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晉朝在三國和南北朝之間,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但是縱觀晉朝150多年的歷史,統一安定的時候很少。
3
回覆列表
  • 1 # 洱海107758846

    提起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四次大一統王朝秦、晉、隋、元,可以說存在感最低的就是西晉了,秦朝,隋朝,元朝不論單說哪一個,我們都能想到許多,但唯獨對西晉這個本應熟悉的王朝卻知之甚少,就連開國帝王中晉朝的開國帝王司馬炎在這四個開國帝王中也是知名度最低的一個。作為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四個大一統(分裂後又被統一)王朝,晉朝的知名度亦或是存在感怎麼會那麼低呢?

    晉朝雖然建國雖然有155年(265年-420年),但嚴格意義上說晉朝的大一統時代只有37年,因為司馬炎雖然在公元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晉朝,但當時三國之一的東吳還留存於世上,直到公元280年,東吳末帝孫皓率眾投降西晉,紛亂幾十年的三國時期才算結束,所以西晉一統天下的時間是在公元280年。

    我們知道晉朝分西東即西晉和東晉,東晉(317年-420年)是西晉滅亡後殘餘的西晉皇室衣冠南渡後建立的朝廷,當時的天下北方已經亂成一鍋粥,十幾個政權相繼建立,南方雖然大部分在東晉的控制之下,可惜由於內部矛盾重重,北伐一直不見起色,反而險些被北方政權攻打過來,此時的東晉已經不能算是大一統的王朝,歷史上也稱這段時期為東晉十六國。

    掐頭去尾之下,西晉的大一統時間只有短短的37年,37年時間雖然不算長,但也比秦朝只有短短14年大一統長多了,這個時間也和大一統的隋朝國祚時間相同,可見時間並不是讓西晉存在感低的原因,那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導致西晉的存在感、知名度低呢?

    提起開國帝王的文治武功,秦始皇、隋文帝、忽必烈自不必言那都是出類拔萃的存在,而晉朝的開國帝王司馬炎他的名氣不說和他的祖父司馬懿相比了,甚至連他的父親司馬昭都不如,可以說他得到的天下完全是靠自己父輩的打拼,他自己並沒有多大的建樹,這一點他就遜色一籌。

    還有在大一統時期的天下治理,另外三個朝代都是穩定向前的推進,而西晉卻從公元290年到公元306年來了個16年動亂的八王之亂,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國家統治力量在這場內耗中被消耗殆盡,結果在八王之亂後,邊疆異族趁著西晉薄弱之際又發動了五胡亂華,因此縱觀整個晉朝可以用一句話形容即怎一個亂字了得!

    最後一點一般大動亂之後,建立的王朝都會一統並且促進社會各方面的進步,比如秦之後的漢,隋之後的唐,元之後的明,但西晉卻是動亂之後又是動亂,三國亂,西晉亂,之後的南北朝還是亂,相當於整整幾百年整個中國歷史就一直處於動亂之中,各方面文明基本處於停滯之中,這麼多差強人意史書對西晉的評價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史書評價低又沒有可以拿出炫耀的的功績,所以西晉雖然是大一統的王朝,但我們在瞭解中國歷史時選擇性的把它忽略了,自然它的存在感、知名度就很低很低了。

  • 2 # 舊事舊人歷史說

    晉朝在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沒有存在感?這個問題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我就在這裡簡略的分析一下吧。

    首先,西晉為什麼沒有存在感?因為他得國不正啊,問題裡也提到了司馬氏晉朝政權是靠謀朝篡位得到了天下。這在情理上和道義上給了人們羞於提起的理由和藉口。

    其次,西晉建立之初是以中國大一統王朝的姿態出現的,但統一僅僅維持了短短51年,八王之亂之後,西晉疆域支離破碎,少數民族政權蜂擁而立,沒有辦法,司馬氏就率領著貴族,躲到了江南一隅。從此中國進入了5胡十6國時代,那麼多少數民族稱雄逞強,一個小小的懦弱的東晉王朝豈放光華?

