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藝個寶屋

    雍正是否弒兄殺弟?雍正繼承皇位之日,就面臨著兄弟們的不滿和挑戰。康熙崩逝的噩耗傳出,京城九門關閉6天,諸王非得令旨不得進入大內。箭在弦上,形勢緊張。當時年滿20歲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禔、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佑、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禩、十二弟允祹、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禎、十五弟允偶、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

    大阿哥允禔,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允已成為一隻不見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貝子禮殯葬。

    二阿哥即廢太子允礽,被禁錮在鹹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允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允死去。

    三阿哥允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後,以“允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允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允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允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

    五弟允祺,康熙親征噶爾丹時,曾領正黃旗大營,後被封為恆親王。允祺沒有結黨,也沒有爭儲。雍正即位後,藉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

    六弟允祚,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七弟允佑,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誇他:“心好,舉止和藹可親。”康熙親征葛爾丹時,命允佑領鑲黃旗大營。18歲,被封為貝勒;29歲,晉淳郡王。八年,卒。

    八弟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廢也,允謀繼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繼位後,視允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允心裡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允為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這話傳到雍正那裡,命將允福晉趕回孃家。不久,藉故命允在太廟前跪一晝夜。後命削允王爵,高牆圈禁,改其名為“阿其那”。“阿其那”一詞,學者解釋有所不同,過去多認為是“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允幽禁多年,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九弟允禟,因同允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允心裡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將出家離世。”雍正哪能容許允出家!他藉故將允革去黃帶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名為“塞思黑”。“塞思黑”一詞,過去多認為是“狗”的意思,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為“不要臉”。不久又給允定28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允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

    十弟允禩,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還喀爾喀(今蒙古國),命允印冊賜奠。允稱有病不能行,命居住在張家口。同年藉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開釋,後死。

    十一弟胤禌,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三十五年夭折。

    十二弟允祹,康熙末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很受重用,也很有權,但沒有結黨謀位。雍正剛即位,封允為履郡王。不久,藉故將其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就是從郡王降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僅享受貝子待遇。不久,又將其降為鎮國公。乾隆即位後被晉封為履親王。這位允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歲。

    十三弟允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為怡親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總理戶部。為人“敬謹廉潔”,雍正照例賜錢糧、官物,均辭而不受;對雍正“克盡臣弟之道”,總理事務“謹慎忠誠”,為雍正所賞識。三年,從優議敘,復加封郡王,任王於諸子中指封。後總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樹。又辦理西北兩路軍機。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協助最多的兄弟。

    十四弟允禵,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允,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之黨篡改為“胤”,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許撫遠大將軍允禎進城弔喪,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將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乾隆繼位後,將其開釋。

    十五弟允偶,康熙死後,雍正命其守景陵。

    境遇比較好的有三人:就是其十三弟允祥、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允祥,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詳。雍正繼位,即封允祥為怡親王,格外信用。允祿,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後,襲封莊親王。允禮,雍正繼位封為果郡王,再晉為親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繼任宗人府宗令,管戶部。允祥和允禮顯然早加入“胤黨”,只是康熙在世時,十分隱秘,沒有暴露。

    雍正殺了多少兄弟

    康熙末年參與奪嫡的九位皇子,除皇長子、皇次子(廢太子)是被康熙囚禁而死外,只有皇十三子允祥得到重用,最後善終,其他皇子的命運都不好,特別是皇八子、皇九子被賜名阿其那、塞思黑,受盡折磨而死。

    雍正皇帝何以對兄弟那麼狠?難道是因為他的這些兄弟當年跟他爭奪儲位,他上臺後進行報復?

    可能有這種原因,但也不全是。

    比如皇三子,當年也參與了奪嫡,但雍正上臺後也未對其進行報復。後來皇三子背後發牢騷,才削去了他的爵位,許多年後病死。皇十子,當年是皇八子的重要支持者,後來被削爵拘禁,但未殺他,直到乾隆後病死。

    看來雍正即位後對兄弟也並非一味殘暴。他的兄弟中,皇八子、皇九子死的最慘,何以雍正對皇八子他們這麼無情?

