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水墨鄂州

    戚夫人早就該自殺,殉了劉邦

    既然她這麼愛劉邦,又這麼被劉邦寵愛,這點覺悟還是應該有的。

    既然戚夫人不自殺,那就證明,她和劉邦不過也就是一般夫妻的情分,她也不過就是個魅惑主上的普通妃子,談不上什麼情比金堅。這點確實比不上呂后為劉邦作人質,打天下,吃盡苦頭的情分。

    戚夫人,要得不過就是榮華富貴,要兒子做皇帝,沒有錯,也沒有什麼高尚的,但是錯在她是一個虛榮淺薄的女子,沒有呂后的智慧和威望,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了。

    如果說呂后無德,就不會有群臣相助,只不過,帝王的德行和普通老百姓的德行並不是表現在同一個方面的。

    如果說呂后不寬容,那劉邦的其他妃子又怎麼會善終?

    呂后與戚夫人,只能說,

    一個簡單虛榮的小女人,不知進退的反覆向一個心狠手辣的對手挑釁,她既不知道自己的無能,也不明白對手的狠毒,她不明白,呂后是戰場上衝殺出來的女人,是和男人一起鬥志鬥勇,胸懷天下的女人,她以為女人就是女人,就是和她一樣只會勾心鬥角,小小虛榮的女人,結果如此,很正常。

    以前覺得挺殘忍的,現在仍然覺得殘忍,但是看法稍微有點改變.

    想想呂后吧,她跟劉邦結婚的時候,劉邦還啥都不是,用現在的話說,就相當是患難夫妻,呂后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的女性,估計也從中輔佐了劉邦不少.

    到頭來,自己丈夫成了皇帝,迷戀上年輕貌美的女人.

    皇帝那麼多妃子,單最寵愛戚夫人,可見這女人也不簡單,所以說不要把人逼絕了.

    自己的丈夫被搶走,自己還不能做點什麼,那麼這樣的女人豈不是太好欺負了.

    有時侯看到這一段,既感嘆太殘忍,轉念想想,要是有人這樣對我,我也恨不得千刀萬剮了她呀.

    劉邦本來就是個極端自私的小人,當初勢微逃命的時候,曾經嫌馬車上人多,要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扔掉,減輕負重。要扔掉的就是呂后的兒子,後來繼位的惠帝。所幸當時趕車的將軍十分有性格,(叫什麼嬰來著,名字記不清楚了) 劉邦每次把小朋友推出馬車後,他就停車,把小朋友再揀回來。完全不理會劉邦的威脅。惠帝后來繼位,與這人十分親近,一直把他當恩人。這個章節史記有詳細的記載。當年我看過後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劉邦這麼猥瑣。這樣的人如何能領導張良韓信這些人才?趕車的那個將軍難道不鄙視他麼?

    呂后是個心理陰暗又殘暴的傢伙。其實和劉邦挺般配的。劉邦對她基本可以用無情無義來形容,當初呂后和劉邦的老爹被項羽抓了作人質,項羽威脅劉邦要煮了她,劉邦也笑嘻嘻的對答說煮好的湯分他一碗。氣的項羽也沒轍。也許這個女人是被刺激的成了心理變態。

    話說回來,好像沒有樓上說的,劉邦扔掉呂后帶著戚夫人和戚夫人孩子逃命一說。我覺得按照劉邦的性格,逃命的時候如果勢戚夫人和戚夫人的孩子也在車上,他一樣會推出去保自己的命。

    宮廷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呂后手腕不狠點的話,死的大概就是她自己。只是她對付戚夫人的手法實在太恐怖,完全是心理變態。把人身上最醜陋最惡毒的成分發揮的淋漓盡致。她完全可以一杯毒酒就解決的問題。。。戚夫人再可恨也沒她老公劉邦可恨的。

    呂后的兒子跟她簡直是反的,惠帝基本是個懦弱善良的好孩子。據說看到戚夫人的慘狀大受刺激,就寸步不離的保護著同父異母的弟弟如意。有次早起打獵見如意年輕貪睡,就沒忍心叫醒弟弟,唉,悲劇就發生了。回去後就是死人一個了

  • 2 # 張小生讀史

    古典君認為呂后就是一個野心家,殘酷無情,心胸狹隘,睚眥必報。而戚夫人呢,沒有自知之明,硬拿雞蛋往石頭上碰,最後只能落得悲慘下場。

    那麼呂雉一開始就是殘酷無情,心胸狹隘的嗎?

