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皮蛋財經

    美西戰爭?是的,現在回顧那場發生於1898年的區域性戰爭,很是時候了。

    那年,美國——西班牙,這兩個相距遙遠的國家之間,發生了一場美國精心策動的“槓桿性戰爭”,這一場區域性戰爭,成為美國從稱霸美洲到把控全球的起步之戰。

    那時的西班牙,正是歷史霸主的見頂回落階段,但仍是全球強國,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當時還都是西班牙屬地。

    這三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古巴可以威懾加勒比海地區,波多黎各是影響歐洲腹地的尖刀,菲律賓是搶灘亞洲的最佳區域。此外,這幾個殖民地也是非常富庶,不僅物產豐饒,而且經濟也相當好。

    正處於國勢和國運主升浪階段的美國,就精心策劃了一場針對西班牙的不義之戰。那時候英法德等國仍非常強大,但是西班牙卻是其中的一個“軟柿子”,美國精準地發現了這個BUG,就把槍口瞄準了曾經的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國和殖民帝國之一、第一個“日不落帝國”,透過打擊西班牙來實現政治、經濟、貿易和影響力的“上位”。

    這場戰爭,規模並不大,戰敗國西班牙傷亡381人,美國大兵受傷僅7人,但是不誇張地說,美西戰爭塑造了之後100多年的世界歷史,影響至今。

    美國透過這場戰爭,得到了前述原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而且獲得了西班牙的金錢賠償,可以說國力和國勢都得到了暴漲,從此美國不僅得以和歐洲其他老牌全球強國鼎足而立,甚至隱隱有了超越氣象。

    美西戰爭,我們今天回頭看,有幾個方面是值得高度注意的。

    第一,大V發聲營造輿論。表面看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只是一個當時的大V——赫斯特,此人利用他掌握的報紙媒體,採用“標題黨”“聳人聽聞”和“斷章取義”等方式,無所不用其極煽動國民情緒。當時採取的方法和這幾天美國副總統彭斯捕風捉影、聳人聽聞的言論方式如出一轍。

    第二,持續營造輿論的同時,等待一個事件導火索。美西戰爭的導火索就是美國戰艦“緬因號”在古巴哈瓦那港口爆炸沉沒。此事導致美國對西班牙動手終於“師出有名”。

    第三,透過長時間的策反和謀劃,在道義上首先把西班牙置於不義境地。利用西班牙下坡路期間內部的各種矛盾,挑動古巴等地的人民不斷反抗,造成西班牙統治力的動搖。

    第四,美國自身科技的領先和國力的上升,是其挑起這場戰爭的底氣。一方面快速發展階段自身物質需求和獲得世界認可的政治需求快速上升,另一方面西班牙擁有提供這兩種需求的能力,例如內部不穩、表面仍強、麾下殖民地富庶、歷史積累的財富和影響力都還很可觀。

     

    所以,當時已經擁有大艦隊和應用了先進的電報電話、速射炮等先進科技的美國,就動手了,把老牌帝國西班牙的好東西,經過這次戰爭都拿了過來。

    至於西班牙為什麼那麼容易大敗虧輸,很簡單,死於安樂吧,其次是鴕鳥心態。其內部已經腐朽以及對於美國這個距離遙遠的新興帝國曠日持久的掠奪準備缺乏警惕性,科技發展已經遙遙落後仍不自知。

     

     

  • 2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大家好,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現在唯一的超級大國。不管是文化、經濟、政治,還是軍事實力,世界上都少有能挑戰美國的國家。但是美國建國才兩百多年,居然能發展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這其中肯定是少不了戰爭的。

    美國獨立後,國貧民弱,領土面積也並不大,是一個比較弱小的國家。但是隨著一系列的對外戰爭,美國不僅確定了自己強國的地位,而且奪得了大量的土地、人口和資源,這些戰利品也成為了美國飛速發展的基礎。

    美西戰爭就是美國崛起的一場關鍵性戰役

    美西戰爭,顧名思義就是美國和西班牙的戰爭。1898年,美國為了奪取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等西班牙殖民地,發動了這場戰爭,美西戰爭也被認為是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場戰爭。

