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臧偉
-
2 # 一夢千年137728258
得道者即為聖人,聖人多了去了,春秋時代聖人就有幾百之多,後來也不少啊!當代那些得道高僧,道人都屬於聖人,不過是不問世事。要說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呢!百姓的死活與聖人無關自生自滅。
-
3 # 獨釣寒江雪xu
不太對,從明朝開始,皇帝就開始有點聖人的意思了。清朝是中國封建專制的巔峰,所以清朝的皇帝個個是聖人。明朝看皇帝個人自我認知,覺得自己還行的就是聖人,覺得自己差點的就不是。總得來說,把這些個聖人算上,中國差不多有20個聖人吧
-
4 # 莫吾知兮1
我不知道你說的五個半是誰,中國歷史上有聖人稱號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
至聖、文聖:孔子
元聖:周公
酒聖:杜康
法聖:商鞅
詩聖:杜甫
醫聖:張仲景、萬密齋[2]
書聖:王羲之、張芝、皇象、鍾繇、索靖
畫聖:吳道子
茶聖:陸羽
武聖:關羽、姜子牙
草聖:張旭、懷素
亞聖:孟子
科聖:張衡
商聖:范蠡
謀聖:鬼谷子
宗聖:曾子
復聖:顏回
述聖:子思
算聖:劉洪
史聖:司馬遷
樂聖:李龜年
棋聖:嚴子卿、馬綏明
詞聖:蘇軾
曲聖:關漢卿
藥聖:李時珍
兵聖:孫武
木聖:魯班、馬鈞
智聖:東方朔丶諸葛亮
劍聖:裴旻
塑聖(雕聖):楊惠之
字聖:倉頡
字(這裡的字指解字)聖:許慎
文(這裡的文指散文)聖:歐陽修
理聖:程頤
-
5 # 啤酒沒喝夠
有說三個半的,有說二個半的,現在又說五個半?!到底幾個半啊?幾個無所謂,倒是這半個都有人帶著玩,這半個是曾國藩吧。
不是還有句話嗎: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啥聖人?!死了都是土,剩下跪拜人。
-
6 # 影視剪輯夢工廠
中國歷史上只有五個半聖人,那半個是誰?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風雨,著名的歷史人物浩若星河。而這其中地位最高的,華人一般尊崇其為聖人。和普通的歷史名人以及偉人不一樣,聖人不止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展程序,還影響了後世每一個華人思想以及行為方式等方方面面。
第一個聖人是大禹。他對中國的影響並不是思想這一塊,當年的大禹治水在中國可謂人盡皆知。倘若沒有大禹花13年治除水患後劃分天下為九州,如今我們的華夏大地不知將成為什麼模樣。因此,大禹對中國疆域早前的安定起了很大作用,其也被後世譽為“維禹之功,九州攸同”。
第二個聖人自然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孔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對華人的影響主要在思想這一塊。經過長達2000多年封建儒家思想的浸淫,孔子當年的那套思維已經深深鐫刻在了每一個華人的基因裡。
即便是高度現代化,且封建王朝覆滅百餘年的當代,儒家思想也時刻體現在中國社會各個階層領域。譬如重男輕女,中庸之道,都是當年儒家留下的產物。
第三個聖人即道家的老子。道家作為古代唯一一個能和儒家平分秋色的思想流派。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尤其是其提倡的“無為”世界觀和《道德經》,也被後世不少國學大師封為圭臬。並且孔子當年還曾向老子求教,受益良多,魯迅先生還給出如此評價——“不讀老子,不解中國文化”。
第四個聖人乃是王陽明。同樣是一位著名思想家。同時,他還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唯心論的一批學者,其“心學”的成果不止影響了華人,還在海外廣為流傳。某種意義上說,王陽明的“心學”算是華人自己的第一場啟蒙運動。
不過,由於王陽明的“心學”依舊依附於強大的封建皇權構架之上,其最後也沒發展成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革命。但不可否認的是,王陽明教會了華人如何認識自己內心和外界的關係。
第五個聖人是周公。他是中國封建禮制的締造者。後來孔子的儒家思想裡一直想要復原的禮制盛景,就是當年周公那會的社會狀況。周公雖然沒有創造思想,但他給華人制定了禮儀和秩序。這些禮儀和秩序後來孕育出了儒家封建思想和社會體系,如果將孔子視為聖人,那周公必將是聖人中的至聖。
