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阮小七街拍

    周野芒版的林沖和丁海峰的武松。(個人覺得這個版本最經典了)

    先說周野芒的林沖,按理說我們今天的林沖扮演者都不符合原文,因為林沖豹頭環眼,燕頷虎鬚,現在的扮演者哪個像?但是一想到林沖我就想起了周野芒的扮相,那種林沖身上由內到外的畏首畏尾(換句話說就是窩囊)讓周野芒老師表現的淋漓盡致。新版的沒看過,所以還是不評論了,不過我看過武松,新版的武松不如老版的丁海峰,武松是一個相對來講沉穩的人,丁海峰的扮演可以看的出來,但是新版的沒有那種氣質。

    不過我看現階段每一個版本都拍不出水滸的精髓。因為每個版本都要顧及全體電視觀眾感受和現代道德觀念,不斷地洗白水滸人物的暴力行為,把人物反而洗得蒼白了

  • 2 # 行之觀察

    這個題目太好了!

    先直接答題:

    再來說版本:

    關於水滸相關題材的系列影視作品很多,從結構、篇幅、劇情、敘事········各方面來論,具有可比性的,以時間為軸,我認為至少應該有如下三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1983年首播,由山東電視臺拍攝的水滸版本,後來又被叫做“人物誌水滸”,下文同此稱謂。

    第三個版本:2011年首播,由鞠覺亮執導,張涵予、胡東、陳龍等主演的版本,經常被叫做“新水滸”,下文同此稱謂。

    我的對比方法:

    當然,每一部作品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有的版本敘事結構上有瑕疵

    有的版本對白方面有缺陷

    有的版本視覺比較出彩

    有的版本動畫更價炫酷

    ······

    如果按所謂“專業”、“科班”地去對比評估各個版本,那就需要從編劇、攝影、道具到對白、舞美等各個方面去分類、分項地打分,然後再做加權測算才能得出一個看似專業的估值,然並卵,沒有什麼意義。

    我看待這些影視作品的原則很單純,就是三個字:沉浸感

    再怎麼複雜的專業名詞兒,最終都要歸結到觀影體驗,對於體驗的衡量標準那就是觀眾的“沉浸感”。3D電影、4D電影、環幕影院、VR······這些新技術新硬體它們的發展方向不就是為了提高體驗的沉浸感而去的嗎?不只是影視作品,未來商業新零售打造所謂的“智慧商圈”,強調的也是深度體驗,發展方向不乏沉浸式商業、浸入式商業的定位描述。

    我的對比感受:

    新三國首播時我曾特意去對比過三個橋段:

    關羽溫酒斬華雄

    諸葛亮舌戰群儒

    長坂坡之戰

    看罷之後,我就絕了對新三國的念想,也是因為實在看不下去。

    新水滸首播時更是如此,我主要對比的是如下幾集:

    林沖夜奔

    武松醉打蔣門神

    燕青打擂

    夜色悽惶、大雪四沉,

    林教頭於無邊風雪之中挑一杆纓槍,瑀瑀而行。

    天地如煞,背影撩人!

    那光景確實令我感到了透骨的涼意

    再看到林沖打酒歸來,興起舞槍之時

    一句“好雪啊”,豪氣干雲

    早忘了江湖浩淼,身家無寄。

    看罷以上幾個對比片段之後,再看新水滸基本就是硬著頭皮在看了。

  • 3 # 嘉興微同城

    你喜歡哪一部水滸系列的影視劇?為什麼?

    1998年,經典電視劇有很多。TBV推出了《鹿鼎記》陳小春版、《陀槍師姐》、《烈火雄心》古天樂版。亞視推出了《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央視推出了《水滸傳》。還有那部萬人空巷的《還珠格格》。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水滸傳》,而且在所有已拍的《水滸傳》版本中,最喜歡的還是98年的版本。為什麼?小時候喜歡是因為“好看”,長大了喜歡是因為“佩服”。

    1998年,演藝圈還沒有現在這麼浮躁。沒有流量明星,沒有網紅也沒有那麼多不是專業人士所拍的電影電視劇。那時,演員真的是演員,歌手真的是歌手,主持人真的是主持人,唱二人轉的真的會絕活。

