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檬樹錦繡

    孩子自私小氣,這個問題要看你從什麼角度去看,以及如何定義自私?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都會經歷蛻變期,譬如在幼兒時期,會有一段時間自我意識非常強,對於自己領地內的東西有強烈的保護和佔有意識,這是正常的,這個不叫自私,這只是一種自我的覺醒。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強迫孩子去分享,強迫他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別的孩子,就可能會讓幼兒對於分享產生反感,並且在成年以後拒絕類似的分享行為。其實,分享也好、做慈善也好,首先這種行為一定要能讓人從內心深處感到快樂,一種奉獻的快樂。

    不要怕孩子自私,要先分析自私的成因,四年級的孩子是可以教育的。

    要孩子大方不小氣,首先家長自身要注意言行舉止,平時不要在孩子面前灌輸別吃虧的觀念,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的斤斤計較。

    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從父母身上找到影子,言傳身教,身教更勝言傳。

  • 2 # 小六說書

    首先看看,孩子自私小氣的毛病,是怎麼養成的。

    第一,是不是家長平時不太注意關照孩子的情緒,經常當眾強令他分享,或者拿別人家的孩子舉例,來刺激他。這樣,孩子內心對別人就有了抗拒,小氣只是其中一種表現。孩子不喜歡別人,自然不願意分享。

    第二,是不是家長對孩子限制太多太嚴,讓孩子感覺自己的每樣東西都來之不易,所以對分享有牴觸情緒。好不容易得到的,剛到手就要被分出去,對誰都不容易。

    第三,四年級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想法也多了,有時候,看上去的自私小氣,只是表面現象。會不會是孩子平時和同學有別的矛盾,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所以對和別人共處有情緒?身邊有這樣的例子,所以建議考慮這方面原因。

    第四,別的同學也不願意跟孩子玩,建議家長再深入瞭解一下,看看還有沒有不願分享以外的原因?比如,孩子有沒有語言習慣不好,行為習慣不好之類的問題?這個年齡的孩子,語言能力增強,有些孩子沒有及時得到正面引導和糾正,說話傷人而不自知,也是一種可能。

    總而言之,我覺得要更注意探究孩子小氣背後的深層原因,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只是單純小氣的可能性還是不太大的。

    四年級是成長階段一個比較重要的節點,有的孩子可能還沒從三年級的叛逆期過來,更需要家長多付出一些溝通和陪伴。

    父母還是需要多盡心,多方尋找原因,幫孩子度過難關。希望艱難過後,靜待花開。

  • 3 # 王子書童

    小孩子四年級,大概就是十歲左右,有點自私,任性,小氣的毛病本無可非厚。但如果是表現的很突出,同學都不願跟他玩了,說明這個孩子的這些壞毛病確實應該改一改了。家長可以試著去做到以下這些

    首先,自省家庭環境和父母本人是否很多時候在孩子面前表現的就是自私,小氣的行為。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不僅僅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物件還會潛移默化到孩子的行為準則中。我是有親身體會的,因為我孩子上學之前也是很自私,任性。主要是他那時候一直由我婆婆照顧,我婆婆生活在一個仔妹眾多的家庭,重男輕女思想很嚴重,所以他對我兒子除了無原則的寵愛以外,還特別偏心。只要是鄰居家裡的小孩到我家玩,婆婆就會叫我兒子把玩具和零食藏起來不給其他小朋友分享。久而久之,我孩子就如題主問答裡一樣,自私任性,沒有朋友和他玩。我回婆家居住發現這些以後,堅決的把孩子接回到自己身邊照顧。其次是給他講朋友之間分享的故事,請孩子到我們家玩,鼓勵他分發零食,然後表揚他對朋友很大方。最後在大家快樂的歡聲笑語中,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樂!慢慢的,孩子就變了,小孩子們都喜歡找他玩。

    人之初,性本善。並不是孩子一開始就是自私任性的,他變成今天這樣父母是有責任的,所以幫他改正過來還來的及,必即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家長還有大把的機會教育好他們,只是任重道遠!

