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起舞弄清影53

    說這句話主要是因為張飛曾擊敗張郃,這麼說有捧張飛的意思,而且,張郃確實讓葛賊和貝貝很受傷,但絕不說明夏侯淵是辣雞。

  • 2 # 業小登說

    吾善於千里襲人,如探囊取物!夏侯淵的強可不是有水分的,只是人太有本事到一定程度,被敵人抓住要點之後,就會成為弱勢。定斬夏侯淵就是這個印證。

  • 3 # 大飛熊騎士

    張郃是蜀漢自諸葛亮以下皆憚之的魏國大將,五子良將之一,長期擔任夏侯淵的副手。要說張郃是否比夏侯淵厲害,個人認為難說,因為劉備說這句話的時候,吃了張郃很多虧,甚至是心有餘悸,是帶著情緒說這話的。

    (漢中之戰前的態勢)

    劉備拿下益州後,由於孫權攻打荊南三郡,劉備回荊州,和東吳軍在益陽對峙。這時,漢中張魯被曹操攻破,劉備本來派黃權去迎張魯的,結果張魯向曹操的前部張郃投降,劉備心裡一定是不爽的。隨後,張郃讓劉備更加不爽了,張魯投降後,張郃入侵巴東和巴西,還把百姓遷往漢中,成都也是一日三驚呀。鑑於這樣的局勢,劉備被迫和東吳講和,然後就是著名的“湘水分界”,荊州以東屬東吳,劉備讓出長沙和桂陽。這時,劉備心裡是憋屈的和生氣的,一腔怒火估計都要發在曹操的前部張郃身上。

    (漢中之戰)

    張飛打敗張郃,將張郃趕出巴西后,劉備就開始準備奪取漢中了。建安218年,劉備率領大軍屯兵陽平,對手是夏侯淵,張郃,徐晃的軍隊。第二年,劉備親自把萬餘精兵分為十部,趁夜攻打張郃駐守的廣石,結果依然不能攻克。孤注一擲的劉備於是寫信給諸葛亮,要求調派援兵。《三國志.楊洪傳》記載,諸葛亮開始有些猶豫,後聽取楊洪的意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幾乎動用了所有益州資源,支援劉備。劉備一增兵,夏侯淵也知道張郃兵少,親自來援,結果死在了戰場上。劉備本來集中優勢兵力,是要滅掉張郃部,順便除掉這個頭疼的人物,結果意外斬殺了夏侯淵,於是有了劉備那句話,原文是《三國志》轉引《魏略》: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易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可見,劉備對張郃的忌憚之深,果不其然,夏侯淵一死,司馬郭淮就命令部隊都聽張郃的,曹魏軍才沒有軍心大亂,直到曹操援軍趕到。所以,張郃就像劉備的剋星,在漢中之戰讓劉備吃盡了苦頭。至於夏侯淵,能力是否在張郃之下,個人認為不太好對比,張郃也遭遇過敗仗,一次輸給張飛,一次是滷城之戰,攻打南圍王平失利,後又在木門遇伏而喪命。但是,夏侯淵和張郃的配合倒是不錯,打敗馬超,張魯,並把巴東,巴西的百姓遷入漢中,後來曹魏又把漢中百姓遷走,這也是對蜀漢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這是功勞不單單是張郃的。

  • 4 # 曹老師xixi

    除了演義,在史書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也就是說劉備對殺夏侯淵沒興趣,對沒殺張郃很失望。

    我覺得其實這個有點扯淡,雖然張頜能力是很強,但是從各個方面應該都不如夏侯淵。首先夏侯淵為曹操族弟,曹氏宗親元老,張頜為袁紹降將,在五子中的地位都排不到前三,還有漢中之戰時,夏侯淵為徵西將軍,張頜為啥,張頜為蕩寇將軍,對比同時期五子中的于禁是左將軍假節鉞,樂進為右將軍,張遼為徵東將軍,而張頜蕩寇將軍相當於是雜牌將軍,軍銜上比夏侯淵低幾個檔次,不比關係,不比軍銜,就比能力,張頜是文武雙全,夏侯淵還能差了嗎?從曹操起兵,夏侯淵一直衝鋒陷陣,殺敵掠地,可以講是曹操勢力裡的主力,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又擊滅張魯,最後讓曹操位於重任鎮守軍事要地漢中,世人評價“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說明夏侯淵的軍事能力極強,如果說張頜比夏侯淵強一點的地方,也許就是謀略上要略強一點。

