、橡膠、錫等糧食和原料的供應,成為西方工業化國家重要貿易伙伴,同時這些國家的貿易需求也刺激了泰國經濟的發展,但同時存在經濟格局單一等弊端。1950年,泰國王拉瑪九世普密蓬加冕稱帝,並於1974年提出“適度經濟”原則作為治國理念,追求經濟活動和發展戰略的適度、合理,力求經濟、社會、環境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這一中庸理念為指導泰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於此,從上世紀80年代起,泰國透過調整工業結構,大力發展技術密集型和附加值高的中輕型工業,電子工業等製造業以及配套服務業迅速提升,推動了泰國的工業化程序,經濟保持持續增長,被譽為亞洲“四小虎”之一,進入90年代,泰國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併成為世界新興工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經過1997年金融危機的洗禮,泰國不改自由經濟政策根基,同時著力推進農業扶持計劃,試圖透過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實現經濟恢復和國家振興。
1,泰國創意農業發展概況
泰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旱三季,年均氣溫24~30℃,常年溫度不低於18℃,平均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擁有農業發展的良好自然生態條件。泰國境內大部分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北部為山區叢林,中部為平原沃土,東北部為高原,南部為熱帶半島。泰國全國可耕地面積1573.5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40%。基於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農業自古以來就是這個國家的支柱產業,農產品是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代表性的出口農產品包括稻穀、橡膠、木薯、玉米、甘蔗、熱帶水果等,其中稻穀和天然橡膠出口量為世界之最。2014年泰國農業產值429億美元,佔GDP的11.6%。
泰國是世界上著名的高檔精品大米生產國和出口國,全國稻田面積共1195萬公頃,佔耕地總面積三分之二強。21世紀以來曾常年位列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2014年泰國大米產量2050萬噸,出口1096.9萬噸,國際市場佔有率為25.4%,位列世界第一。泰國橡膠年產量約400萬噸左右,佔全球橡膠總產量三分之一。2014年泰國橡膠總產量427.1萬噸,出口340.9萬噸,出口額59.6億美元。泰國是世界第三大木薯生產國(僅次於奈及利亞和巴西)和第一大出口國,2014年木薯產量3124萬噸,鮮木薯和木薯幹出口680萬噸,出口額15億美元。
泰國特別注重培育大農業觀、整產業鏈、全綠色化的農業主體和發展業態,世界知名的正大集團透過打造種子改良、種植業、飼料業、養殖業、農牧產品加工、進出口貿易、品牌營銷、農業文化創意等完整現代農牧產業鏈,成為世界現代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典範。近年來,泰國農業在傳統優勢產業持續發展的同時,透過合作化、集約化、特色化、融合化、精品化的路徑創新,大力開發創意農業新業態,不斷創新農業發展新模式,有機農業、觀光農業、精品農業等為農業帶來新的增長空間,成為推動其農業改革的重要抓手,使泰國這一傳統農業大國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2,有機種植創意締造亦真亦幻的泰國“香米”神話
讓大米成為“色、香、味、形、意”俱全農產品的全權代表。泰國大米以其卓越的品質享譽世界,深受各國消費者青睞,而以粒長、潤澤、清香著稱的泰國香米作為泰國大米的代表風靡全球,不斷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成為近二三十年來稱霸世界米市的殺手鐧。客觀地講,泰國大米能夠在短短二十年之間後來居上,與泰國政府嚴格把控大米標準、推廣有機生產、培育國際品牌等戰略不無關係。
泰國政府歷來重視水稻種子培育篩選,在全國20多個水稻種子生產中心,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進行良種繁育,以保持水稻品種的優良性狀。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近年來泰國政府大力倡導有機農業戰略,專門為有機農業制定了“國標”(國家標準和國家認證),推出“國字號”有機農產品商標——“有機泰國”。透過發展有機農作物融合種植模式,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和市場認可,將有機農業作為推進農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的主導戰略。
