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孫老弟er
-
2 # 嘴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曾計劃動用250萬名士兵開展一項代號為“行動垮臺”的戰役準備對日本的本土實施進攻;據專家估計,戰鬥中大約會有25萬左右的美軍士兵死亡。
因此,美國軍方一開始計劃在進攻日本本土時將使用化學武器以便在戰場上獲得優勢;然而,1945年8月在向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投降讓“行動垮臺”計劃被取消。
在1945年5月,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獲得了幾個日本城市的名單;東京作為日本的中心,廣島擁有最大的軍事港口,新潟是瀕臨日本海的重要工業城市,小倉為日本軍事工業最強大的地區而進入核攻擊名單。
而東京一開始就是核攻擊的主要目標,它不僅儲存了最有價值、最為重要的軍事目標;同時在這裡聚集了日本科學家,各種技術人才和文化知識分子,一旦被摧毀將徹底打擊日本人的抵抗決心。
不過在1945年3月10日334架轟炸機前往東京,這次它們將投擲下3年前發明的凝固汽油彈;整個行動中總共有超過30萬枚燃燒彈投放在東京從而造成10萬人死亡,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非核轟炸。
東京當年90%以上的建築都是木製的單層建築,起火燃燒後迅速吞沒周圍氧氣;許多日本人在轟炸中並沒有死於爆炸和火焰,而是死於窒息;因此當美華人決定發動核打擊時,認為東京的價值正在減弱。
與此同時,美國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年輕時曾在東京生活過,他表示東京的歷史和文化對日本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將其毀滅會造成日本人的強烈反感,從而給以後的管理帶來困難。
經過種種考慮,美國決定用長崎來代替東京;1945年8月9日11點02分原子彈在長崎落下,瞬間一座城市就突然變成了地獄,23萬人口中的10萬餘人傷亡和失蹤,城市60%的建築物被直接摧毀。
-
3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日本是二戰時的軸心國,也就是侵略者的一方,二戰日本也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有幸品嚐原子彈味道的國家,二戰中兩次品嚐了原子彈的威力,使廣島、長崎兩座城市毀傷慘重,因原子彈而死傷的人數廣島達到了25萬人,長崎達到了14萬人。原子彈的爆炸加速了日本投降的程序,也是美國特意安排的。為什麼不炸日本當時的首都東京呢?這個和美國國家戰略有關係。
東京是日本的國都,日本天皇就住在東京,這裡也是日本政治,文化,軍事大本營的中心。關於為什麼不轟炸東京很多都把東京已經受到多次轟炸,破壞嚴重,不便於觀察轟炸效果做為理由,有這個考慮,但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美國為了戰後便於統治日本,美國二戰中曾經多次轟炸東京,使東京破壞嚴重,然而即便是這樣大規模的轟炸,美國都告訴飛行員們,不要轟炸日本天皇的住所。天皇在日本人的心中就是神,二戰正是打著為了天皇而發動了侵略戰爭,天皇一句話全體日本人都投降了,可見天皇的威望有多高。
美國在日本即將失敗時就已經制定好了佔領日本的計劃,但在日本的外圍島嶼爭奪戰中美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僅沖繩戰役美軍整整打了82天,死傷高達7萬人,一個小島尚且如此,佔領日本本土代價該有多高。當時日本全國上下已經準備了一個亡國滅種的瘋狂舉動,“玉碎”!準備和美國死磕了,美國怕了,傷不起!於是原子彈就派上了用場,反正日本也沒有,不存在對美國的報復,另外美國也想看看原子彈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屬於實驗性質。當時選擇的城市有六個:東京、京都、新潟、小倉、廣島、長崎,經過反覆的論證,後來把東京劃出去了,真實意圖就是想利用天皇的地位“以日治日”,這是美國真實的意圖,所以,天皇沒有被審判也是美國早就想好的。