    我就問,你斬殺一個西部軍事總司令,又是曹操的弟弟,又是曹魏元老,你告訴我,不如一個軍銜低,地位又低的一個雜牌將軍?我認為這是劉備在裝逼,漢中之戰前後是劉備最輝煌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拍劉備馬屁,講他打仗咋咋咋好牛逼好厲害的時候,劉備又是那麼愛面子的人,肯定講一般般一般般,要是斬殺的是誰誰就更好了。這明顯是馬後炮,你早這麼不講?無形之中的夏侯淵就躺槍了。

    再看劉備有水平評價別人嗎?他自己是什麼軍事素養,由他自己指揮的戰爭,沒有一個打贏了,在沒有徐庶諸葛亮之前,劉備被打的到處亂跑,漢中之戰也實際是人家法正指揮的,夷陵之戰又要裝逼,不帶謀士,被打的落花流水。

    實際上在定軍山之戰前,諸葛亮已經對黃忠給予注意事項了,在黃忠出征前講道:“老將軍雖然英勇,然夏侯淵非張合之比也。淵深通韜略,善曉兵機,曹操倚之為西涼藩蔽:先曾屯兵長安,拒馬孟起;今又屯兵漢中。操不託他人,而獨託淵者,以淵有將才也。今將軍雖勝張合,未卜能勝夏侯淵。吾欲酌量著一人去荊州,替回關將軍來,方可敵之。”

    諸葛亮素來以謹慎著稱,講話還是比較客觀的。明顯諸葛亮講話比較靠譜,再加上夏侯淵的身份權利地位,到底斬誰價值更高,一目瞭然。

  • 5 # 龍鎮

    《三國志》注引《魏略》: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很明顯,劉備是對沒殺張郃很失望,但不見得就認為張郃勝過夏侯淵十倍。

    在這場對戰中,夏侯淵作為西部統帥,他才是老大,張郃這時是夏侯淵領導下的一員大將。魁首自然是夏侯淵,不可能指的是張郃。

    夏侯淵動畫造型

    在正史中,夏侯淵是曹操西部戰線的軍事統帥,夏侯淵勇猛非凡,戰功赫赫,橫掃羌氐,曹操稱讚他“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幾乎無人可敵。連馬超的西涼鐵騎都對夏侯淵非常忌憚,屢次敗給夏侯淵。

    因為他帶領的部隊行動迅速,常常出其不意戰勝敵人,還有“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說法,戰功很大。

    但是《三國志。夏侯淵傳》裡說:“太祖常戒曰:“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曹操很明白他的不足,常常勸他說一味恃勇蠻幹是不行的。可見夏侯淵確實厲害,但是靠的主要是勇武,少智謀。

    張郃其人

    轉頭來看看張郃。史料記載的張郃是用兵巧變,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可以說,張郃打仗也非常有本事,屬於傑出的軍事將領,連諸葛亮都對張郃非常忌憚。

    《三國志 張郃傳》記載:張郃投向曹操的時候,曹操高興得親自迎接並稱“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此後擔任著偏將軍、封都亭侯。

    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夏侯淵兵敗之後,軍心大亂,“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郃為軍主。郃出,勒兵安陳,諸將皆受郃節度,眾心乃定。”

    陳壽最後評價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微子去殷,韓信歸漢”,意為棄暗投明,良臣擇主而事。這種比擬當然不僅僅只是說張郃來的好,來的對,更應該是稱讚其有才能有見識。一見面就拜為 將軍,也說明曹操對其能力的認可。

    而且各種資料都顯示,張郃用兵機變無雙,懂得戰術變化,也就是說長於謀略。一個武將,又勇武又長於謀略,夫復何求?