    大家都應該聽過“修昔底德陷阱”這個名詞,修昔底德陷阱是指新興崛起的大國必然會挑戰現有大國,而現有大國也必然會反擊這種威脅,戰爭就是反擊的常用手段。歷史上諸多新興大國的崛起幾乎都逃不過修昔底德陷阱,這個說法也成為了國際關係中的鐵律。

    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開始航海大革命的國家,也是最早進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國家。在航海大時代,西班牙也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王朝。但是隨著英國、荷蘭等強國的加入,西班牙霸主的地位開始急劇滑落。英西戰爭後,世界霸主之位正式易主,英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

    19世紀末,西班牙雖然已經衰落了,但是仍然是世界強國,控制的殖民地範圍也橫跨幾大洲。美國是當時新興崛起的國家,在英國手中獨立之後迅猛發展,很快就成為了美洲的霸主。但是美國畢竟是一個地區性強國,跟西班牙、英國這種世界強國還是有所差距。

    美國當然不滿足於做一個區域性強國,它的目標也是世界霸主的位置。當時美國與世界性強國最直接的差距就是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是世界性強國的標配。但是世界已經被歐洲列強瓜分,美國入局太晚。於是美國就把眼光投向了其他國家的殖民地,比如西班牙的菲律賓、古巴和波多黎各三個殖民地。

    這三個殖民地的戰略價值非常重要,古巴位於加勒比海,與美國隔海相望。如果控制了古巴,就相當於控制了加勒比海,在國家安全的層面上,美國也不希望自己的後院有西班牙這個強敵。波多黎各能讓美國抵禦歐洲列強,菲律賓是美國進軍亞洲的跳板。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美國開始了精心的謀劃。

    當時美國已經有了與英國、法國、德國等強國抗衡的實力,只是缺一個立威的戰爭。1898年,美國與西班牙爆發了美西戰爭,這場戰爭以美國的勝利而告終,而且美國付出的代價非常小,西班牙被迫承認菲律賓、古巴和波多黎各歸美國管轄,美國開始邁出了他稱霸世界的第一步。

    為什麼世界強國西班牙會敗給區域性強國美國呢?

    西班牙雖然還是世界強國之一,但是經過英國、德國、法國等國的崛起,西班牙的國際地位遭到了極大的衝擊,尤其是英國建立日不落帝國之後,西班牙的威望一落千丈,衰落的速度非常快,到了美西戰爭的時候,西班牙的整體實力實際上已經掉出了世界強國之列。

    而且當時菲律賓、古巴和波多黎各紛紛不滿西班牙殖民者的統治,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抗爭。尤其是菲律賓,甚至請美國來抗擊西班牙的統治。加上西班牙軍備落後,國內政局混亂,美西戰爭一開始就註定西班牙要失敗。

    而美國是新興的強國,在19世紀末,美國的工業生產產值躍居世界第一,全球一半的工業品為美國製造。不僅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新興的美國還擁有雄厚的經濟、軍事潛力,而且美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準備得很充分,又得知了英國會保持中立態度,所以美國能擊敗衰落中的西班牙就不奇怪了。

  • 3 # 黎塞留的野望

    先說說戰爭爆發的原因

    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進入19世紀的美國,勢力不斷擴充套件,國內發展也很迅速。實力的增長野心自然也日益膨脹。要想對外擴張自然少不了武力,但是肯定不能找比自己強的,此時在美國周邊,暮氣沉沉的西班牙帝國實力衰落的很嚴重,而且它還控制著一些重要的地區,如古巴和菲律賓。自然虛弱的西班牙將無可避免的成為美國對外擴張的犧牲品。

    對於老牌帝國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美國早就虎視眈眈。比如古巴地區,當地物產豐富,戰略地位重要是墨西哥灣的一把鑰匙。早在古巴獨立戰爭(1868-1898)之初,美國就希望透過對古巴的各種支援趕走西班牙人,然後自己取而代之。為此,1869年美國還要求西班牙給予古巴自治權,各種同情古巴獨立的人群。圍繞古巴問題美西關係不斷惡化。

