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尿尿還要抖

    魏延。姜維死後被剖腹,其膽大如卵,魏延死的不明不白,屬於糊里糊塗不知道被誰送上路了,鄧艾鍾會二人受領導猜忌,被殺。關羽、張飛、夏侯淵、都是身首異處。張遼、甘寧中箭死亡,沒有最慘只有更慘。魏延,他沒想投降魏國卻因和諸葛亮想法不一樣就給自己人殺了。魏延,在劉備手下老早就跟著劉備混,立下不少戰功,對你好事都沒輪上,五虎上將沒有他的份,後來的馬超地位都比他高,等五虎上將都掛了,來了個姜維定了他的位置。諸葛亮限制他立功,他的偷襲計劃被反駁。諸葛亮到死還給他下了個套。一個蜀漢後期最強大的將領被謀殺,滅其三族;還在政治上被冠以謀反的罪名。頭顱還被政敵楊儀在腳底下踩,實在是太過分了。

  • 2 # 亂神虎

    個人感覺最悽慘的就是鄧艾了

    鄧艾本來出身寒門,而且還有口吃,努力也僅僅當個小吏。從青年一直幹到中老年。

    直到將近四十歲,他去洛陽上報情況。遇見太傅司馬懿。這才得到重用。逐漸平步青雲,得以一展抱負。

    尤其是他阻擋姜維北伐,在戰場上拼死拼活的,終於保住了魏國。

    而後,鄧艾與鍾會出兵滅蜀。鄧艾更是不顧自己年邁的身體,冒著生命危險從陰平小路跳下去。這才偷襲得手,成功滅了蜀國。

    而後,姜維投降鍾會,挑唆鍾會先害鄧艾,後造反稱霸。

    就這樣,鄧艾被汙衊謀反,被囚禁發配回洛陽。

    後來鍾會造反失敗,鍾會與姜維都被害死。鄧艾的冤屈也洗淨了。

    但是呢,幫助鍾會汙衊鄧艾造反的衛懽,害怕鄧艾報復,就先下手為強,把鄧艾一家全部殺死了。

    總的來說,鄧艾感念司馬家的提拔,冒死成功,卻還要被汙衊有反心,真是冤枉啊。

  • 3 # 史研

    這個當然是魏延最冤枉。為蜀國盡心盡力做事情,曾經還殺死了自己的主人,結果在蜀國還沒有建立很大的功勞的時候,就已經被自己人所殺,不說他冤枉,還說誰冤枉呢。其他這幾個人都建立過功勞,還算是三國中非常有名的人,最後也算死得其所。和魏延相比,他們的下場是好的太多了。

    魏延遭到陷害,被滅三族

    魏延最後死在的是楊儀手裡。當年早在諸葛亮還活著的時候,他們兩個人就鬧得非常不愉快。諸葛亮一直都在勸告著他們,要和平共處,正是因為有諸葛亮在才能夠鎮得住他們。可是諸葛亮死後沒多久,這兩個人越吵越厲害,都互相靠著對方謀反。

    但是魏延在朝廷上沒有什麼勢力,楊儀在朝廷上是很威信的。而且皇帝身邊有他的關係,最後劉禪聽信了楊儀的話。楊怡藉此機會就追殺魏延,魏延想要逃走,可是最後的頭顱都被斬了下來,然後又被滅掉了三族。

    魏延落得的如此下場,其他幾個人能夠與之相比嗎?

