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下之美

    玉帶板在唐宋元時期,玉質大多選料精良,做工細緻,造型多樣,紋飾種類繁多。唐宋元時期玉帶板對於玉質的重視程度很高,但是由於其生產規模較大,數量較多,故其中部分選料不甚精良,一般官員所使用的玉帶板不以質取勝,只有地位較高的官員,特別是帝王將相墓葬中出土的玉帶板玉質較好,集玉質、造型、裝飾、做工於一體。

    唐青玉花卉紋帶板

    唐宋元時期玉帶板紋飾繁多,題材豐富。常見紋飾有人物紋、龍紋、動物紋、花卉紋、幾何紋等,簡繁兼具、線條流暢、構圖合理、層次感強。主紋輔紋相互襯托多為組合圖案。如出土於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唐代白玉獅紋帶板,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這組玉帶板共16枚,出土時放在銀藥盒內,玉質純淨,分別雕有不同形象的獅紋,刀法簡潔明快,紋飾微凸,神態嬌憨可愛,顯露出古樸稚拙的藝術情趣。又如出土於西安市東郊堡子村的唐代青玉花卉紋帶板,長5、寬4.8釐米,現藏於西安市文物局。正方形青玉上刻一花朵。四角以小葉陪襯,其花與葉四周壓地,突出花與葉的立體感,背面四角各有一對孔,以供穿系。

    唐白玉蕃人進寶珠帶板

    唐代最具時代特色的紋飾當屬人物紋:主要有玉人、玉胡人、玉人馴獅、玉胡人吹簫、玉胡人擊鼓。從唐代出土及傳世品上看,玉帶板上的胡人圖案較多,較典型的有“蕃人進寶”“伎樂人”等。如故宮博物院藏唐代白玉蕃人進寶珠帶板,長6.6、寬6.2、厚0.9釐米,玉料潔白無瑕,整體扁平,帶板正面浮雕一阿拉伯人,其身上以細密的陰線紋裝飾,雙手托起一放有寶珠的圓盤,呈單膝下跪獻寶的姿態,人物面部雕刻生動活潑,背面四角各有兩處穿孔,以供扎系之用。

    唐執鳳首壺蕃人帶板

    又如故宮博物院所藏唐代白玉執鳳首壺蕃人帶板,長6.6、寬6.2、厚0.9釐米,玉料呈白色,整體扁平,正面用高浮雕加細密的陰線雕琢出一波斯人,盤腿而坐,人物形象刻畫十分清晰細膩,捲髮,高鼻樑,濃眉大眼,身著緊身衣褲,腳蹬長筒馬靴,肩披飄帶,手持鳳頭壺,神態自然,背面四角各有兩處穿孔,以供扎系之用,以減地斜弧面襯托出人、瓶,呈隱起效果。

    唐白玉伎樂人紋帶板

    又如出土於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唐代白玉伎樂人紋帶板,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出土時玉放在銀藥盒內,乳白色玉,共16枚,有橢圓、長方、方形幾種。人物形象各異,或奏樂、或舞蹈,生動有趣,以剔地隱起與細陰線刻劃相結合的手法雕琢完成,具有極高的實用和藝術價值。

    唐白玉吹笙人帶

    還有出土於西安市郭家灘的白玉吹笙人帶,長4.9、寬4.6釐米,現藏於西安市文物局,白玉正方形,面為起底雕琢奏樂人,用陰刻線勾勒細部,其發分梳兩髻,雙手捧笙吹奏,盤腿坐在圓形地毯上,看起來動感十足,形象極為傳神。到宋元期間這種紋飾就極少見了。

    宋青玉人物帶

    宋元時期也可看到胡人或漢人為題材的帶板,然而隋唐五代特別是五代宋元時期除胡人、玉人外,最有時代特點的人物紋為高士形象,其形象突出,寫意特徵增強,是重要題材之一。如出土於江西上饒市茶山寺宋趙仲湮墓的宋代青玉人物帶,長5.1、寬4.6、厚0.5釐米,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館,一共有八塊組成,每塊浮雕一人,刻畫清晰,製作精細,五官清秀,頭結髮髻,身穿交領大袖長袍,圖中人物一手擱於腹部,一手捧碗,盤足打坐,作飲茶談話狀,人物比例適度,衣紋褶皺線條柔和流暢,刻畫製作精巧。