    其實並不是,呂雉嫁給劉邦的時候,劉邦還只是個小小的泗水亭長,可以說是在劉邦微賤的時候嫁給他的。最關鍵的是,雖然當時劉邦還沒有結婚,卻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劉肥。呂雉並沒有對劉肥有任何的苛刻之處,這對一個女人來說已經是不容易了。

    總的來說那時的呂雉還是比較賢惠的,劉邦由於職務或者其他原因,三天兩頭不著家,都是呂雉照顧公公婆婆和孩子,還帶領子女從事農桑紡織以補貼家用,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為劉邦生下後來的孝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

    這麼賢惠的一個人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史記: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後,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這跟戚夫人的出現有著必然的聯絡,戚夫人仗著自己被劉邦寵愛,想要廢掉太子劉盈,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日夜向劉邦啼泣,多仰賴眾位大臣極力爭辯,一直到張良為呂后出謀劃策,太子的位子才得以保全。第二個原因就是身處的地位不同了,戚夫人的出現也讓呂雉得到了反思,在這個爾虞我詐的宮廷裡面,不使點手段,沒有野心是萬萬不能夠活下去的,我想呂雉的思想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轉變的。

    殘忍無情的報復

    劉邦死後不久,呂后立馬就把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召進宮來,趁惠帝晨獵之時,毒死了趙王。太后砍斷了戚夫人的手腳,挖掉她的眼睛,用火燻燒她的耳朵,又給她喝啞藥,讓她住在豬圈裡,起了個名字叫“人彘”。過了幾天,就讓孝惠帝去觀看人彘。孝惠帝看到後,經過詢問,才知道這是戚夫人,於是就放聲大哭,由此得了病,一年多不能起來。他派人去見太后說:“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從此孝惠帝天天飲酒逸樂,不去聽理朝政,所以身患疾病。

    要說這是你呂雉和戚夫人的私人恩怨也就算了,接下來做的事有作何解釋呢?

    二年,楚元王、齊悼惠王皆來朝。十月,孝惠與齊王燕飲太后前,孝惠以為齊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禮。太后怒,乃令酌兩卮酖,置前,令齊王起為壽。齊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為壽。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齊王怪之,因不敢飲,詳醉去。

    呂后只是因為孝惠帝因齊王是兄長,讓他坐了上座,於是就大怒,就在酒裡下毒想要毒死齊王,結果沒得逞,你說這也太沒有人情味了吧。最後齊王獻出一個郡送給呂后,把它作為魯元公主的湯沐邑,呂后這才高興,讓他返回了封國。

    太后召趙王友。友以諸呂女為受後,弗愛,愛他姬,諸呂女妒,怒去,讒之於太后,誣以罪過,曰:“呂氏安得王!太后百歲後,吾必擊之”。太后怒,以故召趙王。趙王至,置邸不見,令衛圍守之,弗與食。

    趙王劉友娶了呂氏的女子為王后,但是不喜歡她,這個女子就非常生氣嫉妒,就向呂后說壞話,說呂氏怎麼可以稱王,於是呂后就把趙王召來,圍在官邸,活活給餓死了,死後只是採用一般民眾的禮儀把他埋葬在長安百姓的墳墓旁邊。

    呂后的心胸就變得如此的狹隘了。

    呂雉自從臨朝稱制之後,就逐漸打壓、殘害劉氏子弟,多啟用自己的孃家人,呂后先後分封呂氏家族十幾人為王為侯。那麼呂后的野心是什麼呢?

    呂太后誡產、祿曰:“高帝已定天下,與大臣約,曰‘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呂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辛巳,高後崩,遺詔賜諸侯王各千金,將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賜金。大赦天下。以呂王產為相國,以呂祿女為帝后。

    這是呂后臨死說的話,主要說皇帝年齡還小,恐怕大臣們要發動叛亂。你們一定要掌握軍隊,保衛宮廷,千萬別給我送喪,不要被人所制。然後留下遺詔讓呂王呂產為相國,以呂祿的女兒為皇后。這就很顯然了,呂后的野心就是能讓呂氏代替劉氏,只可惜自己沒能實現這一政治理想。