    1898年1月12日,哈瓦那發生騷亂,美國便派緬因號保護僑民,但開進哈瓦那港時突然爆炸。這使美國有了出兵的理由。美國在國內極力渲染這次事件以激發美國民眾對西班牙的仇視。在4月20日美國向西班牙發出最後的通牒,要求西班牙撤出古巴,西班牙人自然不願意,儘管他們知道真相,但也無可奈何。5天后,美國正式對西班牙宣戰。至於緬因號究竟怎麼爆炸的對美國而言並不重要。

    再說說西班牙為何敗北

    而西班牙為何敗北其實也不用細講。西班牙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多次被法國綁上戰車,與英國發生衝突,致使西班牙海上力量大幅衰退。國內也因英國的封鎖而發展滯後。又因半島戰爭影響,西班牙海外殖民地開始此起彼伏的發生獨立浪潮。使西班牙國勢元氣大傷。而在19世紀前期西班牙君主又多次失去改變國家命運的機會。其國內問題在19世紀滋生不斷。對外西班牙海軍又無力保護其海外分散的殖民地。(這也是美國拿西班牙開到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這一時期的美國則與西班牙相反,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特別是19世紀60年代經過南北戰爭洗禮的美國和普魯士(後來的德二)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頭羊,工業實力大幅進步。在軍事上雖然美國和英國、法國這樣的強國比還差得遠,但和西班牙這樣早已日暮西山名不副實的列強而言單論海軍實力,美國在1830年代就已經大幅超越了西班牙人。19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一度擠進世界第三。19世紀80年代美國海軍開始重新建設,許多新艦下水。到1890年左右美國海軍依然是世界第六大海軍力量(前四個是英國、法國、俄國、德國)。而西班牙人雖然排名第八,但因各種問題而導致海軍狀況不佳,海軍實力無法和新興的美國想比。到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之際,美國海軍噸位已經是西班牙的兩倍以上。

    故而但就此消彼長的實力因素。西班牙就已經無法挽回失敗了。即便是西班牙想利用其它強國諸如英國介入也無濟於事,因為此時英美關係正處於一段友好時期,而英國則更是在輿論上站在美國一邊。所以美國只要在戰爭中正常發揮,西班牙根本無力扭轉敗勢。

  • 4 # 當狗容易做人難

    1898年的美西戰爭可以說是美國對於世界霸權爭奪的開端,美西戰爭的爆發是美國獨立建國後實力不斷髮展壯大的必然。戰後美國不但確立了自己美洲霸主的地位,還獲得了向亞洲地區擴張的前進基地,擁有了在世界範圍內發出自己聲音的權力。

    實際上美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第一次挑戰歐洲國家是1812年至1815年的時候,那是美國獨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自覺實力強大的美國主動向英國宣戰,希望佔領英國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但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當時的英國剛剛擊敗拿破崙,正是國力如日中天的時候,美國沒佔到任何便宜,就連白宮都被英國軍隊燒了。經過這一戰,美國發覺到了自己和歐洲強國的差距,因此一邊向北美西部擴張領土,搶奪實力弱小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的土地;另一方面吸收歐洲的先進文化、科技,發展本國經濟。

    1898年美西戰爭之前,美國已經統一北美除加拿大之外的所有地區,經濟實力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這種情況下為了取得新的市場、投資場所、原料產地,美國國內對外擴張的論調甚囂塵上。但是1812年至1815年對英戰爭的教訓還在那擺著呢,因此柿子要撿軟的捏,美國將目光瞄準了江河日下的西班牙。美國對西班牙開戰可以說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說天時,1890年德國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下臺後,歐洲局勢日趨緊張,英法俄和德奧兩大陣營的形成,軍備競賽的激烈進行,都使得歐洲主要強國無力干涉其他事務。而西班牙早就因為國力衰弱退出了大國爭鋒的舞臺,沒有參加任何一方,在歐洲處於孤立狀態;反而是美國因為雄厚的經濟實力,成為了任何一方都盡心拉攏的國家。

    再說地利,美國和西班牙交戰的主要位置是美洲的古巴和亞洲的菲律賓,相對於處在歐洲大陸西南角的西班牙,地跨大西洋、太平洋的美國距離古巴和菲律賓比西班牙近的多,後勤優勢明顯。另外,多年來美國勢力透過經濟投資等手段早就摸透了古巴和菲律賓的地形、地貌,熟門熟路。

