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鏡鑑青年

    問題裡“丁汝昌的列陣失誤”,應該指的是甲午黃海大戰裡,丁汝昌為北洋水師排出的“雁翦陣”戰鬥陣型。

    在好些甲午戰爭題材的野史乃至影視劇裡,這“雁翦陣”,一直被當成北洋水師的慘敗原因。某老戲骨扮演的日本艦隊司令,更是在影視劇裡對這奇特陣型一通嘲諷。於是“北洋水師敗於列陣失誤”的說法,也就長期流傳。排出此陣型的丁汝昌,身後更是背上“昏聵無能”的罵名。甚至被好些歷史票友們,言之鑿鑿稱為北洋水師的罪人。

    但是,就是在甲午戰爭後落幕後,美國海軍軍事理論家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卻親口給這“雁翦陣”正了名:“可謂適得其當”。在那場中日艦隊慘烈碰撞的黃海大戰戰場上,備受爭議的“雁翦陣”,竟是北洋水師可以做出的最好選擇?

    如果單看黃海大戰爆發時的情景,這個“雁翦陣”,效果確實十分坑:1894年9月17日10點30分,北洋水師十艘主力戰艦在大東溝口外與日本聯合艦隊十二艘戰艦遭遇,水師提督丁汝昌急命艦隊變為“犄角雁形小隊陣”,可因為時間緊迫,艦隊只是草草變為“雁翦陣”,即整個艦隊排成“人”形戰鬥佇列,結果艦隊側翼火力無法發揮,兩翼外圍艦船更遭到日軍火力打擊,艦隊航速也被拖慢。開戰後就陷入嚴重被動。

    乍一看去,這“雁翦陣”著實坑慘了北洋水師,可為何又說這陣型是“最好選擇”?因為參照此時北洋水師的戰鬥力,這個陣型,確實最靠譜了。

    雖說黃海大戰開打前,北洋水師擁有“亞洲第一”的美譽,但比起黃海海面上瘋狂殺來的日本艦隊,就可知此時窘境:北洋水師的戰艦,都是購自19世紀80年代,全是火炮偏少的傳統鐵甲艦。但對面的日本艦隊,卻已基本是19世紀末新理念設計的戰艦,擁有強大速射炮火力。單是火力這一項,就對北洋水師形成碾壓優勢。所謂“雁翦陣”無法發揮側翼火力?說句寒磣話,不排雁翦陣,北洋水師也缺少側翼火力。

    比起這寒磣的火力,海戰中最起碼的裝甲與航速,“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卻是更寒磣。且不論此時北洋水師,在清王朝的坑爹軍費“幫助”下,只能用舊鍋爐燒著劣質煤迎擊日軍。就算北洋水師馬力十足,艦隊的平均航速也只有十一海里。而日軍當時擔任突擊的“第一遊擊隊”艦船群,平均航速就高達十八海里。十二艘日本戰艦有十艘裝備護甲,北洋水師卻只有四艘,又是絕對的劣勢。

    更不要說大戰在即,原本火力就吃虧的北洋水師,開花彈更嚴重不足,大多彈藥都是爆炸力有限的穿甲彈。日軍這邊卻多是爆炸力更強大的新型“猛炸彈”,堪稱如虎添翼。

    所以說,黃海海戰,絕非“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迎戰“弱小”的日本艦隊。相反,卻是裝備嚴重老化落後的北洋水師,血戰火力裝甲絕對優勢的兇悍日軍!如此艱難戰局下,能夠消解日本艦隊火力機動性優勢的最佳選擇,正是這在野史裡被罵了上百年的“雁翦陣”!

    “雁翦陣”的作用,首先就是其“人”字佇列,各個戰艦的艦首對向日軍,且前面沒有障礙,正好可以發揮各艦強大的艦首主炮威力,對日軍形成火力打擊!更重要的是,北洋水師最強大的“定遠”“鎮遠”兩艘鐵甲鉅艦排在“雁翦陣”並列中央,就好比兩隻威力巨大的鐵拳,時刻準備在關鍵時刻打出。當然這前提也更悲壯——選擇雁翦陣,就意味著北洋水師要承受日軍近乎瘋狂的火力狂攻,然後以“定遠”“鎮遠”的重炮,對敵發出致命一擊!

    這哪裡是“列陣失誤”?分明是北洋水師,面對強大到兇殘的日本艦隊,做出的決死搏殺!

