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米八2022
-
2 # 秋天的小刀
晉竹林七賢之一,劉伶,嗜酒如命,每日必醉,其妻為此十分苦惱,多次勸戒酒,無奈劉伶不聽,故待一日劉伶外出歸家,其妻聲淚俱下,以死相逼,數落喝酒種種害處,劉伶理虧,只好答應戒酒,其妻聞言喜不自勝,心中甚慰,劉伶說戒酒乃人生大事,需置辦酒菜,焚香沐浴,神位前起誓,妻子一一答應。
待妻子置辦齊全,劉伶坐於桌前,嘴中唸唸有詞“天生劉伶,嗜酒如命,婦人之言,慎不可聽”頃刻間又是一場大醉。。
-
3 # 子魚侃球
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兵敗以後,從北京城逃到湖北通城縣九宮山被農民誤殺,可以算是歷史上冷門又深刻的故事了。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陝西榆林米脂縣人,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幼年家境貧寒,給地主家放牛放羊,曾做過銀川驛卒。跟隨高迎祥起兵,後高迎祥戰死,李自成做了起義軍的“闖王”,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因而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擁護,很快隊伍發展到百萬之眾,打下西安後,建立“大順”政權。不久之後攻下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吊死在煤山,明朝滅亡。
李自成進入北京城之後,縱兵搶奪城內富豪權貴家財、院落,北京城內人心惶惶,亂成一團。此時,山海關明軍將領吳三桂投降關外的滿清政權,並引領滿清軍隊殺奔北京城,李自成與之對戰失敗。在北京紫禁城僅僅坐了42 天的龍椅後,李自成狼狽逃出北京。
逃出北京城後,清兵一路追擊,李自成一路敗退。期間多位農民將領或戰死,或變節,逃到湖北九宮山時,所率部眾僅剩幾萬人。李自成帶領十幾個部下進山探路,被附近農民誤殺。在正史中沒有明確記載李自成究竟是如何被農民誤殺的,是因為他死的非常不光彩。在民間人士所著的書中有詳細的闡述:李自成是被當地農民,誤認為是土匪用鋤頭給打死的。
正史中沒有記載李自成的死因,這也就有了很多的傳說。最為著名的是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鹿鼎記》、《雪山飛狐》中,說李自成並沒有死,而是帶著陳圓圓出家當了和尚。當然這也不可信,畢竟是武俠小說嘛。很久以來,在歷史上對李自成的死因和去向,一直是一個謎團,研究明史的專家們也爭論不止。
李自成作為一位農民起義軍領袖,有相當鮮明的優缺點。優點是吃苦耐勞,無所畏懼;缺點是小富即安,目光短淺。他的優點使他迅速的成功,缺點也讓他迅速的失敗。說他小富即安,農民思想,一點也不冤枉。他重兵包圍北京城後,竟然安排投降的太監去找朱由檢談判,李自成的談判籌碼令人啼笑皆非:他竟然讓崇禎帝給他一個“西北王”的稱號,他就退兵。朱由檢不愧是朱元璋的後代,非常的硬氣,哪怕是丟了江山,也不能丟了老朱家的氣節,直接回絕了李自成。
後來有民間書籍《所知錄》記載,誤殺李自成的農民姓姜。李自成被誤殺以後,他的部下血洗九宮山附近的村落,後來又推舉他的子侄為領袖,繼續跟清政權征戰了很多年。假如李自成不是被農民誤殺,就他巨大的影響力來說,再拉起一支隊伍,與尚立足未穩的滿清政權爭奪天下,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也許歷史就要改寫了。然而,這也只能是一個假設罷了。
李自成的失敗,一句話可以總結:天災人禍。先說天災:李自成三月份進的北京城,不料全城正在大鬧鼠疫,近百萬軍隊幾天內就死去大半,活下來的也是渾身沒有力氣,遇到兵強馬壯的清軍,一觸即潰,兵敗如山倒。再說人禍:李自成自己沒有文化,認不得幾個大字,正宗的農民,手下的將領也全是農民出身,初入北京城就被城內的繁華亮瞎了雙眼,燒殺搶掠無所不做。招募的幾個所謂的文人謀士,也都是落第的秀才,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大多都是混子,更沒有遠大的目光和理想。從這兩方面來分析,李自成的失敗是必然的,儘管幾百年來令無數人唏噓不已。
如果輔佐李自成的是諸葛亮,是劉伯溫;如果李自成自己有劉邦、朱元璋的雄才大略,那中國的歷史會不會改寫呢?遺憾的是,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也不會重來。
-
4 # 博懿
第一個:宰相肚裡能撐船
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喪妻,後來續娶了一個妾叫姣娘。姣娘年方十八,出身名門,婚後,王安石身為宰相,整天忙於朝中之事,經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齡,獨居空房,便跟府裡的年輕僕人私下偷情。