    雍正對皇八子他們無情,可能確有爭奪皇位的因素,但可能也有別的原因。

    康熙末年,朝中分為兩黨,即太子黨和八爺黨。當時支援太子的,有雍正和皇十三子允祥,而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等人則支援皇八子。後來康熙對太子失去了信任,將他廢除,太子黨就此消失。當時許多人認為太子失寵,皇八子就是理所當然的太子人選,但誰也沒有想到,太子雖然沒了,但太子黨卻只是改頭換面,當初支援太子的雍正成為了這一派的核心,形成了四爺黨。雍正不象太子那樣太過招搖,但在暗處卻下足了功夫,最後奪得了皇位。

    當太子黨消失後,朝中對立的就是四爺黨和八爺黨,他們的代表人物也大不相同。雍正這個人,當時號稱冷麵王,而八爺黨的代表皇八子,當時號稱八賢王。從這兩個稱呼就知道,這兩個人的風格是完全的大相徑庭。雍正做事認真,得罪了不少人,而皇八子則是八面玲瓏,與上上下下關係都很好。從這兩個人的風格看,如果康熙要選繼承人,應該選皇八子才是,但最後繼位的卻是皇四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關於雍正繼位是否合法,這裡不做討論,但雍正一即位,憑著他的辦事風格,改革就是必然的。雍正從整肅整治入手,狠抓貪汙腐敗,解決了康熙晚年的財政難題。雍正的改革,勢必觸動朝中的既得利益者,必然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這些既得利益者,他們可不是分別跳出來反對的,他們可是抱成一團的,而他們的核心,就是當初的皇八子。皇八子當初就號稱八賢王,跟既得利益者關係之好,那是不用說的,所謂八爺黨,實際上就是既得利益者抱成的團,也就是當時的保守派。而當初的四爺黨,雖然是源自初期的太子黨,但在雍正的領導下,實際上有心改革朝政的一批人組成的團體,說白了就是改革派(雍正之所以號稱冷麵王,恐怕不僅僅是待人接物態度冷淡,而是因為觸動了許多權貴的利益所致)。所以,康熙晚年的四爺黨和八爺黨,到了雍正即位後,就演變成了改革派和保守派。而改革派的領導與核心,就是雍正皇帝本人,他要推動改革,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保守派的領導人物皇八子打壓下去,如此保守派就群龍無首了。

    當雍正即位後,他封了皇八子為廉親王。這是雍正的真心嗎?看來雍正即位之初,是心拉攏皇八子的。如果皇八子改弦更張,那麼雍正也不會象後來那麼嚴酷地對待他。從皇八子的角度講,當初結成一黨,就是為了爭奪皇位,現在皇位已有所歸,他還爭個什麼?難道他想把雍正從皇位上拉下來不成?從清朝前期的歷史看,還沒有哪位皇子將皇帝拉下過馬,難道皇八子不知道嗎?如果他真的知道,他為什麼還要和雍正爭?皇位已經沒了,此時他爭奪的又是什麼?

    只有一點,皇八子爭奪皇位失敗,他也無心將雍正從皇位上拉下,但作為朝中既得利益者的代表,作為保守派的核心人物,他與雍正還是有得爭的。雍正本想拉攏他,但見他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變,遂又改變態度,將他作為保守派的首領全力打壓,將他除去,保守派就群龍無首了,雍正的改革也就容易推行了。

    所以,雍正嚴酷對待皇八子,與其說是打壓當初的八爺黨,不如說是打壓後來的保守派。後人沒見到皇八子在政治派別上的不同,只見到八爺黨和保守派的領袖是同一個人,就張冠李戴,說是雍正報復當年的政敵。其實,當初以雍正為核心結成四爺黨時,他恐怕還得感謝皇八子,不是皇八子將太子拉下馬,哪裡有他雍正什麼事。

    雍正殺了多少兄弟

    1老大和老二在康熙年間就被永久圈禁,在雍正初年就死了.