    在戰事開打後,儘管北洋水師在第一時間就遭到日軍旗艦痛擊,水師提督丁汝昌也意外負傷。但這精心安排的“雁翦陣”,依然發揮了其強大效用。日本艦隊一度遭到北洋水師截擊,日軍的“赤誠”“比睿”“西京丸”等戰艦,也遭到了北洋水師憤怒的炮彈傾瀉。如果北洋水師的“開花彈”能多一些,這幾艘被打得喪失戰鬥力的日艦,必將沉入黃海。

    也正是這看似倉促的“雁翦陣”,令北洋水師在戰事倉促爆發後,儘可能的把自身優勢最大化。受盡舉國指責嘲諷的北洋水師,為這慘烈一戰,確實做好了最充分準備!

    而同樣不該遺忘的,還有排出“雁翦陣”的北洋水師將士,在黃海戰場上高素質的表現。迎著日軍高速火力的北洋水師官兵毫不畏懼,北洋艦隊的火炮命中率,要比日軍艦隊高出十個百分點。特別是作為北洋水師“重拳”的“定遠”“鎮遠”兩艦,更以八門305毫米重炮發射200多發炮彈,給日本艦隊沉重打擊!正是這般浴血死戰的表現,使傷亡慘重的北洋水師,依然重創了五艘日本戰艦。殺得驕橫的日本艦隊,最後主動退出黃海戰場。

    那些在千難萬難條件下,受盡非議責難的北洋海軍將士,卻是這場喪權辱國的甲午戰場上,最見證中國軍人鐵血精神的英雄。他們的忠魂鐵骨,縱是百年歲月跌宕,依然值得後輩,虔誠燃一柱心香。

  • 2 # 飛龍169021628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是由陸軍將領提拔成水師將領的,對海軍作戰一竅不通,也沒有努力去鑽研海戰戰術,業務水平很差是必然的。至於,海上作戰是否因列陣而決定勝負,那倒也未必,戰爭的勝負是一個全面綜合的對抗,光列陣正確也未必就能贏,還包括指揮官的排兵佈陣水平、戰鬥意志、戰術運用、靈活機動、官兵的個人素質、武器裝備的先進與否,等等。

  • 3 # 歷史救生圈

    北洋水師失敗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陣型有什麼問題,而是在裝備方面,已經遠遠落後於日本聯合艦隊。

    關於黃海海戰的畫作

    19世紀60年代,中國開展洋務運動。1874年,日本以“保衛當地僑民”為藉口,派兵登陸臺灣,清政府以僅有的軍艦趕到臺灣將其驅逐。這件事,引起清政府對日本的警惕,隨後便進行了海防大籌議。

    在這次會議上,李鴻章以“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強敵”的論據上書。於是清政府決定,每年撥出白銀四百萬兩作為經費(實際用在購買軍艦的款項,只有每年一百萬兩),加快建設海軍。當時,清朝水師計劃分為三支,這三支分別為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和粵洋水師。因為北洋水師負責守衛京師,所以奏準優先集全力建造。

    1875年5月30日,清政府諭令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李鴻章透過總稅務司赫德,在英國訂購了4艦鐵甲艦。

    1879年,向英國訂購撞擊巡洋艦“揚威”號和“超勇”號。

    1880年,李鴻章派李鳳苞出使德國,以三百萬兩白銀,向德國伏爾鏗船廠訂購鐵甲艦“定遠”號和“鎮遠”號。

    1881年,先後選定在旅順和威海衛兩地修建海軍基地。後來,李鴻章又在大沽建造船塢一所。

    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李鴻章又分別向英國、德國訂購巡洋艦“致遠”號、“靖遠”號、“經遠”和“來遠”號。

    1888年1月29日,中國自行建造的“平遠”號裝甲巡洋艦,在福州船政局下水。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軍正式宣告成立,並於同日頒佈施行《北洋海軍章程》。

    黃海海戰爆發前,旅順幹船塢內的“鎮遠”號鐵甲艦(戰列艦)

    1891年,戶部上奏《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停止購買海軍軍械兩年。至此以後,北洋水師未能新增一炮一艦。因為這幾年正是世界海軍技術突飛猛進之時,所以建成初期的北洋水師雖然強大,但是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水師多年沒有新艦入列,且不少舊艦又使用過量,可以說這時的北洋水師,除了總噸位高以外,各艦的航速、火炮的射速皆落後於日本。