    而在當時定軍山一役,夏侯淵是主帥,曹操就是不放心他一味逞勇,特意安排張郃輔佐,其實也就是以防萬一。

    1、劉備攻張郃一直沒攻下,而他手下最厲害的諸葛亮對張郃的謀略也是極為忌憚。

    於是張郃在當時在場的將士心中成了一個梗,更是劉備的眼中釘。他這麼說就比較說明二者對他造成的壓力。

    2、張郃作為武將,有勇有謀,實在實在作為敵手的不幸。

    就像當時徐庶離開他的時候,劉備痛哭流涕,為什麼?因為對於當時的他來說,這個人才確實有相當重要的參謀作用。

    3、既然夏侯淵已經被擊斃,那麼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再立一個目標,更能有效激勵手下的將士。

    這個目標只有更高更強更快,才能起到激勵作用。

    最後有一位王歆對劉備說的這句話有這樣的評論,也是很值得參考:“張郃名將,遼之亞匹,而可與徐晃等比肩。百戰漢中,終不能全,是時勢使然,非郃之過。然備“當得其魁”云云,料貶抑黃忠,而獨高張飛意,不可盡信。淵之用兵,不在郃下。至後祁山之役,悍拒諸葛,皆郃、真之功,觀司馬懿使郃追敵致歿,是懿軍略,或在郃下。小說家獨以懿為亮匹敵,未知是上亮歟,是下亮歟?別傳中雲郃自欲趕敵,懿阻之不聽,恐不可信。”

  • 6 # 儒雅匠心

    確實不如張郃,只是關係和官階比不上夏侯淵,但卻是曹操愛將,在官渡能頂住死扛曹操攻勢,只是最後被迫投降,能差到哪裡去。

  • 7 # 泊圖泊途

    這的確是劉備說的話,“夏侯淵雖是總帥,乃一勇夫耳,安及張郃?若斬得張郃,勝斬夏侯淵十倍也。”——《三國演義》

    這出自《三國演義》,劉備此言有兩個目的,一是繼續激勵手下,二是出於對張郃的尊重,劉備說話此話,果然奏效,黃忠、趙雲都躍躍欲試。

    (《三國演義》中的夏侯淵)

    《三國志》曹操曾告誡夏侯淵:“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倒是和《演義》中劉備的臺詞有異曲同工之妙。

    夏侯淵不僅勇猛而且還忠誠,所以經常督軍作戰,如“督張合、徐晃等平巴郡”。夏侯淵跟隨曹操較早而且“夏侯、曹氏,世為婚姻。故惇、淵、仁、洪、休、尚、真等並以親舊肺腑,貴重於時”,所以地位高於張郃是理所應當的事。

    曹操對於親族的信任非比尋常。

    曹操並非任人唯親,他曾誇讚夏侯淵“淵一舉滅之,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吾於爾不如也”。也是對夏侯淵實力的肯定。

    夏侯淵並非僅僅莽撞,他對於羌胡的震懾作用不亞於馬超,曹操每次見羌胡人時都用夏侯淵的名字震懾他們,就像張遼能止住江東小兒啼哭一樣管用。

    在對面馬超、韓遂的複雜局勢下,夏侯淵當機立斷,表示曹操遠在千里之外,此時不能稟報遷延,他自行節制軍隊,攻擊羌人聚居地,韓遂的軍隊有很多羌人,這樣一來,韓遂軍中渙散,不能堅守城池。

    只不過對於張郃來講,評價也很高。“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這是曹操將其比作韓信。

    張郃和夏侯淵在很時間是上下級關係,脫穎而出的是在夏侯淵死的那一刻。手下都推張郃為主帥,還誇張郃是劉備懼怕的人,多少有點安定軍心拍馬屁的嫌疑。

    整體而言,殺張郃不可能勝過殺夏侯淵十倍,但是張郃優勢在於隨機應變,這可能是夏侯淵略微遜色的地方。

  • 8 # 陳之煜

    張郃以巧變著稱,擅依地勢排兵佈陣。在漢中,張郃的長處得到最大發揮,益州漢中多山地,張郃的巧變兵陣在陣地戰中有很大優勢,至於夏侯淵,擅長千里奔襲平野作戰,屬於機動部隊,夏侯淵曾經平定西涼,虎步關右,就是採用閃電戰,平原機動性的游擊戰。兩人擅長不同,在不同戰場上作用不一樣。在漢中給劉備造成最大麻煩的是張郃,夏侯淵是最高指揮官,劉備等人都知道,只要戰場在漢中這多山地的環境下,張郃是最大威脅。如果是平地,估計就是夏侯淵和徐晃對他威脅大了,說白了敵人的所有高階將領都是劉備要殺的,夏侯淵都死了,肯定來一句該殺張郃呀!不過張郃的確是中後期蜀漢的威脅。

  • 9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備說這句話出自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是這麼說的:夏侯淵雖是總帥,乃一勇夫耳,安及張郃?若斬得張郃,勝斬夏侯淵十倍也。

    小說不可信,但史書也有記載劉備重張郃輕視夏侯淵,在《魏略》中是這麼記載的: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意思是夏侯淵雖是主帥,但劉備忌憚張郃而輕視夏侯淵,劉備說:要殺就殺魁首張郃,殺個區區夏侯淵有什麼用!

