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誠

    精衛填海的故事

    基礎傳說

    《山海經·北山經》傳說:

    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發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烏鴉,卻長著花腦袋、白嘴巴、紅足爪,名稱是精衛,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精衛鳥原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遊玩。淹死在東海里沒有返回,就變成了精衛鳥,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子,用來填塞東海。漳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黃河。

    民間版本

    傳說炎帝最寵愛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她從小聰明懂事,所以深受大家喜愛。有一天,女娃在海上游玩時,乘坐的小船被巨浪碾成了碎片,女娃也被旋渦吸入了深淵。

    幾天過後,女娃的靈魂變成了一隻鳥,花腦袋,白嘴殼,紅爪子。它在海面上翱翔時,會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所以人們就親切地叫它“精衛”。精衛棲身於佈滿拓木林的發鳩山上,它非常痛恨海魔奪去了自己的生命,於是決定用石頭和樹枝將大海填平。海魔不理解精衛為什麼這麼恨它,只好任由它幹。

    就這樣,精衛日復一日、成年累月地工作。她精衛鍥而不捨的精神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後來人們常用“精衛填海”來比喻那些做事意志堅定的人。

    “精衛填海”神話源遠流長,對其內涵的解讀眾說紛紜。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透過神話文字的研究,挖掘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需要多元的視角。“精衛填海”神話是遠古人類留下的史事記錄,由於距今太遠,對其解說見仁見智。古今中外的名人對於精衛填海這個中國上古神話傳說的評論很多,在此不一一贅述,自己有興趣的話可以深入研究和細細品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提供一些精衛填海神話蘊涵和歷史原型供大家參考

    神話蘊涵

    精衛填海神話中表現出了人類最本質最永恆的東西:對生存的恐慌,以及在這之上表現出來的人類的永恆的獨有的精神氣質。這些原型主題表現的都是先民緣於最基本的生存而產生的文化意識。這裡的生存僅僅是一種對於生命的珍惜。緣於這種儲存生命的初始本能,後世這種危機意識逐漸推延到更深更廣的程度。

    危機原型

    女娃溺水而死,女娃是炎帝的女兒,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先祖,這一過程表現的是先民的生活狀態。吳天明先生認為神話源於求生,神話是人類的文化,人類的產生就是神話產生的源頭。由於人類在生理上天然存在許多缺陷,人們不能夠依靠自己的體力來保證生存,在未知的自然環境中,任何一個事物都可能威脅到人們的生命。緣於這種原始的缺陷,人類需要不斷透過發展很多後天的能力來保證自己的生存。女娃無法抵擋大海給自己帶來的災禍,而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先民透過對女娃溺水這個事件的描述,表達了先民對於生存的憂慮。這一原型即為危機原型。

    圖騰崇拜原型

    女娃冤死,精魂不散,化而為鳥。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人類學家泰勒提出了著名的“萬物有靈論”。他認為,在宗教產生之前,尚處在蠻荒狀態的原始人從對影子、回聲、呼吸、睡眠、水中影像等現象,尤其是對夢魔現象的感受,以為人自身有兩個實體:一為軀體,一為靈體。一者可即可離。在軀體腐爛以後,靈體仍然停留在空間與由生命者共居於人世。將這一觀念移至自然界,原始人篤信自然界萬物無一不附有靈體,其有靈性,如樹木山石、風雨雷電、日月星辰、飛禽走獸,在其可視的有形體背後深藏著無所不在的神靈。泰勒認為,這萬物有靈論乃是見諸原始世界的宗教情感的最初顯現。依據“萬物有靈論”的說法,先民自然認為世界萬物都有靈魂,不可隨意踐踏。當人類在感到生存困難的時候,或是感到外界強加於自身的壓力無法擺脫的時候,人們就會寄希望於一種人們認為強於自身的事物,比如鳥類。神話中有大鵬鳥,“其翼若垂天之雲”“傳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力量之強大令人憧憬。所以各國才有了各色各樣的圖騰崇拜和由此衍生出來的圖騰文化。這一原型即為圖騰崇拜原型。女娃化為精衛鳥,不僅是人類對於生命的一種珍惜,更是一種圖騰文化表現。