    最後,晉朝自公元265年建立至公元420年滅亡。王朝的權力除了在晉武帝時是掌握在皇族手裡。其他的時間要麼是外戚掌權,要麼是全程掌權要麼是門閥士族交替掌權。皇權的衰落使得晉朝在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顯得是那麼的不起眼到了後期王謝家族的崛起,以及桓溫家族的崛起更使得晉朝的皇族銷聲匿跡。

    綜上所述,所以晉朝在中國歷史上如果不是特別深究歷史的人對其所知都不多。

  • 3 # 梟魚談事

    開國皇帝首先要有過人的本事。就像是打牌,你沒有一手好牌,你敢明牌嗎?歷史上謀朝篡位不成功的都是一些自以為是的人,以為自己了不起,結果坑了自己的主子也坑了自己強大的家族。都一蹶不振,害人害己

  • 4 # 戴老師講歷史

    只需要拿出一本現代漢語詞典,然後翻到最後幾頁的朝代表,就會發現極為不平常的一幕——結束了60年三國亂世的西晉,它統一僅僅維持了20年,相對安定的統一環境居然只有20年,接下來近300年又是洶洶亂世——南北朝。

    西晉一共就倆皇帝,我們先說第一個,第一個是西晉的開國皇帝,他就是著名的晉武帝,晉武帝透過逼迫曹魏皇帝禪位奪取了帝位,在他執政期間,滅亡了東吳徹底終結了三國。但他晚年驕奢淫逸,熱愛美女,後宮據說確實達到了數千美女,每天晚上都由羊車攜帶自己隨機選擇一個美女——車子停在哪就在哪進行就寢。

    他的皇太子是司馬衷,這是一個傻子,就是後世著名的晉惠帝——西晉的亡國之君。司馬衷是一個智商低下的人,可以說就是一個弱智,但是在楊後、太子妃賈南風等勢力的支援下,司馬衷終於還坐上了皇位。但是很明顯,這樣一個弱智皇帝,沒有人會服氣,於是司馬炎時代分出去的諸侯王紛紛造反——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使得國力大衰,漢人的大量死亡直接讓內遷的少數民族找到了機會,紛紛厲兵秣馬,直接開啟了五華亂華的歷史,西晉就這樣滅亡了。

  • 5 # 井夫子

    由魏至晉,正是得於晉武帝司馬炎,他也是晉朝的開國皇帝!不過說起他在建立西晉之後,就沒存在感了?還真就不是!

    先不說好的,單說著名的八王之亂!基本上來說,就是這司馬炎引起的。

    八王之亂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亂華時期!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司馬炎的分封制!

    其實在晉朝統一後,司馬炎還是不錯的,先是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並頒行戶調式。太康之治,說的就是這個時候,因為太康就是司馬炎在位時候的年號!

    司馬炎建立晉朝後,一方面繼續執行和平國策,一方面休養生息,推行仁義的《泰始律》愛護百姓,擴大生產。

    他下詔在全國釋放奴婢,並組織起來代替士兵軍屯,增強了國力。在曹魏奢靡腐敗的基礎上,司馬師治理了軍隊的貪腐,晉武帝要求百官廉潔,並且採納了尚書胡威要求嚴管三品官員的建議。

    而且晉武帝對百姓也是仁慈的,他繼承了司馬昭優待蜀國君臣百姓的政策,並且提出對江東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賦役,得到百姓的擁護。

    但是,限制於時代的影響,司馬炎在政治上,只是沿用了漢代以來的分封制,並做出來革新,而並非推翻重立,這嚴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權,更是導致後來五胡亂華的引子。

    分封制的演變分封制是西晉政治制度中一個重要內容。司馬炎剛即帝位的時候其實就改革了分封制度。

    將其祖司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為王,以郡為國,邑二萬戶為大國;邑萬戶為次國;五千戶為小國。這一下,就分封出去了許多國。

    而不光如此,司馬炎還把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等都同時封王,共計達27人之多!除此之外為公為侯者更是不計其數。

    這樣的分封制度非但沒有實現司馬氏政權的鞏固,甚至封王們結納封國內計程車族人士,引用在西晉士族制度確立以後難以仕進的寒族士人,形成一個個與中央政權相背離的政治集團,並憑藉其王國軍隊爭取自己的利益。

    所以,這直接導致了晉末八王之亂!

    所以說起來,司馬炎從來都不是在統一之後沉寂了,其帶來的盛事“太康之治”,和帶來的禍事“八王之亂”都在歷史之中留下的濃厚的筆墨!

  • 6 # 鬼影問道化真身

    司馬炎奪魏祚,建立了西晉,但其人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卻並不高,個人認為原因有三:

    <一>,司馬炎個人聲望不高:

    1,司馬炎的成就是源於祖萌,他只是個坐享其成的人。

    2,司馬氏不守臣道,不忠不義,不念皇恩浩蕩,謀朝篡位,實屬亂臣賊子,為天下忠義之士所不屑!