    之後就是呂氏與劉氏的激烈鬥爭了,最終還是以劉氏獲得全勝。

    戚夫人出身低賤,僅僅是想靠劉邦的寵愛而上位,恐怕是想多了,不說呂雉是劉邦患難與共的正妻了,她生的長子也要高你一頭吧,獲得朝中大臣的支援也別你多吧,所以戚夫人缺乏自知之明,導致了悲慘的結局。

  • 3 # 魔方歷史觀

    引言

    關於漢高祖劉邦的後宮妃子,呂后和戚夫人在後世流傳中,知名度是比較高的了,而這二人之間發生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事兒,就是在劉邦駕崩之後,身為皇太后的呂后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後話——如何看待這兩個人?先來說說呂后

    呂后是劉邦官方意義上的“正妻”,也是在劉邦稱帝之前,共患難的糟糠之妻,從作為妻子的角度來說,呂后不能說差,反而可以說她對劉邦已經做到了妻子應盡的本分。

    在劉邦稱帝后,呂后被封為皇后,這個時候的呂后與之前不同了,因為作為一位皇后,她有了其他要考慮的東西,比如自己孩子未來的“帝位”,比如自己在後宮的絕對話語權等等。

    但是,對於呂后來說,有一個大障礙,這個人就是戚夫人。

    接著聊聊戚夫人

    戚夫人是在劉邦受封漢王后,被劉邦納入後宮的,姿色方面不用去說,自然是有模有樣的,而劉邦對戚夫人也是百般寵幸,可以說是恩寵到了極點,甚至有“廢太子,立戚夫人的孩子為新儲君”的想法,這自然少不了戚夫人的背後推動。

    呂后與戚夫人

    呂后是劉邦正妻,地位超然,而戚夫人後來者居上,恩寵加身,一山不容二虎,更何況皇帝的後宮呢。所以,呂后與戚夫人的爭鬥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二人之間的爭鬥,還涉及到未來皇帝的歸屬。

    而最後的結局就是,呂后大獲全勝,自己的孩子為漢朝新帝,呂后本人也被尊為皇太后,之後,落敗的戚夫人下場悽慘,被做成了人彘。

    看法

    我認為,這兩個人物其實都算是古代後宮爭權奪勢的鮮明寫照,呂后對戚夫人的手段殘酷,而且很不人道,可是這個在古代不算是特別罕見的事兒,就算勝的是戚夫人,那麼呂后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兒去。

  • 4 # 我來讀歷史

    歷史上改立太子的人不少,失敗的人也不少,失敗者中最出名的非戚夫人莫屬,一提到戚夫人有個詞立刻和她緊密相連了,那就是“人彘”。斬斷手足、挖掉眼珠、燻聾耳朵、喝下啞藥,丟在廁所中,這種在恐怖片中都嫌血腥的橋段真實發生在戚夫人的身上,要知道當時戚夫人剛剛三十歲,正當妙齡的她最終結局這麼悲慘。為什麼這場儲位之爭戚夫人會死的這麼慘?她到底輸在哪裡?

    戚夫人的奪位方法

    縱觀戚夫人奪位事件,可以看到戚夫人有一個隊友、兩個高招,經常使用。戚夫人唯一的隊友就是劉邦,總得來說這個隊友非常可靠,他的地位最至高無上,只要是他的兒子他都可以選擇一個當繼承人。如果不是劉邦的鼓動,戚夫人也不會忽然有了這麼大的野心敢和呂后作對。劉邦從身份上確實是神隊友,但是在這件事情上他徹徹底底地賣了隊友。對於廢太子這件事,他在戚夫人面前表現得信誓旦旦,其實內心並沒有準備好。一來,劉盈是嫡長子,身份比劉如意更高,更適合當儲君;二來,朝臣更偏向於已經立了多年的太子;三來,劉邦想改立劉如意完全是出於對戚夫人和如意的喜愛,不是因為太子做錯了事情,理由根本站不住腳,只會讓天下人評價自己是個好色忘義的人。其實這個“廢太子計劃”只不過是劉邦一時頭腦發熱,為了哄戚夫人開心,隨口一說,他本人沒有一個完整的計劃,內心搖擺不定。可戚夫人完全沒有看到這一點,她牢牢地抓住了自以為“至高無上”的隊友,充分利用她的兩個高招:哭和唱。

