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小旺

    最近熱播的家庭電視劇《小歡喜》,一開播就讓很多家長感同身受。

    劇中主要講述了三個家庭的孩子即將高考的悲喜故事。

    方圓和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喬衛東和宋倩家的女兒喬英子,季勝利和劉靜家的兒子季楊楊,三個孩子同在一所學校備戰高考,各有各的個性。

    方一凡雖然成績一般,但是性格活潑開朗,興趣愛好廣泛,在高三誓師大會上,為了拍攝會場照片,爬上會場最高處,結果一不小心摔下來。

    為了避免被老師懲罰,他居然順勢裝昏迷,騙過了一眾老師和同學。

    方家夫妻感情深厚,兩人時不時在兒子面前秀一把恩愛,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方一凡,也特別自信大氣。

    喬英子學習成績好,常居班級第一。

    喬家夫妻離婚多年,兩人見面就掐,絲毫不管對女兒的影響。

    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喬英子,逐漸變得敏感自卑,一邊哄媽媽開心,一邊盼著爸爸來看她。

    季楊楊一出場就開著法拉利跑車,看上去又酷又拽,其實內心極度缺少安全感,跟同學不合群,學習也不上心,只想著當韓寒一樣的賽車手。

    季家夫妻因為工作一直在外地,導致季楊楊跟著外公外婆和舅舅長大,他甚至說他的家長是舅舅,根本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性格強勢又孤僻。

    其實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天真無邪的,長大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之間的關係有很大影響。

    夫妻恩愛的家庭,孩子會更幸福。

    而夫妻不和的家庭,孩子的成長會更加擰巴。

    父母恩愛,孩子更大氣開朗

    在綜藝《做家務的男人》 中,演員魏大勳跟爸爸一起癱坐在沙發上,等著媽媽做飯的一幕,讓很多人嫌棄這父子倆可真懶。

    等媽媽做好了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爸爸夾起菜就往媽媽的嘴邊送,突然又把筷子折回來,把菜塞到了自己嘴裡,一旁的魏大勳笑得趴到桌子上。

    夫妻倆一邊鬥嘴,一邊讓兒子多吃點,坐在一旁的魏大勳,吃得很是歡快。

    魏大勳是娛樂圈公認的暖男,不僅脾氣好,而且性格特別溫暖,跟誰說話都是笑眯眯的,做事情也踏實努力。

    看多了父母恩愛的樣子,孩子自然會感覺到這個世界的溫暖。

    我小舅家的表弟剛上初中,性格爽朗,愛玩愛鬧,是大家族裡的開心果,他尤其喜歡吐槽父母,說:“他們是真愛,我就是意外。”

    小舅跟小舅媽結婚多年,從來沒有鬧過矛盾,小舅媽臉色一變,小舅立馬就認慫;而小舅煩心時,小舅媽的愛心煲湯很快就上桌。

    兩人走路總是手牽手,表弟小時候不懂事,經常哭鬧著要走在爸媽中間,可是小舅總是把表弟抱起來,另一隻手牽著小舅媽。

    教育家杜威說,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

    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

    而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愛。

    父母關係和諧並且恩愛有加的家庭,孩子會安心做一個快樂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更篤定地知道:無論未來如何,父母永遠是他堅強的後盾。

    父母不和,孩子缺乏安全感

    前一段時間熱播的《少年派》中,錢三一是公認的學霸,不僅成績好而且長得帥,但是他總是一副冷麵孔,讓別人不太敢靠近。

    錢三一的爸爸是成功的商人,媽媽是音樂家,但他們的感情早就名存實亡了,只是為了不影響錢三一的學習和家庭原因,才貌合神離地沒有離婚。

    可是孩子都不傻,錢三一早就知道父母之間沒有感情了,終於在一次母子之間大吵後,錢三一背對著媽媽說:“你離婚吧,我跟你。”

    孩子寧願父母離婚,也不希望生活在父母毫無交流的“冰窟”中,父母離婚後只要一如既往地對孩子好,反倒會讓孩子更放鬆。

    當孩子看到父母的笑容,接觸到父母的身體,聽到父母的聲音,他的大腦可以藉著這些人際經驗,形成一些特定的連線,也就是神經元線路。

    這樣長期在愛的環境,可以幫助他把父母的愛內化在自己心中,幫助孩子形成比較健康的神經線路。

    即使孩子將來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碰到讓他焦慮的情況,他也有辦法自我安撫。

    因為他的大腦裡面已經有非常好的神經系統,建立了非常好的心理機制,可以幫助他消除這些焦慮。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幼年時期的心理需求,也就是安全感和愛,沒有得到滿足,他自我的一部分就會永遠“卡”在那個地方,並在未來的人生中不斷地尋求補償。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刻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關係差,孩子必定受影響。