  • 4 # 小楠老師碎碎念

    1.為孩子樹立榜樣

    2.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所謂換位,就是指當雙方產生矛盾時,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思考對方何以會如此行事,如此說話。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就能夠理解對方,就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3.教孩子學會理解他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學相交,和朋友相處,完全沒有必要求他人完美,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

        

    4.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

      寬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動中培養起來的。孩子只有與人交往,才會發現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錯誤,而只有學會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與人正常交往,友好相處。也只有透過交往,孩子才能體會到寬容的意義,體驗寬容帶來的快樂。如稱讚別人的優點,慶賀同伴的成功,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採納別人的合理建議等。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誼,分享別人的成功,並使自己也獲得進步。

      在孩子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父母要特別注意引導孩子寬容比自己強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強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為難自己的競爭對手。讓孩子向好同伴學習,幫助“差”同伴,學會與競爭對手合作。

    5.鼓勵孩子”納新”和處變

      寬容不僅體現在對’人’的態度上,也表現在對“物”和“事”的態度上。父母要引導孩子見識多種事物,讓孩子喜歡並樂意接受新事物,承受事物所發生的意想不到的變化,善於知變和應變。如讓孩子瞭解各種奇觀,奇蹟,觀察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允許孩子獨闢蹊徑地解決問題。孩子一旦習慣於“納新’和“應變”,他對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就具備了寬容之心。

    6.觀看思維角度豐富的節目、書籍

    如《奇葩說》,針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都是有道理的、讓人信服的,但沒有對錯之分。

        

  • 5 # 芳華老師

    謝謝邀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一方面,小孩子尤其嚴重一些,這是孩子發育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因為他們不會假設,不會分辨,認為所有的都是真的!但是如果孩子四年級了,並且同學都不願意跟他玩了,問題就有點小嚴重了,家長就要提高警惕給孩子治療一下了。

    一、找原因,首先家長應該回顧一下,作為家長有沒有自私小氣這方面的問題,在與父母、鄰居、同事的交往中不大方,處處斤斤計較,不知不覺中影響到了孩子?或者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大人逗弄孩子的方法不恰當,在逗弄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孩子的接受層次,用較真兒、假裝恐嚇的語氣索要孩子的物品,讓孩子從此產生抵抗恐懼的情緒,留下了“後遺症”。還有孩子在與別的孩子交往時不懂得分享是一種快樂,孩子護東西,大人“護犢子”沒及時做出引導或者正確的教育,使孩子變得不被群體接納而孤獨,也有可能使孩子成為別人眼中一個吝嗇的“小葛朗臺”。作為家長,可以根據找到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教育。

    二、運用方法。家長要以身作則,在與別人的交往中不斤斤計較,慷慨大方。因為你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的所作所為直接影響到孩子。有些東西可以交給孩子去做,比如:你想孝敬父母的錢物可以讓孩子傳送,和鄰居之間的人情往來可以交給孩子去表示等,讓孩子知道給予是一種快樂一種精神享受,慢慢的孩子就會明白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交往的,不是固守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的。

    三、講明道理。讓孩子明白一些道理。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回報。 給孩子與別的孩子分享和的機會。鼓勵孩子適當地學會贈與。現代家庭孩子之所以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獨佔、小氣,這些小毛病隨時出現,始終認為“這都是我的”沒有機會與別人分享有很大關係,家長可讓孩子帶著自己喜歡的物品或美食找其它同學一起享受,鼓勵孩子積極參入和其他同學一起活動,從中體會與大家分享的樂趣,適當的時候還可以把自己的東西贈與那些需要的同學,這樣其他同學也會慢慢的接納他,這樣對消除孩子自私小氣的心理是有很大幫助的。特別是男孩子,這方面的培養尤為重要!雖然都明白孩子的這種自私小氣只是這個年齡段一種暫時的現象,當孩子認知能力和年齡到一定階段後,這種自私小氣的現象就會越來越不明顯了。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不好好去培養矯正,往往習慣就會成為一種自然!這對孩子發展極其不利。