    死而復生原型

    靈魂不死,女娃就在溺水後,靈魂附於鳥類,以精衛鳥的狀態復生了。這種死而復生的觀念在神話中比比皆是,只是復生形式不同而已。這一原型即為死而復生原型。恩格斯認為,遠古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構造,並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於是就產生了一種觀念:人們的思維和感覺不是人們身體的活動,而是一種獨特的,寓於這個身體之中而在人死之時就離開身體的靈魂的活動。從這時起,人們不得不思考這種靈魂對外部世界的關係。既然靈魂在人死時離開肉體而繼續活著,那麼就沒有理由去設想它本身還會死亡,這樣就產生了靈魂不死的觀念。人類生生死死,千年萬年的延續,生與死對於人們來說,就是一個個靈魂不斷地駐足離去,萬物一體,靈魂可以隨來隨去,付諸於任何一種實體。因此就有了死而復生的主題,有了神靈,有了鬼魂。死亡之於先民是一種新生,就像鳳凰涅磐,每一次新生都是一次生命的昇華。死而復生主題表達的是先民對生死的一種理解。

    復仇原型

    精衛由於失去了生命,心中充滿了怨恨,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飛到西山去銜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飛翔著,把石子或樹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精衛是微小的,而大海的闊大的,這種行為無疑是愚蠢的,但這是它身為鳥類而唯一能表達仇恨的力一式。雖是一種無力的復仇,卻是充滿血性的復仇。復仇心理同樣源自於求生本能,正如一切生靈,生存是人類的本能慾望,一切人類的發展過程就是求生過程,因求生才有發展,生命是一切的本源。遠古時代,環境惡劣,生命因其脆弱而更顯得彌足珍貴。人類一開始為了生存而群居,群居本身就是一個利益關係結合體,目的還是為了個人生存。人類的個人意識開始形成時,自我保護意識也變得強烈起來,一旦生存遭受威脅,抵抗就成為一種本能。仇恨是因恐懼而產生的附加情緒。女娃被海水吞沒,失掉了生命,恐懼的情緒讓位於仇恨,生命受到侵犯的怨恨聚集於心中,就自然形成其有一定威力的抗爭。求生是本能,為了求生而抗爭亦是一種本能。這一原型即為復仇原型。

    女性悲劇原型

    除此之外,從精衛填海這個神話故事中,人們還可以看出,上古神話已經開始了對女性形象的關注,透過女性的悲劇命運來完成上古神話悲劇意蘊的營造。精衛就是一個典型的具有悲劇意蘊的女主人公。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到一隻志在復仇、靠個人意志拯救蒼生的精衛鳥,這種演化看似是一個生命的終結和敗退,而實則是一種新生力量的形成,同時這種力量也帶著濃厚的女性主義色彩。從這個角度來說,精衛又可以算作是中國第一個悲劇女英雄,她不畏大海的浩瀚無情,為了拯救千千萬萬可能被大海繼續奪去生命的人而不懈奮鬥一著。可以想象出,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一隻弱小的鳥兒艱難飛行,以其微薄之力,投人細石和微木,抱著“將以填滄海”之決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勞作著。而這一切,居然是由一個柔弱的女性來完成的。雖然她的付出可能是徒勞無益的,但她堅韌不拔的決心卻比大海還浩大。

    這一神話體現了中國古代女性的悲劇精神,在殘酷的現實而前,她們表現出來不屈不撓、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這是值得為之肅然起敬。如果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分析,強大的東海與弱小的精衛恰巧暗喻了這個世界上男權與女人,精衛的泳海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像女人必然與男人結合的宿命,但最後的結局卻是精衛的被毀滅,這也即暗喻了女人最終還是被男權制征服;精衛死後的英魂不屈地向東海進行矢志不渝的復仇,同樣,世間的女人在漫長的社會發展史上,對男權展開了永不屈服的抗爭。

    “精衛填海”與“女媧補天”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相似性的,都是女性或者女性魂靈作為神話的主角,作為主角的女性或者女性魂靈有著挑戰自然的鬥志,兩個神話故事中都沒有提到男性的位置和作用。透過對文獻的整理,很多學者認為“精衛填海”神話發生在父系氏族時期或者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階段。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透過對具體材料的結構分析,得出神話是矛盾對立的統一的結論。在神話裡,就是這樣一些成對的東西的組合。如生/死、雌/雄、妻住夫家/夫住妻家、生食/熟食等等。神話的目的就提供一個克服某種矛盾(一種不可能的成就)的邏輯模型。[21]男性與女性的對立自人類存在後就產生了。“人類最早產生的分裂和對立,並非階級或族與族之間,而是相互依存於一個民族群落內的兩性——女人和男人。”[22]這也診釋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時社會的兩性矛盾。氏族的管理權由女性轉向了男性,財產的繼承權由女性轉向了男性,這些必將激化女性與男性的對立,神話為人們在認知條件有限情況下的一種創作,是人們原始思維的一種必然反映,男性與女性間的對立在神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總體而言,上古神話的悲劇意蘊著重彰顯的就是一種倫理道德品質,不是顧影自憐,不是自怨自艾,而是一種敢於反抗、敢於鬥爭、敢於犧牲的精神。