    好的電視劇演職人員陣容強大而且專業

    98版《水滸傳》還獲得了當年的金鷹獎和飛天獎,對了,那會的獎真的是評出來的,而不是投票出來的。這部《水滸傳》整整拍了3年,後期製作又花了8個月。導演張紹林,李雪健(宋江)、周野芒(林沖)、臧金生(魯智深)、丁海峰(武松)、趙小銳(李逵)領銜主演,個個都是老戲骨。為了追求打鬥的精彩性,還邀請了香港的武術指導,這在當時的國內電視劇中是絕無僅有的。這位武術指導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和平。

    張紹林為了讓編劇楊爭光和冉平專心致志的創作,直接把他們“軟禁”到了秦皇島,還不讓他們跟外界接觸。在秦皇島兩人人生地不熟,每天要做的就是吃飯、睡覺、寫作。

    演員敬業的故事

    臧金生當年試戲魯智深的時候,被導演張紹林拒絕了,理由是他的體重不達標,只有170斤,不符合書中魯智深的肥胖形象。臧金生當即立下軍令狀,說給他兩個月時間,肯定能達到導演的要求。增肥期間,他水都不喝只喝奶粉、啤酒,每天吃20個雞蛋,就這樣,兩月他的體重增加到了260斤。大家都知道這對演員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但為了塑造好這個角色,臧金生無怨無悔。現在某些年輕演員為了角色頭髮都不肯剃,敬業精神堪憂。這就是經典為什麼能成為經典的原因,而被吐槽的永遠會被吐槽。

    劇中所有的“梁山好漢”在開拍前三個月開始集訓。劇組專門配備了健身器材和場地給演員們練力量,練肌肉,增塊頭。男演員都要增肥,女演員則需要保持質樸感。臧金生為了保持體重,特意準備了一個小爐子,私底下自己給自己加餐。這片酬都沒拿到就投資了這麼多伙食費,真的是拼了。

    劇中潘金蓮的扮演者王思懿在劇中學會了做“炊餅”以至於後來劇組中的饅頭都是她做的。拍攝武打戲時,演員們也是親自上陣,嚴格按照袁和平的要求做動作,以至於演員們經常受傷。現在的仙俠劇中演員只要做做動作,全部是後期特效,這些花拳繡腿看起來實在是無趣的很,但也說的過去,神仙打架麼自然不能和凡人那樣。至於真的需要一些對打動作的時候也都是遠景(大家懂得)。

    宋江的扮演者李雪健老師是山東人,當《水滸傳》播出後,他那段時間連山東老家都不敢回。很多山東老鄉比較耿直,他們把宋江接受招安害死這麼多梁山好漢的罪過歸到了李雪健老師身上。說只要他回山東,必須要揍他一頓出出氣。這和《還珠格格》中容嬤嬤的飾演者李明啟老師的遭遇如出一轍。哦對了,李明啟老師在《水滸傳》中還飾演了王婆。什麼叫把角色演的深入人心?這大概就是了。

    這部《水滸傳》中還有16位國家一級演員。他們分別是李雪健(宋江)、臧金生(魯智深)、寧曉志(吳用)、翟乃社(楊志)、王全有(陸謙)、洪劍濤(高衙內)、李強(西門慶)、李琦(牛二)、李明啟(王婆)、林連昆(蔡京)、胡慶士(梁中書)、啜二勇(張文遠)、雷恪生(童貫)、德力格爾(蔣門神)、唐國強(蘇軾)、宋文華(武大郎)。劇中大部分的反派都是由國家一級演員飾演,這在電視劇的製作史上也算是空前了。

