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語紅樓

    襲人雖然是寶玉身邊的一個丫頭而已,但是從小就照顧寶玉,等於是一手帶著寶玉長大的,比起寶玉的親孃王夫人,襲人對寶玉的這種切身的關愛之情,想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吧!每一次看到第九回的開端一段,襲人送寶玉上學,就不由得想起如今社會中常見到的這種母親送兒子的場景。不得不感嘆一句:真是古今情理同出一種!

    第九回中,寶玉因為認識了秦可卿的弟弟秦鍾,兩人互相傾慕,為了能常常在一起,於是相約一同到賈府的私塾去上學。各方招呼打過,寶玉第一天上學,想來思緒最複雜的要屬丫鬟襲人了。

    原文:至是日一早,寶玉起來時,襲人早已把書筆文物包好,收拾的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發悶。見寶玉醒來,只得伏侍他梳洗。寶玉見他悶悶的,因笑問道:“好姐姐,你怎麼又不自在了?難道怪我上學去丟的你們冷清了不成?”襲人笑道:“這是那裡話。讀書是極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輩子,終久怎麼樣呢。但只一件:只是唸書的時節想著書,不念的時節想著家些。別和他們一處頑鬧,碰見老爺不是頑的。雖說是奮志要強,那工課寧可少些,一則貪多嚼不爛,二則身子也要保重。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體諒。”

    孩子第一天上學,往往都是母親早早起來,早已給把上學所需的一應物品收拾妥當。看看襲人是不是和所有的母親一樣。然後“坐在床沿上發悶”,這是思緒複雜的表現,既高興終於去上學了,將來可以有個遠大前程,又擔心遠離自己,不能受到好的照顧。這是多少母親矛盾心理的真實寫照!

    襲人對寶玉的感情,其實是有些複雜的。首先是主子,襲人雖然不是賈府的家生子,但是從小就賣給賈府。經過賈母的調教,很早就給了寶玉使喚。所以在襲人的思維意識中,寶玉就是自己的主子,是一輩子要忠誠對待的人。其次是“弟弟”或者“兒子”,襲人來到寶玉身邊侍奉的時候,寶玉還很小,所以,襲人等於是從小手把手照顧寶玉長大的。這樣的感情,更像是一個大姐姐或者母親。還有一層,就是丈夫,襲人是寶玉身邊的第一等大丫鬟,按照當時的社會等級,她是很有可能被收房,然後將來成為寶玉的妾。也就是說,襲人其實一直都是在朝妾的方向努力的。那麼,她自然是還有一部分心思是把寶玉看成自己未來的丈夫的。

    有這三重感情在,襲人當然對寶玉的照顧更是盡心。所以,在寶玉這裡,襲人其實是也是多重情感依託的。首先是正常的關係,也就是主子和丫鬟,只是寶玉的性情關係,從來不會在下人面前做大而已。其次是姐姐或者母親,其實寶玉對襲人最大的依賴,就應該是這種姐弟或者母子一樣的感情。但是還有一種,就是夫妻的感情。因為書中明確寫了寶玉與襲人的雲雨之事,也是唯一一個明確寫出與寶玉有夫妻之事的女子。

    所以,寶玉和襲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互相的情感,原本就比較複雜。但是不管是哪種感情,襲人對寶玉的愛,確是真的。從寶玉上學,她一大早起來的關愛和叮囑,以及她若有所思的神情態度,都可以看出。

    原文:襲人又道:“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給小子們去了。學裡冷,好歹想著添換,比不得家裡有人照顧。腳爐手爐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著他們添。那一起懶賊,你不說,他們樂得不動,白凍壞了你。”

    在襲人送寶玉這一段,戚序本石頭記中有這樣一句話的批語:蓋襲卿心中明知寶玉他並非真心奮志之人,襲人自別有說不出的話來。這裡說襲人有“說不出的話來”,想來是襲人明知道寶玉是為了和秦鍾常常親近,才積極的去學堂唸書的。她自然不喜歡寶玉這樣,本也想勸勸,但又不好明說這些。所以,只好又說了一段添衣加碳等的閒話。說是閒話,但卻是襲人必說之話。

    這一段,真是把襲人的複雜感情描寫的入木三分。想來如今很多做母親的人看到這一段,應該會很熟悉吧!難怪脂硯齋批語會說:“長亭之囑,不過如此。”

