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衲古道瘦馬
-
2 # 樹上有條河
如果我是這位母親,我得承認,這十來年的家庭教育宣告失敗。
很多年輕的父母,說起育兒經頭頭是道。不過說真的,看著他們孩子的表現,我真的很為他們的未來擔心。
我們小時候是在熟人社會中長大的,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即使父母不能很好的教育,周邊的熟人環境對我們還有一種道德的約束力,讓我們知道好歹。
而如今的孩子,是在一種鄰里不相往來的環境中成長,社會對他們的約束力不僅越來越低,而且還越來越縱容。他們的只能靠家教和學校教育,但現在學校基本失去了道德教育這個功能,如果父母沒有很好的家庭教育,甚至過分縱容,那麼孩子不知好歹已經不足為奇。
既然是家庭教育失敗,那總歸自己來承受和麵對。現在好好反省,拿出有效的辦法來重新教育,別怕承認失敗,更不要總是說孩子還小不懂事,以後就懂事了。這種心態只會導致越來越糟糕。
-
3 # 刀刀學長
我會直接給他一巴掌。當然我相信我教育出來的孩子應該不會對我大聲呵斥。
為什麼我會直接給他一巴掌呢?可能是因為一我是個男的,脾氣比較暴躁,二我感覺自己的孩子就應該對父母尊敬一些,呵斥父母這種事情就不應該發生。
因為我年齡比較小,所以只能從我的角度來說一下這個事情。
我從小家教是比較嚴的,我一般發脾氣都不會跟父母吵架,頂多就是不跟父母說話。但是如果錯誤是處在我的身上,我媽就會教育我了。怎麼個教育法呢?
首先以嚴厲的話語說我,如果我不理解還是跟她爭執的話,我媽就會拿身邊比較趁手的東西打我,一般也就是報紙啊書啊之類的較輕的東西,如果我還是不服氣我媽就會一巴掌扇我臉上,不是使勁的那種巴掌,我到現在都沒弄明白我媽的力道是怎麼控制那麼好的。如果還是不服氣,我媽就會哭,我媽一哭我就沒辦法了。
所以從小到大我只見過我媽哭過一次,扇我過三四次,罵我就多了。這些也只集中在我小學初中這個階段。現在想一想我媽的教育方法還真是挺別緻的。
至於我爸,除了我小學逃學那次被他狠揍一頓後,其他時候沒有見過他出手,估計那次揍我感覺自己下手太狠。當然如果我爸那次不揍我我估計從此以後逃課就會成為我的習慣,那次是我第一次逃課。
現在和爸媽說起以前揍我以及自己離家出走的事情我媽都會笑笑打著馬虎眼過去了。估計是感覺自己教育我的方法不對吧。
其實長大以後我有時也會想起小時候爸媽教育我的事情,仔細想一下他們當時做的也挺對的,因為自己犯得錯誤確實值得捱打。
現在很多學生會認為自己的父母不把自己當孩子,打罵什麼的,我感覺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自己犯下的錯誤確實值得父母生氣。二是因為自己爸媽可能還不適應怎樣做一個父母,脾氣以及自身的習慣會讓他們覺得孩子就應該這樣教育。
所以說如果有可能儘量不要惹父母生氣。還有就是一定要尊敬你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你養你,讓你來到這個世界,就是對你們最大的恩情。
-
4 # 小社雜談
我想對於這個問題我會從幾方面來考慮。
首先,如果我是一位明事理的母親,我會反思是否是我的教育不對了,讓我的孩子這樣沒有禮貌、這樣自我、不懂得體諒別人的感受,以至於在公共場合大聲怒斥自己的母親。反思平時生活中是否也有過這樣不顧孩子的感受在外人面前呵斥他的情況,反思平時的教育中面對問題時有沒有比較好的與孩子進行溝通,更要反思自己有沒有花了足夠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成長、陪他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困難、教他明辨是非、教他懂得感恩。
而如果我是一位不可理喻的母親,我也會當著大家的面跟孩子吵架,指責他的不對,指責他這樣罵自己的母親,指責他不體諒母親的艱辛,甚至於惱羞成怒,就在現場打他,讓他明白這樣罵自己的母親不對。
但是有一點,我想也要我們辯證的看待,我們不是當事人,不明白事情發生的始末,不瞭解為什麼孩子這樣怒斥媽媽的原因,所以不要妄加評論是媽媽的錯還是孩子的錯。或許孩子是位懂事的孩子,但是母親做了忍無可忍的錯事,孩子才不得已當著大家的面罵自己的母親。
所以遇到了問題,請大家都理智一些,特別是我們大人。
