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致史明鑑

    如果兩國開戰會發生什麼?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二戰中兩國的海軍實力。

    一、英國方面:

    我們都知道,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在其時期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殖民地的獲取當然離不開戰爭,而那時離開本土作戰主要是海軍,所以英國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海軍,直到二戰初期也是世界最強,當時美國的潛力還沒被激發,二戰中後期落敗於美國。在整個二戰方面,我們來看看它的貢獻。

    二戰初期,英國海軍把德國在海上全部封鎖,牢牢的鎖在籠子裡。來看看它的戰績:在普拉坦河,逼沉“施佩伯爵”號;納爾克海戰,殲滅德國一半驅逐艦部隊;諾曼底登陸後炮擊有利支援了登入作戰;地中海戰場,滅掉米港的法國艦隊;掌握地中海制海權,保障英軍後勤,切斷德意海上運輸線;完成保交作戰的護航;沖繩戰役,擊沉日軍“羽黑”、“那智”、“足柄”等重巡洋艦。

    二、再看看日軍方面:

    日軍海軍在二戰初期耀武揚威,美國是能避就避,而曾經打敗過俄羅斯海軍,成為亞洲最強海軍。在珍珠港戰役中一舉殲滅美國艦隊,其海軍聲譽達到最高,席捲亞洲和太平洋,表現非常搶眼,一度把美國打得好汙還手之力。不過等美國海軍緩過神來之後,每次交戰都逃不過一個“輸字。

    如果日本海軍對戰英國海軍會怎麼樣呢?

    從海軍規模上看,英國為130萬噸,日本119萬噸,噸位日本略低於英國。但是,日本海軍艦船較新、艦母數量教多,再加上日軍的囂張氣焰,如果日軍和英軍海軍開戰,很有可能英國海軍會像美國一樣,前期會毫無還手之力,不過也不至於像美國珍珠港那樣慘敗。但是海戰打的是工業和資源,綜合國力。日本缺乏強大的工業和資源,而英國的工業製造能力又是日本的數倍,別說在海軍綜合實力上英國強於日本,就哪怕是拼消耗,三個戰艦拼一個,日本也是拼不了的。

  • 2 # 李勉9

    上圖是“俾斯麥”號戰列艦,德國出品。英國出動了42艘戰艦追殺它,經過炮仗,無法擊沉,後來是航母上面的魚雷機擊沉了這艘沒有空中掩護的戰艦,圍著打了三天,包括航母在內。其中也包括英國海軍的驕傲,威爾士親王號。

    英國航母的魚雷機,最終擊沉了俾斯麥。這很能說明英國海軍當時的航軍航空兵對軍艦的攻擊能力(說白了,很差勁。)

    那麼威爾士親王號呢?這可是英國最拿得出手的一艘戰列艦了,丘吉爾曾經坐著它去找美國的那個瘸子會談,並在該艦簽定著名的“大西洋憲章”。

    後來新加坡告急,抽雪茄的胖子連忙把“威爾士親王號”和“擊退”號派去新加坡增援,被日本海軍按住一頓暴打,當天就被擊沉了。日本海軍對軍艦的攻擊能力遠遠強於英國。

    這個圖是日本的魚雷機,大家可以拉上去和英國的比較一下,簡直有代差啊。

    有朋友可能會認為,那是英國航母沒有參加增援才導致這一邊倒的失敗,其實這正是英國海軍比不上日本海軍的原因,英國海軍剛從大炮主義中踏出半步,海軍戰鬥思想上比日本要慢一代。丘吉爾甚至敢派出不帶航母的艦隊去遠洋作戰。

    故此可以推斷,如果兩國在無視兩國距離的情況下交戰,英國海軍完敗。

  • 3 # 怪蜀黍老囧曾

    題主想要問兩國主力艦隊決戰是吧?由於日本海軍的航母優勢明顯,日本海軍很可能以較大的優勢勝出。不過,英國海軍並不是為與日本海軍交戰準備的。

    英國海軍和日本海軍所處海域並不相同,英國海軍面對的核心問題是避免歐洲大陸出現新的海權國家,壓制來自歐洲大陸的海權挑戰是英國維護海權的關鍵。因此從西班牙、荷蘭、法國再到德國,特別是英國對法國海軍和德國海軍的壓制才是英國的關鍵。地中海-北大西洋海域的控制權,是英國壓制大陸國家海軍發展的重點,因此,英國海軍的主力艦隊始終是為這些海域準備的。在進入航空時代後,地中海水域有限,岸基飛機會有足夠的機場起降,而開闊的北大西洋由於處於西風帶,海況惡劣,很難起降飛機,這都是天然的限制。因此,相比於太平洋,航母對於二戰英國皇家海軍的價值事實上並不是那麼高,能反潛的輕型艦艇才最關鍵。