  • 6 # 陪讀的瑋媽

    小孩自私、小氣不懂的分享,由此可以判斷你家有可能是獨生子,家人從小溺愛,寵出來的壞毛病,也有可能從小沒有教育他分享。現在的孩子幼兒園老師就會要求孩子學會分享,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動分享,並且交到好朋友。

    四年級說大不大,說小又不小的年紀,可以講道理,但是用行動比較容易讓孩子接受。平時在家的時候,有好吃的不要先讓孩子一個吃,應該全家都一起吃,如果他不願意,那就給一個給他,其他的我們都吃完了,看他下次願不願意分享。所以從小的時候,就要讓孩子學會分享,吃東西的時候,可以讓孩子送給爺爺奶奶一點,這樣孩子長大了自然就願意分享了。

    總之,要想改變孩子,只有父母慢慢的引導,我相信他變得開朗,也願意分享,最後也會交到很多朋友的。

  • 7 # 女兒的玩具

    人是有自私基因存在的,在沒有學會分享前,自私在所難免。

    家長髮現同學不願意跟他玩,找出原因是自私、小氣的毛病在起作用。是不願意借學習用具給同學,還是不願意零食分享出來?上小學的孩子,不合群,不單是自私與小氣的問題,更多的社交能力與溝通能力的欠缺吧。

    一、為何自私

    孩子在上幼兒園時,老師就有教小朋友們,首先要學會分享,不要自己看重的玩具,一個人霸佔著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玩一會,他玩一會。父母也會在分配食物時,教育小朋友要分享,不能有好吃的,自己藏著吃,和家人一起享用。吃獨食是不對,大家分享,人人能得到美味帶來的滿足感。

    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在孩子吃東西是逗孩子。他正好得津津有味時,會對孩子說,給爸爸咬一口好嗎?他高興著,正把食品送向你嘴邊,你搖著手,說,寶寶真乖,爸爸不吃,你自己吃吧。經常這麼做,會對孩子形成潛意識,沒有必要理會大人,有吃自己吃就對了。

    當孩子做出分享行為時,父母要接受這個行為,並認同和接受它。不是戲弄孩子的分享動機,久而久之,孩子會省略這一步,慢慢變成了只為自己考慮。

    還有一點,當某些資源,特別匱乏時,孩子擁有的東西,還不夠滿足自己需求,他是不可能拿出來分享給別人的。小侄子很少有吃零食的機會,因為哥嫂認為,孩子吃零食對身體不好。因此,小侄子稍有機會得到一些零食,就像小貓護食一樣緊緊保護著,不允許任何人碰他的寶貝零食。

    二、學會分享,共通有無

    建立起分享意識,有一句話這樣說:兩個人分享痛苦,一個人一半;兩個人分享快樂,卻得到雙份快樂。

    在氣氛活躍的聚會上,孩子不僅能體會得分享的樂趣,還能增進同學們間的友情。

    自私是人的本性,學會分享需要後天的培養。想孩子合群,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學著分享的同時,更需要學會相互幫助,該出手時就出手。

  • 8 # 毛眼觀生活

    自私、小氣在很多大人身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只是在孩子中尤其是幼兒園、小學階段的孩子中,比較明顯。因為這個階段的小孩比較單純,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比較直白,不會偽裝。大一些的孩子或者說大人已經被這個社會這個“大染缸”渲染了,會比較隱藏自己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經常會這則有些人“心口不一“。

    自私、小氣表現的明顯,會在學生階段和同學比較難相處,因為內心裡大家都喜歡慷慨、大氣、分享型的同學。遇到有這樣問題的家長,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