    在夏侯淵被殺後,曹魏名將郭淮推舉張郃代理主帥也曾說過類以的話:張將軍是國家的名將,深為劉備所忌憚,如今軍情緊迫,只有在張將軍的指揮下,才能轉危為安。

    但問題的關健是劉備為什麼重視張郃而輕視夏侯淵呢?

    劉備在漢中之戰前根本沒有與張郃和夏侯淵交過手,為什麼如此判斷呢?難道夏侯淵真的不如張郃嗎?

    非也,劉備對張郃和夏侯淵是基於常識的判斷,來自個人對此兩人各方面的瞭解,但無論是在歷史還是在三國演義中,夏侯淵真的不比張郃差。

    先說劉備為什麼重張郃輕夏侯淵。

    一、劉備是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張郃是幽州河間鄚(今河北省滄州市)人,兩的家鄉相距不遠,劉備起初在家鄉河北附近打拼多年,而張郃最早是冀州牧韓馥的軍司馬,後投靠袁紹,官渡之戰中張郃投靠曹操,劉備在官渡前也投靠過袁紹,兩人在河北應該有過交集,劉備至少聽說過張郃這麼個人,當時的張郃為河北名將,劉備在年輕的時候就聽說過,多少對張郃有些敬佩。

    二、劉備曾經在博望坡之戰中擊敗過夏侯惇,劉備採用誘敵深入之計,大敗夏侯惇,此戰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並不是《三國演義》中的火燒博望坡,這個時候諸葛亮還沒有出山,完全是劉備指揮擊敗夏侯惇的,當時的夏侯惇可是曹操手下僅次於曹操的大將,地位尤在夏侯淵之上,因此劉備認為夏侯淵與夏侯惇一樣是勇而無謀之輩,因此輕視夏侯淵。

    三、夏侯淵是曹操的宗親,多少是靠著關係才有今日的地位和成就,而張郃是降將,完全要靠戰功和能力才才有今日的地位,這是完全不同的經歷。

    歷史上夏侯淵真的不如張郃嗎?

    當然不是,夏侯淵無論是戰功還是勇猛,均強於張郃。

    夏侯淵取得主帥的地位雖然與曹操宗親關係有關,但與其能力和戰功是分不開的。夏侯淵兩徵昌豨,獲得用兵奇疾、出敵不意的稱號。 之後夏侯淵破黃巾、滅雷緒都是獨自領兵作戰的,平太原、徵河東、討伐馬超、韓遂,夏侯淵為主帥,居功自偉,在關中與馬超、韓遂的征戰中,夏侯淵不落下風,後又隨曹操平定漢中,身為主帥駐守漢中,夏侯淵既勇猛,又能獨擋一面。

    反觀張郃,拿得出手的戰績就少多了。官渡投降曹操後,隨曹操征戰鄴城及袁譚,單獨率軍包圍雍奴,擊潰袁軍。隨曹操徵烏桓時,與張遼同為前鋒,之後隨張遼討伐陳蘭、梅成,隨曹操征戰關中、漢中,在巴西郡宕渠被張飛打得全軍覆沒,僅張郃帶著十幾個人逃命,連馬匹都不要了,何其狼狽,之後就參與了漢中之戰,然後就是夏侯淵戰死,張命臨時代理主帥。

    至於街亭之戰,那是後面的事了,劉備是不可能知道。從這些戰績裡來看,張郃無論如何是比不上夏侯淵的,劉備這一次真的看走眼了,或者他說話就是給第三人聽的,激勵手下將士斬張郃而已。

  • 10 # 歷史哨聲

    夏侯淵有將才無帥才 張郃將才帥才皆有——劉備評價有對也有不對

    當然,本身有謀略的劉備更多是從自己的觀點去看,有謀略的張郃比無謀略的夏侯淵是更難的對手,因此說劉備的評價是對的。如果換成張飛等勇將,自然覺得夏侯淵比張郃更有才,因此說劉備的評價也不對。