    鍾會死於謀反,罪有應得

    當年自從劉禪投降之後,姜維一直都沒有放棄,一直都在尋求機會。而當時鍾會在魏國內部不和,姜維看到了這一個機會,就一直勸說著鍾會去謀反,最後鍾會聽信了姜維的話。但是最後謀反卻失敗了,他們都被殺了。

    最後鍾會落得如此結局,也不過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自取其辱罷了。

    諸葛誕寧死不屈

    當年在壽春一戰之中,諸葛誕雖然是犯了一個錯誤,斬殺了大將文欽,而且讓他的兩個兒子投降了。就是因為這樣一個原因,還沒有打仗就開始內亂,最後就造成了自己的死亡。

    但是諸葛誕死的時候可是逆死不屈,他是硬生生的戰死,雖然被大將軍胡奮殺死,而且滅了三族。但就連他手下的人也是英勇不屈,不肯在敵人手上投降。

    “為諸葛公死,不恨。”

    就算諸葛誕死了,但是見到這麼令人感動的一幕,諸葛誕也是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鄧艾居功自傲,罪該萬死

    當鄧艾把蜀國打敗之後,但是他卻做了一件非常錯的事情,那就是自己以為是自己是天子了。居然放肆的去分封很多大臣,這個為以後的災禍留下了伏筆。更何況他得到功勞之後,非常高傲自大,覺得自己不可一世,到處在別人面前炫耀,最後被別人告發謀反,身敗名裂。

    奈何躁憤,自毀功庸,入此檻車,還為鄧艾,深可痛惜,誰肯愍之!諸葛恪爭權奪利,必有一死

    諸葛恪雖然是在國君孫亮繼位之初,是有很大功勞的,取得了一個很大的戰爭勝利(東興之戰)。但是後來又失敗了一次(新城之敗),可是他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卻變得更加的專權。這個讓皇帝都已經非常的不開心了,而當時還有另一個託孤大臣孫峻,在皇帝和這個託孤大臣之間的合作下,諸葛恪最後被殺死了。

    想要和皇帝爭奪權力,就算自己是有多麼聰明,他的腦袋也不夠皇帝殺100次。這個天下是皇帝的天下,而不是他諸葛恪的天下。

    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魏延可能是死的最悲哀的一個人。他根本沒有什麼造反之心,只不過是得罪了一個人。他兢兢業業為蜀國盡忠,最後落的都是結局,也是非常可悲,哀哉哀哉。

    你們是怎樣看待魏延的?他該不該死呢?

  • 4 # 三點水滴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明確一下,什麼稱為“死的冤”,個人認為“因為某件事情而被錯殺”可以認為是“死的冤”;然後,冤的程度可以從導致死亡的這件事,跟這個人的關係來比較。舉個例子,原本做這件事情越是有益的,那麼這個人就越冤。

    基於上面的前提,下面一個一個來比較。

    魏延與楊儀不和,雙方都誣告對方要造反,結果大家都相信楊儀的話,於是魏延被當做叛徒殺死了。冤。

    鄧艾冒險偷渡陰平,成功滅蜀,大功一件。卻被鍾會誣陷,遭到司馬昭的猜忌,然後被收押,最終回洛陽的路上被殺害。冤。

    鍾會在姜維的鼓動下,準備謀蜀自立,手下士兵卻不想跟著造反,結果鍾會在亂軍之中身亡。不冤。

    諸葛誕是諸葛亮的堂弟,魏國的徵東大將軍,曾經與司馬師一同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之後因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颺交厚,且見到王淩、毌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就起兵反對司馬昭,兵敗被殺。不冤。

    諸葛恪是諸葛亮的侄子,吳國的太傅,曾經舉兵伐魏,大敗回朝之後,為了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後來,同為託孤大臣的孫峻暗中聯合吳主孫亮,將諸葛恪及其死黨以赴宴為名誘入宮中,在宴會上將諸葛恪殺害。不冤。

    所以,蒙冤而死的只有魏延和鄧艾。誰更冤,鄧艾更冤。魏延不過是與人不和,就汙衊別人造反,雖然自己同樣被誣陷,但是他的行為本身也會給國家帶來不良影響。鄧艾卻是立了滅國大功,卻因誣陷而死。冤,非常冤,特別冤。