泰國香米有一套嚴格的質量標準,涵蓋溫度、溼度、田間護理、成品分級等各個方面。泰國香米在35℃的氣溫下種植下地,25℃的氣溫下收割,種植時間為105天,期間稻田內不透過人工加水,全部靠自然降水灌溉。水稻揚花期間,種植地區氣候變得涼爽,輔以明媚的日光,以及水稻灌漿期間土壤中漸漸降低的溼度,在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下,稻米的香味不斷產生並積累,最終孕育出香氣襲人的泰國香米。對於成品標準,泰國“茉莉香米”質量標準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這一稱號的大米純度必須達到92%,潮溼度不能超過14%。
3,農旅結合創意推動農業旅遊景區發展
讓農業不僅賣產品而且賣風景,不僅賣結果而且賣過程。為了拓寬農業發展模式,增加農民收入,尋求經濟復甦,泰國觀光與體育部於2015年推出農業旅遊計劃。該項旅遊新計劃旨在透過發展農業旅遊觀光,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同時還擴充套件旅遊景區夜市規模,讓更多的農業產品和手工業產品成為旅遊紀念品,藉此增加農民的收入,首期將12個城市確定為農業旅遊試點區域。除此之外,泰國政府還大張旗鼓推進和打造“農旅融合”發展戰略,計劃將1000座政府農業示範園區改造成推動地方生態旅遊的景點,將這些農業園區打造成供人休閒體驗的農家樂,開發出一系列彰顯產業特色的農業旅遊體驗產品。
除了設立農業旅遊景區外,泰國政府還推廣民宿旅遊和皇家發展計劃,透過拉昇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促進各地農業生態旅遊業的發展,不僅能夠為當地旅遊帶來新增長亮點,同時還能透過售賣地方農特產品為地方群眾增加家庭收入。位於清邁湄林縣的Nong Hoi皇家農業發展基地,是泰王普密蓬在泰北五府推動發展的38個皇家農業發展基地之一,在這裡,遊客可以去蒙佔山登高遠眺、觀日出日落、看霧海奇觀,賞奇花異草,也可以體驗蔬菜和草藥種植。
4,精品高階創意助推特色熱帶水果產業發展
打造集“養胃、養眼、養顏、養心、養樂”於一身,站在金字塔尖的“水果王國”。泰國水果因其高品相、高品位、高品質、高價格,在世界水果市場中被消費者譽為“奢侈品”。泰國國土縱跨亞熱帶和熱帶,各地地形、土壤、氣候差異明顯,極其適宜發展特色農業,加之泰國自古以來就是水果之鄉,出產的熱帶水果不但品種繁多,而且產量充足,由於氣候適宜,泰國水果品質普遍優良,榴蓮、山竹、紅毛丹、蓮霧、芒果、椰子、菠蘿、芭蕉等特色水果更是享譽全球,根據不同地區的生態資源優勢,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發展精品熱帶水果產業成為泰國農業發展的又一亮點,四季仙果,果香四溢。
比如,泰國北部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曾經是全球罌粟種植的主要地區之一,為了治理毒品氾濫,依託皇家發展專案,泰國政府根據當地自然條件鼓勵農民進行替代種植,發展出特色水果新產業。龍眼產業就是清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水果產業的一個縮影,不但杜絕了罌粟種植,還開發出個頭大、味道甜、品質上乘的清邁龍眼,受到市場的追捧。又如泰國東部最大的素帕他水果園佔地1700多畝,園內種植有20多種熱帶水果,遊客在這裡可以無限量品嚐各種當季熱帶水果,讓人大快朵頤,大飽口福。
總之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潛力很大程度上是跟這個國家的政策措施有很大的關係的。農業是國民經濟的關鍵之本,泰國月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產業發展互補,它也在搞改革開放政策,這就是它發達的重要原因。
回覆列表
在農村如果想發展養殖業而又不想花太多的時間精力去管理,那麼我的建議是養殖田螺!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有水稻,如水田,在水稻插秧過後,把選購好的田螺種苗放進水田,讓它自然成長繁殖!這樣就能令種植水稻和養殖田螺兩不誤,因為田螺的繁殖期很短,所以成本低迴本也快!但是要注意二點:
1、要水田養殖,如果不是水田,要保證田裡長期有水。
2、在養殖田螺的水田裡,不能因為還種有水稻而施以肥料,從而把田螺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