    虎步關右、所向無前的夏侯淵

    夏侯淵有三個特點:

    一、輕兵急襲、出敵不意。

    《魏略》:

    “淵為將,赴急疾,常出敵之不意,故軍中為之語曰:“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說的是夏侯淵的行軍速度。秦漢時1裡等於現在的415.8米。500裡就是207.9公里;1000裡就是415.8公里。三日五百,每日行軍69.3公里;六日一千,每日行軍同樣是69.3公里。

    剛才在回答武王伐紂時渡黃河後急速行軍去牧野時的行軍速度是:6天130公里,每日行軍21.3公里。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張郃同樣是急速行軍快速翻越隴山進入涼州,取得街亭之戰勝利。當時張郃行軍速度的比馬謖快了90華里的速度,即45公里。

    即:用夏侯淵69.3公里每天的行軍速度計算,張郃行軍比馬謖快半天多的時間。算上夜晚不能行軍的限制,張郃行軍比馬謖快1天的時間。

    二、經常勇於和士卒一起上戰場搏殺,被士卒稱呼為:“白地將軍”

    《太平御覽》引用《魏武軍策令》:

    “夏侯淵今月賊燒卻鹿角。鹿角去本營十五里,淵將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補之。賊山上望見,從谷中卒出,淵使兵與鬥,賊遂繞出其後,兵退而淵未至,甚可傷。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

    這是漢中之戰後曹操對夏侯淵的評價。

    《三國志 夏侯淵傳》曹操曾告誡夏侯淵:

    “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三、善待士卒、擅長士氣。《三國志 夏侯淵傳》夏侯淵在擊敗徐和、司馬俱等黃巾軍後:

    “收其糧谷以給軍士”

    夏侯淵在擊敗韓遂一戰中就充分證明了他對士氣的瞭解:

    不攻打城堅的興國城,而是長途奔襲韓遂軍中大部分的故鄉——長離羌,對長離羌進行燒殺掠奪,逼迫韓遂不得不率軍離開興國來救,被以逸待勞的擊敗。

    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攻破宋建經營了30年的枹罕,最能夠體現夏侯淵輕裝襲擊、勇戰、善用士氣等的特點。因為此戰,曹操高度評價:

    “宋建造為亂逆三十餘年,淵一舉滅之,虎步關右,所向無前。仲尼有言:"吾與爾不如也。"”

    以夏侯淵善於襲擊、勇戰、善於士氣的特點,完全是一個將軍所具備的才能。做大將,夏侯淵完全合格,做排程指揮的元帥,夏侯淵就沒有那樣的能力了。

    擅長地形、巧戰的張郃

    張郃的計謀有:

    1、官渡之戰時建議袁紹派兵援助曹操攻打的糧倉烏巢——這正是袁紹戰敗、曹操戰勝的原因;

    2、街亭之戰中面對馬謖分軍為二的防守,一招致命——搶佔水源,馬謖軍守心立散;

    3、在諸葛亮出軍北伐時,張郃透過自己的測算,不率軍前去阻擋,反而率軍去諸葛亮退軍的路上截殺——但是諸葛亮竟然退軍更快,張郃趕不上,計劃落空。

    張郃的帥才,在夏侯淵死後、曹操未到之時得到充分表現,讓劉備即便殺了夏侯淵,依然無法奪取漢中——如果不是曹操雞肋雞肋的放棄的話:

    “郃出,勒兵安陳,諸將皆受郃節度,眾心乃定。太祖在長安,遣使假郃節。太祖遂自至漢中,劉備保高山不敢戰。”

    基本上,主帥戰死,部下各軍鐵定四散逃跑。但張郃就能夠讓劉備即便擊殺夏侯淵,也無法趁機奪取漢中。

    夏侯淵死了,劉備還是不能佔領漢中的平地,只能在山上駐軍。這才有劉備的感慨:

    “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張郃評價即位恰當:

    “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張郃以巧變為稱”綜述

    攻城略地,夏侯淵的才能所在;因地制宜、靈活佈局,張郃的才能所在。

    曹操用夏侯淵為主帥鎮守漢中而非張郃,是非常不恰當的。如果張郃來守漢中,就如同魏延守漢中一樣——劉備想要一兩年奪取漢中是難之又難!

    劉備應該慶幸是夏侯淵而非張郃鎮守漢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得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