後來被王安石發現,她靈機一動,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轉正南,你說這話夠一年,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裡能撐船。”王安石細細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弱冠年華,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還是來個兩全其美吧。
第二個:壓歲錢來歷
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裡出來,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就會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了。大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燈不睡,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這年三十晚上,為了防止祟來侵擾,這對老夫妻不睡覺,一直逗著孩子玩,他們用紅紙包了幾枚銅錢,包了拆,拆了包。但隨著夜漸漸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著了。這對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幾枚銅錢放在他的枕邊。老夫妻年歲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來那祟該不會來傷害他們的孩子了吧!可他們剛一睡著,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妖就進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頭的時候,突然孩子枕邊發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
很快,這件事就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裡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第三個:不三不四
“不三不四”這句話,據成語辭典解釋是“不像這也不像那,不象樣子。與不倫不類意思相似。指不正派或不規範”。為什麼不三不四就是不像樣子呢?原來在天數三四之間有一個“陰陽界”,不三不四就象:不陰不陽。
第四個:和尚姓釋?
為什麼出家人都姓釋?這是從東晉時代,有一位叫道安法師,這個人開始的。
有一次,襄陽地方的一位名士習鑿齒,到了檀溪寺,專誠拜訪道安法師,寺僧跑去報告,正是道安法師問著誰人來訪的當兒,習鑿齒已經來到他的面前了,隨口代寺僧回答說:「四海習鑿齒!」道安師聽了,也就不慌不忙,毫無思索的含笑應聲說:「彌天釋道安!」這是一副對得很工整的對聯,雖然出語淺顯,含義卻很深,因此,便成了千古不朽的名聯。由此開始,以後的出家人就不再用俗家之姓,而改用釋迦牟尼佛的釋姓了。後來道安法師提議出家人應該都跟隨佛而姓釋。當時還有很多人不滿,再後來《增一阿含經》譯出,經中果有:“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一時大眾驚歎。
第五個 智激張唐
秦王贏政(就是後來的秦始皇,他的故事請看本全書政治家卷一)即位的時候,呂不韋掌握著大權。
有一次,秦王打算派一個大臣到燕國去當丞相,以便秦、燕聯合起來,夾攻中間的趙國。呂不韋就推舉了張唐。沒想到張唐說什麼也不願去燕國。他苦著臉對呂不韋說:
“以前,我曾經率兵攻打過趙國。趙華人十分恨我,趙王還下令,誰能捉住張唐,就賞誰一百里的土地。現在,要是派我去燕國,必定得從趙國經過,那我還能活命嗎?”
不管呂不韋怎麼連勸帶嚇,張唐就是不肯去燕國,弄得呂不韋很不痛快。
只有十二歲的甘羅知道了這件事,就去見呂不韋。他見呂不韋正一個人坐在那裡生悶氣,就故意裝出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問:
“文信侯(呂不韋的封號),您怎麼不高興呀?”
呂不韋說:
“我想讓張唐出使燕國為相,他死活不肯去,所以我心裡不高興。”
甘羅說:
“請您把這件事交給我來辦吧,我一定能讓張唐到燕國去。”
呂不韋聽了這話,不覺生起來氣來,大聲呵斥說:
“走開!我親自請他去,他都不肯,你一個小孩子怎能勸得動他?真是豈有此理!”