    1894年中日海軍情況對比如下(還有其他水師艦艇及裝備):

    鐵甲艦(戰列艦),中方有2艘,日方沒有。

    裝甲巡洋艦,中方有3艘,日方有1艘。

    防護巡洋艦,中方有3艘,日方有8艘。

    口徑為200毫米以上火炮的裝備數量為,中方有31門,日方有15門。

    口徑為200毫米以下火炮的裝備數量為,中方有230門,日方有140門。

    速射機關炮,中方有244門,日方有294門。

    魚雷發射管,中方有39具,日方有43具。

    艦艇航速方面,中方艦艇平均航速11.48節,日方艦艇平均航速12.84節。

    另外,聯合艦隊主力艦,採用的都是比較新的設計,實戰效能遠遠強於北洋水師。

    另外,各艦的管帶(指揮員)水平也較差。北洋水師的將領,大多數是福建船政學堂駕駛班早期畢業生。由於早期辦學水平不足,所以他們在船政學堂僅接受簡單的英文、演算法、駕駛、測算、槍炮操法培訓。

    1877年春,清政府在福建船政學堂第一、二屆畢業生中選出12人的海軍留學生,打算進入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培訓。但其中劉步蟾、林泰曾、蔣超英三人到英國後僅上艦實習就結束訓練。而黃建勳、林穎啟、江懋祉三人未透過入學考試,也只參與上艦實習。入校學習的只有包括嚴復的六人。

    黃海海戰後,引爆彈藥庫的“定遠”號鐵甲艦(戰列艦)

    而留學生監督官李鳳苞向清廷稟報卻說了謊,他給清廷稟報的成績排名是“甲等:劉步蟾、林泰曾、嚴復、蔣超英;乙等:薩鎮冰、方伯謙、何心川、葉祖珪;丙等:林永升、林穎啟、江懋祉、黃建勳。”由於成績排名靠前,所以劉步蟾、林泰曾成為北洋水師的主要將領。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北洋水師不可能不失敗。

  • 4 # 數碼自媒體

    可以說有一定的因素,我們要明白北洋海軍所處的時代,是前世紀風帆戰列艦和無畏艦的過度時期,我們可以叫做鐵甲艦。

    說到這我們就應該提一下當時的一種戰術思維,當時軍艦裝備的不止有艦炮和魚雷,還有一種武器叫做“撞角”,撞角是固定在戰艦艦首的用以撞毀敵船的突出物,目的是用來撞擊水線以下無裝甲部位。當時的北洋海軍的超勇和揚威就是以這種思想形成的軍艦,可是隨著軍艦的老化,這二艦的速度變得十分緩慢,所以這一戰術構想失敗,當時的北洋海軍主力定遠和鎮遠的305毫米克虜伯後裝架退炮,斜著佈置於兩側,艦首對敵不僅可以減小被彈面積,還可以使四門主炮都可以發揮作用,所以說當時的北洋海軍的選擇沒有錯誤。