  • 5 # 龍潭之餅

    鍾會諸葛誕諸葛恪三人自不必說,自作孽,不可活,咱們說一下魏延鄧艾二人看看誰更冤一些吧。

    先說魏延吧,功勞自不必說了,死因“造反”,就這一條站不住腳,試想哪有臨時起意造反的,況且諸葛亮死後,軍營之中職位本就數魏延最高,無論哪一方面來說,都應該是全權交給魏延負責。然而自諸葛亮以下,無一人願意幫魏延的,雖說魏延性格使然,得罪人太多,諸葛亮在世時不可能不知道,所以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楊儀在魏延死後的所作所為,也可以看出二人的矛盾以及他本人性格的促狹,即為丞相長史肯定有不少人願意跟隨,一正一反,人心向背立時可見,又費禕先是為楊儀去刺探魏延情況,又反過來騙了魏延,可知心機太重,重在哪裡呢?楊儀將來好對付,而魏延肯定不好對付,這樣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群起攻擊魏延,冤死必然啊!

    再說鄧艾,簡單點來說,他就是軍事天才,政治白痴,自謂承製專事,其實奉上無狀,矜功失節,離君萬里,手握重兵,已成功高不賞之勢,反而承製拜假,自處眾疑之地而不覺,還叫囂著如何滅吳,如此大功衛瓘說殺就殺,家人在洛陽“悉誅,妻子孫遠徙,這是上下一氣啊。

    所以,二人都是冤死的啊!不懂政治惹的禍!

  • 6 # 沉墨I方之城

    要說三國時期,死得最冤枉的大將,非鄧艾莫屬。

    三國時期,被冤殺的大將多不勝數,如果給在魏延、鄧艾、鍾會、諸葛誕、諸葛恪幾人中來選擇最為悲催的大將,鄧艾是最悲劇的。

    魏延被殺,源於諸葛亮死後,魏延戰略思想與整個蜀漢政權的國策相悖,並且自居為諸葛亮的軍事接班人,楊儀一直奉行諸葛亮的保守政策,重要的是魏延在朝中與同僚關係很一般,人緣關係不行。導致了魏延的被殺,魏延死得並不冤枉,由於自身性格所致。

    其他的幾位幾乎都是因為權高鎮主,甚至有謀反之心,比如鍾會,受蜀漢降將姜維的挑唆,不但打算回師北上,征伐司馬昭,更是打算在蜀地自立為王,偏安一隅,後被部將胡烈所殺。

    諸葛誕(魏國)與諸葛恪(東吳)為族兄弟,他們被殺其實也說不上冤枉,諸葛誕在魏國還是立有大功,平定了毌丘儉、文欽叛亂,但是由於與夏侯玄、鄧颺等被司馬家族殺了的曹魏重臣交往密切,更是擔憂司馬家族收拾他,於是舉兵造反,最後背司馬師所誅。

    諸葛恪本是孫權死後,東吳政權的支柱大臣,如果諸葛恪沒有被吳主孫亮聯合大臣孫峻騙殺,東吳政權絕對不會出現後來的混亂局面,但是諸葛恪的被殺也是被自己性格所致,驕橫而果決,吳主孫亮既依賴又擔憂,諸葛恪的能力和性格,如果遇到劉禪這種君主,那將是非常完美的組合,可惜遇到的卻是孫亮這種昏庸之主。

    鄧艾的被殺,才是真的死得冤!