    如此精細製作的電視劇自然成為當年的爆款,以至於11年後的今天,依舊是一部讓人拍案叫絕的經典影視劇。

  • 4 # 貳讀

    李雪健版《水滸傳》。

    所有演員演技線上就不說了,服裝道具的考究也不說了,單看高俅發跡的開篇,就瞬間把我拉回到了宋朝。

    這個代入感真是太強了。開頭3分鐘之內,都是這古樸的畫面,一點點把人拉進來。

    而且突出的顯示了宋朝的繁盛。汴河橋頭的熱鬧場景,也符合當時的情況。

    當然,本篇也不是談畫面,而是讓我聽到一次就震撼的無以復加的背景音樂。

    高俅捱打的時候,背景樂節奏一陣快似一陣,當嗩吶聲響起來的時候,整個人汗毛都豎起來了。

    聽完後整個都炸了。這簡直太爽了。激情澎湃,酣暢淋漓。

    除此外,武松醉打蔣門神的時候,這視覺聽覺,也真是享受,似乎懲戒惡霸,就該是這個樣子。

    直被奉為經典。

    而到林沖風雪山神廟,殺了陸謙之後,那場景加音樂,又令人唏噓不已。

    頗有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傷。

    真的需要膜拜一番趙季平老師。

    還有很多,有專欄,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感謝閱讀。

  • 5 # 知小乎

    對於我來說,應該是《水滸後傳》了,也叫《拭血問劍》從名字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水滸傳》。雖然,《水滸後傳》和《水滸傳》之間存在聯絡,也借用了《水滸傳》中的幾個人物,但是,它講的是他們的後代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比如說,西門慶的兒子西門金哥(吳京演的)、楊志的女兒若男、宋江的兒子宋士駿等等這些人才是主角。另外,我非常喜歡《水滸後傳》的片尾曲,歌名叫做《背叛情歌》,我覺得和這這部電視劇很配。

  • 6 # 月影人文攝影

    我還是比較喜歡央視版的《水滸傳》,這版的演員選得特別好,把梁山的好漢演活了。比如李雪健的宋江,周野芒的林沖,丁海峰的武松,臧金生的魯智深,趙小銳的李逵,王思懿的潘金蓮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這版的演員的形象比較符合原著中的人物,據說為了拍好《水滸傳》,導演要求劇中的飾演梁山好漢的演員們在開拍前三個月都需要集訓健身,劇組專門製備了健身器材和健身房,讓演員們增塊頭、練肌肉。而魯智深的扮演者臧金生原本體重只有170斤,為了塑造好形象,他每天吃20個雞蛋,增重到260斤。武松的演員丁海峰原本不會武術,為此專門進行了武術訓練,為了拍攝好武松景陽岡上打虎這場戲,丁海峰不惜和真老虎演對手戲;而趙小銳飾演的李逵殺虎為母報仇那場戲,也是和真老虎對練,劇組更是為此為兩位演員各投保十萬元開拍打虎戲。這部劇動作設計當時是聘請了功夫電影著名的武術指導、人稱“天下第一武指”“八爺”的袁和平先生,而著名的武術指導趙箭是該劇的動作導演。這部戲的無論是文戲還是武戲都很精彩。在拍攝過程中武打戲很多,演員經常都會受傷。觀眾看到的十幾分鐘的戲,可能要拍上半個多月。尤其是武打,一個動作經常要拍上幾十遍。那時演員也都是親自上陣,除非是特別危險的動作才用替身。而且這部劇當時央視還專門請了著名評書藝術家田連元先生作藝術顧問,並且邀請他到梁山石碣村實地考察拍攝地形,可以說央視是下了本錢和精力的。

    而各位演員也是盡心盡力,施展自己精湛的演技,有的雖然第一次拍戲,但是努力向劇組的演員學習,邊學邊拍,把梁山中的人物都給演活了。比如時遷的演員孟耿成先生,本身就是武術冠軍,利用自己的特點把進遷這個人物演得栩栩如生,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扮演潘金蓮的王思懿為了配合武大郎演好戲,更是在劇中學會了一門做麵食的手藝,以至於後來整個劇組的饅頭都是她蒸的。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宋江,把宋江那種心求安穩,一心向朝廷的忠君思想演繹得出神入化,也讓我第一次恨這個人物,因為他把梁山帶上不歸路。臧金生的魯智深從外形、神態都比較接近原著,包括只出場一集的鎮關西,大腹便便,一臉兇像,很符合人們想象中的形象。那個時候的演員真是很憑演技,憑自己的努力,用心去演好每一個角色,這種敬業的態度令人敬佩。所以說,央視版的這部《水滸傳》無論從化妝、人物造型、演員遴選、劇情推動上,不愧是一部製作精良的經典劇。

    唯一吐槽的是,這部戲把武松的戲拖得太長了,武家的戲基本佔了十多集,全集是43集,它就佔去了四分之一。

  • 7 # 半知先生

    說實話,我還是最喜歡我還是孩子的時候看的那部80版的水滸傳。

    記得那個時候剛出來的時候不叫《水滸傳》,而是先叫《武松》。然後後面陸續出了《魯智深》、《林沖》、《晁蓋》、《宋江》、《李逵》、《顧大嫂》,然後彙總成為接近全書的《水滸傳》,又叫山東版水滸傳。

    其實我發現當年的水滸傳的這種拍法跟現在的漫威的電影有些類似。每一個英雄先出單獨的故事,然後故事與故事之間有穿插,所以到今天我還是印象很深。

    當然如果從拍攝質量和道具,場景上去看也許80版的水滸不是最好的,但在那個時候就用這種方法來講述一個宏大的故事,想想還很有點兒意思,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不管是條件限制還是本身就是如此策劃的,總之這樣的展現方式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其實想想,是不是也算是超前的符合了現代人的欣賞方式呢?