    日軍主要是因為他們為了在一艘軍艦上裝更多的炮,所以在兩側布炮,所以他們側面面相北洋海軍。

  • 5 # 紅箭10A

    甲午海戰由豐島海戰、大東溝海戰及威海衛保衛戰組成!戰爭的結局已成為歷史,但對戰爭的反思從來就沒有停止!甲午戰爭的失敗,是壓垮清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主要原因是,清朝政府對戰爭的到來沒有預見,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不求發展。1881年超勇揚威號回到中國時,在東亞也如恐龍般的存在。北洋水師成軍時,戰鬥艦艇技術水平還是不錯的,可清朝統治者滿足於現狀,看不到19世紀末世界海軍裝備技術發展的迅速。清廷內部派系爭鬥,加之對淮系漢族勢力的抑制心裡,內部互相掣肘,對外互相拆臺,形不成合力。貪汙腐化,海軍裝備遲遲得不到更新,連必要的裝備更新、維修維護、彈藥採購都難以進行!其他各種形式的腐敗更是難以計數!舉幾個例子:高效彈藥數量不足,黃海大東溝海戰時,鎮遠定遠兩搜鐵甲艦八門305毫米克虜伯重型艦炮,要是在多幾發黑火藥爆破彈,那麼海戰的結局就可能被改寫;開灤煤礦產出的原煤,高質量的頭層煤都賣給了日本,換取的銀子修了頤和園,撥給北洋水師的都是劣質煤炭,導致煙塵極大,致使日本聯合艦隊先期發現北洋艦隊。熱效率不高,加之鍋爐年久失修,各艦普遍開不到最高航速,無法有效利用陣型衝擊日聯合艦隊本隊;艦艇水密艙門密封橡膠由於無經費更換,艦艇進水時無法密閉,導致各艘艦艇中彈後難以搶救迅速沉沒,超勇楊威號戰沉就是如此!就是這樣,很多史料證明,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水師的炮彈命中率達到13%,對比同期歐美海軍炮術水平也屬中上水平,日聯合艦隊在1892至93年才具相當規模,屬速成艦隊,普通士兵操艦及炮術水平還真不怎麼樣,命中率剛接近10%!只是靠大量新式中小口徑管退式速射炮的射速優勢打沉了中方四艦!還有,由於戰備不足,8門305炮(注意:每炮標準備彈是50發!!!)只帶了60%的彈藥,而且爆破彈8門炮真的只有3發(購艦時原廠贈送了10發,多年來一直省著用),嚴重影響了火力輸出!(注意:老式305架退克炮射速是1發/10分鐘),就這樣,一炮廢掉松島那不是白給的!戰爭爆發前,外購炮彈已來不及,國內瘋狂趕製了一批爆破彈由於管理協調原因都存在了大沽和旅順,沒趕上大東溝一戰!可憐我北洋壯士(方伯謙除外),用正確的突擊陣型猛衝聯合艦隊本隊時(日本聯合艦隊為發揚側舷中口徑速射炮射速及數量優勢,針對當時流行的橫隊戰術,首次採用了線型隊型,也就是後世謂之的T字頭戰術),只能用實心穿甲彈打眼,那怕再有10發305黑火藥爆破彈,比睿、西京丸、松島、嚴島、橋立,有幾艘可以回去!沒有保密意識,各類戰略情報的洩漏,導致,各種軍事行動無密可保!威海衛保衛戰時,清朝各方武裝力量坐視日軍在山東榮成灣登陸,從陸路迂迴威海衛北洋水師基地。威海衛和劉公島的陸地防禦和海軍艦隊,沒有形成統一指揮統一部署,陸地後方,沒有掩護,日軍攻擊個幫炮臺時,陸軍迅速潰敗,拱手將海防重炮讓與日軍!各方勢力只求自保,對馳援威海衛消極怠工,做視北洋水師覆沒!可憐我僅代歷史上曾經強大的北洋水師湮沒在歷史塵埃中!一句話:清朝己腐敗到了根上!

  • 6 # Buskybozar

    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接戰時的陣型問題確實是後來被認為的戰敗因素之一。但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很次要的原因,不可能構成主要原因。

    1,所謂的北洋水師接敵時陣型問題,後來一般是認為從雙列縱隊轉換成雙列橫隊的過程中,因為兩側的弱艦年久失修,航速過慢,導致無法及時到位。使得接敵時預計的雙列橫隊變成了人字型。這樣日本聯合艦隊使用的2側包抄的分隊陣型正好把火力集中在兩側的弱艦上,使得北洋水師的超勇,揚威,廣甲等福建船政所製造的中國產弱艦,很快遭受到嚴重的打擊。使得北洋水師從一開始就陷入被動。

    2,但是,這個陣型原因相比其他幾個更重要的原因就顯得很次要。

    實際上北洋水師的紙面實力雖然仍然大於聯合艦隊,但是考慮到一些紙面外的實力,實際上總的實力已經落後於日本聯合艦隊了,這才是最主要的敗因。

    1,北洋水師雖然主力都是德國或者英國製造的先進軍艦,但大都入列5年以上,並且因為清朝工業難以跟上,無法很好的對軍艦進行維護,所以這些主力艦隻大都無法滿速航行,面對日本艦隊吉野等艦的高速衝擊,面臨被動。

    2,北洋水師使用的炮彈裝的是老式的黑火藥,而日本使用的則是最新的下瀨火藥,所以雙方的炮彈威力差別很大。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聯合艦隊也被擊傷甚至擊殘很多軍艦,但卻沒有一艘沉沒的原因。北洋水師的炮彈大都只能損毀日本軍艦的上層建築,難以損毀軍艦的核心。