    宋玉人物帶板

    又如故宮博物院藏宋代玉人物帶板,長6.5、寬4.7、厚1.2釐米。玉料經過火燒變黑,區域性有雞骨白色及鐵鏽斑痕,體扁平呈長方形,四邊有框架,中間浮雕一圓圈,圈內浮雕一道人,身穿寬鬆肥大的長袍,盤腿席地而坐,長袍垂地把腿蓋住,道人一手持法器,另一手舉起成讀經姿態,頭頂正上方凸起一圓點。

  • 2 # 浙江省精神病康復中心

    玉帶板在唐宋元時期,玉質大多選料精良,做工細緻,造型多樣,紋飾種類繁多。唐宋元時期玉帶板對於玉質的重視程度很高,但是由於其生產規模較大,數量較多,故其中部分選料不甚精良,一般官員所使用的玉帶板不以質取勝,只有地位較高的官員,特別是帝王將相墓葬中出土的玉帶板玉質較好,集玉質、造型、裝飾、做工於一體。

    唐宋元時期玉帶板紋飾繁多,題材豐富。常見紋飾有人物紋、龍紋、動物紋、花卉紋、幾何紋等,簡繁兼具、線條流暢、構圖合理、層次感強。主紋輔紋相互襯托多為組合圖案。如出土於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唐代白玉獅紋帶板,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這組玉帶板共16枚,出土時放在銀藥盒內,玉質純淨,分別雕有不同形象的獅紋,刀法簡潔明快,紋飾微凸,神態嬌憨可愛,顯露出古樸稚拙的藝術情趣。又如出土於西安市東郊堡子村的唐代青玉花卉紋帶板,長5、寬4.8釐米,現藏於西安市文物局。正方形青玉上刻一花朵。四角以小葉陪襯,其花與葉四周壓地,突出花與葉的立體感,背面四角各有一對孔,以供穿系。

    唐代最

  • 3 # 曉曉瑛子

    根據記載,玉帶板自北周開始出現,在隋唐宋元時期慢慢發展成熟,在明朝達到一個高峰。從最開始作為腰帶的玉質裝飾到用來體現官員官階的高低,歷經千年的發展演變,逐漸成為一種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獨立的玉器門類。

    玉帶板在唐宋元時期,玉質大多選料精良,做工細緻,造型多樣,紋飾種類繁多。唐宋元時期玉帶板對於玉質的重視程度很高,但是由於其生產規模較大,數量較多,故其中部分選料不甚精良,一般官員所使用的玉帶板不以質取勝,只有地位較高的官員,特別是帝王將相墓葬中出土的玉帶板玉質較好,集玉質、造型、裝飾、做工於一體。

    唐宋元時期玉帶板紋飾繁多,題材豐富。常見紋飾有人物紋、龍紋、動物紋、花卉紋、幾何紋等,簡繁兼具、線條流暢、構圖合理、層次感強。主紋輔紋相互襯托多為組合圖案。如出土於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唐代白玉獅紋帶板,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這組玉帶板共16枚,出土時放在銀藥盒內,玉質純淨,分別雕有不同形象的獅紋,刀法簡潔明快,紋飾微凸,神態嬌憨可愛,顯露出古樸稚拙的藝術情趣。又如出土於西安市東郊堡子村的唐代青玉花卉紋帶板,長5、寬4.8釐米,現藏於西安市文物局。正方形青玉上刻一花朵。四角以小葉陪襯,其花與葉四周壓地,突出花與葉的立體感,背面四角各有一對孔,以供穿系。

