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人一品

    首先是韓信的戰略思想。韓信真正登上歷史舞臺,是在被劉邦封為大將以後,韓信獻出“三秦之策”。有人說獻三秦之策是韓王信而不是韓信,但是我們從《史記高祖本紀》和《史記韓信盧綰列傳》來比較一下,《韓信盧綰列傳》記載的韓王信獻策是“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集解文穎曰:“鋒銳欲東向。”○索隱按:姚氏雲“軍中將士氣鋒”。韋昭曰“其氣鋒銳欲東也”),可以爭天下。”漢王還定三秦,乃許信為韓王,先拜信為韓太尉,將兵略韓地。”說明了韓王信的策略不是三秦之策,而是東進之策。而《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八月,漢王從韓信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明顯對應說明了此乃淮陰侯韓信非韓王信。再看“三秦之策”的可行性,劉邦在出三秦後,擊破關中的親項羽的章邯,包圍其在廢丘,很快佔領了關中,說明韓信三秦戰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韓信第二次戰略策劃就是北伐之策,雖然《史記》記載是劉邦命韓信北伐的,但是《漢書高祖本紀》、《漢書韓彭英盧列傳》和《資治通鑑》都記載的是“韓信既定魏,使人請兵三萬人,願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漢王許之。”再從《留侯世家》等張良的記載來看,張良在劉邦彭城之敗後,勸建劉邦重用韓信,我們可以得出,可能劉邦和韓信都有北伐的戰略構想,韓信提出自己北伐,劉邦準備北伐的開闢第二戰場,張良也說韓信可獨當一面,用韓信北伐就被確定下來。韓信北伐,破北方諸國,增強了漢王朝的勢力,獲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並且從戰略上包圍了項羽,牽制了項羽的兵力,更多次對滎陽的劉邦進行兵力補給。對劉邦滅楚創造了條件,可以說是一次非常經典的戰略策劃。 項羽的戰略。項羽戰略如何呢?我們先來看一看項羽的伐齊。當時是齊國叛亂,田榮自立為齊王,這時,項羽去攻擊齊國,無疑是正確的。但是,項羽在擊破田榮後,田榮被“平原民殺之”後就應該安撫降兵,但是他“燒夷城郭、室屋,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所過多所殘滅”造成齊國第二次反叛。這時他繼續消滅田橫,也沒錯,但是項羽在“雖聞漢東,既擊齊,欲遂破之而後擊漢”,這就犯了大錯了,當時劉邦已經勢力極度壯大,項羽應該留部將攻擊田橫,自己主力去攻擊劉邦,爭取把劉邦控制在韓地以西,但是項羽沒這麼做,所以“漢王以故得率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伐楚”,打下了彭城,項羽也只好回軍擊劉邦,齊地一樣沒有打下來,追兵劉邦也被韓信和劉邦擊破,使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對峙,讓劉邦有了韓地這樣一個戰略縱深,韓信北伐,補給彭越,都是從這裡進行。項羽先攻田橫後擊漢的戰略,本末倒置,實在低劣。 