    3,清朝後勤貪汙腐敗嚴重,炮彈供應被大量剋扣,使得炮彈質量非常差,黃海海戰北洋水師打出了大量的穿而不炸的啞彈,其中包括躺在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鍋爐裡的一枚,如果這顆炮彈爆炸,海戰結局有可能會改寫。戰後,日本海軍將幾顆打入日本軍艦的未爆彈放置在了日本海軍陵墓,他們認為是神靈保佑了日本海軍,才使得這些炮彈沒有爆炸。

  • 7 # 大飛哥愛歷史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失敗並不是一個陣型問題,陸軍出身的丁汝昌指揮海軍確實是門外漢,在開戰前的隊形列陣上面,確實有失誤,但是真正的差距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領導層自上而下的支援,武器裝備數量、質量差距明顯

    在開戰前的1888年,北洋艦隊就沒添過新軍艦了,到了1891年,連炮彈也停止進口。說句實話,北洋艦隊當時雖然號稱亞洲第一,但是實際上已經被日本超越,自1856年美國海軍准將佩裡強迫日本德川幕府通商開始,日本就完全被歐美海軍實力所震撼,舉國上下發憤圖強,建設強大的海陸軍。尤其1890年後,日本以近乎瘋狂的速度投入軍備。用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陸軍,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決定每年從自己的宮廷經費中撥出三十萬元,再從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補充造船費用。舉國上下士氣高昂,以趕超中國為奮鬥目標,準備進行一場以“國運相賭”的戰爭。1890年時,北洋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有七艘,共二萬七千多噸;而日本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僅有五艘,共一萬七千多噸。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擴軍計劃,到了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已經建立了一支擁有六萬三千名常備兵和二十三萬預備兵的陸軍,和排水量七萬二千噸的海軍,超過了北洋海軍。而且日本軍艦普遍裝備最新式的速射炮,領先北洋海軍不止一個數量級,這也是日本敢主動進攻中國的原因,因為心中有底氣,所以無所畏懼

    二、日本蓄謀已久,情報工作做的很到位,提前很多年就開始整軍備戰。

    日本為了侵略中國,這些年來一直在暗中觀察中國,甚至將北洋艦隊的艘軍艦的人員配備,火力配置,乃至停泊位置都搞得一清二楚。透過佔領北韓和琉球這兩個中國的番屬國,日本看清了清政府的底牌,中國外表雖然強大,但是外強中乾,這個情況在1874年日本侵略臺灣就可以看出來,當時中國和法國正在廣西開戰,無暇顧及臺灣,日本人在臺灣問題上動手腳想看看清政府的反映,結果清政府態度強硬,當時中國同法國因為越南問題在廣西開戰,清軍在老將馮子材的率領下將法國擊敗,迫使法國內閣倒臺。日本看到清朝實力不俗,佔了一點便宜就回去了。這次侵略北韓,日本是蓄謀已久,賭上了自己未來的國運,數百年來日本一直有佔有中國的夢想,這一次明治天皇和他的智囊團隊是志在必得,1894年7月25日在豐島海面日本突然攻擊高升號運兵船,不宣而戰,甲午戰爭全面爆發。

    三、清朝對此次戰爭準備不足,沒有意識到日本的決心,盲目自大,固步自封,領導層都沒有戰鬥到底的決心。

    自洋務運動後,清政府在德國和英國買來新式鐵甲艦,興建兵工廠。滿朝上下都沉浸在東亞第一強國的美夢中,接到戰報後滿朝上下幾乎一邊倒的要求對日本開戰,認為日本為一彈丸小國,大清國分分秒秒就可以將它打趴下。只有李鴻章堅決不同意,李鴻章明白,由於朝廷內部派系林立,海軍衙門撥付的軍餉大部分都被剋扣,自己身為一品大員,對此也是無可奈何。由於北洋艦隊軍餉都無法照常發放,士氣低落,況且數年未添置新軍艦,現有軍艦無論是火力還是速度對比日本已經明顯落後,此時的北洋海軍充門面可以,同日本開戰並無勝算,結果甲午大海戰爆發後,一敗塗地,海戰當中,被日軍擊沉4四艘軍艦,而日方無一艘沉沒。

    如此大的差距,焉能不敗乎!

  • 8 # 使用者5674973451

    是火力和彈藥問題,壓死了北洋艦隊。日本軍艦全部裝備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吉野更是清一色的速射炮。戰前李鴻章曾上書為北洋艦隊添置十幾門速射炮和彈藥,可如同石沉大海。到戰前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號才補充了55發中國產爆破彈,質量還不咋地,開戰一個小時北洋還佔據上風,但隨著距離的拉近和爆破彈的耗盡,後四個小時北洋近乎是完全捱打。

  • 9 # 才辰日月

    不僅僅只是陣型,整個北洋水師,從上到下,都糜爛不堪!