甘羅卻不慌不忙地說:
“七歲的項橐曾當過孔子的老師。我都十二歲了,您難道不能讓我試試看?要是我辦不成這件事,您再發火也不遲。”
呂不韋也知道甘羅聰明機智,口齒伶俐善辯,這次又看他態度誠懇,言之成理,就說:
“那,你就去試試吧!”
甘羅馬上去拜訪張唐。一見面,他裝出一副難過的樣子,說:
“您的死期快到了,所以我今天特地趕來憑弔您。”
張唐一聽,氣得要命,瞪著眼嚷道:
“你這個孩子怎麼說出這樣難聽的話,真是太不懂規矩了。”
“您先別生氣。”甘羅不慌不忙地說,“您說您的功勞比起當年的武安君白起來,誰的功勞大?”
“那怎麼能比呢?”張唐說,“武安君是先王在位時候的名將,向南打敗了楚國,向北鎮懾住燕國、趙國。長平一戰,一次就消滅了四十多萬趙軍,奪取的城池不計其數。我可比不上他。”
甘羅點點頭,接著又問道:
“我再問您,拿當年的丞相範睢和當今的文信侯相比,誰的權勢大?”
“這還用問嗎?當然是文信侯的權勢大啦。”
甘羅說:
“您不會不會知道吧,當年範睢要攻打趙國,白起不同意,結果怎樣呢?白起被迫逃亡,死了!如今,文信侯請您去燕國任相,您卻說什麼也不肯去。這樣下去,我可真不知您將會死在什麼地方!”
聽甘羅這麼一說,張唐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馬上說:
“我真糊塗啊!你回去轉告丞相,我這就動身到燕國去。”
甘羅囑咐張唐抓緊準備行裝,自己又去見呂不韋,把張唐同意去燕國的事告訴了他,又說:
“請您轉告大王,讓他給我五輛馬車,我先到趙國通報一下。”
這回呂不韋可不敢再小看甘羅了。他立即進宮,把這件事的經過告訴了秦王贏政。
贏政聽了以後,驚喜地說:
“聽你這麼一說,我倒很想見見這個孩子。”
於是呂不韋就帶著甘羅去拜見贏政。贏政提出了很多問題,都沒有難倒甘羅。最後贏政高興地說:
“到底不愧是名門之後啊!”
贏政派了十輛馬車、一百多個隨從,由甘羅帶著出使趙國。
出使趙國
趙襄王聽說秦國的使者到了,趕忙出城迎接,誰知一看,來者竟是個孩子,心中有些不高興,說:
“你們秦國難道沒有歲數大的人了嗎?怎麼派你一個小孩子來了?”
甘羅不慌不忙地答道:
“我們秦王用人向來是歲數大的人委派大事,歲數小的人委派小事,所以才派我出使貴國。”
趙襄王一聽這話,覺得這孩子十分聰明,就問他到趙國來有什麼事。甘羅問道:
“大王,您聽說燕國太子丹在秦國當人質嗎?”
“聽說了。”
“還有,張唐將要去燕國當丞相,您也聽說了嗎?”
“也聽說了!”
甘羅故意做出神秘的樣子,低聲說:
“您難道看不出來,趙國快要完了嗎?”
見趙襄王一副吃驚的樣子,甘羅這才接著說道:
“燕國讓太子丹到秦國當人質,說明燕國相信秦國;秦國派張唐到燕國任丞相,又說明秦國信任燕國。要是秦、燕兩國聯合起來夾攻中間的趙國,趙國可就危險啦!”
聽甘羅這麼一說,趙襄王再不敢小看甘羅了,急忙問道:
“那你說該怎麼辦呢?”