    唐代最具時代特色的紋飾當屬人物紋:主要有玉人、玉胡人、玉人馴獅、玉胡人吹簫、玉胡人擊鼓。從唐代出土及傳世品上看,玉帶板上的胡人圖案較多,較典型的有“蕃人進寶”“伎樂人”等。如故宮博物院藏唐代白玉蕃人進寶珠帶板,長6.6、寬6.2、厚0.9釐米,玉料潔白無瑕,整體扁平,帶板正面浮雕一阿拉伯人,其身上以細密的陰線紋裝飾,雙手托起一放有寶珠的圓盤,呈單膝下跪獻寶的姿態,人物面部雕刻生動活潑,背面四角各有兩處穿孔,以供扎系之用。

    又如故宮博物院所藏唐代白玉執鳳首壺蕃人帶板,長6.6、寬6.2、厚0.9釐米,玉料呈白色,整體扁平,正面用高浮雕加細密的陰線雕琢出一波斯人,盤腿而坐,人物形象刻畫十分清晰細膩,捲髮,高鼻樑,濃眉大眼,身著緊身衣褲,腳蹬長筒馬靴,肩披飄帶,手持鳳頭壺,神態自然,背面四角各有兩處穿孔,以供扎系之用,以減地斜弧面襯托出人、瓶,呈隱起效果。

    又如出土於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唐代白玉伎樂人紋帶板,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出土時玉放在銀藥盒內,乳白色玉,共16枚,有橢圓、長方、方形幾種。人物形象各異,或奏樂、或舞蹈,生動有趣,以剔地隱起與細陰線刻劃相結合的手法雕琢完成,具有極高的實用和藝術價值。

    還有出土於西安市郭家灘的白玉吹笙人帶,長4.9、寬4.6釐米,現藏於西安市文物局,白玉正方形,面為起底雕琢奏樂人,用陰刻線勾勒細部,其發分梳兩髻,雙手捧笙吹奏,盤腿坐在圓形地毯上,看起來動感十足,形象極為傳神。到宋元期間這種紋飾就極少見了。

    宋元時期也可看到胡人或漢人為題材的帶板,然而隋唐五代特別是五代宋元時期除胡人、玉人外,最有時代特點的人物紋為高士形象,其形象突出,寫意特徵增強,是重要題材之一。如出土於江西上饒市茶山寺宋趙仲湮墓的宋代青玉人物帶,長5.1、寬4.6、厚0.5釐米,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館,一共有八塊組成,每塊浮雕一人,刻畫清晰,製作精細,五官清秀,頭結髮髻,身穿交領大袖長袍,圖中人物一手擱於腹部,一手捧碗,盤足打坐,作飲茶談話狀,人物比例適度,衣紋褶皺線條柔和流暢,刻畫製作精巧。

    又如故宮博物院藏宋代玉人物帶板,長6.5、寬4.7、厚1.2釐米。玉料經過火燒變黑,區域性有雞骨白色及鐵鏽斑痕,體扁平呈長方形,四邊有框架,中間浮雕一圓圈,圈內浮雕一道人,身穿寬鬆肥大的長袍,盤腿席地而坐,長袍垂地把腿蓋住,道人一手持法器,另一手舉起成讀經姿態,頭頂正上方凸起一圓點。

  • 4 # 好車共賞

    唐代玉帶板,銙多製成方形,其雕琢方法多采用壓地隱起的方法,圖案邊緣用細而短的密集陰刻線整齊排列雕刻,然後自邊緣向內緩緩凹下,使中部紋飾凸起,與邊緣同高,再用較粗的陰刻線勾勒出輪廓,有如淺浮雕。唐代帶板一般都較厚,有的帶板還鑲以金邊,或以玉為緣,內嵌珍珠及紅、綠、蘭三色寶石。帶板素面的較少,一般均為淺浮雕人物、花鳥、動物紋飾。帶板上的圖案以西域胡人形象最具特色,人物高鼻深日,著裝奇異。據載,此類玉帶板應屬西域產品或中土仿品。

  • 5 # 冷眼觀天下941

    玉帶板又稱為帶跨,從13塊到26不等,材質、數量依據等級不同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唐代根據帶板的數目來稱帶,如“十三銙帶”。透過記載所知,在明代玉帶僅限於皇帝、藩王、建立功勳受封的公、侯、伯、駙馬及夫人,以顯示主人的高貴身份。