    <二>,司馬氏寡恩背德:

    1,司馬氏出自世家旺族,司馬炎生為上流社會人士,無視人民福祉。整個晉朝只注重亨樂,不關心人民疾苦。三家歸晉後,百姓生活沒有任何改善,一直在痛苦中掙扎,導致人口沒有什麼增長。

    2,司馬氏不但對人民殘暴,對上流社會也極為兇殘,稍有看不順眼的情況,就殺士滅族。司馬氏當道,天下名士減半。

    3,司馬氏貪婪無度,為了利益,引五胡入華,爾後又對胡人進行殘暴壓榨,使得五胡造反,造成五胡亂華,給中原北部帶來了三百年的苦難!

    <三>,司馬炎能力報歉,西晉是一個缺乏建立性,缺乏想象力的朝代。

    1,司馬炎也搞過一些新政,由於他能力報歉,他的新政沒效果。

    其實隋朝存續的時間也不長,但隋文帝、隋煬帝的貢獻在史冊中留下了光輝的篇章。可以說司馬炎的個人能力遠不如兩位隋帝。個人認為他的才華還遠不如北魏孝文帝。

    2,司馬炎其人可能只是個眼高手低的紈絝子弟。

    其實漢隨秦制、唐隨隋制丶清隨明制,但是漢丶唐、清開國之初的君主都只是很勤政,也沒太大的創造性,但是國家很快就崛起了。而晉朝自統一天下起,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可見晉帝是個既庸又懶的紈絝子弟。

    3,上行下效,晉朝從上自下都以崇尚浮華享樂,在文化方面沒有多大開創性,僅僅承襲了曹魏的文風而已。所以晉朝在文風上是隸屬於曹魏的。晉朝風尚被稱為魏晉風,晉朝處於從屬地位,當然不會有什麼存在感了。

    中華文風主要是唐風宋韻,元曲和明清小說,沒晉朝什麼事。假如沒有竹林七賢丶陶淵明丶書聖王義之、王獻之,晉朝的文化貢獻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7 # 而知而行的歷史

    現在人說起司馬炎以及他所開創西晉王朝,都認為是開了歷史的倒車,讓好端端的華夏硬生生被拽進了黑暗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司馬炎執政雖然有過“太康盛世”,可惜晚年竟然立了白痴太子做皇帝,以至於引發“八王之亂”,中原被打殘。

    所以,司馬炎歷來風評不高,其本非雄主,做不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樣的豐功偉績,即使是篡位奪權,也不能算是他的功勞,那是司馬懿父子三人持續二十多年努力經營,水到渠成的結果。所以,司馬炎空揹著開國皇帝的名頭,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司馬炎篡位)

    然而,如果我們以公正客觀的角度來看司馬炎,雖然他不是一代雄主,但是作為一個明君還是夠格的。

    西晉王朝建立時,世家大族已經佔據了國家公器,他們彼此聯姻,休慼相關,在當時就是一個世家大族圈子。司馬家族就是世家大族的一員,司馬懿能夠搞掉曹爽就是因為司馬懿代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所以,司馬炎當政時這一歷史背景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司馬炎的很多舉措都是在這個背景下的權宜之計。

    司馬炎能繞開世家大族另開新局嗎?很難。古代文武不分家,要想學本事,除了天資聰穎之外,你還得有充足的資產,然後還要投奔到某個名門之下,獲得推薦。如此,折騰上三代人,才能進入到世家的圈子。

    光是學本事這一點就難到了大多數普通民眾了,古代的識字率之低簡直是慘絕人寰。即使某個商人做生意發了家,能讀的起書了,可是不好意思,還沒過三代,依然只能是暴發戶一樣的寒門。

    所以,世家大族壟斷和控制了朝廷的人事權,司馬炎不得不依靠他們施政治國。可是司馬炎對他們客客氣氣的,也不完全是言聽計從。司馬炎提拔了很多寒門子弟入朝為官。像傅玄、張華都是由寒門而致顯位,他又選用馬隆、王濬這樣的寒門人才,西平鮮卑叛亂,南滅東吳一統,結束三國爭亂,書同文,車同軌,大力休養。