    戚夫人要是用漢代的眼光來看真是一個尤物,長相貌美、能歌善舞、青春年少,這樣的小女孩撒撒嬌、哭哭鼻子,劉邦怎麼會不心疼呢?戚夫人確實是個絕佳的“紅顏知己”,但是在這麼嚴肅的政治問題上,她依然拿出這些“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手段來,實在有低階又可笑。

    呂后的應對

    那麼面對這樣的“政敵”,呂后又是怎麼應對的呢?無論是劉邦在世還是死後,呂后都沒把戚夫人當做對手,她一直在找問題的關鍵——劉邦。劉邦覺得太子沒用,她就請商山四皓出來輔佐;劉邦覺得太子孤掌難鳴,她就求大臣為太子說話;劉邦害怕輿論壓力,她就到處散佈太子仁孝。劉邦死前,呂后沒有動過戚夫人一根汗毛,因為她非常清楚,失去劉邦依靠的戚夫人,沒有任何戰鬥力可言,但是失去戚夫人的劉邦絕對會失去理智殺了自己和太子。

    兩方角逐

    劉邦還在世的時候,廢立太子,是劉邦和呂雉之間的戰爭。劉邦死後,這就是不是什麼角逐了,純粹是呂后單方面的虐殺。失去劉邦保護的戚夫人她依然選擇求別人保護,這次她選擇自己的兒子,那個才十幾歲還需要母親保護的趙王劉如意成了戚夫人最後的救命稻草。抓住這根稻草的方法,戚夫人還是選擇了自己最擅長地邊唱邊哭。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舂歌》

    《舂歌》確實很感人但是喚不起呂后的同情心,更把自己的兒子拖入了死亡的深淵。呂后和戚夫人同為女性,戚夫人只想著要依附劉邦、依賴兒子,遇到不同的問題,她只會有同樣的手段,不是哭就是鬧,再不行唱唱跳跳,求別人來解決。呂后事事親力親為,每次都打問題的癥結上。所以戚夫人和呂后相比,無異於螳臂當車,呂后也從沒有把她放在眼裡。

  • 5 # 一聲雷傳媒工作室

    呂夫人當年也是大美女。據說他父親呂公慧眼識英雄,就把仙花般的女兒下嫁給了劉邦。劉邦當時名義上是個亭長,實際上是個流氓兼無賴,整天吃吃喝喝,不務正業,呂夫人侍候老人,撫養兒女,吃了不少苦頭。

    (呂夫人)

    秦末大亂,群雄起義。劉邦也帶著一幫人東擋西殺,攻城掠地更顧不上呂夫人母子,劉邦根本顧不上。呂夫人沒有怨言,默默支援著丈夫的事業,兩口子可說是的患難夫妻。

    (劉邦和呂夫人)

    劉邦在戰場上拼殺的空隙,也不忘招花引蝶,尤其是和戚夫人搞上之後,便把呂夫人母子忘到九霄雲外,在呂夫人母子當上項羽的人質以後,更變本加厲。戚夫人牢牢俘獲了老流氓劉邦的歡心。

    (戚夫人)

    戚夫人和劉邦很快有了愛情的結晶,劉邦也登上人生的頂峰,當上了皇帝,過上快樂的三口時光。雖然呂夫人大難不死,和一對兒女安然無恙的回到劉邦身邊,但是卻成了劉邦三口子的眼中釘。

    (劉邦)

    戚夫人母以子貴,也恃寵生嬌,就生出了當皇后的夢想。急得老太婆呂夫人整天提心吊膽。也是急中生智吧,在張良的幫助下,呂夫人和兒子的地位算是保住了,還幫助劉邦除掉了韓信等威脅帝位的隱患,收穫了不少好名聲。劉邦和戚夫人也徹底死了心。

    劉邦終於駕崩了,呂夫人母子迎來了翻身日。變身太后的呂夫人,迫不及待的下手了。先把戚夫人罰去幹苦力,然後把戚夫人的兒子調到京城毒死,最後把戚夫人剁掉四肢,致使戚夫人在極其恐懼和痛苦中死去。

    (戚夫人兒子劉如意)

    呂夫人算是出了氣,順了心,可是兒子卻被嚇傻了。他實在不能理解母親這樣瘋狂的做法,沒過幾年就死了。

    (呂夫人兒子劉盈)