“秦和燕交好,是為了進攻趙國,擴充套件河間(現在的河北省中部)一帶的土地。要是大王答應把河間的五座城池送給秦國,我回去以後,一定請求秦王把太子丹送回燕國,那麼秦、燕的關係就會疏遠。然後,趙國就可以前去攻打燕國,得到地好處可就遠遠不止這五座城了。”
趙襄王一聽,立刻轉憂為喜,當即決定把河間的五座城池割給秦國。甘羅帶著王城的地圖回到國都咸陽。秦王按照甘羅的建議,不但沒讓張唐到燕國去,還把太子丹送回國。不久趙國派大將李牧(他的故事請看本全書軍事家卷)率兵攻打燕國,奪取了三十座城池,並分給秦國十一座。
秦國不費一兵一卒,白白得到了許多城池和好處。為了獎賞甘羅,贏政封他為上卿(相當於丞相),還把以前沒收的甘茂的的土地賜給了甘羅
-
5 # 維海805
子方教太子
一次魏文侯的太子子擊出行,在路上遇到國師田子方。太子下車行禮拜見,田子方卻不作回禮。太子很惱火,怒氣衝衝地對田子方說:“富貴的人能對人驕傲呢,還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田子說:“當然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啦,富貴的人怎麼敢對人驕傲呢!國君對人驕傲就要失去國家,大夫對人驕傲就將失去封地。失去國家的人,也沒有聽說有以國君待遇對待他的,失去封地的人,也沒有聽說有以大夫的待遇對待他的,貧賤的遊士話沒有發揮作用,行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離開罷了,到哪裡得不到貧賤呢!"太子聽了,馬上向田子方施禮認錯。
-
6 # 觀夷外
據說李世民在玄武門殺了他的兄弟之後,就去向李淵請求原諒,請求原諒方式在現代人看來有點特別 ,嗯!就是晗著李淵的乳頭,沒錯就是乳頭(李淵有點胖,能晗住的) ,同時淚流滿面的嗚咽道“爸爸!孩兒知錯了”(這可不是我瞎編,真的有這種記載的),還被記錄在了李世民起居注上,編成史書流傳後世 ,被當成孝道的典範。
不過這次李淵沒有原諒李世民,還詛咒他的兒子也會為了皇位自相殘殺(這樣的詛咒真的很準,唐朝每次的皇位交替都是一番腥風血雨),高傲的李世民那能受的了這樣的窩囊氣,轉眼就逼宮李淵,讓他禪位自己,這就有了尉遲恭的三步逼宮,皇上何時禪位,一步一句。
李淵退位以後,李世民為了補償他,就在皇宮裡給李淵修建了新的宮殿,還拼命的往李淵那裡塞錢,塞美女,希望可以有所補償,李淵也是來者不拒,兩年時間就給李世民添了九個弟弟妹妹。李世民滅掉突厥後,李淵就原諒了李世民,覺得他確實是個好皇帝,在慶功宴上,一個彈琵琶,一個跳舞,父子間其樂融融。
-
7 # 唐伯虎點盤香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兵敗以後,從北京城逃到湖北通城縣九宮山被農民誤殺,可以算是歷史上冷門又深刻的故事了。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陝西榆林米脂縣人,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幼年家境貧寒,給地主家放牛放羊,曾做過銀川驛卒。跟隨高迎祥起兵,後高迎祥戰死,李自成做了起義軍的“闖王”,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因而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擁護,很快隊伍發展到百萬之眾,打下西安後,建立“大順”政權。不久之後攻下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吊死在煤山,明朝滅亡。
李自成進入北京城之後,縱兵搶奪城內富豪權貴家財、院落,北京城內人心惶惶,亂成一團。此時,山海關明軍將領吳三桂投降關外的滿清政權,並引領滿清軍隊殺奔北京城,李自成與之對戰失敗。在北京紫禁城僅僅坐了42 天的龍椅後,李自成狼狽逃出北京。
逃出北京城後,清兵一路追擊,李自成一路敗退。期間多位農民將領或戰死,或變節,逃到湖北九宮山時,所率部眾僅剩幾萬人。李自成帶領十幾個部下進山探路,被附近農民誤殺。在正史中沒有明確記載李自成究竟是如何被農民誤殺的,是因為他死的非常不光彩。在民間人士所著的書中有詳細的闡述:李自成是被當地農民,誤認為是土匪用鋤頭給打死的。