    司馬炎本身就是一個學者型皇帝,精通儒家經典,在他即位之初,就頒佈了《泰始律》,寬徭薄省,與民休息。同時,他還廢除了屯田制,充實地方州縣編戶人口,所以我們才看到編戶人口從三國末期700多萬直接上升到1600多萬。

    儒家以仁治理天下,這位皇帝也算是做到了,《晉書》上記載了很多這樣的事例。比如東吳的孫皓被捉了,司馬炎招待他,打趣說:“我設這個座位等你很久了。”結果這個孫皓說:“臣在南方也設了同樣的座位等待陛下。”司馬炎聽了,也沒把孫皓怎麼樣。

    (施政寬仁的司馬炎)

    另有一次,司馬炎可能覺得自己一統天下,功勞不低,就問臣下:“我這個皇帝做的怎麼樣?”本來皇帝要大家誇獎,大家應付過去就完了,結果有個大臣直接說:“可比桓靈之君。”司馬炎被噎住了,問:“他們是兩個昏庸誤國之君,我雖然做的不怎麼樣,但是應該比他們好一些吧。”這個大臣也是不怕死,說:“你可能連桓靈都不如。因為桓靈雖然賣官鬻爵,但是都還進了公庫;陛下你賣官鬻爵,可都是進了私人的腰包了。”司馬炎聽了好大一陣子沒回過味來,最後自己打圓場,說:“桓靈時他們沒有你這樣敢提意見的臣子,我現在有了。這說明我還是比他們高明一點嘛!”

    司馬炎為什麼對這些世家大族這麼客氣呢?就是因為前面我們說的,世家大族的勢力太厲害了。司馬懿怎麼起家的,司馬炎難道不知道?所以,對這些人,司馬炎只能是好聲好氣的哄著。之前鍾會造反,這種誅九族的大罪,最後司馬昭也只是處罰了為首的幾個人,鍾家依然是高官厚祿,不受影響。當然,這位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司馬炎學識修養足夠,他沒有脾氣。

    可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忍耐,司馬炎這皇帝也就太窩囊了。所以,司馬炎設了八公來分三公的權,又提拔了一些寒門子弟當大官。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司馬炎還讓皇族到各鎮州典兵,即是後來司馬炎飽受詬病的分封。

    司馬炎分封這事,其實一開始設計的還算不錯,這些封王到地方去帶兵,只是為了拱衛中央,並不具有當地的行政權,而且軍隊人數也不多。後來地方民亂漸多,封國軍備不足,開始允許一批宗親設定更多的軍隊。地方官員多數都是世家大族的門生故吏,紛紛與這些宗王結交,逐漸形成了新的地方上的政治勢力集團。司馬炎最終希望皇族典兵以加強中央集權的希望,在他任內還能基本維持,到了他兒子時就已經尾大不掉了。

    後來南北朝時期,雖然皇族多次骨肉相殘,但是皇族典兵的傳統一直被延續下來,因為舍此之外,也沒什麼好辦法能改變中央弱勢的地位了。直到武則天時期,隨著科舉制的興盛,有唐太宗、唐高宗打下的基礎,世家大族壟斷地位才被打破。

    司馬炎對漢朝的山陽公、曹魏的陳留王都放開了軟禁政策,還啟用了曹植的兒子曹友做官。這種遠古政治傳統的“三恪”,司馬炎很忠實地執行了這種仁政,也算是心胸開闊了。後來曹友參與儲爭,有司欲治其罪,司馬炎亦寬免之。他還頂著士族壓力,平反寒士代表鄧艾冤案,赦免其後人。嵇康和許允被其父司馬昭殺害,司馬炎卻用此二人之子當自己的近身侍衛。當初諸葛誕起兵被殺,其子諸葛靚逃亡東吳。滅吳後,司馬炎為親近這個兒時故友,還一路追到廁中。

    他的後宮也不是清宮戲裡的勾心鬥角、血雨腥風,而是羊車望幸,竹葉插廬,鹽汁灑地。真是個儒者,連個後宮爭寵都弄的情趣盎然。

    至於最後一個被詬病的事情,是他立錯了接班人。原本有一個齊王司馬攸,號稱賢王,是司馬昭的幼子,司馬炎的親弟弟,只是過繼給了司馬師。司馬炎晚年有一次得病很重了,眼看著快不行了。有人就向他推薦,讓司馬攸繼承帝位。司馬炎心內不喜,自古以來,兄終弟及,取亂之道。