    2老八在康熙年間與雍正都是皇位的競爭對手,但這個人很有才能,,很會籠絡人心,人緣極好,所以雍正封他為廉親王,但後來他和雍正的三子弘時勾結,準備擁護弘時稱帝,自己在幕後操縱這個傀儡.但是雍正發覺,被剝奪爵位和封號,被冠名"阿其那",被永久圈禁.老九因為在康熙年間就是老八的死黨,也參與了這個陰謀,被冠名"塞思黑".也被永久圈禁,兩人在圈禁後不久死去了.老十四在康熙晚年是雍正最大的競爭對手,雖然兩人是同母所生,但關係一直不親近,後來康熙去世後,雍正派他去給康熙守靈,實則是軟禁.後來老十四在乾隆年間被釋,封郡王.

    3老三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很深,在雍正初年和雍正的關係不錯.因為在老十三葬禮上表現出不滿和不敬,因為他認為雍正給老十三葬禮的規格太不尋常了,自己也是雍正朝的功臣之一,但也沒法和老十三匹敵,心生嫉妒.後來被雍正奪爵,死時視郡王例祭葬,本是親王.

    4雍正除了對患病而死的老十三很好,也對康熙的十七子胤禮和康熙最小的兒子老二十四胤秘很好.對胤禮好是因為他是老十三一手提攜起來,推薦給雍正的,而且在雍正即位的鬥爭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他很有軍事才能.對胤秘好是因為他覺得這個最小的弟弟很誠實,沒有太多的心機,特別是在老十三在病重的時候他在旁邊悉心照顧,讓雍正增加了對他的好感.在即位後就封他為誠親王.

  • 2 # 巴山樵歌6268D

    自古以來宮廷為奪權都是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所以雍正皇帝繼位後為了鞏固皇權採取一些手段弒殺兄弟在封建社會也屬正常,加之皇九子允禟同允禩結黨,早就為胤禛所嫉恨,圈禁後即使不被毒死,也活不長。

  • 3 # 一貳一橙

    對於胤禩和胤禟這兩個刺頭兒,雍正是想殺又不能殺,想放又不能放。不能殺是因為老祖宗努爾哈赤的硬性要求,不能放是因為這兩個傢伙實在是太讓人討厭了。

    既然不能殺又不能放,雍正只好來一招借刀殺人,讓一些親信來做這事了。

    胤禩死於宗人府,胤禟死於保定監獄,而且都是在雍正四年九月死的,太巧了吧

    雍正四年正月初五,雍正皇帝下令革去胤禩和胤禟的黃帶子,開除去愛新覺羅家族;二月初七,把胤禩囚禁於宗人府;三月初四,把胤禩改名為阿其那,把胤禟改名為塞思黑;五月十五,囚禁胤禟於保定監獄;六月初一,列胤禩大罪四十條,胤禟大罪二十八條;九月初八,胤禩在禁所嘔血而死,數天後,胤禟死於保定監獄。

    從雍正四年開始,雍正幾乎是一月一打壓,把政敵胤禩、胤禟給一步步打入地獄,這兩人從位高權重的王爺到身陷牢籠的囚犯也不過才半年的時間。雍正急於對付他們,可見雍正對他們的痛恨,而且這兩人的死亡時間如此接近,這難免就人懷疑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貓膩?

    雍正下暗手殺胤禟可以說是證據確鑿的了,比如他下密令給直隸總督李紱,就告訴他除了食物之外,其他一切全部不準提供給胤禟。五月到九月正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胤禟在密不透風的監獄裡,悶熱難耐,別說扇子、冰水,就連杯水都不知道有沒有,胤禟都多次熱得受不了,出現了暈厥的情況,全靠家人給點冷水都能醒過來。

    在如此情況下,享福慣了的皇子怎麼可能受得了,他會死早已是情理之中的。胤禟之死是鐵板釘釘的雍正下黑手了,那胤禩的死呢?有說他是內心極度鬱悶,精神崩潰而死的,也有說他是因被下毒而死的,聯想起他和胤禟的死期如此接近,或許這兩兄弟都是被毒死的。一些武俠小說裡,都會把雍正描寫成一個武功高強、心機極深的暴君,而且還有說雍正是一個下毒和用毒的高手,比如在老父親康熙死的那天夜裡,雍正就親手端上一碗人參湯,康熙喝下之後,於當晚就悄無聲息地去世了。而且正史上雍正也修道,他和很多的道士都修過道、煉過丹。