最後這半個是誰呢?其便是一生爭議不斷的曾國藩。作為晚清時期湘軍的締造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在識人用人這塊相當有水準,還給後世留下了無數識人的方法。同時,在規範自身和家人德行,培養家風這一塊,曾國藩也是一把好手。他也不吝賜教,將方法寫成《曾國藩家書》,啟迪了後世百年。
為何說他是半個聖人呢?這也和他自身的爭議有關。按國學大師章太炎的說法,曾國藩這個人“譽之則為聖賢、讞之則為元兇”。聖賢的這塊前面已經說過了,之所以說他還是元兇,主要詬病其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的濫殺無辜。因為手段決絕,不留餘地,他也被稱之為“曾剃頭”。
正是基於此,譭譽參半的曾國藩成了半個聖人,直到今天,關於他的爭議仍未平息。其實,這才是聖人真正的模樣,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歷史上大部分偉人都是存在爭議的,畢竟人是一種複雜的生物。
-
7 # 永年小胖
首先這些“聖人”的要求還是很高的,他們的重要前提是決定了一個時代的變化。
第一位,大禹。
作為聖人之中年代最為久遠的人,大禹的功績也是相當高的,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讓人明白了什麼叫做帝王的氣質,作為一位優秀的帝王,那就要好好帶領群眾改變天下,大禹成功做到了。
第二位,老子。
老子本名李耳,算得上是這幾位聖人之中最為神秘的一位,他筆下的《道德經》直到今天都是無數人奉行的經典,到了最後騎著牛遠行,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因此便是給予了人們很多的想象,畢竟將自己書寫的思想影響著後人,這也是一種莫大的成就。
第三位,孔子。
孔子本名孔丘,大概是這幾位聖人之中影響最大的一位,在孔子名望巔峰的時期,人們還將拜孔子為師當作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想來作為一位老師,這一定算得上是最令人驕傲的事。
第四位,王守仁。
王守仁作為心學的集大成者,用今天的話來說,他就是號召著人們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對一切事物要有著鮮明的認知,畢竟一個人思想一旦有了很大的盲從木九十一件很可怕的事。
第五位,周公。
周公被稱作“元聖”,他提出的帝王分封制,嫡長子繼承自和井田制,在歷史上的影響非常大,直到清朝這些制度都還在被使用,因此將周公稱作一句老祖宗規矩創始人,是絲毫不為過的。
只不過這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製,是不是每個朝代都有用,那可就不一定了。
而那所謂的半位,便是清朝的名臣——曾國藩,然而他為什麼被稱作是半位呢?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在歷史上的曾國藩,是一個褒貶不一的人,誇他的人說是他是清朝最有牌面的大臣,一位優秀的官僚該有的優點,曾國藩都有,但不認同他的人便是覺得他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還被人冠以“曾剃頭”的名號。
後者的觀點,並不是不對,曾國藩在對天平天國的運動中,確實是一個特別“鷹派”的人,就連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福,都被曾國藩的手下沈葆楨處於凌遲,因此曾國藩的手腕,將其稱之一句狠辣是絲毫不過分的。
然而不能否認的是,曾國藩站在清朝的立場上,他的所作所為有沒有錯誤呢?嚴格來說並沒有,當時天平天國作為一個反清的團體,曾國藩只是做到了他該做的,除此之外,曾國藩可以說是一個沒有黑點的人,不論是為人還是為官,足以稱得上兢兢業業。
不難看出,曾國藩如果不是涉及到了對太平天國的戰爭,他的官場生涯,足以在歷史上都稱得上優秀。
-
8 # 逆川爻
成聖有多難?
你的問題就已經很明顯了,中國上下五千年,就出了五個半聖人。
這裡的聖,指的是大思想家,什麼詩聖杜甫茶聖陸羽之類的都不算。
那成聖到底有多難?我個人理解,就一句話:可以為萬世師。
具體講,就是自己開創一門邏輯思想和現有門類有明顯區別的學問,並且發揚光大,對後世行為準則有重大影響。
所以說,中國中國五大聖人,指的是影響中國最深遠的五位思想家,他們分別是:道家創始人老子、儒家創始人孔子、兵家集大成者孫子、墨家創始人墨子、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
這五位至聖有多牛,還用解釋嗎?