    鄧艾和鍾會是曹魏後期,司馬家掌權前期最為重要的將領,甚至可以稱為國士無雙,鄧艾常年與姜維在隴西、漢中一帶交戰,從未有過敗績。

    曹魏對蜀漢進行滅國之戰,鍾會和鄧艾兩人同時出兵,一個正面攻擊在劍閣的姜維守軍,一個繞過劍閣,走陰平小道,偷襲成都。

    鄧艾帶領的就是偷襲之師,鄧艾大軍經過非常艱難的行軍,繞過了劍閣,直抵綿竹,攻克後,又揮師成都,蜀漢後主劉禪不戰而降。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被滅亡。

    他被冤殺,有兩個原因:

    1、他與同為徵蜀將領鍾會不合,鄧艾建立了滅國之功讓鍾會嫉妒和不平,鍾會在前線死磕姜維,鄧艾偷襲成功,這種便宜讓鄧艾撿了;姜維投降後,挑唆鍾會反魏自立。

    2、鄧艾在征服蜀漢後的做法立曹魏掌權的司馬兄弟很忌憚和惱怒,鄧艾到了成都,採用了東漢開國功臣鄧禹的方略,立刻以天子名義封蜀漢降官,設立官衙,任命官員,甚至連後主劉禪和他的太子都被封為驃騎將軍和奉車都尉。鍾會立刻彙報司馬昭,司馬昭制定了除掉鄧艾的策略。

    鍾會得到了司馬昭的旨意後,立刻趕到了成都,把鄧艾父子關押,並解送回洛陽,後來又派出快騎去追解壓隊伍,要對鄧艾父子滅口。鄧艾父子還沒有回到魏國,鍾會由於密謀反魏被部將所殺,胡烈趕緊派人去追回殺鄧艾的騎兵,但是為時已晚,鄧艾父子被殺。

    為什麼說鄧艾很冤枉呢,除掉鍾會對他的嫉妒之心不說,他在佔領成都的做法其實是相當正確的,鄧艾用分封官職的做法,迅速的穩定了蜀漢降官的心,蜀漢的各地官署,人員能夠立刻轉換角色,平穩的過度,但是的蜀漢人心不穩,而且各地的抵抗依然存在。如果鄧艾以曹魏駐軍的形式鎮壓,非常不明智,鄧艾的軍隊人數並不多,只有區區兩萬人,他來不及向朝廷彙報並委派官員前來接收蜀漢。

    鄧艾為三國大才,著名的軍事家,他考慮的是立刻穩定蜀漢,並以此為基地,順江而下,直接攻吳,這樣的戰略非常的高明,不但解決了大軍的後勤問題,而且還可以聯合曹魏北方軍隊,兩方面夾擊東吳,東吳被滅指日可待。

    但是鄧艾沒有考慮司馬昭的想法,鄧艾的各種戰略設想非常的完美,可以在司馬昭看來,卻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因為司馬昭自己就是權臣坐大,統攬軍權,可以把曹魏皇帝當個擺設,而鄧艾的做法與司馬家族的崛起如出一轍。

    如果鄧艾佔領西川,滅掉東吳,他的權力和勢力以及比曹魏更強大,司馬昭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於是就利用了鄧艾與鍾會的不合,鍾會快速入川,拿下了鄧艾,後來被冤殺。

    綜上來看,鄧艾的死真的很冤枉,他自己臨死前就說,我是國家忠臣,如今落到這個地步,秦國白起的悲劇又重現了。

  • 7 # 愛尚文史

    個人認為!在魏延、鄧艾、鍾會、諸葛誕、諸葛恪五人中,死的最冤的應該是魏延,其次才是鄧艾。至於鍾會、諸葛誕、諸葛恪三人,應該是死有餘辜,一點都不冤枉。

    先說鍾會,鍾會作為曹魏後期名將,手上是有實權的。而且他幾番汙衊迫害鄧艾,導致鄧艾被殺,他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魏國的大局著想,而是為了自己偏安一隅、稱霸一方的黃粱美夢,作提前的準備工作。可以說鍾會之死,是這幾人中,最不冤枉的一個。汙衊害死鄧艾,夥同姜維等人造反,試圖偏安巴蜀之地稱王稱霸,這些都是實打實的罪證。而鍾會搞出這麼多的事,至少也得被夷滅三族吧,結果只是他自己被殺了,所以鍾會之死,不但不冤,反而顯得有些寬鬆了。