美國在投原子彈前進行了無數次的模擬演練,隨著日本越來越敗跡露出,美國的對日政策也在發生改變,佔領日本,把日本變成對抗蘇聯的前線,於是轟炸地點確定為京都、新瀉、廣島、小倉,長崎,不過長崎是考慮到萬一天氣不好,而選擇的。其實最後轟炸前把京都也排除掉了,只所以選擇長崎,廣島兩地,一是離的近。第二都是在日本的南部,當時的氣流從北往向南吹,這樣核汙染不會影響日本的東京,這不是美國仁慈,而是為了佔領日本的安全,這是美國把轟炸地點定在這兩座城市的根本原因,而這樣的考慮即便是今天美國也是不便說出口的。
佔領日本是美國的既定方針,即便是兩顆原子彈後日本還不投降,美國會繼續炸,這是肯定的,但絕對不會炸東京。不要以為東京逃過一劫,美國的原子彈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東京,只不過是對外宣傳而已,在日本挨炸前,日本國內就有和美國談判的人士存在了,挨炸後呼聲更高,但條件是不能追究天皇的責任,這一切都必須在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前落實好。這就是美日幕後的交易,這個交易是建立在違反廣大受害國利益的基礎上的。二戰日本投降後追究天皇責任,審判天皇的聲音很高,都被美國拒絕了,其實早就做好局了,這些能說嗎?不能!所以,東京是不會挨原子彈的,不存在逃過一劫。
-
4 # 度度狼gg
1945年5月23日,美軍繼續對日本實施恐怖的“李梅火攻”,這一天的轟炸目標就是東京,562架B29轟炸機將在東京上空投下3000多噸燃燒彈。但是在出發前,美軍飛機員們得到一項特別命令:不要把炸彈扔到日本皇宮裡,因為“天皇將來也許還有用”。
兩天後又有512架超級空中堡壘光臨東京,再次投下3262噸燃燒彈,整個城市烈焰沖天。由於日本特殊的木質房屋結構,火攻的破壞後果是非常驚人的:日本外務省、海軍省和首相官邸被付之一炬,大火不可避免的漫延到皇宮,裕仁躲進了地下防空洞,而皇太子和大部分皇族的住宅都被燒光了。
還有更悲催的,東京陸軍監獄也在轟炸中被命中,有62名被俘的盟軍飛行員被燒死,這倒是完全出乎美華人的預料。轟炸機扔炸彈畢竟是可以人工操縱的,可是原子彈扔下去就是不可控的玉石俱焚,整個東京包括皇宮將不復存在,這美華人就得合計合計了。
首先,美國使用核武打擊日本的目的,是迫使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而投降的決定得由日本政府和裕仁天皇來做出。如果原子彈扔下去,一傢伙搞死了日本所有的軍政高層,日本就會陷入“無組織無紀律”的無政府狀態,那還怎麼集體投降?
其次,美國政府內部對使用原子彈仍然存有爭議,因此在攻擊目標的選擇上必須有所考量,以免陷入“人道主義危機”。曾經選定的目標裡還有京都,然而遭到陸軍部長史汀生的堅決反對,認為毀掉一座古都會引發日本人長久的仇恨,為戰後治理留下難以排解的敵對情緒。
最後選擇廣島和長崎,是因為兩座城市都極具軍事價值,前者是日本陸軍第一總軍總司令部所在地,尚駐有數萬名日軍,同時也是日本海軍護航艦隊的集結地;而後者是九州西海岸最大的港口,物資吞吐中心。
更為重要的是,經過美軍情報部門的偵察,這兩座城市都已經過疏散,分別只剩20萬人口,並且也沒有關押戰俘和國際戰爭法規中必須保護的第三華人員,從而避免出現轟炸東京時,再誤傷自己人造成的尷尬局面。
另外,美華人也得考慮天皇在日本民眾間的巨大精神影響力,核武攻擊東京,裕仁一定死無葬身之地,對戰後統治會造成太多麻煩。美國軍方估計,一旦天皇駕崩,日本各地會爆發游擊戰反抗美軍佔領,那局面就不可收拾了,因此“天皇確實真有用”。
所以美國動用原子彈的目的,並非毀滅日本,而是壓迫以天皇為首的日本軍政當局投降,可是如果炸了東京則必然也等於幹掉了天皇,那麼一切都無從談起,搞不好就是弄巧成拙了。
-
5 # 綠色征衣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顆原子彈辦不成的事兒,那就來兩顆!效果妥妥的好評如潮!