    父母的關係,決定孩子的成長軌跡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說,我們人生的劇本早在童年就已經寫好,如果沒有覺察,餘生不過是強迫性重複。

    父母之間的關係,就是孩子童年的人生劇本,想要孩子一生幸福順遂,父母應該這樣做:

    首先,把婚姻經營好。

    夫妻關係是一個家庭的定海神針,也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

    前一段時間,歌手周杰倫的妻子昆凌在採訪時說,她把周杰倫排在了比孩子們更高的位置,周杰倫也這樣跟她說,是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

    當爸爸進門時,先給媽媽一個擁抱;爸爸下班晚時,媽媽可以趕緊熱份飯,這都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恩愛。

    父母之間如果發生爭吵,儘量不當著孩子的面,如果無法避免,問題解決後要當著孩子的面和好,不讓孩子為父母擔心。

    其次,如果離婚,請對孩子好。

    有些夫妻的確會因為不可調和的矛盾,感情走到終點,但是為了孩子選擇將就,這也是為什麼每年高考結束後,離婚率突然飆升的原因。

    但是父母之間是否還有感情,是瞞不住孩子的,倒不如坦誠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雖然不在一起生活了,但是對你的愛不會改變。

    戈特曼博士說過,一個一天到晚在赤焰烽火的人際衝突中生存的孩子,他大腦裡的腦細胞好像被煎蛋一樣,這些孩子長大以後,比較難集中注意力,更難處理自己的情緒。

    無論孩子跟誰生活,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詆譭另一方,也不要阻止另一方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這樣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才會降到最低。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在我們成年後的種種思想和行為裡,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

    父母關係是孩子長成什麼樣子的決定性因素,想要讓孩子快樂成長,那麼請做一對恩愛夫妻吧。

  • 2 # 遇見麗1993

    孩子,是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好的,不是來毀滅我們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藉助你來到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我們總想用自己失敗的經驗,給孩子做前車之鑑。

    我們總想著自己走錯的路,不能再讓孩子走錯任何一步。

    正如劇中黃磊所說:“孩子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我們不能替代他們。

    該他們走的彎路一條都少不了,該他們撞的南牆挨個都得撞。”

    孩子的人生,終究要靠他們自己來成就。

    我覺得對待孩子的教育,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很多父母一天到晚要求孩子努力讀書,成為人上人,可是自己卻不上班,讓老公養,這樣孩子會在心裡想:憑什麼我就要努力學習呢?難道我不能像你一樣以後嫁個好老公嗎?還有,我經常去書店看書,我發現很多父母就是把孩子帶去書店,想讓他們看書,可是自己不看書,一個勁地玩手機,這樣有什麼用呢?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應該先成為這樣的人。好的父母,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怎麼樣,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其次 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和平等的人,凡事尊重孩子,給孩子愛、自尊、自由。最後,不要用自己某方面的缺失要求孩子完成你的夢想,孩子有自己的夢想,任何人的夢想都是應該靠自己去實現的。

  • 3 # 一花亦木

    隨著《小歡喜》的熱播,這一個個的角色真的跟現實生活太近了,近到似乎你就是其中的一個角色,帶來太多的反思。

    夫妻感情方面:同舟共濟,方能共渡難關。

    方家接連遭遇方圓失業,方圓父母被騙,董文潔失業,在這接二連三的變故面前,他們是怎麼做的?方圓失業,董文潔安慰,沒工作了,還可以在家做後勤,這一樣重要!董文潔因為上司問題辭職,方圓摟著老婆,有我呢,別擔心。也許這就是好的夫妻關係,互相鼓勵,一方有難,一方支援,同心協力,才能迎接生活中的一個一個難關,走向幸福的彼岸。

    季家的夫妻關係,一直劉靜付出比較多,犧牲多,她總是以季勝利為中心,好像自己從不需要什麼。直到她生病了,季勝利才醒悟,劉靜對她多麼重要。看到他們一家人現在齊心協力,幫助劉靜克服病魔,也算是不幸中的欣慰吧,希望他們一家能共渡難關。

    教育孩子方面:尊重理解,方能共同提高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有不足不完善是正常的,只有善於不斷改進,才能圓滿。

    英子的媽媽宋倩對孩子要求太過嚴格,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過分的愛讓孩子窒息,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相比而言,方家的教育氣氛更寬鬆,更民主,什麼事情都可以商量,比如方一凡藝考的問題,再充分溝通後,還是給予支援。好在宋倩也漸漸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特別期待英子能達成自己的願望。

    以史為鑑,可以知新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 4 # 佛系影片集

    【1】夫妻關係:1.沒有喪偶式的婚姻,老公還是個不錯的調和劑

    很多中年夫妻,只有老婆一人管孩子,過著喪偶式夫妻,從孩子的起居學習一切生活幾乎都是女人操持,大概就像英子的媽媽一樣。可是童文潔在和方一凡大吵一架回到家後,方圓還很及時地給予安慰和調劑。

    如果說很多人喜歡聽我愛你,那麼“有我在”這句話更讓人安心,方圓說,“你別說請假休息一週,你就是辭職,我也支援你!”