    唐代朝廷把皮質的革帶定為官服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規定用不同材質的配飾鑲綴在革帶上,以此體現官階的高低。只有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才能系金帶或玉帶。明代標準一副革帶由20塊帶板組成,這20塊帶板又是由長方形8塊、長條形4塊、圭形2塊、桃形6塊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而成 。

    唐代玉帶板,銙多製成方形,其雕琢方法多采用壓地隱起的方法,圖案邊緣用細而短的密集陰刻線整齊排列雕刻,然後自邊緣向內緩緩凹下,使中部紋飾凸起,與邊緣同高,再用較粗的陰刻線勾勒出輪廓,有如淺浮雕。唐代帶板一般都較厚,有的帶板還鑲以金邊,或以玉為緣,內嵌珍珠及紅、綠、蘭三色寶石。帶板素面的較少,一般均為淺浮雕人物、花鳥、動物紋飾。帶板上的圖案以西域胡人形象最具特色,人物高鼻深日,著裝奇異。據載,此類玉帶板應屬西域產品或中土仿品。

      宋、遼、金、元四朝的玉帶板,玉雕中佔有重要地位。帶挎或方或矩,製作規整,四角方正,面底同大,與唐代已明顯不同。帶板上雕刻的紋飾以雲龍、花草、人物、鳥蟲為主,尤其遼金更用具有山林情趣的自然場景入畫,所刻山林熊鹿、花鳥魚水風格寫實,自然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唐代盛行的西域題材紋飾已經不見,宋代出現了道裝人物帶板。如江西上饒南宋建炎四年(1130)趙仲湮墓出土的即是典型。在雕刻技法上,此時期多采用深層鏤雕方法來琢刻紋飾,所刻花鳥雲龍,數層疊壓成立體狀,細部用細陰線勾勒,花草葉脈也能刻得井然有序。帶板的形制在這個時期也發生了變化,帶挎除原有的方形、長方形外,新出現了桃形銙。與早期有所不同,玉帶多數為20銙,圖案雖有定製,但頗為靈活。

      

  • 6 # tangdaoyu

    唐代玉器一般材質都非常好,雕工細膩,中西結合的造型風格較為突出,另外拋光技術比較精細,玉的光潔度好。一般仿品的玉材和唐代玉相比差別非常明顯,色澤不柔和,有透明發亮的感覺;另外唐代玉器造型自然,十分精緻,而仿品就沒有什麼特點,造型呆板;還有唐代玉器經過多道工序,將雜質去掉,玉面十分勻淨、柔滑;而仿品的玉質就顯得粗一些,表面的勻淨和光滑度都不及真品。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由於開拓西域,使得新疆和田玉大量地輸入內地,因此,唐代玉器材料以和田玉為主。唐代玉器,生產數量雖然不多,但在質量上均是精雕細琢,其品種和藝術風格上都有新的發展,帶有明顯的承前啟後的特點。

  • 7 # 蘇寶寶的日常

    唐宋時期結構基本一 致,由玉帶板、玉帶扣、玉帶鉤組成。其中玉帶板多為長方形、方形、圓形、桃形 等,有素面無紋的和帶有紋飾的。

  • 8 # 易切盡在不言中

    唐代玉器在裝飾圖案紋樣上,廣泛採用花卉紋,這要比繪畫先行一步,因為繪畫史上花鳥科的形成要在元代以後。花卉圖案非常完整,花蕾、花葉、花莖一應俱全。唐代玉器裝飾樣的花卉形,有造型與裝飾兩種形式。與花卉紋同時流行的還有如意雲紋,常飾於人體、花、鳥旁。唐代玉器在裝飾手法上,主要採用細密陰線與網狀細陰線,表現圖案的方法。唐以前的玉器裝飾,主要透過線條來展示紋樣,表達藝術主題。

  • 9 # 裴爺666

    玉帶板在唐宋時期,玉質大多選料精良,做工細緻,造型多樣,紋飾種類繁多。唐宋時期玉帶板對於玉質的重視程度很高,但是由於其生產規模較大,數量較多,故其中部分選料不甚精良,一般官員所使用的玉帶板不以質取勝,只有地位較高的官員,特別是帝王將相墓葬中出土的玉帶板玉質較好,集玉質、造型、裝飾、做工於一體。