    1)找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課外讀物或者動畫片,和孩子一起分析裡面人物型別。這就需要家長提前對課外讀物或者動畫片做有甄別的篩選,發現對孩子改進自己不足有幫助作用的讀物和動畫。和孩子分析裡面的小朋友為什麼有的讓人喜歡?有的不讓人喜歡?如果這件事發生到你身上,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2)讓孩子自己找一個他自己認為班上或者身邊的大家都比較喜歡的小朋友。給孩子找個標杆,讓他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面要改進,要向別人學習。

    3)孩子的成長是個緩慢的過程。優點的養成、缺點的矯正都不可操之過急。有問題的孩子更需要家長耐心的引導。家長在家裡透過日常生活幫助引導孩子改掉小毛病。畢竟成長的煩惱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的,只不過形式不同而已。

  • 9 # 知一漫談

    一個人如果以自我為中心, 唯利是圖、損人利己、見死不救、損公肥私我們就說這個人真是自私。如果你說了他一句不愛聽的話就記於心底。或是出手不夠大方,總是盤算自己的利益得失小,特別吝嗇我們就說這個人真小氣。

    自私主要是對自己而言,是一種品德上的缺陷。自私的人,常常只顧自己的一己私利置他人利益於不顧,輕者計較個人得失、有私心雜念、不講公德,重者甚至會違法亂紀,傷害他人。小氣主要是對他人而言,是一種不良的性格特徵。最大的毛病是不會與人分享。

    三四年級的孩子,年紀還小,老師和家長都不應該輕易上綱上線,隨便給孩子扣上自私小氣的帽子。但是,如果小朋友們因此都不願意跟自己的孩子玩了,問題還是很嚴重的,就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了。那麼,如果孩子有自私小氣的毛病,家長要怎樣及早防止與糾正呢?

    一、孩子的問題家長應該先從自己身上查詢原因

    1.孩子會形成“自私”的品質缺陷和“小氣”的不良性格,大多與父母的“自私”“小氣”行為有關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務老師,也是孩子最初的模仿物件,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著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其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到孩子的行為。比如有的父母斤斤計較,愛佔便宜,孩子將公物佔為己有時不是制止批評,而是誇獎其能幹;有的父母在與鄰居、朋友、同事甚至親朋相處時唯利是圖,損人利己,孩子見樣學樣,養成自私小氣的毛病就不足為奇了。當然,這樣的父母今天是不會來這裡問這樣的問題的。

    2.孩子的自私小氣還與家長對孩子的不良教育有關

    有的家長特別溺愛自己孩子,對孩子的要求儘可能滿足,使孩子養成了獨食、獨玩等不良行為習慣,體會不到與人分享的快樂。

    有的家庭家長在經濟上特別苛刻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些基本要求得不到滿足,好不容易得來的東西就不會輕易與人分享,甚至長此以往還會用一些不好的手段去得到自己得不到的東西,所以就變得特別自私小氣。

    3.當然,有些孩子的自私小氣緣於孩子天生的利己傾向

    有的孩子在心理發展未達到成熟階段的時期,其往往單純地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我即世界”的想法會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累積而發展。有的孩子逐漸接納他人和減少利己的行為,有的卻會慢慢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傾向。並不完全受父母的影響。

    4.家長要注意區別孩子的所謂自私小氣,到底是對自己比較小氣,還是喜歡損人利己,教育才具有針對性

    只要認真反省,找到原因,對症下藥,"病"就有治好的可能。

    二、改變從培養孩子慷慨待人的品格開始

    解決孩子的自私、小氣等毛病,父母要端正教養態度,在糾正孩子的毛病時,指出正確的做法。

    1,家長要為孩子做榜樣,自己先做到慷慨待人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肯把東西借給鄰居使用,能主動把好吃的食品拿出來讓別人吃,樂意把自己心愛的物品轉讓給別人等。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用行動來告訴孩子與人分享的重要性。比如家裡吃的用的可以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份,家長即使真的不喜歡吃或者拿過來沒有用,也要拿過自己的那一份來,還可以讓孩子來進行分配,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知道自己不是唯一的,別人和自己是同等重要的,這樣的孩子不容易養成自私小氣的壞毛病。