    2.在對方失意的時候,你永遠是對方最溫暖的港灣。

    有一個情節,方圓哭的像個孩子。他哭得特別傷心。她沒有怪罪他失業,更沒有因為他哭成了淚人而嫌棄他。她像安慰孩子一樣安慰方圓,擁抱和撫摸他,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3.應該也是愛吧,因為有愛,所以不想成為負擔,不想去做累贅,最後選擇了自己默默承受。

    總結:好的婚姻,是彼此擔待,而不是相互控制。說的直白點,一段婚姻關係中,如果女方控制慾強,太過強勢,會成為婚姻的殺手鐧。婚姻裡的愛,其實更現實更理智。沒有花前月下,也沒有海誓山盟。但更多是細水長流的陪伴,平凡真實的慰藉。

    【2】子女教育:心願式教育

    陶虹飾演的單身媽媽宋倩,視女兒喬英子為一切。她“愛”女兒,這種愛密不透風,讓人窒息和壓抑。這樣的全包圍式關切,讓英子活得像個提線木偶,想找到出口卻不得。

    “河東獅吼式”教育

    第二位媽媽,是海清飾演的童文潔。

    面對“學渣式”兒子方一凡,董媽媽恨鐵不成鋼,往往出場就是一聲吼,嚇得兒子抖三抖。

    “不在場式”父母

    中國內地第一位獲得柏林影后的女演員詠梅,飾演神仙媽媽劉靜,剛一出場就給人溫婉居家,歲月靜好的感覺。

    因為工作的關係,劉靜夫婦和兒子常年分離,突然的空降,讓一家三口都無所適從。

    兒子叛逆,老爸古板,全靠這個寶藏媽媽從中調解。

    總結:1.孩子作為一個人,是獨立的個體。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會讓孩子自己的人格枯萎。

    相比起讓孩子去走父母的老路,不如努力培養孩子堅強、獨立、自主的人格,去尋索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2.與其給孩子怒吼般的吼叫,不如給點平和式的愛,啟發孩子發自內心的去改變,讓孩子養成自信、堅強、有愛的性格,這才是成長途中最大的能量。

    吼叫是放肆,教育需剋制,不吼不叫,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3.最好的教育,不是“贏在起跑線”,不是考高分,不是考上好大學,而是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性格,健全的人格。

  • 5 # 老鼠愛上貓

    關注

    《小歡喜》圍繞三個不同背景下的家庭,聚焦孩子在高三這一年發生的故事,真實地表現了為孩子學習擔憂的家庭日常。

    劇中喬家、方家、季家三組家庭,分別代表的是 “離異家庭”對子女的教育、“虎媽貓爸”式的教育,以及“留守”式教育。

    不管什麼型別的家庭,也不管孩子學習成績好壞,在教育孩子、面對孩子的成績時都有同樣的焦慮,很多人直呼在這部劇裡看到了自己家的影子。

    一部《小歡喜》戳中了當下絕大多數家庭的教育現狀,這些故事就是我們曾經或正在經歷的。

    1

    家庭教育中,拼的是爸媽

    方圓和童文潔,是經典的“虎媽貓爸”組合。

    女強人式母親獨立上進,老好人父親脾氣溫柔但心思通透。媽媽唱紅臉,爸爸唱白臉,對孩子的教育上剛柔並濟,這是絕大多數家庭的真實寫照。

    這組家庭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學習就雞飛狗跳。雖然方一凡在學業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渣,但活潑仗義的性格,善良單純的本心,對世界始終樂觀好奇的特質,都不難看出他是一個始終在愛裡茁壯成長的孩子。

    相比之下喬英子和季楊楊的家庭就不怎麼“歡喜”了,他們兩家的親子關係中充滿了誤解、疏離。

    喬衛東、宋倩、喬英子是離異家庭,母親宋倩控制慾極強,望女成鳳的她,最大的心願是女兒能上清華。

    為了讓女兒安心學習,她在家做了個“隔音室”,透明的玻璃下,女兒一舉一動都在她的掌控中。

    夫妻貌合神離,孩子承受巨大的壓力,緊張的家庭氣氛一觸即發,直至瓦解,崩潰。

    另一組家庭中,季楊楊像在都市生活的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工作,孩子的教育全權交給了姥姥姥爺和舅舅。在高三這一年,季父回到了孩子身邊,但表現出的更多是“不適應”和手足無措。