    先拋開觀念上的問題,日本海軍則需要面臨非常開闊的太平洋以及後來滲透的印度洋,因此航母的價值才顯得較為重要。因此相比於強調裝甲的英國航母,日本航母更強調載機數量,除了“大鳳”號。載機優勢可以賦予日本海軍更大的作戰優勢,太平洋以航空戰為核心的海戰模式完全不同於北大西洋。因此,把二戰英國海軍和日本海軍主力對決並不公平,整個思考起點是不同的。

    太平洋並不是英國海軍的戰略重點,承認日本在太平洋的海權地位在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中就已經非常明確。英美日的噸位比為5:5:3,而英國的重點在歐洲,美國面對兩洋,所以在太平洋上實際噸位可能是1:2.5:3,日本是具有優勢的。至於1942年的日本海軍印度洋作戰,英國可以投入的兵力太少並不全面。類似的,1944年底至1945年英國海軍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一系列作戰,因為當時日本海軍氣數已盡,難說具有代表性。

    這類關公戰秦瓊的問題忽略了很多細節,大家大概看看就行了。

  • 4 # 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那就先從兩國的海軍規模來對比。在一戰後,世界海軍艦艇的噸位量就已經被限制,而主要的五國海軍(美、英、日、法、義大利)的噸位比為3:3:1.75:1.5:1.5,很顯然,英國海軍還是在噸位上比日本高。

    英國:一戰後,收編了許多德國海軍艦艇,再加上本身的無畏艦數量,以及航母數量。在一戰到二戰的短暫發展時期,英國開始發展航母,其航母部隊多為“暴怒”號等輕型航母。

    日本:一戰後,大力發展航母,截止於二戰前,日本航母總數突破10艘,此外還有多艘超級戰列艦,並且大部分是新造艦艇,相對於英國的老舊戰艦有明顯優勢。

    然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資源儲備量!

    英國:當時的號稱日不落帝國,其海外殖民地遍佈全球,因此,它的資源量是非常充足的。

    日本:一戰到二戰期間,自身的資源儲量十分有限,即使到了二戰前期,它的資源也僅僅是依靠掠奪來維持。相對而言,英國在這方面佔據優勢。

    假如雙方進行對決,因為戰爭打的就是資源、建造速度、研發速度等。而資源儲量又是英國佔優,因此,英國相對的不怕消耗戰。但,如果雙方都把對方的命門掐斷(海上補給線或海上生命線),那麼英國和日本單單是海軍對決(不考慮其他任何事件)的話,英國還真難!日本的“加賀”、“赤城”、“瑞鶴”、“翔鶴”都是當時的大型航母,而且建造服役時間短;反觀英國,當時的海軍航母部隊基本是“暴怒”級等中型航母,且服役時間長。而雙方的戰列艦對比,英國和日本或許可以打成平手,到到了“狼群”(潛艇)部隊時,日本或許佔有微弱優勢!

    綜合來說,在不考慮海外資源以及海上生命線無法實現的情況下,英、日極有可能兩敗俱傷,再無恢復的可能。當然,如果是打消耗戰,那日本完全不是英國的對手!

  • 5 # 海鏡清

    二戰英日海軍交戰,結果與歷史上的美日交手不會有什麼差別。初期日本會仗著戰前的積累壓制英國,但由於兩國綜合國力上的巨大差距,最後失敗者必然是日本。

    首先要明確一點,二戰前日本海軍的總噸位就是不如英國的,比較強的只有兩個方面,就是大型艦隊航母和超級戰列艦。

    日本航母載機量大,但自衛能力和損管能力差,屬於攻強守弱的典型

    英國海軍的對手沒有航母,航母的主要威脅是陸基俯衝轟炸機。所以英國航母更傾向於使用風暴艏和裝甲甲板。將自己包裹的更為嚴實,而代價則是載機量較少

    之所以說日本海軍前期會佔優勢,就是因為有6艘真正的艦隊航母“赤城”(載機量91架)、“加賀”(90架)、“翔鶴”(84架)、“瑞鶴”(84架)、“蒼龍”(73架)、“飛龍”(73架)在,而英國海軍只有“皇家方舟”一艘(72架),2艘光榮級(48架)和4艘光輝級(57架)載機量都偏少。這主要是因為英國海軍的主要活動區域,地中海海域狹窄,大西洋海況不好,對大型艦船航行效能要求較高,也限制了載機數量。