    2..要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家長要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儘量不給孩子特殊待遇,消除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讓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讓孩子感到在家庭中,不僅僅只有他一個人重要,孩子和父母都一樣重要。所以不要把家裡最好的東西全部留給孩子。有好東西大家一起用,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吃。比如,孩子再喜歡吃的東西,孩子想"獨吞"時,一定要堅持大家一起平分這食品。倘若孩子不願意,一定給孩子講清楚道理,孩子可能會大哭大鬧或苦苦哀求,但家長絕不能讓步,一定要堅持到底,堅決不能妥協。給孩子買一份東西,記得給爺爺奶奶或自己也買一份。孩子會慢慢適應,自私小氣的毛病會逐漸得到了改正的。

    家長要把正確的堅持到底,不給孩子留餘地。如果有一次妥協,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機可乘,所以,家長要有狠心、恆心和耐心及堅持到底的決心。

    3.注意從生活小事起培養孩子關心他人、孝敬長輩、先人後己的思想

    比如,小明媽媽每逢吃水果點心等的時候,總是撿最大的一份讓孩子遞給爺爺奶奶或者給他們送去,有時候好吃的東西只有一點點,她也將好吃故意拿走一塊,說自己也要吃。每一個孩子在最初都巴不得所有好東西都是自己的,但每次小明媽媽堅持要拿走一部份,他也無可奈何。但幾次下來,孩子就知道自己是不能夠獨享的,好東西要與人分享,好習慣也慢慢地養成了。無論在家裡還是學校小明就養成了養成有好吃好用的東西大家一起吃、一起玩的好習慣,同學們也很願意和他在一起玩耍。

    三、教會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與周圍人的關係,體會分享的快樂

    現代家庭孩子之所以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獨佔、小氣,這些小毛病隨時出現,始終認為“這都是我的”手口沒有機會與別人分享有很大關係。

    1.給孩子創造和別的孩子分享和的機會,鼓勵孩子適當地學會贈與

    比如,家長可以在家裡做一些孩子特別喜歡吃的東西,讓孩子帶到學校裡去分給孩子們,讓孩子在大家的肯定和歡迎中體會到分享的快樂。玩耍時,引導孩子把心愛的積木、玩具等分一些給小朋友玩。及時稱讚孩子的慷慨之舉,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體驗,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2.鼓勵孩子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如把玩具或食物送給貧困家庭的孩子,把壓歲錢捐給受災的地區或需錢治病的人們,讓孩子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反覆領略助人的快樂。他們就會把這種快樂作為一種自覺的精神需要,學會去關愛分享,最終形成穩固的慷慨待人的性格特徵。

    3.教會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與周圍人的關係

    四、對孩子的要求,家長一定要適當滿足,千萬不要人為製造孩子對金錢的焦慮

    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適當滿足,對於不能及時滿足的要讓孩子學會等待,不過分遷就,也不過分苛刻,有的家長在金錢和物質上對孩子特別苛刻,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長此以往,孩子因為得來不易,就會物極必反,使孩子過於看重自己能抓得㑏的東西,養成小氣自私的壞毛病。

    總的來講,家長從小培養孩子慷慨待人的品格,學會與他人分享,這才能養成良好的人格。你的孩子是不是一個自私小氣的人,家長你的教育十分關鍵!改變從你開始做起!

  • 10 # 家庭婚姻與孩子

    首先從家庭教育,家庭成員家長身上找原因。孩子的成長首先是脫離不了他生活的環境,她生活的環境的人給他帶來的榜樣作用。

    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榜樣。家長應該對一些不好的行為規則要訂出規矩與紅線,嚴格遵守並執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有晉人風韻,那晉人風韻有怎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