  • 2 # 坐照入神

    賈寶玉從警幻仙境出來,已經初解雲雨之事。這時襲人為他換衣服,賈寶玉與襲人一說夢中之事,大家都是少年人還感覺害羞。在賈寶玉央求下,襲人半推半就,兩人就在一起了。

      其實在襲人心中,早已把賈寶玉當作自己終身依靠,寶玉有那方面要求,她略微紅了一下臉應承了寶玉,心下自思賈母已經把自己與了寶玉的,今便如此,亦不為越禮,便遂和寶玉偷試一番……

      大約賈寶玉也意識到,將來襲人就是自己的妾室,是不成文的豪門規矩。這樣看來這種要求,雖然羞澀卻又很合理。

      當年襲人家中貧困被父母賣到賈府中,她已經失去了正常人間父母之愛。開始時她侍奉賈母,一直恪盡職守,表現出溫柔善良一面,賈母看了歡喜就把她安排到寶玉身邊當丫鬟,其實就是寶玉的通房丫頭。照顧寶玉,襲人無微不至,寶玉也沒拿她當外人,自從兩人云雨過後,更覺親密。

      如果寶玉後來不出走,那襲人就是寶玉的姨娘,雖然不能做正房,但襲人也感覺那樣就很幸福了。為了實現心中的幸福,襲人一直想讓寶玉讀書,最好考中科舉有個更好前程。她甚至跟賈母說林黛玉薛寶釵是賈寶玉的表親,他們男女日夜都在一起遊戲不方便,為了避嫌最好讓賈寶玉搬出大觀園。這是襲人把寶玉當成心中摯愛的表現,雖然略有些醋意。

      書中用一首詩點破襲人的人生境遇: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雖然前句很美,而後句卻道破襲人地位的失落。襲人雖有歸屬感,但做為備胎終究沒有能上位,而人生最大的依靠賈寶玉遠離了紅塵。

      當賈寶玉失蹤後,襲人被嫁出去,開始時期期艾艾,本想善始善終,然終究沒有名份,沒資格為寶玉守寡,就是尋死也沒成功。嫁給蔣玉菡後,襲人也想趁機了卻餘生,後來蔣玉菡發現寶玉給襲人的紅手帕,知道她就是寶玉身邊的,於是蔣玉菡拿出寶玉給他的綠手帕,襲人大約也覺得冥冥中似有定數,她也慢慢釋懷了。

      只有風雪中的悟道者賈寶玉,穿過世間的人情冷暖獨自踏雪前行……

  • 3 # 戴眼鏡姑姑

    “花氣襲人知晝暖”是寶玉給襲人改名的由來,也是她品性的概括。襲人和寶玉之間,是一種集主僕、姐弟、情人於一體的一種非常複雜的關係。在寶玉的事情上,我覺得襲人是非常稱職的。

    襲人是第一個與寶玉初試雲雨情的人,這一點非常關鍵。襲人自知賈母曾將他給了寶玉,也無可推託的,扭捏了半日,無奈何,只得和寶玉溫存了一番。自此,寶玉視襲人更自不同,襲人待寶玉也越發盡職了。《紅樓夢》第六回

    這段描述,可以看出,初試雲雨情這個因,使得二人的關係非常微妙。如果沒有意外,襲人將來要做寶玉的姨娘,他們的命運也將連在一起。也因此,襲人更加盡心盡力地伺候賈寶玉,當好大管家。

    事實上,襲人確實把賈寶玉伺候得妥妥貼貼。

    第一場風波是楓露茶的事,賈寶玉大吼“攆出去”,場面一度失控。那時候,寶玉還和賈母住在一起,賈母就讓鴛鴦過來看情況,是襲人說“我才倒茶,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鍾子了。”給遮擋過去了。

    一個人在的時候感覺不到其好處,當她一天不在,家裡就亂了套了。

    襲人母親去世,襲人回家一段時間,怡紅院大事小情亂糟糟的。雖然有麝月和晴雯,連個秤瑆都不認識,可見平時襲人操了多少心。

    襲人比寶玉大幾歲,對寶玉的前程仕途是真關心。

    襲人勸學,是打心眼裡對寶玉好。只不過寶玉不喜歡那些書~襲人給王夫人說的那些話,比如讓寶玉搬出大觀園,被人過度解讀為打小報告。其實,站在襲人的角度,確實是她自己深思熟慮之後的一個意見參考,是她認為對主子最有利的一種方式。

    寶玉更是習慣了生活中有襲人。

    襲人回去一天,他就特意跑到襲人家去看。這種感情,明眼人都能看得明白,不贅述。

  • 4 # 萍風竹雨123

    襲人是賈母指給寶玉的貼身丫頭,她對寶玉照顧的無微不至,她本來比寶玉大兩歲,又是女孩,懂事較早,因而對寶玉的感情比較複雜,一方面是親人般的疼愛,教導,憐惜,關心,一方面又如情人般的依靠和期盼和希冀。