    1,慈禧太后和皇室等人目光短淺,驕傲自大,專權獨斷。

    2,北洋大臣李鴻章拉幫結派,貪汙腐敗,畏戰失策。

    3,水師管理混亂,訓練流於形式,虛假成風,外強中乾。真正交戰,鎮遠等兩艘鉅艦上的巨彈,幾乎沒有任何戰果!可見北洋水師的無能!

    4,戰爭期間,軍艦維修保養、彈藥補充不及時。

    5,後期執行的退守自保戰策,讓日軍完全佔據主動,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又沒有全力守住陸岸炮臺,更沒做好毀炮計劃,讓日軍得手,用華人的岸炮轟炸北洋的軍艦。

    6,陸軍人數武器佔優勢,軍官指揮不力,士兵無鬥志,整體貪生怕死,大多數一接觸就潰散,這才是甲午戰爭失敗的最大的直結原因。

    7,甲午海戰初期,儘管大多數水師官兵無懼無畏,更湧現出鄧世昌等民族英雄,但是,打仗不是簡簡單單靠一腔熱血,要的是綜合實力!

  • 10 # 十六年期權

    第一,統帥無能,累死三軍。丁汝昌無能,空有忠君意識,而無真實才能。跟淮系用人制度有關。內部腐朽不堪。

    第一,軍事意識缺位,沒能知己知彼。開戰前,日軍多次偵查,針對北洋水師訓練特點制訂了針對性策略,更換新型軍艦。針對一線型表演陣型,逐一點殺。

    第二,情報缺位。日軍多種間諜提前幾年透過青島,萊州,招遠等地以經商名義,到達煙臺等周邊地區,使用電報傳送軍事情報給日軍軍艦。清政府無作為。

    第四,彈藥造假,訓練表演式,內部腐敗嚴重。

    第五,奴才意識充斥,不敢主動作為。唯唯諾諾,為當今之大忌諱。

  • 11 # 亂雲飛渡,

    甲午海戰不是甲午戰爭,甲午海戰是1894年9月17日,發生在鴨綠江口外海大鹿島海域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的一場海戰。北洋艦隊遭重創,但主力未損。日本聯合艦隊也傷的不輕。

    黃海海戰歷時5個多小時,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以及觸礁後被毀的廣甲5艘軍艦,來遠受重傷,死傷官兵六百餘人;日本艦隊松島、比睿、赤城、西京丸4艦受重傷,死傷官兵300餘人。

    9月17日10時30分,北洋艦隊鎮遠艦桅樓上的哨兵發現日本艦隊。北洋艦隊陣型:旗艦定遠位於中央,其餘各艦在其左、右依次展開,艦隊呈楔形梯隊。日本兵分兩路,一路繞到北洋艦隊後方擊沉了北洋艦隊右翼航速較慢的的超勇、楊威號。北洋艦隊遭前後夾擊,陣型大亂,無法保持。陷入各自為戰狀態。

    黃海大戰的失敗,我方的戰術思想不及日本靈活,在日兵分兩路進攻時沒及時採取對策。旗艦受損不能發出統一指揮命令時,亂成一團,無人代替旗艦指揮。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 12 # 海海海熱

    專家列舉了各種原因,比如陣型,武器配置,指揮能力,炮彈供應,訓練,官兵素質等。

    我覺得還是看當時的政治背景,是清王朝腐朽沒落的統治造成的,這是主要原因。

    抗美援朝我們武器裝備差,後勤保障差,但是全華人民同仇敵愾,團結一心,志願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打出了國威。

    中國男足,收入世界最高,連越南泰國都踢不過,連正在戰爭中的敘利亞也踢不過,就是每個隊員給100億,能打敗日本隊嗎?

    中國男足,收入高,訓練條件好,吃的海參最好,髮型最漂亮,教練也是世界最好的,能踢敗緬甸,高棉嗎?

    中國男足訓練是這樣的,下雨了,休息不訓練,颳風了,休息不訓練,天天熬夜打遊戲泡夜店,嫖賭成風,他們算是運動員嗎?

    同樣,北洋水帥敗是必然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腐敗的政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水器離衛生間太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