    英國舊式艦載機很難突破零式防線攻擊到日本航母

    艦載機質量上,英國海軍航空兵也不如日本,唯一的攻擊機居然還是雙翼的“劍魚”,速度慢,升限低,比日本的九七艦攻整整落後一代。俯衝轟炸機“大鷗”也是個坑爹玩意兒,早早退役。主力戰鬥機是舊管鼻燕和雙翼海鬥士,都不是零式的對手。

    所以在初期的航母對決中,日本航母部隊會佔很大的優勢,英國航母怕只有防護力強的光輝級裝甲航母能生還(只要不中魚雷,日本99式艦爆的250公斤炸彈根本炸不動光輝)。

    日本潛艇數量不少,但指導思想就是一坨

    但是這也沒什麼卵用,靠航母是佔領不了英倫三島的,日本人也是在打起來之後才發現自己的登陸能力太差。至於像德華人那樣用潛艇戰來困死英國,日本人的榆木腦袋根本想不到。二戰被美華人打得那麼慘,也沒有想到用潛艇來破交(寧可用來運輸),雖然有強大的潛艇部隊,破交戰績卻低得可笑,其破交作戰平均成績每艘潛艇擊沉0.89艘,0.4萬噸。

    日本驅逐艦的設計思路是重火力(魚雷+火炮),反潛能力就是個笑話。開戰前兩年,日軍一共才擊沉4艘美國潛艇,而且都是飛機的戰果

    而英國潛艇部隊的戰鬥力卻非常不錯,在地中海為切斷軸心國北非運輸線做出了很大貢獻。戰爭期間共擊沉商船360多艘,擊沉巡洋艦8艘、驅逐艦和護衛艦28艘,擊沉德國和義大利潛艇40多艘。而且日本海軍的反潛能力非常差,如果真的用水面艦艇來封鎖英國,會被英國潛艇痛擊的,日本海運線也有被切斷的可能。

    日本在戰爭中最大的軟肋就是有大量極易被攻擊的給養運輸線,偏偏陸軍和海軍一個比一個更不重視。英國為了守住馬耳他動用了1艘戰列艦+2艘航空母艦+12艘巡洋艦還有附帶的40多艘驅逐艦和潛艇去護送運輸船隊 ,“皇家方舟”號航母在被擊沉前一直在地中海為船隊提供護航,這事情日本海軍不可能幹出來,日本護航隊的最高待遇是驅逐艦戰隊,旗艦是輕巡洋艦,壓根不重視補給護航和基地,沒有「保護航路」這個概念,歷史上運輸船損失慘重,大量橡膠礦石原油囤積在原產地也送不出去。

    日本資源少,工業落後,缺乏持久作戰能力。所以笑到最後的必然是英國

    英國和日本最大的不同是英國能承受的損失更大,一下子根本打不垮。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損失4艘航母之後到戰後也沒有緩過來,而英國海軍開戰之前就已經損失了4艘航母,但一樣該打的接著打,該造的造,日子苦我們就忍著。英國的海員數量也遠遠大於日本,戰時動員的速度更快,質量更高。

    怨仇級航母,即有光輝級的防護力,又兼備與翔鶴級相當的載機量,日本任何一級航母都不是對手

    馬耳他級航母想象圖,歷史上因為勝局已定未開工,一旦建成將是日本海軍的噩夢

    既然日本吃不下英國,接下來就是英國航母的爆種時間了,面對完全不同的敵人(德意海軍都沒有航母),二戰期間英國最好的航母怨仇級(81架)必然會提前誕生並多子多孫(歷史上因為用不上只造了2艘)。由於不用面對破交戰,原本歷史上原來造驅逐艦、護衛艦和護航航母、輕型航母的資源會解放出來,打造大型航母艦隊。歷史上未能完工的馬耳他級(5.8萬噸,載機量108架)都不再是夢想。

    日本航母造出來也沒有足夠的飛行員,只能淪為運輸艦

    而日本那可憐的造船業是無法與英國相提並論的。歷史上只製造出了包括1艘大鳳級裝甲航母、1艘信濃級裝甲航母和3艘雲龍級(飛龍級弱化版)航母在內的5艘航母。而且由於人力資源(可用飛行員太少)遠不如英國,除了“大鳳”,其他4艘都沒有形成戰鬥力。