    每當寶玉出門時,她如一個母親般的準備各種所需事物,臨別時還要千叮嚀,萬囑咐的,該回不回時也是各種擔心,看到寶玉有吃胭脂等不良喜好,常常想法設法阻止,看到寶玉不好好學習,她苦口婆心勸導,企圖將他導向正途。但看到寶玉被打時她又姐姐一般的心疼,對告狀的嫌疑人痛恨憤怒。閒來無事時,她也會裝睡讓寶玉去逗引她,耍小脾氣讓寶玉去遷就她。

    寶玉對襲人呢?感情也很複雜。襲人照顧人周到細緻,細心又體貼,是寶玉不可或缺的生活小秘書,因此對襲人非常依賴。但襲人也會仗著二人的特殊情誼,站在倫理道德高度而開出種種條件,而處處挾制寶玉,讓寶玉對她生出敬是,不過寶玉也明白,無論做的合不合自已的心意,但一片用心都是為了自己好,因而對襲人又有一種尊重。同時,襲人也是現實中終結寶玉處男生活的雲雨物件,更兼襲人的溫柔,體貼,識大體。對襲人又有一種憐惜。

  • 5 # 老卻英雄似等閒199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先回顧一段歷史:明代有個皇帝朱見深,雖然是皇帝,命卻不濟。他才兩歲時,父親出征被俘,叔叔登上皇位。等到父親回來,又做了十幾年的囚徒。叔叔雖然迫於壓力,不得不立朱見深為太子,卻時時刻刻動腦筋,怎麼把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

    朱見深在這朝不保夕的歲月裡,唯一關心他的就是一個姓萬的保姆。等到雲開霧散,朱見深終於登上皇位,他毫不猶豫地封萬氏為妃——儘管她比他大十七歲。在他當皇帝的二十三年裡,他對她的熱情始終不渝,為她廢后,聽任她暗害嬪妃、殘殺子嗣。到她五十九歲去世,正當壯年的朱見深竟悲痛過度,一病不起,幾個月後也隨之逝世。

    賈寶玉當然不是明憲宗成化帝,襲人也不是半老徐娘的萬貴妃,但他們的感情、他們的處境,都有點相似。

    成化帝的父親就是著名的正統帝,那個在土木堡戰敗被俘、釋放後又被親弟弟囚禁於南宮七年的不幸皇帝,中國僅有的三位兩度登基的皇帝之一。正統帝在被俘被囚的歲月裡,顯然是顧不上對兒子的教育的;寶玉的父親賈政,也在內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無法對寶玉進行教育。

    朱見深之所以被立為太子,並不是他父親的決定。其實上,他第一次被立為太子,正在父親朱祁鎮離開國都、走向被俘的那段時間。國君被俘,國家動盪,大臣們提出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帝,以平穩政局。朱祁鈺掌握了政權,廢原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朱見深在祖母太后的庇護下,才沒有被殺。寶玉的幼年雖然沒有這樣悲慘,但也同樣有一個慈愛的老祖母。

    問題是老祖母老了,無法親力親為照顧孫子,她派了一個年長的、細心的女人到孫子身邊去。明太后的初衷,肯定不想把萬宮女許給孫子做妾;賈母派襲人照料寶玉,也只是照料,侍妾另有人選。但是兩位老太太都沒有想到,這對姐弟,卻成就了終生不渝的戀愛。

    朱見深對萬貴妃的熱情,我們已經說過了,再來看看寶玉對襲人:他曾經發誓:“你死了,我做和尚去。”這誓言並非對襲人一人,而是對黛玉也同樣說過。換言之,寶玉是把黛玉和襲人兩人,視為自己的終身伴侶的。

    讀者一向看重二玉的“木石前盟”,卻忽略了寶玉對襲人的感情。即使在心愛的晴雯被逐之後,各種線索已經把嫌疑引向襲人,寶玉仍不肯相信:

    不如還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來還是和襲人廝混,只這兩三個人,只怕還是同死同歸的。

    襲人看似痴心,但是“難道作了強盜賊,我也跟著罷”,她最終會離開寶玉——被迫的因素是有的,但一定也有自願的成分——就像萬貴妃一死,拋下孤獨的成化帝朱見深一樣。朱見深採用了一種決絕的方式,追隨心愛的萬貴妃而去;寶玉呢,最終選擇了出家,當然是為了黛玉的早逝,同時也兼顧著襲人的別嫁。