    至少精衛填海故事長生地,現在一般可認定為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縣境西部的發鳩山。

    東晉詩人陶潛的“精衛銜微木,將以填蒼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的詩句可作證,所以說是“精衛故鄉”。長子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東望太行與長治縣搭界,西枕太嶽與沁水、安澤為鄰,南接高平、北毗屯留。專家考證,長子縣是中國古代丹朱的封地、精衛的故鄉、西燕的古都。長子,因堯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而得縣名。2007年7月,長子縣被聯合國評為中國“千年古縣”。

  • 2 # 古城拾夢

    原文:《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所以故事的發源地是東海。 故事大概講的是一個小姑娘喜歡玩水,但是一不小心淹死在了東海,變成了一隻鳥,這隻鳥就一直去銜石頭,想把東海給填了

  • 3 # 古滕魯木

    “精衛填海”之精衛的故鄉應該在“發鳩山”。

    “精衛填海”是上古時期的一個神話傳說,出自《山海經.北山經》講的是再往北二百里,有一座山叫發鳩山,山上長有很多柘樹,樹上有鳥居住在這裡。鳥長得象烏鴉,頭上有花紋,白色鳥喙,紅色的爪子,名字叫“精衛”。它的叫聲就如“精衛”“精衛”,其實它是神農氏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生得美麗聰慧,深得炎帝疼愛。

    有一次女娃遠遊東海,海面風大浪高,女娃不幸溺水身亡,不得返回家鄉發鳩山。這也令炎帝痛心疾首,常常思念。

    女娃身亡後,變成了“精衛”,為了復仇,也為了讓無辜的人免於海難,於是銜西山上的樹木、石塊,來填湮東海,經年累月,不息不止。海上有飛翔的海燕,被它矢志不渝,永不停步的精神所感召,也前來幫忙助陣。

    戰鬥中的精衛與海燕,相依相靠,日久生情,結為伉儷,它倆的眾多子孫,也全力以赴,銜木石填海。直至今日,仍往返於西山東海,不曾停息。有詩讚曰:

    娃為炎帝女,

    東海溺身亡。

    誓以西山木,

    息而風浪狂。

    莫譏餘力小,

    莫笑族心猖。

    萬世千年後,

    滄溟定樹桑。

  • 4 # 1314音樂小站

    看來很有必要,說一下聞聞的歌了,關於精衛填海的古風。

    【濯月/劇情】【山海經系列-精衛】帝女歌

    staff:

    策劃:九功落【濯月清音】

    選曲:終南(小龍女)-小旭音樂

    原唱:Alicia-小旭音樂

    填詞:進撃の星璇

    唸白/文案設計:止天

    演唱:如是我聞【濯月清音】

    和聲:明玦【濯月清音】

    後期:靈境【AA制廣播劇社】

    美工:如是我聞【濯月清音】

    影片:阿沁【未聞花明】

    文案:

    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其名自呼。

    每銜西山木石填東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 狀如精衛,

    生雄如海燕。今東海精衛誓水處, 曾溺於此川,誓不飲

    其水。一名鳥誓,一名 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

    ——節選自《述異記》

    旁白: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

    ,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

    詨。

    唱:

    琬琰帝女 桴適滄溟霧綃紺露

    倚清風炎袖猗靡 翩若驚鴻婆

    娑飄颻 舞波綾餘音嫋嫋

    玉聲玲瓏溺亡兮 帝女靈魂兮魂兮

    恨聚神形 哀鳴啼血東溟 聲竭

    淚凝魂兮魂兮 怨聚神形 誓

    鳴銜微木 滄海以平 冬至獵兮

    繞飛林中羽若炎兮 意難行

    精衛鳴兮 泣不成聲帝女歸兮

    難相逢滄海桑田 何以不平

    溺亡兮 帝女靈魂兮魂兮

    恨聚神形 哀鳴啼血東溟 聲竭

    淚凝魂兮魂兮 怨聚神形

    誓鳴銜微木 何以不平

    旁白: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遊於東海,溺

    而不返,故為精衛,

    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END-

  • 5 # 今古雜誌

    “精衛填海”的故鄉,對照現代的地理位置,應該在今天河北省最南端的臨漳縣,與河南省最北端的安陽市相鄰;《山海經》中記載的“精衛填海”所在的故鄉“發鳩之山”,應當屬於當今太行山脈的一部分,在太行山南端。至於精衛所要填平的大海,當屬今天的渤海黃海等海域。《山海經.北山經》記載:“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紋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鵁。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上段文中“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句中的“漳水”應當是古時候存在的“漳水河”,其位置應當在今天河北省南部的臨漳縣,臨漳縣的西部即太行山脈,“流注於河”句中的“河”,應當就是指黃河。