項羽在楚漢之爭的戰略,比起對手劉邦,更表現得不在一個檔次。劉邦的韓信北伐和彭越騷擾項羽後方,使優勢漸漸倒向了劉邦一方。劉邦知道自己的作戰水平不如項羽,所以劉邦就緊抓滎陽、成皋這個戰略要地,而且使韓信北伐,對項羽進行戰略包圍,又使彭越,對項羽的後方進行遊擊,使項羽兼顧不暇。項羽在對劉邦的攻擊上雖然多次擊敗劉邦,甚至使劉邦輸得很狼狽,但是對韓信北伐的牽制明顯不夠,對彭越的騷擾更是沒有辦法,自己一回擊,反而使劉邦多次獲得反攻滎陽這一戰略要地的機會。劉邦依靠正確的戰略,使項羽越打越弱,自己越戰越強,最終迫使項羽不得不求和,最終被圍垓下,兵敗自殺。 從戰略上來說,雖然他們沒有戰略上直接的爭鋒相對,但是韓信的戰略從可行性和成果來說都是成功的,而項羽的戰略是非常失敗的,項羽遠不如韓信。 戰術對比。 韓信的著名大戰有破魏、破代、破趙、襲齊、破齊楚聯軍、垓下圍殲項羽等幾次作戰。可以看出,韓信用兵,正奇相間,多次以少勝多作戰前,要對敵軍有所瞭解,多次圍殲敵軍,活捉或擊殺敵軍主要將領,使敵軍喪失繼續作戰的可能。韓信破魏,先了解敵軍將領是誰,而後用“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流軍,襲安邑”,最後擊虜豹,一戰滅國。進擊代,正兵擊破,又擒夏說,一戰滅國。破趙,也是先了解敵軍作戰計劃,瞭解陳餘沒有用李左車之謀,才繼續前進,作戰時,誘敵深入,襲其軍營,一戰圍殲趙國大軍於泜水,斬成安君,禽趙王歇。又是一戰滅國。襲齊,在酈食其說降齊國的情況下,一戰襲破齊歷下軍,又圍攻臨淄,迫走齊王田廣,田廣只好向項羽求援,韓信又在濰水用計謀圍殲20萬齊楚聯軍,擊殺項羽大將龍且,使項羽在兵力戰略上都處於劣勢。雖然齊國還有少數抵抗勢力,但是已經造不成什麼威脅,韓信甚至可以揮軍南下圍殲項羽。破項羽之戰,韓信也是30萬大軍完勝項羽,將項羽團團包圍在垓下,使其再沒有翻身的可能。韓信用兵,作戰前多次摸清敵軍底細,知己知彼;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多次誘敵而出,以奇兵破之,正站則穩紮穩打;而且以圍殲敵軍有生力量為主,不給敵人的再次反擊的機會。 項羽的戰績有鉅鹿之戰、攻齊之戰、彭城之戰、反擊彭越之戰、固陵之戰,也多次以少勝多,他的戰術是快速用兵,迅速擊破敵軍的指揮系統,然後追擊敵軍,但是圍殲戰不多,擊殺敵軍主要將領次數也不多,這和項羽的戰術方式分不開的。鉅鹿之戰,主要是擊破了章邯,而包圍王離,但是沒有圍殲章邯,而是靠趙高逼反了章邯,不算完勝。攻齊之戰,擊敗了田榮,但是沒有擊殺他和田橫,雖然田榮被平原民殺了,但是田橫繼續反楚,項羽拿他也沒有什麼辦法。彭城之戰,雖然擊破諸侯聯軍,但是沒有追擊到劉邦,又被劉邦韓信在滎陽和附近的京、索擊敗,沒能擴大戰果。反擊彭越,也只是擊敗彭越,也不能徹底消滅彭越,固陵擊破劉邦,也對劉邦軍傷害不大,項羽主要是以擊破敵軍為主,消滅敵軍在次。所以他能多次打敗敵人,卻不能徹底消滅敵人,多次給了敵人可趁之機,實在是項羽戰術的不足支出。 還有,韓信和項羽在垓下有一戰,這一戰基本沒有戰略上的對決了,只是戰術的體現。我們來看一下。 這段記載只有《史記高祖本紀》記載了的,《史記項羽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漢書》以及《資治通鑑》都記載得很簡略。這是《史記高祖本紀》的記載: “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后。