時間進入1945年,二戰即將結束,歐洲的德國和意呆利宣佈無條件投降之後,軸心國陣營僅剩不知天高地厚的日本卻還在負隅頑抗,8月5日,美國向日本長崎投放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小男孩”,炸死了十多萬人,整個城市瞬間化作了一片火海,三天之後,美軍又向廣島投放了另一顆原子彈,數萬人瞬間化為焦炭甚至是空氣,這下日本總算頂不住,在巨大的傷亡壓力之下選擇了無條件投降,這也象徵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很多華人會想當年為什麼不給東京來上一顆,美軍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不懂嗎?天皇死了,日軍的精神支柱不就崩潰了嗎?要是讓我們炸肯定東京也要作為首選城市啊,據戰後資料解密來看,其實一開始,美國的作戰計劃之中,選擇了好幾座城市,其中就包括東京、長崎、廣島等,之後他們經過慎重的考慮還是選擇了長崎和廣島,為什麼呢?
首先,我想美軍沒有轟炸東京應該是從全域性考慮的,戰爭眼看著就能結束了,那麼天皇一死,戰後民眾對待美軍是什麼樣的態度呢?肯定是無比的仇恨,管理起來肯定很麻煩,搞不好還會有更多的反抗力量出現,局勢可能會變得更加混亂,不如保留天皇,控制住了天皇和日本政府高層,就像控制手裡面的提線木偶,從而間接的控制日本民眾和整個日本是比較符合日本利益的,如果說戰爭中從肉體上和精神上摧毀日軍的抵抗意志那是必須的,但是戰後保留一個對美國俯首帖耳的日本更加符合美國戰後稱霸世界的利益。
另外,早在1945年2月美軍首次對東京採取大規模燃燒彈攻勢,當晚174架B-29轟炸機在東京拋下大量凝固汽油彈,把東京約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燬。1945年3月9日夜間,334架B一29從關島直撲東京,實行輪番地毯式轟炸,投下2000餘噸燃燒彈,市中心41平方公里被夷為平地,26.7萬幢建築物付之一炬,共炸死燒死83793人,超過1923年9月1日東京大地震的死亡數(7.3萬人);另有10萬人被燒成重傷,100萬人無家可歸。10日,美軍派出334架B-29轟炸機從馬利亞納群島出發,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彈對東京進行持續2小時的轟炸,每架飛機攜帶六至八噸燃燒彈,燃燒面積可達6500平方米。二十四時十五分,兩架導航機到達東京上空,在預定目標區下町地區投下照明彈,接著投下燃燒彈,為後續飛機指示目標。隨後大批轟炸機接著以單機間隔依次進入投擲燃燒彈,火勢迅速蔓延開來。當晚東京出現火災旋風,334架B-29共投下了超過2千噸燃燒彈,產生的高溫足以使市區內所有可燃物(包括人體)燒著,近41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燬,主要是皇居以東的地區,東京約有四分之一被夷為平地,其中18%是工業區,63%是商業區,其餘是住宅區。計劃中的22個工業目標全部摧毀,26萬7千多幢建築付之一炬,上百萬人無家可歸,83793人被燒死,10萬被燒傷或嗆傷。3月9日的轟炸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非核武空襲,投下逾2千噸燃燒彈。東京約1/4被夷為平地,近10萬人死亡,26.7萬幢建築付之一炬。破壞力可以和後來的原子彈爆炸相比。大火之後日本政府花了二十五天的時間才將燒焦的屍體清除完畢。所以1945年8月的東京除了皇宮和東京大學沒有被轟炸以外,其他有價值的轟炸目標已經悉數被毀,而再次投放核彈的破壞力也就大大減小了,因為已經沒什麼好破壞的了。
我想就是為什麼美軍會選擇轟炸廣島、長崎而沒有轟炸東京的原因了。
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6 # 不沉的經遠
題主這個問題並不準確,其實東京並沒有進入過美國的核攻擊名單,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此時的東京已經失去攻擊價值。