    古代道教的丹藥裡大多含有水銀,雍正可能特意煉了一批含量極高的水銀丹藥,然後賜給胤禩和胤禟,讓他們服下後極速死去,外表看不出什麼異常,內裡又沒人敢驗,再隨便編個理由,就這樣糊弄過去了。

  • 4 # 小崔說歷史LanyaLanya

    要想比較清楚的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首先知道一下產生這個問題或曰事情的歷史背景。

    這個問題的大背景起源於清康熙朝晚年發生的“九子奪鏑”事件。整個事件圍繞誰能夠繼承康熙皇帝大位而展開。參與奪鏑的一共有三方主要勢力:一是以太子胤礽為首的太子黨,二是以四阿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三是以八阿哥胤祀(其實應該是胤禩)為首的八爺黨,而胤禟也就是九阿哥是八爺黨的核心成員之一。驚心動魄、血腥殘酷的奪鏑鬥爭,最終以太子胤礽被廢,八爺胤禩失勢,四爺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完勝而宣告結束。

    雍正三年開始,也就是胤禛做了皇帝的第三年起,感覺到朝廷大局穩定下來了,便決定開始清算八爺黨人。是年初,駐守青海西寧的九阿哥胤禟被雍正皇帝以縱容下屬擾亂民間的罪名削去爵位;雍正四年初,再被革黃帶子,削除宗籍;四月拘押軟禁;六月被正式定罪:行止惡亂,謀權奪位,貪汙腐敗;被囚禁三個半月後被折磨致死,終年四十三歲。相比於胤禟,雍正對於胤禩的清算其實要更早一些。雍正元年,也就是雍正即位的當年,就開始不動聲色地翦除黨羽,孤立胤禩;雍正四年正月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剛出正月雍正就下令囚禁胤禩,軟禁於宗人府;五月,雍正召見諸王大臣,歷數胤禩罪狀四十款;九月初胤禩因病死於監所,是年45歲。

  • 5 # sunflower197

    在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間,一度出現了歷史上“九子奪嫡”的爭儲現象。在太子被廢除後,這其中主要就分佈著兩大黨派。一是以四阿哥胤禛為首的,包括十三阿哥以及年羹堯等人;另一個是以八阿哥胤祀為首的,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以及十四阿哥。這兩個派系一直都誓要爭個高下。四阿哥雍親王雖表面看上去平靜無慾,實際上謀略心機很深,在他眼中八阿哥胤祀絕對是天然的死敵,他一直都把重心放在了對付胤祀身上。至於八阿哥胤祀也是一樣敵對著四阿哥一派。

    康熙駕崩後,四阿哥胤禛順利即位,稱號“雍正”,戰勝了八阿哥一黨。由此雍正便想斬草除根徹底除掉八阿哥一黨,由於他們一黨中的十阿哥天性不慕名利又隨性散漫,還有十四阿哥有是自己的胞弟,所以排除了他們兩個人在外,打算除掉八阿哥胤祀和九阿哥胤禟。將他們削去宗籍,有將胤祀改名為“阿其那”,把胤禟改名“塞思黑”。前者是意思翻譯過來就是狗,而後者的意思是討厭鬼。這樣一改名,雍正可謂是極大地侮辱了他們兩個。

    本來八阿哥胤祀在史書上的評價也是極好的,性子溫和待人寬厚,可惜在皇位爭鬥的過程中敗給了雍正。俗話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雍正勝利了卻又容不下人想以絕後患,胤祀也就一定會落得這個下場,至於九阿哥胤禟,當時被胤禛派去過西北大營駐紮,可後來還是因為他是八阿哥一派中軍師級別的存在因此也不想放過他,後來胤禟的死因相傳特別奇特,不排除是被雍正毒死的。