  • 8 # 東話婷婷

    98版《水滸傳》

    故事情節環環相扣,實力演繹真情流露

    在敘事塑人的同時傳達出微言大義,足以證明本劇不止於一部給人看過便忘的文化快餐,而略具藝術大製作的氣度格局。這主要在於濃重而深刻的展現了悲劇結局,營造了英雄末路、無力迴天的悲涼氣氛,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歷史和人生、文學與電影、娛樂與思想的統一。

    導演對故事情節的深入描繪

    為了打造出故事的真實性,前前後後是有眾多人物付出的心血積累出來的。導演張紹林為了讓編劇楊爭光和冉平專心致志的創作,直接把他們“軟禁”到了秦皇島,還不讓他們跟外界接觸。在秦皇島兩人人生地不熟,每天要做的就是吃飯、睡覺、寫作。正事有了這份對劇本的投入,才有了我們所喜愛的經典劇照問世。

    選角更加貼近原著

    老《水滸》要選的角色,不一定是清一色的美女帥哥,但是一定要極具人物特點,無論是長相還是性格。所以演員是否符合原著,身上是否有江湖氣,外形條件是否匹配,就成了選角最重要的事情。

    比如扮演武松的丁海峰。雖然他當時剛剛出道,但劇組還是大膽啟用了他,很大程度上就是考慮到他一身肌肉的形象,再加上一身正氣的氣質,非常適合扮演武松。臧金生當年試戲魯智深的時候,被導演張紹林拒絕了,理由是他的體重不達標,只有170斤,不符合書中魯智深的肥胖形象。臧金生當即立下軍令狀,說給他兩個月時間,肯定能達到導演的要求。增肥期間,他水都不喝只喝奶粉、啤酒,每天吃20個雞蛋,就這樣,兩月他的體重增加到了260斤,等等還有很多群演為了展現故事的真實性,每天都被導演要求健身,只為更好展現出梁山好漢的勇猛。

  • 9 # 星七天

    喜歡張涵予演宋江版的。

    這部劇應該是在11年開播的,當時這部劇很火,打破了原先水滸傳的常態,增加了許多現代的元素,從服裝、選景到演員的挑選都很細心。之前看過98版的水滸傳,雖然越久的越經典,但是對於情節、背景個人還是喜歡比較偏現代化的,人物的表現也更形象、生動富有現代意義上的色彩。

  • 10 # 剁手屆的鄧紫棋

    林正英的鬼片的一個特點是情,這個情貫穿每部電影這也是林氏電影和其他純粹以嚇人為主的恐怖電影的區別。情節由情感帶 動,情動則意動,意動則念動,惡念為鬼神所用,所以林氏電影中鬼的出現頗合華人對鬼神警人的傳統觀念,因而就顯的真實,真實的恐怖是最讓人害怕的 ,這種恐懼直達人們的心底。這是林正英最為成功之處,他善於利用民族血液中潛藏的懼怕來製造懼怕,這種手段很是高明,恐怕也是所有成功的恐怖電影的最成功之處。

    《殭屍道長Ⅱ》,是由導演吳錦源、李慧珠執導,演員林正英、林文龍、楊恭如主演,香港亞洲電視1996年拍攝的電視劇,是《殭屍道長》續集,共50集,於1996年10月7日至1996年12月13日在亞洲電視本港臺首播。該劇以六個單元連貫而成,故事圍繞神、妖、人、鬼、仙的主題,是一出集武打、搞笑、溫情的劇集,在製作上該劇加插了電腦特技,帶給觀眾視覺立體感。亞視推出的這個電視劇在臺灣和香港播出時收視率連創記錄,重播多次。

    亞洲電視首創的《殭屍道長》播出後,廣受觀眾歡迎,續集由監製蕭鍵鏗再接再厲拍攝《殭屍道長II》,劇中以六個單元連貫而成,故事圍繞神、妖、人、鬼、仙而著筆。是一出集武打、搞笑、溫情的驚慄劇,此外,劇中還加插了電腦特技,帶給觀眾視覺立體感,這是電視史上前所未有的。《殭屍道長II》依然由正牌道長林正英擔綱演出,參與的演員還有林文龍、商天娥、孟海、文頌嫻、黎淑賢、楊恭如、尹天照、陶安仁、鄭柏林、宗揚、程東、姜皓文、李小惠、龍貫天、黃寶欣、黃韻材等。