    後來司馬炎病情好轉,那些勸立司馬攸的大臣都被貶斥了,司馬攸也被猜忌,沒過幾年就病死了。

    (齊王司馬攸)

    原本事情都在正常的軌道里發展,賈南風殺了楊駿,使得權歸中央。賈南風任用司馬炎時期被派往幽州的名臣張華為相,國政處理的還算不錯。可是,賈南風后期野心膨脹,竟然殺了太子。這種自掘墳墓的行為,不僅讓賈南風死於非命,還搞出了“八王之亂”的大動靜。

    司馬炎的所有安排都是建立在對方都是聰明人的角度,這可能是他是學者型的皇帝有關,他哪裡知道,有很多人看著聰明,其實就是草包。這次的計算,司馬炎失策了,連帶著西晉王朝也早早結束了盛世,直接滑向了滅亡的深淵。

    (賈南風:八王之亂的始作俑者)

    司馬炎在那個位置上,他做了他該做的,能做的,除了他後期好奢靡,揮霍無度,寵幸後宮之外,他的施政舉措沒什麼出格的事,反而寬仁大度,在三國冷酷峻法的背景下,快速彌和了社會創傷。後期接班人的問題,他實在是難辭其咎,只能說一個聰明人毀給了一個蠢人。

    西晉王朝沒有開創出新的制度,接下來的王朝也一直紛亂,直到唐朝才重新確立了三省六部和科舉制。這一點上,似乎苛責司馬炎也不對,畢竟全世界來說,也只有中國這一家早早發明了科舉制。司馬炎如果能在那個時候想到這個辦法,那可真是天縱奇才了。

    綜上,司馬炎是一個寬仁的皇帝,政治水平中等以上,比不過大有為之君,但已在相當多皇帝的水平之上了。由於其施政特點溫潤似水,所以不見波瀾。可是對於平民百姓而言,平平淡淡才是真,你去問問秦皇漢武時期的百姓,他們幸福嗎?

  • 8 # 努力向上的Tu

    1、沒有初創性的顛覆性的制度誕生。秦雖短命,2000年封建帝制幾由秦定,漢承襲之;隋也短命,三省六部,科舉取仕,唐繼續之。西晉呢?吃五石散嗎?談玄?就算有也沒有一個像漢唐這樣的輝煌王朝來繼承,發揚光大。東晉自己都是“王與馬,共天下”的朝不保夕。

    2、沒有超級工程、超級文化等面子產品。秦始皇修了長城,可以收門票;隋煬帝修了運河,可以劃劃船;元朝再不濟,老子版圖大,吹牛逼有面子啊。又沒有晉詩,晉詞,晉曲,語文課本也不好選篇啊,不能指望給你講段子手的《世說》吧。這麼看,西晉什麼也沒幹,是對不起你的。(玩笑)

    3、民族認同感低。晉雖有天下,但失中華。華夏中原,漢民在這一時期慘遭屠戮,實在痛心疾首。自己參考五胡亂華,這樣的大樹你還要躲底下麼?寧為盛世一犬,莫為亂世一民。

    4、史料失傳甚至是失真,研究困難。兩晉南北朝的歷史,我估計好多隻有人名是真的,甚至人名都寫錯了。不僅是天下大亂,每個國家寫的歷史都混亂不堪。能挖掘的潛力可能性就少一點。其次,缺少獨一無二的特點,不是沒有,是缺少。大一統王朝,西晉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知乎最有名的西晉皇帝竟然是“何不食肉糜”。與秦結束東周幾百年貴族大戰亂,隋結束五胡以來幾百年民族混戰不太一樣,到三國時期,三國內部基本都比較穩定了,各國也是大力發展生產,人民生活還湊合。等到了西晉,本來大家每個人都端個碗吃飯,現在你告訴我,把飯都倒鍋裡,我們大家一起吃,這樣可以吃好多。結果我他媽一回頭,鍋被你敲破了。

    5、還是怪命短。早夭的王朝還是給人印象沒有那麼深刻。

    6、最後是三個跑不掉的鍋。別躲了就你們三:羅貫中同學,《三國演義》為什麼就不寫續集?往後多些幾筆不行嗎?教材編寫組專家們,語文歷史課本多選選我大晉的內容啊;廣電的同志們,社會主義特色影視文化不能少了西晉這一塊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蘭花的品質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