    不過其實當時康熙也有意傳位於雍正,在康熙駕崩前夕,還多次傳召雍正入殿閣內晉見,甚至也讓他代替自己祭天,由此可見他還是很中意這個四阿哥的。

  • 6 # 紅雨說歷史

    歷史上確實有雍正毒殺了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的傳聞。老八,老九確實也是在被雍正圈禁不久後雙雙死去,所以這樣的傳聞也並非空穴來風。所以這件事是並不是一個是與否就能對雍正蓋棺定論的。當時環境是複雜的,“九子奪嫡”也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把眾位皇子孰是孰非決定的。古人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正衣冠,透過這件事我們需要做的是有更多的思考,從歷史上看到當時的腥風血雨後世引以為戒。有這樣傳言的原因無非幾種:

    第一,雍正和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確實存在奪嫡鬥爭。

    第二,雍正確實對老八胤禩,老九胤禟下狠手,削爵奪籍。

    第三,雍正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得罪了不少文人,有誇張抹黑嫌疑

    第四,老八,老九勢力龐大,在民間散播雍正不好的傳言,雍正形象幾近妖魔化

    第五,雍正本人冷麵刻薄,朋友比較少

    康熙皇帝“千古一帝”名聲是毋庸置疑的,“虎父犬子”的歷史沒有在他身上重演,他的兒子們各具才華,說實話如果把這些皇子下放,大治一方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優秀的人太多皇位只有一個就容易造成麻煩,畢竟優秀的人目標都是優秀。所以康熙末年,爆發了“九子奪嫡”,場面甚至一度超出康熙的控制,牽一髮而動全身,康熙難以控制,所以康熙末年吏治腐敗,國庫空虛等問題一直不能很好的解決。皇子們拉幫結夥,為難了老父親,所以最後康熙選擇了把問題留給兒子,新皇帝一定要精挑細選,堅剛不可奪其志。

    雍正毒死或者殺死老八,老九並不是他和兩個兄弟有什麼仇,什麼怨。相反皇子時期,老四和他們的關係還算不錯,老四和老九住宅選址都挨著很近,想想這些宅子都是康熙讓他們自己選的如果兄弟失和,關係不好何必挨在一起,每天給自己找事情。只是雍正當上了皇帝,老八老九作為勢力最大的皇子,對皇位產生了威脅,身在其位,身不由己。為了皇權的穩固和權威所以雍正必須要這麼做,這件事一個巴掌拍不響。老八,老九被雍正抓住了太多把柄,雍正個人比較冷麵又為了皇權,所以殺伐果決,冷麵可憎。

    老八,老九是八阿哥黨的核心骨幹,是康熙末年和雍正初年,朝廷最大的朋黨,老八在百官的權威與皇帝雍正相當,這就是一個讓雍正坐臥難安的事情。老九更是在和老十信件來往中有關係奪取皇位“機會已失”這樣讓人猜疑的字眼。老九為人仗義,但是這個總是自我感覺良好,一直以為雍正不會對他們怎麼樣,所以口不擇言。最後被雍正用鐵鏈從西北綁回來關到了小黑屋內才真正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失格。雍正只要求每日給他粗略的飲食,手腳都被綁起來,桌子椅子,筆墨都不給提供。這樣度過了三個月老九折麼去世。老八相對的只是關起來,他和老九都被改了名字“阿其那”,“塞斯黑”,削了宗籍,乾隆末年得以恢復。

  • 7 # 宋安之

    正史記載中老八死於圈禁之中,不是被毒死的。老九則是雍正授意李紱活活折磨死的。

    當然老八很有可能是被毒死的!

    這個根據末代皇帝溥儀回憶,宮中曾經有記載老八是被毒死的,只不過溥儀晚年回憶時,已經找不到那份資料,不敢太確定。

    個人認為老八應該就是被雍正下令毒死的,不然他沒那麼快死去的,只不過為了保持雍正的光輝形象,老八隻能是雖然是被毒死的,但肯定不會記載於正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腹輪葉子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