    第一至第五集 : 頭五集交待各角色的背景及以厲鬼騷擾歡得樓(這成為日後劇情進入靈界的引線).第六至第十集:第六集交待展鵬和如珠被厲鬼冷翠殺死,及後四集著重於展鵬和如珠在靈界的遭遇和人鬼聯絡第;十一至第二十集 : 交待展鵬和如珠的感情開始萌芽,以及二兩和麗群接觸展鵬而發生的種種劇情.九如,初八和阿良的劇情也在此交待.麥漢龍的陰謀終於畢露,他以罌粟製造藥品發售,令服用者上癮而需要不斷購買,連唐老太和麗群也受害;第二十一至三十集 : 故事進入最後階段.唐老太死後,麥漢龍進佔整個唐家,麗群為與展鵬再續前緣而多次試圖自盡.麥漢龍知道展鵬及如珠的鬼魂後,試圖將他們消滅.最後在各人的努力下,麥漢龍終於大勢已去,但他自殺後化成了九世輪迴的厲鬼,並向眾人報復。

    大結局 : 麥漢龍殺盡唐家老輩,並控制麗群肉身,意圖殺二兩、唐展鵬等人,其後他化成夢魘進入麗群的夢境,唐展鵬和如珠為喚醒麗群而在她夢境與麥漢龍對抗,千鈞一髮之間麗群醒來,將麥漢龍迫出夢境.正當麥漢龍敗走之際,卻把握到閃電的一刻,將唐展鵬擊剩一魄.此刻,綺紅出現,向麥漢龍表達情意,麥漢龍怨氣盡消,與綺紅一同消散.唐展鵬魂魄被鬼王捉到,如珠捨身營救展鵬打動了鬼王,展鵬終能與如珠重聚.麗群徘徊生死之間,展鵬對她作最後的勸告,麗群終於醒悟,並與展鵬作最後的訣別。

    本片以人性作為主導,正如本片的一段對白,看不見的東西固然可怕,但人心不是更可怕嗎?本片上半部的情節都是表達一些看不到的東西,當中一場是梁廣聽到一女人的歌聲,他隨著歌聲步至一條漆黑的長走廊,他在長走廊內走過的每一個空間都伴隨著歌聲而行,他亦步亦趨的向前行歌聲就在此刻停下,換來是一女人穿著高跟鞋的踏地聲,幽暗的環境下隱約見到穿著旗袍的女人出現,馬上令長走廊更添一份寒氣。在黑暗中看不見摸不到的情況下你又會想些什麼?而本片的下半部是描述人心的部分,也有一些令人難忘的情節,當梁廣在一斗室與小芙蓉相處的時刻,看見兩人慢慢的靠近的那一剎,是可喜但亦可悲,喜的是小芙蓉不管眼前的是誰只需要的是失去的愛,悲的是她泛起的淚光又代表著什麼?她的眼淚是為誰而流?很令人細味的一場戲。

    殭屍道長是一部以神鬼說為題材的影片,殭屍道長是指用專用的道家茅山術來控制殭屍的道士。1997年底,原擬再為亞視拍《殭屍道長Ⅲ》,但當時被告知已患肝癌,使拍攝終止,併成為他的遺願。有傳言他患肝癌是因為長時期酗酒,但這只是一個傳言。而他一生沒拍過愛情文藝片,亦成為他最遺憾的事。他所參予的最後一部電視劇是與徐錦江、劉松仁共同拍攝的"一枝花和尚"(新水滸傳),在劇中他飾演威風凜凜的白英奇元帥。1997年11月8日,林正英在聖德勒撒醫院與世長辭,終年45歲。女朋友苑瓊丹當時亦陪伴在旁。該部影片1995年獲亞洲電視以百萬高薪禮聘演出電視劇《殭屍道長》。這套電視劇為亞視贏得高收視,亦被視為導航林正英影途的起死回生之作。林正英只拍了殭屍道長1、2,在準備拍《殭屍道長3》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亞視為了紀念他,就拍了《我和殭屍有個約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住在鄉下種地,我每月給他們五千塊,為什麼老公要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