    當初他說:“你死了,我出家當和尚去。”對黛玉說過,對襲人也說過。說這話的時候,她以為是開玩笑,她也以為是開玩笑,他自己也以為是開玩笑。然而多年以後,他終於兌現了看似靠不住的諾言——造化弄人,每每如此。

  • 6 # 清心一棧

    寶玉對襲人很大程度上來講,只是一種孩子對保姆的依賴,不是喜歡更不是愛,他要的只是一屋子的丫頭們都陪著他守著他,誰離開,他都會傷心。

    他之所以與晴雯拌嘴要她離開,無非是因為晴雯前幾天才得罪了他心愛的林妹妹,我覺得他與晴雯才是小女兒之間的正常活動,會拌嘴吵架也會心疼的給她捂手,被晴雯罵了也不生氣。

    寶玉有什麼秘密事都是派晴雯去做而避開襲人,因為襲人就像管著他行為的母親,寶玉潛意識也覺得襲人是他母親一隊的。而晴雯則是幫著他作弊的好友。

    一個只會勸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個則是偷偷摸摸幫他逃學,人都是與玩的好的人才會拌嘴吵架,就像黛玉只會和寶玉吵架你看她與誰吵過哭過?

    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襲人是寶釵的化身。

    襲人是無趣的人,也是心機的。寶玉在襲人設的套裡跳不出來。

    那次襲人回家,寶玉跟了去,襲人很感動。想了法子騙寶玉要離開賈府。這可把寶玉唬住了,賭咒發誓以後聽襲人的。

    襲人一出招,寶玉就投降了,真是傻的可愛。襲人這一招鞏固了自己在寶玉心中的地位,更是死心塌地地對寶玉,以博上“姨娘”的位置。

    用計得來的始終不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意,因為那無法共鳴。

  • 7 # 棲鴻看紅樓

    襲人與寶玉的感情,從“約法三章”就可能看出端倪。

    襲人以贖身回家為由,向寶玉要挾,逼著寶玉答應了她的“兩三件事”。當然,小兒女的閨房私話,不可能、也沒必要像劉邦“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那樣精煉。也不是真的提出完整的三個要求。我們把它稱為“約法三章”,只是強調襲人對寶玉的挾制。