    英國的科研水平和生產能力遠遠超過日本,艦載機會迅速完成後來居上

    艦載機方面的差距也會很快得到彌補。英國初期海航差勁主要是空軍爭奪資源打壓,但海軍初期戰敗後資源必然傾斜,海颶風、海噴火、螢火蟲乃至戰後才服役的海怒會把日本海航耗死,新的攻擊機梭魚、火炬也會取代劍魚成為日本航母的夢魘。

    所以打到後期,必然是日本航母在消耗戰中損失殆盡,英國航母最終佔據上風。

    日本海軍將已經失去核心地位的戰列艦仍然視為“國寶”,捨不得用其擔任護航、岸轟等任務,使戰列艦部隊淪為“無用之物”

    至於戰列艦,在航母嗝屁的情況下,“大和”這樣的超級戰列艦有個毛用。而且日本除了2艘大和級,大部分戰列艦都是不如英國戰列艦的,數量上也差得遠,日本8艘對英國18艘,英國戰列艦的雷達、火控也佔絕對優勢。再加上日本海軍死死抱著已經過時的艦隊決戰和漸減迎擊不放,捨不得戰列艦去幹髒活。歷史上霧島被擊沉之後全部戰列艦就基本不參與一線活動,等到最後只剩下戰列艦也沒太大用處了。

    最重要是思想上的差距。英華人對大艦巨炮的念想比日本小得多(或者說靈活性更強), 明明有更好的“獅”級果斷停造,二戰期間唯一新造的“前衛”單純是舊版本戰列艦的最佳化設計,很經濟,加強了火控,緊要的資源放在了航母上,而等到日本徹底認識到航母重要性的時候航母也都沒了。

    所以,即使考慮英國海軍艦隊防空比IJN優秀(陀螺儀,炮瞄雷達,可變時信管等的應用和更有效的防空火力),日本海軍憑藉航母仍可以在戰爭初期取得一定優勢,但是日本缺乏一條通往英倫半島的航路,並且這裡面的最短航路始終在英國控制下,走馬六甲和好望角發動像珍珠港那樣的偷襲是不可能的,很難出現全殲某艦隊的主力力量。

    在戰爭後期,日本狹長的補給線會嚴重的拖累I海軍,而英國所具有的補充兵員和軍官以及戰艦的能力要強於日本,一戰二戰英國的戰列艦和航母沒少損失,但最後該贏的還是贏了。 英國和美國二戰對日本的思路大體上都是切斷補給線,這個思路無疑是正確的,而英國海軍對錯誤和過時的事物和經驗的拋棄與改進也很快。戰爭到後期的時候,日本經濟實際上已經被自己的軍隊拖垮,越往後期英國海軍的優勢就越大。

  • 6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在二戰中,英國海軍與日本海軍僅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有過正面交鋒,無論馬來海戰、爪哇海戰,還是印度洋海戰,英軍艦隊均告敗北,從而留給後人日本海軍戰鬥力勝過英國海軍的印象。其實,當時英國海軍主力根本不在遠東地區,且日軍佔有明顯的戰場優勢。那麼假設英國海軍全力出擊與日本海軍交戰,又會是怎樣的結果呢?排除持久戰中資源消耗的因素,僅就雙方艦隊作戰能力進行比較,下面按照幾種可能的海戰模式加以分析。

    1941年12月10日的馬來海戰是日本海軍對陣英國海軍取得的最著名的勝利。

    主力艦水面交戰:雖然在二戰條件下日德蘭式的艦隊決戰很難出現,但英日兩國海軍中肯定有不少人熱衷於以這種方式決出勝負,英華人的日德蘭情結不比日本人的日本海情結弱。英國海軍主力艦隊包括17艘戰列艦(5艘R級、5艘伊麗莎白女王級、5艘英王喬治五世級、2艘納爾遜級)和3艘戰列巡洋艦(2艘聲望級和1艘胡德),共計20艘,裝備356毫米艦炮50門、381毫米艦炮100門、406毫米艦炮18門,共計168門。日本海軍主力艦隊擁有12艘戰列艦(4艘金剛級、2艘扶桑級、2艘伊勢級、2艘長門級和2艘大和級),裝備356毫米艦炮80門、410毫米艦炮16門、460毫米艦炮18門,共計114門。由此可見,英國海軍擁有數量優勢,而日本海軍在16英寸以上艦炮上有優勢,但是2艘大和級未必能夠抵消數量上的劣勢,還有一點是英國海軍主力艦在遠端火控上要優於日本海軍,不要看日本人自己吹炮術天下第一,實際上現代遠端炮控技術的開山鼻祖還是英國海軍,日本海軍也不過亦步亦趨地學習著,其射擊技術遠沒有想象得那麼高,所以主力艦決戰,英國勝出的可能性較大。