正史中沒有記載李自成的死因,這也就有了很多的傳說。最為著名的是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鹿鼎記》、《雪山飛狐》中,說李自成並沒有死,而是帶著陳圓圓出家當了和尚。當然這也不可信,畢竟是武俠小說嘛。很久以來,在歷史上對李自成的死因和去向,一直是一個謎團,研究明史的專家們也爭論不止。
李自成作為一位農民起義軍領袖,有相當鮮明的優缺點。優點是吃苦耐勞,無所畏懼;缺點是小富即安,目光短淺。他的優點使他迅速的成功,缺點也讓他迅速的失敗。說他小富即安,農民思想,一點也不冤枉。他重兵包圍北京城後,竟然安排投降的太監去找朱由檢談判,李自成的談判籌碼令人啼笑皆非:他竟然讓崇禎帝給他一個“西北王”的稱號,他就退兵。朱由檢不愧是朱元璋的後代,非常的硬氣,哪怕是丟了江山,也不能丟了老朱家的氣節,直接回絕了李自成。
後來有民間書籍《所知錄》記載,誤殺李自成的農民姓姜。李自成被誤殺以後,他的部下血洗九宮山附近的村落,後來又推舉他的子侄為領袖,繼續跟清政權征戰了很多年。假如李自成不是被農民誤殺,就他巨大的影響力來說,再拉起一支隊伍,與尚立足未穩的滿清政權爭奪天下,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也許歷史就要改寫了。然而,這也只能是一個假設罷了。
李自成的失敗,一句話可以總結:天災人禍。先說天災:李自成三月份進的北京城,不料全城正在大鬧鼠疫,近百萬軍隊幾天內就死去大半,活下來的也是渾身沒有力氣,遇到兵強馬壯的清軍,一觸即潰,兵敗如山倒。再說人禍:李自成自己沒有文化,認不得幾個大字,正宗的農民,手下的將領也全是農民出身,初入北京城就被城內的繁華亮瞎了雙眼,燒殺搶掠無所不做。招募的幾個所謂的文人謀士,也都是落第的秀才,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大多都是混子,更沒有遠大的目光和理想。從這兩方面來分析,李自成的失敗是必然的,儘管幾百年來令無數人唏噓不已。
如果輔佐李自成的是諸葛亮,是劉伯溫;如果李自成自己有劉邦、朱元璋的雄才大略,那中國的歷史會不會改寫呢?遺憾的是,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也不會重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覆列表
下面幾件就是比較有趣甚至狗血的歷史事件:
1.給英法聯軍開路到圓明園的,就是寫“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號稱清朝最偉大詩人的龔自珍的親兒子 ,龔橙,也叫龔半倫
2.妲己後來沒有被殺死,而是被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納為姬妾。(有真理帝如是說所謂“妲己後來沒有被殺死,而是被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納為姬妾。”這種說法只是當年孔融為了諷刺曹操而編造出來的,參見魯迅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
3.英法聯軍進圓明園時,發現有個庫裡裝滿了先進火器火槍,都快黴爛了,都是乾隆前後外國進貢的,比聯軍武器好多了…
4.漢朝有個太監,憑藉為皇后誣陷其他嬪妃上位,皇后死後,他立即又傍上了另一個皇后,簡直就是個皇后控。這個人政治上的作為不堪入目。他叫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5.話說唐中宗李顯是歷史上最牛X的皇帝。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自己是皇帝,父親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兒子是皇帝,侄子是皇帝,更要命的是他媽也是皇帝,於是歷史給了他一個很光耀的名字:六位帝皇丸。
6.歷史上有一個女人伺候了六個皇帝,她就是隋煬帝的皇后蕭氏。她從十三歲嫁為隋朝晉王妃開始,歷經楊廣、宇文化及、竇建德、突厥處羅可汗、吉利可汗和李世民等六位丈夫。
歷史總是那樣有趣,吸引我們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