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正義二人韓信將也。縱兵擊項羽也。以“縱”字為絕句。孔將軍,蓼侯孔熙。費將軍,費侯陳賀也)。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正義復,扶富反。乘猶登也,進也)。大敗垓下。” 韓信佈置了三十萬大軍,正對楚軍,孔熙、陳賀兩位韓信的部將分列左右,韓信指揮中路軍。劉邦在韓信的後面,周勃和柴將軍斷後。應該說此戰漢軍的指揮是韓信,楚軍指揮為項羽,漢軍參與作戰兵力為三十萬,楚軍越十萬。士兵質量,韓信三十萬為聯軍,韓信一個齊王不可能有三十萬部隊,韓信破齊楚聯軍才數完,過了不到一年,加之齊國還有區域性的反抗,韓信自己的部隊不會超過十萬,其他的是聯軍,韓信指揮起來肯定不如自己訓練的部隊順手。而且韓信自己的部隊是趙地兵齊地兵,邊打邊募集訓練的,素質肯定不如項羽的江東子弟兵。但是當時的漢軍補給充足,楚軍呢?《史記高祖本紀》沒記載當時楚軍情況,但是在固陵時,已經補給不足了,《史記項羽本紀》、《漢書》及《資治通鑑》都沒記載垓下一戰,記載的是“羽壁垓下,軍少食盡”,統一起來看,應該是當時項羽補給不足,韓信在擊敗了項羽後,項羽退入垓下,兵少食盡,已經喪失作戰能力了。楚軍當時是糧食不足,戰鬥力有所削弱,但是還有哀兵之勢,在固陵擊敗了漢軍的優勢兵力一次。總的說來,兩軍士兵能力差不多,主要是數量的差別。還有就是將領的水平。這一仗韓信是以多打少,佔有優勢,但是戰鬥的過程和兩位名將的戰術佈置及指揮如何呢?韓信是以主力為中軍,自己指揮,孔熙、陳賀兩位自己的部將為左右隊,肯定是為了保持指揮的統一性,劉邦和周勃、柴將軍應該壓陣,畢竟項羽指揮的楚軍戰鬥力很強,而且有哀兵之勢,韓信作為百戰不殆的名將,肯定要考慮到了這點,佈置足夠數量的預備部隊,防止項羽的拼死突圍。而項羽的佈陣呢?項羽兵力處於少數,肯定要集中一處,象他以前的以少勝多的大戰一樣,爭取擊破敵軍指揮系統,使敵軍指揮處於癱瘓狀態(類試破王離和彭城之戰)然後再消滅敵軍部隊或乘機突圍,從戰鬥過程來看,也的確如此。戰鬥過程:韓信的中軍率先進攻,不利,開始後退,作為左右隊的孔熙陳賀部出擊,截抑制住了楚軍,楚軍作戰開始不利,這時,韓信的後退的主力中軍開始反擊,楚軍受到致命的打擊,總崩潰,退入垓下死守,兵少食盡(《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 雖然只有短短几句話,但是可以看出,韓信在戰術上,是有誘敵深入的,“淮陰先合,不利,卻”,是韓信先開始進攻,作戰不利,後退,明顯是自己後退的,因為如果是項羽指揮的楚軍,項羽的楚軍能擊敗韓信的主力中軍,那麼左右隊的孔熙陳賀就能抑制住擊敗韓信主力中軍的楚軍反攻?明顯不可能。再次,韓信中軍一後退,楚軍反擊,作為兩翼的孔熙陳賀在主力失敗的情況下,就立即反攻,明顯是在韓信的事先佈置或授意之下。再說,要是韓信中軍一開始就戰敗,怎麼能很快在楚軍“不利”的情況下,迅速反擊,擊潰楚軍?綜上三點,可以看出,韓信一開始就清楚了項羽集中力量準備中路擊破韓信中軍,打垮漢軍的指揮的戰術佈置,所以主力聚集中路,在兩翼佈置抑制力量,先以進攻誘使項羽出擊,自己假裝撤退,在楚軍進攻的時候,以兩翼的部隊牽制楚軍,然後乘楚軍分散兵力的時候,主力中軍大舉反擊,擊潰楚軍。