    最後是人和,西班牙的殖民方式處在最原始、血腥的階段,殘酷的壓迫激起了古巴和菲律賓人民的激烈反抗,19世紀後50年裡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戰火就一直沒停過。而美國一直暗中支援古巴和菲律賓的反抗勢力,在國內還大肆宣傳西班牙殖民者的各種罪行,讓美國民眾對於西班牙極端憤怒,為開戰打下了輿論基礎。

    實際上美西戰爭的爆發不能說是美國所有人都做好了準備,比如當時的美國總統威廉·麥金利,他對於和歐洲國家開戰是有疑慮的,因此希望用外交手段解決問題,儘量不進行軍事幹預;美國陸軍完全沒有大戰的準備,開戰後陸軍竟然兵力不足,只能臨時徵召志願兵入伍,還不能為新兵提供足夠的食物、帳篷等後勤物資,就連武器裝備都不足。

    那麼美西戰爭美國究竟是怎麼打贏的呢?美國當時有一個靠譜的代理海軍部長西奧多·羅斯福,他是一個狂熱的擴張分子,美國對西班牙宣戰可以說是他一手推動的,而開戰的底氣是由他一手打造的現代化美國海軍艦隊。在開戰之前的幾個星期,西奧多·羅斯福就給美國亞洲艦隊的司令喬治·杜威發去電報“上足了煤,在向西班牙宣戰時,你的任務就是要監視西班牙艦隊不離開亞州海岸,然後在菲律賓群島展開攻擊。”

    1898年2月15日夜,美國“緬因”號軍艦在哈瓦那港突然爆炸,西奧多·羅斯福在沒進行任何官方調查的情況下就宣稱西班牙襲擊了美國軍艦,美國主流媒體《紐約新聞報》、《紐約世界報》等都大肆宣揚這一言論,美華人民被激怒了,開戰成為唯一的選擇。

    1898年4月25日,美國正式向西班牙宣戰。5月1日在菲律賓戰場,美國亞洲艦隊以8人受傷的代價全殲西班牙的亞洲艦隊;7月3日,美軍以1人死亡、1人受傷的代價在古巴聖地亞哥港徹底擊潰西班牙加勒比海艦隊,自此西班牙海軍主力全滅。海戰的失利,使得西班牙本土再也無力援助古巴和菲律賓戰場,即使美國陸軍表現的很無能,幾十萬缺乏後勤補給的西班牙陸軍在飢寒交迫下也只能投降。8月12日,在請求英法德等國幫助無果後,西班牙政府請求停戰,美國大獲全勝。

    實際上,美西戰爭的勝利並沒有給美國帶來太多的實際利益,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鼓舞。美國輕鬆戰勝西班牙,讓美國對於和歐洲列強的實力對比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樹立了美華人的信心,從此美國外交政策由孤立主義轉向對外擴張主義,更多的參與國際事務,抓住一戰、二戰的機遇,登頂世界超級大國。

  • 5 # 趣觀歷史

    謝邀。關於“美西戰爭”的爆發原因,子淵曾經專門撰文介紹過,也引發了讀者的熱烈討論——因為至今仍爭論不休。子淵今天就簡明扼要地和大家講講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透過這場戰爭,美國不僅奪得西屬殖民地、葬送了西班牙帝國,也開啟了美國殖民統治時代的序幕。

    公元1898年4月24日,一場規模不大的戰爭猛然爆發,只涉及兩個國家卻對後世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就是著名的“美西戰爭”。對於這場戰爭,後世圍繞其爆發原因——“緬因號”戰列艦爆炸,卻一直爭議不止。

    ▲“緬因號”戰列艦舊照

    事實上,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必然有著特定背景。在19世紀末,美國經過休養生息,已大步邁入工業化階段,迅速躋身於新興資本主義強國之列。然而由於資本經濟發展過熱,美國遭遇了嚴重通貨膨脹與經濟危機,進而引發全國範圍內的經濟大蕭條。無奈之下,投資者們被迫將目光轉向海外,急切地想要開闢新的投資市場和原料產地,因此他們一方面積極鼓吹對外擴張的社會輿論,一方面又聯合起來向政府施壓。