    諸葛誕的死,同樣不冤枉。他叛變曹魏,也是實打實的罪證。而且投降東吳之後,在壽春一戰中。大敵當前,諸葛誕居然因為之前與文欽有隙,又因兩人出現了軍事分歧,密謀將文欽殺死了。文欽之子文鴦、文虎二人,被迫返投了魏國,給諸葛誕的失敗,埋下了最大的伏筆。總之!諸葛誕之死,也是有謀反的鐵證的,被夷滅三族,也算是罪有應得。

    諸葛恪就不多說了,他是諸葛瑾的長子,是吳國後期最大的權臣,沒有之一。為臣之道,老老實實的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比什麼都好,非要學人家去弄什麼權。失敗被滅族,屬於自食其果。

    所以!這三人之死,並不冤枉……

    真正死的比較冤的,只有鄧艾與魏延兩人。不過感覺鄧艾也有點咎由自取的味道。雖然是被鍾會進讒言陷害,但期間他確實因為自己功勞過高,有一些居功自傲,不聽指揮的舉動。

    這難免讓司馬昭對其有幾分顧忌……

    而且鄧艾被抓後,不是馬上被殺掉的,而是囚入囚車壓往京師去受審,並未正式定罪。是他的部下搶回了囚車之後,才落實了鄧艾的謀反之罪。最終被殺的,也只是鄧艾以及他的幾個兒子,他的妻子和孫子等人只是被流放出境了。而且也沒有被滅族。

    所以!鄧艾之死,相比魏延來說,沒有那麼慘,況且鄧艾死後不久,他的冤案就得到了平反。

    反觀魏延,就冤枉多了。他本來是劉備的心腹愛將,對蜀漢忠心耿耿,從來沒有生出過反心。但是!卻由於與楊儀的私人恩怨,背上了謀反的罪名。即便是身首異處了,楊儀還不解氣,將魏延的頭踩在腳下,怒斥魏延。最終更是因為楊儀的私憤,被夷滅了三族。可謂是千古奇冤……

    所以魏延當屬死的最冤的大將……

  • 8 # 南方鵬

    可能人們習慣性的認為是魏延,但魏延因與楊儀二人不和的私怨,發展到帶兵先入漢中,並燒絕索道,置大軍於險境的作為,雖不能定為叛國,但一定是嚴重罪行,鑑於後來還攔截大軍,意圖不軌,說他是謀反是可以成立的,雖然證據薄弱一點,但哪一個國君敢用全國主力部隊去賭下他會不會真反呢?反跡已經有了。

    只剩下鄧艾鍾會,三國後期曹魏名將,鄧艾有淮南屯田和雍涼抗擊蜀漢大功,在魏國聲名顯赫,連司馬昭也忌憚三分,鍾會世家出身,典型的有才無德二世祖,依附司馬家成就大名,人稱小張良。二人都有破蜀漢大功,鄧艾功勞更大。不過是在成都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大肆封官,並大造舟船為滅吳作準備,被鍾會誣奏,被捕身死,鍾會謀反被眾將殺死,鍾會算自作自受罪有應得,鄧艾卻得不到平反,在洛陽的兒子又全被殺,妻子與孫子被充軍到西城,後來司馬昭屢次不許大臣為他平反。論冤,鄧艾最冤。

  • 9 # 海浮人

    在我看來,這五人之中,論冤情程度,魏延、鄧艾最深,諸葛誕次之,諸葛恪、鍾會再次之。

    魏延

    我們先談一下魏延,熟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他是蜀漢有名的將領,是蜀漢中期軍界扛把子的人物。鎮守漢中近十年,屢次追隨諸葛亮北伐,戰功卓著。但是對於他的人物評價,史書上卻各執一詞。

    我們熟悉他的是“ 背生反骨”,後期造反被馬岱斬於馬下。不過這個記載疑點多多。據《魏略》記載,諸葛亮臨死之前其實倚重的是魏延,不過他跟楊儀矛盾已久,諸葛亮在時還能鎮得住場子,可這一走,他便被汙衊造反了。