韓信在戰術策劃和過程指揮上,都完成得十分完美,項羽顯然是上了韓信的當,戰術上輸給了韓信,戰鬥上也輸給了韓信。 所以綜合上述來看,項羽在戰術上和韓信還是有差距的。韓信用兵,無跡可尋,正奇相間,知己知彼,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而項羽在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不如韓信,在兩人交手一仗,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數量下,戰術策劃也沒能超過韓信,反被韓信算計,項羽的戰術和指揮都很強,但是遇上戰術和指揮都不壓於他的對手的時候,他沒有識破對手的戰術,而且由於自己常用的攻擊敵人指揮中心戰術缺少變化被對手識破,加之對方指揮能力不在其之下,在對方優勢兵力打擊之下,完全失敗。項羽戰術缺點在沒有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過多給敵人反擊他的機會(田橫、劉邦、彭越皆是如此),主要使用的攻擊敵人指揮核心的戰術缺少變化,完全以自己的指揮能力為依靠,當敵人識破他的戰術意圖並且指揮能力不壓於他的時候,失敗就到來了(垓下對韓信)。 指揮能力很難比較,韓信多指揮新兵雜兵,基本很少有自己長期帶出來的部隊,謀戰居多;項羽雖然指揮是親信子弟兵,但是多次打硬仗,所以兩人指揮能力不好比,但是兩人都是以少勝多的高手,指揮能力難分伯仲。 最後看戰績。項羽在從伯父項梁反秦,作為一個軍事將領,立下不少戰功,而且作為反秦聯軍的重要力量,打出了鉅鹿之戰,擊敗章邯,殺死王離,為消滅秦國立下最大的功勞。在楚漢時期,擊走田榮,又已三萬騎兵,襲破彭城,大敗五十六萬萬諸侯聯軍,又多次擊敗劉邦,反擊彭越,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破劉邦追兵於固陵。擊敗瞭如章邯、王離、劉邦、彭越等名將。 韓信,從破楚追兵於京、索開始,破魏、代、趙、齊等國,不戰而降燕國,打出了奇襲魏國,井陘之戰、襲破歷下、濰水之戰,垓下之戰等經典大戰。擊敗了龍且、項羽等名將,龍且有破英布之勝,又有被曹參所破,被韓信圍殲之敗,是大勝大敗一類的將領。韓信雖然擊敗的名將和擊敗他們的次數不多,但是打仗不是看你打敗的名將多少來看軍事水平。至古用兵為首的“白韓李嶽”其他三位,白起擊敗多少名將?李靖擊敗多少名將?岳飛擊敗多少名將(劉琦、韓世忠、吳氏兄弟都擊敗過金兀朮)?所以拿擊敗多少名將來比較軍事水平是很荒謬的。韓信破國,佔楚漢之爭的一多半,而且是各個消滅,還擊敗項羽(雖然是以多擊少),項羽破敵,沒能消滅章邯,劉邦多次打敗,也沒能消滅他,田榮,彭越也只是打敗,甚至連田橫都不能消滅,在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上遠不如韓信,在破敵的手段上也不如韓信。戰績不能和韓信相比。 所以,我認為,韓信在戰略、戰術、和戰績上都超過項羽,指揮能力兩人不相伯仲。所以歷代兵家才會推崇用兵“白、韓、李、嶽”為首,韓信無愧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軍事家。 另外經常看見有人說“韓信和項羽以相同兵力一戰會如何如何”,“韓信對項羽以少打多絕對如何如何的”,我認為沒有打過,這樣的說法很荒謬,要比也只有從兩人軍事水平來推測勝負的機率。不過我看好韓信。