    這“兩三件事”具體是什麼呢?一件是不能輕言生死,一件是不能再吃別人嘴上的胭脂,一件是要“裝”著愛讀書,不能嘲諷讀書人,還有一件是不能“毀僧謗道”。輕言生死,是寶玉和黛玉的愛好,動不動就“死了乾淨”“化灰”“化煙”,還有酷似黛玉的女戲子齡官。但是這種話,賈政、王夫人顯然不愛聽,也不符合主流思想。襲人這個建議,是“規勸”寶玉、希望他投身主流的。吃胭脂是“好色”,不愛讀書、嘲諷讀書人是不上進。這些勸諫,也很符合襲人的“好處”。但是奇怪,襲人並沒有勸寶玉認真讀書,而是“只作出個喜讀書的樣子來”。換言之,襲人並不是希望寶玉上進,只是希望他取悅“老爺”賈政而已。最奇怪的是“再不可毀僧謗道”。書中並沒有過多涉及寶玉“毀僧謗道”,相反,他在清虛觀張道士面前,是彬彬有禮的;在老道王一貼面前,也是平易近人的。甚至聽到黛玉病體好轉,而脫口而出:“阿彌陀佛,寧可好了罷”,雖然被紫鵑視為異事,但也足見寶玉內心,並不是對僧道極其反感的。寶玉對僧道的態度,可以在水仙庵祭金釧時略見一斑。茗煙奇怪寶玉“最厭這水仙庵的,如何今兒又這樣喜歡了?”寶玉回答:“我素日因恨俗人不知,混供神,混蓋廟……”而水仙庵,是“俗人”誤信曹植《洛神賦》,以為真的有一位“洛水之仙”蓋廟供奉,才引起寶玉“最厭”的。寶玉自以為讀了幾本書,把別人視為“俗人”,其實他自己的水平也高不到哪裡去。劉姥姥胡編了個早夭的標誌女孩子茗玉,他就派小廝去修蓋廟宇。不知此舉,與供奉“水仙”洛神的“俗人”有何區別?我們當然不是為了批判寶玉,只是想說明,這個純真的小男孩,並不是那樣厭惡僧道寺廟庵觀。那麼,襲人為什麼會有“不許毀僧謗道”之諫呢?賈府中人,對僧道一向並不疏遠。比如賈珍與張道士開玩笑:你說不敢見女眷們,我就知道你說謊,要扯你鬍子的!為什麼這樣親暱?因為張道士是“當日榮國公的替身,曾經先皇御口親封為‘大幻仙人’,如今現掌‘道錄司’印,又是當今封為‘終了真人’,現今王公藩鎮,都稱他為‘神仙’”,換言之,這是穿著道袍的達官貴人。賈母也與僧道來往(當然,多是尼姑道姑,也就是女僧女道),但一聽馬道婆建議為保佑寶玉,而供奉每天四十八、二十四斤燈油,賈母就“點頭思忖”:面對獅子大開口,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詐騙。等到馬道婆改口:為孩子“舍多了倒不好”,才一口答應下來。由此可見,賈母在僧道面前,尊崇的同時,也保持著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王夫人,既信佛,又通道,不時接這裡的道姑、那裡的尼姑到家中小住,對其建議信之不疑。芳官三人要求出家,王夫人開始不允,一聽兩個尼姑建議,馬上就同意了,全然沒有想到,尼姑們的意圖,是“巴不得又拐兩個女孩子去作活使喚”。更可笑的,這邊馬道婆與趙姨娘密謀害寶玉鳳姐,那邊王夫人熱情尋找:“馬奶奶可在這裡?太太等你呢。”和“俗人”“混蓋廟”一樣,王夫人的崇信佛道,是相當愚昧的。寶玉當面嘲笑:“太太倒不糊塗,都是叫‘金剛’‘菩薩’支使糊塗了”。這句話,當然是對母親的撒嬌,但又何嘗不是嚴重的“毀僧謗道”?說穿了,襲人對寶玉的“約法三章”,並不是要求寶玉奮發向上,而是希望他獻媚於老爺太太。在這次的對話中,寶玉只想“我不放你”“老太太不放你”,襲人卻說“老太太太太”,補出王夫人。“約法三章”的用意,已隱隱透露。在“約法三章”的第二天,寶玉去找黛玉,就跟黛玉“對面躺下”講故事(天地良心,沒有一絲色情,甚至毫無曖昧)。下兩回裡,寶玉又大清早跑到黛玉和湘雲的臥室,用湘雲洗臉的殘水洗臉,想吃湘雲的胭脂。襲人的“約法三章”起了一點作用了嗎?以襲人之聰明,以及她對寶玉的深刻了解,她會不會猜不到、想不到、料不到,寶玉當面說得信誓旦旦,轉過頭就忘在腦後?她當然知道。知道毫不起作用,還要“約法三章”,還要勸諫,襲人也是用心良苦。只不過,她預期的效果,並不是作用於寶玉,而是作用與寶玉身後的實權人物。第三十四回中,襲人見王夫人,說到:“那一日那一時我不勸二爺?只是再勸不醒……我為這事日夜懸心,又不好說與人,惟有燈知道罷了。”這話與對寶玉的“約法三章”對照起來看,襲人真是誠實!“那一日那一時我不勸二爺”是實有其事,而不是信口道來;“惟有燈知道罷了”也是焦慮已久,而不是一時興起。王夫人怎能不被深深感動?怎能不引為知己?怎能不提升她的月錢、甚至把寶玉“交給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負你”?什麼叫心機深沉?什麼叫一石二鳥?在勸諫寶玉的時候擺出自己人的架式:“我知道你不愛讀書,不過是讓你裝樣子騙老爺”;在王夫人面前又“實話實說”:“那一日那一時我不勸二爺”。襲人的升遷之路,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也不能怪她,一個外來的、窮家小戶出來的女孩子,想在賈府這樣金馬玉堂中立住腳,自然要做一想十、步步為營。至於感情?那太奢侈了。

  • 8 # 阿丹151014015

    我們先用通俗的話來說說賈環和彩霞的關係吧,那就是一個紈絝子弟“小屁孩兒”和服侍他的“小保姆”好上了。

    然後,我們再用比較時尚的語言來形容一下賈寶玉和襲人的關係,那就是“姐弟戀”。

    最後,我們以一定的思想高度來看一看賈寶玉和襲人關係的與眾不同,那就是具有平等思想萌芽的少爺寶玉對他的貼身丫鬟襲人姐姐產生了真誠的愛和依戀之情,並且發誓要與一個從小被家人買身為奴的丫頭襲人姐姐終身相守“同死同歸”。

    在偉大的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曹翁將賈寶玉一心想要與之“同死同歸”的兩三個人黛玉和襲人特意安排在同一天農曆二月十二“花朝節”出生,並且還特地安排了“襲人姐姐”姓“花”~意為“花氣襲人知晝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正確的跑步鍛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