-
5 # 情感公寓
我是個男人,現在讓我做女人,還是這個小女孩的母親?好吧,那就變性一會說說這個問題。
假如我是這位母親,我不會生氣,因為類似這樣場景太多了,而這次因為買東西發生爭執,孩子呵斥我,也只不過是再多了一次這樣的場景而已,以前也不是沒呵斥過,雖然第一次我發現孩子呵斥我的時候我很生氣,甚至要揍他,但我又捨不得揍他,以至於慣的他每次不合他的意思,他就有恃無恐的呵斥我,我有什麼好生氣的?我只能怪現在的孩子太任性,太難管理,孩子現在還小,等他長大了就不會呵斥我了。
這次買東西遭到孩子呵斥,孩子要買,我不想給買,所以孩子在公共場所呵斥我,好吧,為了他不再繼續的呵斥我這個當媽的,那就給買了吧。之後我們母子倆一團和氣的消失在公共場所。
因為這個孩子敢呵斥母親的這個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潛移默化,讓孩子覺得呵斥母親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並且沒有得到母親相應的懲罰措施,因此,一言不合就呵斥母親已經成了習慣。
說白了,這就是給慣的。這當然是教育孩子出現了問題,這位母親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慣著孩子,什麼時候不該慣著孩子,只是一味的溺愛,這樣下去只會害了孩子,會讓孩子的人生觀發生扭曲,不懂得如何去尊重父母的愛。
-
6 # 阿音姑娘2012
身為母親,首先,我會很慚愧。會有非常大的挫敗感。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或者應該說是父母多年教育的成果。結果卻成了現在在大庭廣眾之下,毫無顧忌的怒斥自己的母親!僅僅是為了一件物品!那在孩子眼裡物品是比母親還重要的。為什麼有這樣的局面?因為父母!因為教育的失敗!
好好回頭想一想,是不是,從小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是不是把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都給他?甚至是超了能力範圍內的?
愛孩子有很多種,毀掉孩子卻只要一種—溺愛!古語說:子不教父之過!這是千古的真理!當然不排除有的孩子本身倔強叛逆,可越是這樣的孩子更應該加倍努力教育,以免毀了孩子一生。否則,當他長大走出家門時,就得由社會來教育了。
-
7 # 鑫喜閱
在公眾場合大聲呵斥自己的母親,這種極不禮貌的行為任何媽媽遇到肯定都是非常窩火的!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媽媽當時的表現,無論她是和孩子對著幹還是逆來順受的依著孩子,亦或轉身離開,這個媽媽都是失敗的!最重要的是她該檢討多年以來自己的育兒之路!出格的孩子,必有出格的父母!
過分的寵溺,讓孩子沒有界限,想怎樣就怎樣現代育兒,常常要家長尊重孩子,可是這種尊重也是有界限的,過界就是寵溺,凡事都依著孩子,在家中,天老大,孩子老二,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久而久之,給孩子養成了霸道,不講道理。幼小時,家長哄哄騙騙,很多時候還說得過去,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她的慾望越來越高,心智的成長卻依然抱著霸道隨心所欲的陋習,此刻,不是家長哄幾句,買塊糖就能解決的了!
尊重孩子是要尊重孩子的年齡和心智發展特點,不要一味的打壓剋制孩子,要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慾望,父母還要告訴孩子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原因是什麼!
棍棒打罵教育,教育也輪迴“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棍棒打罵教育出的孩子,大多會有兩個極端,要麼逆來順受,什麼都聽父母的安排,做事沒主見,唯唯諾諾,取悅討好他人;要麼沿襲了父母的暴脾氣,越是打罵,越是叛逆!能力不足時,只能被動的接受,年齡增長,個人的能力增強,有能力反抗父母,甚至可以對父母還手!