德國投降以後,日本的失敗其實已經不可避免。不過日本政府不甘心失敗,依然負隅頑抗,還叫囂著要“一億玉碎”。由於擔心士兵傷亡過大,所以美國決心使用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此時美國能使用的原子彈只有兩顆,所以必須選擇一個合適的目標。
當時美國選擇目標時有明確的標準:
1、目標必須有攻擊價值,是工業城市或者有大量的軍用目標。
2、目標地形要適於發揮原子彈的威力,以便造成足夠的威懾。
3、目標要便於觀測攻擊效果,以便在實戰中檢驗原子彈的威力。
然而從1944年6月開始,美國就對日本本土實行了大規模的戰略轟炸,日本國內很多大城市在反覆轟炸下早已成為一片廢墟。其中東京更是悽慘,自1945年2月23日開始對東京使用燃燒彈進行火攻開始,到5月24日東京共經歷了4次大規模的火攻,有近10萬人被燒死,大批建築物被毀,倖存的東京市民也早已被疏散到了鄉村。
因此此時的東京一不具備攻擊價值,二不能觀測攻擊效果。加上美國使用原子彈的目的是為了迫使日本投降,不想把殘存的日本政府徹底消滅,出現日本國家崩潰,沒有人能主持投降的尷尬局面。
所以美國在制訂原子彈攻擊目標的時候,東京根本就沒有入選。
-
7 # 惜花公子
東京能夠逃出美國核打擊的原因有:日本的政治中心、對於原子彈實戰記錄資料較為困難、戰後治理日本不利、存在各類不可控因素較多等幾大原因。
一、日本的政治中心
現如今問起日本的首都在哪裡,人們可能認為就是東京,卻不是。從嚴格意義上講,現如今的日本是沒有首都的,東京只是代替其職能吧了。在二戰期間,東京作為日本的首都,成為美國重點關注的物件,曾經美軍出動上百架轟炸機,投下2000噸左右的燃燒彈,讓東京處於一片火海。美軍卻沒有轟炸日本皇宮,那個時代的日本的天皇在日本民眾心裡就是“神”的存在。日本天皇沒有了,那麼美軍登陸日本將非常的艱難,看看硫磺島的傷亡記錄就非常瞭解了。加上大批次日本統治階層都在東京,如果東京化作灰燼,對於美軍後來的各類計劃影響非常大。
二、對於原子彈實戰記錄資料較為困難
美國在成功研究出原子彈後,只是在試驗場上進行了試驗。而運用到實戰中,卻是第一次。而原子彈在試驗場與實戰環境中使用卻是兩個概念,從前期人員準備,到投放地區的各類環境因素,各類天氣情況、地理情況、後期處理等等。有著非常多的苛刻條件限制,在經過美國政界、軍界、科學界等對日本進行綜合分析後,日本的廣島、長崎等地區成為美軍最佳的投放地區。也是的美軍收集原子彈實戰資料非常的理想,同時,也能滿足政界、軍界等各類問題。
三、戰後治理日本不利
登陸日本、佔領日本是美國早就計劃好的,如果將日本的政治中心東京付之一炬。首先,就會給登陸日本前的各類前線的美軍帶來非常多的傷害,這種傷害是美軍承受不起的。及時登陸日本後,怎樣更好的控制日本、接受日本投降等等一些列的政治問題就非常的棘手與麻煩。所以,東京不能承受原子彈轟炸,也不能進行原子彈轟炸,這樣與美國戰略不服。
四、存在不可控因素較多
東京作為日本的首都,在這裡有很多盟軍俘虜、各國的各類辦事機構、大量的日本各類財富等都在其中。東京如果遭受原子彈攻擊後,美國就要面臨來自國際的各類政治壓力、國內的輿論壓力等等一些列的麻煩。更加使得東京只能成為口頭上的攻擊,而不能成為實際行動。
這些,就是東京不能成為原子彈攻擊的目標,美國也不可能對東京進行核打擊的原因。
-
8 # 史海泛舟擺渡人
東京能夠逃過一劫,主要是美國考慮到了天皇的安全,以及日本的國民情緒。假如東京被摧毀,日本必然要頑抗到底,美國為了儘快結束戰爭,最終放棄了使用核武器攻擊東京的計劃。
在義大利和德國先後投降後,日本成為了反法西斯聯盟唯一的敵人。為了逼迫日本投降,盟軍在1945年7月17日釋出了《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無條件投降。
然而日本卻沒有任何投降的意思,在《波茨坦公告》釋出後不久,日本便喊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妄圖想要頑抗到底。在日本拒絕《波茨坦公告》後,蘇聯對日宣戰,美國對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枚原子彈。