    為轉嫁經濟危機、平息國內輿論,新生的美國政府被迫放棄建國初期確立的“孤立主義”政策,從一個獲得獨立的前殖民地轉變為對外殖民擴張的“野蠻國家”。然而自19世紀初以來,全球範圍內的殖民地格局基本定形,尤以英法兩國殖民勢力最為強大。雖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但美華人也沒蠢到和英法兩國大動干戈的地步,思來想去最後瞄準了毗鄰本國的西班牙殖民地——有著“世界糖罐”之稱的古巴。

    ▲西班牙全盛時期疆域

    此時西班牙已經日薄西山,不要說四處開疆拓土,甚至對平息現有殖民地的內部騷亂都顯得格外吃力。在盯上古巴之後,美國又對西班牙的另外兩個殖民地——菲律賓和波多黎各垂涎已久。之所以選擇這三個殖民地,美國其實也有著深刻的戰略意圖,假設美國能成功佔有上述三者,則可透過古巴控制加勒比海地區、憑藉波多黎各鉗制歐洲列強,再以菲律賓為跳板擠進亞太。如果這一目標能夠達成,那麼美國距離控制世界也不遠了。

    不過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美國能夠以合法合理的方式介入此事,而不斷髮動起義的古巴恰恰給了前者機會。藉著“斡旋調和”西班牙及其海外殖民地的名頭,美國逐漸染指西班牙的殖民地事務。西班牙深知美華人的野心,於是婉言謝絕了美國的“好意”,卻不料美國並未因此收手,而是頻頻向後者施壓。在這一來一往的外交風波中,兩國關係日益惡劣。

    ▲古巴哈瓦那港

    1898年初,美國藉口保護國內僑民的利益,不顧西班牙反對派遣戰列艦“緬因號”進駐哈瓦那港。同年2月15日晚,緬因號突然發生爆炸並迅速沉沒,船上美軍傷亡慘重,在全世界掀起軒然大波。這一事件因此成為美國手裡的絕佳底牌,開始更加理直氣壯地干涉西班牙,兩國矛盾終於升級到不可調和的地步,一場惡戰已經不可避免。不過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爆炸,美西兩國不僅互打口水仗,後世也莫衷一是。

    陰謀論者相信,這是美華人精心策劃的“苦肉計”。在爆炸發生,美西兩國均迅Superb專人趕赴哈瓦那港調查事件真相,但結果卻是大相徑庭。西班牙認為爆炸是源於“緬因號”上的軍火庫自燃,美國卻堅稱軍艦遭受了水雷襲擊,還煞有介事地列舉了一大堆理解。“西班牙襲擊輪”在美國各地迅速傳播開來,一時間上下群情激憤,要求政府以武力行動進行報復。對美國國內的異動,西班牙並非沒有察覺,於是一邊用外交辭令假意安撫美國,一邊也在積極地為戰爭做準備。

    ▲“緬因號”紀念碑

    同年4月24日,西班牙對美宣戰,次日美國也對西班牙宣戰。至於軍艦爆炸的真實原因,此時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戰爭爆發後,美軍勢如破竹,並在與古巴起義軍的合作下將西班牙打得落花流水,並迫使後者在12月10日簽訂《巴黎和約》。就這樣,西班牙無奈放棄古巴,並將波多黎各和關島等殖民地予以割讓,就連菲律賓的主權轉讓給美國,加勒比海從此徹底淪為美國後花園。在這場短短几個月的戰役中,美國獲得了全面性勝利。有意思的是,英法兩國因此時正忙著爭奪位於非洲和中國的殖民地,早已沒有多餘兵力參戰,美國才能輕鬆得手。

    ▲簽訂《巴黎和約》的凡爾賽宮

    可以說,“美西戰爭”是美國對外政策的轉折點,透過這場戰爭,美國不僅奪得西屬殖民地、葬送了西班牙帝國,也開啟了美國殖民統治時代的序幕。透過戰爭這種最強硬的方式,美國向全世界宣告著自己的崛起,一舉奠定在拉丁美洲和亞洲的軍事、政治、經濟強國地位,同時也刺激了各國列強的敏感神經,掀起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狂潮,帝國主義時代正式到來。

    參考文獻:

    《美帝國的形成:從美西戰爭到伊拉克戰爭》《美國通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旦,手和腳出現這4種跡象,十有八九肝已損傷!指的是哪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