    2艘大和級戰列艦的存在未必能夠抵消日本海軍在主力艦數量和火力上的劣勢。

    航空母艦交戰:這個才是二戰時期海上決戰的正確開啟方式,而在這方面日本海軍確實有吹牛逼的資本,在1941年至1942年間,日本海軍航母機動部隊的戰鬥力的確是勝過英美海軍,美國海軍也是在1943年之後才逐步超越了日本海軍,英國海軍航母艦隊的實力要差日美一大截。在二戰中,英國海軍能夠用於艦隊作戰的航母有10艘左右(暴怒、2艘勇敢、皇家方舟、6艘光輝級,後續建造的巨像級基本沒有參戰),其中的主力光輝級是針對歐洲水域與岸基航空兵交戰而設計的,其特點是重灌甲,低載機量,並不適合太平洋戰場模式下的航母對攻,英國航母的另一個致命弱點是艦載機效能太差,前期居然靠雙翼“劍魚”扛大旗,後期靠美製艦載機。日本海軍的大中型艦隊航母除去戰爭後期的雲龍級和信濃號,大致有9艘(赤城、加賀、飛龍、蒼龍、翔鶴、瑞鶴、隼鷹、飛鷹、大鳳),但是日軍航母的載機數量和艦載機效能明顯高於英國海軍,假如以1941年時的巔峰狀態迎戰英國海軍,很可能戰而勝之。

    英國光輝級航母是針對歐洲海域的作戰環境設計的,並不太合適航母間交戰。

    非主力艦水面交戰:在主力艦、航母的交戰之外,巡洋艦以下艦艇的水面交戰更可能發生。在重巡洋艦方面,日軍擁有18艘重巡,其中12艘裝備10門203毫米艦炮和強力雷裝,還有2艘航空巡洋艦,以航速快,攻擊力強悍著稱,相比之下,英軍擁有15艘重巡,裝備6-8門203毫米艦炮,效能相對均衡,火力和航速不及日軍重巡,但火控能力較優。在輕巡洋艦方面,英國海軍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不算一戰時期遺留的老式輕巡,僅戰前和戰時新造輕巡就超過50艘!日本海軍的輕巡出現過相當長的空檔,14艘5500噸輕巡撐了20多年,新造的阿賀野級和大澱也與標準火炮輕巡差距甚大,所以輕巡對決,日軍完敗。驅逐艦方面,英國海軍驅逐艦數量更多,效能更加均衡,而日本海軍驅逐艦的雷擊能力突出。估計有人會說日本海軍的夜戰能力強,抱歉,英國海軍在雷達運用上的經驗甚至比美軍還要豐富,在地中海的夜間海戰中完全壓制義大利海軍,所以日本海軍的夜戰神話在英國海軍面前怕是沒啥可吹的,但是日本海軍在水面戰中有一個優勢就是遠端氧氣魚雷,這個將在交戰中賦予日軍突襲的優勢。總之,非主力艦交戰中,雙方各有優勢,日軍勝在重巡火力強和魚雷的戰術優勢,英軍勝在數量優勢和火控優勢,勝負還看具體交戰態勢,五五開吧。

    日本海軍高雄級重巡洋艦開火射擊的場面,火力強、重雷裝、航速快是日軍重巡的優勢。

    潛艇戰和反潛戰:英日兩軍的潛艇部隊規模差不多,日軍潛艇在效能上略優,但是戰術運用上就不用提了,反潛能力更是渣。與之相對,英國海軍潛艇在二戰中的戰績並不差,擊沉了約200萬噸的敵方艦船,而反潛能力更是英國海軍的強項,所以在這方面,英國海軍完勝。

    二戰時英國海軍潛艇在敵方海岸炮擊商船,就潛艇戰水平而言,英國海軍還是高於日本海軍。

    綜上所述,日本海軍除了在航母戰鬥力、重巡戰鬥力和遠端雷擊能力上相對英國海軍具有優勢外,但其他各方面都遜色於對手,甚至被對手壓制。所以,日本海軍如果與英國海軍發生正面對決,只有充分發揮其航空兵優勢和雷擊戰優勢,才有可能擊敗對手,這個更加考驗日軍艦隊指揮官的臨戰指揮能力和決斷能力。然而,日本海軍最缺乏的就是能夠做出準確判斷和合理戰術選擇的高階指揮官,假如由南雲、慄田之流統帥艦隊,就不要指望能夠獲勝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總有人喜歡翻拍金庸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