  • 2 # 打碟小迪

    領軍作戰楚漢時期個人覺得項羽是最強的!首先我們可以把項羽跟韓信之間的幾場指揮戰役作一個對比。

    項羽初出茅廬第一場就是一個硬仗,他的叔父項梁被當時秦國第一名將章邯戰敗而死,看著從小培養他的叔叔死了,他心裡肯定不好受。而作為他的領頭上司宋義因為畏懼秦國軍隊堅持不出戰,項羽多次請戰都被他攔住了,面對這個時候一般人很難保持理智吧,而項羽殺了宋義之後,成為了這一支五萬人的統帥,章邯部有二十萬人,他號召其他諸侯聯合與章邯決一死戰,但是其他諸侯都畏懼秦軍,項羽心一橫,命令所屬軍士把鍋碗瓢盆砸了,把回去的舟閥全部擊沉,每人只帶三天的糧食,這就是後世的破釜沉舟。他用五萬人擊破秦國第一名將也是秦國的主力軍,可以說是一場秦帝國的國運之戰。

    還有彭城之戰,劉邦五十六萬大軍打下了項羽的老巢,項羽帶著三萬騎兵猶如天神下凡一般殺的五十六萬人落荒而逃,沿路的追兵還把劉邦嚇破了膽,座馬車嫌車速慢,三次把自己親生兒女踹下車。

    韓信的成名戰可以引用一個成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雖然擊敗了三秦,但是靠的是出其不意,個人覺得總之勝的沒有項羽那麼光彩。

    還有背水一戰被二十萬諸侯聯軍圍在渭水河當時他只有一萬人,他身先士卒激勵自己手下打敗了二十萬聯軍,但是個人覺得諸侯聯軍都是一群剛剛拿起鋤頭的農民而已,戰鬥力可想而知,就像後來的黃巾軍,二十萬人打幾千官軍的黃圃嵩,順風戰打打還行,一遇到挫折心裡素質低的要死,都撒丫子跑了。

    還有垓下之戰韓信領軍三十萬,項羽只有十萬,項羽強只能說比韓信要強一點的,無法做到以少勝多。而且輸也不是因為韓信戰略更強,而是因為陳平用四面楚歌瓦解了項羽軍心。

    個人覺得真正軍力實力均衡之下項羽絕對完勝!

  • 3 # 講史啟智

    如果雙方都率領十幾萬,二十幾萬,甚至更少的軍隊正面交戰時,韓信失敗的機率要更高一點,如果雙方連兵百萬,都做充分的謀劃,則事未可知。歷史上他們都是當時一等一的軍事天才,韓信更長於謀劃及使用間諜,項羽更善於猛攻猛打,戰場的靈臨機應變,排兵佈陣,調動士兵作戰計程車氣。雙方真正的交鋒只發生在垓下之戰。最終項羽失敗。但這場戰爭,雙方實力完全不對等,韓信有自己的主力部隊30萬,加上劉邦,彭越,英布等人部隊,總計可能超過六十萬。而項羽只有十幾萬部隊,雖是精銳,但已疲憊。所以不能以勝敗相論。在這場戰爭中,也有一個區域性戰爭,韓信率領中軍與項羽對戰,這場戰役可能雙方力量相當,結果韓信不利後撤,但也有人認為這次後撤是有計劃的,所以也不能以此說韓信就會輕易被項羽打敗。

  • 4 # 一梭煙雨江湖行

    正面對抗?只要是萬人以上,必然是韓信勝出,“武廟十哲”不是虛名。項羽可能會擊敗韓信的餌兵,韓信甚至會自己充當餌兵吸引項羽進攻,一步步把項羽吸引出來,但項羽其他部隊就要被韓信奇兵劫殺,甚至出現項羽親自帶領的部隊一路獲勝,其他部隊都被消滅,然後韓信的餌兵撤離戰場,項羽被韓信主力圍毆的局面

    項羽正面進攻,韓信必然是節節抵抗調虎離山,然後趁項羽不在消滅他的其餘部隊。最後決戰必然是項羽帶著幾百親兵與韓信大軍決戰,垓下之戰重演。

    一些人認為正面作戰就是“排隊槍斃”,難道不能以餌兵吸引敵人主力,集中兵力消滅對方落單的部隊,積少成多最終啃掉敵人主力?高速機動造成區域性優勢,這就是殲滅戰。項羽大軍,能經受幾次殲滅戰侵蝕?