過去,人們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三天上房揭瓦,面對孩子調皮和不聽話,只能又打又罵!其實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是我們都是從孩齡時代走過,回想自己的童年,你會喜歡經常對你又打又罵的父母嗎?你的心裡更喜歡怎樣的爸爸媽媽呢?社會進步,人的思想更應與時俱進!
家家都有難唸的經孩子呵斥自己的媽媽,這個行為肯定是不對的!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但是說回那句老話“家家都有難唸的經”,我們不是當事人,無法瞭解事情是怎樣的,說的再多,也僅是猜測,和對自己在育兒過程中敲響警鐘,多多注意自己在生活中對孩子的表現。
也許看到的事情並不是我們理解的樣子!也許有難言之隱!
面對這種事,我們只有多多的警醒自己,不要過分寵溺孩子,也別無情的管教孩子!愛是父母和孩子的最重要的連線,關注和引導孩子的行為和意識,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三觀,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
8 # 我是老碗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儘管到了叛逆期,可對待父母的態度也有個度的。很顯然這個女孩子是長期養成的壞習慣,這位媽媽也是縱容了孩子的沒大沒小。怎麼辦,如果是我,肯定不會跟她在超市裡像兩個不相干的人大吵。但事後,一定會鄭重其事地進行一次嚴肅的談話。告訴她,我不僅是她媽媽,還是一個獨立的人,養育她是職責所在,如果哪裡做的不到位,可以提出意見,但只能是友好提出,但也要受到應有的尊重。
再告訴她有一天她會長大成人,會離開媽媽獨自生活。在人生最重要的三個階段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你的媽媽在無條件供養著你。無論做的到位與否,起碼沒有要求同等的回報。所以,你沒有權利對一個供養你的人大吼大叫。如果讓你的同學和朋友知道你是這樣的人,他們還會跟你交往嗎?
-
9 # 林林媽媽
看了題主的描述,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碰到的一件事。坐公交車,有爸爸媽媽姥姥三個人帶一個看起來有三四歲的男孩,一路上孩子輪流訓斥三個大人,一會兒要媽媽給他拆開新買的玩具,(一個比較大的箱子盛著,感覺是組裝的玩具)媽媽說車上沒法拆,孩子就指著媽媽大聲說“媽媽壞!”姥姥把孩子拉到她身邊,給他一個棒棒糖,他把糖狠狠的摔地上說“我不要!”一會兒又跑到車後頭(那天車上人沒滿,後頭還有兩個座位)司機師傅提醒家長看好孩子,爸爸就到車後頭想靠孩子坐著,孩子狠狠地推了爸爸一把說“不要你管!”然後自己躺在走道上邊哭邊搓腳,一直到下車。他們下車後,車上的人議論紛紛,都說這個孩子慣壞了!大了還不知道能成什麼樣呢!
再看題主描述的這個孩子,十三四歲了,在超市因為買東西,竟然大聲呵斥母親。我真為這些家長感到悲哀!慣子如殺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家長們之所以被孩子呵斥不尊,背後肯定有教育不周的地方,甚至家長平時跟孩子說話也是經常用這種方式,或者家長也是跟自己的父母這樣說話的,所以孩子也習以為常,根本不當回事。
首先我不會做一位這樣的母親!假如我是這個母親,我會毅然決然的離開超市,有本事讓他自己買去!(我不希望在公共場所教育孩子,畢竟孩子也有自尊)回家後我會跟他好好掰扯掰扯,並且鄭重的告訴他,以後無論什麼事都要好好說話,“有理不在聲高”,說話代表一個人的素質,我不喜歡素質底下的孩子!