孟子這麼牛,也只得到了一個亞聖的尊稱,半個聖人就是指孟子。
王陽明創立了心學,足以影響後世,日本人說“願為青藤門下狗”“一生俯首拜陽明”。他提出的“知行合一”到現在都是做學問做事的最高準則。可就這,也只能被稱為完人——當然也有將王陽明列為聖人的,這個有爭議,但如果你說中國五個半聖人,那這裡面沒有王陽明。
-
9 # 寒江叟
聖人便寥寥可數,千年來也只出過五個半而已。
第一個是墨家的聖人大禹
大禹是黃帝的玄孫,父親鯀被堯封在崇。堯時期,中原洪水氾濫造成水患,百姓愁苦不堪。堯便讓鯀去治水,鯀使用了障水法,初始頗有效果。結果時間長了之後水越來越高漫過河堤,水患還是沒能被平息,便改命禹去治水。禹幹得那是盡心盡力,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成功的治理好了洪水。舜因此十分欣賞他。在位三十三年後,正式把位置讓給了禹,禹一直以來都十分受人尊敬。甚至成為與上古傳說時代出現的伏羲、黃帝並肩的賢聖帝王,聖人這個名號便也逐漸加上,歷代帝王都會去祭奠他。春秋時期的季札評價說: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修之?
第二位是元聖周公
周公是因著采邑在周,本名應該叫姬旦。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個兒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姬昌還在的時候周公十分孝順。後來姬發登基,他又經常輔佐哥哥,處理很多政務。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尚且年幼,全靠周公攝政。無奈有人不服,結果聯合殷的貴族造反了,周公親自東征平定叛亂。此外他還有很多功績,比如說禮樂,比如說指定西周典章制度。《尚書大傳》中概括了他一生的功績: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作為一個比較全能的人,他從春秋以來一直被歷代統治者和學者視為聖人。第三位便是孔子了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出於儒家在中國數千年中的地位,其思想還對世界又深遠的影響,孔子的名聲比其他幾位聖人都要大。而孔子不光死後被尊為聖人,在世的時候便被奉為天縱之聖,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的人。他的地位自然不用說,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曾說孔子是中國文化的中心,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第四位道家的大聖老子
老子與孔子是同一時代人物,孔子都曾入周向他問禮。老子的思想更是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位列世界文化名人,其傳世作品《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孔子當年問禮後曾道: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第五位王陽明
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可同時在兩個方面臻於極致的卻寥寥無幾。王陽明正是這麼一個人,他是明代憑藉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也是心血的集大成者。他反對盲目服從封建的倫理道德,強調個人的能動性,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方法論有著重大的意義。陽明心學更影響巨大,最明顯的便是對日本北韓的影響,因此王陽明也被奉為聖人。
最後半個聖人曾國藩
曾國藩生於晚清的他曾力挽狂瀾,為人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其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他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因此也符合聖的標準。
-
10 # 摯愛多多1
回答一下,個人見解,觀點有不同的,可探討:
之所以被公認為聖人,就是在某一領域取得了後人無法超越的成就,題主說千年來只有5個半聖人,是片面的,中華五千年,在360行裡,行行都有聖人,先說十幾個:文聖孔子,武聖姜子牙,道聖老子,元聖周公,謀聖鬼谷子,兵聖孫子,畫聖吳道子,詩聖杜甫,劍聖李白的師傅裴旻,醫聖李時珍,詞聖蘇東坡,書聖王羲之,心聖王陽明,器聖魯班,茶聖陸羽,半個聖人是曾國潘。。。。。。諸葛亮,關羽,岳飛,孟子,莊子,。。。。。都是聖人。
最為熟知的五個半聖人當是:文聖孔子,武聖關羽,道聖老子,兵聖孫子,心學王陽明,半個聖人曾國潘。
比如武聖就有三人:姜子牙,岳飛,關羽。第一代武聖是姜子牙,後來有了岳飛在明朝成為武聖,清朝康熙因岳飛打的是他老祖宗,才封的關羽為武聖。
回覆列表
古人云:“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君子,德才兼備乃聖人也”。縱觀古今中外,聖人屈指可數。世人對於聖人的評判標準:立德、立功、立言。不過,中華五千年當中確實有這麼五個半人可以稱得上是聖人,還有半個被後人爭議不斷。
萬世師表:孔子
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提倡“仁義”、“禮樂”和“政治教化”。
孔子幼年喪父,少年喪母,如此境遇,他還能有這番成就,用個現用網路詞來形容孔子簡直是勵志本身。孔子出生於春秋時期,關於孔子的傳說也有不少。有人說他出生時其母曾經夢見麒麟,還有傳說孔子是在孔母沐浴時所生。不論哪個版本都不影響孔子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