    “你們一天到頭不回家,高三倒想起管我了”面對兒子的質問,媽媽劉靜唯有沉默。她突然發現,不知不覺中,她與孩子之間的裂痕竟變得難以修補。

    父母長期的缺位,讓季楊楊變得性格冷淡,父母在高三時突然表現出的關心,在他看來,既多餘又讓他反感。

    父母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精神與情感的種子,會隨孩子一同成長。

    在有些家庭裡,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與之相反的有些家庭,種下的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家庭教育中,拼的不是爸媽的身份、地位,是父母對孩子發自內心的關愛和理解。

    2

    別讓愛成為綁架孩子的工具

    陶虹飾演的媽媽和女兒英子上演了一場“極度真實的吵架”。

    兩個人從“你為什麼不好好學習”、“我沒有,媽你聽我解釋”,一直吵到“我這麼辛苦是為了誰”、“媽,我就是壓力大”,再上升到“我怎麼活得這麼難”、“為什麼你就是不理解我”,最後以英子媽媽的一巴掌和英子的“我恨你”結束。

    短短几分鐘,幾乎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父母命令式的“為你好”和不平等的溝通,逼得孩子只能關起了心門,也逼出了孩子心底的怨恨。

    高分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叫做《媽媽的遙控器》,孩子的人生被媽媽用遙控器不斷地倒帶重來,連死亡都成了無法解脫的迴圈。

    故事的主人翁小偉,發現自己被困在了星期三這天。

    他陷入迴圈:撞到同一個人,打到同一輛計程車,和朋友們重複同樣的對話。他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但是,為了能和最好的朋友們去畢業旅行,他每天都重複著把偽造的成績單交給媽媽。

    直到第三天晚上,他再一次交出了偽造的成績單,媽媽突然說:“我不是已經給了你三次機會了嗎?”

    他這才知道,原來媽媽的手裡有一個遙控器,可以將他的人生往回倒帶。從此,小偉在遙控器的控制下,開始了噩夢般的生活。媽媽稍有不滿意之處,就會按下遙控器,讓他倒回重來。

    她不允許兒子的生活中出現任何瑕疵,她耐心地、一遍遍地按下遙控器,把他修正成自己滿意的樣子。

    小偉終於崩潰了,選擇了自殺。可是,他卻連死去的權利都沒有,因為擁有遙控器的媽媽,才是他命運的主宰,他不曾真正擁有過自己的人生......

    這到底是在愛孩子,還是在滿足自己的控制慾?

    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以愛之名的綁架和束縛。

    心理研究發現,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無論如何也難滿足父母的期望時,他們對自己的認知就會出現偏差,只能痛苦地審視自己,陷在自我否定裡苦苦掙扎。

    這類孩子的父母,之所以無法接受不夠好的孩子,往往源自他們無法接受不夠好的自己。

    智慧的父母都允許孩子犯錯,只有錯過才知道怎麼做對。

    父母真正該做的,就是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肯定,對孩子的挫敗給予包容和鼓勵。

    3

    教育的意義,是讓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

    英子媽媽將孩子必須上“清華北大”的執念強行嫁接到了英子身上,這意味著英子要承受的壓力,遠超其他同齡人。

    誓師大會上,學校讓孩子們在氣球上寫願望放飛,英子寫了CNSA(中國國家航天局)。

    宋倩立刻潑冷水,逼著英子在氣球上寫分數:“別寫這玩意兒了,寫上700分。”

    英子不願意,你來我往的推搡間,氣球被不小心擠破了。

    英子哭著跑開:“那是您的心願,不是我的心願!”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控制,是理解和支援。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寫過一首詩《論孩子》: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請不要再以“為你好”的名義,按照自己的心意打亂孩子的人生,讓孩子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

    他們的夢想,請讓他們自己選擇。

    4

    找到屬於自己的歡喜

    家庭教育是貫穿一生的,它更像是一場馬拉松,拼的是耐力。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那些來自父母的純粹的愛,是孩子人生長跑路上最明亮的指示燈。

    為人父母和為人子女一樣,我們都是第一次,難免有磕絆,但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終將收穫的是和解、是成長、也是歡喜。

    人生很長,不必焦慮。歡喜應對人生每一場考試,才能真正得到屬於我們的“歡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椿可以用什麼藥促早發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