  • 10 # 忘機樓主

    華人自古就崇尚玉文化。到了唐宋時期,受當時社會文化的影響,玉器有了新的特點和變化。唐宋兩朝是中國封建社會非常繁榮的時期,特別 是在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唐宋更多滿足世俗文化需求

    商周和戰漢時期的玉文化,是從禮玉到德玉的過程。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社會動盪以後,到了隋唐時期,社會逐漸趨於穩定,玉器發展達到了另一次高峰,逐漸向民間擴散。由此,玉器從為禮制服務轉而逐漸在民間流行。

    唐宋時期的玉器,不再迎合禮制文化的要求,而更多地滿足世俗文化的需求,出現了很多把件,具有玩賞的功能。唐代文化風格熱情奔放,宋代則細膩婉約,但都賦予了玉器文化新的變化和特點。當時玉器的做工也更加講究,社會用途也更加廣泛,更具備了玩賞性、實用性和裝飾性。

    這是一個玉犬,犬在六畜豬、牛、羊、馬、雞、犬當中位列最後一席,在古代農業社會中佔有重要地位。犬在歷朝歷代都有形象塑造,這隻玉犬是宋代的,姿態很祥和,它匍匐在地,雙爪上舉,意在對人討好,是一種賣萌的姿態。宋代是一個生活質量非常高的時代。玉犬表明了當時人們 企盼和平、祥和生活的願望。

    從玉器可以看出唐宋人極浪漫

    在中國唐代,玉帶上銙的數量、質地、紋飾等規制嚴謹,以此來區別王臣貴族的品級高低,地位尊卑。唐代的玉帶及帶銙發現較多。陝西省博物館藏有一玉帶飾,是1970年在陝西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的,那件玉帶飾製作精細,圖案精美,青玉質地,扁體,人物長眉大眼,勾形大鼻,肩披飄帶身著短衣,足穿尖靴,或跪或坐,神態逼真,背面平素,有與鞓結紮的穿孔。

    唐代玉帶飾

    故宮博物院藏的“白玉獻寶珠人”方形帶,玉質白潤,區域性有沁斑,淺浮雕人物捲髮深目高鼻,穿著窄袖長袍,單腿跪於地毯之上,雙手捧起寶珠盤,做進獻狀。形態逼真,披巾從肩側飄揚,做隱起處理,通身飾以密集的陰線,反映了唐代與波斯在經濟、文化上的密切聯絡。

    這時期出土和傳世的玉銙中,人物在藝術處理上取凹減隱起,注意把握大面的轉折,以較粗的陰刻線飾細部,突出了人物的神韻,有著鮮明的雕塑性格,用以表達人物綢緞服飾的衣褶紋,長短線條運用得非常得體。

    五代玉帶飾

    五代時的玉銙玉質白潤,碾琢隱起雲龍,工制極精,背面有穿孔,其帶飾板形式和雲龍造型均為晚唐五代玉器的標準作風。刀法雕琢鮮活,線條奔放流暢,不受拘束,較唐代紋澤稍弱。已經表現為漢人的形象,一改少數民族的服飾,為寬袍大袖,氈毯鋪地。採用唐代半浮雕琢刻的技法,但僅在人物周圍取地,而框板內框均不取地斜挖。

    宋代玉帶飾

    宋代玉帶飾制度雖有不同,仍是以帶銙的質料及數量劃分貴賤,人物雕刻與唐代帶板接近,但人物都為方領寬袖的漢人。人物雕像全作儒者打扮,頗似古代所謂之“高士”風度。碾工處理上也有變化,依然是減地隱起,但浮雕效果較唐代有了顯著的提高,細部刻飾,不再用陰線勾勒,而是順其自然,轉折合理,不再施用那種裝飾性的線條,衣褶線條剛勁柔和,暗明摺疊隨之而現,更加趨向寫實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低血糖跟心跳慢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