記得我兒子小的時候去商場,他喜歡的東西都是跟我說“媽媽我不要××”,因為他知道他在商場要的東西我肯定不會給他買。因為從他剛剛懂事的時候我就告訴他,要什麼東西在家裡跟媽媽說,媽媽同意就一起去商場買,不同意在商場哭也沒用,越要越不買。所以我兒子從來不會在公共場所鬧情緒,即使他不願意也是回家再跟媽媽慢慢說。記得有一次去我表姐家玩,我們回家晚了,耽誤了兒子做作業,兒子跟我說,“媽媽您說去姨家玩半小時的,可您跟姨說了這麼長時間,都耽誤我做作業了。”我趕緊跟兒子道歉並說明原因“兒子,對不起!今天媽媽食言了,不過你姨有事跟媽媽商量,媽媽不聽你姨說完就走,對你姨不禮貌是嗎?”兒子原諒了媽媽,作業也認真完成了。所以,兒子不管上學期間跟老師同學,還是工作跟領導同事,人緣特別好。
栽什麼樹結什麼果,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一般而言,,當然也有例外),孩子的素質與父母的教育是截然分不開的,身教重於言教,但願年輕的父母們,為了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
-
10 # 摩挲時光
謝謝誠邀!假如在公共場合我的孩子大聲怒斥辱罵我,我會變成《星際精靈藍多多》包大雷的爸爸,狠扇自己耳光——孩子的錯都是父母的錯,孩子犯了錯,最該受懲罰的是父母,尤其是未成年犯錯。上網一搜“小孩動手打媽媽”七個字,鋪天蓋地出來很多例項,相比較而言,“小孩罵媽媽”肯定多得都沒有資格上網頁了。是什麼讓年幼的孩子如此暴怒,大庭廣眾之下不顧顏面,丟人現眼,做出如此出格的事兒?是父母的溺愛,毀了自己,也毀了孩子。溺愛,讓孩子的內心冷漠自私。父母本應該在孩子的心中植下愛的種子,但他們卻把溺愛當做愛的種子,竭力付出,小心呵護,他們以為付出與得到一定是成正比的,直到某一天,當孩子的冷漠和自私驚到了,傷透了他們的心,才幡然醒悟,卻已無力挽回。沒有了愛,談何孝道?談何敬畏?談何尊嚴?談何德行?溺愛,讓孩子自卑。家裡為王,出門為奴。這是被溺愛孩子身處現實的真實寫照。因為父母時時處處的“呵護”和“優待”,孩子沒有獨立生活能力,沒有思想,沒有機會嘗試生活的酸甜苦辣鹹,沒有獨自經歷風雨見彩虹的快樂……對於人生,孩子只學會了機械地伸手和搖頭。一旦將孩子放出“籠子”,傻眼了,什麼都不會,家裡為王的氣勢全沒了,連怎麼做奴才都不會,內心脆弱得在哪個方向喊媽都不知道,更談何挺直腰桿融入社會生活。溺愛,讓孩子磨難在後。既然父母讓一個健康可愛的孩子變成“殘疾”,變得暴力,那麼現實生活會打磨孩子的雙手,會用冷水澆醒孩子的糊塗,會用膠條封住孩子殘酷的嘴,甚至會用飢餓和病痛讓孩子學會敬畏,這種磨難,不亞於古代的纏足,生生將腳折斷……溺愛,讓鳥兒一樣的孩子變成了飛不起來的鴨子。父母的溺愛,如同一條條繩索,綁住了孩子飛翔的翅膀,捆住了孩子的手腳,讓他們無法體驗翱翔高空的力量,無法看到美奐絕倫的風景,無法開拓自己的視野確定自己的目標。當他們一頭闖入沒有人呵護的環境中,或變得自暴自棄,或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化為煙塵。溺愛孩子的父母是殘忍的,他們剝奪了孩子生活和生存的權利,打翻了孩子善愛和惡毒的水杯;被溺愛的孩子是可憐的,可憐得眼中沒有了色彩,生命中沒有了感動和牽掛……溺愛孩子的父母們,醒醒吧!如果孩子憤怒的打罵還沒有驚醒你們,那麼,當你們打瞌睡時,學學包大雷的爸爸,狠狠扇自己幾個嘴巴。
我在超市裡看見一對母女因為買東西發生爭執,那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居然大聲呵斥自己的母親,假如你是這位母親,你會生氣嗎?你又會怎麼處理?
回覆列表
先制止,不能奏效就避免衝突,回家再說。然後採取懲罰措施,不建議暴力。然後一定要做兩件事,一是講道理,指明其錯誤之處,二是立規矩,犯錯就懲罰。
從長期說,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性,對父母長輩不尊重,從根上說是過度依賴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