  • 5 # 畫詩人生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中國軍事思想中,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是歷史上有名有名的兵仙,漢初三傑之一。

    項羽,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他是中國軍事思想中,《兵形勢》的代表人物,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武將之一。項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英雄本來就不該出生在一個時代,在楚漢爭霸中。劉邦因為得到韓信幫助,在烏江邊逼死項羽,一統天下。

    若說韓信和項羽之間單獨領兵相拼,項羽打不過韓信的。韓信是用兵的權謀家,項羽是用兵的氣勢家。一個用腦子,一個憑武力。隨著時間的延續,韓信拖也能把項羽拖死。

    戰場,不是兒戲,不是兩幫混混打群架。那是要講究進退,埋伏,排兵佈陣。一環扣一環,步步為營,步步誘耶,見縫插針,有空隙一擊成功。講時機,看變化,地勢,兵力等等變化中變化,以己方最少的代價取得成功。

    韓信是中國歷史上兵謀家的代表人物。自古以來,一看見韓信兩個字,想到的就是軍事家,戰無不勝的代表。項羽,在人們心中只是個武藝高強,數一數二的匹夫之勇。

  • 6 # 220君

    這個得看兵力有多少。韓信和項羽為同時代的傑出名將,用兵各有千秋。戰場上沒有必勝的說法,決勝的因素很多,但根據他二人的特點,筆者感覺幾千人或者幾萬人的對決項羽佔優。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大兵團作戰韓信佔優。

  • 7 # 使用者9099488294959

    真的搞笑。好像意思亥下之戰之前項羽不是幾十萬軍隊一樣。雖然楚軍兵力具體不好統計。但是入關時項羽40萬,劉邦10萬。亥下之戰之前韓信就吃掉了項羽第一大將(龍且)20萬精銳。亥下之戰時項羽有10萬。起碼項羽發達的那幾年兵力不少於40萬吧。而這些都是他的嫡系,還不要說叛變到劉邦那邊的英布 彭越等NB人物又是多少兵力。什麼意思項羽不是沒兵力關鍵給你那麼多兵力你項羽要會用啊。沒幾年全敗家玩了,到亥下之戰有10萬精銳說人家人多欺負人少。比較韓信你說韓信的背水一戰3萬打20萬是對方太菜。哥3萬打20萬估計那種情況不要說謀略,恐怕主意都沒有了吧說的那麼輕鬆。還有韓信以少勝多例子太多了,對項羽第一大將也是同樣幾萬對20萬。吃掉龍且渣都不留,項羽聞龍且敗而駭然(怕了)。馬上找說客準備策反韓信,楚霸王怕了!楚霸王怕過誰。重點韓信不管是打龍且擊其半渡還是背水迎趙的佈局,都是先示敵人以虛以弱,奇正變化無窮。所以關於亥下之戰韓信的初戰失利,到底是有意為之還是迫於楚霸王的銳利軍鋒。(不管什麼原因我相信韓信更加能適應作戰走勢的變化。特別指出韓信作為兵仙級別的人物,不可能喜歡以少勝多的打法,兵力幾倍於敵的情況下,當然最好的方法是誘敵深入而圍之)其實作戰走勢最能說明一切,因為項羽的亥下之戰初勝的結果恰恰是他永無翻身之時的開始,韓信目標根本不是要打一個無關痛癢的勝仗,而是要徹底的大一個殲滅戰(毛主席說叫徹底的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本人沒有一點覺得楚霸王打仗不行的意思,其實我覺得項羽太厲害了,包括劉邦我也認為是打仗厲害的。不過劉邦運氣不好遇到了千古無二的項羽和兵仙韓信。

    而比較劉邦 項羽 韓信三人,許多人都說項羽韓信政治不行,其實天才大部分的悲劇都是這樣的,由於才華太過於天縱,所以人世間的爾虞我詐根本還沒鍛鍊夠,就站在了權利之巔。而自己的優點成功也把自己的缺點掩藏蓋住,人也容易驕傲膨脹。韓信 項羽都是20幾歲就功名蓋世。而劉邦45歲了才剛剛開始當山大王。韓信雖然早年窮苦,但是窮苦鍛鍊與混跡機關的政治鬥爭鍛鍊是不同的。所以年輕人,要學會掩藏自己的能力,不要得意忘形,世界的鬥爭形式太複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些冷門有趣但又深刻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