    楊儀此人是文臣之首,在朝中頗具威望。而魏延呢,他雖說是當時軍界第一人,但是性格高傲,脾氣急躁,人緣自然是不好的。被人激了幾次,便無視軍紀、妄動兵權,難怪後面被逼的造反。不過他對蜀漢還是很有感情的,即使窮途末路也不願北上降魏,說得上是忠貞。

    鄧艾

    鄧艾跟魏延其實某方面是有相同的,簡直是同病相憐。他也沒有反心,但是做事太過於自我。想當然的一些做法,自然會讓掌權者不喜。他俘虜了蜀國的君臣之後,便顯示出他在政治上的幼稚。

    作為一個臣子,他嫌蜀地太遠,在沒有得到上面的回覆之後,便私自封賞劉禪及其大臣官職, 專權處理了蜀中各項政務。熟識他的人都知道這是他的無心之舉,但是在掌權者眼中便是一個不定因素。難怪鍾會向司馬昭彙報說他有謀反之心,對方便下令把他押解回國,甚至在途中把他殺掉。實在是他手握重兵,又頗得士兵愛戴,功高震主又不加收斂。

    但是話又說回來他確實挺冤的,覆滅蜀國確實讓他內心有些膨脹。但是在控制蜀國君臣後,他並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個時候他有反心的話,其實是有機會接手蜀漢遺產的。甚至司馬昭一紙詔書押解他回國,他都沒有說一個不字,從中可以看出他確實是忠心為國的。然而最後他還是被殺了,一大家子人被誅殺,實在冤枉。

    諸葛誕

    提到他的話,跟上面兩位卻又有所不同。諸葛亮 、諸葛瑾、諸葛誕被稱為諸葛家族的龍、虎、狗。這裡的排名並沒有先後,稱號也不包含貶義, 只是突出他們的功績。他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靠的全是自己個人的奮鬥。

    他出仕的時候,兩位兄長其實已經在吳蜀兩國位高權重,而是自己一個人北上,選擇在魏國打拼,最後官至徵東大將軍。可惜呀,如同秦國的李斯一樣,一路往上爬的經歷使他格外看重自己的權勢。他不願自己的身家性命受他人左右,於是當司馬家想要對他出手的時候,他便不再坐以待斃了,直接擁兵自重。可惜呀,時也命也, 最終兵敗被殺。

    終究還是得失心的問題,沒有擺正心態,看清楚局勢。因而它的覆滅,其實也說不上冤枉,還是咎由自取罷了。

    諸葛恪

    他是三國時期東吳的權臣,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東吳大將軍諸葛瑾之子。他早年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為東吳開疆拓土,一舉平定了山越,後期又取得東興大捷,頗受當時吳國君主的信任,因而一路加官進爵,最後升至丞相。

    但是在後期,他居功自傲,開始獨斷專行,漸漸引得吳主孫亮的反感。最終被斬殺,誅滅三族。他的敗亡,源自他的僭越。

    鍾會

    說起他,真的只能說是死有餘辜。他一向看不起出身貧寒且又有口吃的鄧艾,特別是在覆滅蜀漢之時,鄧艾拔得頭功,更是令他不爽,因而誣告鄧艾謀反。

    等到對方被押解回國之後,他看著自己接管的蜀地,野心突然膨脹起來。於是,他反了,決定效仿劉備偏安一隅,憑藉蜀地天險坐看天下風雲。

    不過他小看了司馬昭,在鄧艾一事上讓他對鍾會也有了疑心 ,一看對方密謀造反,立刻有了應對之策。特別是鍾會低估了自己在軍隊中的影響力,謀反之事昭然若揭,軍隊中便譁變四起,最終死於兵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嫦娥四號在月球上走了多遠?