原子彈是二戰後期出現的大殺器,在《波茨坦公告》釋出的前一天,美國才剛剛試驗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美國在二戰結束前共生產了三枚原子彈,分別是瘦子、胖子、小男孩,瘦子在1945年7月16試爆,小男孩和胖子分別投放到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美國在決定投放原子彈的計劃後,列出了一個日本主要城市的名單。在這個名單裡面,東京和京都是日本的政治經濟中心,這兩個地區成為了首要轟炸目標。
這個理由只是美華人為了找回面子的一種說辭罷了,美國不轟炸東京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東京住著日本天皇。日本人都非常信仰天皇,很多日本兵在臨死的時候,都呼喊著“天皇萬歲”的口號。假如日本天皇被美華人炸死,那麼美華人想要和平接管日本,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美國選擇用原子彈轟炸日本,主要是為了加速日本投降,儘快結束戰爭,減少美國士兵的傷亡。假如美國在東京投放原子彈,把日本天皇炸死的話,美國不僅無法逼迫日本投降,反而會把日本逼到魚死網破的絕路上。因此在選擇轟炸目標的時候,美國首先將東京踢出轟炸名單,避免了戰爭擴大的危險。
-
9 # 寶劍鋒
東京沒有成為核攻擊的目標,原因是:
1 東京已經被轟炸了很多次,再轟炸東京,沒有太大意義,並且東京是一國的首都,轟炸還是有些顧忌。
2 為了測試原子彈的威力需要,核轟炸後,要對轟炸效果進行評估,因此選擇的城市一定是沒有被轟炸過的城市,並且軍工能力和工業能力強。廣島和長崎完全符合這樣的理想條件。
-
10 # 方圓論壇
而且站在美國一方的角度來看的話。美國是不希望盟國軍隊登上日本本土的。在美國的計劃中日本將會是二戰後美國遏制蘇聯的前沿陣地。但如果真要強攻日本的話沒有蘇聯當炮灰美國自己又損失不起。但如果讓蘇聯當炮灰就必須把日本的利益分割給蘇聯一塊。所以綜合考慮之後。美國還是決定以原子彈臨死逼迫日本投降。無論如何美國都是不願意蘇聯佔領日本的。從蘇聯反攻日本開始,美國甚至都不允許蘇聯的勢力延伸到北韓半島,那就更別說日本本土。所以美國只能採取“核平”日本的計劃。
原本美國選定的原子彈轟炸目標有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潟等諸多城市作為備選目標。但經過慎重考慮之後美國把東京從備選名單上刪除掉了。至於美國這麼做的原因也很簡單。美國“核平”日本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日本投降然後美國順勢佔領日本。按照美國的計劃日本將會是以後美國遏制蘇聯影響東亞的重要基地。所以美國必須要考慮到日本的感受。因為東京是日本的中心更是天皇的居所。雖然“核平”日本會很爽也會產生更大作用。美國也能報珍珠港的一箭之仇。但是美國也必須要考慮到轟炸東京的負面影響。首先日本天皇在日本人心中就好像神一樣。美國要想以後統治日本就必須要考慮日本人的感受。如果把日本人得罪的死死的。那麼之後即使佔領了日本,日本人成天和你搞對抗你也受不了的。
其次美國也怕原子彈轟炸東京會產生反作用。正所謂“物極必反”。如果美國以原子彈轟炸東京。那麼天皇很有可能會一命嗚呼。如果天皇一命嗚呼就會導致兩個後果。一是日本會迅速的投降。第二就是日本整個民族會被激怒寧死不降。要知道日本天皇“萬世一系”在日本人心中地位崇高無比。美國不敢冒這個險。所以美國就選擇了相對並不那麼重要的長崎作為轟炸目標。而原子彈的轟炸結果也出乎意料的明顯。原本原子彈爆炸前日本死鴨子嘴硬就是不降。後來原子彈爆炸之後度沒到十天的時間內日本就果斷接受了無條件投降。所以說有些時候武力還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回覆列表
東京是日本的天皇所在地,天皇就相當於日本的信仰,是日本國家的精神支柱,如果東京被炸了,日本整個民族也許就瘋掉了。 到時候他們會豁出自己的性命,和美軍對著幹,美軍之所以不攻打東京,一方面是出於人道主義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在這場戰爭中,浪費太多的人力和物力,試想一下,如果東京被炸燬了,那麼便免不了一場美日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