    呂夫人和戚夫人爭鬥的結果居然是這樣的,劉邦地下有知,肯定哭暈在廁所。

  • 6 # 達達令觀史

    呂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皇后和皇太后,也是她開創了女性臨朝稱制的先河,後世把她和武則天並稱為“呂武”,可見她在女性政治上的地位僅僅次於武則天,呂后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政治家。而戚夫人姿容秀麗,能歌善舞,深得漢高祖劉邦的寵愛,但是她的戰場從來都只是在後宮中,只能算是一位寵妃。

    一、論經歷

    呂后和劉邦算是患難夫妻,兩人白手起家,呂雉和劉邦一起經歷了三年反秦鬥爭、四年楚漢之爭,在這個過程中當劉邦四處南征北戰的時候,呂后帶領子女們從事農桑生產、孝順太公、養育子女,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甚至還做過項羽的俘虜,歷盡了千難萬險,這就磨鍊了她的心智,也讓她耳濡目染的學會了政治權謀。在遇到危難的時候能夠準確的判斷出應該尋求誰的幫助,這點從她設局捕殺韓信就能夠看出來。

    而戚夫人得到劉邦的寵幸是在劉邦當漢王的時候,戚夫人年輕貌美,自然缺乏閱歷,她的活動範圍也僅僅是在後宮,論權謀智計遠遠不及呂后。

    二、論資歷

    呂后和劉邦是結髮夫妻,且在西漢建立後被封為皇后,跟隨劉邦多年,她在前朝後宮的威信很高,開國功臣張良、樊噲等都是呂后的忠實支持者,且生嫡子劉盈,使得她的地位難以撼動。

    而戚夫人只是劉邦的寵妃,雖然她的家族也對漢室有功,但是和呂后比起來還略遜一籌,再者她生劉邦第三子劉如意,雖有劉邦的寵愛,然非嫡非長,在講究正統的漢朝,不具備當太子的條件。

    三、論能力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嘗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後,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第九》

    在奪嫡過程中,呂后很清楚的判斷出,皇帝劉邦並沒有站在她這邊,於是她轉而向一向有辦法的留侯張良求助,她聽從張良的建議,請劉邦一直非常欣賞的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當劉邦看到太子身邊有這四個人相伴時,最終放棄了廢太子的想法。

    而反觀戚夫人在改立太子的事情上,只知道夜夜對劉邦哭泣,劉邦雖然是皇帝,但太子事關漢朝後世基業,他縱然再喜歡戚夫人母子,也沒辦法阻止朝臣的進諫,所以戚夫人在這件事上沒有找準方向,導致結局悲慘。

    結論

    經過對比不難發現,戚夫人母子結局悲慘已成定局。她在得寵時,屢屢向劉邦進言想要改立太子一事,已經得罪了呂后,還不知收斂,恃寵而驕,讓呂雉恨之入骨。

    在劉邦死後,她被貶永巷舂米,還不安分守己,悲憤作歌:“兒子為王,母親為奴,一天到晚舂著米,常與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誰能告訴你?”這下徹底惹怒了呂后,才有了被做成人彘的後果。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僅僅用於兵法,在為人處世上也需要看清你的對手,認識自己的實力,否則只能向戚夫人一樣下場悲慘。

  • 7 # 林子說歷史

    呂后是漢朝開創者劉邦的妻子,戚夫人是劉邦的側室(小妾)。我個人認為呂后是一個了不起的女性英雄人物。而戚夫人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美女。

    我們先說呂后,她在劉邦還是個亭長時,便操持家務、下地幹活什麼的。

    到劉邦做了皇帝,還幫助劉邦為穩定大漢帝國的基業,做了很多的事兒。劉邦去世後更能大權獨攬、縱橫天下十數年。

    後來所謂的呂氏之亂,只是呂后掌權時大力打壓了功臣集團對國政的影響,對普通百姓的生活並無大的影響。

    這對漢朝來說是為了中央集權考慮,對百姓來說是為了國家穩定後他們的生活更好。

    接著再說戚夫人,她是劉邦做了漢王之後,遇到的一個能玩到一起的人。

    她能歌善舞多才多藝,但也僅止於此了。她對大漢帝國的漢興盛,並無絲毫的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我認為呂后是個女英雄,戚夫人只是個才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耳其為何空襲伊拉克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