孔子一生修著很多經典書籍,包括《書》《禮》《樂》《春秋》等。他23歲開始收門徒講學,一生帶領門徒周遊列國,四處講學,留下的儒家經典語錄《論語》。孔子的思想遠播海外,國外有不少國家建立孔子學院並學習儒家文化,以表對孔子的敬重。美國詩人愛默生說:“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論語》中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他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成為全世界的典範。孔子的思想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至誠”述聖:孔伋
孔伋字子思,是“萬世師表”孔子的孫子。他的父親孔鯉英年早逝,孔伋常年跟隨孔子,所以孔伋深受爺爺孔子的影響。其實孔伋的老師不是孔子,而是孔子的愛徒曾參(曾子)。相傳,孔子當年特意將孫子孔伋託付於曾參。曾參又將畢生所學傳授於孔伋。
孔伋也不負眾望,他的思想具有神秘特色,他在儒家學派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提倡“誠”,創作的《中庸》二十四章說:"至誠如神"。孔伋認為人只要達到“至誠”的狀態,便具有無比神奇的威力,這也是典型的唯心主義思想。北宋徽宗年間,子思的儒學學說不僅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元朝也佔據重要地位。所以孔伋也由北宋被追封的"沂水侯"一直延續到元朝被追封為"述聖公"。
亞聖:孟子
“孟母三遷”是歷史上最為熟知的故事,可見孟母為兒子成才用心良苦。孟子早年一直受教於他的母親,由於資質聰慧孟母的深知的知識儲備無法滿足孟子的需求,才讓孟子離家求學。
孟子拜師於子思門徒,繼承了孔子的“以德治國”的思想,發展“仁政”學說,並且以“仁政”作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孔孟之道”“思孟學說”,後人常把孟子和孔子和子思說在一起,可見孟子在發揚儒學經典的道路上地位十分重要。
孟子將仁、義、禮、智列入道德規範標準。他認為"仁、義、禮、智"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東西,不是從客觀存在著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孟子和孔子的不同是,他主張“民貴君輕”。他認為,人人都可為堯舜,君王不孝也可以被罷免。
大道聖仙:老子
老子被稱為道家宗師,著有《道德經》。老子說:“聖人恆無心,以百姓心為心”。眾所周知,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曾經多次拜會過老子。不能說孔子師從老子,但是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認為老子算得上孔子的老師。
就像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對於孔子問禮與老子之事,《莊子》和《史記》都有記載。而且黃河下游與長江中下游地區還有不少石像也能證明孔子確實和老子多次進行文學交流。其實老子也曾積極宣揚謙虛好學、尊老敬賢的傳統美德。老子時代沒有道教,他也不是道教創始人,但確是道家鼻祖。他主張“無為而治”,遵循“自然規律”。
老子的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老子在《道德經》中明確闡述自己對“道”“德”“仁”“義”“禮”的看法。人有高矮之分,品也有高下之分。“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他認為禮是萬亂之首,是忠信不足所至。人應該摒棄浮華的惡習,遵循樸實敦厚的自然。
心學智聖:王陽明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和軍事家。
王守仁家世顯赫,年少有為。王守仁的父親在他九歲時高中,步入仕途,所以王守仁自幼出生書香門第,耳濡目染,雖然五歲歲以後才會言語卻滿腹詩書。十四五歲就研究兵法,對於義軍平定頗有見解,小小年紀多次上書皇帝。之後,王守仁也多次立下平叛之功。世宗即位以後王守仁加官晉爵。生逢亂世,仕途不順,王守仁也沒有抱怨。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守仁五十幾歲辭官後在紹興一帶建立書院,專注講學。王守仁的“心學”其實也是儒學的一個派別。他認為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強調“知”重視“行”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論,二者不分不離,相輔相成。
“逆襲”聖人:曾國藩
曾國藩是曾參的後代,晚清四大重臣之一,他還是李鴻章的老師。他一生著寫《挺經》,記錄並總結自己為官之道,汲取百家精髓練就氣定神清的至高精神境界。編纂的《經史百家雜鈔》,也對後世有很深遠影響。
曾國藩一生立功不多,立言無數,頗受後人尊重。他資質平庸,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雖不曾像王陽明那樣自創學派,但也靠不懈努力逆襲人生。曾國藩的一生堪稱勵志教科書。
如果說聖人需“立功,立德,立言”,功與名曾國藩是淡泊的,他說:“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他還說“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國藩的粉絲不乏梁啟超、陳獨秀等大人物。不過曾國藩這“半個聖人”的稱號至今仍一直爭議不斷,因為他平定太平天國雖然立功,卻也殺人無數,不少無辜百姓受到牽連。所以曾國藩頂多算得上半個聖人。
君子易得,聖人難當。縱觀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能稱得上聖人的的人都是德高望重,大禮、大智慧的人。 古今聖人的出現是給世人“授業、解惑”的。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藉助聖人的言論,學習聖人的精神,同樣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