    “精衛填海”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相傳炎帝神農在位之時,世間邪靈氾濫,危害人間,神農為尋找“驅邪仙草”,隻身前往崑崙山拜會西王母,在離開的這段時間,神農的小女兒女娃因貪玩前往東海戲水,死於狂傲的龍太子敖丙之手,雖然女娃死後得女媧娘娘相救獲以重生,並拜於媧皇宮門下,成為女媧娘娘的第二個關門弟子,但是,小女娃在戲水時被龍太子害死的那一時刻,即有一股沖天怨氣脫離肉身而去,並化為一隻紅爪、白喙、花頭的精衛鳥,立誓要填平東海,敖丙不死,怨氣不散,日日從西山銜來木頭石塊,填海不息……

    據傳,神農成就火雲洞三皇之一的“地皇”神位以後,也不忘時時忙著修行和煉丹,雖然有機會可以和小女兒再次相會,也沒能有時間時常照顧女兒,如果沒有女媧的照看,小女娃不知還會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因為女娃的復仇之心仍然存在,精衛鳥所立下的誓言仍在影響著女娃:東海不平,怨氣不散……

  • 6 # 新疆二娃子1

    《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古人頌揚善良願望和鍥而不捨精神的神話故事。

    相傳,太陽神炎帝的小女兒去東海邊遊玩,不斷掉進大海淹死了,她死後,靈魂化作一隻小鳥,叫做“精衛”,花頭、白嘴、紅足,長得活潑可愛,她被悲恨無情的海濤毀滅了自己,又想到別人也可能會被奪走年輕的生命,因此不斷地從西山銜來一條條小樹枝、一顆顆小石頭,丟進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她無休止地往來飛翔於西山和東海之間。

    精衛鍥而不捨的精神,善良的願望,宏偉的志向,受到人們的尊敬。晉代詩人陶淵明在詩中寫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熱烈讚揚精衛小鳥敢於向大海抗爭的悲壯戰鬥精神。後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鉅卓越的事業。

    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是他最鍾愛的女兒。炎帝不僅管太陽,還管五穀和藥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東海,指揮太陽昇起,直到太陽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時,女娃便獨自玩耍,她非常想讓父親帶她出去,到東海太陽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親忙於公事,總是不帶她去。這一天,女娃便一個人駕著一隻小船向東海太陽昇起的地方劃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風暴,像山一樣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兒,但卻不能用醫藥來使她死而復生,也只有獨自神傷嗟嘆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隻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又叫此鳥為“精衛”。

    精衛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鳩山上銜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回翔闃,悲鳴著,把石子樹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小鳥兒,算了吧,你這工作就幹一百萬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衛在高空答覆大海:“哪怕是幹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幹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終將把你填平!”

    “你為什麼這麼恨我呢?”

    “因為你奪去了我年輕的生命,你將來還會奪去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我要永無休止地幹下去,總有一天會把你填成平地。”

    精衛飛翔著、鳴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發鳩山去銜石子和樹枝。她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復飛翔,從不停息。後來,精衛和海燕結成了夫妻,生出許多小鳥,雌的像精衛,雄的像海燕。小精衛和她們的媽媽一樣,也去銜石填海。直到今天,她們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並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蹟,叫作“精衛誓水處”。

  • 7 # 李小議

    這個神話告訴我們人要心善,女娃淹死以後,冤氣深,女娃死了不服氣,變成了一隻鳥,名子叫精衛。精衛心底善良,為了不讓悲劇發生,立誓要填平東海,它每天從西山銜來木頭,石塊填海每天都很忙,它做的事傳到了神仙哪裡,神仙們也來幫忙,工程很大,最後歷史見證了一切……

  • 8 # 鄉下大胖子

    精衛填海是神話故事,出自於<山海經>,是根據<山海經>記述這種叫精衛的鳥,原來是炎帝寵愛的女兒,有一天她去東海玩,可是突然風暴來了,不幸溺亡,然後變成了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自己。

    精衛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取她的生命,因此,她一刻也不停的從山上銜石頭,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悲鳴著,把石頭和樹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精衛鍥而不捨的精神,善良的願望,宏偉的志向,受到了人們的尊敬。晉代詩人陶淵明在詩中寫到“精衛銜微木,將以之填滄海”熱烈的讚揚精衛小鳥敢於向大海抗爭的悲壯戰鬥精神。後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苦卓越的事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腎陽虛而且有前列腺增生怎樣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